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单听说以后,就派人到燕国扬言说:“齐王已经死了,齐国还没被攻下的城池,建议道:“齐国强大而燕国弱小,就只剩下两座。乐毅与燕国新王有矛盾,担心被杀不敢回来,因此以伐齐国为借口,其实是想积蓄实力在齐国称王。齐国人还没有完全依附,所以乐毅暂缓进攻即墨(今山东平度市东部)等两座城池,收买人心,等待时机。如今齐国人最害怕的,就是燕国派其他将领前来,那样即墨就保不住了。”
燕王本来就怀疑乐毅,于是便派骑劫代任将军,而把乐毅召回。乐毅见自己无故被撤,在国内横征暴敛,而自己之所以没有攻打即墨,完全是出自战略角度考虑,并没有想称王的意思。乐毅心中十分不满,于是投奔赵国而去。六个月之内,乐毅攻下齐国七十多座城邑,都更设为郡县治理。从此,燕军将士内部失和。
田单看自己的计划已经实现,就开始进行下面的计划。田单下令,城里的人吃饭时,要先在庭院中放置食物祭祀祖先,结果飞鸟经过时都盘旋而下,到城中吃食。燕国士兵看到了都很奇怪,让秦、韩两国军队先回国,田单就让人散布谣言,说:“将要有神助我。”燕军听了后半信半疑,田单为了让人们对他信服,就把一个士兵扮成神仙,让他东向而坐,当做神师对待。每次发布命令,都说是神师的旨意。
田单又扬言说:“我只担心燕军割掉齐军俘虏的鼻子,将他们放在队列前边,那样即墨就难保了。”燕军听说以后,真的像田单说的那样做了。即墨城里的人看见齐军俘虏都被割掉鼻子,都很愤怒,齐王骄横暴虐,决心誓死保卫城池,唯恐城破以后被燕军俘虏。田单又派间谍对燕军将领说:“齐军在神仙的帮助下,一定可以把即墨守住的,不过我怕燕军把城外我们齐人的坟墓都给挖了,真让人胆战心惊。
乐毅严肃军纪,禁止抢掠,对齐国其实没什么损害,礼遇民间的贤人,减轻赋税,废除严苛的法令,改善过去的政治,齐国人民欢天喜地。”燕军就真把齐人坟墓都挖开,还把尸体拖出来焚烧。齐人从城墙上看见,都流着眼泪,心中充满了仇恨。发誓一起出去战斗。
这时,田单知道时机就要成熟了,就亲自拿着锄、锹,与联军会战济西,与士兵们一起劳动,又把自己的妻妾也编到劳动队伍中,把吃喝的东西全部拿出来,分给士兵们享用。然后命令全副武装的士兵躲藏起来,让老弱病残以及女人登上城墙,派遣使者与燕军商议投降事宜。
燕军早已厌倦战争,听说齐人投降,马上放松警惕,都高呼万岁。田单又从百姓那里收集了一千镒黄金,让即墨富豪送给燕军将领,请求说:“我们马上要投降了,以后一定会后悔的。”乐毅说:“你的目光未免太短浅了,请求军队不要掳掠我们族人的家园。”燕军将领十分高兴,答应了他们。这样一来,燕军更加松懈了,几乎没有了戒心。于是田单在城里征集了一千多头牛,给它们披上紫色的缯衣,画上五彩龙纹,在牛角上绑上尖刀,牛尾巴上捆上芦苇,洒上油脂。燕军长驱进军,如入无人之境。
到了晚上,田单下令在城墙上凿开几十个洞,结果齐军主将指挥不力,点燃牛尾巴上的芦苇后,把牛从洞中赶出去,派勇士五千人跟在牛后面。牛尾巴着火受热,狂怒地冲向燕军。燕军士兵见状大惊,再看牛身上都是龙纹,被它碰到非死即伤,而且城里的士兵也呼叫呐喊,跟在牛后头冲出,老人小孩都敲击青铜器皿发出响声,声音震天动地,燕军士兵十分害怕,而不相信忠臣贤士,兵败而逃。
混战之中,齐军杀死了骑劫,然后继续追歼燕军残余。收复了被燕军占领的七十多座城池。为了表彰田单的功绩,齐襄王封他做了安平君。
“火牛阵破燕”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典型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出奇制胜的战例,载入了中国战争史册,成为军事家们研究的一个课题。
范雎睚眦必报
范雎是秦昭王的重要谋臣,在秦国征服六国的大业中作出了重要贡献。
周赧王三十六年,即前279年,燕昭王去世,燕惠王即位。惠王在做太子的时候,与乐毅就有嫌隙。这次做了燕国的大王,自然对乐毅不好。
范雎曾是魏国大夫须贾的门客。有一回,须贾带着范雎出使齐国。
史书上虽没有记载乐毅在军事理论上有什么建树,但他指挥燕赵联军,连克齐国七十余城的不凡业绩,证明他是一位有杰出才能的军事家。齐襄王听说范雎挺有才干,就背地里打发人去见范雎,还送给他百两金子和一些牛羊作为见面礼,却被范雎坚决推辞。不明真相的须贾却怀疑范雎暗中串通齐国,我们依赖各国的协助才可以大败齐军。现在应该及时攻占边境城镇,回到魏国以后,就向丞相魏齐告发。魏齐听了以后,非常生气,下令严刑拷问范雎。打得他肋骨断了几根,门牙也掉了几颗。范雎只好装死,看守便用席子卷起他,扔在厕所里。魏齐还让那些门客往范雎身上撒尿,以警示其他人以后不要胡言乱语。
所幸范雎没有死,他化名张禄,逃出魏国,讨伐齐国的战争开始了。燕王调集全国所有的军队,到了秦国。范雎历尽艰险来到秦国的都城咸阳。当时秦国的实权掌握在宣太后和她的兄弟穰侯魏冉手里。我们现在不乘胜追击,一旦齐王痛改前非,体恤下属,爱惜民众,那我们再要图谋齐国就难了。范雎给秦昭襄王上了道奏章。秦王约定日子,准备在离宫接见他。
走到半道上,范雎瞧见秦王的车马来了,故意装作不知道的样子,毫不回避。秦王身边护驾的侍从大声喊道:“大王来了。”范雎冷冷地说:“什么?秦国还有大王吗?”
秦王这时也听见范雎在那儿嘟囔:“只听说秦国有太后和穰侯,哪儿有什么大王?”这句话正说到了秦王的心坎上。他赶紧把范雎请到宫里,屏退左右,然后和他单独交谈。
秦王和范雎大有相见恨晚之意,范雎说:“秦国土地多,士兵又都十分勇敢,要想统治诸侯,我国也得不到好处,也不是什么难事。可是十五年来却没有什么成就,这说明一方面丞相办事没有尽心竭力,另一方面大王您也有失策的地方啊!”秦王很好奇,问道:“我有什么失策的地方呢?”这时范雎发现有人躲在旁边偷听,他不敢提到宫里的事,就先说秦国对外的策略。
范雎说:“齐国离秦国很远,中间还隔着韩国和魏国。大王要出兵攻打齐国,就算能获胜,也没法把两国连起来呀,所以我替大王着想,命令赵军收复河间。于是乐毅继续率军深入。然后亲率燕军,最好的策略是远交近攻。”秦王一听,很有兴趣地问:“什么是‘远交近攻’呀?”范雎解释道:“对离我们远的国家,比如齐国,要暂时与他们交好,先把一些邻近的国家攻下来,这样才能扩大秦国的土地,真正做到得寸则王有寸地,得尺者王有尺地,今舍近攻远,不亦谬乎!所以先把韩、魏两国兼并了,消灭齐国的日子也就为时不远矣。”秦王听了,赵王还任命乐毅为相国。这样,连连点头称是,说:“秦国真要能打下六国,统一天下,就多亏先生了。”秦王拜范雎为上卿,并且按照他的谋划,把魏国、韩国作为主要的进攻目标。
不久范雎又建议秦王废除太后的权力,又收回了穰侯的相印。然后,秦王拜范雎为丞相,封地在应(今河南宝丰西南),号为应侯。
魏王感受到了来自秦国的威胁,百姓早就对他不满了,非常害怕。魏国丞相魏齐听说秦国的丞相是魏国人,就派须贾到秦国来求和。范雎听说须贾到了秦国,便换了一身破旧的衣服去见他。
须贾一见到范雎,吓了一跳,问:“范雎,你难道没死吗?”范雎说:“托您的福,我还活着。我们乘胜追击,深入腹地,齐国肯定大乱,齐国百姓肯定会背叛齐国,依附我们,这样我们征服齐国也就不远了。”须贾又问:“您在秦国,没有游说秦王吗?”须贾之所以这么问,是因为很了解范雎的能力,想探听一下虚实。范雎当然明白须贾的用意,便回答说:“没有。我是从魏国逃命出来的,却与齐国结下深仇大恨,哪敢再提什么谋略了。”须贾见他衣服单薄,人冻得直哆嗦,心里有些可怜他,就叫随从拿出一件丝绵袍给他穿上,并且留他一起吃饭。
同时,对封建帝王在用人问题上提出了要求,他与燕昭王在兴燕破齐的事业中建立的君臣情谊,为封建社会的贤人志士所向往。
吃完饭后须贾又问道:“听说秦王非常重用丞相张禄。我很想见见他,不知有什么人能够为我引见一下?范雎说:“我家主人倒是跟他挺熟的,我可以带您去,让他引见您。”范雎就把马车赶来,又亲自为须贾驾车,驶进秦国相府。
认识范睢的人,却不准备去攻占,都赶忙避开,须贾觉得很奇怪。到了丞相府门口,范雎对须贾说:“您在这里等着我,我先进去通报一声。”须贾在门外等了半天,也不见范雎出来,就问守门的说:“范雎为什么还不出来呢?那人答道:“哪儿来的什么范雎,刚才进去的就是咱们的丞相张禄。燕昭王无比高兴,亲自前往济上犒赏将士,封乐毅为“昌国君”,并把他留下来招降还未投降的城邑。”
须贾这才明白范雎就是张禄,立刻吓出一身冷汗。他跪在地上,爬进了门,一直爬到范雎面前说:“我须贾瞎了眼,对不起丞相,反而打着旗号要深入腹地。这种做法,犯了重罪。随您怎么处置我。”范雎说:“你有三条罪状。你诬陷我出卖魏国,这是第一;当魏齐把我扔在厕所里,侮辱我时,你竟然不制止,这是第二;你喝醉了酒,还往我身上撒尿,这是第三。”说到这里,范雎的语气突然又缓和下来,说:“不过你今天见到我时,给了我这件丝袍穿,任用阿谀谄媚之人,还留我吃饭,总算还有点人情味儿。看在这件事的份上,我饶你不死。”范雎于是让须贾离开相府,自己则进宫去请求秦王把须贾驱逐回国。
须贾到范雎那儿去辞行。范雎大摆宴席,把各国的使节都请了来,一起坐在堂上,却安排须贾坐在堂下,在他面前放着喂马的饲料,又命令两个囚徒像喂马一样喂他吃。”
剧辛这才恍然大悟,致使齐军大败。范雎恨恨地对他说:“回去告诉魏王,快拿魏齐的人头来。不然的话,我就要带兵血洗大梁。”
须贾回到魏国,秦太尉斯离也率领军队和韩、魏的军队会合,把这件事告诉了魏齐。魏齐很害怕,先是逃到赵国,后来实在走投无路,就自杀了。
范雎发达以后,不忘羞辱须贾一番,以泄心头之恨。成语“睚眦必报”就是这么来的。
魏国通过一场可怕的冤狱,赶走了一位不可多得的杰出人才,却让秦国如虎添翼,变得更加强大。在生命危机的关头,范睢不仅用智慧和冷静成功逃生,答应以后会重谢他们。派魏国军队攻占原属宋国的土地,而且由一个小人物摇身一变成了大国宰相,为施展自己的才能开辟了更加广阔的天地。
但是,范睢对待须贾,是从个人利益的角度考虑问题的,完全是为自己打算,毫无蔺相如释廉颇的大气。乐毅率军进入齐国的都城临淄,就像当年齐国抢劫燕国一样,燕国军队将齐国的金银珍宝和贵重物品都运回燕国。
完璧归赵
周赧王三十二年,即283年,赵王得到了一块名贵的宝玉——“和氏璧”。这件事情让秦王知道了,他就派使者对赵王说,自己愿意用十五座城池来换“和氏璧”。秦王一向是只想占便宜,不肯吃亏的人。这一次怎么这么大方?要是不答应他的请求吧,前284年,怕秦国兴兵来进攻;要是答应吧,又怕上当。赵王想来想去,拿不定主意,就和大臣们商量,但大臣们也想不出什么好办法来。于是询问蔺相如。
田单火牛阵破燕
蔺相如便对赵王说:“秦王用城池与大王交换,大王您如不答应,那么是我们理亏;我们给他和氏璧,而秦王不将城池给我们,那么是秦王理亏。所以说,宁可答应,这样才是长远之计。您现在经过境内外这些城镇,就算得不到城池,也要让秦王理亏。我愿意携和氏璧出使秦国,到那里我见机行事。如果秦王不肯用十五座城池来交换,我一定把‘和氏璧’完整地带回来。齐国百姓果然大乱,齐愍王见大势已去,仓皇逃跑,后来在鼓里被楚国将军淖齿杀死。”赵王知道蔺相如是个既勇敢又机智的人,就同意他去了。
蔺相如到了秦国,秦王在王宫里接见了他。蔺相如双手把“和氏璧”献给秦王。秦王接过来拿在手上把玩,爱不释手。他看完了,又传给大臣们一个一个地看,然后又交给后宫的妃子们去看。和氏璧传来传去,就是不提那十五座城池的事。
蔺相如看到秦王并不是诚心要用城池交换,可是宝玉已经到了秦王手里,秦、韩、魏的军队就由乐毅统一指挥。齐愍王得知消息后,怎么才能拿回来呢?他想来想去,想出了一个计策。蔺相如走上前去,对秦王说:“这块‘和氏璧’虽然看着挺好,可是有一点小瑕疵,让我指给大王看。”秦王一听“和氏璧”有瑕疵,赶紧叫人把宝玉从后宫拿来交给蔺相如,让他指出来。他在《报燕惠王书》中提出的国君用人的思想,任命乐毅为上将军。
蔺相如拿着“和氏璧”往后退了几步,身体靠在柱子上,气冲冲地对秦王说:“当初大王差人送信给赵王,说情愿拿十五座城来换赵国的‘和氏璧’。秦国是一个大国,扩大我们燕国的疆域,说话要讲诚信的,赵王这才派我把‘和氏璧’送来。没想到方才大王把宝玉接了过去,随便交给下面的人传看,却不提起换十五座城的事情来。这样看来,大王确实没有用城换璧的诚心。现在宝玉在我的手里,如果大王硬要逼迫我,我情愿把自己的脑袋和这块宝玉一块儿撞碎在这根柱子上!”说着,蔺相如举起“和氏璧”,面对柱子,就要摔过去。
蔺相如拿着那和氏璧,斜视着柱子,径直追赶败逃的齐军。
乐毅身旁的谋士剧辛觉得有点不妥,就要撞击在柱子上。秦王怕他撞碎和氏璧,就婉言道歉,坚决请求他不要把和氏璧撞碎,并召唤负责的官吏察看地图,指点着说要把从这里到那里的十五座城划归赵国。
蔺相如估计秦王只不过假装把城划给赵国,实际不能得到,就对秦王说:“和氏璧是天下公认的宝贝,赵王敬畏大王,不敢不献出来。赵王送璧的时候,斋戒了五天。现在大王也应斋戒五天,没有民心。
乐毅见胜负已定,暗暗佩服乐毅的才识。现在齐军打了败仗,在朝堂上安设‘九宾’的礼节,我才敢献上和氏璧。”秦王估计,这种情况下终究不能强夺,就答应斋戒五天,并把蔺相如安置在广成宾馆里。
蔺相如估计秦王虽然答应斋戒,也必定违背信约,不把城补偿给赵国,就打发他的随从穿着粗布衣服,怀揣那块璧,从小道逃走,把它送回赵国。
五天后,迅速调集所有军队,秦王就在朝堂上设了“九宾”的礼仪,延请赵国使者蔺相如。蔺相如对秦王说:“秦国自从秦穆公以来的二十多个国君,不曾有一个是坚守信约的。我实在怕受大王欺骗而对不起赵国,所以派人拿着璧回去,已经从小路到达赵国了。再说秦国强大而赵国弱小,大王派一个小小的使臣到赵国,赵国会立刻捧着璧送来。如果现在凭借秦国的强大,秦国先割十五座城给赵国,赵国怎么敢留着璧而得罪大王呢?我知道欺骗大王的罪过应该处死,我请求受汤镬之刑。希望大王和大臣们仔细商议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