态度彰显磁力,好运青睐重视工作的人
依照吸引力法则,你认为你怎样就将会怎样。因为你的思想不知不觉会使你变成你所想的那样。具体到工作领域,如果你对工作没有热情,表现得很消极,那你就不可能在工作上取得任何成就。如果你认为你很虚弱,你的条件不足,会失败,等等,这些想法会注定你将平平庸庸地度过一生。反过来,你如果认为自己很重要,有足够的条件,是第一流的人才,自己的工作也确实很重要,那么你很快就会踏上成功之路。
美国纽约有一位大富翁指出,当年,他在一家纺织品公司的薪水最初只有每周7.5美元,后来一下子就涨到了每年1万美元,而这之间竟然没有任何的过渡,没过多久,他还成为了这家纺织品公司的合伙人。
刚去公司的时候,他和公司签订5年的工作合约,约定这5年内薪水保持不变。但他暗下决心:绝不满足于这每周7.5美元的低微薪水,决不能就此不思进取。他一定要让老板们知道,他绝不比公司中的任何一个人逊色,他是第一流的人才。
他工作的质量,很快引起了周围人的注意。3年之后,他已经如鱼得水、游刃有余,以至于另一家公司愿意以3000美元的年薪,聘用他为海外采购员。但他并没有向老板们提及此事,在5年的期限结束之前,他甚至从未向他们暗示过要终止工作协定,尽管那只是一个口头的约定。也许有很多人会说,不接受如此优厚的条件,他实在是太愚蠢了。但是,在5年的合同到期之后,他所在的公司给予了他每年1万美元的高薪,后来他还成为了该公司的合伙人。老板们都很清楚,这5年来他所付出的劳动,要数倍于他所领的薪水。
“我们在分析应征者能不能适合某项工作时,经常要考虑他对目前工作的态度。如果他认为自己的工作很重要,我们就会留下很深的印象。即使他对目前的工作不满也没有关系。”一位通用人力资源负责人如是说。
这是因为一个人的工作态度彰显磁力。那些重视工作的人往往易把好运吸引来。一个长期认为自己工作重要的人,能接收到一种心理讯号,告知他如何把工作做得更好;而一份做得更好的工作,则意味着更多的升迁机会、更多的财富、更多的权益,以及更多的愉悦。
收获不会从天而降,付出后再索取回报
生命的运行法则是,在你期望得到东西前,必须付出一些东西才行。有付出,才会有回报。对于每一项行动,都会产生一种相等但对立的反应。正如“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收获也不会从天而降。农夫必须在秋季收获之前,先在春季或夏季播种。同样,你从工作中获得了怎样的报酬,完全取决于你所付出的。
两个年轻人在大海上漂泊,试图寻找一个世外桃源。他们来到了一座无人的荒岛,岛上虫蛇遍地,危机四伏,条件十分恶劣。其中一个人说:“我准备在这安家了。这地方现在虽然满目荒芜,但将来会是个好地方。”而另一个人不愿意留下来,于是他继续漂泊,终于找到一座繁花似锦的小岛,可是岛上早就人满为患,他们是18世纪海盗的后裔,他便留在这里做了小工,通过努力很快就富裕起来,过得很惬意。
多年以后,一个偶然机会,他经过那座他曾经放弃的荒岛,他决定去拜望老友。岛上的一切使他怀疑走错了地方——高大的屋舍、整齐的田畴、健壮的青年、活泼的孩子。旧友也因劳累、困顿而过早衰老,但精神矍铄、精力充沛,尤其是说起变荒岛为乐园的经历时,更是神采飞扬。最后旧友自豪地指着整个岛屿说:“这一切都是我双手干出来的。这是我的岛屿。”那个曾错过这地方的人,什么话也说不出,不知道是惭愧,还是悔恨。
这启示我们,在人生的赛场上,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如果你想得到什么,必须先有所付出。虽然,很多时候我们的付出并不能使我们得到我们想要的,但如果不付出,就绝对不能得到我们想要的。接下来,我们再看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人死了,天使带他去天堂。
路上,他问天使,天堂与地狱有什么区别。天使说:“我带你到天堂与地狱的吃饭的地方看一下,你就明白这两者的区别了。”
他们先到了地狱。地狱的大锅里盛满了鲜美的食物,散发出阵阵的香气。奇怪的是,围着大锅而坐的一群人手里都持着一把六尺长的勺子,食物因此送不到嘴里,个个饿得皮包骨头。他看到他们都在费劲地把勺子里的美食往嘴里送,但没有一个人成功。
接着,天使又带着他到了天堂。那儿同样是盛着美味的大锅,同样是六尺长的勺子,同样围坐着人,这里的人却个个红光满面。他仔细观察了一下,发现这里的人原来都夹了食物给别人,同时也喂饱了自己。
他终于明白了天堂与地狱的区别。
同样是付出,地狱的人是自私的付出,付出了却没有得到;天堂的人却是无私的付出,这种付出无意之间成了更好的得到,正如《道德经》所写:“唯以其无私也,故能成其私。”
因此,当我们拥有付出的心态,并真实地付出时,这种付出便会带着我们走向成功,同时,让我们体验到非常人所能体验到的成就感。所以,如果你想得到,想更好地得到,在此之前,你必须要先做一件事,那就是付出,这是唯一可以得到的捷径。
与其频繁改换工作,不如改变工作态度
在今天的社会里,每个人都可以追求自己的理想。为了争取早日实现理想,许多人起初会努力拼搏,不断转换工作,希望找到自己理想的职业,但由于对自己了解不透彻,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寻求“理想职业”的结果往往令人失望,于是开始责怪制度,埋怨社会,对工作也失去了热情。其实,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与其频频地改换自己的工作,不如改变一下自己的工作态度。
塞姆和威欧是大学同学,两人一起进入大都会保险公司工作,从最基础的保险业务员做起。两个月之后,因为工作老打不开局面,塞姆就开始抱怨,今天抱怨工作太难,明天抱怨推销保险没有前途,后天抱怨待遇太低,因此,他整天懒懒散散,工作敷衍了事。结果,刚干满3个月,他便彻底断绝了继续干这份工作的念头,辞了职重新开始找工作。而威欧却在工作中勤勤恳恳,认真做好自己的每一项工作。因为工作积极,业绩出众,1年后,他成了亚特兰大区的金牌推销员。尽管如此,他依然抱着一种积极的态度,在工作中不断进取,认真负责。两年后,他晋升为分公司的市场总监。
一天,威欧代表企业去招聘会招人,意外地碰见了塞姆,不同的是,塞姆是去找工作的。原来,他从这家企业出去后,因为找不到满意的工作,一直处于“辞职、找工作”的状态中。
由此可见,一个人的工作态度折射着人生态度,人生态度又决定其一生的成就。你的工作就是你生命的投影。它是美丽的还是丑陋的,是可爱的还是可憎的,全操纵于你之手。从某种意义上讲,对工作的认真负责,其实就是对生命的热爱,至少它是你善待生命的一种实质性的表现。
也许你不是很喜欢眼下的工作,你从工作中得不到丝毫的乐趣,也毫无创造性可言。你觉得百无聊赖,并不断抱怨:“简直快要被工作烦死了!”但你要记住,这并不是老板或单位领导的错。老板没有逼着你来他的公司上班,领导也没有强迫你在他的手下吃饭。当初,是你主动应聘到了这家公司;或者,是你托了关系好不容易才挤进了这家单位。你的历史,是你自己写成的。如果你觉得老板待你很刻薄,领导压根儿就没把你当人才看。那么,你就炒他们的鱿鱼好啦!如果你不想炒他们的鱿鱼,就说明他们可能还没你说得那么可怕,那么,需要改变的是你自己。具体的做法就是:调整好你的工作态度!
1.用创新的态度,使你目前的工作更有乐趣
例如,你可以把某些工作拿到办公室外去做,比方说到咖啡屋,在没有平时的那种办公纷扰的环境下完成它们。
2.看是否有可能把你的任务和你同事的交换或分担
一个人觉得乏味的东西很可能是另一个人觉得有挑战性的东西。也许你会讨厌做电子图板的数字,而你的一个同事讨厌写材料。互换任务可以解决两个或更多的雇员的态度问题。
3.深入地了解工作中的每一个问题
很难想象一个人会对自己不了解的事情产生很大的热情。对许多问题和事情不积极是因为我们对它们缺乏深入的了解。每一件事都有它的趣味所在,你只有不断地学习,进一步了解事物的真相,你才能挖掘出自己的兴趣。你越是了解,就越会对它产生兴趣,而当你对所做的事情产生了兴趣,你就会很热情地对待你的工作。
4.要求更有挑战性的任务
工作上的无聊往往是由于没太多事可做引起的。增加一些责任可以使一份老的工作显得新鲜、新颖一些。再有,在工作中,多说一些积极的话语,时常告诉同事们一些好消息,多多鼓励他们,千万不要散播一些影响同事工作情绪的负面消息,尤其是一些道听途说连自己都不敢肯定的消息。只有这样,才能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从而更加积极地工作。
5.为日常的或乏味的工作做个工作流程,来更好地安排它们
在多数工作中,总有一部分是相对来说比较乏味的。制定工作流程来完善这部分工作的完成。你可以把不需要太多激情的工作打包在一起,安排在你工作热情低的时候做。你也可以选择一些乏味的工作和一些有挑战性的工作放在一起做来平衡这一天的工作。
6.找一份新工作
如果到最后,还是无法做出改变你现状的必要的改变,那也许就是该换换工作的时候了;或者在内部做个调整,尝试一下新的职位或者重新定义下自己的职业方向。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你是一个管理者,只有当你对工作变得热心时,你的热心才会带动你周围的人,使他们也变得热心。你更应具备工作的热情,这样才会赢得和你一样热心的追随者。如果你和你周围的人都能热爱自己的工作,并全心全意地投入到工作中去,那么原本令我们厌烦的工作也许会突然变得轻松愉悦。一个终日死气沉沉、无精打采的人是不可能带动身边的人变得热情活跃的。
用挑战的精神对待自己,拒绝说办不到
数年前的一个夏季,琳·葛雷鹏曾与一名圣公会的神父交往。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葛雷鹏一直认定他就是自己钟爱一生的、矢志不渝的男人。他身材高大、英姿飒爽,年纪比葛雷鹏大十岁,机智灵敏、受过良好的教育,而且出身于一个优秀的新英格兰地区的家庭。
佛雷德神父妙语如珠,无论是讲解经文,还是激励人心的演讲,他都很在行,但是他的教堂总有不少空座位。为了补救这个尴尬的情况,佛雷德神父会改变讲经布道的风格,改变音调,重新调整讲词内容的前后顺序,甚至换个不同的讲桌桌布,然而一切都是徒劳。人们就是不喜欢听他讲道,也不愿意跟他在一起。
葛雷鹏与他交往一段时间后,发现佛雷德不管是喝酒、外出或参加聚会,似乎无论何时何地,总是像着了迷似地大肆批评教会的人。今晚的矛头指向主教,明晚则针对教会给他的训练太少,经费不足,或是教会对于“卓越”的表现限制重重等,都加以重炮轰击。他喋喋不休地说着尖酸挖苦的话,几乎把葛雷鹏搞得也神经兮兮的了。
后来,葛雷鹏终于忍不住问他,他则理直气壮地答道:“我就是这样子,我就是看得出事情哪里不对劲,我有那个能耐。这教堂太久,需要整修,但这又不是我能决定的。我不过是看得出哪里需要改进罢了!”
没过多长时间,葛雷鹏又发现不止是教堂,其实佛雷德对于生命中的每一件事都抱怨连连。世界乱得不成样子,到处都需要修改,但是该动手的一定不是他。说真的,佛雷德觉得他能够做的太有限了,他总是很惧怕居高位者。他的口头禅是:“这我办不到,因为……”他争取不到加薪,争取不到秘书的名额,教区的经费无法增加,连他要出远门都找不到牧师来暂时代替他讲道。
其实,佛雷德挺可悲的,因为他永远生活在“办不到”的世界中,还以为自己越是把心思集中在这上面,越是去咒骂这些东西,它们就会被赶得远远的。他把自己看作是无助的受害者,只能屈服于更大的力量之下——而那些更大的力量总想趁他还不成气候的时候,把他压下去。葛雷鹏终于明白人们之所以不喜欢跟佛雷德接近的原因:虽然佛雷德讲道的内容很少反映出他的负面思想,但是人们直觉地感受到他的能量,所以不喜欢跟他过多接触。
事实上,在职场中像佛雷德一样的员工屡见不鲜。他们也是经常把“办不到”挂在嘴边。试问,这种缺乏自信的员工,究竟能够做出多么出色的业绩来呢?答案恐怕只有一个——只要这个借口存在,他就永远不能出色,永远得不到领导者的赏识和重用!
寻找借口的员工属于消极被动型,他们常说:
“我已无能为力……”
“我这人真是一无是处……”
“这真让我怒发冲冠……”
“他们不会接受的……”
“我不得不……”
“我不能……”
“我只能……”
“假如……”
寻找借口,推诿责任的话语往往会强化宿命论。说者一次次被自己洗脑,变得更加自怨自艾,怪罪别人的不是,环境恶劣,甚至跟生辰八字、星座都扯上关系。
拒绝借口的员工属于积极主动型,他们常说:
“试试看有没有其他可能性……”
“我可以选择不同的作风……”
“我可以控制自己的情绪……”
“我可以想出有效的办法……”
“我能选择恰当的回应……”
“我选择……”
“我情愿……”
“我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