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48900000021

第21章 内外铁三角推行新政(5)

明朝初期权力过度的集中,事无大小一切都由皇帝主宰的制度,也把皇帝推向处理政务的第一线。本来可以由宰相分担的事务,全都由皇帝一人承当,并以此作为王朝的祖制。洞悉驭臣之道的朱元璋认为,宰相居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这是最难驾驭的重臣。为了确保朱氏王朝子子孙孙的基业,他决心废弃宰相制,并留下政治遗嘱:“以后子孙做皇帝时,不许立宰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正是因为朱元璋把宰相视为皇权独揽的最大威胁,才对宰相制深恶痛绝。但凡有设宰相的动议都要处以极刑,做臣子的何敢妄言其他!这一条禁令也拖累了朱元璋自己,根据《明太祖实录》的记载,朱元璋每天要批阅公文208件,处理公务424件,这还只是文本的,另外不时的汇报、请示,非文本的训话、口谕,更是难以统计。这样的文牍大海即便是三头六臂也难以承担,何况皇帝也是人。勤政的朱元璋所能承受的,后代未必能仿效;即使是能决大事、断大疑的英主,也未必都能事必躬亲。制度的设置与皇帝的承受力本身就有难以克服的矛盾,因而不得不沿用历史上曾有的内阁制,以协助皇帝处理公务。洪武十三年(1380年)废去丞相,永乐元年(1403年)翰林院侍读解缙、胡广等七人就陆续参与政务,但官阶不高,只是八九品,到正统七年(1442年)形成内阁制,正式有了皇帝秘书班子的出台,官阶也升至二三品,历经成化、弘治、正德、嘉靖四朝的发展,内阁权力不断提高。

从制度上说,内阁只是奉命“票拟”起草文件,不是一级行政机构,没有实权,更不能向六部发号施令,这与宰相制有根本的不同。取消有职有权的宰相,设置有职无权的内阁,是朱元璋防范大权旁落的特别举措。实际上,皇帝处理公务离不开内阁的操作,内阁既要有操作,又不能违反既定的规则。所以,内阁在代行皇帝意旨中不断发挥权力的作用,提升自己的地位。嘉靖初年文渊阁大学士张孚敬的朝位班次已在各部尚书之上,嘉靖末年严嵩主持的内阁更是权势炙人。按祖制,内阁不能统率朝臣,事实上又高居群臣之首,这就给朝野上下的党争带来各自的口实,“按祖制”成为言官打击阁臣的有力武器。由于皇帝的意旨号令,分别由内阁的“票拟”和司礼监的“批红”来实现,二者缺一不可,这就将皇权分置于不相统属的内廷和外廷两部分运作,这就带来外廷和内廷的牵制和摩擦。所以,明代内阁的纷争与内外廷的冲突,其根源在于制度上对内阁的限制与权力在事实上的扩张所发生的矛盾,这是朱元璋不合理的制度设置遗留给后代的无穷祸患。

这种体制性的缺陷,带来了无休无止的争斗与内阁首辅地位的不稳,官僚系统最高层处在分裂状态,有所举措都被内斗消耗了,又何以整肃百官?内廷和外廷,内阁与各部不相统属,而又相互争斗,长年不息。如果不从制度上弥合祖制的缺陷,无论怎样的高手也平复不了这种矛盾。高拱为收回司礼监的权力而栽了跟头,言官们对阁臣的弹劾,用得最多的就是不遵祖制,祖制已成为攻击对手的借口和压抑制度更新的磐石。生活在高度集权专制主义阴影下的官吏,不可能超越时代,搬掉这一磐石,就连张居正这样杰出的政治家也只能打着祖制的旗号以革新成规。反对祖制是行不通的,但弥补祖制的缝隙却是可能的。考成法即是张居正针对明王朝体制性弊端,进行正本清源的一大改革。

万历元年(1573年),张居正上《请稽查章奏随事考成以修实政疏》,这是他上台后的第一件大事。首先,他从诏令不行、有法不循的角度提出问题,以实施考成法来纠正弊端,具体而翔实地规定处理公文的过程。这就是由中央各部把拟办的公事一律登记造册,分别制成一式三份的公文簿:一本留部作底本;一本送六科备案;一本交内阁查考。大小事务根据轻重缓急,路程远近,严立期限,责令完成,逐一注销,如有欺瞒不实的,从严查处。按月进行考成,每年进行总结,吏部通过询事考言,以言核事,以事核效,评定官吏的勤惰,以督促公务,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和官员的执政能力。这一规定看似处理公文的流程,实际上是把那些不好把握、不易监督的处理方法具体化、明细化,使模糊的明确,使弹性的刚化,以实施制度的责任化,从制度建设中加大监督的范围和强度。

这一过程体现的是由内阁统领六部和都察院的新规则。明朝中央行政机构分设礼、吏、兵、户、刑、工六部,这六部又分别归相应的六科监察。部的尚书官阶可达二品,而科的长官给事中只是七品。但是,这七品官对于六部的公务却有封驳弹劾的权力。在明代的官僚体制中,大官统率小官,小官也可以牵制大官,甚至参倒国家的重臣。而六部和六科都直接向皇帝负责,内阁不得干预。张居正却通过考成法,改由内阁总其成,这表现在三方面:一是由内阁控制六科、都察院,进而控制六部,再由六部和负责监察的都察院控制地方政府、考察各级官员,使考察工作直接对内阁负责;二是对官僚机构和官员采取定期考勤和随事考核相综合的办法,检查名实,施行赏罚,奖廉惩贪,提高行政效率;三是处理公务分报三个机构审核,互相监督,以防范玩忽职守的现象。在《陈六事疏》中用尊主权和一号令来提高政府诏令的威权,以形成集权内阁的舆论。但这是思想性的,在法制上并未确认内阁居于百官之首的地位。考成法就通过处理公务的程序来改变明初内阁不干预六部权力的旧体制,通过六科的干预,使六部听命于内阁,各省抚按听命于六部,各省县令听命于各省抚按,从地方到中央的各级机构层层由内阁控制,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权归内阁,从制度上提升了内阁的行政地位与监察责任,这就是“一方之本在抚按,天下之本在政府”的实质。

然而,让六科听命于内阁的举措,并非明朝的祖制,《大明会典》中明确规定由司礼监稽查章奏,统率六科,这有三个条款:一是凡六科每日收到各衙门公文,各具奏目,送交司礼监存档;二是各衙门已处理的文件,附写文簿,发落日期,在六科注销;三是各地方衙门,每年将注销的公事,填写底簿,送六科备考。司礼监通过六科掌控从中央六部到地方政府的监督权力,使外廷听命于内廷,这一程序突出的是宦官掌控六部的权力。实际上,在弘治十五年(1502年)修成的《大明会典》中并未有此规定,这些条款都是在宦官刘瑾当权的正德年间添加的,以此作为控制外廷的依据。由司礼监掌控六科,运作都在内廷,使其得以上下其手,暗箱操作,经常成为官场黑暗的策源地。考成法以考核官员、稽查章奏为形式,实施由内阁统率六科的新体制,从司礼监手中收回监督大权,一切政务都见诸章奏,使之公开化,增强行政的透明度,这是明后期政治体制中具有首创意义的改革,也是考成法的最大成效。张居正还力图把这一新体制载入明代法典,以取得合法地位。万历四年(1576年)时开馆重修《大明会典》,这一计划虽未完成,但在张居正实施考成法期间,内阁的地位大为提高,事实上已确立了辅弼的合法性。

失去监督的官吏,肆无忌惮地胡作非为,造成法度凌夷,纪纲颓废。官员们姑息怠惰,相互濡染,习已成风,其严重性远远超过唐末和宋末。主钱谷的不懂出纳,管监察的从来不弹劾贪官污吏,司刑名的不熟悉法律,等等。尸位素餐的混日子现象业已司空见惯。各种讽刺官员的民谣、笑话、故事在民间风行一时,这是历代王朝罕有的现象。

明代考核官吏,本有一套详尽的办法,任职三年要对政绩进行初考,六年再考,九年通考,考核结果分“称职”、“平常”、“不称职”三等,以决定职务的升、降、调、免。凡京官及外官,至三年、六年考满后,一律不再就任原职。此项以考核施行监督的规定到明后期已经名存实亡。为了恢复对官员的考察,张居正首先要求皇帝勤政,直接掌握官员的勤惰。万历二年(1574年),张居正联合吏部尚书张瀚和兵部尚书谭纶特制作屏风十二扇,绘制全国官员分布图,上粘浮帖,每十日更换一次,放置在文华殿皇帝读书的地方,以便随时掌握各地官员的升迁、调任,不论皇帝是坐是卧都可以一目了然。对于官员的章奏,则要求简明扼要,简化上报和处理的手续,务使上下及时通达。当时,万历皇帝还是小孩,不可能事必亲览。但这项勤政制度的确立,力纠晚明君臣怠惰之风,对皇帝有教育意义,对官场有警示作用,体现了张居正考核官员必须从上层做起,使上下同步改革的思想。

在对官员的各种考核中,以什么为准则是具有导向性的问题。古人素来以立德、立言、立功为三不朽,以忠孝伦理为准则。以军功业绩为准则的、以著书立说为准则的,都在激励官员方面起过积极作用,而张居正却提出“以钱谷为考成”的主张,明确提出以理财作为考核官员的准则,这在君子耻言利的时代是一个创举。

理财是推行考成法重要目的之一,张居正当政后,迫在眉睫的问题是要解决财政危机。官场上历来通行的是政府要增加赋税,就向小民搜刮,不敢提出督缴正赋田税的主张,因为隐田瞒税的都是不法权贵,追缴欠税是在太岁头上动土,谁也不敢出这个头。以理财为中心审核官员的业绩,促使官员想方设法去追缴欠税,凡是追缴欠税不足九成的都要受到批评、调离甚至撤职。这可是自讨苦吃的举措,要知道当官的虽然爱财,但作为官场的表面文章,莫不以施仁政、省刑罚、薄赋敛为立身的招牌,这一下赤裸裸地以追索田粮作为评定任职优劣的标准,对士大夫重义轻利的传统是一大震动。许多文人学士搬出仁义道德的说教攻击这项指令,张居正予以严正驳斥:“今为侵欺隐占者,权豪也,非细民也,而吾法之所施者奸人也,非良民也。”这是从实际出发的由衷之言。地主向王朝缴纳田赋,虽然取自农民的田租,但地主的隐田瞒税并不意味少收地租,减轻农民负担,倒是挖了国家的墙脚,使王朝财政收入受到莫大的损失。所以,封建王朝同这些欠税地主的矛盾,是地主阶级内部争夺剥削农民收益的矛盾。考成法运用行政力量督缴赋税,也就是要官吏严格执行国家的法令,迫使地主把欺隐漏缴的田赋再吐出来。当然,这种做法也可能会损害一部分有地的自耕农的利益,官吏追索太急免不了会骚扰农民。张居正对此采取的办法是责成吏部悉心查访,遇有弄虚作假、剥下奉上、沽名钓誉的,一律置于下等给予严格制裁。同时,又在适当时期减免积欠,以示恩赦,逐步做到当年赋税当年清。对于官衙的日常用度,大力裁减,节省开支,利用考成法之机,扫除积弊。所以,以钱谷为考绩,制止了权贵地主的违法活动,惩戒了受贿的贪官,不用加税就增加了国家的财源,填补了国家的亏空,做到了“民不加赋而国用充足”。因此,这是一项成功的经验。

张居正在考察中充分发挥监察机构的作用,规定京官与外官分别以三年、六年考满,称职者提升,平常者复职,不称职者罢免。知府、知县六年一迁,遇有不宜于官或官不宜地的,都要量情更换。各地大员如布政使、按察使三年一迁,中央科道部曹六年一迁。这三年与六年的期限,使得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员既不久任,又有相对的稳定性,既能随事随时进行短线考察,又能长线追踪功业名实。各级官员感受到不断被考察的压力,不敢不奉公守法,尽职尽力。内阁依据实绩裁汰冗滥,精简机构。根据《国榷》记载,在改革深入进行的万历九年(1581年),中央裁员419人,地方裁员902人,这在明王朝可谓是一桩大刀阔斧的举措。正因为有这样的大手笔,各级官府才能不断地吐故纳新,使官僚系统保持了一定的活力,有效地遏制了贪污腐败和玩忽职守的不正之风。

张居正最为恼火的是地方官吏隐瞒民情,不能据实上报。有法不依、司法混乱是嘉靖、隆庆时期的一大公害,对于种种不法现象,人们都已习以为常,在世人都已见怪不怪的情况下,张居正拍案而起,痛加斥责。江淮发生多起盗案,地方隐瞒不报;凤阳官银被盗,查无下落,诬指吏员侵匿;苏州治安不良,地方官闪烁其词,曲意隐匿。张居正愤怒地指出,凡有隐匿不报者“必从重治”。官场的惯例,都把治安的不良归罪于盗贼的横行。张居正却认为,地方动乱的祸根不在盗贼,而是“吏不恤民,驱而为盗”,是官吏作恶迫使民众沦为盗贼,这才是“酿祸之根”。所以,他强调:“致理之要,在于安民,欲民之安,责在守令。”治安的良莠不在民而在官,这是非比寻常的看法!为此,他运用的是非常手段,即以凌厉的威力、严厉的法规,整肃官府,雷厉风行地纠正怠玩之风。对地方官是如此,在考察京官时更是一丝不苟,重申各种戒令,以图荡涤官场积习,大力扭转社会风气。他认为:“人心陷溺已久,宿垢未能尽除,若不特行戒谕,明示正大光明之路,则众心无所适从。”为此,张居正特地代拟皇帝救谕《请戒谕群臣疏》,要求官员恪尽职守,倘有疏怠,决不宽恕。在《请戒谕群臣疏》中,还对选将练兵、积饷修守等军务提出具体要求,如有因循怠玩,沿袭旧例敷衍了事的,都拿来“治以重罪,决不轻肴”。他还推出历史上的先贤典范,要求各级官员学习孙武、诸葛亮严明执法的精神,在朝廷重申法令之后,倘再有约束不明,申令不熟的,一律严惩不贷。在执法中,张居正有一句名言:“法所当加,贵贱不有,事有所枉,疏贱必申。”这已成为赏罚严明的经典名言。

在一个法制不明的社会,要做到赏罚公正并非易事。在明代,有功名的士大夫犯罪往往有各种借口为之减免,平民告官也很难获胜。张居正深知其弊,对于犯法的官员与平民一视同仁。山东鱼台县有平民屈深状告乡官违法,这乡官还是告状者的老师。神宗认为该案是弟子告师长,要惩办告发人。张居正为此上疏,认为此案要公开审讯,如果告发属实,应将乡官问罪,若有不实之处,自当按诬告处理,重要的是让平民敢于说实话,讲出民间真正的隐痛,这在崇尚“为尊者讳”的时代,是不可多得的见解,一度反对他的赵世卿也不得不承认。张居正当国执政尚严,不合格的官吏都受到惩罚。时人评论说:“江陵用事,以严肃佐之。内外吏莫不惴惴。”这一句“内外吏莫不惴惴”的评论,说明考成法确实对不法官员具有震慑力。

同类推荐
  • 爱因斯坦自述(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爱因斯坦自述(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本书将通过爱因斯坦的自述和其书信。真实地反映他的生活经历、事业理想、喜怒哀乐、特立独行及其辉煌的一生。,爱因斯坦不仅是伟大的科学家,也是一位具有很高天赋和独特风格的德语写作家、音乐爱好者、哲人和社会活动家。他是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一位传奇人物,集多种角色于一身:丈夫、父亲、儿子、情人、良师、益友、犹太人、世界公民、社会良心、和平主义者、业余小提琴手、统一场理论的独行侠……总而言之,是“生活在他自己世界里的个古怪天才”
  • 中国古代皇后传

    中国古代皇后传

    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中,后妃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她们是最高统治者、至高无上的皇帝的妻妾,是封建时代妇女中地位最高贵的人。她们的命运轨迹,兴衰荣辱、坎坷沉浮无不和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联。由于她们的特殊地位,在历史长河中,既有英明辅弼帝王甚或亲自临朝,推动历史发展者;也有助纣为虐,阻碍了历史进程者;更有甚者,则扮演了祸国殃民、使历史的车轮逆转的角色;而为数更多的则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在“寂寞梧桐锁深秋”的后宫中凄凉地走完了自己的人生之路。她们的命运既有强烈的政治色彩,也有浓厚的感情色彩。后宫的生活从婚丧嫁娶到衣食住行都是丰富多采的。它既是封建时代的历史缩影,也是一幅封建时代的民俗画卷。透过她们的生活。
  • 阎锡山回忆录

    阎锡山回忆录

    阎锡山是百年前辛亥革命时山西起义的重要领导者,起义于十月二十九日以突击形式攻击山西巡抚衙门,一举成功,遂推选其任山西都督。从此,阎锡山统治山西长达三十八年之久。而且,在风云变幻的民国历史上,阎锡山始终是举足轻重的人物。
  • 梁漱溟人生智慧书

    梁漱溟人生智慧书

    梁漱溟先生提出了自己的志愿:愿终身为民族社会尽力;并愿使自己成为社会所永久信赖的一个人。在确立了这个志向之后,他的生命就有了前进的方向,不断地为家国民族而四方奔走,风雨无阻,毫不游移。一条清晰的人生轨迹呈现在后人面前。
  • 雄才大略的统帅

    雄才大略的统帅

    《军史辉煌丛书》是1997年为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70周年编写的,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当年即获好评。十年前,作者在编写这套丛书时,举国上下正在迎接党的十五大的召开;而今,中国人民解放军即将迎来她80岁的生日,大江南北又在为党的十七大的召开和2008年奥运会的举行紧张地忙碌着。十年,在一个人的一生中会发生不少改变,对于一支强大的军队,其变化更是巨大和深远的。岁月匆匆,但这套丛书,其巧妙的构思、丰富的史料、动人的故事和鲜活的语言,却不因时光的流逝而逊色,特别对21世纪的年轻人仍有积极的教育作用。
热门推荐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嚣张九公主之无比纨绔
  • 萌徒追妻:梦魇除妖师

    萌徒追妻:梦魇除妖师

    眼见一美男差点命丧车轮之下,她一好心将某男救下,却不小心开启了一场萌徒追师之路。只是这男徒弟平日里看起来一本正经,对她细心体贴、无微不至,可是为啥她悄悄进入他梦里的时候……看见的场景却有些不对劲?!并且这梦的女主角竟然是她,而男主角是他自己!“我们已经断绝师徒关系,你不用再回来了。”她被某徒弟逼得连连后退。(呆萌?腹黑?)徒弟笑道:“你不想继续师徒关系,那我们换一个关系好了?”
  • 冷情王爷嚣张妃

    冷情王爷嚣张妃

    【原创作者社团『未央』出品】那一场相遇,注定成为一个劫,逃不开宿命轮回,避不过生死纠缠,我舞尽妖娆,倾尽芳华,终,还是要与你擦肩......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有病治病,无病防身

    有病治病,无病防身

    做自己的健康顾问,自己就是最好的医生。俯拾之间即是强身保健妙法,举手投足尽享不生病的自在。叩齿咽津、耳压通经、净血排毒、食疗方、辨病治病绝招……最简单、最实用,让你在不知不觉中拥有不生病的智慧,享受健康快乐的生活。增强体质,享受不生病的自在,“武器”就在你手中。
  • 妖孽太猛

    妖孽太猛

    “妈咪……你是……开玩笑的吧!”韩筱米不确定的问,因为她那老狐狸妈咪,完全就没有一点说笑的样子,她不过是抱着一点点小小的希望而已。“你看我像是说笑的吗?”“妈咪!你有没有搞错?我才十九岁?”韩筱米终于忍不住大声抗议起来。“有什么关系?你如果担心的是结婚年龄的问题的话,那你就不用担心了!因为你再过六十三天就二十了,你冯妈妈和她儿子这点时间还是能等的!”他?他回来了?韩筱米……
  • 肥婆王妃有喜了

    肥婆王妃有喜了

    此文:狗血,积极减肥,让她在古代发光发亮。“孩子到底是谁的?”二人怨怒抛出疑问。纤纤玉指轻点朱唇,时尚女王穿越成重达一八百的肥婆时,林小黛没有怨天尤人,她幽幽回答:“你猜!”从来都是龙子争皇位,三岁小儿不负所望,林小黛逆袭古代,对外腹黑,对她乖巧,来一场双龙争嫡子,最后双双强势来逼婚。吃干抹净,两大美男齐失踪,只能望着儿子兴叹:“这孩子的脸蛋长的跟我小时候一模一样,三年后,小恶魔横空出世。折磨负心男最狠的办法是生个儿子来逆袭,肯定是我的孩子。“他的眉宇和嘴角和我一个印子刻出来的。那夜太混乱,巴望转眼瘦成一道闪电,谁X了谁,惨遭小人忌妒,下春药想毁她名声,谁下的种,准备来个现场搞基场景大饱眼福,如今一概不知,一觉到天亮!相府嫡女太尊贵,温馨,结果却变成了三人同床共枕,有爱有虐,所幸,绝顶聪明,男强女强,露出胜利的微笑,强强打压,独遗林小黛一人承受恶果,玩弄两美男团团转,胜者为王!,她借花献佛连夜约会两俊美王爷。”另一个强硬力争林小黛恶毒的望着二人,精彩片段从此拉开序幕。”
  • 凤仪天下

    凤仪天下

    -------------------------------------------凤仪简介她只是个平凡的人,象她这样的迷糊个性,一生也没有什么太大追求,只希望能过着平静平凡的生活。可是老天偏让她不得安生,穿越在一个未知的过去时代,重重历历,步入皇权,凤仪天下。请支持乜乜,给我票票!用力的用票票砸我吧!没有票票也请踩上一个脚印,好让乜乜知道,还是有人喜欢看我的文,给我一个努力下去的鼓励!乜乜新申请了QQ号:942044031凤仪天下终于有群了,谢谢玲珑MM!群号:53350278敲门暗号:皇后驾到欢迎大家进来对乜乜的文多提宝贵意见!多多交流!——————————————厚着脸皮推荐自己新作品!乜乜精心新作《女不韦》——给你一个很不一样的穿越文!连接: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