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75300000043

第43章 哭泣的叶儿粑(2)

大家照旧轮着回米市街,照旧帮着卖叶儿粑,一切都和从前一样。不过,张巧珍似乎更留意生意,不时变着法子,打探营业收入。王文学也有意无意地在谷大妈面前叫苦,说地毯厂效益差,经常拖欠工资,凭芙蓉那点钱,吃饭都困难,哪敢要孩子。张巧珍又唠叨自己贫血,经常头晕,想买补品,又实在没钱。铺垫得差不多时,一个晚上,乘小亮不在米市街,张巧珍拉上大明,约来王文学和芙蓉,拐弯抹角地提出房租的事。

“我倒不要钱。你们,的确困难……”谷大妈作难地沉吟着,“只是,小亮那脾气……兄弟兄妹间,情分为重。”

“妈,你放心,我会处理好的。”大明安慰道。

五一节晚上,大家团聚在一起。张巧珍拿出两张电影票,支开两个小工,准备说租金的事。吃饭时,小亮兴致勃勃地设想,要在端午节前卖粽子:“照这种生意,每天卖七八百个不成问题。一二十天下来,又能赚一笔。”

“小亮,你大鱼大肉的,我们也该喝点残汤吧?”张巧珍酸溜溜地挑起话头。

小亮不解地看着她。

大明讷讷地解释,说没别的意思,只是生意好了,该给妈一点表示。

“妈,你看呢?”小亮明白了,转眼征求谷大妈意见。

“我没啥,你们好好商量。”谷大妈不安地看看大明,又望望小亮。

“二哥,妈苦了那么多年,也该享几天福了!至于我们,苦点没啥,只要你好就行了。”王文学话里有话。

刘惠听出大家的意思,沉不住气了:“我们小亮好辛苦啊,每天六点过出门,忙到晚上才回来,腰酸背疼的,一天都没休息过。”

“辛苦是辛苦,挣了钱嘛。你看你穿的啥,我穿的啥?你连金戒指都戴起三个了,我呢,最多买得起铜顶针。”张巧珍刻薄地顶过去。

“这是我们谷家的事,你插啥话?”小亮训斥刘惠,眼光却冷冷地扫着王文学和张巧珍。

“好,我是外人,我走。”刘惠眼睛一红,委屈地向外走去。

芙蓉做好做歹,将她劝回来。

大家尴尬地沉默着。小亮想想,挑眼问:“哥,你是啥意思?我听你的。”

“那,那就一百元吧?”大明求援般瞥着妻子,这是张巧珍与王文学商量的金额。

“不,少了。每月两百元。”小亮豪气地说,“一百元给妈。另一百元,大哥同芙蓉一人五十。说实话,要不是全家人帮忙,生意不会这么好。”

“小亮,你……”大明很感动。他一月工资不到五十元,小亮一开口,等于给他一个月工资。

“只要大家齐心,钱是挣不完的。”张巧珍霎时满脸春风,殷勤地给小亮斟酒。

王文学义气的一拍胸口:“二哥,我听你的。只要你一句话,保证指哪儿打哪儿。”

谷大妈悬在半空中的心,终于缓缓地落下。刚才,她紧张得大气都不敢出,唯恐大明小亮两弟兄顶撞起来。她宽慰地吐出一口长气:“都是一家人,和和气气才好!……”

可惜,和谐气氛没保持多久。不知怎么,大家与小亮夫妻之间,似乎生出某种微妙的隔阂。有时,大明随口问生意好不好,刘惠就不迭声叫苦,不是糯米涨价就是白糖掺假,或是小工跑了一天,才卖出两三笼叶儿粑,大明尴尬地只得住口。张巧珍认定刘惠在哭穷,担心小亮后悔给了两百元,会减少。她虽然也帮着叶儿粑店做些事,想的却是拿了小亮的钱,不做点什么,面子上过不去;而稍稍多做一点,又觉得在帮地主资本家,不划算。开店时那种出自内心的热情,早已烟消云散了。小亮与平常一样,看不出什么。王文学背后说,小亮与刘惠是两口子,一个红脸一个白脸,你说我说都一样。

几个月后,小亮又买了一辆三轮车,又请了一个小工。每天,两辆车出去外卖,有时生意好,下午还要卖一车。有了钱,小亮花六千元,在宽巷子一个小院里买了两间房子。院子在新中国成立前是公馆,房间清一色的木质地板,走路时“咯噔”地响,听起很舒服。他添置了全套家具,还买了一辆日本原装铃木摩托车,一万三千多元。他抽的烟,也由“春城”变为“红塔山”。早上,他骑着大摩托去米市街打理生意,下午,又骑车去陶瓷厂接刘惠下班。看到刘惠抱着小勇,搂着小亮的腰,喜笑颜开地坐在摩托车后座,张巧珍表面不动声色,心里却又羡慕又嫉妒。

“国营大厂的,不如小吃店的。不是米市街口岸好,小亮能挣那么多钱?只有你,又穷又傻!”张巧珍无处泄怨,把气撒向大明。

“不只是口岸,小亮懂技术,做叶儿粑很有一套。”

“说得那么复杂?出五百元工资,还怕找不到人做叶儿粑!”

“你阴一句阳一句的,到底啥意思?”大明有些冒火。

“我一个女人,敢有啥?不过只想像刘惠那样,戴几个金戒指,有辆大摩托来接我。可惜,我没人家命好。”张巧珍伶牙俐齿地指桑骂槐,大明根本不是对手。想到两人加起就那么点工资,每月挣的,不如小亮一天赚的,大明悻悻地只有住口。

一天晚上,王文学突然来到大明家,说办事路过,顺便看看。大明有些诧异。他结婚至今,王文学来过两三次,都与芙蓉一道,没单独来过。

说着,自然谈到叶儿粑生意。对张巧珍的牢骚和不平,王文学深有同感。

“是啊,我们厂今天开会,说要抽人上街卖地毯,卖不脱就停发工资……叶儿粑的事,我倒有一个想法。干脆,大哥、二哥、芙蓉一人做四个月,轮着来。”王文学终于挑明来意。

“这个……我们都在上班,哪有时间做生意?厂里知道也不好!……小亮也不可能答应。他没有工作,以此为生。”大明首先反对。

张巧珍像被启动了什么开关,惊异的一沉吟,随即眉开眼笑:“这个主意好。一人四个月,公平合理,都有钱赚。大明,你上你的班,我来管。”

大明无奈地轻叹一声。他的心情很矛盾:一方面,觉得自己见钱眼开似的,也想掺和叶儿粑生意,对不起小亮;另一方面,目睹小亮做生意前后的变化,又确实有点动心。“反正,执照、房子都是妈的,轮流做,也不能说不公平。”他找理由自我安慰。

事情就这么说定了。王文学建议,先不给谷大妈讲,以免走漏风声,全家到齐时,直接对小亮摊牌。

农历十月二十,是谷大妈五十五岁生日。这天晚上,小亮准备了丰盛的家宴,买了大蛋糕,热热闹闹地庆贺。谷大妈吹完蜡烛,大家纷纷拿出给母亲的礼品:大明送一件羊毛衫;芙蓉是一双绒毛手套;小亮最阔气,一台十四英寸黑白电视机、一部收录机,外加五百五十元寿金。

谷大妈高兴地接下礼物,满脸都是慈爱的笑容。大明同芙蓉有些不自在。与小亮相比,他们觉得自己的礼品太寒酸,像欠了母亲什么,对小亮,也生出酸溜溜的不服气的感觉。

乘小亮高兴,张巧珍满脸堆笑地说:

“小亮,有件事情与你商量:王文学呢,上班做一天耍一天;我们厂效益也不好,叫人轮休。我们都有时间,想跟你磨炼磨炼。这个叶儿粑店,干脆你们三兄妹,一人做四个月?”

“你说啥?你再说一遍!”小亮一下愣了,不相信地反问。

王文学亲热地笑着,笑得那么真诚和不容置疑:

“二哥,你总要给个机会,让我们拜你为师嘛!”

瞬间,小亮什么都明白了。他阴沉着脸,看着大明:

“哥,我听懂了。还是一句话,你说咋办,我就咋办。”

刘惠委屈而愤慨地说:“做了这么久,你们根本不晓得多累,多苦。现在这么说?……妈的钱,我们按月交了,你们的钱,也分文不少地拿了……还要咋个?”

小亮挥手制止她,双眼紧盯着大明:“哥,爸走得早,你是老大,你说!”

大明不敢正视小亮,低着眼睛,脸涨得通红,吞吞吐吐道:“他们的话,也有些道理。”

“哥!”小亮凄呼一声,恨恨的一摔酒杯,“你也这样说?”

“未必只有你说,他不能说?”张巧珍见大明无言以对,仗恃大嫂的身份,冷哼一声,把筷子重重的一放。

“大嫂,这是谷家的事,与你无关。”小亮毫不客气地说。

“那才怪了!砌灶那天,我出了力,我去掀灶。”张巧珍说到做到,立刻去踢灶台。

“做案桌,主要靠我。今天,我也把话挑明,要做,大家轮流;不做,都别做。”王文学也抓起菜刀,嚷着去砍案桌。

小亮反倒镇静了:“既然这样,大哥,你说咋办?”

“就这样办。人要有良心,不能只顾赚钱,一点情分都不认。我问你,你结婚,是不是我打扫的房间?是不是我缝的被盖,帮你安排一切?”张巧珍索性拉下脸面,毫不相让。

“你……”小亮被顶撞得无话可说。他又羞又恼,借着酒性,猛地掀起桌面,“这是兄弟吗?还有半点亲情吗?天啊!……”他的惨号声中,桌上的杯盘东倒西歪,一盆炖鸡汤,恰巧泼向谷大妈。

谷大妈一直紧张地沉默。张巧珍一提出三兄妹一人做四个月,她就本能地感到,今晚不会平静收场。鸡汤泼来,她默默地擦着衣服,什么也不说。

“好啊,你敢对妈发脾气?”大明也有七分醉意,咬牙切齿道。

“又怎样?”小亮仗着酒劲,抓起酒瓶向地上摔去。

一记沉重的耳光,打在小亮脸上。大明冲到他面前,恶狠狠地瞪着他。

小亮一声不吭,抓起凳子向大明砸去。刹那,小孩的哭闹声、女人的尖叫声、谷家兄弟气势汹汹的怒骂声,乱哄哄地响成一片。

大明去抢菜刀,张巧珍赶紧拉住他;慌忙示意刘惠,叫她劝阻小亮。

抓扯时,几个蒸笼被掀翻,滚出十几个叶儿粑,零散地瘫在地上,馅儿淌出来,像大颗大颗的眼泪。

乱成一团时,谷大妈痛不欲生地大叫:“天啊!——”霎时晕过去。

芙蓉手脚无措地呆立着。王文学对她使着眼色,口里说:“咋闹起来了呢?大哥、二哥,你们冷静一些!”他拉着芙蓉,一溜烟地跑了。

又是用毛巾冷敷,又是打急救电话,谷家两兄弟手忙脚乱地照顾着母亲。

第二天,谷小亮带着三个小工,用三轮车拉走蒸笼等所有能带走的物件。他指天对地地发誓:再回米市街三十二号做生意,出门就被汽车撞死!

谷记叶儿粑店从开张到关门,不到十个月时间。谷家兄弟发生的事,米市街传得沸沸扬扬。有人说,谷小亮想吃独食,没有半点亲情;有的说,谷大明得了“红眼病”,最终兄弟翻脸;还有人说,两个媳妇太贪心,挑唆男人闹事,那个王文学,也不是省油的灯。几个月后,一年一度的“五好家庭”开评,没人推荐谷家。

谷小亮在南门农贸市场租了铺面,仍然卖叶儿粑,生意照旧红火。由于忙,他一周回来看一次谷大妈,匆匆地来,匆匆地去,留下一点钱。谷大明被提拔为车间副主任,回米市街的时间也少了。王文学最惨,班没上了,每月只领十二元生活费,成天琢磨着怎样发笔横财,更无心思回米市街。只有谷芙蓉,每隔一两天,依旧回家看看。

谷大妈孤独的一个人过着。卖叶儿粑时热闹的情景,已经永不复返。她常呆呆地望着残损的灶台,酸楚地在心里念道:

“不做这个鬼生意,哪会这样?……”

同类推荐
  • 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论讲疏

    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论讲疏

    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论讲疏
  • 世界文学知识大课堂:世界近代文学发展概论

    世界文学知识大课堂:世界近代文学发展概论

    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与社会、政治以及哲学、宗教和道德等社会科学具有密切的关系,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它能深刻反映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特定时期的社会生活面貌。文学的功能是以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是用具体的、生动感人的细节来反映客观世界的。优秀的文学作品能使人产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感觉,并从思想感情上受到感染、教育和陶冶。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是以语言为工具来塑造艺术形象的,虽然其具有形象的间接性,但它能多方面立体性地展示社会生活,甚至表现社会生活的发展过程,展示人与人之间的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和人物的内心精神世界。
  • 格上寻真

    格上寻真

    在艺术上他孜孜以求,力求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结合。五言诗古朴自然,清畅空灵,不加雕饰。而主攻方向是长短句,讲究押韵、对仗、平仄,有大体一致的格式,呈现出一种格律美;追求明显的节奏、段落、行数、音节,有一定规律,呈现出一种整齐美;或者句式长短不一,间隔有序,错落有致,呈现出一种参差美。这种长短句比词自由,近似元人小令。修辞上注意词性组合、搭配,读起来朗朗上口,通俗明快,白话、俚语信手拈来,时有警句。
  • 蓝色火焰(纪伯伦全集)

    蓝色火焰(纪伯伦全集)

    本集整理了对纪伯伦影响较大的人物与之互通的书信,这些书信在纪伯伦短暂的一生中给予他鼓励与慰藉。在亲人中,本集收录入了纪伯伦与父亲、与堂弟奈赫莱·纪伯伦的书信,在这些书信中,纪伯伦传递出了对亲人的浓浓亲情。在友人中,本集收入了纪伯伦与诸多良师益友的通信,表现了他们之间纯洁、珍贵的友谊。
  • 不可不知的文史知识(中国篇)

    不可不知的文史知识(中国篇)

    丛书以探求万事万物的知识为切入点,浓缩了读者应该知道的中外文史知识精华;以丰富的文化知识和历史资料,对人类最宝贵的精神财富逐一展开,娓娓道来;集知识性、科学性和趣味性于一体。内容包括古今中外著名作家、作品、文学人物、文体知识、神话传说、语言文字、俗语谚语、教育常识、新闻出版、称谓官衔、艺术、节日民俗、饮食、天文历法、山川地理、经济科技、邮政交通、竞技体育、历史知识等方方面面的文史知识。
热门推荐
  • 钢铁巨人

    钢铁巨人

    这是一部反映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建设的长篇小说,描写了一九六〇年下半年,我国某地“北方机器厂”的职工,在党的领导下,在先进人物——铸钢车间工段长戴继宏、老工人张自力、青年技术员杨坚等人的带动下,贯彻党的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方针,勇敢地承担了制造我国第一台大型轧钢机的艰巨任务……
  • 马克·吐温自传(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马克·吐温自传(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马克·吐温他经历了美国从“自由”资本主义到帝国主义的转变,其思想和作品风格也呈现出从轻快调笑,到辛辣讽刺,再到悲观厌世的改变。马克·吐温不受欧洲传统的束缚,以新大陆人的眼光看待事物,提倡并开辟了“运用口语进行创作”的独特文体。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学习强人与头脑强人(北大清华学得到丛书)

    学习强人与头脑强人(北大清华学得到丛书)

    在这个倡导终身学习的时代,在北大、清华等一流学府之外研修来自一流学府的成长课程,已成为学校教育延伸,并将日趋融入主流教育。来自北大、清华、人大、北科大、北外这几所京西毗邻大学里的青年教师们,策划并执笔编撰了《北大清华学得到》这套青年素质教育读物。书中融会了他们在青年学生素质教育中的教学心得和工作经验,很好地体现了知识经济时代“人才”这一称谓的崭新内涵以及知识经济时代参考人才素质的特殊要求。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畅行天下的女人口才书

    畅行天下的女人口才书

    作为女人,如果你没有骄人的外貌,也不要为此耿耿于怀,你完全可以通过不断修炼、完善自己的口才,来为你的美丽加分,为你的魅力加分!《畅行天下的女人口才书》,就结合女性的心理特点、性格等不同方面来为女性诠释不同的说话技巧。本书告诉你如何掌握必备的说话技巧,告诉你怎样做一个优雅、美丽、自如的幸福女人。
  • 道教与基督教生态思想比较研究

    道教与基督教生态思想比较研究

    本书首次系统地对道教与基督教生态思想进行比较研究和当代审视。作者根据比较宗教学、生态伦理学、深层生态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从不同角度和层面探讨了道教与基督教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伦理道德规范及其实践活动。道教和基督教的生态思想以其神学为基础。本书梳理了不同历史时期道教与基督教的生态思想,重点比较了道教与基督教的生态神学思想、自然生态思想、社会生态思想及环境保护实践,剖析了道教与基督教生态思想的现代价值,并对道教与基督教生态思想异同的原因进行了分析。通过比较研究,旨在求同存异,探讨道教与基督教生态思想精神实质的一致,看到某种更深层的价值相通。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山里山外

    山里山外

    家乡是一本无字的书,只不过是漂泊在外,回转身来才真正懂得了它的意蕴。我成熟于那片“穷乡僻壤”,也许在那片土地上拾掇流失的岁月,才能体味自然和生命的原始况味,这样写出的散文才有可能引起读者的共鸣,为读者提供片刻小憩的心灵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