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75300000043

第43章 哭泣的叶儿粑(2)

大家照旧轮着回米市街,照旧帮着卖叶儿粑,一切都和从前一样。不过,张巧珍似乎更留意生意,不时变着法子,打探营业收入。王文学也有意无意地在谷大妈面前叫苦,说地毯厂效益差,经常拖欠工资,凭芙蓉那点钱,吃饭都困难,哪敢要孩子。张巧珍又唠叨自己贫血,经常头晕,想买补品,又实在没钱。铺垫得差不多时,一个晚上,乘小亮不在米市街,张巧珍拉上大明,约来王文学和芙蓉,拐弯抹角地提出房租的事。

“我倒不要钱。你们,的确困难……”谷大妈作难地沉吟着,“只是,小亮那脾气……兄弟兄妹间,情分为重。”

“妈,你放心,我会处理好的。”大明安慰道。

五一节晚上,大家团聚在一起。张巧珍拿出两张电影票,支开两个小工,准备说租金的事。吃饭时,小亮兴致勃勃地设想,要在端午节前卖粽子:“照这种生意,每天卖七八百个不成问题。一二十天下来,又能赚一笔。”

“小亮,你大鱼大肉的,我们也该喝点残汤吧?”张巧珍酸溜溜地挑起话头。

小亮不解地看着她。

大明讷讷地解释,说没别的意思,只是生意好了,该给妈一点表示。

“妈,你看呢?”小亮明白了,转眼征求谷大妈意见。

“我没啥,你们好好商量。”谷大妈不安地看看大明,又望望小亮。

“二哥,妈苦了那么多年,也该享几天福了!至于我们,苦点没啥,只要你好就行了。”王文学话里有话。

刘惠听出大家的意思,沉不住气了:“我们小亮好辛苦啊,每天六点过出门,忙到晚上才回来,腰酸背疼的,一天都没休息过。”

“辛苦是辛苦,挣了钱嘛。你看你穿的啥,我穿的啥?你连金戒指都戴起三个了,我呢,最多买得起铜顶针。”张巧珍刻薄地顶过去。

“这是我们谷家的事,你插啥话?”小亮训斥刘惠,眼光却冷冷地扫着王文学和张巧珍。

“好,我是外人,我走。”刘惠眼睛一红,委屈地向外走去。

芙蓉做好做歹,将她劝回来。

大家尴尬地沉默着。小亮想想,挑眼问:“哥,你是啥意思?我听你的。”

“那,那就一百元吧?”大明求援般瞥着妻子,这是张巧珍与王文学商量的金额。

“不,少了。每月两百元。”小亮豪气地说,“一百元给妈。另一百元,大哥同芙蓉一人五十。说实话,要不是全家人帮忙,生意不会这么好。”

“小亮,你……”大明很感动。他一月工资不到五十元,小亮一开口,等于给他一个月工资。

“只要大家齐心,钱是挣不完的。”张巧珍霎时满脸春风,殷勤地给小亮斟酒。

王文学义气的一拍胸口:“二哥,我听你的。只要你一句话,保证指哪儿打哪儿。”

谷大妈悬在半空中的心,终于缓缓地落下。刚才,她紧张得大气都不敢出,唯恐大明小亮两弟兄顶撞起来。她宽慰地吐出一口长气:“都是一家人,和和气气才好!……”

可惜,和谐气氛没保持多久。不知怎么,大家与小亮夫妻之间,似乎生出某种微妙的隔阂。有时,大明随口问生意好不好,刘惠就不迭声叫苦,不是糯米涨价就是白糖掺假,或是小工跑了一天,才卖出两三笼叶儿粑,大明尴尬地只得住口。张巧珍认定刘惠在哭穷,担心小亮后悔给了两百元,会减少。她虽然也帮着叶儿粑店做些事,想的却是拿了小亮的钱,不做点什么,面子上过不去;而稍稍多做一点,又觉得在帮地主资本家,不划算。开店时那种出自内心的热情,早已烟消云散了。小亮与平常一样,看不出什么。王文学背后说,小亮与刘惠是两口子,一个红脸一个白脸,你说我说都一样。

几个月后,小亮又买了一辆三轮车,又请了一个小工。每天,两辆车出去外卖,有时生意好,下午还要卖一车。有了钱,小亮花六千元,在宽巷子一个小院里买了两间房子。院子在新中国成立前是公馆,房间清一色的木质地板,走路时“咯噔”地响,听起很舒服。他添置了全套家具,还买了一辆日本原装铃木摩托车,一万三千多元。他抽的烟,也由“春城”变为“红塔山”。早上,他骑着大摩托去米市街打理生意,下午,又骑车去陶瓷厂接刘惠下班。看到刘惠抱着小勇,搂着小亮的腰,喜笑颜开地坐在摩托车后座,张巧珍表面不动声色,心里却又羡慕又嫉妒。

“国营大厂的,不如小吃店的。不是米市街口岸好,小亮能挣那么多钱?只有你,又穷又傻!”张巧珍无处泄怨,把气撒向大明。

“不只是口岸,小亮懂技术,做叶儿粑很有一套。”

“说得那么复杂?出五百元工资,还怕找不到人做叶儿粑!”

“你阴一句阳一句的,到底啥意思?”大明有些冒火。

“我一个女人,敢有啥?不过只想像刘惠那样,戴几个金戒指,有辆大摩托来接我。可惜,我没人家命好。”张巧珍伶牙俐齿地指桑骂槐,大明根本不是对手。想到两人加起就那么点工资,每月挣的,不如小亮一天赚的,大明悻悻地只有住口。

一天晚上,王文学突然来到大明家,说办事路过,顺便看看。大明有些诧异。他结婚至今,王文学来过两三次,都与芙蓉一道,没单独来过。

说着,自然谈到叶儿粑生意。对张巧珍的牢骚和不平,王文学深有同感。

“是啊,我们厂今天开会,说要抽人上街卖地毯,卖不脱就停发工资……叶儿粑的事,我倒有一个想法。干脆,大哥、二哥、芙蓉一人做四个月,轮着来。”王文学终于挑明来意。

“这个……我们都在上班,哪有时间做生意?厂里知道也不好!……小亮也不可能答应。他没有工作,以此为生。”大明首先反对。

张巧珍像被启动了什么开关,惊异的一沉吟,随即眉开眼笑:“这个主意好。一人四个月,公平合理,都有钱赚。大明,你上你的班,我来管。”

大明无奈地轻叹一声。他的心情很矛盾:一方面,觉得自己见钱眼开似的,也想掺和叶儿粑生意,对不起小亮;另一方面,目睹小亮做生意前后的变化,又确实有点动心。“反正,执照、房子都是妈的,轮流做,也不能说不公平。”他找理由自我安慰。

事情就这么说定了。王文学建议,先不给谷大妈讲,以免走漏风声,全家到齐时,直接对小亮摊牌。

农历十月二十,是谷大妈五十五岁生日。这天晚上,小亮准备了丰盛的家宴,买了大蛋糕,热热闹闹地庆贺。谷大妈吹完蜡烛,大家纷纷拿出给母亲的礼品:大明送一件羊毛衫;芙蓉是一双绒毛手套;小亮最阔气,一台十四英寸黑白电视机、一部收录机,外加五百五十元寿金。

谷大妈高兴地接下礼物,满脸都是慈爱的笑容。大明同芙蓉有些不自在。与小亮相比,他们觉得自己的礼品太寒酸,像欠了母亲什么,对小亮,也生出酸溜溜的不服气的感觉。

乘小亮高兴,张巧珍满脸堆笑地说:

“小亮,有件事情与你商量:王文学呢,上班做一天耍一天;我们厂效益也不好,叫人轮休。我们都有时间,想跟你磨炼磨炼。这个叶儿粑店,干脆你们三兄妹,一人做四个月?”

“你说啥?你再说一遍!”小亮一下愣了,不相信地反问。

王文学亲热地笑着,笑得那么真诚和不容置疑:

“二哥,你总要给个机会,让我们拜你为师嘛!”

瞬间,小亮什么都明白了。他阴沉着脸,看着大明:

“哥,我听懂了。还是一句话,你说咋办,我就咋办。”

刘惠委屈而愤慨地说:“做了这么久,你们根本不晓得多累,多苦。现在这么说?……妈的钱,我们按月交了,你们的钱,也分文不少地拿了……还要咋个?”

小亮挥手制止她,双眼紧盯着大明:“哥,爸走得早,你是老大,你说!”

大明不敢正视小亮,低着眼睛,脸涨得通红,吞吞吐吐道:“他们的话,也有些道理。”

“哥!”小亮凄呼一声,恨恨的一摔酒杯,“你也这样说?”

“未必只有你说,他不能说?”张巧珍见大明无言以对,仗恃大嫂的身份,冷哼一声,把筷子重重的一放。

“大嫂,这是谷家的事,与你无关。”小亮毫不客气地说。

“那才怪了!砌灶那天,我出了力,我去掀灶。”张巧珍说到做到,立刻去踢灶台。

“做案桌,主要靠我。今天,我也把话挑明,要做,大家轮流;不做,都别做。”王文学也抓起菜刀,嚷着去砍案桌。

小亮反倒镇静了:“既然这样,大哥,你说咋办?”

“就这样办。人要有良心,不能只顾赚钱,一点情分都不认。我问你,你结婚,是不是我打扫的房间?是不是我缝的被盖,帮你安排一切?”张巧珍索性拉下脸面,毫不相让。

“你……”小亮被顶撞得无话可说。他又羞又恼,借着酒性,猛地掀起桌面,“这是兄弟吗?还有半点亲情吗?天啊!……”他的惨号声中,桌上的杯盘东倒西歪,一盆炖鸡汤,恰巧泼向谷大妈。

谷大妈一直紧张地沉默。张巧珍一提出三兄妹一人做四个月,她就本能地感到,今晚不会平静收场。鸡汤泼来,她默默地擦着衣服,什么也不说。

“好啊,你敢对妈发脾气?”大明也有七分醉意,咬牙切齿道。

“又怎样?”小亮仗着酒劲,抓起酒瓶向地上摔去。

一记沉重的耳光,打在小亮脸上。大明冲到他面前,恶狠狠地瞪着他。

小亮一声不吭,抓起凳子向大明砸去。刹那,小孩的哭闹声、女人的尖叫声、谷家兄弟气势汹汹的怒骂声,乱哄哄地响成一片。

大明去抢菜刀,张巧珍赶紧拉住他;慌忙示意刘惠,叫她劝阻小亮。

抓扯时,几个蒸笼被掀翻,滚出十几个叶儿粑,零散地瘫在地上,馅儿淌出来,像大颗大颗的眼泪。

乱成一团时,谷大妈痛不欲生地大叫:“天啊!——”霎时晕过去。

芙蓉手脚无措地呆立着。王文学对她使着眼色,口里说:“咋闹起来了呢?大哥、二哥,你们冷静一些!”他拉着芙蓉,一溜烟地跑了。

又是用毛巾冷敷,又是打急救电话,谷家两兄弟手忙脚乱地照顾着母亲。

第二天,谷小亮带着三个小工,用三轮车拉走蒸笼等所有能带走的物件。他指天对地地发誓:再回米市街三十二号做生意,出门就被汽车撞死!

谷记叶儿粑店从开张到关门,不到十个月时间。谷家兄弟发生的事,米市街传得沸沸扬扬。有人说,谷小亮想吃独食,没有半点亲情;有的说,谷大明得了“红眼病”,最终兄弟翻脸;还有人说,两个媳妇太贪心,挑唆男人闹事,那个王文学,也不是省油的灯。几个月后,一年一度的“五好家庭”开评,没人推荐谷家。

谷小亮在南门农贸市场租了铺面,仍然卖叶儿粑,生意照旧红火。由于忙,他一周回来看一次谷大妈,匆匆地来,匆匆地去,留下一点钱。谷大明被提拔为车间副主任,回米市街的时间也少了。王文学最惨,班没上了,每月只领十二元生活费,成天琢磨着怎样发笔横财,更无心思回米市街。只有谷芙蓉,每隔一两天,依旧回家看看。

谷大妈孤独的一个人过着。卖叶儿粑时热闹的情景,已经永不复返。她常呆呆地望着残损的灶台,酸楚地在心里念道:

“不做这个鬼生意,哪会这样?……”

同类推荐
  • 春芽嫩嫩(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春芽嫩嫩(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从喧嚣中缓缓走来,如一位许久不见的好友,收拾了一路趣闻,满载着一眼美景,静静地与你分享。靠近它,你会忘记白日里琐碎的工作,沉溺于片刻的宁谧。靠近它,你也会忘却烦恼,还心灵一片晴朗。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学思考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
  • 巴山红旗:红四方面军川陕纪实

    巴山红旗:红四方面军川陕纪实

    ,真实形象地描述了1932年至1935年间红四方面军进入四川、建立川陕苏区、发展壮大红四方面军和川陕苏区、最后迎接中央红军并进行战略转移、北上抗日的全过程,本书以纪实的笔法。满怀深情地颂扬了红四方面军的丰功伟绩,生动有力地刻画了“智勇坚定、排难创新、团结奋斗、不胜不休”的伟大红军精神
  • 历代山水诗(中国历代诗分类集成)

    历代山水诗(中国历代诗分类集成)

    山水诗,作为诗歌领域中诸多品类的一种,历来就受到人们的喜爱。它篇目繁富,内容广泛,名篇佳作,美不胜收。本书从中收集的诗歌多为精品。每篇作品都有【注释】和【鉴赏】,以供读者参考。本书在编选过程中,曾参阅了前人和今人的研究成果,多所受益,表示衷心地感谢。由于水平所限,资料不足,疏漏缺失之处,在所难免,热切期望专家与读者不吝指教。
  • 花开的声音

    花开的声音

    《花开的声音》是当代微型小说之父刘国芳的精短小说合集,刘国芳和他的经历已和中国大陆的当代微型小说发展史建立了密不可分的联系。有人认为,在中国,只要是读书的人,《花开的声音》在创作上昭示了一种微型小说的典型写法和微型小说文体目前所能达到的艺术高度和艺术成就。他对微开型小说这种文体的把握与运用已达驾轻就熟的程度,善于以小见大,平淡中见神奇;注重贴近现实,关注人生;歌颂真善美,鞭鞑假丑恶;讲究构思的精巧,追求艺术的多样,写实的、寓言的、象征的、荒诞的,摇曳多姿,是一本让人百看不厌的精品小说。
  • 胡适:做最好的学问

    胡适:做最好的学问

    本书选取了胡适著作中关于读书、治学、教育等方面的篇章,既有轻松的读书趣味,也有科学的治学方法,同时也包括对经典名著的点评,考注等,对青年人读书做学问有很好的引导作用。胡适的名言“你的最大责任是把你这块材料铸造成器”在这里得到充分阐释;他的“学问便是铸器的工具,抛弃了学问便是毁了你们自己”,在今天依然振聋发聩。
热门推荐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经商百诫

    经商百诫

    商人所置身的社会和周遭环境正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而商人必须不断地充实和改进自己,才能适应这种变化。商人在社会公众心目中的地位正在日益强化,这不仅仅是因为商人的行列中新的冒险者的不断涌现,而且也得益于财富的大量积累。后者是当今社会庞大的企业规模和庞大的市场的必然产物,它为商人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使商人成为对社会有着独特贡献的人。面对金钱的诱惑,一些人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准备下海“捞”一把,他们只看到了利益,没有意识到商场中的危险。
  • 从良公子傻金枝

    从良公子傻金枝

    小白领蒋涵离会见情敌时,被一道天雷劈成了糊状物,什么?劈错了?好吧,那就回到古代去享福!一纸浮名,不过是水月镜花。人生苦短,到不如纵情吟唱,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让你没命回去哭!我蒋涵离阎王殿有靠山,金銮殿有太后,想压我?别说门,窗户也没有!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让女孩成为小淑女的好故事100篇

    让女孩成为小淑女的好故事100篇

    本书包括:圣母的小酒杯、一千零一夜故事的由来、野黄蜂救人、蜡烛照亮冷漠的心、踩面包的女孩、精卫填海、嫦娥奔月、八仙过海、一个小小的金币面包、渔夫和小金鱼、星星金币、画眉、鹦鹉和乌鸦、三只蚂蚁、白葱头和红葱头、白天鹅和黑天鹅等。
  • 爱你还是爱自己

    爱你还是爱自己

    成年人的爱情应该是怎样的还是说,只是互相陪伴而牺牲爱情我以为,我已经足够成熟我以为,我只是需要做出一个恰当的选择而已可原来,我还是误会了自己从来,我都是一个爱情的信仰者。
  • 闪婚老公是妖孽

    闪婚老公是妖孽

    米兰坐在星巴克咖啡厅里,手托着腮,望着对面打扮精致,漂亮的女人,有点茫然,应该说,是从接到她电话,预约她出来喝茶开始,米兰就一头雾水了。她可不记得,自己跟韩冰瑶什么时候认识过。不,确切的说,是米兰见过她,在电视上,海报上,而现实里,米兰真不知道,她什么时候跟这个明星认识了。韩冰瑶拨弄了下漂亮的手指甲,面无表情的看着米兰,随即,轻扯了下嘴角,似笑非笑道:“我想你知道我约你出来……
  • 魔鬼说服术

    魔鬼说服术

    魔鬼说服术中没有故弄玄虚的夸夸其谈,也没有太多的卖弄嘴皮子的花招,而是呈献16个非常实用、实在的说服法则。这些法则,让你变得游刃有余,让他人按照你的方式去想或者去做时,感觉很好,很自然,心甘情愿!从不经意的细节入手,教你在第一时间攻破人心,运用最恰当、最巧妙、最有针对性的说服技巧。牢牢抓住人际交往的主动权!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