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向高手学习。
前面谈论这么多观念,这一节我想从两个故事来分析,怎么样才可以学习别人的长处,还有避免别人的缺失,而最后再藉由北欧航空的实际经验,说明高手是怎么提供让顾客满意的服务。
个案学习。
一般使用在个案学习的方法,不外乎先对个案仔细阅读,产生一定的了解之后,如果是集体讨论,大家必须对整个故事的经过相当了解,再也产生不了新的疑惑之后,就可以开始分析故事里面叙述哪些问题,还有使用哪些方法解决这些问题,成效如何也需要仔细分析。
接着问几个问题:个案里面的方法有没有甚么问题或风险?他们采取哪些后续应变措施?假如个案采用的方法不对,我(或我们)有没有甚么更好的方案?我们的方案比较好的特色在哪里?有没有产生新的问题或风险?又假如个案采用的方法是正确的,哪些地方做的是正确的动作?为甚么正确?
任何的方案都有利有弊,能不能综合上述几个问题,提出一个更具体、更良善的方案出来?然后,最后一个也最重要的问题,就是这个案例对自己的启示是甚么?也就是说,以后如何应用在工作上?如何让自己不会犯一样的错,或者预防类似的问题?
上述的方式就是所谓“个案研讨”、“个案学习”的进行方式,如果在教育训练上应用,必须留意不是开辩论大会,而是一种意见讨论,没有谁对谁错的问题,只有在深度、广度、速度上的分别,而且这种差异只是希望让每个参与的人,有更多机会发表意见,有更广泛充实自己的意义。
不论在大学或在企业,我经常使用这种方式来上课,当然,理论或观念还是需要塑造,应用的层面最好还是用个案研讨,更能让大家深入了解理论或观念的澄清与使用方式。
管理有趣的地方,就在于A公司失败的作法,也许是B公司的成功因素之一,管理不是宗教,拥护与反对都有道理,不该成为一种膜拜,而是理性的思维、讨论、规划、行动。
最近Michael Porter才来过台湾,从以前到现在,他提过的意见,台湾有太多学者专家说过,很多人认为不过老生常谈,然而这些意见也不会减损他在管理历史上的地位。因为每一个意见和论点在没有落实之前,都是空谈,可是“谈”也有分“能落实的谈”,以及“不能落实的谈”,其中关键在于有没有理论根据的“根”,以及有没有具体方案的内容,还有愿不愿意去落实,以形成真正的行动。
就好像“服务要有礼貌”一样,简单明白大家都看得懂,为甚么做起来很困难?最近看到一句值得我们共同思考的话:“当我们是顾客时,都知道别人该怎么服务我们;当我们是服务提供者,为甚么都不知道该怎么服务顾客?(Samelson,1999)”
学习的意义,也是希望经过学习之后,可以在心理与行为上,产生恒久的改变,这也说明学习的目的之一,就是为行动作准备。
最终还是要我们身体力行,才会有效果。
顾客决定奖金。
第一篇个案由明日报记者蔡文英在2000年6月1日,引述日本每日新闻的报导“日兴证券出新招,由顾客决定主管奖金”。(资料来源:明日报,国内网址http://www.ttimes.com.tw/2000/06/14/1/ global_news/200006010080.html)
“为了提高服务品质,日兴证券宣布将在各营业据点进行顾客满意度调查,让调查结果决定主管的分红奖金。这是日本证券业的首创之举,在其它业界也还没有先例。
为了应付激烈的商战,日兴证券正在改变经营型态,自去年初开始由经手股票买卖赚取手续费的方式,转为以提供客户投资咨询的业务为主,企图摆脱传统股票商的形象。
由于经营方式的改变,未来员工与顾客接触的机会大增,因此日兴证券决定采行顾客评价来论赏罚,以提高服务水准。
日兴证券表示,明年年中的夏季分红才会采用顾客满意度的评价结果,不过,今年起将先进行意见调查。每半年进行一次,在全国127家分店各抽样调查300名客人,预计大约将征询3万8千人的意见。
问卷内容包括店员的股票知识、提案能力、应对态度等21个项目。此外,公司还将派人突袭临检营业现场,将两者得分相加,再配合每家店的收支、资产、来客数等项目,综合性地评估工作绩效,最后根据这些结果决定各级主管的奖金多寡,未来这种服务导向的核薪方式也将扩及至全体员工,以期为企业注入更多竞争力。”
有很多研究证明,服务的水准与顾客再次上门意愿和行动有关,以顾客的评价来论定员工的服务水准,不是本来就应该的事情吗?当然也有人会说:“我的工作不会与顾客接触”,是吗?真的有人的工作不会与顾客产生互动吗?
总务人员必须时刻到现场去,才知道哪里的灯管需要更换、卫生水杯需要添补、厕所的纸巾需要补充;财务人员必须注意帐务问题,了解顾客的财务状况,才不致收到“番石榴票”;仓管人员必须注意哪些装货手续需要调整,才能方便顾客接收货品与整理;人力资源专员需要对公司的服务与工作项目了如指掌,更应该知道顾客想看到哪种员工,才能设计相关的教育训练内容,以补强员工的能力。有谁不会与顾客或顾客购买的产品与服务产生互动?一定都有,只是程度不同,直接或间接接触而已,更不用说每个人都有内部顾客的满意与服务问题必须注意。
日兴证券推动的后续效果,值得进一步去追踪与收集资料,国内呢?有个经验可以参考。1996年我曾经建议S证券公司修改分公司绩效考核标准,其中三分之一纳入顾客满意与顾客流失率等。
结果出现许多的阻力,包括有的经理人认为只要帮顾客赚钱,顾客就会很满意,没有必要改变绩效指标,也有营业员认为这样会让公司掌握顾客身份,以后自己跳槽时,不能像过去一样将顾客带走。诸如此类反弹,使得整个项目面临了抗拒变革的现象,这时候必须高阶管理者有决心坚持下去,否则项目必定会遭致放弃的命运。
那时,高阶管理者犹豫不决,难以决断,其实他知道以公司的现况,不变革无法解决顾客流失、业绩衰退的命运,可是又抵抗不了短期抗争的压力,如此反复不定的结果,自然是一直让项目延宕下去,最后不了了之。
当然,我认为国内相关业者还是可以考虑采用顾客满意作为绩效考核指标,毕竟这几年过去,经理人与员工对于顾客满意的基本认识都有一定的水准,也许不会出现上述的抗拒。
受伤要赔钱。
第二篇个案由中国时报地方新闻版,由记者王己由在2001年7月20日的报导“儿童游戏受伤,麦当劳判赔卅万”。(资料来源:中时电子报网站,国内网址:http://news.chinatimes.com/)
“一名六岁日籍小男孩,一年多前在麦当劳兴南分店附设的儿童游乐区玩耍时,不慎从溜滑梯的梯台上跌落造成骨折,小男孩控告麦当劳请求赔偿。台北地方法院审理后,法官认为麦当劳虽在游乐区标示游戏规则,但现场却无人照料管理,显然提供的游乐设施服务有瑕疵,判决台湾麦当劳餐厅股份有限公司,应赔偿新台币卅万元。
国内许多快餐连锁店,几乎都附设儿童游乐区,以广为招徕客人,根据本件判决,未来一旦判决确定,相关业者就得注意,必须尽可能提供完善和合理的安全设施,否则类似本案小孩受伤意外,业者都得负起损害赔偿责任。
男童是在八十八年九月卅日下午五时许,由外祖母带到位于台北捷运南势角总站附近的麦当劳兴南分店消费,并在二楼的“麦当劳乐园”儿童游乐区玩耍,结果不慎在玩溜滑梯时,从梯台上坠落,造成左侧远程肱骨骨折,在索赔遭拒后,小男童就在父母担任法定代理人,以一名六岁受害人身分,提出民事诉讼,告麦当劳,请求损害赔偿。
台北地院法官陈博文审理后认为,麦当劳在儿童游乐区中虽然设有“进入儿童游乐区应有成人一名在旁陪伴”、“使用者及家长应注意安全”、“请勿奔跑以免受伤”的游戏规则标示,且告知未依器材正当使用方式而发生受伤意外,不负责任。
但法官认为,麦当劳附设的游乐区现场,平日都有义工人员在场看护,但事件发生时,并无任何义工在场照料和管理,同时游戏规则也说明,凡是不遵守使用规则,该公司有权禁止使用游乐器材。由此可证明,现场一定需要管理人员才能执行游戏规则。所以,麦当劳不能以设有此标示,就辩称已经尽到可能提供合理期待的安全责任,显然提供的服务不安全,有瑕疵。
法官审酌后,根据消保法第七条,企业经营应提供确保安全的服务,以及民法侵权关系,判决麦当劳应给付赔偿金卅万元。本案还可上诉。”
这是麦当劳第一次因为小孩在游乐区内玩耍受伤,被法院判决应赔偿的案例。法官认为需要赔偿的理由,主要是事发现场并无任何义工在现场照料管理,麦当劳应该知道游乐区限制大人进入,在里面的都是儿童,在这样狭小的空间里,可能会因太多小孩造成空间上的拥挤,必须有人在场实时照料管理,才能符合服务的完整性与合理使用,因此认定麦当劳的游乐设施服务具有瑕疵,应负起赔偿责任。
本来企业在卖场设置儿童游乐区的意义,在于让大人可以在卖场里尽情活动,无须担心小孩无聊或照顾的问题,有没有人员在现场照料,必须视企业是否有编制人员,对管理者而言,一个专属的服务人员,也是一项成本的增加,假若预算总额固定,必然排挤其它费用的使用,而且这个专属人员只有服务此一区域,其效益也会引发质疑。
据我所知,麦当劳没有在全日营业时间里编制专属的工作人员,持续管理这个游戏区,不过公司希望专职员工(例如昵称麦当劳阿姨的女性员工)以及管理者必须注意这个地方的安全,到游戏区里面陪顾客的小孩玩耍,也注意相关安全问题,各中心的经理也经常提醒员工,经过时必须多加留心。当然,放置相关警语是必备的,即使是符合安全标准的玩具,也难免会有意外,希望家长能到游乐区去照料小孩,或者在用餐时拨空去看看。
这样的内容,应该是国内相当完善的规定,许多大型卖场都有类似的游乐区,不仅玩具设备陈旧,更缺乏妥善规划,远不及麦当劳的软硬件品质,是否会出现类似的问题,恐怕也要发生后媒体报导才可得知。
根据报导的内容,麦当劳在事件发生后,一直与顾客无法达成赔偿的协议,我没有向麦当劳查证是否在事件发生同时,有无相关主管致歉或关切,甚至孩童送医治疗时,有无持续关心的表现,当然,医药费用该由谁支付,也可能产生争议。
如果媒体报导属实,显然当时麦当劳有关心上的瑕疵,很多的消费纠纷会到达难以收拾的地步,往往起因于企业在当下出现这种处理上的瑕疵,使得消费者心中不满,最后走上诉讼或公开抗议(例如召开记者会、洒冥纸、丢鸡蛋等),若再经由媒体报导,对企业的伤害更是难以估计。以我协助企业处理这类纠纷或危机的经验,关键时刻里多关心顾客,多体谅顾客的情绪,大多数的后续抗议是不会出现的。
整个事件有一个需要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就是“照顾小孩是自己的责任,还是企业的责任?”企业提供这样的“服务”,当然受到“无过失责任”的规范,可是家长有没有责任?进入游乐区之前,家长是否有再三告诫小孩,场地的安全,并不保证行为的安全,不管再多安全的地点,许多危险的动作依旧会造成伤害。
我常去这类西式快餐餐厅用餐,每次都会发现小孩在里面玩得不亦乐乎,将里面的玩具丢来丢去,有时还会丢到外面用餐区,一些该注意的危险事项,也些家长不仅不去关心,反而放任小孩大声喧哗或做出攻击其它儿童的举动,身为家长,难道没有责任吗?
任何的不幸事件,都是一种遗憾,除了补救之外(我所谓的管理之解决问题构面),还有需要共同检讨与深思的地方(我所谓的管理之预防问题构面)。没有人愿意看到这种伤害事件,所以,小孩、家长、厂商、员工四方面都应该想想,如果大家都多付出一些关心,都愿意注意安全警语,是不是可以预防这种问题呢?就好像我发现坐飞机时,按照惯例空服员都会解说救生衣与逃生装备的使用方法,有多少乘客每次都会仔细观察与聆听?
越是重复、简单、看似安全的地方,越是不该轻忽!
企业设置儿童游乐区,本来是一种善意,经过这样的判决之后,会不会浇熄这种照顾顾客的小孩的善意,值得继续观察。
为甚么大家都谈北欧航空。
接下来要介绍给各位的,是一个非常有名的顾客满意经营典范,任何一个要写有关“顾客满意”经营的作者,没有人不会提到北欧航空的光荣事迹。究竟“北欧航空”是甚么样的公司呢?他们的前任董事长兼总裁卡尔森(Jan Carlzon,http://www.speakers.co.uk/5036.htm有他最新的资料)又是何许人呢?
他曾经表示过:“在服务导向的公司中,原有的金字塔式组织及官僚体系都不应再存在。”因此,任何一个想转型为顾客导向的公司,都必须面对突破原有组织框架、重建新组织文化的命运,正如上述网页其中一句他的名言:We used to fly airplanes, now we fly people!
“北欧航空”(SAS)是“斯堪地那维亚航空集团”(Scandinavian Airlines Group,国外网址:http://www.scandinavian.net/)的成员之一,一九八四年由“民航世界”杂志评鉴为“年度最佳航空公司”。而“财星杂志”形容卡尔森是一位“具备弹性的有效领导者”,“两千年大趋势”作者约翰奈斯比也称赞他是一位“最懂得管理艺术的领导者”。为甚么大家都这么称赞北欧航空以及卡尔森呢?笔者将在以下的内容里,举出部份曾经在北欧航空发生过的事实,就一个从事顾客满意经营规划的角度,提出个人的观点供各位参考。
卡尔森称每一个第一线员工与顾客接触的时刻为“关键时刻”(Moments of Truth,日本译为真实的瞬间),因为卡尔森分析,北欧航空平均提供一次的顾客服务,是每个员工在与顾客接触的十五秒内完成的。这十五秒的关键时刻,就决定了顾客的印象以及公司的成败。卡尔森要公司里所有的成员都体认一件事,运用各种的关键时刻向顾客证明:“您选择搭乘我们的班机,就是最明智的选择”。
卡尔森认为,顾客之所以会抱怨,是因为公司没有在关键时刻提供最正确的服务,或者是给顾客的服务,不是顾客所需要的。如果能够在一开始的时候就把事情做好,又何必有甚么“顾客抱怨处理作业流程”呢?开始做对事,是最根本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