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卡耐基已经43岁了,他从当年一个初出茅庐的推销员,成为了一位年逾不惑的教育家。虽然卡耐基一直保持着相对乐观的精神,但来势汹汹的经济危机,却让他和所有的美国民众都损失惨重。
当时,美国约有数百万人四处流浪,其中有25万以上是年龄在16~21岁之间的年轻人。这些被当时媒体称为大萧条时期“漂泊无依的人”,整日疲惫地奔波,居无定所。同时,在这支流浪大军中还不乏曾衣冠楚楚的中产阶级—过去那意气风发的银行行长、曾在著名报纸上发表评论的著名作家。如今,这些人也不得不在夜间敲门讨饭,或者是蜷缩在城市排队领面包的人群里。
在这场经济危急中,还好卡耐基没有成为“漂泊无依的人”中的一员,因为卡耐基1927年在纽约皇后区最好的地段—森林小丘购置了温德尔路27号的一处住宅,这使得卡耐基在这场空前的经济危机中不至于无家可归,但受经济危机的影响,卡耐基的精神状态非常消沉。
得知卡耐基的情况后,他的几位好友纷纷前来安慰他,帮助他重新树立事业崛起的信心。
第一位来看望他的是他多年的好友赫蒙·克洛依。
为了安慰卡耐基,克洛依由衷地说道:“我从来没想到经济危机会降临到我身上。十多年前,我认为我已经坐在了世界的顶端,我将我的小说《水塔之面》的影片版权以好莱坞最高价卖给一家影片公司,赚了很多钱,随后我携家人到国外住了两年,那时我们的生活很舒适,夏天到瑞士避暑,冬天则在法国南部居住。当时,我是一个标准的百万富翁。”
卡耐基静静地听着,克洛依继续说:“后来我又在巴黎居住了大约6个月,写了一本小说《他们必须见见巴黎》,后来改编成电影,由威尔·罗吉斯主演,这是他的第一部有声影片。影片拍出后,反响不错。”
卡耐基沉浸在了克洛依的成功中,但是克洛依却神情黯淡地对卡耐基说:“但是当时纽约泡沫经济已经很严重了,我也觉得自己身上拥有一些尚未开发的潜在能力,我开始幻想自己是一名精明的投资者。
“在这种想法的支配下,我变得头脑发热,开始投资房地产!但是,我空有无知的勇气,对于房地产却一无所知。我如何开展这方面的事业呢?”
“噢,克洛依,你怎样发展这项事业的呢?我倒是真的想听听。”卡耐基说。
“很简单,我把我的房子抵押了,然后买了佛洛里斯特山区一块最佳的建筑用地。我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把这块地攥在手里,直到地价涨到最高点,然后将它卖掉,就可坐享厚利,成为百万富翁。”克洛依苦笑着说,“我预感到我马上就要发大财了!我开始阅读游艇杂志,计划在获利之后给自己购买一艘昂贵的游艇。我甚至开始悲天悯人地同情那些坐在办公室整天忙碌的职员—他们依靠一份薪水生活。我告诉自己,上帝并未赋予每人特殊的经济才能。现在想来,我当时的想法真可笑!
“突然间,经济危机到来了,我的百万富翁美梦不但没有实现,我每个月还必须为那块地付出220美元。此外,我还必须为那栋被抵押掉的房子付款,并且必须养活一家人。我十分烦恼,想为杂志社写一些幽默小说,我的幽默小说颇似《旧约》中的哀歌!”
“哦,亲爱的,这真是太不幸了。”卡耐基同情地说。
“是啊,那段时间我所写的小说也一篇接一篇地失败了。我把钱全用光了,除了我口中的金牙和打字机之外,我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拿来抵押借款。牛奶公司停止送牛奶,煤气公司也把煤气关掉了。
“我十分烦恼,睡不着觉。我经常半夜起床,走路数小时,以便使自己疲倦入睡。
“我不仅失去了我购买的那块空地,我花在上面的全部心血也付诸流水。
“银行结束了对我房子的抵押,把我和家人全部赶到街上去。
“我们好不容易凑出几块钱,租了一间小公寓。在搬家的那天,我坐在行李箱上,举目四望,甚至想到人活着没有什么意义。但是母亲曾说过的一句老话让我幡然醒悟:不要为打翻了的牛奶哭泣!”
听到这里,卡耐基重复了一遍:“不要为打翻了的牛奶哭泣?”
克洛依点点头,继续道:“对,‘不要为打翻了的牛奶哭泣。’我开始想到我仍然拥有美好的事物,我的身体依旧健康,还有很多好朋友,可以从头再来。我不再为过去哀伤,我将每天重复母亲所说的那句话。
“然后,我开始把精力用在工作上,不再花费精神烦恼,渐渐地,我的情况开始改善了。对于我以前的那段悲惨遭遇,我现在心存感激,它给了我力量、坚忍和信心。我现在知道,什么是最困苦的生活,我知道,天无绝人之路,我知道,我们能忍受更多的困苦,现在当我再遇到小烦恼、焦虑或妨碍时,我就提醒自己:我已经历过最悲惨的遭遇,而且已经熬过去了。此后,只能越来越好,不会越来越坏了。”
听完克洛依的话,卡耐基大受感动,他为老朋友从困境中崛起而感到由衷地欣慰。同时也深深地感谢老朋友用亲身经历来帮助自己重新振作起来。
卡耐基从克洛依的讲述中得到这样的启发:不要为无法改变的往事徒伤悲!接受不可避免的事实吧!如果你的境遇已坏得无法再坏,那就试着向前走吧!
还有一位好朋友这时候也赶来安慰卡耐基,他就是曾经的拳王杰克·登普西,他和卡耐基相识是缘于共同参加汤姆斯组织的“九个老男人”垒球队。
卡耐基和登普西一起吃晚饭,他们一边吃着火鸡和橘酱,一边谈论着生活的近况。
登普西告诉卡耐基:“在拳赛当中,我突然发现我变成了一位老人……到第十回合终了,我还没倒下去,可是也只是没有倒下去而已。我的脸肿了起来,而且有许多处伤痕,两只眼睛几乎无法睁开……我看见裁判员举起吉内·滕尼的手,宣布他获胜……我不再是世界拳王了。我在雨中往回走,穿过人群回到自己的房间。在我走过的时候,有些人想来抓我的手,另外一些人则眼睛里含着泪水。”
“一年以后,我又跟滕尼比赛了一场,可是一点用也没有,我就这样永远完了。要完全不去愁这件事实在很困难,可是我对自己说:‘我不打算活在过去当中,我要能够承受这一次打击,不能让它把我打倒。’
“失去了拳王的头衔之后,我也彻底地离开了拳坛。但我并没有消沉,我的方法是承受一切,忘掉失败,然后集中精力为未来计划。我从拳坛隐退之后,便到百老汇开了一家‘登普西餐厅’和一家‘大北方旅馆’,还安排和宣传拳击赛及举行有关拳赛的各种展览会,让自己忙着做一些富于建设性的事情,那时我没时间也没心思去为过去而担忧。”
“忙碌的确可以让人忘记烦恼。”卡耐基由衷地说。
“在过去十年里,我的生活,”登普西说,“比我在做世界拳王的时候要好得多。我没读过很多书,可是,我却是不自觉地照着莎士比亚的话去做:聪明的人永远不会坐在那里为他们的损失而悲伤,却会很高兴地想办法来弥补他们的创伤。戴尔,你觉得呢?”
登普西的话同样打动了卡耐基,他觉得他应该做点什么了。
朋友们的安慰和鼓励给了卡耐基很大的支持,为了实现自己重新崛起的目标,他又把全部身心都投入到了卡耐基课程培训和写作中。
在开设课程之前,1932年夏天,卡耐基还利用空闲时间去中国考察游览了一番。当时,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中国人民给卡耐基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当卡耐基所乘的油轮驶入上海港口时,他看到许多贫苦的中国渔民划着小舢板聚集在油轮船舷的栏杆下,当油轮的水手们从船上的厨房倾倒食物残渣时,这些渔民就纷纷撒网捞取……
随后,卡耐基又来到了北京,在北京街头他看见一个流浪女孩“拾起一名男子吃西瓜时吐在街道上的西瓜籽,然后吞了下去……
看到这样的情景,卡耐基心情沉重地说:“与中国的长年的苦难、痛苦的挣扎相比较,我生活的这点挫折真的算不上什么了。最坏的情况不过是我的演讲培训课程失败,不得不回到乡下去挤牛奶,但这相较于遥远的东方那些忍受贫苦、疾病的几亿不幸的中国老百姓来说,我的‘苦难’真算不了什么。”
于是,卡耐基回国后,全身心投入到了他的事业当中去了。这次经济危机虽然让卡耐基的资产蒙受巨额亏损,但经济大萧条也给卡耐基的事业带来了巨大的商机—可以为大量失业人群缓解失业带来的忧虑,为他们的再就业提供心理培训。
正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卡耐基课程培训再度迎来了一个新的高潮—人们希望通过培训来缓解失业带来的精神忧虑,还有一些人渴望通过培训谋求到新的工作或提高收入,于是他们纷纷报名参加,希望从卡耐基那里寻找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