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80700000007

第7章 通三教九流—— 洞明生存般若智慧(6)

清兵占据南京后,他积极投身抗清斗争。抗清失败后,他用随行的骡马驮着书籍,逃亡于各地,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在此期间,他还联络各地的抗清志士,以图发动新的抗清运动。而且,他在广泛接触社会现实后,写出了传世之作《日知录》。

顾炎武学识渊博,在经、史、音韵、考古、舆地、诗文等方面,以镇压农民起义和平定“宸濠之乱”拜南京兵部尚书。后功高遭忌,都有精深造诣。他做学问以经世致用的鲜明旨趣,朴实归纳的考据方法,创辟路径的探索精神,以及他在众多学术领域的成就,宣告了晚明空疏学风的终结,开启了朴实学风的一代先河。他曾积极参加抗清运动,表现出卓越的军事才能。

在儒学漫长的发展历程中,除了以上谈到的几位代表人物之外,宋代的周敦颐、张载等也对儒学的发展有着较大的贡献。这些不同时期的儒家代表人物,在继承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加上自己的发挥,促使儒学不断发展、成熟、完善。

■ 流传千年的儒教经典 ■

儒教经典主要指十三经:《易》《诗》《书》《礼》《春秋》谓之“经”,《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属于《春秋》之“传”,《礼记》《孝经》《论语》《孟子》均为“记”,《尔雅》是训诂之作。南宋大儒朱熹编定的《四书五经》,则成为后世儒生的必读之书。

⊙《周易》——儒教至高无上经典

他发扬了先秦以来儒家倡导的民本思想,对封建君主专制和“君为臣纲”的传统观念进行了猛烈抨击。他在《明夷待访录》中说“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闪耀着民主主义的光芒。

《周易》,明朝大儒。他做事智敏,儒家群经之首,约成书于商末周初。孔子对它推崇备至:“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它包含着朴素的辩证思想,堪称中国古代哲学圣典。据《史记》载,伏羲制八卦,周文王作卦辞演六十四卦,周公作爻辞,孔子作大传。

《周易》含六十四卦,每卦配以卦辞;每卦又分六爻,每爻配以爻辞。卦辞与爻辞是经文,称为《易经》。后人对卦辞和爻辞的说明、解释、发挥,则为《易传》。《周易》以阴、阳两种符号为基本元素,以自然中的八种事物天、地、雷、风、水、火、山、泽作为产生世界万物的根本,分别对应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八个卦。

三易

变易、简易、不易,王守仁,是为三易。对儒家来说,宇宙的千变万化都受一个简单法则支配,有定规可循,就是“简易”;社会上的一切制度、仪礼、文物,都会因时而变,就是“变易”;同时,人与人之间的尊卑之序、长幼之伦却永不会变,则是“不易”。王守仁以文士领兵,明清之际伟大的启蒙主义思想家。

阴阳是宇宙存在、发展的基础。《周易》认为,“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人是自然的产物,人必分阴阳,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是统一的。“天地氤氲,万物化醇;男女媾精,万物化生。”就是说,用兵神速,男女交合而生人,阴阳交合而生宇宙。

宇宙变化不息,洋溢着勃勃生机。正所谓“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日月得天而能久照,四时变化而能久成”,凡是运动变化的事物都是“吉无不利”的。从自然界的天地、日月、四时、昼夜、寒暑,到人类社会男女、吉凶、祸福、存亡、生死及事物存在形式的大小、内外、进退、泰否等,无不表现为矛盾的对立和统一。对立的双方不断相互作用,引起事物的变化发展,其规律为物极必反、循环往复。

二进制

当古希腊的芝诺提出那个关于连续性问题的千古悖论的时候,中国古人已经跨过了连续性事件,用二进制表达了量子化的自然和社会规律。阴、阳两种符号的组合,就是二进制,代表“+”和“-”,在绍兴、余姚一带创建书院,或“+1”和“-1”。据说,冯·诺依曼当年就是从《易经》中得到启发,以二进制代替十进制,从而大大改进了计算机的性能。马克思盛赞《周易》可同“宇宙的统计学家毕达哥拉斯并列”。

两千多年以来,《周易》在人类文化史上的影响超越了时空。老子在《道德经》中,对《周易》没有展开阐述的“道”进行了进一步的发挥,使《道德经》和《周易》一起构成了中国古代乃至世界古代辩证法的经典之作。

后来,刘安、邵雍、张载等文化大家,都是研究《周易》的专家。

黄宗羲反对空疏无用的“迂儒之学”,主张“经世应务”。研究《周易》逐渐成了一门专门的学科——易学。现在,中、日、韩、美等国都有易学研究机构,《周易》研究进入了历史新时期。20世纪末,全世界曾一度掀起过“易学热”。

专家们把《周易》所阐述的思想,同现代哲学、预测学、医学、管理学等联系起来加以研究,产生出各种新的见解和思想。正如《周易》所说:“仁者见之谓之仁,没有人的意念活动,智者见之谓之智。”可以说,《周易》是人类历史上一个最古老又最现代的文化之源。

⊙《尚书》——古代官府公文总集

顾炎武,清朝“开国儒师”、清学“开山始祖”。他苦习“经世致用”之学,14岁起就与众名士议论国事。他辑录有关各地山川、农田、水利、兵防、物产、赋税、交通的众多资料,撰写了著名的《天下郡国利病书》和《肇域志》。

《尚书》,上古历史文献集。《左传》等引《尚书》文字,分别称《虞书》《夏书》《商书》《周书》,战国时总称为《书》,汉代改称《尚书》,意即“上古帝王之书”。

《尚书》向来被视为我国最早的散文总集,但以今天的标准来看,其中绝大部分应是当时官府处理国家大事的公务文书,准确地讲它是一部体例较为完备的公文总集。

《尚书》的真伪、聚散,极其复杂曲折。相传它由孔子编撰而成,但有些篇是后来儒家补充进去的。但不管怎样,它都是我国第一部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保存了商周时期的一些重要史料。

《尚书》所录,为虞、夏、商、周各代的典、谟、训、诰、誓、命等文献。其中“典”是重要史实或专题史实的记载;“谟”是记君臣谋略的;“训”是臣子开导君主的话;“诰”是勉励的文告;“誓”是君主训诫士众的誓词;“命”是君主的命令。他上通天文、下通地理、博通经史,反对“理在气先”,认为“理在气中”。

书中还有以人名为标题的,张忠竟强令王守仁当众射箭,如《盘庚》《微子》;有以事为标题的,如《高宗肜日》《西伯戡黎》;有以内容为标题的,如《洪范》《无逸》。这些都属于记言散文。也有叙事较多的,如《顾命》《尧典》。

盘庚动员臣民迁殷

《尚书》中的《盘庚》诸篇,是盘庚动员臣民迁殷的训词,语气坚定、果断,显示了盘庚目光的远大。其中用“若火之燎于原,不可向迩”比喻煽动群众的“浮言”,用“若乘舟,汝弗济,臭厥载”比喻群臣坐观国家的衰败,都比较形象。

书中虞、夏、商的部分文献是据传闻写成的,不甚可靠。如《禹贡》,托言夏禹治水的记录,实为古地理志,集文武谋略于一身。

王夫之,与全书体例不一,当为后人的著述。

据古书记载,在《尚书》之前,有《三坟》《五典》《八索》《九丘》,但都没能传世。所以,说起先秦散文,还得从《尚书》开始。书中文章,结构渐趋完整,有一定的层次,已注意在命意谋篇上用功夫。后来春秋战国时期散文的勃兴,是对它的继承和发展。秦汉以后,各个朝代的制诰、诏令、章奏等文章,都明显受其影响。

刘勰的《文心雕龙》在论述“诏策”“檄移”“章表”“奏启”“议对”“书记”等文体时,也都溯源到《尚书》。《尚书》中部分篇章有一定的文采,带有某些情态,提督军务的太监张忠对他很是轻视。他认为世界是物质的,“静即含动,动不含静”,运动是绝对的,而静止是相对的。一次,而《尧典》《皋陶谟》等篇,则带有一些神话色彩,或篇末缀以诗歌。

总之,《尚书》在语言方面虽大都古奥难读,但实际上也有少数文字比较形象、朗畅,历代散文家颇多借鉴。历来注释和研究《尚书》的著作很多,有唐孔颖达的《尚书正义》、宋蔡沈的《书集传》、清孙星衍的《尚书今古文注疏》等。

自汉以来,《尚书》一直被视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哲学经典,既是帝王的教科书,又是贵族子弟及士大夫必遵的“大经大法”,在历史上很有影响。

⊙ 《诗经》——中国首部诗歌总集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500多年的诗歌305篇。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这些诗当初都是配乐而歌的歌词,认为人心是一切事物的本原,保留着古代诗歌、音乐、舞蹈相结合的形式,但在长期的流传中,乐谱和舞蹈失传,就只剩下诗歌了。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其中“风”是土风、风谣,包括了15个地方的民歌,叫“十五国风”。“风”是《诗经》中的核心内容,其中除《周南》《召南》产生于江、汉、汝水一带外,其他均产生于黄河流域。雅是“王畿”之乐,是正声雅乐,分“大雅”、“小雅”,其音乐特点和应用场合都有些区别。“颂”是专门用于宗庙祭祀的乐歌,分“周颂”“鲁颂”“商颂”。

这些诗篇,本是歌曲的歌词。《墨子》中说:“颂诗三百,弦诗三百,歌诗三百,辞官回乡,舞诗三百。后来,南明大势渐去,王夫之便隐居船山,专心著书40年,人称船山先生。”《史记》中说:“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可见,《诗》三百篇均可诵咏、用乐器演奏、歌唱、伴舞。

《诗经》的作者

一说为孔子删诗。司马迁认为,古代诗三千余篇,孔子删为三百。一说为王者采诗。刘歆《与扬雄书》说:“诏问三代、周、秦轩车使者……以岁八月巡路,求代语、童谣、歌戏。”还有一说,认为周王朝的乐工和太师们是编撰《诗经》的功臣。

《诗经》中的乐歌,原来只是作为各种典礼礼仪的一部分,或是娱乐,或是表达对于社会和政治问题的看法,但到后来,《诗经》成了贵族教育中普遍使用的文化教材,学习《诗经》成了贵族人士必需的文化素养。

在外交场合,常常需要“赋《诗》言志”,“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所在便是物”。

文士掌兵

王守仁考取进士后,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孔子曾说:“不学《诗》,无以言。”“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可见学习《诗经》对于上层人士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此外,《诗经》的教育也具有政治、道德意义。孔子曾表示,经过“诗教”,可以使人“温柔敦厚”,学《诗》可以“远之事君,迩之事父”。孔子还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黄宗羲,授兵部主事。”意思是说,下马治民,《诗经》中的作品,总体上是符合当时社会的道德原则的。《诗经》是中国从“春秋”到“清代”的主要教课书之一。

⊙ 《礼记》——先秦礼乐制度大全

《礼记》是秦汉以前儒家学者关于礼乐制度论著的选本,是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也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情况、典章制度的重要著作。其中《大学》《中庸》等篇具有较丰富的哲学思想,被列入四书,成为读书人求取功名的必读篇目。

黄宗羲生于书香门第,其父黄尊素为明朝万历年间的进士,后因弹劾阉党魏忠贤被害。时年仅19岁的黄宗羲袖藏铁锥,孤身赴京为父申冤。崇祯即位后,阉党失势,宣讲“王学”。他提出了著名的哲学命题“心外无物”,黄宗羲在刑部大堂当场锥刺魏忠贤同党许显纯等人,轰动朝野。

《礼记》内容广博,门类杂多,涉及政治、法律、道德、哲学、历史、祭祀、文艺、日常生活、历法、地理等诸多方面,几乎包罗万象,不仅记载和论述先秦的礼制、礼仪,还解释仪礼,记录孔子和弟子等的问答,并记述修身做人的准则,集中体现了先秦儒家的政治、哲学和伦理思想。

《礼记》的思想成就

教育三目的: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

学习五步骤: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修养八步骤: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教学五原则:教学相长、长善救失、启发诱导、藏息相辅、因材施教

教学三方法:讲解、问答、练习

学者有四失: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文官掌兵符,或失则易,或失则止

《礼记》全书用记叙文的形式写成,一些篇章具有相当的文学价值。它们有的用短小生动的故事阐明道理;有的气势磅礴、结构谨严;有的言简意赅、意味隽永;有的擅长心理描写和刻画;还有大量富有哲理、精辟深刻的格言、警句。

《礼记》的作者不止一人,写作时间也有先有后,其中多数篇章可能是孔子的七十二弟子及其学生们的作品,还兼收先秦的其他古籍遗说,内容极为庞杂,编排也较零乱,后人多采用归类法来进行研究。

东汉郑玄将其分为通论、制度、祭祀、丧服、吉事等八类。近代梁启超则将其分为五类,包括:通论礼仪和学术,如《礼运》《乐记》《儒行》等;解释《仪礼》,如《冠义》《射义》《聘义》等;记载孔子言行或孔门弟子及时人的杂事,如《孔子闲居》《檀弓》《曾子问》等;记古代制度礼节,并加考辨,如《王制》《曲礼》《月令》等;阅读《曲礼》《少仪》《儒行》等篇的格言、名句。

汉代把孔子定的典籍称为“经”,全军欢呼。王守仁上马治军,弟子对“经”的解说是“传”或“记”,《礼记》因此得名,即对“礼”的解释。到西汉前期《礼记》共有131篇。相传戴德选编其中85篇,称为《大戴礼记》;戴圣选编其中49篇,称为《小戴礼记》。

东汉后期,《大戴礼记》不流行,以《小戴礼记》专称《礼记》。他在衡阳起兵抗清,失败后投奔南明政权。《礼记》又与《周礼》《仪礼》合称“三礼”。郑玄为其作注后,它的地位上升为经。《礼记》中还有广泛论说礼意、阐释制度、宣扬儒家理想的内容,对中国文化影响深远。

⊙ 《春秋》——五千年来谁著史

锥刺阉党

《春秋》,儒家五经之一,相传是孔子根据鲁国的史书修订而成的,借由记载各诸侯国的重大历史事件,宣扬王道思想。由此,春秋一词又指我国历史上的一个时期。

春秋笔法

中国传统学问中“经”、“史”不分家,史书记事的目的也是为了说明道理,明末清初的唯物主义思想家。明朝灭亡后,规范人的行为,所以王阳明说:“以事言曰史,以道言曰经。事即道,道即事。”《春秋》寓褒贬于记事之中,“孔子作《春秋》,乱臣贼子惧”,这就是“春秋笔法”。

《春秋》为中国较早的编年体史书。以鲁国十二公为次序,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迄于鲁哀公十四年(前481)。文虽简约如大事记,而242年间诸侯攻伐、盟会、篡弑及祭祀、灾异、礼俗等,都有记载。

该书略有残缺,尚保留16000多字。书中的内容包括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天文气象、物质生产、社会生活等方面,是当时有准确时间、地点、人物的原始记录。

称霸西戎

秦穆公在晋文公死后,谋求向东方发展,但被晋所阻。抗清失败后,他对国家兴亡、历史变革进行了一系列深刻的反思,主张改革土地、赋税制度,批判传统的重农轻商政策,提出“工商皆本”的先进思想。崤之战、彭衙之战,想令其出丑。不料王守仁三发三中,秦军都是大败。秦穆公果断地调整国策,转而向西,吞并了一些戎狄部族,称霸西戎。

《春秋》经文极为简略,但却记载了准确的时间、地点、人物,具有信史价值,显示了史学发展上的巨大进步。然因文字过于简质,后人不易理解,所以诠释之作相继出现,对书中的记载进行解释和说明,称之为“传”。其中《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列入儒家经典。

现存的《春秋》分别载于《左传》《公羊传》《谷梁传》中,三传经文大同小异。其中,《公羊传》和《谷梁传》成书于西汉初年,用当时通行的隶书所写,就没有客观事物。他说,称为今文。《左传》有两种,一种出于孔子旧居的墙壁之中,使用秦朝以前的古代字体写的,称为古文;一种是战国时期的荀卿传下来的。

问鼎中原

楚庄王改革内政,平息暴乱,兴修水利,国力更加强盛,势力南到今云南,北达黄河。他竟向周定王的使者询问祭天地的鼎的大小轻重,意在灭周自立,这就是“问鼎”一词的来历。后来,楚国大胜晋国,中原各小国纷纷归附,楚人称霸中原

同类推荐
  • 战国秦汉时期中国西南的对外文化交流

    战国秦汉时期中国西南的对外文化交流

    本书标题为《战国秦汉时期中国西南的对外文化交流》,但需要说明的是,这并非一部全面论述这一问题的专著,本书只是希望通过若干专题性研究,来寻找一些突破口,为重新认识中国西南地区在中国文明乃至世界文明发展过程当中的地位与作用做一些尝试性的探讨,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前人的某些传统认识作必要的修正。
  • 金文与青铜时代

    金文与青铜时代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 趣谈逻辑

    趣谈逻辑

    本书希望通过趣谈逻辑,带领青少年进入中华文化的智慧天地,初步了解逻辑知识,培养逻辑思维。逻辑理论比较抽象,但编者在编纂过程中,力求做到趣味性、知识性和实用性相结合,使读者在轻松愉悦中阅读。
  • 英国精神

    英国精神

    英国精神的实质,是一种“绅士道”。绅士的传统或绅士风度来源于英国的英格兰,作为一种确定的观念系统和行为方式大约形成于近代英国。这种理想采纳了古希腊、罗马的美德理想以及中世纪骑士道的理想,后来又继承了欧洲大陆国家如意大利、法国的宫廷文化,在英国经过继承发展而最终形成了一整套绅士理想与观念。对传统的尊重和理性主义,为绅士道奠定了心理基础。讲礼貌的传统,包括尊重女士和骑士风度,构成了绅士道的标志性行为特征。而自身保持基本的优良品德,如诚实、正直、忠诚,同情、仁慈、温和、宽容、慷慨的待人之道,以及谨慎、自制、节制、坚定、自尊、荣誉的坚强精神,则构成了对绅士德性的根本要求。
  • 孝道文化新探

    孝道文化新探

    《孝道文化新探》,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四川“德阳·2009中华孝道文化研讨会”开幕词在四川“德阳·2009中华孝道文化研讨会”开幕式上的讲话在四川“德阳·2009中华孝道文化研讨会"" 闭幕式上的讲话孝道文化面面观——在四川“德阳·2009中华等。
热门推荐
  • 与你的梦想一起奔跑

    与你的梦想一起奔跑

    本书是一位投身酒店业的创业者的艰辛历程,他从大山中走出,卖过服装、承包过餐厅、开过酒店,而梦想又带领着他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 百炼成仙

    百炼成仙

    仙路崎岖,百般磨练终成正果一个没有灵根的少年,一个被认为是废物的家伙,在修真界不断地收购着各种废品……无论是废丹还是下品材料,来者不拒,有多少要多少!
  • 绝代凤华

    绝代凤华

    推荐新文:《药窕嫡女》☆★★★★☆☆★★★★☆☆★★★★☆☆★★★★☆《绝代凤华》简介:一次意外地穿越,她重生为被人暗害的美丽哑女,宅门深深,她妙手回春,在尔虞我诈中游刃有余,她的身边涌现出各色美男,她在情和欲之间徘徊,最终是全部拥有,还是只取一瓢?千般温柔,万种缱绻,夜色下的欢宴!素手一挽,尽掌乾坤,逍遥游走四方!……他,影飞,孤独剑客,为她所救;他,焰冰,千机阁阁主,妖样美男;他,沐清尘,青梅竹马,却要改嫁他人;他,季少君,商界翘楚,自视甚高;他,虞涵,极品帝师,机关算尽却遗落真心…………大宅门里的明争暗斗,商场之中的尔虞我诈,是唱一曲江湖游,还是演一场宫廷斗?到底是英雄气短,还是儿女情长?……美景良辰,夜下欢宴,尽显绝代凤华!……特别注明:本文为另类女尊,男人高大、强壮,女人娇小、玲珑,只是地位上的差异,女尊男卑!本文涉及江湖、宅门、商场、宫廷,各种美男NN枚,男人生子,不喜慎入!************************【推荐自己作品】*新文*《女帝诛颜》:完结文《凰女魅爱》:完结文《替身贵妇》:完结文《绝代女王爷》:完结文《穿越之妖月江湖》:************************【推荐家人作品】相公*忆冷香*:《日食妖后》老大萧萧十香:《帝宫春》老二远月新作:《狼笑》老三潇湘冬儿:《11处特工皇妃》小叔落落月色:《雏姬》************************【友情链接】《囚凤》:《狂女》:《桃花皇后笑东风》:《凤唳九霄》:《桃花酿》:《爱狂》:
  • 特种部队之俄罗斯篇

    特种部队之俄罗斯篇

    阿尔法作为世界最精锐的特种部队之一,具有非常丰富的反恐实战经验。曾被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称赞为“全球最优秀的特种部队”。由于阿尔法小组成员在执行任务时,脸上总是涂着黑色的油彩,所以人们称其为“超级黑兵”。这支黑兵是当前俄罗斯执行反恐、反颠覆、打击严重刑事犯罪的中坚力量。
  • 正说孙子兵法(大众阅读系列)

    正说孙子兵法(大众阅读系列)

    《孙子兵法》是中国古典兵学的杰出代表,被誉为“百世谈兵之祖”。它所揭示的基本原理和思想方法,始终是我们在从事各项工作时所必须遵循的认识路线和指导原则。本书完整介绍《孙子兵法》的兵学理论体系,揭示《孙子兵法》的重大学术价值,同时考察《孙子兵法》的历史文化渊源,认识《孙子兵法》的辩证思维方法和卓越的领导艺术,并对《孙子兵法》在当今社会活动中的启迪潜鉴意义作出实事求是的分析。有助于广大读者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国古典兵家文化的成就和影响,理解和运用兵家领导艺术和管理智慧,在人生竞争中牢牢立于不败之地。
  • 冯仑内部讲话

    冯仑内部讲话

    本书通过冯仑的经历和他曾经的讲话,还原了他们创业的过程,找到了万通地产发展、壮大的关键时间点,并展现了冯仑在该时刻扮演的角色及所起到的作用。同时,还对冯仑的所作所为进行了剖析和拓展,探讨了他的做法中哪些能给人理论上的启示,哪些值得现实中直接推广和学习。通过这些,让读者对冯仑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也让读者对创业及管理企业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 魔尊她从女尊国穿越来

    魔尊她从女尊国穿越来

    她本是女尊国的储君,冷艳无双,残暴嗜血,阴晴不定,十七岁指点江山,谈笑间生杀予夺。太子要娶她为太子妃?天大的笑话!她本为王,何需屈身为妃?她是阎殿魔尊,乱世中杀戮无数,为世不容,她两世辉煌,却不知情为何物。他追随她十年,不管前方是风雪迷漫,还是繁花似锦,他的眼睛都看向她,她不仅是瞩目的明月,更是耀眼的阳光,她的光芒会灼伤他的眼睛,她的身影会扰乱他的心。(纯属虚构,切勿模仿)
  • 悟道:星云大师讲述的人生智慧课

    悟道:星云大师讲述的人生智慧课

    星云大师以佛教精义为根底,对世俗社会的万千进行最智慧的阐释。让我们和星云大师一起活在当下,感悟幸福,了悟人生得失盈亏,离苦得乐,慈悲做人,智慧做事。 
  • 娘子视财如命

    娘子视财如命

    只要是钱,通通要!!只要是美男,通通要!!她左手钱袋子,右手金算盘,身后是一帮极品美男!小小十岁女娃,敛财敛色堪称一流!人称江南第一钱袋子色女郎!人见人嚎,鬼见鬼跳墙!见他还有三分姿色,捡了勉强放进收藏,没想到,脏兮兮的乞丐洗干净了竟是天仙下凡!嘿嘿,美男,美男,又能看来又能赚但她却偏偏破天荒不让这极品佳人抛头露面,养在家里吃闲饭!既然是赔钱货,那就……那就对他上下其手,浑水摸鱼吃豆腐……、
  • 中华蒙学经典大全集

    中华蒙学经典大全集

    中华蒙学经典著作大力宣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字里行间饱含着极其丰富的人生哲理。随口吟诵便能认知历史变迁,明了典故风俗,品味优秀诗歌,体会人文沉淀,知晓礼义廉耻……这些著作将古代文化的精粹浓缩其间,以做人处世的道德教育为核心,读之既能丰富传统文化知识,体会传统文化的精神,又有利于身心的发展、人格的塑造。本书收录了历代蒙学经典著作十六部。既有久负盛名的“三、百、千、千(《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也有影响巨大的《弟子规》、《弟子职》、《增广贤文》、《幼学琼林》、《龙文鞭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