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80700000040

第40章 兵家——不战而屈人之兵(2)

国之治乱,军之胜负,关键在于能否充分发挥人的主观作用。书中说:“有提三万之众,而天下莫当者谁?曰武子也。”善用兵者,“能夺人而不夺于人”,关键在于将帅要能使“众不二志”。所以,尉缭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圣人所贵,人事而已。”这种“尽人事”的思想,是唯物主义和求实精神的结合。

将才应具备的十二事

不轻易改变决定;给人恩惠在于适时;机谋在于适应事物的变化;打仗在于激励士气;进攻在于出敌意外;防守在于隐蔽自己的力量;不犯错误在于掌握处理事情的分寸;不陷入困境在于事先有准备;谨慎在于警惕小事情上犯过失;智慧在于能治理大事;除奸害在于敢斩决坏人;得人心在于谦虚待人。

二、“兵胜于朝廷”的治军治本思想。书中指出,“战胜于外,备主于内,胜备相应”,即兵战胜于外,是由于内部准备充分。对此,尉缭提出:一要使“国富”,二要使“国治”。这反映出其治军在于治本,本治才有助于兵治的思想。

关于如何治本,尉缭提出了“农战”的思想。他主张,“使天下非农无以得食,非战无以得爵”;发展生产,使“野充粟多”,才能“安民怀远。外无天下之难,内无暴乱之事”。他认为,“农”是“战”的条件,“民扬臂争出农战,而天下无敌”。努力发展生产使人民不饥困,才能够积极搞好战备,城池也就不会被围困。

将才应戒备的十二事

后悔在于狐疑失机;罪孽在于肆意屠杀;办事不公正在于私心重;不吉祥在于听到自己的过失;挥霍无度在于耗尽民财;不明事理在于受人离间;劳而无功在于轻举妄动;见识浅陋在于脱离贤能的人;惹祸在于贪图财利;招害在于亲近坏人;丧失土地在于没有认真防守;危险在于没有严明的号令。

三、“权敌审将而后举兵”的“必胜”作战原则。尉缭认为,“权敌”,即摸清敌情,才能因敌而动,从而以实击虚战胜敌人。尉缭认为,“权敌”通常是将帅的事情,因此他认为必须“审将”,即重视将帅的选用。

关于如何选用将帅,尉缭说:“将受命之日,忘其家,旅军宿野忘其亲,援而鼓忘其身。”身为将帅,在个性修养上,要心胸阔达,不能一激就怒;要品德清廉,不贪钱财;要无私无畏,衷心为国;更要以身作则,与士卒甘苦与共。在指挥意志上,要上不受天的影响,下不受地形的限制,中不受国君的掣肘。

《尉缭子》一书,在古代就被列为军事学名著,受到历代兵家推崇,与《孙子兵法》《吴子兵法》《司马法》等在宋代并称为“武经七书”。

■ 范蠡与赵武灵王 ■

历史上除了孙武、吴起、孙膑、司马穰苴、尉缭等职业军事家外,春秋末期的范蠡与战国时期的赵武灵王等政治家,也在军事谋略上或军事改革上卓有建树。

范蠡,楚国宛人,春秋末期的军事谋略家、政治家。当初,楚国为了联越抗吴,而派范蠡出使越国。由于范蠡很有才能,被越王勾践重用,便留在了越国。

范蠡极具战略眼光,在勾践以弱胜强灭掉吴国的过程中,范蠡贡献很大。他主张抓住战机,不打无把握之仗;善于吸取敌我双方的历史教训,不让敌人死灰复燃,留有后患;他强调强盛时应戒骄,衰弱时要图治,是一位难得的谋士。

公元前494年,勾践不听范蠡的劝阻与吴国开战。大败后,他向范蠡请教对策。范蠡提出了暂时屈辱求和的政策,先求和,然后再谋求兴国。

勾践战败后的第七年,勾践见吴国百姓困苦,想出兵报仇,范蠡认为时机不到。又过了一年,吴王夫差听信谗言,赐剑让大臣伍子胥自尽。勾践看到时机已到,而范蠡却说“人事至矣,天未应也”,并让勾践耐心等待。

公元前482年,吴王夫差为称霸中原,率领国内3万精兵在黄池大会诸侯,只留下太子友率领1万老弱兵卒驻守国都姑苏。范蠡见攻吴的时机已经成熟,便和勾践一起率领越军分两路进兵直袭姑苏。吴军大败,夫差向越求和,勾践估计自己的力量不足以灭吴,便答应了。

公元前478年,国力强盛的越国再次进攻吴国,并在笠泽歼灭了吴军的主力,围困姑苏达三年之久。后来,夫差退守苏台,几次派使者求和。勾践不忍心杀夫差,想答应求和。范蠡劝阻说:“过去吴国不灭亡越国,因此今天会失败,这个教训刚过去不久。现在君王不当机立断,大概已经忘了退守会稽山一事吧?”后来,范蠡干脆瞒着勾践直接率兵灭了吴国,吴王夫差自杀。

“商圣”范蠡

灭吴之后,越王勾践封范蠡为上将军。范蠡认为越王勾践可以共患难,但不可以共处乐,毅然泛舟五湖,后改姓经商。他曾三次散尽家财,又三次重新发家。古人有“为富不仁,为仁不富”的说法,但范蠡可谓既富且仁,不愧为“商圣”。

赵武灵王,战国时期赵国的君主。他在军事改革上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一度使赵国成为军事强国,在中国古代军事史上有很高的地位。

公元前325年,赵武灵王即位,此时适逢战国中期各诸侯国逐鹿中原,进行剧烈的兼并战争之际。当时赵国虽有一定的经济实力,但与其他诸侯国相比仍属弱国,因而屡次败于秦、齐等强国的兵马之下。另外,赵国北方、东方的边界又与胡人部族相邻。胡人身着短衣、长裤、腰束皮带,脚蹬皮靴,善于骑马射箭,且行动灵活,进退神速,对赵国边境地区造成巨大的危害。

在严峻的现实面前,赵武灵王这位有着远大抱负的君主深深感到,要使赵国在激烈的兼并战争中不被其他强国所吞并,并日益强盛起来,就不能因循守旧,而是要改革旧制。他决心从军事方面入手,对传统的服装以及笨重的盔甲进行改革。

公元前302年,赵武灵王开始向胡人学习,实行“胡服骑射”,即改穿胡人式的服装,采用骑兵作战的方式。他力排干扰,率先易服,并召集了大批骑射之士,经过严格的训练后,以之取代了传统的车兵,使其成为了赵军主力。

改革之后,赵国很快改变了原来被动挨打的局面,国力也逐渐强盛起来。此后,赵国不但打败了过去时常骚扰其边界的中山国,而且还向北方开拓了上千里的疆域。到公元前299年,赵武灵王传位时,赵国已跃为“七雄”中的强国之一了。

另外,赵武灵王的改革,在服装上成了汉民族服装款式的一部分,并被长期沿用了下来。骑兵也很快得到了发展,成为后来封建国家军队中的一个重要兵种。这是赵武灵王对我国古代军事理论和实践的重大贡献。

■ 《六韬》与《三略》 ■

古代兵家圣典,除《孙子兵法》《吴子兵法》《孙膑兵法》等已知作者的之外,《六韬》《三略》《唐太宗李卫公问对》等尚不知道确切作者的兵书也有着极大的不可忽视的军事价值。

《六韬》,即《太公兵法》,成于战国时代,托名姜子牙所著,真实作者未知。全书以太公与文王、武王对话的方式编成,分别以文、武、龙、虎、豹、犬为标题,各为一卷,共61篇,近2万字。该书兼采前世兵家之长,军事思想甚丰。

在战略方面,《六韬》继承了孙武“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思想,认为“故善战者,不待张军;善除患者,理于未生,胜敌者,胜于无形;上战无与战”。书中强调,为取得“全胜”,必须以强大的政治、经济实力为后盾,提出要大力发展“三宝”即“大农”“大工”“大商”。这样才能在战争到来时立于不败之地。

该书注重政治上胜敌,强调要争取人心,取得举国上下乃至友军的支持,认为“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也。同天下之利者则得天下,擅天下之利者则失天下。天有时,地有财,能与人共之者仁也。仁之所在,天下归之”。

书中指出,唯有道者才可君临天下,施政要“爱民”,要轻徭薄赋,不与民争利,以使“万民富乐面无饥寒之色”;用兵是为了“除民之害”,战胜而使“百姓欢悦”;“上贤下不肖”是治国要道,提出“赏罚必信”“杀贵大,赏贵小”。

在作战方面,《六韬》指出,不同的作战形式有不同的作战原则,对不同的战争、不同的敌人、不同的地形,要采取不同的战法。书中提出,将领要“密察敌人之机而速乘其利,复疾击其不意”,要“行无穷之变,图不测之利”,打机动灵活的运动战。书中还具体论述了车、步、骑等战法的作用及如何实现协同作战。

同类推荐
  • 中国传统文化常识

    中国传统文化常识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是一个民族发展过程中精神的内在动力。如果一个民族忽略了传统文化的传承,将意味着失去了这个民族的根;如果一个民族忽略了对下一代进行传统文化教育,这个民族的发展将失去内在的动力。中国文化既是中国各族人民的精神支柱和文化基础,也是历史、现代和未来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本书内容丰富全面,涉及到思想文化、汉语汉字、姓名与称谓、礼制与职官、衣食与节日、天文与历法等各个方面的知识。
  • 民间演艺

    民间演艺

    我们就是要通过彰显我国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保持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与特征,维护中华文化的本土化和多样化,这是具有伟大战略意义的事情。而对于每一个读者尤其是青少年读者来说,可以通过本书充分认识中华民族的辉煌文化,学习民族先人的聪明才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更加热爱祖国,热爱民族文化,并能够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进行新时代的文化创新和艺术创新。
  • 汉末魏晋文人群落与文学变迁

    汉末魏晋文人群落与文学变迁

    《汉末魏晋文人群落与文学变迁》是作者在扬州大学读博期间完成的博士论文,这一选题的直接意图是针对中国古代文人“文学的自觉”而提出的,这是从上世纪初一直延续到今天的文学史老话题。为什麽这个问题一直为学界感兴趣呢?因为“文学的自觉”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一次文学转型。今夭我们所见的文人文学的基本格局,就是由这次转型奠定的。所以,弄清这个问题意义重大,它涉及古代文人文学建构历史过程,同时还隐含着古代文人文化品格建树的若干资讯,许多学者封此感兴趣是有理由的。
  • 天下蜀道

    天下蜀道

    道,蜀道,道载蜀道。缘,广元,缘结广元。谨以此书献给中国蜀道文化联合申请世界遗产工程!
  • 中国传统文化要略

    中国传统文化要略

    本书介绍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制度文化、儒家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古典文学以及中外文化交流。
热门推荐
  • 老公要扶正

    老公要扶正

    海城是南方一座海滨城市,经济尤其发达,作为全国最高学府之一的海城大学自然的是深受高官显贵子弟的厚爱。每年开学那停在校门口的各种名车里就可以看出这学校有多受人欢迎。当下课的铃声一响,如潮水的学生从教室里蜂涌而出,宁静的校园倾刻间人声鼎沸,热闹非凡。林静好从教室里出来就把手里的几封情书撕碎丢进了垃圾桶里。每一次上这样的公共课时,别的系的男生就会用这样老土的方法追她。……
  • 焚天战神

    焚天战神

    身负火系异能的萧羽重生到了以火为尊的天火大陆,面对欺辱,且看他引九天神火粹体,燃尽宇宙山河,成为那主宰生死大道的焚天战神,让诸神万界在烈焰之中悲鸣!
  • 孽债之误入豪门

    孽债之误入豪门

    原书名《孽债-误入豪门》草包--门当户对:简单的说,这是一个疯子和一个傻子的爱情故事。一个血海横亘在两人之间,多深的爱恋可以化解?一段铭心刻骨的深爱缠绵,承载着多少痛苦和辛酸?当爱无法继续,当情不再甜蜜还剩下多少冰冷和残爱当亲情成为阻碍,当时间消磨激情他,和她是否还能坚守最初的悸动,深情的无悔时过境迁,终领悟——最卑贱不过感情,最凉不过是人心***“晓明,阿姨这些年从来没有逼过你什么,可是你爸是怎么死的?”向引素眼中的冰冷和恨意让她透体冰凉,她说出口的话更是在瞬间击溃了她。“钟晓明,你还我爸,都是你害的,你的好朵湛,他爸撞死我爸的……”秦欢颜控制不住的爆发出来的愤怒。“滚……”眼泪不知道怎么就淌了满脸,一切语言都太苍白无力,钟晓明想,她最终还是败了,那么久她都没有哭过,可是当年迈的父亲背着一身是血的她下楼,她哭了,她认输了。***朵湛看着钟晓明长长的睫毛垂下的两片小小的阴影,突然心里就泛了酸,“晓明不分手行不行……”他无法控制自己爆发出来的脆弱。她微微低下头露出漂亮的颈子,眉毛陡然舒展,露出无奈却决绝的神情:“不然让你撞死你爸来赔我一个爸爸……”他愣住了,手也松开了,落下去。***有一种爱情是生于逼迫下,她是他用棍子打出来的,他对她狠,毫不留情,可是这个世界上只有一个叫唐破晓的男人他会笑眯眯的说:“你的手必须是干净的,因为我需要你以后养我啊,别的女人说喜欢我的时候你要让她滚。”**配乐:开始懂了-孙燕姿在移动手机阅读平台上使用的名称为《误入豪门:老公别再凶我》
  • 军用直升机科技知识(上)(军用航空航天科技大视野)

    军用直升机科技知识(上)(军用航空航天科技大视野)

    不论什么武器,都是用于攻击的工具,具有威慑和防御的作用,自古具有巨大的神秘性,是广大军事爱好者的最爱。特别是武器的科学技术十分具有超前性,往往引领着科学技术不断向前飞速发展。
  • 戴望舒作品集:流浪人的夜歌

    戴望舒作品集:流浪人的夜歌

    本书收录了戴望舒各个时期不同风格的诗歌与代表散文。戴望舒早期诗歌伤感哀婉,意象朦胧、含蓄,抒发寂寥、惆怅、迷惘的情绪;后期诗歌表现了浓烈的爱国热情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诗风变为刚健醇厚,语言洗练质朴。其散文清新隽永、意味深长,同样有着浓郁的诗的味道。
  • 名人的处世学问

    名人的处世学问

    想成功,先学会处世。学会处世,我们可以在商海官场以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应对自如。本书汇集了许多成功的经验,通过一个个生动而有趣的事例,对现代社会的处世哲学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诠释。细心体会书中的妙文智语,将名人们的处世学问融进我们的一言一行,助我们走向成功。向名人学处世,像名人一样成功。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鬼手天医:火爆小妖妃

    鬼手天医:火爆小妖妃

    东方磬璇,她是六界之上,唯一的黑暗破坏神,掌控世间一切丑恶,却成为亲哥哥光明神创世之路上的垫脚石,被众神诛灭。仇恨,让她破灭重生,却必将历经三世劫难,方可重塑神之光环。再度为人,她似流沙沉浮,冷静干练,又似焚天烈火,炙热豪迈,鬼魅般难以捉摸。天生煞骨、毫无战力、众亲叛离,那又如何?凭借一双能识破七情六欲的离魂眼,她便在这强者为尊的世界里混的风声水起,随欲纵狂!
  • 算尽仙缘

    算尽仙缘

    少年道士“魔隐命”,机缘之下入灵门。被放养,遇狐妖,强抗天道命劫。踩天才,借法宝,笑傲修炼群雄。能装疯,会卖傻,更懂忽悠骗仙人。天机之术窥天道,借机缘,断人生死,抢法宝。什么“魔隐命”?十五岁天道不容,天雷斩杀。什么天才?在本道士面前都是浮云。什么上坑货?看到貌美女修,不管是敌是友,哭着喊着求带走。什么天机之术?算人命理,断生死,求得仙缘,踏大道。这是一个道士的故事,这是一愈来愈残酷的修炼世界,且看小道士如何不断突破,踏血前行,俯视苍生,打开陈封已久的仙道之门……
  • 中国古代文学简史(世界文学百科)

    中国古代文学简史(世界文学百科)

    本套书系共计24册,包括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文学大师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著名作家、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世界古代著名作家、亚非现代著名作家、美洲现代著名作家、俄苏现代著名作家、中欧现代著名作家、西欧现代著名作家、南北欧现代著名作家等内容;第二部分“文学作品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著名作品、中国现代著名作品、世界古代著名作品、亚非现代著名作品、美洲现代著名作品、俄苏现代著名作品、西欧现代著名作品、中北欧现代著名作品、东南欧现代著名作品等内容;第三部分“文学简史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文学简史、中国近代文学简史、中国现代文学简史、世界古代文学简史、世界近代文学简史、世界现代文学简史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