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型企业也可以投资。
【巴菲特如是说】
我们不在乎企业的规模是大型、中型、小型还是微型。企业规模有多大无关紧要,真正重要的因素是,我们对企业、对生意了解多少,我们是否看好该企业的管理者,产品的卖价是否具有竞争力。
--巴菲特在佛罗里达大学商学院的演讲(1998)
【活学活用】
我们都有这样一个印象,越是规模大的企业,发展潜力一定会大,一定会发展得更为长久,因为它们有实力。同样,对于一些投资大户,他们在选择投资对象时,也面临这样一个投资对象规模的问题。比如,像巴菲特这种拥有几十亿甚至上百亿现金的投资者,他们在进行投资时,常常会遇到这样一个思维困境,好像因为他们拥有大量的现金,应该专注投资大型公司,没有必要对中小型公司浪费时间。为什么会这样呢?打个比方,如果你拥有100亿美元,想用其中5%的资金购买市值有10亿美元的小公司,然后,再用5%的资金买入一家市值为5美元的公司。他们需要花费同样的时间,几周,甚至几年。所以,他们更愿意投资大型公司。
虽然在实际过程中,巴菲特不轻易购买中小型公司股票,他认为在小公司没法购买足够数量的股票,使股票收益充分显露在伯克希尔的收益表中。但是,这并不代表他完全不在乎中小型企业。
如果他发现小公司非常优秀时,会立刻出手购买。比如,1971年的某一天,他的妻子买回“莱格斯”牌紧身衣,他就发现了一桩大有赚头的买卖。在他的组织下,公司立刻购买了生产该紧身衣的汉斯公司股票,不久,股票价格竟升到原来价格的6倍。
由此可见,巴菲特在选择公司时,不考虑其规模是否足够大。他选择一个企业,更重要的是看它是否具有发展潜力,其产品是否具有竞争力,以及其管理层怎样,关注保障企业正常发展的实质性问题。巴菲特认为,值得投资的企业有共同的几个特点:工作范围在自己熟悉的能力圈内、竞争力良好、管理层诚实而能干。除此之外,企业是否具有足够规模,不用过多考虑。
在巴菲特的投资生涯中,有很多成功收购中小型公司的例子。比如,他曾经收购了只有20万平方英尺的家具商店。1937年,罗斯·布兰肯女士投资500美元创办了这家家具店,因为管理完善,且坚持“价格便宜、实话实说”的经营策略,生意越做越红火,年销售额达到了1亿美元。1983年,巴菲特购买了该家具店80%的股票,其余20%留给布兰肯家族。
另外,还有最著名的对喜斯糖果店的收购。喜斯糖果店出售用自家配方制作的巧克力。1972年巴菲特用2500万美元收购了这家店,从1972年到1999年,这家小小的糖果店已经为巴菲特赢得了8.57亿美元的税前利润。到1999年,喜斯的税前利润达到了7300万美元,创下了极高的纪录。
由此可见,规模大不一定实力强。中国也有很多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企业即便规模大,如果内部管理不善,发展不和谐,也无法有乐观的胜利把握。想要购买企业股票,要综合考虑企业的管理、产品等各个方面,看它到底有没有投资价值。大的企业都是从小企业发展起来的。我们可以多关注中小企业,发现那些有良好前景的公司,提前下手,购入股票,长期持有,很可能某一天就获得丰厚回报。
放眼关注国际性公司。
【巴菲特如是说】
对于美国以外的任何国家的公司,采取大型并购活动的可能性相对较小,我很可能在中国或印度这些国家并购一些小公司,但不排除并购大型公司的可能。
--巴菲特致股东函(2008)
【活学活用】
全球化经济大发展的局面,让巴菲特开始关注世界,他发现值得投资的美国公司已经很少,而美国未来的经济情况和贸易政策,很可能拖垮美元。巴菲特不再安于投资美国本土内的公司了,他开始走出国门,去寻找更多更好的适合投资的公司。
早在1990年,巴菲特就开始着手投资外国公司。他以3亿美元的价格购入了尼斯PLC公司的3100万股票。2002年和2003年,巴菲特以4.88亿美元购入中石油1.3%的股份,当时,中石油的市值大约为370亿美元,后来,中石油市值猛涨到2750亿美元,此时,巴菲特全部售出手中股票,大赚了一笔,还躲避了即将到来的经济危机。
2006年巴菲特用40亿美元收购以色列伊斯卡尔金属制品公司80%的股权,这是巴菲特海外投资计划的第一步,伊斯卡尔也成为巴菲特首家海外营运的公司。
2008年,巴菲特在中国做了又一件轰动的事情,他以每股8港元的价格购买了2.25亿股比亚迪股份,默默无闻的比亚迪,一夜之间家喻户晓,它的股票也大幅上涨。
2010年,巴菲特以13亿瑞郎购买瑞士再保险旗下的美国人寿再保险部分业务。当年,巴菲特旗下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斥资1100万美元在印度建立一家全资子公司,并将获得来自印度保险业监管机构的经营许可,进军印度的汽车保险业。
巴菲特近些年的一系列活动,让我们看到了他走出去,投资世界企业的思想。巴菲特的谨慎态度依然如故,在外投资数目还不是很多,金额也不是很大。对外投资毕竟还是面临一些困难的。首先,各个国家会计标准不同;其次,各个国家货币之间的汇率也不确定;再次,距离远,投资者和企业管理者交流不便;最后,各国的政治、社会和经济背景不同,难以估算公司的预期收益。
虽然投资国际公司面临着文化、制度、标准等方面的障碍,但巴菲特还是在逐渐迈向国际市场,着力避免美元贬值造成的损失。
巴菲特的国际投资之行也启发我们,未来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联系将会越来越紧密,所以,投资者不妨多了解一下国际行情、国际规则,以及各个国家的社会环境、会计准则等。在此基础上,长期观察各个国家大型公司,为投资国际公司做准备。
寻找具有特许经营权企业。
【巴菲特如是说】
因为特定的产品或服务,一家企业可以成为特许企业,从而赚取更高的资本回报率。另外,更为重要的是,特许经营权企业通常能够容忍管理上的不当,经理人的无能,虽然,这些可能降低获利能力,但是总不会造成致命伤害。
--巴菲特致股东函(1991)
【活学活用】
巴菲特认为,每当股市暴跌时,投资者更容易发现过去曾经错失的投资良机。每当这时,股民应该特别去优先考虑投资那些具有特许经营权的企业股票。通常,具有特许经营权的企业和行业具有以下特点:第一,确实有行业成长或需求;第二,找不到其他类似的替代品;第三,不受价格上的管制。
这样的企业到底有哪些投资优势呢?这样的企业能够主动为产品或服务制定价格,即便提高产品或服务价格,也不会担心市场份额减少。另外,这样的企业有固定的消费群,不用担心市场,所以,能够更容易地赚取更高的资本报酬率。如果这样的公司管理层能力不够,经营业绩下降,也不至于造成对企业的致命伤害。比如,媒体行业中各个地方的报纸、各个区域的报纸都有不可替代性,具有特许经营权。
还比如,美国可口可乐公司,该公司曾经在保罗·奥斯丁的领导下,进行了一系列不合理的投资和管理行为,结果产生了一大堆麻烦。尽管当时公司的资本收益率还能保持在20%以上,但可口可乐公司股票市值的年平均增长率却大大低于标准普尔指数的平均增长速度。如果换作其他没有特许经营权的企业,可口可乐公司早就倒闭了,正是因为可口可乐公司拥有特许经营权,同类企业无法和它竞争,才让它躲过这场灾难。可见,投资这样的企业风险小,还能获得较好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