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02600000037

第37章 季氏第十六

【题解】

此篇杂言辅国治国、天下治乱、侍君慎言、择友择乐、修身护身、行身做事、为学处世、求志达道、重德轻富、学《诗》学礼、远子教子等事,亦以箴戒为主,凡十四章,除末章外皆作“孔子曰”,文体亦少殊。内容与前诸篇相类,又以篇名为“季氏”,故次“卫灵公”,有权臣配无道之义。

16·1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欤?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封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欤?”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贫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封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校】

无乃尔是过欤、是谁之过欤,二“欤”字旧皆作“与”,改今字。

且在封域之中,“封”旧作“邦”,从戴望校及敦煌诸本改。

不患贫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贫”“寡”二字旧互误,从俞樾说据《春秋繁露·度制篇》引孔子说易正。

而谋动干戈于封内,“封”旧亦作“邦”,改从《释文》所录郑本。

不在颛臾,“在”下旧有“于”字,从《释文》删。

【释】

季氏将伐颛臾:“季氏”,指季康子。“颛臾”,小国名,鲁附庸,地在今山东省费县西北。

无乃尔是过欤:“是”,犹“之”。

东蒙主:“东蒙”,即蒙山,在鲁东,故曰东蒙。“主”,主人,主其祭祀。

封域:所封疆域。

周任:古之良史,马融说。

陈力就列:“陈”,布、施。“陈力”,犹言尽力。“列”,班位。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危”,指身体倾斜欲倒。“持”,扶持。“颠”,跌倒。

则将焉用彼相矣:“相”,相导、扶助。

虎兕出于柙:“兕”,音似,犀牛。“柙”,音匣,槛、木笼。

龟玉毁于椟中:“龟”,指占卜用的龟甲。“椟”,音读,木匣。

固而近于费:“固”,指其城墙坚固。“费”,旧音毕,季氏私邑。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疾”,恨也。“舍”,舍弃、放弃。“辞”,托辞、借口。

不患贫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贫”,指财言。“均”,平均。“寡”,指人口言。“安”,安定。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盖”,表示原由。“和”,和谐、和睦。“倾”,倾覆。

萧墙之内:“萧墙”,宫门之门屏,时季氏僭越,亦有萧墙。萧墙之内,指冉有、季路,言二人不能正确扶相季氏,将给季氏带来忧患。

【训译】

季康子将要讨伐颛臾,(当时正给季康子做家臣的)冉有和季路来见孔子,给他说:“季氏将对颛臾用兵。”

孔子说:“冉求:(这)该不是你们的过错吧?!那颛臾,从前先王让他做东蒙山的主人,而且早就在(鲁国的)封疆之内,说明他就是国家的属臣,为什么还要去讨伐?”

冉有说:“老先生他想那样,我们两个做臣子的都不想呀!”

孔子说:“冉求:周任有话说:‘(能)尽力就任职,不能(尽力)的辞职。’(比如给盲人做相导,如果盲人)快跌倒了却不搀扶,已经跌倒却不扶起,那哪里还用得着他相导?何况你的话也不对!(比如)老虎犀牛从木笼里跑出来、龟甲宝玉在木匣里毁掉,这是谁的过错呢?”

冉有说:“如今的颛臾,(城墙)坚固而且靠近费邑,现在不取,将来一定会成为子孙的忧患。”

孔子说:“冉求啊:君子憎恨那种不说(自己)想要,而又一定为它找借口的人。我听说有国有家的人,不怕(百姓或家人)贫穷,就怕不均;不怕(人)少,就怕不安定。因为(人人)平均,就没有贫穷;和睦,就不(显得)少;安定,就没有倾覆。正因为这样,所以远处的人不服,就修文德以招徕他们;来了以后,就(想办法)使他们安定。现在仲由和冉求(两个)相导老先生,远处的人不服而不能招徕,国家分崩离析而不能保全,却谋划在境内动武。我担心季氏的忧患不在颛臾,而在自己的门屏之内呀!”

【章旨】

此章教人尽职尽责。

16·2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

【释】

有道:指秩序正常。

礼乐征伐:指礼乐之颁布和征伐之号令。

无道:指秩序不正常。

盖十世希不失矣:“世”,一代君主。“希”,少也。“失”,指失礼乐征伐之权。

陪臣执国命:“陪臣”,卿大夫之臣。“执”,执掌。“命”,号令。

庶人不议:“庶人”,平民。“议”,议论。

【训译】

孔子说:“天下秩序正常,礼乐和征伐之令由天子发出;天下秩序不正常,礼乐和征伐之令由诸侯发出。由诸侯发出,大概过十代就少有不失其权的了;由大夫发出,过五代就少有不失其权的了;陪臣执掌国家的号令,过三代就少有不失其权的了。天下秩序正常,国政就不在大夫;天下秩序正常,庶民就不议论(国政)。”

【章旨】

此章论天下有道、无道及诸侯、大夫、陪臣执国命之不同结果,有君主集权思想。

16·3孔子曰:“禄之去公室,五世矣;政逮于大夫,四世矣。故夫三桓之子孙,微矣。”

【释】

禄之去公室,五世矣:“禄”,指制定爵禄之权。“公室”,公家、朝廷。鲁国自宣公朝季文子(季孙行如)擅权,禄去公室,至定公整五世。

政逮于大夫,四世矣:“政”,国政。“逮”,及也。鲁自宣公朝季文子执政至定公初季平子,季氏凡四世。

故夫三桓之子孙微矣:“三桓”,桓公之后仲孙、叔孙、季孙。“微”,衰败,上省“其”字。

【训译】

孔子说:“制定爵禄(的权力)离开(鲁国)公室,已经五代了;国政到大夫手里,已经四代了。所以那三桓的子孙,将要衰败了。”

【章旨】

此章记孔子预测之言,紧承上章说。上章言礼乐征伐自大夫出,则五世希不失矣,今鲁之禄(属礼)去公室已五世,政逮于大夫已四世,故执政之三桓子孙亦将微矣。季平子卒于定公四年,故孔子此言当在定公初年。

16·4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释】

益者三友:“益者”,对己有增益帮助者。“友”,动词,交友。

损者:对己有减损伤害者。

直:正也,指正直之人。

谅:信也,指诚信之人。

多闻:指有知识之人。

便辟:“便”读骈音,熟习、习惯。“辟”同“避”,退避不前。习于退避,不勇为之人也。

善柔:“柔”借为“揉”,揉和、调和。善柔,善于调和,无原则之人。

便佞:“便”借为“諞”。《说文》:“諞,便巧言也。”“諞佞”,巧言谄媚之人。

【训译】

孔子说:“(对自己)有益的交友有三种,(对自己)有害的交友也有三种:以正直的人为友、以诚信的人为友、以有知识的人为友,(就对自己)有益了;以习惯退避的人为友、以不讲原则的人为友、以巧言谄媚的人为友,(就对自己)有害了。”

【章旨】

此章诫人择友。

16·5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

【释】

乐:动词,旧读要音,乐于、以之为乐。下三“乐”同。

节礼乐:“节”,节制,不过滥。

骄乐:骄纵之乐。

佚游:安逸、游荡。

宴乐:安乐。

【训译】

孔子说:“(对自己)有益的乐有三种,(对自己)有害的也有乐三乐。乐于节制礼乐、乐于说别人的好、乐于有许多贤友,(就对自己)有益了;乐于骄纵、乐于游荡、乐于安乐,(就对自己)有害了。”

【章旨】

此章诫人择喜乐。

16·6孔子曰:“侍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释】

侍于君子有三愆:“侍”,陪伴。“君子”,指君主。侍于君子,指陪伴君主说话之时。 “愆”,音牵,过失。

躁:急躁。

隐:隐瞒。

瞽:目盲。

【训译】

孔子说:“陪伴君主,有三种(容易犯的)过失:还没轮到他说话就说话,叫做‘躁’;轮到他说话而不说话,叫做‘隐’;还没有看见(君主的)脸色就说话,叫做‘瞽’。”

【章旨】

此章教人察言观色,相时而言。

16·7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释】

戒:戒备、戒除。

血气未定:“完”,成也。指发育尚未完成。

色:女色、性。

血气方刚:“方”,正也。“刚”,坚硬、旺盛。

斗:打斗。

得:获得、获取。

【训译】

孔子说:“君子(一生)有三戒:年轻的时候,血气尚未成熟,戒的是色;等到他进入壮年,血气正在旺盛时期,戒的是斗;等到老了,血气已衰,戒的是得。”

【章旨】

此章论人生三戒。之所以戒,防伤身心也。

16·8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

【释】

畏:敬畏、害怕。

天命:自然之命。

大人:指高位之人,王公大人。

狎:轻侮、不尊重。

侮:轻慢、不以为然。

【训译】

孔子说:“君子有三怕:怕天命,怕王公大人,怕圣人的话。小人不懂天命所以不怕(天命),不尊重王公大人,对圣人的话不以为然。”

【章旨】

此章论君子小人敬慢不同,教人敬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天命不可违,故可畏;王公大人在位掌生死之权,故可畏;圣人之言无虚谬,故可畏。

16·9孔子曰:“生而知之,上也;学而知之,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斯为下矣。”

【校】

按:“生而知之”、“学而知之”后旧皆有“者”字,从定州简本删。

斯为下矣,“斯”前旧有“民”字,各家未有能解通者,衍无疑,今删。

【释】

困:困窘、有困难。

【训译】

孔子说:“生下来就知道它,(是)最上一等;通过学习而知道它,(是)次一等;遇到困难再学习它,(是)又次一等;遇到困难而不学习,就是最下一等了。”

【章旨】

此章劝人学习。上、次、又次、下,指求知的优劣次第。上不可得,自当求其次;次不能为,又其次亦可;唯下则不可。

16·10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释】

思:想、考虑。

视思明:“明”,眼明、看清楚。

听思聪:“聪”,耳聪、听清楚。

色思温:“色”,作色、动容。“温”,温和。

貌思恭:“貌”,容仪、行为举止。

言思忠:“忠”,忠诚、发自内心。

事思敬:“事”,具体事物。“敬”,认真。

疑思问:“疑”,疑惑、不明。“问”,提问、请教人。

忿思难:“忿”,愤怒。“难”,灾难、后患。

见得思义:“得”,有可得。“义”,合宜。

【训译】

孔子说:“君子有九项考虑:看考虑看清楚,听考虑听清楚,脸色考虑温和,行动考虑谦恭,说话考虑忠诚,做事考虑认真,疑惑考虑提问,愤怒考虑灾难,看见可得的考虑‘义’。”

【章旨】

此章教人行身做事的大法。

十一

16·11孔子曰:“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吾闻其语矣,吾见其人矣。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吾闻其语矣,未见其人也。”

【校】

按:“吾闻其语矣,吾见其人矣”,闻、见二句旧倒,据《古史·柳下惠传》所引易,与下一律。

行义以达其道,定州简本“达”作“通”,义同。

【释】

探汤:“探”,以手伸入。“汤”,开水。探汤,形容躲避疾速。

隐居以求其志:“求”,探求、钻研。“志”,心志、思想。

行义以达其道:“达”,通,使贯通。“道”,学说主张。

【训译】

孔子说:“看见好的(就追),像是赶不上似的;看见不好的(就躲),像是把手伸进了开水似的:我听说过这样的话,我见到过这样的人。 隐居起来以钻研他的思想,做义事以使他的主张得到贯彻:我听说过这样的话,没见到过这样的人。”

【章旨】

此章教人从善避恶,亦叹世无隐居求志、行义达道之人。

十二

16·12齐景公有马千驷,死之日民无德而称焉。伯夷、叔齐饿死于首阳之下,民到于今称之。[孔子曰:“《诗》云:‘诚不以富,亦祗以异。’]其斯之谓欤!”

【校】

饿死于首阳之下,“死”字据敦煌一唐写本增。

按:“诚不以富,亦祗以异”八字旧错在《颜渊》篇(12·10),今从《程子遗书》伊川先生说移此章而置“其斯”句上(伊川置章首),又依上例增“孔子曰”三字,又增“诗云”二字,与《学而》篇“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欤’”一例。

其斯之谓欤,“欤”旧作“与”,改今字。

【释】

齐景公有马千驷:“齐景公”,见12·11注。四马为驷。

民无德而称焉:“德”,德行、好品德。

诚不以富,亦祗以异:《诗·小雅·我行其野》句,“以”,因也。

【训译】

齐景公(富得)有四千匹马,死后百姓没有德行可以称颂他;伯夷和叔齐(穷得)饿死在了首阳山下,百姓到现在却还称颂他们。孔子说:“《诗经》里面说:‘确实不因为他富,只是因为(他)异。’大概就是说这个吧!”

【章旨】

此章明人生价值在德不在富,教人修德。

十三

16·13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

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曰:‘不学《诗》,无以言也!’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曰:‘不学礼,无以立也!’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

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校】

曰不学诗无以言也,旧无“曰”字、“也”字,今从皇本等增“曰”字,从皇本及定州简本等增“也”字。

曰不学礼无以立也,旧亦无“曰”、“也”字,今依例增“曰”字,“也”字据正平本及定州简本增。

【释】

陈亢问于伯鱼:“陈亢”,孔子弟子子禽,见1·10注。“伯鱼”,即孔鲤,孔子之子,见11·7注。

亦有异闻:“亦”,语助词。“异闻”,异于他人所闻,特别之闻。伯鱼为孔子之子而与陈亢等众弟子皆从孔子学,故陈亢疑其有异闻,开小灶。

独立:单独站立。

趋而过庭:“趋”,小步快走。“庭”,院子。

远:不亲昵。

【训译】

陈亢问(先生的儿子)伯鱼说:“您有没有(从先生那里)听到与我们不同的?”

伯鱼回答说:“没有!(不过有一天先生)一个人站着,我快步从院子里走过,他问我:‘学《诗》了吗?’(我)回答说:‘还没有。’(他)说:‘不学《诗》,没办法说话呀!’我退下来就学《诗》。又有一天(先生)一个人站着,我快步从院子里走过,他问我:‘学礼了吗?’(我)回答说:‘还没有。’(他)说:‘不学礼,没办法立身呀!’我退下来就学礼。(就)听到这两件。”

陈亢回来高兴地说:“问一个得了三个:听到了(学)《诗》、听到了(学)礼,还听到了君子不亲昵自己的儿子!”

【章旨】

此章劝人学《诗》、学礼。

十四

16·14孔子曰:“邦君之妻,君称之曰夫人,夫人自称曰小童,邦人称之曰君夫人;称诸异邦曰寡小君,异邦人称之亦曰君夫人。”

【校】

按:“孔子曰”三字旧无,今从翟灝说及《集解》引孔说增。孔曰:“当此之时,诸侯嫡妾不正,称号不审,故孔子正言其礼也。”是孔见本有三字,否则与全书不类。

【释】

邦君之妻:“邦君”,即国君,诸侯。“妻”,正妻。

寡小君:“寡”,与“寡人”之“寡”皆少义,言数之少。诸侯于国,一代唯一人,人少,故曰寡人。小君亦然。旧以为谦言寡德,非,国君岂有自言寡德之理?

【训译】

孔子说:“国君的妻子,国君称她叫夫人,夫人自称叫小童;国人称她叫君夫人;在外国称她叫寡小君,外国人称她也叫君夫人。”

【章旨】

此章言国君之妻的称谓。《白虎通·嫁娶篇》云:“称之曰夫人何?明当扶进人,谓非妾也。国人尊之,故称君夫人也。自称小童者,谦也,言己智能寡少如童蒙也。”

同类推荐
  • 吴子兵法

    吴子兵法

    《吴子》主要论述了战争观问题。该篇既反对持众好战,也反对重修德,而废弛武备。它认为只有内修文德,外治武备才能使国家强盛。
  • 曾国藩家书

    曾国藩家书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本书收入曾国藩家书126封,都是他在为官从政、操持防务,或奔走于驿道水路上的亲笔所书。既阐述伦理纲常,又慨叹人生艰辛,还劝勉后人精进,表达心事衷曲,言之凿凿,情意绵绵,实为后辈修身育人、捧读不倦之佳作。
  • 伤寒论(四库全书)

    伤寒论(四库全书)

    在中国医学史上,东汉张仲景的《伤寒论》可以称得上是时代的著作。中国医学的肇始期可上溯几千年,至此,才理法方药大僃,为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因其滋养,产生了精彩纷呈的各种医学流派。《伤寒论》篇什不过十卷,然包罗宏富,精微玄妙,常读常新,帮后世彦各骋其智,祖述推演以探求仲景深意者,层出不穷,著述不下数十百家,为杏林增色不少。本书对《伤寒论》进行了全面的点校,内容分为三个部分:伤寒论注释、伤寒明理论、伤寒论方。
  • 历代赋评注(明清卷)

    历代赋评注(明清卷)

    本书是目前篇幅最大的一部历代赋注评本。书中对入选作家的生平和作品的背景均作了介绍。第一卷开篇除以“总序”对赋的特质及其同汉语与中华文化的血肉关系、赋在中国和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作了概括论述之外,还在评注前撰文《赋体溯源与先秦赋概述》,以下各卷在评注前也都有“概述”,对该时期赋的主要作家、重要作品、创作成就和主要特色等有简略而精当的论述,以与书中的作者简介、各篇题解及品评形成点、线、面结合的关系,从而便于读者在阅读作品及评注过程中形成对该时期赋吏的整体认识。
  • 脾胃论译注:刘涓子鬼遗方

    脾胃论译注:刘涓子鬼遗方

    本书的读者对象是要求学习和阅读中医古籍,领会和参悟医道原理,以提高中医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的广大中医工作者,也包括具备一定古汉语水平的中华文化热爱者和中医爱好者。本书的目的是为广大读者提供一部系统、准确的中医古籍原文及现代汉语译注本,并进一步提供各种外国语译注本。以期正本清源,弘扬医道,泽被圜州,造福桑梓。
热门推荐
  • 幸福太太完全自助宝典

    幸福太太完全自助宝典

    女人说到底就是女人,形单影只的成功不会给我们带来真正的快乐。家庭美满,老公宏爱,我们才能找到生命的归属感。为了不让这种最持久、最温暖的幸福从手心里溜走,即使我们为之付出了一定的努力,也是非常值得的事情。
  • 每天给心灵放个假:冬

    每天给心灵放个假:冬

    没想到这么快就能第二次来到阆中。第一次是今年春上,参加重庆书展签名售书活动后,我慕名来此专访。第二次则是因为大型历史纪录片《风云三国志》……
  • 感悟:做人做事之道

    感悟:做人做事之道

    来自山西焦煤汾矿集团紫金煤业的周志刚先生,花费数年心血,编选了一本有关做人做事之道的书,嘱我为其作序。初稿是用电脑打印的厚厚的两大本,上卷为做人之道,以“尊、孝、仁、义、礼、智、信、节、忍、诚、谦、宽”为题分为十二个部分;下卷为做事之道,又以“勤、俭、静、思、情、理、法、度、志、毅、谨、恒”也分了十二个部分。
  • 通天仙路

    通天仙路

    这是一个群仙纷争,天才辈出的时代!大道争锋、法宝、丹药、灵兽、杰出的修士、广阔的修真画卷在魏无伤的面前徐徐展开。通天仙路就在眼前,她唯一能做的,便是一步一步地在这修真路上,坚定地走下去,直到君临北方,脚踏万仙!
  • 道理:中国道路中国说

    道理:中国道路中国说

    必然的路,谓之道;当然的话,谓之理。走中国道路,说中国理念,有了“道理”。道理是伴随发展而来的。发展必有道理,大国发展有大道理。何谓中国发展大道理?一以贯之,半步风流。
  • 恶魔首席的珠光宝妻(全本)

    恶魔首席的珠光宝妻(全本)

    她走投无路,无奈地签下一纸婚约,成为他的珠光宝妻。风光无限的生活背后,其实只是征服与被征服的较量、付出与收获的比拼……她发誓,自己不是故意降落在他的大腿上!可是他、他、他……居然趁机鄙夷她身材没料,这绝对是一种侮辱!可是唇枪舌战的结果,崇高的理想,不得不向现实低头。拿着他丢给她的一纸契约,委委屈屈地签上了自己的大名,从鲜花一朵,蜕变为宝妻一枚。在协议的保鲜期内,两人施展浑身解数,征服与被征服、侵略与反侵略的大战,从此拉开了帷幕。期限届满,她却傻了眼。法律白痴被精心设计,又落进了另一个陷阱,纠葛的大战,硝烟四起……-------------------------------------------本文涉及大量时尚与珠宝的话题,有意探讨的亲们,请加群:102343504推荐寞染其他文文:唯美虐文《冷酷少帅的乱世红颜》http://m.pgsk.com/a/122781/浪漫豪门《误惹无情冷总裁》http://m.pgsk.com/a/132719/穿越架空《美人策:不屑为妃》http://m.pgsk.com/a/187936/火热连载中《恶魔首席:娇妻,往哪逃》http://m.pgsk.com/a/223318/
  • 长寿就是这么简单

    长寿就是这么简单

    作者寻访当下百位长寿老人,总结了最经典的养生智慧,追踪医家最经典的养生良方,告诉你长寿原来可以如此简单。
  • 宋词选(青少版名著)

    宋词选(青少版名著)

    宋词乃中国词史上的艺术巅峰,几百年来,一直以自己丰富的情思意蕴和独特的艺术魅力,为广大读者所喜爱。本书精选宋词中的经典之作,进行详尽的注释和精辟的评述,将帮助读者更好地领略宋词的迷人风采,使读者得到更多的人生体验和美的陶冶。朋友,如果你想深刻了解宋代辉煌的文化艺术,如果你想领略词有别于诗的迷人风采,如果你想得到更多的人生体验和美的陶冶,就请到宋词佳境中遨游一番吧!相信你一定会有收获的。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