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工程成本核算的意义。
工程成本核算是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认真做好成本核算工作,对于加强成本管理,促进增产节约,发展企业生产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1,通过工程成本核算,将各项生产费用按照它的用途和一定程序,直接计入或分配计入各项工程,正确算出各项工程的实际成本,将它与工程预算进行比较,可以检查工程预算的执行情况。
2,通过工程成本核算,可以及时反映施工过程中人力、物力、财力的耗费,检查人工费、材料费、机械使用费、其他直接费用的耗用情况和间接费用定额的执行情况,挖掘降低工程成本的潜力,节约活劳动和物化劳动。
3,通过工程成本核算,可以计算施工企业各个施工单位的经济效益和各项承包工程合同的盈亏,分清各个单位的成本责任,在企业内部实行经济责任制,并便于学先进、找差距,开展社会主义竞赛。
4,通过工程成本核算,可以为各种不同类型的工程积累经济技术资料,为修订预算定额、施工定额提供依据。
为了搞好施工企业的工程成本核算,必须从管理要求出发,贯彻“算管结合、算为管用”的原则。管理企业离不开成本计算,但成本计算不是目的,而是管好企业的一个经济手段。离开管理去讲成本计算,成本计算也就失去它应有的意义。
建筑安装工程成本核算是管理施工企业的一个重要工具。计算工程成本绝不是对企业生产耗费进行消极的记录和计算,而是对生产耗费的积极管理。这就要求我们在生产费用发生以前,根据有关规定,做好事前的审核工作,认真审核企业各项生产费用的支出是否合理合法,是否符合多、好、快、省的要求。
为了搞好施工企业管理,发挥工程成本核算的作用,工程成本的计算必须正确及时。计算不正确,就不能据以考核分析各项消耗定额的执行情况,就不能保证企业再生产资金的合理补偿。计算不及时,就不能及时反映施工活动的经济效益,不能及时发现施工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由于建筑安装工程生产属于单件生产,采用定单成本计算法,以及同一工地上各个工程耗用大堆材料而,难以严格划分计算等原因,对大堆材料、周转材料等往往就要采用一定标准分配计入各项工程成本,这就使各项工程的成本带有一定的假定性。因此,对待工程成本计算的正确性,也必须从管理的要求出发,看它提供的成本资料能不能及时满足企业管理的需要。在计算工程成本时,必须防止简单化。如对施工期较长的建筑群工地,不能将工地上各项工程合并作为一个成本计算对象,而必须以单位工程或开竣工时期相近的各项单位工程作为一个成本计算对象。否则,就会形成“一锅煮”,不能满足成本管理的要求。当然,也要防止为算而算,脱离管理要求的倾向。繁琐的计算,不仅会使会计人员陷于埋头计算,不能深入工地,深入班组,掌握施工生产动态,而且会影响工程成本计算的及时性,使提供的核算资料不能及时反映施工管理中存在的矛盾,不能为施工管理服务。
因此工程成本的计算,必须从管理要求出发,在满足管理需要的前提下,分别主次,按照主要从细、次要从简、细而有用、简而有理的原则,采取既合理又简便的方法,正确及时地计算企业生产耗费,计算工程成本,发挥工程成本计算在施工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第二节)正确组织工程成本核算的要求。
为了更好地调动工程部所有人员的工作的积极性,工程部经理一定要正确及时地组织建筑安装工程的成本计算,充分发挥工程成本核算的作用,施工企业一般要按照以下基本要求组织工程成本的核算。
◎,适应施工管理组织体制,实行统一领导、分级核算。
在实行公司、工程处(分公司、工区)、施工队(项目经理部)三级管理制的企业,一般可把工程成本计算工作划归工程处,实行公司汇总企业的生产成本,工程处计算工程施工成本,施工队计算本队发生的工料等直接费。具体地说,公司汇总企业的生产成本,指导所属单位建立和健全成本管理制度,汇总成本报表,全面进行生产成本的分析;工程处计算工程施工成本,编制施工成本报表,进行工程成本分析;施工队计算工料等直接费,签发工程任务单和定额领料单,开展班组经济核算,办理设计变更、材料代用等技术经济签证手续,分析工料成本超降的原因。对于那些远离工程处或编制较大的施工队,以及实行项目经理负责的项目经理部,也可扩大核算范围,计算工程成本。
在实行公司、施工队两级管理制的企业,一般可在施工队计算工程施工成本,公司汇总企业的生产成本。如果公司所属各个施工队专业化程度较高,并在同一地区施工,一个工程中的各项工作大都是由几个施工队完成的,为了简化中间划账的结算手续,也可仅计算本队各项工程发生的工料等直接费,在公司综合计算工程成本。
不论由哪一级来计算工程成本,各级会计人员都要关心并协助工人搞好班组经济核算,记录好工、料耗用量,分析节约或超支的原因,使成本工作有扎实的群众基础。
◎,根据核算工程合同损益和施工管理要求,划分成本计算对象。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施工企业的工程任务,是在建筑市场参加工程投标中标以后与发包单位签订承包工程合同获得的。为了正确核算各个工程合同的损益,工程成本计算应考虑工程合同核算的要求,以工程合同中的工程为计算的对象。
一个工程合同,往往不仅只建造一个单项工程,如一幢房屋、一条道路、一座桥梁、一个水坝,有时还建造包括在设计、技术、功能、最终用途等方面密切相关的数个单项工程构成的建设项目,如承建一座包括锅炉房、发电室、冷却塔等几个单项工程构成的发电厂,只有这些单项工程相继全部建成投入使用,发电厂才能正常运转和发电,将这些单项工程包括在一个工程合同中,对于保证建设项目按期完工投产、考核工程质量和综合经济效益是非常必要的。
但是对施工企业来说,如果将发电厂的各个单项工程合并为一个成本计算对象,就不能及时反映和考核工料消耗和施工成本超降的情况,不利于加强施工管理。所以在工程成本核算上,还必须考虑施工管理的要求,来确定工程成本计算的对象。
根据工程合同损益核算和施工管理的要求,工程成本计算的对象,一般应是具有工程预算书的独立建筑物或安装工程的单项工程或单位工程。单项工程或单位工程是编制工程预算和与发包单位签订单项合同和结算工程价款的对象。按照单项工程或单位工程来组织工程成本计算,可以:
1,及时地反映各个单项工程或单位工程成本在施工过程中的节约或超支,评价施工方案的经济效益,有助于施工单位在施工中加强经营管理。
2,使施工单位对所承担的施工工程做到盈亏有数,而且可以与工程预算比较,考核工程预算的执行情况,以便找差距、挖潜力,寻求进一步降低工程成本的途径。
3,通过单项工程或单位工程竣工成本计算,对单位面积成本等进行分析,为降低工程造价提供参考资料。
对将几个单项工程合并于一个合同签订的,如建设工期较短的小型建设项目,也可合并作为一个成本计算对象。
为了简化工程成本的计算手续,对包括在一个工程合同、在同一工地施工、结构类型相同的建筑群,可按开竣工时期,将各个单项工程或单位工程划分为几个成本计算对象,把开竣工时期相近的几个单项工程或单位工程,合并作为一个成本计算对象,将它们的成本合并加以计算,然后按照各个单项工程或单位工程预算造价的比例,算得各该单项工程或单位工程的实际成本。
将一个工地上建筑群划分为几个成本计算对象进行计算时,对室外工程,如道路、下水道等工程,要作为一个成本计算对象,另行单独计算,对于大型临时设施,也要与其他工程划分,单独计算成本。
成本计算对象确定以后,企业各有关部门都要共同遵守。所有成本计算的凭证和原始记录,都须按照统一规定的成本计算对象填写清楚。各项费用开支,都要切实按用途和成本计算对象来划分,以便正确计算各项工程成本。
◎,划清各项费用开支界限,严格遵守成本开支范围。
施工企业发生的费用是多种多样的,并非所有支出都可计入工程、产品成本,如固定资产新建扩建支出、固定资产更新改造支出、集体福利设施支出等,因与工程、产品的施工生产没有直接的联系,都不能计入工程、产品成本。国家根据成本的客观经济内容以及企业实行经济核算制和加强成本管理的客观要求,对哪些费用应列入成本开支,哪些费用不允许列入成本开支,都作了统一的规定。因此,严格遵守成本开支范围,是一项重要的财经纪律,也是正确计算工程成本的最起码的要求。
严格遵守国家规定的成本开支范围,是企业加强成本管理,促使成本降低的重要一环。国家统一规定的成本开支范围,为企业控制成本费用开支提供了制度依据。
企业执行成本开支范围规定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企业对成本开支进行控制的过程。一个企业杜绝了乱挤成本的现象,制止了不合理的费用开支,就能直接收到降低成本的良好效果;反之,企业任意违反国家规定,乱挤成本,必然会提高工程成本,从而降低企业的盈利水平。
按照统一规定的成本开支范围进行成本计算,既能保证工程成本的正确性,又能保证工程成本的可比性。我们知道,加强企业成本计算,不仅在于记录和计算企业生产耗费的多少,更重要的是通过工程成本的计算和对比分析,找出差距,暴露薄弱环节,以便及时采取措施,进一步挖掘企业内部潜力,克服工作中的缺点,不断降低工程成本。企业的成本计算,既要讲求正确性,又要注意可比性,而以国家统一规定的成本开支范围为计算成本的依据,就能使不同企业的工程成本的内容具有可比的基础,保证工程成本计算的正确性和可比性。
为了划清各项费用开支的界限,严格遵守成本开支范围,施工企业在计算工程成本时,要正确划分:
1,成本开支同专项工程支出的界限。
2,成本开支同期间费用的界限。按照现行制度规定,只有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才可计入工程施工成本,而企业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只能作为期间费用计入当期损益。
3,成本开支与营业外支出的界限。
对于列入工程成本开支范围的生产费用,在成本计算时还要正确划分:
1,各个月份的费用界限。
2,各个成本计算对象间的费用界限。
3,各个成本项目间的费用界限。
◎,加强基础工作,保证成本计算资料的质量。
为了保证成本计算的数字真实可靠,要做好各项与成本计算密切相关的基础工作,使施工过程中的劳动消耗和施工活动的经济效益,及时、正确地反映出来。在这些基础工作中,除了制定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的各项施工定额外,还包括材料物资的计量、验收、领退、保管制度和各项消耗的原始记录。
定额是用数量来控制企业施工经营活动的手段。施工定额是在一定的施工技术和施工组织条件下,企业在人力、物力、财力的利用和消耗方面应当遵守和达到的标准。它和据以计算工程造价的预算定额不同。预算定额是建筑生产部门的平均定额,而施工定额是企业定额。因此,施工定额是编制企业计划的依据,也是进行成本控制和分析的依据。正确制订施工定额,对于推动企业厉行节约、提高经济效益、降低工程成本具有重要的意义。
施工企业的施工定额,主要有劳动定额、材料消耗定额、机械设备利用定额、工具消耗定额、费用定额等。劳动定额据以签发“工程任务单”,考核班组工效;材料消耗定额据以签发“领料单”,考核班组材料消耗;机械设备利用定额和工具消耗定额,据以考核机械设备效率和工具节约情况;费用定额据以控制费用开支。各项施工定额既要积极先进,又要切合实际。在制订定额时,要充分发动群众,并且注意结合本企业的施工条件和施工组织管理水平。
企业对于资金的收支、物资的进出,都应同有关部门密切配合,严格凭证手续,健全管理制度,克服收支不清、手续不全的现象。工程施工所需的材料,从采购到领用,都要有计量、验收、领退手续。如果材料进场不验收,供应单位账单上列多少就算多少,不仅不利于企业的经济核算,而且还会给贪污盗窃分子以可乘之机。企业内部各单位、各部门领用材料时,都要办理必要的手续,严格审批制度。现场进料的数量,要与工程用料预算相适应,防止多进材料,以免往返运输。各施工班组耗用的材料,要按施工定额发给,防止造成浪费。用剩的材料,要办理退库或转移手续。月末现场已领未用材料,要进行盘点。库存材料,要定期进行清查,做到账物相符,防止差错和变质。对于大堆材料,如砖、瓦、砂、石等,也应采取一些简便易行的计量方法,定期进行盘点。
原始记录是企业经济业务实际发生或完成情况的书面证明,是明确经济责任并据以记账的依据。如果原始记录不可靠,工程成本计算就不会正确。为此,我们必须根据部门分工,建立和健全原始记录的填制、审核和交接等责任制度,使每项原始记录都有人负责。对施工经营管理过程中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如对材料的验收、领退、转移和盘点,工时的消耗,机械设备的利用,费用的开支,月末已完工程的盘点等,都要正确及时地做好原始记录,以便正确计算材料消耗,合理分配工资和其他施工费用,做到物资进出有手续,工时消耗有数据,工完料清出成本。
(第三节) 材料费和人工费的核算。
◎,材料费的计算。
工程成本中的“材料费”项目,包括在施工过程中耗用、构成工程实体或有助于工程形成的各种主要材料、结构件的实际成本以及周转材料的摊销及租赁费用。在工程成本计算中,主要材料、结构件的耗用数,通常可于月终根据“领料单”、“定额领料单”、“大堆材料耗用单”、“退料单”、“已领未用材料清单”等,分主要材料、结构件,按各个成本计算对象,分别汇总编制“耗用材料分配表”,汇总计算各个成本计算对象耗用材料的计划价格成本和分摊的材料成本差异,据以记入各项工程成本的“材料费”项目。
对于几种主要材料,如钢材、木材、水泥、砖、瓦、砂、石、石灰、沥青、油毡等,最好在“耗用材料分配表”的背面按成本计算对象分别汇总它们的耗用数量,以便与按预算定额或施工定额计算的耗用量对比,分析各项工程成本中材料费超降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