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02600000033

第33章 宪问第十四(1)

【题解】

此篇言修德修身及仕进为官之道,亦与为政利民有关,故次前篇。凡四十六章。旧作四十四章,以第一、第二合作一章,今分之,与朱熹《集解》同。旧以“不在其位”章与“曾子曰”章为一章,今分之。《集解》又以第三十八章之“子曰作者七人矣”别为一章,则不知“子曰”二字衍。

14·1宪问耻,子曰:“邦有道,谷。邦无道,谷,耻也。”

【释】

宪:即原思,见6·5注。

道:正道。有道,谓政治秩序正常。无道,谓政治秩序不正常。

谷:禄也,谓当官食禄。

【训译】

原宪问(什么是)耻辱,先生说:“国家秩序正常,(理应)当官食禄。国家秩序不正常而当官食禄,就是耻辱。”

【章旨】

此章戒人邦无道不可为官。邦无道而当官食禄,无异于助纣为虐,故为耻。按此章直作“宪”问,称名不称字,故前人以为原宪自记。

14·2“克、伐、怨、欲不行焉,可以为仁矣乎?”

子曰:“可以为难矣,仁则吾不知也。”

【校】

可以为仁矣乎,“乎”字旧脱,据定州简本补。

按:此章亦原宪问,承前省“宪”字。或连上为一章,非,义不蒙。

【释】

克:胜也,指胜人、欺负人。

伐:击也,指击杀人。旧释自伐,非,自伐与仁无关。

怨:怨恨。

欲:贪欲。

不行焉:不行于其人之身。

仁:指仁人。

难:言其不易。

【训译】

(原宪问:)“欺人、杀人、怨人、贪欲(这些行为)不在他身上出现,可以算仁了吗?”

先生说:“可以说是不易了,至于仁不仁那我就不知道了。”

【章旨】

此章论仁。不欺负人、不击杀人、不怨恨人、不贪欲虽皆无伤于人,但非关爱于人,故不为仁。

14·3子曰:“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

【释】

士而怀居:“士”,能任事的年轻人。“而”,若也。“怀”,眷念、留恋。“居”,指安居、安舒的生活。

【训译】

先生说:“干事的人如果眷恋安舒的生活,就不配做干事的人了。”

【章旨】

此章论士行。士之职能为任事,怀居,岂能为士?

14·4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逊。”

【校】

按:“逊”旧作“孙”,从皇本、正平本及敦煌一本改。

【释】

危:高也。超乎常人,故为高。

逊:逊遁、谦抑、收敛。

【训译】

先生说:“国家秩序正常(的时候),(可以有)超人的言语和超人的行为;国家秩序不正常(的时候),(可以有)超人的行为,言语(则应当)谦抑收敛。”

【章旨】

此章论人言当随国家政治而变化。国家政治清明,自当高言高行,尽情施展才智;黑暗,行可高而言则不可高,高则危身,故逊遁少言,可见是为了明哲保身。

14·5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有勇者不必仁。”

【校】

有勇者不必仁,旧作“勇者不必有仁”,今从定州简本。

【释】

德:指美德。

言:指美言。

【训译】

先生说:“有美德的人一定有美言,有美言的人不一定有美德;有仁德的人一定有勇气,有勇气的人不一定有仁德。”

【章旨】

此章论有德者与有言者及仁者与勇者之不同。

14·6南宫适问于孔子曰:“羿善射,奡荡舟,俱不得其死。然禹、稷躬稼,而有天下。”夫子不答。

南宫适出,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

【释】

南宫适:鲁大夫,复姓南宫,名适(音括),字敬叔。

羿:音易,夏代有穷国君,史称有穷后羿,善射,篡夏。

奡荡舟:“奡”音傲,继羿篡夏者寒浞之子,史亦作“浇”,音相转。《左传·襄公四年》:“浞因羿室,生浇及豷。”“荡”,摇动。“荡舟”,形容喜欢驾船征伐。

俱不得其死:“不得其死”,未能正常死亡。《左传·襄公四年》:“公曰:‘后羿何如?’对曰:‘昔有夏之方衰也,后羿自鉏迁于穷石,因夏民以代夏政。恃其射也,不修民事,而淫于原兽……而用寒浞……以为己相。浞行媚于内,而施赂于外,愚弄其民,而虞羿于田,树之诈慝,以取其国家。外内咸服,羿犹不悛。将归自田,家众杀而亨之。”是羿不得其死。又云:“(寒浞) 恃其谗慝诈伪而不德于民,使浇用师,灭斟灌及斟寻氏。处浇于过……少康灭浇于过。”是浇不得其死。

【训译】

南宫适向孔子问道:“羿善于射箭,奡喜欢驾船(征伐),(两人)都没能好死;而大禹和后稷亲自种庄稼,(后来)却有了天下。(为什么?)”老先生不回答。

南宫适出去后,先生说:“君子啊这人!尚德啊这人!”

【章旨】

此章论好武不如有德。羿、奡好武而无德,故不得其死;禹、稷文而有德,故有天下。

14·7子曰:“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释】

君子:有才德之人。

小人:无才德之人。

【训译】

先生说:“君子却没有仁德的人(曾经)有过,(但)还没有小人却有仁德的。”

【章旨】

此章论君子不必仁,小人必不仁。有才德之人未必个个皆仁,无才德之人则个个皆不仁。仁乃德之美者。

14·8子曰:“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

【释】

爱之,能勿劳乎:“勿”,犹不。下同。“劳”,指劳动之,使之劳动,省“之”字。触龙说赵太后以长安君为质,犹此。

能勿诲乎:“诲”,教诲。“诲”字后亦省“之”字。

【训译】

先生说:“爱护他,能不让他劳动吗?忠于他,能不教诲他吗?”

【章旨】

此章言爱人、忠人当从其长远考虑。爱之必欲其善,故当劳而锻炼之;忠焉必当无隐讳,故必教诲之。

14·9子曰:“为命,裨谌草创之,世叔讨论之,行人子羽修饰之,东里子产润色之。”

【释】

为命:“为”,谓制定。“命”,指外交文书。

裨谌草创之:“裨谌”,音皮臣,郑大夫。“草创”,起草。

世叔讨论之:“世叔”,郑大夫,名游吉,《左传》作“子太叔”。“讨论”,审阅,提修改意见。

行人子羽修饰之:“行人”,官名,掌外交。“子羽”,公孙挥字。“修饰”,加工也。

东里子产润色之:“东里”,地名,子产所居。“子产”,郑执政公孙侨字。“润色”,添加文采。

【训译】

先生说:“(郑国)制定外交文书,(由大夫)裨谌起草,世叔审阅,行人子羽修饰,东里子产润色。”

【章旨】

此章赞郑国为命之慎。《左传·襄公三十一年》载:“郑国将有诸侯之事,子产乃问四国之为於子羽,且使多为辞令。与裨谌乘以适野,使谋可否,而告冯简子使断之。事成,乃授子大叔使行之,以应对宾客。”与此稍异。

14·10或问子产,子曰:“惠人也。”

问子西,曰:“彼哉!彼哉!”

问管仲,曰:“仁人也。夺伯氏骈邑三百,饭疏食,没齿无怨言。”

【校】

仁人也,旧脱“仁”字,今据义、依例补。后“子路曰”章有子路问管仲“未仁乎”,子亦曰:“如其仁,如其仁。”是孔子确以管仲为仁人。

【释】

惠人:对人有恩惠之人。子产为政,多有惠民之举,故言。

子西:楚令尹公子申,字子西。楚昭王欲聘孔子,令尹子西止之。

彼哉彼哉:怨恨而不愿明说之辞。

仁人:有爱心、关爱人之人。

夺伯氏骈邑三百:“伯氏”,齐世家,名偃。“骈邑”,骈连之邑。“三百”,三百户。

没齿:至老也,指伯氏言。

【训译】

有人问子产(是怎样的人),先生说:“是给人恩惠的人。”

问子西,先生说:“他呀!他呀!”

(又)问管仲,先生说:“是关爱人的人。(比如)他夺走伯氏家骈连三百户的城邑,伯氏(从此)吃粗饭,到老没有怨言。”

【章旨】

此章论子产、子西、管仲三卿相之为人。或以子西为郑子西,非,与二人不伦。夺人邑而人不怨,其夺必有益于人,故为仁。

十一

14·11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释】

怨:怨恨。

骄:骄横。

【训译】

先生说:“贫穷而没有怨恨困难,富裕而不骄横容易。”

【章旨】

此章赞贫而无怨与富而无骄者。饥寒交迫,能无怨乎?无怨,诚难。

十二

14·12子曰:“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不可以为滕、薛大夫。”

【释】

孟公绰:鲁大夫。《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孔子之所严事:……于鲁孟公绰。”

为赵、魏老则优:“赵、魏”,皆晋卿。“老”,家臣之长。“优”,饶、富余。

不可以为滕、薛大夫:“滕、薛”,皆小国。

【训译】

先生说:“孟公绰(这个人)当赵、魏(一类大国卿士)家的长老绰绰有余,(却)不能做滕、薛(一类小国)的大夫。”

【章旨】

此章论孟公绰,言有德者未必有才。为赵、魏老则优者,德高也;不可以为滕、薛大夫者,少才也。

十三

14·13子路问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智,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

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校】

按“智”旧作“知”,从正平本及敦煌诸本改今字。

【释】

成人:“成”,备也。《诗·猗嗟》:“仪既成兮。”郑玄笺:“成,犹备也。”是成有备义。“成人”,当谓德行周备之人。《说苑·辨物》:“颜渊问于仲尼曰:‘成人之行如何?’子曰:‘成人之行,达乎情性之理,通乎物类之辨,知幽明之故,睹游气之源,若此而可谓成人。既知天道,行躬以仁义,饬身以礼乐。夫仁义礼乐,成人之行也。’”

臧武仲:鲁大夫臧宣叔之子臧孙纥,谥“武”,行仲。

公绰之不欲:“公绰”,即孟公绰。“欲”,贪欲。

卞庄子:鲁卞邑大夫,有勇。

艺:技艺。

文:饰也。

见利思义:不贪利也。

见危授命:不怕牺牲也。

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久”,旧也。“要”,借为“约”,相约定。“不忘”,能兑现也。“平生”,即旧时。

【训译】

子路问(怎样才算)德行周备的人,先生说:“像臧孙纥一样聪明,像孟公绰一样廉洁,像卞庄子一样勇敢,像冉求一样多才多艺,再用礼乐武装他,就可以算德行周备的人了。”

(又)说:“(不过)现今德行周备的人何必如此?(只要能)见利思义,临危不惧,兑现以前的诺言,也就可以算德行周备的人了。”

【章旨】

此章论成人。见利思义,廉而不贪也;见危授命,勇而有义也;久要不忘平生之言,言而有信也。孔子叹三者之人少,故举以为言。

十四

14·14子问公叔文子于公明贾曰:“信乎?夫子不言、不笑、不取乎?”

公明贾对曰:“以告者过也。夫子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

子曰:“岂其然乎?岂其然乎?”

【校】

前“岂其然乎”,旧作“其然”,脱上下二字,今从《论衡》增。深诧之,故重言。

【释】

公叔文子:卫大夫公孙拔。

公明贾:卫人,复姓公明,名贾。

信:诚、真也。

以告者过:“以”,谓以之。“过”,错也。

厌:满足。

【训译】

先生向公明贾打问公叔文子说:“真的吗?老先生不说话、不笑、不取吗?”

公明贾回答道:“告诉(你)的人说错了。老先生该说话的时候才说话,人们觉得他的话太少;乐了以后才笑,人们觉得他笑得太少;认为合理才取,人们觉得他取的太少。”

先生说:“难道他是这样吗?难道他是这样吗?”

【章旨】

此章论公叔文子为人,教人不苟言笑、不苟取。

十五

14·15子曰:“臧武仲以防求为后于鲁,虽曰不要,吾不信也。”

【校】

虽曰不要,“要”后旧有“君”字,后人涉皇疏增,今从定州简本删。

【释】

臧武仲以防求为后于鲁:“防”,鲁邑名。“后”,后嗣。臧氏获罪出奔邾,自邾使人求其嫡兄臧贾曰:“‘纥不佞,失守宗祧,敢告不吊。纥之罪,不及不祀。子以大蔡纳请,其可。’贾曰:‘是家之祸也,非子之过也。贾闻命矣!’再拜受龟,使(臧)为以纳请。遂自为也。臧孙如防,使来告曰:‘纥非能害也,知不足也。非敢私请。苟守先祀,无废二勋,敢不辟邑。’乃立臧为。臧纥致防而奔齐。”(《左传·襄公二十三年》)是以防求为后于鲁之事。

要:要挟。

【训译】

先生说:“臧武仲凭借防邑而要求给他在鲁国立后嗣,虽说不要挟,(但)我不相信。”

【章旨】

此章论臧武仲,亦见其智。

十六

14·16子曰:“晋文公谲而不正,齐桓公正而不谲。”

【释】

谲:音诀,《说文》:“权诈也。”即权行诳诈、诡诈。

正:正派、不诳诈。

【训译】

先生说:“晋文公诡诈而不正派,齐桓公正派而不诡诈。”

【章旨】

此章论齐桓、晋文之为人。

十七

14·17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

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

【校】

按:“曰未仁乎”连读,旧于“曰”字断,非。或疑“曰”字衍,亦非。

【释】

公子纠:桓公庶兄。

召忽死之,管仲不死:“召忽”,公子纠之傅。“死之”,为之而死。“管仲”,亦公子纠臣。

曰未仁乎:“曰”犹叫、谓。“未仁”,还不仁、不太仁。孔子对管仲有“仁人”之评,故子路如此说。

九合诸侯:“九”,数之大者。言其多,故曰九,不必实指。“合”,会合。

如其仁:言谁如其仁,语急省“孰(谁)”字。

【训译】

子路问:“齐桓公杀了公子纠,召忽为他而死,管仲不(为他)死,叫不够仁吧?!”

先生说:“齐桓公九次会合诸侯,不用武力,(使天下人免受战争之苦,都)是管仲的力量。谁有他仁?谁有他仁?”

【章旨】

此章论管仲之仁。九合诸侯而不以兵车,使诸侯百姓皆免受战争之苦,是仁之大者,故曰谁如其仁。孔子先有管仲“仁人也”之言,子路不能苟同,故有“未仁乎”之问。

十八

14·18子贡曰:“管仲非仁者欤?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

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校】

按:“欤”旧作“与”,改今字。

【释】

一匡天下:“一”,整个、全部。旧释一切或统一,皆非。“匡”,救、挽救。旧释正,亦非。

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微”,借为“无”,古音相转。“被”音披。“衽”,衣襟。被发左衽,当时落后民族之俗。被发左衽矣,言沦为野蛮民族。

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匹夫匹妇”,凡庶之人。“谅”,小信。“为谅”,守小信也。

自经于沟渎:“经”,缢死。“沟渎”,僻野之地。

【训译】

子贡问:“管仲不是仁者吧?齐桓公杀了公子纠,(他不但)不能拼命,(反而)辅佐桓公。”

先生说:“管仲辅佐桓公,称霸诸侯,挽救了整个天下,老百姓至今还受他的恩惠。(如果)没有管仲,我们恐怕都披散着头发,衣襟朝左开着了。(他)哪里像凡夫俗子们守小信,(遇见类似的事)就吊死在山沟里,而没有人知道。”

【章旨】

此章复论管仲之仁。民到于今受其赐,是其仁于天下者大矣。子贡亦不信孔子以管仲为仁人之说,故问。

十九

14·19公叔文子之臣大夫僎,与文子同升诸公。子闻之,曰:“可以为‘文’矣。”

【释】

公叔文子之臣大夫僎:“公叔文子”,即前孔子问于公明贾之公叔文子。“臣”,家臣。“大夫僎”,大夫而名僎(音撰)者。

升诸公:“升”,晋升。“诸”,“之于”合音。“公”,公朝、朝廷。

为“文”:指谥为“文”。

【训译】

公叔文子的家臣大夫僎,与公叔文子一起晋升到了朝廷。先生听到这事,说:“(公叔氏)可以(谥)为‘文’了。”

【章旨】

此章论公叔文子惠爱其臣。臣而与主同升于朝,必得其主人奖掖资助,是文子惠爱大夫僎也。《谥法》云:“慈惠爱民曰‘文’,悯民惠礼曰‘文’,锡民爵位曰‘文’。”故孔子云。

二十

14·20子言卫灵公之无道也,康子曰:“夫如是,奚而不丧?”

孔子曰:“仲叔圉治宾客,祝鮀治宗庙,王孙贾治军旅。夫如是,奚其丧?”

【校】

按:祝鮀有口才,当掌宾客,此“宗庙”、“宾客”当互误。

【释】

言:述说。

无道也:指无道之状。

康子:即季康子,见2·20注。

丧:亡也。

仲叔圉治宾客:“仲叔圉”,即孔文子,见5·15注。“治”,治理、管理、执掌。“宾客”,指外交之事。

祝鮀治宗庙:“祝鮀”,即“不有祝鮀之佞”之祝鮀,见6·16注。“宗庙”,祭祀之事。

王孙贾:即问“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之王孙贾,见3·13注。

【训译】

先生讲卫灵公无道的(种种)表现,季康子说:“既然这样,为什么却不灭亡?”

先生说:“(有)仲叔圉管祭祀,祝鮀掌外交,王孙贾治军队。像这样,怎么会灭亡?”

【章旨】

此章明贤臣于国家之重要。君昏而臣贤,亦不遽丧也。

二十一

14·21子曰:“其言之不怍,则其为之也难。”

【校】

则其为之也难,“其”字旧脱,今从皇本等增。

【释】

怍:音作,惭也。

为:作、行也。

【训译】

先生说:“他说起来大言不惭,那他做起来(肯定)很难。”

【章旨】

此章戒人不可轻信人之大言。言而不惭之人,本无必为之志,故愈是大言不惭,愈难做到。

同类推荐
  • 中华家训2

    中华家训2

    “家训”是中国古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深厚的内涵、独特的艺术形式真实地反映了各个时代的风貌和社会生活。它怡悦着人们的情志、陶冶着人们的情操、感化着人们的心灵。正是这些优秀的文化因子,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现代人的人格理想、心理结构、风尚习俗与精神素质。这都将是陪伴我们一生的精神财富。所谓“家训”就是中国古人进行家教的各种文字记录,包括诗歌、散文、格言、书信等。家训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一大笔宝贵的文化遗产。学习研究并利用这些知识,对提高我们每个人的文化素质,品德修养,一定会起到不可磨灭的作用。
  • 历代赋评注(魏晋卷)

    历代赋评注(魏晋卷)

    《历代赋评注》全书七卷,选录从先秦至近代三百多位作家的赋近六百篇加以注释和品评。其中大部分作品以前没有人注过。主编赵逵夫教授为著名辞赋研究专家,中国辞赋学会顾问。各卷主编和撰稿人也都是在古代文学研究方面有较高修养的学者,基本上都是高职和博士。本书是目前篇幅最大的一部历代赋注评本。书中对入选作家的生平和作品的背景均作了介绍。
  • 三略

    三略

    顾名思义,《三略》是专讲战略的兵书。其上略、中略、下略都是从战略的高度论述问题,始终贯穿着战略思想。在西汉以前,这样紧紧围绕战略问题的兵法专著还不曾出现。可以说,《三略》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战略专著,影响极为深远。
  • 庄子

    庄子

    《庄子》是《老子》以来最重要的道家典籍,是传承和弘扬道家思想的第一经典。《庄子》一书,内容丰富、博大精深,它涉及到伦理、哲学、人生、政治、科学、艺术诸多方面。
  • 论语

    论语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著作,为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汇编。最为重要的经典,堪称儒家思想第一书。《论语》记到孔子晚年的学生曾参的死为止,其中保留着孔子生平、思想学说的重要材料,尤其是教育思想和教学活动的重要材料。它是我国一份十分重要的文化遗产。
热门推荐
  • 揭秘风水世家生死迷局:传古奇术

    揭秘风水世家生死迷局:传古奇术

    与《鬼吹灯》《盗墓笔记》并列四大盗墓奇书!彻底了解盗墓一派数千年的传承与秘密!在五行八卦中感悟天道,窥探人心!流传五百年年的神秘风水大阵,数十代人不断填补的诡秘坟场,几派风水世家传人之间的生死谜局,无数惊世骇俗的玄学秘法再现江湖…至于他忽然无师自通的风水相术,一想到为什么对那段回忆总是一片空白,他又倾向于祖坟好了。他也的确好好地勘测了一遍祖坟家族墓,让他头痛的是,表面上整块墓地杂乱无序,但如果以最高的祖坟为中心点,按卦位上离下坎左震右兑四正象画出四个区域分别按穴堪形,却又有截然不同的结果,或是大吉或是大凶。
  • 混沌至尊

    混沌至尊

    莫名的穿越异世,俯身废材身上。美女呢?功法呢?奇人异事呢?统统都没有,身为废材又偏偏得到绝世功法,看着心花怒放,却让人各种纠结。不在纠结中爆发,就在纠结中灭亡?你是绝世妖孽,你有大运在身如何?怎敌我一颗赤裸裸的至尊无敌之心。看你如何嚣张的起来!
  • 老婆惹不得

    老婆惹不得

    她虽然温柔,好完成父母交待的任务,但决不是任人掐任人扁的软柿子,还让他整一个娶妻作战计划;可是天公不作美,他是秦氏集团的接班人,她见招拆招,哟喝!看来他的老婆有两把刷子嘛!他想尽千方百计诱拐她,为了悍为爱情,腹黑才是他的本性;面对挑衅,却因父母认定她,她只说了一句“有病,目地就是生米煮成熟饭,就要治”,温柔是他的招牌,而他就是那个执行者,屁颠屁颠地直接将人送进精神病院;从未想过要娶她做老婆,或者从来都不心慈手软;
  • 你来自彩虹天堂

    你来自彩虹天堂

    全书收录张芸欣出道十年来最经典的青春小说作品,内含张芸欣海量成长足迹照片和全新撰写数万字新加坡留学故事,带你走进专属于她的彩虹天堂。以这本《你来自彩虹天堂》纪念景安城的《浅蓝深蓝天》青春里的《仲夏夜之星》,打开我们的《胡桃夹子》看《飞鸟穿越换日线》,我手捧《樱花蜜糖》带着《99年以前的彩虹鱼》去往《双子星球》在《南国北岛》听《停留在1997年的第一场演唱会》,他们在唱《陌时绿如歌》,那时候《秋水共长天一色》《花开成海》……
  • 灵罗戒

    灵罗戒

    大毅力,走上强者之路!一步一步,踏上最强掌控者!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活金

    活金

    他体弱多病,却是天定的护灵之人,以德报怨,收服逃窜的金马,挽救受难的村民,觉醒的他,得到了强大的灵力指环,修炼血精,追寻活金渊源,危机困境之下,他成就了传奇人生。
  • 杰出青少年应具备的30种生存本领

    杰出青少年应具备的30种生存本领

    生存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深刻课题,人类的生存不仅指解决温饱问题的自然生存,更重要的是如何在社会的大舞台施展出色的本领,创造杰出、卓越的人生。本书总结出杰出青少年应具备的30种生存本领,帮助广大成长中的青少年练就出众的本领,为将来适应社会、迎接人生挑战做好充分的准备。
  • 王的丑妃(全本)

    王的丑妃(全本)

    上部:悦夕,美丽聪慧,年仅九岁,身为郡主却必须背负国家的命运出塞和亲。她知道她将来的丈夫是敌国被她父亲打成植物人的王,她也知道这将是她悲惨命运的开始。丑丫头,一心爱着王。但是面貌丑陋身份卑贱的她有什么资格站在王的身边呢?拓达,在他沉睡的九年里,只有他的王妃在他身边。在他醒来之后,他的王妃却失踪了。他的心里已经被王妃占据了,是否还容得下一个丑丫头呢?拓恒,他见证了悦夕悲惨的命运,却无能为力。在丑丫头出现在王身边的时候,他认为这就是命运的安排。但是他是痛苦的,他似乎一直爱着那个王妃,他的嫂子。命运的作弄,对爱情的执着是这个故事的主线;爱情、誓言、责任和恨是这个故事的主题。一起来看丑丫头在滚滚大漠上演绎的爱情悲歌。下部:战争再起,你认为的好人也许才是最残忍的人。部族遇到了前所未有地危机。是谁在后面操纵着这一切。这个城池只留下了一群妇孺,丑丫头如何带领她们保卫家乡?在听到拓达受重伤的时候,丑丫头丢开了人民、责任,跑到他的身边。失去王城的保护,她又将迎来痛苦的人生。一个用自己的血和泪为拓达王奠定了王朝的女人,为什么历史上没有关于她的记载呢?花开花落,只留下空中淡淡的悲。请继续关注《王的丑妃》下部,关注丑丫头传奇的一生。在这里给大家介绍我的新作《宠爱养女》http://m.pgsk.com/a/81451/她从小犹如公主般被宠爱着长大,甚至一直奇怪地和养大自己的爹睡在一起。但是突然有一天,她的世界全变了。没有了欢笑,没有了疼爱,只有无休尽的辱骂、折磨和虐待。可是她无法逃开,她就像一直养在华丽囚笼中的小鸟一样。即使笼门打开了,她也不会飞走。他抱养了比自己小十二岁的恋人的女儿,给了她天真快乐的童年。他本以为这将是幸福的开始了,可是一封信却打破了这幸福。他开始讨厌她,虐待她,看着她受苦的时候,他的心却无法平静。其实,他更恨他自己啊!至于《魔鬼棋盘》很多人都问到啊,因为《魔鬼》是我精心,没有十足的把握我不会轻易下笔。而它的大纲出了点问题,不得不延后一段时间了。一些看过《魔鬼》广告的读者都很期待,我只能和大家说对不起了。我只是想把最好的呈现给大家。估计《魔鬼》将在《丑妃》完结之后,就能开坑了。
  • 重生修仙之大神潜规则

    重生修仙之大神潜规则

    异世重生,拜师路上差点葬身蛇腹,出去历练,又身中媚毒。坑爹啊,要不要如此折磨她。传说中主角的金手指呢,传说中的大神相助呢。尼玛,好不容易来了个大神,还是残破不堪的破魂体,要不要这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