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90200000022

第22章 诗的春天春天的诗(2)

1946春天,我从江西回到故乡当涂,开始上小学。两年后,母亲到县东北角一个偏僻的镇上教书,我也随着去,那年我10岁。记得是一个冬日的清晨,我们吃完早饭就动身。过了北门石拱桥,尽是山路。从小在江西逃难,白天黑夜翻山越岭,我走惯了山道,稚嫩的小脚过早地生起了一块块硬茧。可那山,是真正的山,绿荫覆盖的山,一片葱茏,逗人乐趣。春天,挖竹笋,采野果,摘几朵不知名的小花,黄的、紫的、红的、蓝的、白的,送给伴侣。秋天,满山的毛栗子,个头虽小,味道香甜。起初我不会采摘,小手被刺得鲜血直滴,后来学会了先用鞋底拍打。我的童年是在崇山峻岭的摇篮里度过的。我爱山,爱山中的树,山中的溪涧,至今我还怀念那绵亘百里的深山—谁会相信,我亲眼见过活生生的大老虎,会吃人的大老虎!眼下,我跟着母亲走过的这一个又一个濯濯童山,丝毫没有那美妙的一切,稀疏的小树,黄土一片,几只山羊在觅食,枯草在风中抖……30里地,越走越长,冬天日短,太阳早落山了。在夕阳微光的拂照下,远处,黑憧憧的一片泛起灰白色,这就是我要去的霍里镇。母亲催我快走,我拔了拔不合脚的球鞋。加快了步伐。

小学校在镇边,门前有一个大塘,水位一年到头低落,淘米、洗衣要蹲在石头上深深弯腰。校舍是一座祠堂改建的,空旷、寥落。夏天凉快,山风呼呼吹来,蚊子多,但风大停不住脚。冬天冷得很,手冻的像胡萝卜,红肿着。晚上进被窝,腿蜷缩着,一夜也难于舒展开。我熟悉的几位小同学,都比我穿得单薄,既没有我戴的破手套,也没有补过的线围巾,但他们对严冷惯了,并不怎么在乎。看着他们在风雪中那副自在的样子,有时为了逞能,我也故意拣冷地方呆着锻炼自己,渐渐地,我也不那么怕冷了。

我的一位好同学,家在与学校贴邻的一个山坡上,孤零零的一座茅草屋。我下午课后常去找他玩。为了挡风,他家的门常关闭着。他的父亲是一位严师,更是一位严父。下午他放学回来,必须背会几个英文单词,才能被准许外出玩耍。我每次去,常常在门外等着,脸贴着大门,眯着眼向缝隙里张望。山头上的风越来越大,吹个不停。我踩在积雪堆上,雪花飘洒满身,我也快成了雪人。当屋内“ABoke”的诵读声止息,大门启开,他便会敏捷地窜了出来。他获得了自由。我们紧紧抱着,在雪地里打滚,在山岗上漫跑。夏日天黑得晚,我们喜欢去小街转转。店铺陆续上门板了,张家布摊父子装好担子,正踏着暮色回家。卖吃食的小摊这时则活跃起来。这座小镇产山羊和湖鸭。羊糕是这里冬天的一道名菜,从清早卖到燃起煤油灯。当年吃羊糕时那种鲜美的味道,今天已经回想不起来了。盐水鸭四时皆有,南京、芜湖的盐水鸭闻名全国,这里离这两个大码头都不远,做好盐水鸭不难。至于它们之间有何区别,我未作过比较,不得而知,只记得家乡的盐水鸭嫩,不肥。这条几十米长的小街有三四个摊子卖盐水鸭,长桌上放着几个大盘,盘子里整齐地码着七八只鸭子,无一例外;每只鸭尾部都插一个红红的小辣椒,尖头朝上。从上午卖到晚上,常常还有剩货,绝少有人买得起一只整鸭。如果哪天有人真买了整只的鸭,肯定会引起沿街百姓的注目。通常,一只鸭总是被几人或十几人零打碎敲地肢解掉,尾部那红红的小辣椒也无一例外地被主人留下,用来插在另一只鸭子上,好似要使这狭窄灰暗的街面上保留一点红色。那时候,我常爱在鸭摊前看看,慢慢地,那红红的小辣椒像是插到了我的心田里。这座小镇,黑瓦灰墙,不像徽州一带皖南山区黑瓦白墙,蒙蒙细雨,早晚炊烟浓厚,渐渐扩散开来,将方圆几里的太空染成灰色一团。我不是考古学家,也不熟谙风土习俗知识,不知在留下我童年足迹的这个地方,何年何月始,做鸭子的师傅天才地创造出这富有诗意情趣的一招,至少给如我生活在这阴冷灰暗日子里的幼小心灵留下了一点暖色。

记得有一次,远房的一位亲戚特意从外地来这小镇看妈妈。晚饭的菜端上桌了,妈妈叫我跑上街去买点熟菜。我将一只蓝花大瓷碗放在王家鸭摊上。王老头是镇上祖传的做盐水鸭名手,他望望我这小不点个儿,又再次翻了翻从我手中接过来的钱,然后斩了大半只鸭子,替我在碗里排得整整齐齐的,上面一层全是好肉,浇了三匙卤汁。我眼巴巴地盯着剩余半只尾上插着的那个红红的小辣椒不肯走。他笑着说:“好,给你这个。”他将辣椒拔出来,插在我的碗里。我高兴得用双手捧着大碗,慢慢地走,一步一步地走,下坡上坡,怕将这竖立着的红红的小辣椒碰倒。舅舅见我端碗的那副认真劲儿,看看碗里一点红的鸭子,也新奇得笑了。

我至今想不通,在那个小镇里,这么点鲜活的红色怎么会使我长久留下记忆。小时候,我在山里见到的,玩过的,吃过的五颜六色的野花果太多了。4月的江南,一望无垠的金黄金黄的菜花够耀眼刺目,它的折光使附近的房舍也多少涂上了点金色。我乍回当涂老家,一眼见到天井一角有棵天竺,上面缀满了点点红珠子。这是我在江西山里不曾见过的。除夕夜,准备年饭,姐姐摘了两粒天竺珠子,嵌在一条大鳜鱼的眼里。这条眨着红眼睛的鳜鱼,先被端正地放在祖先牌位前,祭祀后又被转移到大圆饭桌的中央。我回家乡不久,不懂得乡规、家规。妈妈不断帮我拣菜,叫我少吃饭,多吃菜,说我从来没有吃过这么多的家乡菜,今晚要吃足。哥哥给我拣了一碟蚕菜,俗语八宝菜;姐姐给我挑了个大肉圆子和精巧巧的蛋饺子。我目光注视着那条大鳜鱼,那对红眼珠子仿佛在向我挤弄。我将筷子伸去戳鱼肚皮,被妈妈用手将我的筷子打掉。我吓呆了,见妈妈生气,急得哭了。事后姐姐告诉我,这是条吉利鱼,象征年年有余,从年三十到正月十五,顿顿饭要端上来端下去,过了十五才能由大人先动筷子。妈妈不是舍不得让我吃,是怕破了吉利。马上家里几个孩子开学,要交一笔学费,妈妈正为筹措这钱犯愁呢。听了姐姐的一席话,我哭得更伤心了。那对红珠子,就这样带着哭声被筷子戳在我的心里了。

联想有时是有轨迹可寻的,有时真有点莫名其妙。我想,插在鸭尾上普普通通的一个红辣椒引起了我如此兴趣,是否与鳜鱼眼里那颗天竺红珠子的转动有关系呢?母亲在学校门口开了一小块菜地,种了冬瓜、小青菜、豇豆,也有几行辣椒。我每天浇水,突然发现有几棵上挂着小小的红辣椒,清晨或黄昏,远远望去,恰似野地里燃烧着的一根根红蜡烛。

一年后,母亲离开这个小镇,我也跟着她。从此,30多年,再也没有回过这里。近两年,有时出差,偶尔能路过当涂。南京开往芜湖的火车站多,本来就慢,当它徐徐地驶入慈湖,我望着十几里地远处,童年我呆过的那个地方,想象着王家小摊鸭尾上的红辣椒,我渴望知道它今天的变化,而滚滚的车轮又将我与它拉远了。

1983年11月于北京。

[鉴赏]

吴泰昌(1937~),安徽人。著有《吴泰昌散文选》、《艺文轶话》、《文苑随笔》、《文学情思》、《有星和无星的夜》等。

唐人朱揆《谐噱录》曰:“顾长康噉甘蔗,先食尾。人问所以,云:渐至佳境。”而吴泰昌这篇《红红的小辣椒》,也是渐引读者入佳境的美文;用的手法,正是倒吃甘蔗的特技。

那个红红的小辣椒,千呼万唤,总是出不来。而作者一上笔,似“正规”,亦悠闲: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种风景,何样感受,都交待得清清楚楚,实实在在。这种慢慢道来,正是为红红的小辣椒布置着特定的背景。没有这一酝酿过程,突兀登台,就显得唐突急躁;有了特殊的环境,再重笔浓彩刻画之,便异常鲜明而灼人。何况这又是“我生活在这阴冷灰暗日子里的幼小心灵留下了一点暖色”。人于困境或逆境中,得到些微光亮与温暖,总认为拥有了世上最美好的东西。正是从这样的人生体验出发:无论“我”与红红的小辣椒保持着一定的美感距离,还是那样欢乐而满足地拥有它的过程,都是人间纯情的表露。作者完全是用一组组镜头,为我们拍摄下了童心的纯朴与真诚。

作者为何要重笔描写鳜鱼的那对红眼珠子呢?“那对红珠子,就这样带着哭声被筷子戳在我的心里了。”无疑,它是红红的小辣椒的相仿物,但从技巧上看,这不仅是又见波澜,亦完全是从悲处着手;而红红的小辣椒的来由,以及拥有它的过程,则是从乐处下笔。一乐一悲,两相对比及映衬,愈发显示出红红的小辣椒的可爱与美丽。所以,它才像一根根红蜡烛,燃烧在永恒的记忆里。

在主题的提炼上,作者并不过分夸大它,拔高它,而是很实在的为之定位。这种朴实的文风,一扫做作、媚态的新八股气,更使我们于朴实中见其宽厚,于真诚中见其高大。

无名氏。

柯灵。

我进过各式各样的剧院,见过各式各样的舞台,东方的、西方的、古典的、新式的。富丽堂皇的建筑,描金点彩的壁饰。妙曼优美的顶画,凝重生动的雕塑。升降旋转的戏台,传神刻意的场景,变幻如梦的照明,垂垂若深藏人世秘密的绒幕。但梦里真真,常常萦绕心曲的,却是故乡镇上古朴的庙台,村口河边临时搭成的戏棚,入夜在汽油灯的映照下,远远望去,宛如缥缈的仙山楼阁:笙歌悠扬,在田野里因风传送,端的是天上应有,人间难得。在戏台前,星辰下,风露中,赤脚踏跣,拥挤直立的看客,那一张张日晒雨淋月照风吹的脸庞,心满意足难画难描的神态,只有顾恺之、吴道子、达·芬奇、伦勃朗那样的大手笔才摹写得出来。

我欣赏过很多名角登台献艺,中国的、外国的、不同的角色,不同的剧种。龙翔凤舞的身姿、鸢飞鱼跃的动作,矫袅盘旋、抑扬顿挫的歌喉,有声有色、维妙维肖的表情。台上出神入化,台下心醉目迷。一剧方终,全场歆动,一阵又一阵雷动的掌声,一次又一次彬彬有礼的谢幕。但我的记忆深处,却还另有一种亲切的存在,那就是乡下草台班里无名艺人的演出。

我看过无数台上搬演的戏文,为多少慷慨激昂、悲欢离合、可歌可泣、亦庄亦谐的故事传奇所陶醉:但那些摘隐发伏、揭示人生真谛的节目,却更能扣动我的心弦。

我小时候看过一出戏,相隔五、六十年了,至今还是活鲜鲜地留在眼底,印在心上。离开我家五里地的一个小村庄,村口有个文昌阁,紧靠着一座宽阔的大石桥,桥下流水湍急,哗哗作响。广场上矗立着古旧的庙台,面向神座,正在演出社戏。夜空辽廓,秋意渐深,在急管繁弦声里,我看到一出惊心动魄、使人战栗的戏剧,那就是根据《左传》史实衍化出来的《伐子都》。在辽远的春秋时代,郑庄公伐许,公孙阏(子都)和颖考叔奉命出征。公孙阏在鏖战中马失前蹄,幸亏颖考叔救了他。但当颖考叔战胜敌手的时候,公孙阏却出其不意,谋杀了他的救命恩人和战友。谎报颖考叔阵前丧生,冒夺战功,班师入朝,金殿受赏,志得意满。不料颖考叔的鬼魂却在烟火弥漫中一再出现。公孙阏被强烈的恐惧和良心谴责所压倒,神志失常,突发狂痫,终于吐露出讳莫如深的亏心事,咯血而亡。我稚弱的心灵第一次被人性中黑暗的深渊所震慑,也第一次如此强劲而深刻地被艺术感染力所吸引,如受电击雷轰。扮演公孙阏的是一位无名的艺人,他以绝妙的气概风度,矫健的腰腿身手,活灵活现地创造了一个胸襟十分偏窄而野心无限膨胀的人物。他富有特色的脸型:瘦棱棱两颊,配上忒愣愣的双眼,把金殿发疯那场戏演得石破天惊,使人毛骨悚然。

无名艺人征服了我,成了我倾心折节的偶像。在以后的几年里,我跑遍四邻远近的村镇,如醉如痴地盯着看他的戏,特别是他最拿手的《伐子都》。我觉得能享受这样的艺术真是幸福。只是生活驱遣我离开故乡以后,“此曲终成广陵散”,我再也无法品尝。

世态的浸淫和年齿的推移比例增长,我洞察了许多世道人心,艺术欣赏也大大扩展了眼界,有机会耽读了不少辉煌的世界名剧。当我读到莎士比亚剧作的时候,总是自然地引起对《伐子都》的联想。

“野心家本身的存在,也不过是一个梦的影子。”

“一个梦的本身便是一个影子。”

“不错。因为野心是那么空虚轻浮的东西,所以我认为它不过是影子的影子。”

这是《哈姆雷特》第二幕第二场中的一段对白。和《伐子都》内涵的哲理若合符节—《哈姆雷特》、《麦克佩斯》和《伐子都》,不同样是发掘人类病毒的杰作吗?我深切地感到,《伐子都》完全可以与莎剧骈肩而无愧。在我们可以预见的将来,它们还将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对观众起振聋发聩之功。《伐子都》的剧本作者是谁,我不知道,但我猜想,他恐怕和我所崇拜的无名艺人一样,也是被人世遗忘了的无名氏吧。

在六十年代初叶,大约阔别三十几年以后,我才有机会在京沪两地重睹《伐子都》的演出。在上海,主要演员是青年武生蒋英鹤,凌厉峭拔的台风,勇猛跌扑的功夫,使他脱颖而出、一举成名。在北京,主要演员是钱浩梁—那时他是武生行中的后起之秀,已经很负时誉。这一南一北互相辉映的两台《伐子都》,演员声名的显赫,剧场设备的堂皇,戏装的鲜艳,武功的精娴,角色搭配的整齐,和草台班的演出,自然不可同日而语了。但我总觉得意犹未尽、流连光景,有一种近似曾经沧海、除却巫山的心情。

出乎意料的是,时隔不久,《伐子都》竟以“鬼戏”的罪名被宣布死刑,而钱浩梁却成了江青夹袋中宠爱的玩物,这个丑恶事实的后景,恰恰就是由现代超级公孙阏们组成的阴谋集团,正在肆意毁坏国家栋梁,草菅社会精华,串演一出阴森奇谲、货真价实的鬼戏,新中国就在乌烟瘴气中出现了一次可怕的历史大倒退。直到这出鬼戏收场四年之后,《伐子都》才得起死回生,重登舞台。这一次担任主角的,是上海名不见经传的青年演员刘德利—又一代新秀在红氍毹上崭露头角,引起观众的瞩目。遗憾的是我这个醉心《伐子都》数十年的老看客,历尽风霜,虽然几次发心要到戏院去看,却已经失去应有的精力与闲暇,只能在荧光屏上欣赏了精彩的片断。

同类推荐
  • 巴山红旗:红四方面军川陕纪实

    巴山红旗:红四方面军川陕纪实

    ,真实形象地描述了1932年至1935年间红四方面军进入四川、建立川陕苏区、发展壮大红四方面军和川陕苏区、最后迎接中央红军并进行战略转移、北上抗日的全过程,本书以纪实的笔法。满怀深情地颂扬了红四方面军的丰功伟绩,生动有力地刻画了“智勇坚定、排难创新、团结奋斗、不胜不休”的伟大红军精神
  • 心中风景

    心中风景

    本书当代名家散文丛书:心中风景内容包括:亚美利加天空的温情;辉煌的震撼;依稀明晰的梦境;在维也纳感到失落;维也纳的“金戒指”;那里的高雅羞辱了我;临近赤道的故乡;拉让江畔的约会;“长屋”的节日;香港的启示;金马伦山麓;“水果刀”的祝福;维多利亚海滨绿意;夜香港的魅力;登太平山看香港夜景;说不尽的西子湖;绍兴的感动;深厚的中原腹地;寻找雨花台;消隐了的桨声灯影;有关北京城墙的话题;被遮蔽的风景;电话亭上的招贴;消失的故乡;崇武半岛
  • 川藏

    川藏

    《川藏》作者在故事发生的地方写这篇东西,就在寺院的客房中间。四周静寂无声。抬眼就可以看见大殿的屋脊上站着永不疲倦的铜鹿,它们站在那里守护法轮。在我和这些闪闪发光的东西之间,是一片开满黄色小花的草地。
  • 宋词三百首(中华文化书系)

    宋词三百首(中华文化书系)

    本书主要包括:晁补之、晁端礼、陈人杰、陈与义、戴复古、范仲淹等。
  • 浴火重生

    浴火重生

    去冬才历冰雪苦,喜见春风入我怀。年初又弭『藏独』乱,八月奥运准时开。不意忽逢大地震,汶川惨罹亘古灾。庐舍顷刻夷平地,数万生灵化尘埃。噫吁...
热门推荐
  • 萌宠千金:BOSS求宠爱

    萌宠千金:BOSS求宠爱

    他霸道,冷酷,对她采取独裁政策;可是他不一样,他却依旧温柔,热情,对她百般呵护,当她是温室中的花朵,丝毫不在意她曾经伤害过他……他看着他们相挽的手,说:“夏美景,良辰若离了美景,终究不算是良辰……”夏美景却只能淡淡一笑,“谢良辰,爱情不能用来交易,我夏美景并不是非你不可。”“夏美景,屌丝和炮灰都能逆袭,我谢良辰誓要逆袭!这辈子要定你!”为了重新追回爱妻,总裁也能做屌丝,且看大BOSS如何巧计掠夺美人心。
  • 农家炊烟起

    农家炊烟起

    她,穿越到陌生朝代,虽家境贫困,仍努力奋斗。田商养家,绣技无双,指点江山,茶香满园,小山村中的日子依旧红红火火。而他,则贵为当世太子,掌生杀,控权势,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却只对她一人温柔。一个渴求自由,另一个却步步紧逼。究竟是谁俘获谁已经不重要,在爱情中,你我都是输家。十里桃花,江山如画,与子偕行,笑看繁华。====================================================①读者群450545520,欢迎大家的到来~②全文已经完结,请大家放心跳坑~③古言《宁王妃:庶女策繁华》火热连载中,超肥,求支持!
  • 易经的预测

    易经的预测

    据史籍记载,全世界最聪明的人都学习过《易经》:伏羲、周文王、孔子、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苏轼……更令人称奇的是,足巨今300多年前,德国数学家菜布尼茨看到了一本《易经》,通过研究卦爻,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二进制计算机;瑞士心理学家古斯塔夫.琼认为《易经》是一眼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智慧源泉;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内尔斯。波尔甚至把太极图印在自己的衣袖上……通过一代代密室暗传下来的易经预测学,被称为“群经之首”的《易经》运用已经发展到一个全新阶段。人生的计划怎样才能成功?怎样增进与我所爱的人之间的关系?什么样的工作能给我带来最大的满足和经济收入?
  • 口才胜金:一分钟打动人心的82个说话技巧

    口才胜金:一分钟打动人心的82个说话技巧

    还在为你笨拙的口才和糟糕的人际沟通而烦恼吗?还在为你枯燥的演讲和怯懦的临场表现而担忧吗?就请你看一看本书,它会告诉你谈话时怎样多些赞美。如何用诚恳的态度,热情洋溢的话语来与对方交谈。只要你掌握了这样的表达方式和技巧,就能在交谈时表现出自己的涵养、友善,而且,能迅速博得对方的好感,从而拨动对方的心弦,与其产生共鸣,达到最佳目的。在你翻阅本书之后,你会发现语言的魅力超乎你的想象,当你已经能口若悬河、应对自如时,成功就离你不远了。
  • 忠诚比黄金更重要

    忠诚比黄金更重要

    世界500强企业最完美的员工职业精神培训手册;员工恪守忠诚、提升业绩的“红宝书”。忠诚贵于能力,做企业最可信赖的金牌员工。激发员工忠于事业的精神,帮助员工从优秀迈向卓越。
  • 雷锋精神

    雷锋精神

    ,读者通过这本书能够全面、真实地了解雷锋人生、汲取雷锋精神。展现了雷锋崇高的人生理想和高尚的道德情怀。本德、陈云、邓小平的题字。同时,汇集了雷锋22年人生历程中所写下的全部日记,以及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演变,书中精选的与雷锋有关的一些珍贵题词图片,社会对于雷锋精神的报道和评价、雷锋精神内容的书包括雷锋生平、雷锋故事、雷锋日记、雷锋精神及其在现当代的价值和意义等内容,讲述了雷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事迹,给读者展现了雷锋精神的最新最完整的诠释
  • 优秀是一种习惯

    优秀是一种习惯

    本书从影响你一生的习惯入手,根据工作、休闲、学习、思维、健康等生活的各个不同方面和角度向读者讲述哪些习惯是我们必备的,哪些习惯是我们应坚决制止的,哪些习惯是可以改进的。让读者在轻松的阅读中,总结自己的角角落落,体味生活的方方面面,慢慢养成足以让自己快慰一生的良好习惯。就像著名心理学家、哲学家威廉·詹姆斯说的:“播下一个行动,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
  • 节约的都是利润

    节约的都是利润

    在市场以及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节约不仅是道德理念和价值观,更是一种核心竞争力。能够节约的企业,会在市场中游刃有余;能够为企业节约的员工,会在职场中脱颖而出。
  • 小妾皇后

    小妾皇后

    杭州在杭州树人大学隔壁的一个小楼房,正在上演一出好赌的夫妇将自己年仅十八岁的女儿卖给一个年轻的古怪医生当小妾的闹剧。“老爸老妈,我回来了,老爸老妈,我放学回来了。”一道娇柔好听的少女的声音自大门外响起。“咦,奇怪了,老爸老妈呢?”随着声音,一个穿着校服的美丽少女推开门走进大厅。她将那轻的书包放在桌子上,口渴了从桌子上拿起茶杯到……
  • 儒道至圣

    儒道至圣

    这是一个读书人掌握天地之力的世界。才气在身,诗可杀敌,词能灭军,文章安天下。秀才提笔,纸上谈兵;举人杀敌,出口成章;进士一怒,唇枪舌剑。圣人驾临,口诛笔伐,可诛人,可判天子无道,以一敌国。此时,圣院把持文位,国君掌官位,十国相争,蛮族虎视,群妖作乱。此时,无唐诗大兴,无宋词鼎盛,无创新文章,百年无新圣。一个默默无闻的寒门子弟,被人砸破头后,挟传世诗词,书惊圣文章,踏上至圣之路。感谢阅文官方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