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你能承受得住价格的波动,拥有3支股票就足够了
而我们作为投资者,必须明白企业的发展历程并非一帆风顺,而是不断变化的,今天的一流企业,明天就可能落伍,所以,投资某个企业,不能图一劳永逸,要多关注该企业的发展,及时掌握最新信息,才能达到目的。了解企业动态,一个叫做乔治的人曾经在股市上赚了几百万美元。为什么他能够赚到这么多钱?因为他对纽约租金控制的法律了解得相当清楚。知道该怎样对他所购买的房产稍做改进而抬高租金--并顺其自然地提高房产的转售价格。事实上,大多数纽约人甚至不知道提高租金受控的房子的房租是有可能的。于是乔治最终取得了胜利,他已经完全占领了这块利润丰厚的小领地。有一位医生发挥了他对医学知识的理解优势,专门投资与医疗保健业相关的股票,结果大获全胜。由此可见,我们应该着眼于自己熟悉的领域,那样可以让我们少走弯路。
明确自己的投资领地后,我们就应该抵得住诱惑,全神贯注于投资的过程而不是投资本身。这里要保证自己的目标专一。
巴菲特曾这样形容:金融市场总是像摩托车运动一样戏剧性地变化,而要到达目的地必须只有一个目标,这跟射箭是一样的,只有目标专一,继续判断企业的未来发展前景,机构投资者会迅速调整他们的投资组合(买入或卖出)。他们的行为主要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而不是对公司良好的内在价值的体会。巴菲特对于那些机构投资者只是盲目跟风的非理性做法相当不理解,他不明白他们为什么那么做。
相当多的评论家认为,奉行分散投资这一传统准则的机构投资者比巴菲特更谨慎。巴菲特不同意这种说法。他承认机构投资者的确以更传统的方式投资,但是更传统的方式并不等同于更谨慎的方式。而且,谨慎的行动来自对事实的充分了解和理性分析。巴菲特不以“大人物”同意他的观点而自信,也不因为得不到他们的认同而丧失自信。无论人们是否赞同,巴菲特坚持以谨慎的方式管理金钱。
大多数机构投资者业绩平平的原因并不是因为智力,而是因为他们对投资的目标不明确,很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而转变投资方向。所以,我们一定要明确自己的目标,坚持朝目标前进。
顶住股价波动的压力。
每当华尔街稍有风吹草动时,我们要锻炼这种心理承受能力,可见。我知道心理上我完全能承受得住价格的波动。我从小就是由善于承受得住潮流的人抚养长大的,所以,我是实施这套方法的理想人选。
--巴菲特投资语录。
【活学活用】
众所周知,我国的多数股民,大多数时间都在紧盯着不断跳动的股价,他们往往因股价上涨高兴跳跃,因股价下跌忧心忡忡,或者,与持反对意见的人争执。他们受大盘的影响如此之深,以至茶不思饭不想。
这样对股票价格敏感的投资者很难做好投资,他们每当看到股票价格下跌,便如临大敌地想卖出手上的股票。这样的投资者就像巴菲特所说的那样,花了10万美元买下了一幢房子,而后你又告诉经纪人开价8万美元把它卖掉,这样的行为很不妥。
巴菲特说:“由于种种原因,人们更倾向于以价格变动而不是以价值变动来得出结论。如果你去盲目地做某些事情或者跟随其他人做某些事情,你会发现事与愿违。仅仅因为股价上涨而去购买股票是世界上最愚蠢的事情。”
股价的波动是证券市场里再正常不过的现象了。股票价格的波动并不能影响公司的前景,大可不必让自己的心情随着股价的上下波动而起伏不定。股价随时都在发生着波动,波动得剧烈一些,的确会给投资者带来巨大的影响,但若因为股价的波动而使我们的心绪烦乱的话,会影响我们的行为判断。所以,投资者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能光关注短期股价的波动,从长期来看,可能你所持有公司的经济效益会补偿任何短期的价格波动。
通常情况下,3个月以下的股价是随机变动的,这种变动没有任何规律。对于每日波动,即便波动很大,也都是无关大局的。大量的事实证明,通过过去的走势去分析短期股价未来的走势常常以失败而告终。但是从长期来看,股价的变动是随着股份公司的内在价值而变动的。
所以,作为股民我们应该着眼的是公司的业绩,而不是股票价格的一时波动。作为一个杰出的投资者,要想追求高于市场平均值的回报,就必须努力学会克服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坚信自己购买的股票,这样才能稳住价格波动给自己带来的内心波动,获得最后的胜利。
当然,作为一般的股民,人们常常会很困惑,经常说:“道理我明白,可是不看股价我心里着急啊。”的确,很少有人能真正忽略股价波动。为此,随时调整产品组合,改变自己的言行和思维方式。
通常对股价患得患失的人,都是因为担心自己的投入受到损失,把一时的利益看得太重要。所以,我们要自我提醒,不要贪图一时的得失。短期的下降,并不代表什么,既然认为股价还有上涨空间,就要保持信心,坚持持有下去。
另外,我们对某个事物了解得越多,心中的不安就会越少。所以,明明白白了解股市,让自己的买入更理性,更科学准确,内心的波动就会减少很多。当然,股市随时有风险,还要做好最坏的打算。
对于那些的确性格上比较敏感,缺乏自信的人,要么选择长期持有股票,克制自己去看股市,远离股市行情表;要么,就在投资前做好最坏的打算,看自己是否能够承受得了,如果承受不了,还是不去炒股。因为这样敏感的人早晚会被恐惧感驱逐出局。
总之,要想成为一个优秀的投资者,就要有信心,有毅力,要有意识地改变自己的思考和行为方式。把更多的精力用在分析企业的经济状况和评估管理状况上,这样就能更理性、准确地选择股票。
要用变化的眼光看待企业。
【巴菲特如是说】
30年前,柯达公司的护城河和可口可乐的护城河是一样宽阔的,但是,如今的柯达已经不再像以前那样令顾客青睐了,它的护城河变窄了。而富士公司通过各种方式已经缩小了和柯达的差距。比如,富士已经顶替了柯达的位置,成为奥林匹克运动会赞助商。可口可乐的护城河比30年前更宽了。虽然我们无法真正看到一条护城河变宽,但是,每当你看到可口可乐的工厂又扩张到了一个虽然现在看不到赢利但到20年后会赢利的国家时,它的护城河就又加宽了一些。企业的护城河每天都在变,有的变宽,有的变窄,10年后,你就会发现它们不一样了。
--巴菲特在佛罗里达大学商学院的演讲(1998)
【活学活用】
我们无法肯定下一个10年会有哪些企业倒下,哪些企业崛起,商场的竞争太激烈了,企业的发展情况也是有很大变数的,曾经的奶制品龙头三鹿公司瞬间倒塌就证明了这一点。所以,不要以为现在很有名气的大企业,未来还同样能占据这个位置。我们要用动态的眼光看待企业,看待自己的投资。
家喻户晓的柯达公司曾经红极一时,它曾是世界上最大的影像产品及相关服务的生产和供应商,在过去,人们一提到照相,一提到胶卷,就一定会提到柯达,人们愿意购买柯达的产品,避免经济受损。,柯达当时在影像产品市场上的绝对主导地位。然而,近十多年来,柯达品牌在逐渐被人们淡忘,而富士悄悄进入了人们的视线,占据了一定的市场。富士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已经和柯达一样重要了。
曾经的龙头企业,为什么到现在会变成这样呢?柯达为什么会走到现在的地步?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柯达对高新技术产品反应太过迟钝,当数码照相技术以其独特的优势走入千家万户时,柯达还在依赖相对落后的传统胶片部门创收,慢了一步,消费者就流失了一大批,所以,现在人们印象中的柯达,还是停留在胶卷时代。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柯达的管理层作风偏于保守,没有前瞻性眼光,没有及时调整公司的经营战略重心和部门结构,决策犹豫不决,错失良机。其实,柯达公司早在1976年就开发出了数码相机技术,并把数字影像技术应用于航天领域;1991年柯达就有了130万像素的数码相机。如果当时柯达公司能够重视数码相机,那么,今天它依然占据消费者心中最重要的位置。
所以说,企业只有不断地挑战自我,不断地紧跟时代潮流前进,才能长久生存下来,并会把别的企业远远地甩在后边。如果稍一停滞,就会有很多企业后来居上,自己发展的空间变窄,甚至逐渐被社会淘汰。
特别是在一些高新技术行业,谁拥有了更先进的技术,谁就拥有了更广阔的市场,技术的淘汰更新太快,企业只有保持因特网公司那样的持久创新力,才能得以持续发展。
而其他行业,即便不必那样迅速创新,也要不断挑战自我,不断自我更新换代,这样才能引领时代潮流,始终占据市场,否则,就可能逐渐失去优势,退出市场,走向衰败。
【巴菲特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