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80700000013

第13章 佛教——了脱生死的不二法门(3)

东晋大臣庾冰首先提出,僧人应叩拜君王,结果因遭到反对而未能实现。直到南北朝时,宋孝武帝强令僧侣跪拜,否则便处以极刑,僧侣们才被迫屈服。

后来,北魏高僧法果主动接受了汉地的礼仪,甚至说“太祖明睿好道,即是当今如来”。这种把天子当做佛祖加以膜拜的做法,标志着印度佛教已经中国化了。这为佛教在新的社会环境中传播和发展,奠定了必要的基础。

在协调好与统治者的关系后,佛教又与民间传统充分融合。这方面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民间对观音菩萨的崇拜。他在印度佛教中是男身,但到中国以后,他竟变成慈眉善目的妇女形象,还被赋予“送子”的使命,被称为“送子观音”。

僧人的生活方式也变化很大。印度佛教有“不持银钱戒”,而中国的寺院经济却蓬勃发展。各大寺院不仅占有大量的土地,还放高利贷大肆敛财。许多僧人“居广厦”“衣轻裘”,拥有奴婢。这与印度的“苦行僧”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

中国僧人与印度僧人的饮食习惯也大不相同。按照佛祖的法旨,出家的僧人“日中一食”,晌午以后是不能吃东西的,而中国的僧尼一般是早、午、晚“一日三餐”。

食荤与吃素

印度佛教并没有禁食荤的戒条,只是中国南朝的梁武帝萧衍,不知出于何种原因强迫僧尼一律吃素,并逐渐形成了约定俗成的规矩。其实,也只有中国的汉族佛教徒才吃素,藏、蒙、傣等少数民族佛教徒和其他国家的佛教徒都是食荤的。

不仅如此,僧尼的装束也中国化了。在印度,佛教徒只穿由布拼成的“三衣”,即五衣、七衣、大衣,但在中国,单薄的“三衣”不足以御寒,逐渐变成了只在做“法事”时穿“法衣”,平时则穿单衣、夹衣、棉衣等,有时还穿裤子、鞋袜。

在对待蓄发的问题上,中国的佛教徒也很有特色。他们出家的第一件事便是把头发、胡须剃光,而印度的佛教徒,头发长到二指都不剃掉。

头陀

中国的汉族僧人中,也有留蓄长发的,他们被称为“头陀”。在印度,头陀是一种苦行僧,而中国却阴错阳差地把蓄长发、留长须的僧人叫做“头陀”。这样的“头陀僧”,确实是中国汉族佛教的发明创造。

总之,佛教传入中国后,逐渐适应了中国的环境,成功地与中国的民俗、生活方式融合,才得以扎根、成长、壮大。同时,佛教也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的文化。

⊙思想碰撞——中国佛教八大宗派

佛教传入中国后,随着其传播范围的扩大,印度佛教的各派思想宗义互相碰撞,并与我国的本土文化相融合,逐渐出现了八个较大的佛教派别。

法华宗是中国佛教最早的宗派,其教义的主要依据是《妙法莲华经》。法华宗集合当时南北各家义学和禅观之说,整理并发展而成一家之言,得到朝野上下的支持和信奉。元明以后,法华宗提倡修净土,形成了“教在天台,行归净土”之风。

三论宗,由隋朝的吉藏大师所创,依据龙树的《中论》《十二门论》和提婆的《百论》等三论立宗。三论宗奉印度龙树菩萨为初祖,他对缘起性空的学说进行了发挥,开创了大乘佛教,堪称释迦牟尼之后大乘佛学的第一人。

禅宗,主张修习禅定,以心传心。南朝齐梁间,菩提达摩在少林寺将《楞伽经》传授弟子慧可。慧可传法于僧璨,僧璨传法于道信,道信传法于弘忍。弘忍之后,禅宗分化为南北二宗,其创始人分别是慧能和神秀,人称“南能北秀”。

净土宗,又名莲宗,专修往生阿弥陀佛净土法门。其思想在东汉时就已传入,初期经典有《弥勒菩萨所问经》《佛说弥勒下生经》《大阿弥陀经》等。唐朝时,高僧善导正式开创净土宗一派,弘扬往生净土法门,并尊东晋高僧慧远为始祖。

法相宗,又称唯识宗,剖析一切事物的相对真实和绝对真实,不许有心外独立之境。其始祖为唐朝玄奘法师,他西行求法归来后,先后翻译出瑜伽学系的“一本十支”各论和《成唯识论》,其所传“唯识因明之学”对后世影响颇大。

华严宗,又称法界宗,以《华严经》为根本典籍,以发挥“法界缘起”的思想为宗旨。华严宗推戴杜顺为初祖,而实际创始人是法藏。法藏28岁以后,开始广事讲说,有著述百余卷,详尽发挥智俨的教规新说,正式创立华严宗。

律宗,又称南山宗,是唐朝高僧道宣依据《四分律》所创立的佛教宗派。律宗着重研习和传持佛教戒律。后来,唐朝律宗大师鉴真和尚东渡传法,在当时日本的都城奈良东大寺佛殿前筑坛传戒,弘扬戒律,开创日本律宗一派。

受戒之始

三国时期,印度高僧昙柯迦罗来洛阳,见中国僧人只落发而未受戒,即译出《僧只戒心》,作为持戒的准绳。戒,包括戒法、戒体、戒行、戒相四科。戒法是佛所判定的戒律;戒行是戒律的实践;戒相是戒的表现或规定,即五戒、八戒等。

密宗,又称密教、喇嘛教,主要修习三密瑜伽,且修持方法秘密,赖师徒口耳相传。三密具体为“语密”(真言咒语)、“身密”(手势或身体姿势)、“意密”(心作观想),修行的目的是三密相应,即身成佛。

密宗传说

传说,释迦牟尼涅槃后数百年,印度佛教出了一位龙树菩萨。他打开了释迦佛留在南印度的一座铁塔,取出密宗的经典,从此密宗开始传世。唐玄宗时,善无畏、金刚智、不空三藏三位印度密宗大师来到中国,传下了密宗的教门。

除了以上谈到的八大宗派之外,还有以《成实论》为经典的成实宗和以《俱舍论》为经典的俱舍宗。不过,这两个宗派流传的时间较短,影响也不大,一般提到中国佛教的宗派指的就是八大宗派。

⊙顿悟成佛——慧能发展中土禅宗

禅,也称“禅定”。它是一种修持的方法,强调静和定,即安静稳定地坐下来,深入持久地思考、钻研佛法,从而达到启发大智慧,领悟佛法而获得解脱的目的。

禅定虽是佛教各宗派都使用的修持方法,不过以“禅”为名的禅宗自南北朝时期创立以来,经过与儒家、道家等中国本土哲学思想的交融,占据了绝对优势。

以心传心

传说,有一天佛陀在灵山上登座后,并未宣讲佛法,只是安详从容地拈着一朵金婆罗花。众人都很不解,唯有迦叶尊者妙悟其意,微微一笑。佛陀说:“吾有正法眼藏,涅盘妙心,实相无相,分付摩诃迦叶。”摩诃迦叶就成了西天禅宗初祖。

菩提达摩被奉为中土禅宗的初祖,然而真正完成中土禅宗本土化的,实际上是一个目不识丁的人。他就是禅宗五祖弘忍的弟子,禅宗六祖——慧能。

慧能是中国佛教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他生于广东,自幼丧父,以打柴为生。一天,他偶然听人诵《金刚经》,心有所感,便到湖北黄梅,请求五祖传授佛法。

五祖故意说:“你是岭南未开化的蛮人,怎能成佛?”慧能答道:“人有南北之分,佛性并无南北之分。”五祖见他颇有慧根,就收下了他,并让他在碓房舂米。

一日,五祖命弟子各作佛偈一首。大弟子神秀作了一偈: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五祖赞许地说:“依此偈修行,可以免坠恶道。”

慧能闻听神秀所作的偈后,改作一偈,请人写在壁上。偈云: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意为人的觉悟本性并不是菩提树,先天纯洁清静的心也并非明镜台,原本就没有实体的东西,又会在哪里沾染上俗尘呢?

这与大乘佛教所说的“万法皆空”的宗旨最为契合,比神秀更胜一筹。众僧见了慧能的佛偈,大为惊叹。五祖见了也是心中一惊,他怕有人会因忌妒而加害慧能,就赶紧把墙上的字擦掉,说道:“也未见性。”

次日,五祖来到碓房,见慧能正在奋力舂米,感叹道:“求道之人,为法忘躯!”他用拐杖在碓上敲了三下就走了。当夜三更,慧能来到五祖禅房,闻五祖讲说《金刚经》,遂大悟,得传禅宗衣钵。为防有人加害,他连夜离寺。后隐居韶关曹溪。

万物皆空无,一切唯心造

隐居15年后,慧能出山弘法。一天,他来到广州法性寺,正值寺僧讲论《涅盘经》,有幡被风吹动,二僧辩论风幡,一个说风动,一个说幡动,争论不已。慧能便上前说道:“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后来,慧能在曹溪宝林寺开山传法,开创了禅宗南派。慧能主张佛性人人皆有,创立了顿悟成佛的理论,简化了繁琐的佛教教义,被视为禅宗的真正创始人。

⊙红花白黄——揭示藏传佛教秘密

藏传佛教即喇嘛教,主要在藏族地区传播和发展。它是印度传入的密教,汉地传入的大乘佛教,及当地的原始宗教“苯教”三者相融合的产物。

前期的藏传佛教约始自7世纪,松赞干布迎娶尼泊尔尺尊公主和唐朝文成公主为妻,二人分别带入印度和汉地佛经、佛像、法物。松赞干布为她们建了大昭寺和小昭寺。后任赞普积极推动发展佛教,翻译经典。后来,佛教的传播遭到当地苯教势力的抵制,朗达玛继位后大举灭佛,其后百余年,佛教在藏区几乎绝迹。

朗达玛灭佛

9世纪中叶,朗达玛当上赞普后,大举灭佛。他将大昭寺改为屠宰场,把释迦牟尼等身像埋藏起来,污蔑文成公主是魔鬼转世。那时候,僧人们被勒令改信苯教,不愿杀生的还被强迫上山打猎,许多佛像被损毁,大量佛经被焚烧。

后弘期约从10世纪晚期开始,佛教分别由康多和阿里重新传入西藏,正式形成了具有西藏特色的藏传佛教。密教经典和法门被大量转译为藏文,浓厚的密教色彩成为藏传佛教的最大特点。

七觉士

吐蕃赞普赤松德赞对佛教的发展也起了极大的作用。首先,他迎印度僧人寂护和莲花生入藏,并建立了桑耶寺。在桑耶寺建成后,他又派人到印度请来了12位僧人,为7位吐蕃贵族青年剃度授戒。这7位最早的藏族僧人,被尊称为“七觉士”。

藏传佛教逐渐形成了红教、花教、白教、黄教等派别。13世纪中期,花教五祖八思巴受到元世祖忽必烈的赏识,创蒙古文字,受封为帝师和大宝法王,兼领13万户,掌握了西藏地方的政教大权。14世纪时,白教的两大支派的上层喇嘛受元、明两朝册封,相继执掌了地方政权,创立活佛转世制度。

天葬

天葬是藏地古老而独特的风俗习惯,就是死后将尸体喂鹫鹰。藏传佛教信徒认为,将肉体奉献给天葬台上的鹫鹰,是此生所做的最后一件功德。在他们看来,行天葬是最高境界的施舍,里面包含了佛的慈悲、爱心、利众和施舍的观念。

15世纪初,伟大的修行者宗喀巴创立了黄教。他改革藏传佛教,严格戒律,强调显密兼修、先显后密的修行次第,势力日渐强大。后来,清朝政府正式承认了黄教的活佛转世系统,并册封其中最大的两个活佛为“达赖喇嘛”和“班禅额尔德尼”,令其分别统领前后藏僧俗事务,成为整个藏区精神上和世俗上的领袖。

⊙社会影响——家家弥陀户户观音

佛教传入中国后,经过长期的历史演变和发展,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佛家文化,成为灿烂中华文明宝库中光彩夺目的瑰宝,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首先,佛教的思想体系对中华哲学思想体系的影响巨大。它对道教、魏晋玄学、宋明理学等,都产生过重要的渗透作用。

佛学与儒学

二程和朱熹的“理一分殊”来自华严宗的“月映山川”之喻;陆九渊和王守仁的“心外无物”“明心见理”是禅宗“自心是佛”“明心见性”的翻版。康有为的《大同书》和谭嗣同的《仁学》,也都吸取了禅宗和唯识宗的某些教义。

佛教传入中土后,形成了禅宗、华严宗等中国化的佛教宗派。它们提倡“心性本净”和“心性本觉”,一转印度佛教“心性本寂”的强烈出世倾向,协调了出世与入世的关系,平衡了儒家的“修齐治平”与道家的“遁迹出世”思想。

其次,佛教传入民间,其宗教仪式、禁忌、节日等也逐渐转化为民俗,如拜佛、烧香、还愿、放生、造像、建塔、庙会等,规范了民众的心理构成。因此,国人虽未全民信教,但民俗影响所致,却使佛教具有了全民性和旺盛的生命力。

受到民俗保护的佛教,呈现出极强的韧性,虽屡经浩劫,仍然发展得风风火火。明清两代,儒释道三教合流,佛教各宗派的道场也殊途同归,佛教成为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民间出现“家家弥陀,户户观音”的盛况。

再次,佛教学说在中国的诗歌、绘画、书法、雕塑、建筑等领域也镌刻下了深深的印记。如敦煌、云冈、龙门等石窟是雕塑艺术的宝库,在创作思路和手法上,无不受佛家学说的影响。

最后,译经事业的发展,为中国文学带来了新的意境、文体、命意遣词方法,以及众多的新鲜词汇,丰富了汉语的表达能力。如“三昧”一词,现在已成了汉语中表示精髓、奥秘、要旨的词汇。又如,受佛教诵经的影响,印度的“四声”已成为汉语的基本发音标准。现在中国孩子一上学,就要学习“平上去入”四声。

佛学与中国文学

《法华经》《百喻经》等鼓舞了晋唐小说的创作;般若和禅宗的思想影响了陶渊明、王维、苏轼等人的诗歌创作;《西游记》《红楼梦》等古典名著的思想倾向、艺术构思均与佛学渊源颇深;平话、戏曲等源于佛家讲唱活;禅师们的谈话和开示记录,则催生了朴素、活泼、自由的语录体。

近年来,随着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落实,社会环境的日益宽松,佛教寺院恢复迅速,香客盈门,不少家庭供奉佛像,特别是香港设立佛教公众假期等,均反映出佛教即使在现代高科技时代,仍然在民众中拥有广泛的信仰基础。

可以说,佛教文化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几乎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因此应重视对佛教文化的适当改造,使它与时代的发展和进步相适应,更好地造福于社会。

■ 佛教自度度人的经典小故事 ■

佛教义理玄微,一般人难以领会,所以佛经常会“假近以喻远,借彼而况此”,通过譬喻,将艰深的义理化作浅易的故事,使人乐于听闻易于接受。希望大家能从下面佛陀普度众生的故事、妙的顿悟小公案、《百喻经》故事汇,以及高僧大德的故事中,得到有益的启示。

⊙醍醐灌顶——佛陀这样普度众生

礼拜六方

一天,佛陀看见一男子向着东、南、西、北等各方礼拜,便问他为什么这样做。男子答道:“礼拜六方,是家传习俗,据说这样做能得到幸福。”

佛陀慈祥地说:“我也有六种礼敬的方法。一是孝顺父母,令其欢喜、安慰。二是敬重师长,接受教导。三是夫妻要互相敬爱。四是对待朋友要诚实、互敬。五是对待僧人要布施、恭敬。六是对待仆人要宽大。做到了,就会有美满的家庭,幸福的人生。单是礼拜六方,有什么用呢?”该男子听后很受启发,就皈依了佛教。

心开意解

有一天,一位国王突生一念善心,决定行大布施。于是,他将珍宝堆积如山,只要有人来求取,他就任其自取一把。此时,佛陀化作一位修行者来到该国。

佛陀对国王说:“我想讨些珍宝回去盖房子。”于是,国王让他抓了一把珍宝。佛陀又说自己要娶妻、要生活、要给儿女准备嫁娶的资财,于是国王让他取的珍宝一次比一次多,直到最终把整座宝山都给了他。

可佛陀突然又说,自己什么都不想要了。他说:“人生苦短,万物无常,旦夕难保。财宝再多也难填欲壑,只有徒增痛苦罢了,不如息下贪念,以求大解脱。”

这一番话,让国王心开意解,带领群臣皈依佛教,受持五戒,最终修得正果。

佛陀耕心

同类推荐
  • 瞻对:一个两百年的康巴传奇

    瞻对:一个两百年的康巴传奇

    从雍正八年(1730年)开始,到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清朝政府七次发兵征讨一个只有县级建制的弹丸之地;民国年间,此地的归属权在川藏双方相互争夺、谈谈打打、打打谈谈中摇摆不定;直至1950年,解放军未经战斗将此地解放……两百多年来,清廷官兵、西部军阀、国民党军队、西藏地方军队乃至英国军队等,都以不同的方式介入这个地方,搅得风生水起这就是瞻对!瞻对地处康巴,康巴人以强悍闻名,而瞻对在康巴人中更以强悍著称。当地人也以此自豪:瞻对就是一块铁疙瘩!本书以瞻对200余年的历史为载体,将一个民风强悍、号称铁疙瘩的部落“融化史”钩沉出来,讲述了一段独特而神秘的藏地传奇。
  • 善文化宝典

    善文化宝典

    张刚忍编著的《善文化宝典》是善文化系列丛书之一,本书收录了关于“善”的名言一百句、“善”的故事一百篇,用这种方式来宣扬“善”,使更多的人通过图书了解“善”、认识“善”、践行“善”,对弘扬传承民族文化,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 海沧民俗文化

    海沧民俗文化

    《海沧民俗文化》主要内容包括:保生大帝信俗;“送王船”民俗活动;“蜈蚣阁”游艺活动;“抗大龟”民俗活动等。
  • 不可不知的文化常识

    不可不知的文化常识

    在人生的道路上,不知要经历多少的坎坷。每一次的成功,也许都要经历唐僧取经般的九九八十一难。如果我们的生命真有无限长的话,即使把所有的路都走一遍都无所谓,但事实是生命有限,人生苦短,人生真正能够做事的时间不过是短短的几十年。鉴于此,我们编著了这套《不可不知丛书》,作为读者朋友面对现实生活的一面旗帜,来感召和激励人生,共同朝着美好的未来前进。
  • 趣谈成语与文言

    趣谈成语与文言

    每一个成语,都有一个故事,搭建出一座座历史的桥梁。“爱鹤失众”、“班门弄斧”等成语故事让我们在笑前人的无知以及愚昧的同时也可反省自己,警惕自己不犯同样的错误。《趣谈成语与文言》是从成千上万个成语中精选出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成语故事,为我们在解说了成语的妙趣以及来历的同时也可教会我们一些为人处事的基本方法。
热门推荐
  • 仙道无疆

    仙道无疆

    造化大千,是为仙;荼毒天下,是为魔。一个普通的修行之人,因为意外得到一枚“九窍玲珑丹”而招来灭门之祸,九死一生脱险的他发下誓言,穷尽一生也要洗雪仇恨。仙丹有灵,脱胎换骨,且看他手持三尺青锋,穿梭在仙魔之间,君临天下,仙道无疆!
  • 藏獒笔记之反盗猎可可西里

    藏獒笔记之反盗猎可可西里

    肖兵只身前往可可西里,加入反盗猎组织“暴风”,与凶残的盗猎者斗智斗勇、浴血搏杀……
  • 护身保镖

    护身保镖

    自从叶玄当上了那个机器人女王的保镖之后,他的目标就只有一个,那就是让他那个美若天仙的姐姐过的好。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龙家主母

    龙家主母

    现代:龙小小本是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沐浴在社会主义的阳光中,徜徉在共产主义的怀抱里,活了二十一年连恋爱还没有谈一场的闪闪单身贵族一枚。她是懒惰成性的高智商人才,大学专业人力资源,人生目标复合型高级打杂小妹——文员。最喜欢的事,躺着不动,最大的理想,躺着不动还有人送饭。古代:龙小小奸诈狡猾,头脑灵活善用,手段高端毒辣,日常工作龙堡丫鬟,爱好装疯卖傻,口蜜腹剑。副业,盾国商甲之首——代号:金陵,微风情报所的幕后老板——代号:笑容,龙堡的头号竞争对手。子弹发扬简介简单的优良传统,哈哈哈!!大家将就着看哈!!!还是那句老话,字里行间诙谐幽默,故事情节跌宕起伏,非小白文!!精彩片段:“小小姐,罗刹国王子出五十万金,取景燕国王子的人头。”七岁的男生,面容正太,眼珠黝黑闪亮,一脸严肃的身穿长袍,手握金雕狐豪毛笔,正向自己的跟疯婆子一样的老板报告生意订单的情况。“告诉那只猪头人身像,我们只卖情报,不取人命。”小小忙的焦头烂额,大少爷面圣要穿的袍子,绣的她纤纤十指全是水泡,妈的,每当这个时刻她就相当怀念解放初期的三大件之一,缝纫机。“小小姐,飞朵国的皇妃跟秦华国的阮丞相私奔了,这个消息有到底是卖给飞朵国的国君还是卖给秦华国阮丞相的大夫人。”简单的梳着小辫粉雕玉琢的女孩,身着金粉旗袍,稚嫩的声音平板无波,好像谁欠了她万两黄金。“谁出的钱多就给谁。”小小飞甩着剪子裁剪布料,其实她可以出钱找人代劳给大少爷做袍子的,可该死的是,每次作弊都能被大少爷逮住,她为什么这么悲催,到底她绣的衣服有什么特点,能让大少爷一眼就看出来。“两人不相上下。”小女孩据实以报。“那就下两份标书竞标,一锤定音,价高者得。”“小小姐姐,织锦绸缎庄的东老板因为资金问题,想要降低收购价。”一对长的一模一样,笑的见牙不见的眼的双胞胎咬着糖葫芦,奶声奶气的汇报。“断了他的货源,王八蛋,前天还见他在我齐善饭庄里点最豪华的桌席一个人吃,肥的都能流油了,居然敢跟我叫穷?”“这就是你的得力助手。”一群小萝卜头?“是…是,是的。”平均年龄六岁,她囊括的天才儿童幕僚。龙轻云脸色不为所动,盯着龙小小:“你就是笑容?”“大少爷…嘿嘿,这个,其实,我,那,什么…”狗腿谄媚。“龙小小!!!”晶莹微笑。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教你学歇后语(下)

    教你学歇后语(下)

    语言文字的简称就是语文。语文是人文社会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的工具。它既是语言文字规范的实用工具,又是文化艺术,同时也是用来积累和开拓精神财富的一门学问。
  • 谍战澳门

    谍战澳门

    太平洋战争中,澳门虽因葡萄牙保持“中立”而未被日军占领,但在日军的高压下沦为其情报基地和军需转运站。灯红酒绿,繁华如昔的澳门,谍影密布,波诡云谲。 侵港日军垂涎深藏在九龙半岛地下秘密油库里的飞机燃油,但无法获得油库坐标图而不得其门。当探知设计师藏身澳门,日军谍报机关在澳专设“华务课”全力搜寻,各路黑帮纷纷介入,中共东江纵队侦查员也奉命入澳,展开夺图大战……东江纵队与“飞虎队”的情报合作,在中美军民联合反击日本法西斯的战争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口袋中的交易

    口袋中的交易

    悬疑之父,大师之中的大师,只可模仿,不可超越的巅峰,直逼理性与疯狂、压制与抗争的心理极限,你永远都猜不到故事的结局,你也无法预想故事情节的发展!精品、经典、精装、超值价蕾遇生与死、罪与罚的灵魂拷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