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90200000023

第23章 诗的春天春天的诗(3)

我不觉怀着深深的眷念,重温旧梦。原来《伐子都》是著名的累功戏,武功异常繁重,只有青春似火的演员才能胜任。我初看无名艺人演出的时候,他实际已经行近中年,演到后来,腾空翻扑就要检场的给他托腰了。过不了几年,衰态越来越显眼,行头也越来越陈旧,我看着看着,渐渐起了一种不忍卒睹的沉重感觉。最后已经看不到他演《伐子都》,只在有戏里充下手,甚至跑龙套了。但少年人不解世途的艰辛,我依然恋恋不舍地跑去看戏,幻想能再看到他的《伐子都》。有一天,这个草台班就在我们镇上演出,—这种戏班,照例有一只班船,载着全班演员,戏箱道具,浮家泛宅,沿着演出的村镇到处流浪。—我兴冲冲地到停泊班船的河边看热闹,欣喜地看到了这位无名艺人的庐山真面。我没有料到,在台上那样威风凛凛,似乎能够呼风唤雨的角色,在台下却完全像个朴实的庄稼人,披着一件黑色的旧短棉袄,和同伴一起,蹲在岸边,端着蓝花粗瓷饭碗,津津有味地吃饭。额头有了皱纹,只是那双眼睛,还不曾完全失去光彩。我失神似地看着他,他觉着了,似乎猜到了我是他的一个看客,朝我温和地笑笑,微微颔首,显得那样安闲自得,把我荡漾心头的一抹怅惘扫除净尽。岁月如流,人寿有限,我怕这位无名艺人,大概早已与草木同朽了,但这个片刻的印象,却和他精湛的艺术一起,雕镂般刻在我的记忆里,至今历历如画。

世人以无限的钦辞艳说莎士比亚、莫里哀、席勒、易卜生、关汉卿、王实甫、高则诚、汤显祖、程长庚、梅兰芳……他们是如何的文采绚烂,光芒万丈,如果没有这许多天才的卓越贡献,我们的艺术天宇将显得多么寥落暗淡,星月无光。世人又以无限的歆羡竞夸巴黎、伦敦、柏林、莫斯科、纽约、布宜诺斯艾利斯等等世界名城的著名剧院,是如何的壮丽华美,新颖奇巧,如果没有这些高贵的艺术之宫,那些红尘滚滚、人海滔滔的城市将显得多么浮嚣浅薄,枯燥无味。这当然是不争的事实。但我却愿以深挚的谢意,献给那难以数计的草台班和无名艺人。他们走遍山坞水涯,穷乡僻壤,把自己的艺术无偿地送给胼手胝足的芸芸众生,滋润大家的心灵:而自己则粗衣食,碌碌终生,默默无闻。他们自甘雪中送炭,不屑锦上添花。如果没有他们,广袤无垠的世界将减损多少色彩,成千上万的大地之子将经受多少难耐的精神饥渴!

“天涯何处无芳草”,无名氏,草台班,多么浩茫壮阔的生活舞台,多么平凡芳醇的人生戏剧!

一九八二年一月二十三日写毕壬戌年元旦抄改。

[鉴赏]

柯灵(1909~2000),原名高季琳、生于广州,原籍浙江绍兴。著名报人、电影剧作家,也是一位学养深厚、眼识过人的随笔作家,常以富于历史感的理性精神打动读者。主要作品有散文集《香雪海》、《长相思》、《遥夜集》、《柯灵散文选》等。

《无名氏》这篇散文构思新颖,别具一格,全文以两条线索贯穿始终:一条以乡下草台班里的演员“无名氏”及作者联想到的人与事为线索;另一条以无名氏艺人表演的戏目《伐子都》及与之具有同样哲理的外国戏剧为线索。高明的作者并没把这两条线索分离开,而是把它们有机地融合起来。由草台班的演出写起,写到无名艺人卓绝的表演艺术,从而联想到《伐子都》与莎士比亚剧作的异曲同工之处,又写到解放后《伐子都》及演员的命运,由此怀念起无名艺人的平凡生命,最后写到草台班及无名艺人给中国贫瘠土地上洒下了甘霖。文章结尾抒发了对无名氏和草台班的无限热爱之情,与题目紧紧相联。全文虽有两条线索,作者写来却丝丝入扣,毫无游离之感。因为贯穿这两条线索的,是作者深邃的思想。

这思想表现在两代《伐子都》表演者的不同命运上。第一代是“无名氏”,虽然他没留下名字、时间也相隔了五、六十年,但其精湛的艺术,却令作者久久不能忘怀。

无名艺人的表演,把美带给了人民:《伐子都》戏目本身也把人性的丑恶揭示给人看。作者大胆地将中国的古老戏目与世界名剧《哈姆雷特》、《麦克佩斯》相比较,发见它们所揭示的共同内涵,赞美《伐子都》“完全可以与前剧骈肩而无愧”,作者没有滥加赞美之辞,而是将他们与著名的艺术家相媲美,这种笔法使文章回味无穷,作者的功力之深也可略见一斑了。

文章并末停留在对“无名氏”的赞美上,而是拓展开来在赞叹之中求索人生、考察世情,草台班无名艺人的朴实平凡,《伐子都》剧作者的湮没无闻,戏台上子都的志得意满与最终泯灭,现代超级公孙阏们演出的一出出鬼戏及其收场,构成了一幅幅光怪陆离的“世情图”。“舞台小世界,世界大舞台”,作者求助于历史,放眼于将来,揭示出“野心”在现实生活中的含义,是向世人敲起的警钟。

柯灵散文的语言,在现当代文学史上是独树一帜的。他说过:“语言的锤炼对散文的创作有重要意义。”在《无名氏》中,柯灵对语言的锤炼真正是炉火纯青,正所谓信笔挥洒,佳句天成。如文章开篇写草台班演出的情景:“但梦里真真……只有顾恺之、吴道子、达·芬奇、伦勃朗那样大手笔才摹写得出来。”在不到二百字的篇幅里,作者写得灵动活泼、神采飞扬、忽上忽下、忽左忽右、妙语珠联、可谓鬼斧神工,令人叹为观止。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意境幽远、充满浓郁乡土气息的风俗画,却又如此典雅优美,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古典文学的深厚素养。

《无名氏》可说是柯灵散文的代表作。从立意的结构艺术、语言风格,都足以体现柯灵散文的特色与风格。我们渎《无名氏》,不禁为其高远的立意、精妙的结构和典雅的语言所倾倒。

写在贝壳上的诗。

柯蓝。

人们对来自大海的贝壳,都充满一种异样的感情。这种现象并不奇怪,我甚至觉得每一种不同的贝壳,都是一首诗,或者是一个充满诗意的故事。

五十年代我在上海,接待过来自海洋国家的国际著名诗人聂鲁达。这位远涉重洋长途跋涉的艺术家,在他的行囊里,装了一箱各色各样、成千上万的贝壳。我看了他那些闪光的美丽的各种贝壳以后,笑着对他说:“你大概被这些贝壳上写的诗,和充满诗意的故事迷住了—”翻译同志把我的话,转告了他。他听了先还愣了一下,接着就连忙点头,热烈地和我握手。好像在他乡遇到了知音。

六十年代我遨游了祖国的东海岸之后,又到了南海。我对一位朋友表示了我对贝壳的爱好。第二天他来到我的住所,打开一个布口袋,哗啦哗啦地往我的桌上倒出了几百个黄的、红的、绿的、花色五彩的贝壳。我激动地抚摸着这些大的、小的、圆的、尖形的、卷筒形的光滑的贝壳,心想:这要多少时间,要经过多少人之手,才能收集到这么多珍贵的贝壳呵。他怎么魔术师似的一夜之间就将它们送来了呢。他微笑着说:

“这些贝壳是南海文工团歌唱队和舞蹈队的女演员们,几年来在外出演出过程中收集珍藏的。她们听说你来了,托我转赠给你。”

我又是惊喜,又是愧疚,竟责怪起我这位朋友来:

“咳!我又不认识这些年轻姑娘们。她们好容易收藏了这些美丽的贝壳,这里面说不定还有什么感情上的纪念品,你怎么这样粗暴,要她们送给我呢?—”接着,我就嚷着要他把这些美丽的贝壳给送回去。

朋友感到受委曲了。他说:

“你虽然不认识她们,可你到我们南海来了。她们是知道的。那天在会上,我只随便提到你喜爱贝壳,还说了你讲过:每一个贝壳都是一首诗,或者是一个富有诗意的故事。她们听着都笑了。其它,我什么话也没有说。我知道,只有文工团的女演员们才藏有珍贵、稀奇的贝壳,一般的男演员们只能拣得到一般的贝壳。而女演员珍藏的贝壳,连看也舍不得给你看,还舍得拿出来送人吗?所以我压根就没往这方面去想,怎么会粗暴到要人家送来呢?—”

“那后来又怎么送这许多来了呢?”

朋友摇了摇头,表示不太明白:“恐怕是你那两句话,打动了姑娘们的心,她们才纷纷托我把这些美丽的贝壳转送给你。她们说,那个从东海到南海来寻找贝壳的人,对贝壳如此知心,那就把最好的贝壳交托给他珍藏吧—!”

听到这些话后,我先是愣住了,接着又连连点头,热烈地抓住我朋友的手,也好像是在他乡遇到了这么多的知音,感到异常激动。

从南海回来后,我把这些珍贵的贝壳,非常爱惜地装在一个漂亮的奶油色塑料盒里,同我的一些珍贵的生活照片放在一起。孩子们见了都抢着要拿去玩。我一个也不给,只准他们围在小桌边看一阵。从孩子们又黑又圆的眼睛里,看出他们也是对贝壳充满了幻想的。女孩子问:

“这些贝壳—都是活的吗?会动吗?—”

“它们过去都是活的!—”我怎么说呢?他们都还小,不懂得每一个贝壳都是一首诗,或者是一个富有诗意的故事的话。至于有关贝类的自然科学知识,也要到她们长大上学之后,才能学到。我随手从一堆贝壳中,拣起一个长尖形的花螺,故意一扭一动地送到小女儿的鼻子跟前,吓得她又惊又喜地钻到我的怀里。

从此,玩赏这些贝壳,便成了我们家庭,以及来访的客人们的一种乐趣。

几年以后,文化大革命发生了。打、砸、抢的“英雄”们把我的家抄了,这些贝壳和生活照片全部被抄走。照片当然是撕毁,这些贝壳也都不见了。起先,我觉得对不起南海的那些不认识的演员姑娘们,在感情上觉得很难过,但后来,我也变得麻木起来了。从此下决心,再不收藏贝壳了,当然更不说什么每一个贝壳都是一首诗这类的傻话了。正常生活都无法保证,还谈什么诗和故事?

可是,万万没有料到,在收藏南海贝壳二十年以后的今年,我又在青岛拣起了一对红艳艳的贝壳,放在我的桌上。

那一天,一位中央广播电台的记者约我到青岛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去,认识了那里的一位研究员张福绥同志。这是一位身材高大、待人热情的海洋研究工作者。大概由于我对海洋的迷恋太深了、幻想太多了,所以一见面,就对他发生了好感。因为他做着我想做,而又不能做的工作。记得我刚来青岛,便连续几个早上和晚上,来到大海边,静静地坐在赤褐色的礁石上。我面对着脚下飞溅的浪花,一望无边的波涛,以及在天水之间闪闪发亮的星星点点,说不出是兴奋,还是沉醉,弄得我长久长久地不忍离去。先还以为这是我们生长在山区和平原的人,对海的一种特殊的眷恋。后来,我发现一些在舰队工作的水兵们,也是这么爱坐在礁石上,长久地凝视着如此广阔,如此千变万化的大海,难道他们还没有看够海吗?于是,我便觉得海始终是一个令人困惑的谜,而偏偏又如此诱惑着人们向她窥视,并产生一种强烈的要征服她的欲望。航空兵要征服的蓝天,是一个空间的海洋,云雾风雨的海洋;水兵们要征服的大海,却是一个很难说明的水的世界。

想起征服大海,我记起今年四月在广东时,汕头地委李书记陪我去饶平县,参观他们几年前搞的围海造田。小汽车沿着围堤跑了一天,看到了围下来的一百几十万亩稻田,看到一条全长五千多米,全部用石头垒起的防海大坝。雄伟的工程使人想到当年围海时的艰苦。据说,除了动员饶平和澄海两个县的几十万民工,还有几万解放军和干部参加了劳动,所用的石方,全靠广东农民兄弟用自行车驮运。我看到一张照片,一块重约三百来斤的石头,捆在车上的后轮货架上。广东同志骑车技术实在高超,驮这么重的石头,仍然可以骑在上面飞跑。在当时向海要粮的口号下,出现了许多英雄故事,我们听了,至今深为感动。但事隔几年之后来看围海造田的结果,到底如何!群众议论纷纷,毁誉不一。实际情况是围田中,只有十几万亩能种谷,另外几十万亩却没有围成,淤积着几米深的海水。而且围堤大大破坏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沿海群众捕捉不到鱼、虾,反而减少了经济收入。看来,向海要粮这个口号是利少害多的。不按规律办事,主观上想征服海洋,结果却破坏了海洋。海洋研究所的同志们,包括张福绥同志,他们才是真正征服海洋的力量。所以我们才刚刚见面,便觉得很熟悉了。张福绥是研究贻贝的,目前侧重攻研贻贝(又名淡菜)的繁殖,和扇贝(俗名干贝)的试验配种。今年各地提出“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发展多种经营,发扬优势”的口号,在胶州湾沿海,开辟了大量养殖场,不少公社纷纷饲养经济价值很高的对虾,可惜缺乏喂养对虾的饲料。于是有人提出发展淡菜,用淡菜来喂养对虾。这一来,对张福绥他们研究淡菜大量繁殖的工作,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那天,张福绥邀请我们几个人参观了他们楼下的小小试验室。设备很简单,一个用水泥筑的小水池,只有半人高,大约四、五米长,这就是培殖小贻贝的地方。他们通常把一些橡胶绳子扎成一把,让贻贝的卵依附在绳子上,然后放在水里孵化、培育。等它生长出来,便放到海上养殖场去。孵养出来的小贻贝,有多大呢?密密麻麻地附着在胶绳上,只有西红柿里面的籽那么大小。张福绥说:

“你们要有兴趣,可以到我们海上养殖场去看看。”接着他又说,“现在有人提出开辟‘海上牧场’,这是一个大胆而又充满理想的海上养殖事业。当然实现起来还有一些条件要解决。但是海上牧场,却是对海洋最大限度的利用,每一亩水面都不会荒芜。如果选择像胶州湾这样的海面,出口小,养殖的海产不会外流,是很适宜的。”

他说的“海上牧场”,就是指在沿海划出相当的水面,辟为牧场。每年不只是消极地在沿海打捞、捕捉水产,而且积极地在水面养殖、放牧各种海产如海带、贻贝、扇贝和各种鱼虾。这样,使海水成为水产源源不竭的耕地。……像我这样的外行人,对他描画的海上牧场远景,当然还有许多地方不懂,不过,按照海洋出产的规律,订出科学的计划,进行细心的经营和管理,这样来向海要粮(这自然是海中之粮,不是陆地上的粮)才是真正的征服海洋呢。

这一天,阳光真是美好极了。张福绥同志和养殖场的张技师陪同我们来到了海水养殖场上。一片蓝天,一片绿水,我们几个坐在场里的小木船上,除了轻轻的摇橹声,四周是如此的静寂。水面上浮起的一个个排球大小的玻璃浮标圆球。一行一行像是运动场上跑道的划线,起码有五、六百米远。这是海带的繁殖架。眼下海带已经收割了,只看见埋在海水中的绳子。放眼看去,这广阔的养殖场大约有六七百亩水面。远处有两三只小木船,上面有三四个养殖场的女工正在往海里放一把把轮胎剪成的绳子。

“她们在胶绳上培殖牡蛎苗。”海水养殖场的张技师在向我们解释,“我们这个场过去只种殖海带。每年收获的海带,拿去做碘。现在用碘,不用进口了。我们在海带收割后,还养殖贻贝、牡蛎。”

我听他讲起牡蛎,便记起西欧许多小说中,描写的外国宴会上常有这一道名菜。我没有见过这种牡蛎苗,便想把小船摇过去看看。

“不行。现在的牡砺苗,小到用肉眼看不见!”

同类推荐
  • 世界大串联

    世界大串联

    一个国家封闭或是开放国策的最终承受者,总是芸芸众生的老百姓。与历史常常有拥抱的大人物的喜好相比,其实小人物们的爱恨欢歌,相聚离散,更能传递出所谓中国改革开放波澜壮阔、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本书分四个部分,反映改革开放初期的出国潮及这批新移民在美国的生活体验的是《世界大串联》和《移民美国》;描写上世纪八十年代躁动的中年男女们的婚姻、家庭风景的有《秋天的变奏》和《你的秘密并不秘密》。作者视线从以往关注历史、政治、文化,转为当代经济生活中平凡的人和事,文字保持一贯的冷静、客观和犀利,真实触摸时代脉搏,有振聋发聩之警示。
  • 重访新批评

    重访新批评

    《重访新批评》由赵毅衡所著,新一代的批评家感叹:“新批评派像哈姆雷特父亲的鬼魂,依然在指挥我们。”出版这本,并且名之曰是因为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以来,国内不少年轻学者对新批评方法感兴趣,用之于中国文学,做出了出色的文本分析和理论拓宽,他们用批评实践证明了新批评方法,的确有一定的生命力。
  • 雷达散文

    雷达散文

    自成一派,《雷达散文》收录了著名作家雷达的大量散文佳作。这些作品风格独特,行文流畅,文笔精妙,较好地体现了作者的文学水平与艺术素养。读来令人爱不释手,欲罢不能
  • 人生小语(少男少女文摘修订)

    人生小语(少男少女文摘修订)

    《少男少女文摘丛书》汇集的是近年来写得最优美真切、生动感人的少男少女作品。这里有少男少女们初涉爱河的惊喜、迷惘、痛苦和走出“误区”挽手无怨的历程,有对五彩纷呈的世界特殊的感受和选择,有在升学压力之下压弯了腰的哀怨和对父辈们关于人生关于命运关于社会的认从与反叛。
  • 2009年中国故事精选

    2009年中国故事精选

    本书精选集结2009年度最有代表性的故事作品,力求选出精品和力作,力求能够反映该年度某个文体领域最主要的创作流派、题材热点、艺术形式上的微妙变化。同时,坚持风格、手法、形式、语言的充分多样化,注重作品的创新价值,注重满足广大读者的阅读期待,多选雅俗共赏的佳作。
热门推荐
  • 中国共产党党员主体地位与党内民主问题研究

    中国共产党党员主体地位与党内民主问题研究

    党员主体地位与党内民主在实践中是互动互促与辩证统一的。政党民主持久健康发展,既需要制度保障,也需要动力支撑。党员主体地位在党内民主发展中,属于主体性动力,有内在性,广泛性,根本性的动力特点。本书内容的重点,是在厘清中国共产党党员主体地位理论来源与实践进程的基础上,从制度建设与动力合成有机统一的视角,立足党员主体动力产生的来源、动力体现的重点、动力效能检验的关键,探寻推动党内民主制度改革完善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 一匹马换一相公

    一匹马换一相公

    一匹马换回一个相公,赔否?一匹马娶到一个媳妇,赚否!这年头,找个厚道的媳妇儿不容易啊!
  • 奸臣有道

    奸臣有道

    “宋听闲,你滚出来。”“摄政王,奴才真的用滚吗,可不可以跪出来?”涂钦折皱了一下眉头,我立刻又道,“好,奴才知道了,这就滚!”说罢我摘了头帽抱了拂尘,到底便开始朝涂钦折滚了过去......隐约间似见涂钦折抽搐了一下眉角,我只滚了两圈他便道:“你还是跪出来吧。”涂钦折是个不折不扣的大奸臣。我忍,总有一天他会被我压的。贴吧【漓云吧】,读者群【漓水彼岸181199388】,入群敲门砖——角色名。微博【漓云-好萌的一只胖云】哎呀,好害羞~爱胖云的同学们请入坑吧~【这是一个伪太监和淡定的摄政王不得不说的激情故事哈~】
  • 李龙炳的诗

    李龙炳的诗

    作为一个农民,一个和文字打了二十多年交道的农民,命运之诗会永远呼啸在我的血液之中。我只能说,诗歌确立了我和世界更美妙的关系。我只能站在我的这片土地上,用语言的手打开一扇又一扇崭新的窝口,见证着时光流转,云飞雪落。我所有的诗歌,都与这片土地的宿命有关,都是对真理、正义、崇高、光明和美好无尽的向往。对文本的探索。无论明朗或晦涩,始终贯穿着坚定的精神立场,在爱与忧愤之间也有对落难的承担,隐逸着一份刀锋的光芒,这些诗歌是一个现代农民和土地和时代牢牢拥抱在一起的见证。我的创造和想象,探索和追求,就是为了在纷乱的汉语诗歌中获得独特而独立的音调,让自己拥有心灵的自足。
  • 山本五十六(名人传奇故事丛书)

    山本五十六(名人传奇故事丛书)

    二战期间日本法西斯著名战将——精心策划并亲手点燃了太平洋战火的山本五十六,他既是一个著名的海军将领,又是一个精明的赌徒,山本的一生以赌为乐,可是在他眼中真正的赌场不在摩纳哥,也不在拉斯加斯,而在战场之上,而“偷袭珍珠港”和“奇袭中途岛”就是他一生最大的赌注,只是结果迥异罢了。
  • 别笑,这是大清正史1:龙兴辽东

    别笑,这是大清正史1:龙兴辽东

    本书叙述了自努尔哈赤出世(1559年)至顺治二年(1645年)史可法困守扬州86年问的历史。此时正是清朝崛起、明朝灭亡之大动荡、大变革的非常时期,其问所发生的历史事件,既精彩纷呈,又血腥惨烈。作者娓娓道来,虽然嬉笑怒骂,但却谑而不虐;看似散漫随意,实则用心良苦;看似如小说家言,实则以信史为本。书中的人物,无论是大英雄熊廷弼、袁崇焕、努尔哈赤、皇太极,抑或是大汉奸吴三桂,不论是具有悲剧性格的崇祯皇帝,还是雄才强悍的多尔衮,都一改往日严肃、刻板的面目,泼皮似的调侃使其人物形象陡然生动起来。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逃家少奶奶

    逃家少奶奶

    她陈萱失忆了,一醒来就见一帅哥,说她是他的妻子,只是这个冷酷无情的男人,对她冷声冷语,这算哪门子的老公?
  • 反穿越:公主穿越到现代

    反穿越:公主穿越到现代

    她是亡国公主,与挚爱之人逃离那场浩劫中,阴阳相隔。面对爱她至深的敌国首领,她最终选择跳崖自尽。却没有想到,阴差阳错间穿越到了现代,遇到了三个与前世有纠葛的男子。究竟谁才是她前世的恋人,命运之神又会对这个亡国公主怎么样的考验……旧时红袍新,旧时宫花艳。那时花常开,那时他还在。背井离乡,再世为人,如今重唱相思曲,不知弹剑和者谁?她的他,究竟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