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98300000031

第31章 雾中的勃拉姆斯(1)

漫游时代

浪漫主义者都是从漫游开始的。仿佛是一个预言,一个给风的承诺,一生要漂泊终老。他们在漫游中寻找,在行走中解脱。即使拘谨得有些沉闷的勃拉姆斯,也是如此。

18岁之前,勃拉姆斯在汉堡的贫民窟长大,沿着音乐家父亲的道路,在酒吧里弹钢琴伴奏谋生。天才少年注定不会被扼杀在贫民窟里。一无所有,拔脚就可以去流浪。1853年,20岁的勃拉姆斯告别了他的父亲和比父亲大17岁的母亲,跟着流亡的犹太小提琴家雷曼尼去旅行演出,他为雷曼尼弹钢琴伴奏。一开始是在德国的策勒等小城镇演出,广受欢迎。后来雷曼尼带他去魏玛见识李斯特。他看着倨傲的李斯特和他的情妇、被催眠的门徒、奢华的博物陈列室和谎言奉承天花乱坠的沙龙,觉得那不是他的地盘。他抛下雷曼尼独自离开了。之后的流浪演奏中,他遇上了当时知名的小提琴家约阿希姆,约阿希姆赏识天才,带着他一起演奏,他们在哥廷根大学愉快地待了一个月。后来约阿希姆将他推荐给舒曼。

去拜访大乐评家、作曲家舒曼之前,勃拉姆斯在莱茵地区旅行,徒步行走了5个星期。他想用自己的眼看看身边的这片土地。莱茵河的水汽扑面而来,风声水声在耳边呼啸,青春的感官忽然打开了,眼前的世界焕然一新,树林第一次那么葱郁深邃,每一片树叶都绿得惊人,迎着阳光颤颤伸展。少年时他对知识如饥似渴,总是喜欢一边练琴一边读书。此刻眼前的真实风景与书中的城堡、墓地、莱茵河的水妖传说汇集在一起,像一支梦幻般的慢板在他心里流淌。那段时间他写的曲子都有典型的浪漫主义语气,一种诗歌朗诵的语气,如风中火焰。《钢琴奏鸣曲》、《e小调谐谑曲》和《维特四重奏》,梦与现实浑然一体,浪漫主义的神圣激情鼓荡在他胸口。江畔迎风独立,望着朝阳泪水满眶。内向的少年,此后一生都如此默默行走。此时他对未来毫无预感,只觉得心里有千万种哀愁此起彼伏,没有方向。

在这样青春激荡的时刻,在一个天气晴朗的清晨,他来到舒曼家中,见到他那传说中的音乐家太太,温柔典雅的克拉拉,怎么不心醉神迷。

感情还是先回避一下吧。后来勃拉姆斯一辈子都在回避自己的感情问题。

这趟拜访的最大收获,是他一夜成名了!

依照他沉闷的个性,一夜成名这等好事似乎不会落到他头上,可他运气太好,遇见舒曼这位一直在等待浪漫主义天才的大神。那是他根本不曾料到的。他去舒曼家弹琴给他听,弹了自己新作的几首奏鸣曲,舒曼与克拉拉击节赞叹,他很开心,弹完就走了。过了一个月,当他翻开新一期《新音乐杂志》,看到封笔十年的舒曼竟为他写了一篇《新的道路》。舒曼在文中不啬笔墨赞美:“我肯定有个人注定要以最高尚和理想的方式来表达时代的精神,他将会登峰造极,突然地,像罗马女神密涅娃全副武装地从天帝朱庇特的头中跳出来一样。”他的意思是,勃拉姆斯是那种像孙悟空那样直接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天才,可见他的天赋有多么惊人。

如今回顾音乐史,浪漫主义时期的代表人物,像门德尔松、肖邦、李斯特、勃拉姆斯等等大师看起来像是围绕舒曼组成的小圈子成员,以致舒曼对音乐史的主要贡献并非他的作品,而是他的慧眼。他收集天才。勃拉姆斯看到评论,又惊又喜,但也感觉压力。他对自己苛刻,对他人固执又生硬,一直听不得赞美吹捧。但舒曼绝非吹捧,他是好不容易发现了一个天才激动地发疯。勃拉姆斯如此天分与踏实的性情,已可预见他不会昙花一现,他将成为不朽的大师。

舒曼这位殿堂级大神的吹捧十分管用。勃拉姆斯的作曲家事业起点很高,森严的德意志音乐圈为他敞开大门,权贵们对他刮目相看,他毫不费力得成了备受瞩目冉冉升起的明日之星。

此后一年勃拉姆斯竟毫无动静。

他恋爱了。

维特时代

1853年9月的一天,勃拉姆斯第一次出现在舒曼家中。他一头金发,苍白的脸,秀气得像个小男孩。当他开始弹他的《C大调奏鸣曲》,舒曼听了一半赶紧打断他:“等一下,让我太太也来听听!”那一天,克拉拉听完之后,在日记里写“他弹奏的音乐如此完美,好像是上帝差遣他进入那完美的世界一样。”

上帝也差遣他进入了克拉拉的生活。

勃拉姆斯在他们家厮混了一个月,每天与音乐和七个孩子作伴。后来我们想起来,勃拉姆斯爱上克拉拉也许是早已注定,他父亲也曾爱上比自己年长17岁的女子,后来她成了勃拉姆斯的母亲。通常儿子的脚步声都像极父亲。写《f小调第三号钢琴奏鸣曲》op.5的时候是勃拉姆斯最幸福的日子。1853年秋冬,他在舒曼家中,备受赏识,结识了不少朋友,人也逐渐开朗。这首年轻时的大作,已可听见勃拉姆斯的广阔前途:规模庞大,结结实实的5乐章。和声厚实,音响阳刚,晦涩沉郁的风格已然形成。浪漫的第二乐章,旋律细节美得暗暗发光。这一乐章的开头摘录了舒特瑙(Sternau)的《年轻的恋情》中的诗句—“黄昏已临,月光照射。两颗心因爱而结合……”勃拉姆斯曾致信舒曼“是否可将您太太的名字写在上面?”他借这一乐章向克拉拉表白心迹。传记作家写道:“在这首作品中,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相遇了,最后是浪漫主义取胜。”这是早年的勃拉姆斯风格。只是这样浪漫的音乐,与他的青春一样短促。

就在那一年,舒曼的神经隐疾发作,昏沉沉去跳河,被渔夫捞上来之后直接送去了疯人院。克拉拉崩溃了,她跑去疯人院照顾舒曼。勃拉姆斯及时赶到杜塞尔多夫,接管了她的七个孩子。他帮她教学生,做家务,每天给她写信。到后来,他发现自己依赖上了这位坚强的女人,他爱上了自己对她的激情。舒曼的病给了他继续守候在她身边的借口。

他想离开,又一次徒步远行。一头扎进古老的黑森林,反省他在杜塞尔多夫的日日夜夜,对着沉默的山谷黯然落泪。

“我随时都有可能调头返回,在这个夏天不再尝试离开杜塞尔多夫。”他心里的两个勃拉姆斯在争吵,两个都混乱。

“每一件事似乎都显得荒凉又空洞,我每天都想回他们家去,只好坐火车快快前行…但没有用…我宁愿在杜塞尔多夫等候舒曼太太,也不要在黑暗中四处游荡。”

这是勃拉姆斯生命里唯一的一次倾情,忘了音乐,也忘了自己。这根本不是什么暗恋,这些信件可以作证,他多想当面告诉她“为了爱,我愿为你而死”,他多想将她“镶嵌到镜框中保存起来,并冠以金边”,永不老去。他不知如何解脱,甚至不知自己想要什么。爱如黑夜的潮水涨满胸口,肆意流淌,他想全部灌入她心田。火车在黑暗的山谷中飞驰,他要回家,回她的家。

舒曼临终前,克拉拉跪在他的病榻之前,平静得出人意料。爱到深处似无情。生死离别这一幕将他们密封在无声的故事里,像属于另一时空的故事。勃拉姆斯听不见,闯不入。爱是多么孤独。克拉拉的绝望将他击得粉碎,想要拥抱她的双臂始终垂在自己身旁。舒曼的离世惊醒了他们的梦,在现实面前感情显得荒谬,甚至叫人羞愧,难以启齿。生死茫茫不及人世两隔的距离更遥远。克拉拉与勃拉姆斯,不能自已的感情忽然刹了车。爱是不可承受之轻,一阵清香旋即被风吹散了。

《c小调钢琴四重奏》又称“维特四重奏”。勃拉姆斯说,请想象一下一个穿蓝色燕尾服和黄色背心的人的生活,那最后一章,那副插图。他指的是歌德的《少年维特的烦恼》的结尾,维特死去时的样子。他说,请想象一个人开枪自杀,他已没有别的出路了。他如此解释这首四重奏。也许每个男孩都要像维特那样死一遍,他心里那个强大的男人才能活下来。这是勃拉姆斯写给克拉拉的情书,写给自己的青春告白。千言万语,反反复复不肯停歇,在音乐中,他才能释放自己。他的渴望、期盼,她回头微笑,她温柔的样子,相信爱情的年华,所有这一切,只有音乐能够诉说。克拉拉,生命太长,我都有些不耐烦了。以后会如何,谁都无法预料。我知道这一切终将过去,也许我还会爱上别的女人。但这样的激情,一生只能有一次。就像我的青春,再不会来。

后来勃拉姆斯一辈子没有成婚,一直是个快活的单身汉。他解释说,我也想成家,“可是我爱上了音乐”,音乐成了他的全部生活。

也是音乐救了他。他还有音乐天才的使命未完成。当一个人懂得控制自己的激情,他就变得忧郁了。《c小调钢琴四重奏》的第三和第四乐章尤其优美。大提琴的旋律只余美在流淌。声部间的交织疾徐得当,均衡典雅,如山茶花一般温柔地旋转、绽开。这平静内部却始终有一股暧昧与躁动的张力,如一段微妙的距离,一根时常拨动的心弦。这份张力几乎贯穿了勃拉姆斯一生的作品。他说,我最美好的旋律,都是来自克拉拉。

也许更难面对的是现实。舒曼死后,他要面对的是一个比他整整大了14岁的女人,还要帮她养活7个孩子。这压力几乎可以断送一个21岁天才的前程。所谓浪漫主义在现实面前就是一个晶莹的泡沫。不知勃拉姆斯是否因此反省过浪漫主义,也许那时他已明白自己不是一个身体践行的浪漫主义者。而克拉拉呢,照她倔强而传统的性格,对老少恋缺乏心理保障,也不愿拖儿带女拖垮勃拉姆斯,何况她那为爱疯狂的少女时代早已过去了。她从未要求或责难他,只是当他爱上阿嘉特的时候,她才明白自己对他的感情。她在哥廷根为他吃醋,拂袖而去,后来又内疚,写信给勃拉姆斯为他的未能成婚表示遗憾。如此情意纠缠,一生不宁。遗憾一定是有的,可她到了这个年纪,明白了爱有很多种方式。如今想来,时常叫人迷惑,爱情到底是什么呢?是那一刻狂风吹乱的澎湃的心,还是寂寞年月午夜梦醒时分的淡淡迷惘?人们说,月留半圆,缘尽半分。没有一纸婚书,这份爱情倒是似有若无迟迟疑疑地延续了一生。

他其实从未离开过她。在启程的火车站给她写信,在黑森林里给她写信,在散步的山路上在心里给她写信,在母亲去世、被故乡伤害的时候都在给她写信。这些信比舒曼这位作家的情书都写得动人。后来他们交换了书信,各自销毁了一部分。好像这份感情让他们难以面对。曾经的千言万语心路纹理,其实早已刻在心里,从不曾灰飞烟灭。

直到她离开人世,他终于明白了自己的心。他已神志不清,坐火车赶去参加葬礼,却坐反了方向,赶了14个小时才赶到法兰克福,就像少年时想要离开又回头一样,他为什么一直都没有找对方向。一生的因缘际会与阴差阳错涌上心头。克拉拉的葬礼为了等他而延迟。在葬礼之后的安魂音乐会中,他奏至一半,忽然独自冲到花园里。不能自己。也许他想起克拉拉与舒曼生离死别那一幕,正是那一幕将他与克拉拉永远分开了。如今重现,他开始了解那种感情。了解了长久以来她爱他的方式。漫长的牵挂,不可言说的心迹,欢笑与光线,都随她而去,只剩下时间像巨石堵在胸口。他知道自己对世间的一部分牵系都被她带走了。

第二年,他像父亲当年一样患了肝癌,很快随她而去。最后留下我们这些乐迷唏嘘了100多年。那样真实的爱情,即使在浪漫主义时代也不曾实现,而沉默地相爱一生,也是只有那个时代才会发生的奇迹吧。但愿在天堂里,他们三人快乐相伴,不再有分离与痛苦。那里光线充足,有欢笑有音乐,一定会驱散勃拉姆斯周身的雾霾。

本色

100多年前,勃拉姆斯的音乐生活真叫人羡慕。年少成名,却依然过着本色生活。每天清早即起作曲,早饭之前写的谱子已铺满了整间书房。然后散步、排练、会友。傍晚红刺猬餐馆会为他预留座位。晚饭后在维也纳城里窜酒吧,听吉普赛流浪艺人的即兴表演。闲来收集作曲家的手稿,偶尔溜达到汉堡的桥上淘旧书。对待自己的作品审慎甚至苛刻,时常拿手稿作糊墙纸。不为荣誉陶醉,也不因闲适安逸。像一棵挺拔的树,跟随四季流转,从苍盛到枯寂,缓慢安宁。

我总是觉得,勃拉姆斯的室内乐展示了他的本色生活。看似平淡无奇,细细听来却有不少细小碎末的喜忧瞬间。勃拉姆斯共写了24首室内乐,从二重奏写到六重奏。如今人们主要是因《匈牙利舞曲》知道了勃拉姆斯这位作曲家,其实100年前也一样,勃拉姆斯的改编曲与歌曲风靡大街小巷,而他的室内乐与交响曲一直都是小众艺术,仅在文化圈流传。他觉得理解过快是危险的,偏好晦涩,不说破,从不为方便接受而让步。事实上,这些质朴、品位清雅的室内乐是勃拉姆斯对音乐史的伟大贡献,在19世纪没有作曲家像他那样大胆地实验乐器的各式组合。

让我们安静下来,进入他的音乐,进入遁迹人世的心灵之美。

室内乐曲就像他的老友记。像一帧帧黑白旧照,记录了闲暇聚会的好时光。勃拉姆斯终身未婚,单身汉总少不了朋友。舒曼去世之后,他的毕生好友有克拉拉、小提琴家约阿希姆、钢琴家陶西格、医生兼业余音乐家比尔·罗特,还有诗人维德曼。终其一生,他的室内乐几乎都由他们首演,克拉拉永远是他的第一位听众。

他们一起排练,奏新曲,互挑毛病,每天都写信,偶尔搭伙演出。勃拉姆斯脾气不好,总是跟最亲近的人发脾气,挑剔,有时不可理喻。《f小调钢琴五重奏》就像个朋友聚会。从冰封的冷冷曲调开始,逐渐轻快,追赶,竞奏,一起奔跑。只有在老友面前,才有敞开心扉的勃拉姆斯。第二乐章的“似慢板的快板”,如哀愁的憧憬。叫人想起他与朋友们一起郊游的春日时光,一路讲笑话,从地里挖萝卜献给女士们。他的日子和他的乐句一样,有惆怅有欢乐。但这样结构充实的曲子听来总是叫人愉悦。像逝去的时光,如今听来,只叹岁月静美。

他将大部分乐曲题献赠予朋友,还有一部分赠予女友们,是爱的纪念,灵感的感激。

勃拉姆斯写了三首钢琴四重奏,都是青年时代的作品,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与钢琴的组合,纪念他那些没着落的爱情。《g小调第一号钢琴四重奏》,也是为他的女神克拉拉而作,在结构和曲调方面都堪称模范。其中还保留着典型的浪漫主义语气与激情的张力。这样的抒情乐曲却已经预示了一位成长中的大师:反复斟酌中的不落斧痕,流畅的衔接都流露了组织大型结构的能力和挖掘织体潜力的天分。最后乐章的“吉普赛回旋曲”,无限婉转的旋律与酸楚的激情,叫人久久沉醉不已。他这样落落寡欢的人,只有在音乐里才会流露他的天才的痛苦。

同类推荐
  • 艺术文化论

    艺术文化论

    针对当代艺术存在的新现实,针对多元文化语境中的艺术变相、艺术表现,试图从哲学和文化人类学的角度对人类文化价值系统中的艺术文化进行新的诠释,其目的是为了某种意义上的解蔽。
  • 舞动真情

    舞动真情

    "本书是以美国著名舞蹈家伊莎多拉;邓肯的自传为中心,重点反映其与前苏联著名诗人叶赛宁婚恋纠葛的一部书,共分三个部分:一是邓肯在生命最后两年里撰写的《自传》,二是邓肯与叶赛宁婚恋纠葛相关资料的整理,三是叶赛宁诗歌精选。"
  • 民间美术

    民间美术

    我们就是要通过彰显我国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保持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与特征,维护中华文化的本土化和多样化,这是具有伟大战略意义的事情。而对于每一个读者尤其是青少年读者来说,可以通过本书充分认识中华民族的辉煌文化,学习民族先人的聪明才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更加热爱祖国,热爱民族文化,并能够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进行新时代的文化创新和艺术创新。
热门推荐
  • 一等阴毒女

    一等阴毒女

    就莫名成了别人口中那个“毒”女人,她冤枉有木有?前世是天才,今生是名门嫡女。她讨厌天才,※穿越成嫡女又不是她的错,只想当个安乐的米虫,守护善良的母亲,奈何有些麻烦总会自动找上门。姑奶奶想让她做媳妇,姨娘们一个比一个心机毒辣陷害她和母亲,庶姐庶妹整天觊觎她嫡女的位置,就连堂堂的王爷也想设计她……阴谋阳谋一个接一个来心慌慌有木有?反击是必须滴!态度是笑眯眯滴!手段是不能透露滴!
  • 诡船档案

    诡船档案

    一个神秘的电话彻底改变了锦天行的人生,一艘怪异的游船更是让锦氏夫妻从此分散。老爷庙水域白光闪烁,瞬间将锦天行送到一个异度世界。这里是哪里?是天堂还是地狱?是恶魔的鬼冢还是神仙的洞窟?无穷的黑暗令锦天行身陷恐惧,他开始凭借微弱的火光寻找新婚妻子。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异能狂徒在校园

    异能狂徒在校园

    异能少年顾枫纵横都市,成就一段不朽传奇!推荐新书—无敌奶爸在都市
  • 翻转吧!罗密欧大人

    翻转吧!罗密欧大人

    她是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孤儿;他是脾气暴躁、单纯善良的富家公子。他们此生原本不在同一条起跑线上,注定有着各自不同的世界。一场不大不小的雨,一个人群零乱的车站,却出现了0.0001的几率,把原本不同世界的两个人连在了一起……当睿智的夏默然遇到了冷酷的肖韶炎,就如同天雷勾动了地火般一发不可收拾。明明就是互相讨厌的两人为何突然间惊觉对方有些可爱?明明吵闹不断的两人为何会出现心跳加速的瞬间?
  • 生活再苦也要笑一笑

    生活再苦也要笑一笑

    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它哭泣,它也会给你摆出苦脸;你对它微笑,它便会对你展开笑脸。无论多苦,都试着给生活一个微笑,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情,你才能乘风破浪,尽快突破困境。本书通过十章的讲述,将人生的浅显而又深刻的生活哲理向您娓娓道来,希望它能够让您重新感悟人生的真谛和美好,放下过去的包袱,面带微笑走上新的征途。
  • 贵女谋略

    贵女谋略

    徐妙筠,徐氏第三女,享年九十。在徐家家谱上,描述徐妙筠的便是这几个简单的字,不是因为她平凡,而是因为她太过不平凡。她是徐家最得宠的小女儿,是泰宁大长公主的金兰姐妹,是报了抄家之仇和杀父之恨的徐氏功臣,是景宣帝的皇后,是成毅公的妹妹,她身负多重身份,内心却从未改变,即便站在九重台阶上,依旧是那个在紫藤花架下看姐姐们下棋却闷得睡着的小姑娘。
  • 神级人生

    神级人生

    新书《剑耀星空》发布,书号3007928,求点击,求收藏,求推荐,求包养! 《剑耀星空》:一把剑,一段神话,一个人,永远的传说,弹指间,众仙灰飞烟灭。 众圣林立,诸神争霸,傲三界,吾主沉浮。 神话,传说,从这里开始……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