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02600000038

第38章 阳货第十七(1)

【题解】

此篇杂言修德治民,凡二十六章,旧以“唯上智与下愚不移”为一章,不知其上“子曰”二字衍。各章皆作“子曰”,唯首章与第十九章作“孔子曰”,亦以二章当事人皆官员之故。此篇所以次前篇,盖直以篇名,取阳货次季氏之义,非以内容。

17·1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馈孔子豚。孔子伺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诸途。谓孔子曰:“来!予与尔言。”

曰:“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曰:不可!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智乎?曰:不可!日月逝矣,岁不我与!”

孔子曰:“诺!吾将仕矣。”

【校】

馈孔子豚,“馈”旧作“归”,从《释文》所录郑本改本字。

伺其亡也,“伺”旧作“时”,借字,今改本字。

遇诸途,“途”旧作“涂”,从《释文》说改今字。

可谓智乎,“智”旧作“知”,从皇本、正平本改今字。

【释】

阳货:季氏家臣,名虎,尝囚季桓子而专国政。

馈孔子豚:“馈”,赠送。“豚”,乳猪。

伺其亡:“伺”,侦察、探察。“亡”,无,出门。

怀其宝而迷其邦:“怀”,藏于胸怀。“宝”,指治国良策。“迷”,使迷乱。

好从事而亟失时:“从事”,指从政。“亟”,屡次。

日月逝矣,岁不我与:“逝”,流逝。“与”,给也。

吾将仕矣:言“将”,见其不愿遽仕于货。

【训译】

阳货想接见孔子,孔子不去见,阳货便送了一只乳猪给他,(想等他来回拜)。孔子打听阳货不在的时候前去拜谢,(结果)在路上遇见了阳货。(阳货)对孔子说:“来!我跟你说话。”

(阳货)说:“把他的宝贝藏在怀里,而让他的国家迷乱,能叫仁吗?回答是:不能!喜欢从政而屡次失掉机会,能叫智吗?回答是:不能!日月流逝了,岁月就不给我们!”

孔子说:“好吧!我准备出仕了。”

【章旨】

此章见孔子不事权臣。

17·2子曰:“性相近,习相远也。唯上智与下愚不移。”

【校】

性相近,“近”后旧有“也”字,从《后汉书》班彪上言及《文选·三都赋》注所引删。

按:“智”旧作“知”,从正平本改今字。

又:“唯上智”句上旧有“子曰”二字,别作一章。按:有“子曰”二字则“移”无所指,二字当是后人不明语义而误增,今从朱熹《集解》引或曰说删。

【释】

性:人的本性、本能。

习相远也:“习”,习惯,亦指学习。“相远”,指使性相远。

唯上智与下愚不移:“上智”,智中之智,至智之人。“下愚”,愚中之愚,至愚之人。“移”,迁移、改变,承上指因习而移其性。

【训译】

先生说:“人性(本来都)很接近,是生活习惯(使它变得)相差很远。只有最聪明的人和最愚蠢的人,(本性)不(因生活习惯而)改变。”

【章旨】

此章劝人“习”以移其“性”。人非上智亦非下愚,何不“习”?

17·3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

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

【释】

武城:鲁邑名。《雍也》(6·14):“子游为武城宰。”

弦歌:伴着琴瑟歌唱。

莞尔而笑:“莞”,本字当作“唍”(见《集韵》),读完音,完全张开口。不以为然,故张大口笑。旧释微笑,非。

割鸡焉用牛刀:“割”,犹宰。宰鸡割其脖,故曰割。“牛刀”,宰牛之刀。

君子学道则爱人:“君子”,指在位者。“道”,指礼乐。“人”,民也。

小人学道则易使:“小人”,指百姓、劳动者。

子游:即言偃,见2·7注。

戏:开玩笑。

【训译】

先生去武城,听到伴着琴瑟歌唱的声音。老先生张口大笑道:“杀鸡哪里用得着宰牛刀?”

(武城邑宰)子游回答说:“从前我从老先生这里听说:‘上边的人学了礼乐就会爱民,百姓学了礼乐就容易使役。’”

先生(对身边的几个弟子)说:“几位(听着):言偃的话对!(我)刚才是跟他开玩笑罢了。”

【章旨】

此章言治民需要礼乐。

17·4公山不扰以费畔,召,子欲往。子路不悦,曰:“末之也已,何必公山氏之之也?”

子曰:“夫召我者,而岂徒哉?如用我,吾其为东周乎!”

【校】

公山不扰,“不”旧作“弗”,改从皇本、正平本及定州简本,与《左传》同。

子路不悦,“悦”旧作“说”,从正平本改今字。

而岂徒哉,疑本作“岂而徒哉”,后人不明其义而误倒“岂而”二字。

如用我,旧作“如有用我者”,今从《论衡》所引。《史记·孔子世家》亦作“如用我”,无“有”、“者”二字。(定州简本残阙)

【释】

公山不扰以费畔:“公山不扰”,季氏家臣,姓公山,名不扰,《左传》作“公山不狃”,音相转。“畔”,同“叛”,叛季氏。《左传·定公八年》(九月):“季寤、公鉏极、公山不狃皆不得志於季氏,叔孙辄无宠於叔孙氏,叔仲志不得志於鲁,故五人因阳虎。”十月,“阳虎入于讙、阳关以叛。” 公山不扰以费畔,当在此时,当时孔子尚未出仕。旧或以为定公十二年事,非。

召,子欲往:“召”,公山不扰召也。季氏专国政而公山氏叛之,故子有欲往之心,且首章子云“吾将仕矣”。旧或谓季氏召,非。

末之也已:“末”,同“莫”,无人。“之”,往也。“已”,止也。

何必公山氏之之也:上“之”犹“是”。

岂而徒哉:“而”,读为“能”,借字。“徒”,空、白白。

吾其为东周乎:“为”,造就。“东周”,东方之周。将在东方复行周礼,使之成为礼仪之邦,故曰其为东周乎。

【训译】

公山不扰占据费邑背叛了(季氏),召(先生),先生准备前往。

子路不高兴,说:“没有地方可去就算了,何必去公山氏那里?”

先生说:“那召我的,岂能(让他)白召?假如(他)用我,我将会(在那里)造就一个东周吧!”

【章旨】

此章言孔子的政治抱负。

17·5子张问仁于子,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

“请问之?”

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校】

子张问仁于子,子曰,二“子”旧皆作“孔子”,今从定州简本,与上下章一律。

能行五者于天下,定州简本“能”作“耐”,借字,脱“行”字。

按:此章与前后各章文不类,疑当是《颜渊》篇文错简于此。旧或疑《子张》篇文,然文亦不类。

【释】

子张问仁于子:“仁”,指为政者之仁。

恭:谦恭。

宽:宽厚。

信:守信。

敏:疾敏、动作敏捷。

惠:慈惠,给人好处。

侮:轻慢。

人任焉:“任”,任用。

【训译】

子张向先生请教(执政的人怎样才算是)仁,先生说:“能在天下履行五种品行,就算是仁了。”

(子张问:)“请问是哪五种品行?”

(先生)说:“(就是)谦恭、宽厚、守信、疾敏、慈惠。谦恭就不轻慢,宽厚就能得到民众,守信就会使人为他所用,疾敏就会有功绩,慈惠就足以使唤人。”

【章旨】

此章论为政者之仁。

17·6佛肸召,子欲往。子路曰:“昔者由也闻诸夫子曰:‘亲于其身为不善者,君子不入也。’佛肸以中牟畔,子之往也,如之何!”

子曰:“然,有是言也。‘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缁。’吾岂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

【释】

佛肸召:“佛肸”,音碧戏,人名,晋中牟邑宰。佛肸召孔子,事在鲁哀公五年。

佛肸以中牟畔:《史记·孔子世家》:“佛肸为中牟宰,赵简子攻范、中行,伐中牟。佛肸畔,使人召孔子。”

不曰坚乎,磨而不磷:“磷”,薄也。“涅”,染也。“缁”,黑色。

吾岂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瓠瓜”,葫芦。“系”,悬挂。

【训译】

佛肸(派人来)召,先生准备前往。子路说:“从前我从先生这里听说:‘本人亲身做坏事的,君子不去他那里。’ 佛肸以中牟背叛(他的主人),先生去他那里,怎么说呢?”

先生道:“是的,有这话。(不过古话又说:)‘不是说(它)硬吗?(因为)磨也磨不薄;不是说(它)白吗?(因为)染也染不黑。’(再说)我难道是葫芦吗?怎么能(只)挂着不吃?”

【章旨】

此章见孔子欲为世所用之心,亦明君子不为环境所染,并非孔子真欲助乱臣。

17·7子曰:“由,汝闻六言六蔽矣乎?”

对曰:“未也。”

曰:“居,吾语汝。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智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校】

按:“由”后旧有“也”字,从皇本、定州简本删。

二“汝”字旧皆作“女”,从皇本、正平本改今字。

“居,吾语汝”前旧无“曰”字,从皇本增。

好智不好学,“智”旧作“知”,从皇本改今字。

【释】

由:指仲由子路。

六言六蔽:“言”,语。“蔽”,遮蔽,因遮蔽所带来的毛病、弊端。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喜好。“仁”,仁德、行仁。“愚”,愚昧。

好智不好学,其蔽也荡:“智”,智慧。“荡”,漂荡,形容肤浅无根基。

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信”,诚实、守信。“贼”,害人。

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直”,直率、不曲。“绞”,纠缠、闹纠纷。

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乱”,违反礼法。

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刚”,刚强。“狂”,疯狂、放荡不羁。

【训译】

先生问:“仲由:你听说过六言六弊吗?”

(子路)回答道:“还没有。”

(先生)说:“坐下,我告诉你。喜欢仁而不喜欢学习,其弊是愚昧;喜欢智而不喜欢学习,其弊是肤浅;喜欢诚信而不喜欢学习,其弊是害己;喜欢直而不喜欢学习,其弊是与人闹纠纷;喜欢勇而不喜欢学习,其弊是违法乱纪;喜欢刚而不喜欢学习,其弊是放荡不羁。”

【章旨】

此章劝学。一切真正的好品质,皆需学,皆由学而培养。子路不好学,而有诸多毛病,故夫子如此教。

17·8子曰:“小子何莫学《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校】

小子何莫学《诗》,“《诗》”前旧有“夫”字,义远,今从定州简本删。

【释】

何莫:即何不。

兴:读去声,起兴、作乐。

观:指观风俗、观世事。

群:与人群处。

怨:抒发悲怨。

迩:近也。

识:认识、知道。

【训译】

先生说:“小子们为什么不学《诗》?《诗》可以(用来)起兴作乐,可以(从中)观察(社会风俗),可以使人合群,可以抒发(心中的)悲怨;近(可以)事父母,远(可以)事君主;(还可以)多识鸟兽草木的名称。”

【章旨】

此章劝人学《诗》。《诗》言志,为人所歌咏,故可以兴、可以怨;聚会需赋诗,故可以群;《诗》有言事父之道者,有言事君之道者,故近可以事父,远可以事君;《诗》内容广泛而丰富,故可以观,可以多识鸟兽草木之名。

17·9子谓伯鱼曰:“汝为《周南》、《召南》矣乎?人而不为《周南》、《召南》,其犹正墙面而立也欤!”

【校】

按:“汝”旧作“女”、“欤”旧作“与”,皆改今字。

【释】

为:治、研读。

《周南》、《召南》:《诗经》十五《国风》之前二风,分别为周公旦和召公奭所治地区的民歌,共二十五篇,反映民风民俗、爱情婚姻、社会生活。《孔丛子·记义》引孔子曰:“吾于《周南》、《召南》,见周道之所以盛也。”

正墙面而立:喻一无所见,脑子里一片空白。其犹正墙面而立,当就周道之兴而言,意思是对周道之兴一无所知。

【训译】

先生对(儿子)伯鱼说:“你研读《周南》、《召南》了吗?一个人若不研读《周南》、《召南》,(他对于周人之所以兴盛,)大概就像面对墙壁站立,(一无所见)了吧!”

【章旨】

此章劝人研读《周南》、《召南》。记者不说语境,故义不完。

17·10子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

【释】

礼云礼云:时人对礼的称道。恒称之,故重言。

玉帛:“玉”,礼器;“帛”,礼品。

乐云乐云:时人对乐的称道。

钟鼓:乐器。

【训译】

先生说:“(人常说)‘礼如何礼如何’,是说礼器和礼品如何吗?‘乐如何乐如何’,是说钟和鼓如何吗?”

【章旨】

此章劝人重视礼、乐的实质。盖时人动辄言“礼如何礼如何”、“乐如何乐如何”,而不名其本,故孔子言此。

同类推荐
  • 古文观止

    古文观止

    代以来最为流行的古代散文选本之一。清代吴楚材、吴调侯于康熙三十三年编选,有近八百首古文。所选文章语言凝练、短小精悍、乃千古传诵之作,从中不难看出编者细致和周到的眼光。书名为“观止”,于古文选编,其意可知,该书的编选意图就在于尽善尽美,一览此书,即可“观止”古文矣。本书亦有入选不当者,因为选编主要是着眼于考科举时做策论,但作为一种古代散文的入门书,仍有其存在价值。
  • 袁天罡与推背图

    袁天罡与推背图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袁天罡略传;袁天罡墓地之说;袁天罡与李淳风;袁天罡叔父袁守诚;初出茅庐;拜师孙思邈;给武则天算命等。
  • 论语

    论语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著作,为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汇编。最为重要的经典,堪称儒家思想第一书。《论语》记到孔子晚年的学生曾参的死为止,其中保留着孔子生平、思想学说的重要材料,尤其是教育思想和教学活动的重要材料。它是我国一份十分重要的文化遗产。
  • 梦溪笔谈

    梦溪笔谈

    在中国古代的科技著作中,影响最巨、传播最广者,无过于《梦溪笔谈》一书了,被誉为中国科技史上的里程碑。全书按内容分为故事、辩证、乐律……可谓包罗万象,应有尽有。
  • 论语·孟子(最爱读国学书系)

    论语·孟子(最爱读国学书系)

    《最爱读国学书系:论语·孟子》是孔子与其弟子的语录结集,儒家重要经典之一。结集工作是由孔子门人及再传弟子完成的。
热门推荐
  • 金属魔手(魔力校园)

    金属魔手(魔力校园)

    月初是一个单亲家庭长大的小男孩,他的爸爸醉酒颓废,而他却努力地维持着这个家。他有一个秘密:他能够操控金属!暑假里,月初成为了模型组装高手,而被月初感化的爸爸在银行当了保安。月初为了保护爸爸和朋友安小小,陷入了重大危机,连月初的爸爸也被暗黑巫师控制,成为了傀儡!
  • 炮灰当道:冤家良缘不路窄

    炮灰当道:冤家良缘不路窄

    主角有正三观:恋爱、扑倒、无下限炮灰有毁三观:龙套、苦逼、挑大梁有生之年,狭路相会!当炮灰遇上冤家,连缘分都变得囧囧有神~
  • 痞妃惊华:惹上凉薄王爷

    痞妃惊华:惹上凉薄王爷

    本领高强的她,一觉醒来居然成了一个5岁拖油瓶的娘亲?她的名字居然成了“如花”,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 森罗万象

    森罗万象

    是必然?还是偶然?原本是奴隶的人类青年踏上了成为贤者之路,命运的车轮无休止的转动,最终将走向何方?
  • 一朝为后

    一朝为后

    所有都知道她很柔弱,只是一个眷顾自己幸福的小女子。可是当她披上战衣撕杀战场的时候。当她披上凤袍指点江山的时候。谁还敢说她柔弱?!他,是她的夫君,位高权重,却不爱她。当他爱上她的时候,她的心却摇摆…他,是她的表哥,盖世英才,纵使有感情也只能掩埋。可是当一份揪心的遗嘱,一颗春药的药力,他们又会怎样?!他,飘然世外的琴师,却也是她曾经要以身相许的人。当他以医师的身份介入他们之间,局势又会怎样的变化?他,最不起眼的他,永远不离不弃的守着她,难道才是她的良人吗?________推荐自己的文文<倾城>不会让你失望的喔~~~已经完结啦``VIP文。。《邪君妖妃》应该也是不错的文`嘿嘿——————推荐好朋友糖糖宝贝:十六岁,我被迫嫁入豪门
  • 腹黑弃妃:皇上请用膳

    腹黑弃妃:皇上请用膳

    穿越,她本想开开心心度日。他却并不让她好过,鞭子,板子,夹手指,接踵而至。凤鸾宫外,他冷血下手,打掉她腹中孩子。萧瑟冷宫,他冷眼旁观,看她人绑她在树,皮开肉绽。为了他和别人的孩子,她大义相救,他却赐她腰斩。终于她以为一切尘埃落定,他却不放过一点利用她的机会,让她和亲。却又在和亲之后,举兵破她国家,杀她丈夫。被俘入京,她再度成为他的女人,当初的傻白甜还会由人摆布吗?复仇,真相,她一点点撕毁所有人的面目,踏着鲜血上位。他却在最高处大笑,“从前现在,都是为了你。”
  • 科学探谜

    科学探谜

    本套全书全面而系统地介绍了中小学生各科知识的难解之谜,集知识性、趣味性、新奇性、疑问性与科普性于一体,深入浅出,生动可读,通俗易懂,目的是使广大中小学生在兴味盎然地领略百科知识难解之谜和科学技术的同时,能够加深思考,启迪智慧,开阔视野,探索创新,并以此激发中小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激发中小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爱科学、追求科学的热情,使我们全国的中小学生都能自觉学习、主动探索,真正达到创新素质……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妖王的宠妃

    妖王的宠妃

    他绝美,温柔,却又神秘,身上总有淡淡的花香。她清秀可爱,外表看似坚强,内心却有无人知晓的脆弱,除了他之外……命运为何如此安排?为何让她知道,她与他本是错误?残酷的现实,她该如何面对?他们之间的感情又该如何收场??
  • 《西游记》原来是本这么好看的管理书

    《西游记》原来是本这么好看的管理书

    本书以古典演义和现代管理相结合的方式,全新解读古典名著《西游记》,帮助企业获取管理的真经。西游团队从组建到取得真经的历程,就像一个企业从建立到发展,从执行到实现目标的全过程。从中,我们学习到团队运营、领导艺术、员工激励等管理之道。全书幽默不失灼见,浅显却富有深意。因此本书既是管理者修炼的必备手册,也是员工提升自我的指南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