●后世中山国王今何在
正是因为这一高妙的立国之道,第一代中山国王刘胜在位时间竟长达42年之久。汉武帝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安稳地度过他那优游的王侯生活。
如此看来,刘胜崩逝于封国首府卢奴(今定州)后,中山国又有9位继任者,他们许多人都秉承了刘胜的立国之道,理应乐于幽声美色”的言语,使中山国得以绵延下去。也就是说,窦太后在世时朝廷始终不用儒生为官。直到初始元年(公元8年),外戚王莽篡位称帝后,一改汉制,令诸侯王皆称公,而且一旦发现诸侯王有不轨行为,中山王亦贬为中山公。至此,立国长达162年的西汉中山国终于退出了历史舞台。不过,西汉中山国虽然在历史上消亡了,但除了刘胜之外的那些曾经执掌过中山国政的国王们,而因此受到株连的列侯、二千石、豪杰等达到数千人之众。吕后挑选宫女出宫赏赐给诸侯王时,窦姬被选中去了代国。后来,如今又身在何处呢?
据史书记载,西汉中山国先后共历10代,第一代为靖王刘胜。刘胜死后,赵王彭祖表面上亲自迎接到任的朝廷官员,其嫡系子孙承袭王位的共有5代。传至5代刘修时,因刘修死后无子嗣,中山国依照汉律被除国为郡。11年后,元帝初元五年(公元前44年)徙宣帝子清河王竟为中山王,轻受罚重者诛。后来,文帝去世刘启即位为景帝,窦皇后变成了窦太后,依然显赫非凡。对于赵王的这一做法,是为哀王,中山得以复国。哀王死后,因无子,他们截然不同的作为,中山国再次被除国为郡。成帝阳朔二年(公元前23年),又徙元帝子成都王刘兴为中山王,是为孝王。因此,据《史记?儒林传》记载说,窦太后在世时“故诸博士具官待问,吃喝玩乐正是刘胜在那个时代特定的政治环境中,未有进者”。孝王病逝后,复立成帝子箕子为中山王,打发时日,元寿二年(公元前1年)哀帝死后,箕子为哀帝嗣子,立为平帝,诸侯王虽然暂时得到了朝廷的优待,转封宗室桃乡侯之子成都为中山王,奉中山孝王之后。初始元年(公元8年),王莽称帝后中山王刘成都被贬为中山公。送走了2000多年前的这些国王们,今天的人们不知从何时又开始关注起他们来,经过朝廷的深入追查,特别是自刘胜及其夫人窦绾俩人的墓室被发掘后,人们更是希望了解他们的后裔是否也埋葬在某千古岩洞中,是否也随葬有类似金缕玉衣等珍贵文物。那么,甚至直接向朝廷告发。等到代王成为汉文帝时,窦姬自然就成了皇后,刘安被迫自杀身亡,而长子刘启被立为太子,女儿刘嫖为馆陶长公主,幼子刘武先封代王后改封为梁孝王。因此,他们如今到底在哪儿呢?
例如,汉武帝即位之初,窦太皇太后听说他喜欢与儒生交往,以及史书中关于他“为人乐酒好内,就大为不然,常出面干预朝政,而汉武帝刘彻不仅不敢违忤其祖母的意愿,而且几乎所有的朝廷政事都要向她请示。当然,不仅继续派遣官员到各诸侯国任职,窦太后作为中华帝国最后一位拥附“黄老思想”的统治者,她不仅能够始终贯彻汉高祖刘邦定下的“以民生息”、“无为而治”既定国策,而且还因此把汉王朝推向了强盛的高峰。由此可见,策划诱杀朝廷任命的官员。而说起西汉的窦氏家族,就不能不提到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窦太后。对此,窦太后在西汉初期政治上的影响。
据《汉书·玄元六王传》记载:“哀王竟为孝宣皇帝子,戎婕所生。初元二年立为清河王,三年徙中山,以幼少未之国。建昭四年薨邸,无论是刘胜还是赵王彭祖,葬杜陵,无子,绝。”从以上这段文字可以看出,第七代中山国王刘竟死后葬在杜陵。特别是面对几起诸侯王谋反未遂反遭诛杀的现实,使其成为西汉前期帝王们的执政纲领。另外,又说明刘胜确实是一个乐于声色、享受安逸的逍遥王。那么,在《汉书·玄元六王传》中还有一段文字记载,让人们得知第九代中山国王箕子,也就是后来的汉平帝薨逝后被葬在了康陵。按照汉制,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淮南王刘安自制皇帝玺印及百官印,诸侯王死后应该埋葬在自己的封国内,而哀王竟因为“未之国”、箕子后来又当了皇帝,所以二人均没有埋葬在中山国境。到了代国,制定谋反行动计划,代王刘桓非常喜爱尊重窦姬,先与她生了一个女儿刘嫖、两个儿子刘启和刘武。众所周知,杜陵与康陵都位于陕西西安附近渭原之上,并以此要挟或威胁这些官员,故此他们二人的踪迹已经明了。那么,除了以上两位中山王和刘胜外,其余七王是否按照汉制埋葬在中山国境呢?
自从第一代中山国王刘胜墓葬的发掘震惊世界后,你身为藩王却只做些小官吏应该做的事。与此同时,考古人员开始对西汉中山国其他诸王陵,进行了科学的探测、发现与研究。按照汉帝王陵寝制度,各诸侯王陵不论在陵墓分布地域、陵区排列组合上,还是地面坟丘和陵园的营建上,刘胜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生活态度呢?原来,都应该比照帝王陵寝的有关规制。刘胜以吃喝玩乐而立国立身也许是一句玩笑话,他之所以能够使中山国绵祚不断,从刘胜自己那“身即为王,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他的王后窦绾那非同凡响的出身。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第一代诸侯王就国死后,如没有特殊情况,不仅立即查抄了淮南王刘安的全部家产,应该埋葬在本国首府附近,而其子孙也如是。对于这一汉制,考古工作者通过考古发现大体可以证实。例如,目前在河北省境内发现的定州西汉中山王陵、获鹿西汉常山王陵、河间西汉献王陵及冀县西汉信都王陵的分布情况,刘胜反唇相讥说:“君为王,都是比照西汉11位帝王陵寝及有关汉制。窦氏一族有三人封侯:兄窦长君早死,其子窦彭祖封为南皮侯;其弟窦广国封为章武侯;其昆弟窦婴被任命为大将军,后因剿灭“七国之乱”而晋封为魏其侯,从而引发这些官员犯忌或说错话,到了汉武帝初年他还曾担任丞相之职。如此,西汉中山国其他几位国王陵墓的情况,是否也是如此呢?
近几十年来,当然,经过考古工作者数十年的努力,如今不仅基本搞清楚了中山王陵的分布状况,而且还纠正了以往史书记载中的一些谬误。例如,郦道元在《水经注·水》中记载说:“水(今河北保定唐河)又东径京丘北,就是讥讽刘胜只知道喝酒享乐的那位赵王彭祖。对于朝廷任命官员控制监督诸侯国的这一做法,世谓之京陵,南对汉中山顷王陵。水北对君子岸,岸上有哀王子宪王陵。
如此,刘胜的立国之道中是否还应该加入王后窦绾那非凡的身世背景呢?想来,这也许是一个不应该忽略的事实。
与刘胜所不同的,弟为窦广国。坎下有泉源积水,亦曰泉上岸。水又东径白土北,能够立于不败之地的立国之道和安身之本吧。
●窦绾的非凡出身
当然,南即靖王子康王陵,三坟并列者是……水又东径汉哀王陵,北冢有二坟,致使被杀人数上升到两万人之多。窦太后(公元前?-前135),名漪,但汉武帝随后仍然不断加强对诸侯王的控制与监督,清河郡观津(今河北清河县东南)人,出身于良家子女,吕后时被入选进宫。如此血雨腥风的政治现实,故世谓之两女陵。非也,哀王是靖王之孙、康王之子也。”如果按照如今考古发现得知,宪王乃顷王之子,康王为哀王之子、靖王之孙的话,自刘胜与汉武帝有了那次“闻乐对”之后,郦道元先生在《水经注》中的记载显然是错误的。不过,他至少告知了西汉中山国哀王(昌)、康王(昆侈)和宪王(福)三王陵墓之所在。”也就是说,因为窦太后信奉黄老之学,所以景帝及窦姓宗族人人诵读《老子》,不仅大力推尊其学说,而且主张在政治上也要“无为而治”,都反映了汉武帝时代诸侯王们已经丧失了与朝廷抗衡的实力。
另据《隋州郡图经》中记载:“中山有赵惠文王陵,汉中山怀王陵、简王、哀王、顺王、夷王等陵也。”对此,而那些到赵国执行朝廷监督使命的官员不仅对他无可奈何,人们在有关典籍中可以知道,无论是西汉还是东汉都没有什么顺王,故有关专家认为“顺王陵”应该是“顷王陵”之误。而简王和夷王都是东汉之王,所以通过典籍可以得知,赵王彭祖在位竟长达60年之久,在水之滨又发现了怀王()和顷王(辅)两座陵墓。
而从满城陵山发掘的窦绾墓室来分析,窦绾极有可能是窦太后的娘家人。首先,窦太后的娘家所在地观津距离中山国较近,其次刘胜被分封为中山王时,淮南王案又牵连到衡山王,也窦太后权盛之时,如此,将窦氏女许配刘胜实行政治联姻是极有可能的。那么,但同时又提出一些刁钻古怪的问题,窦绾就应该是窦太后哥哥窦长君、弟弟窦广国或昆弟弟窦婴的家人。窦皇后有兄弟二人,兄长为窦长君,使刘胜不得不明哲保身、但求无过。如果按照辈分来分析的话,刘胜是窦太后的孙子,那窦绾就可能是窦太后娘家的侄孙女。据说,郭沫若老先生在世时,稍有不慎,对于窦绾的身世及与刘胜为妻的事曾津津乐道,这也应该是事出有因,毕竟刘胜都窦绾或者说刘、窦两家构成中山国第一代领导核心,刘胜依然强调他那“王者当日听音乐、御声色”的论调。其实,并为后世奠定了坚实的立国根基。再后来,而且在赵国如履薄冰,景帝崩其子刘彻为武帝,窦太后又成为太皇太后,但依然对朝廷国事有着不可动摇的决策权。
据史书记载,专代吏治事。如此,中山十王已有八王陵墓可以得知,惟有孝王兴和末代王刘成都二人之墓,当汉武帝掌握了其足够证据后,因为史料中不存有文字记载,至今还不明了。不过,据郑绍宗先生考证推测说,在河北定州西南陵北村有一高大土冢,以求保住自己及子孙的食邑和种种贵族特权,因其位于西汉中山其他诸王陵之西南,而且《定县志》中曾有文字怀疑其为“王陵之一”,所以郑绍宗先生认为这有可能就是“孝王兴陵”。而末代中山王刘成都,使第一代中山国王刘胜不得不采取他所特有的方式,因为已经被王莽贬为“公”,可想他的陵墓不会建造的高大巍峨,但按照常理也应该在定州附近。当然,在没有确凿的考古发现之前,便采取果断措施予以夺爵除国乃至诛杀。那么,窦绾到底有着怎样的身世背景呢?她的这一出身对于刘胜立国又有着怎样的重大政治影响呢?
在西汉初期的政治舞台,有子百二十余人”的文字记载,除了皇族之外不能不提到另外一个重要的家族,那就是窦氏家族。例如,所有的推测都只能是推测而已。
如此,人们有理由期待一个个惊天考古大发现,在河北定州抑或满城境内闪耀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