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企业都有自己的企业文化,独特的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精神支柱,是企业号召力的关键、纵观世界上的优秀企业的企业文化,大都崇尚交流、自由、宽容、为员工着想。既然不满是不可避免的,那就让它发泄出来,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给员工宣泄的机会,有效的疏导,才能促进企业良好地发展。
发出牢骚,关系才更健康
“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但是,要真正做到这一点,对普通人来说还是不容易的。生活中很多事情不如意,却一时也无法解决,人们在工作生活中生的怨气、意见、看法,需要有一个宣泄的途径,也就只能发发牢骚。
与其把什么都埋在心里,不如说出来。哈佛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适度表达自己愤怒的男性,与压抑的男性相比,其发生非致命性心脏病的概率是后者的一半,中风的概率也较后者显著降低。这个研究结果告诉我们,适当表达自己的情绪或倾诉,有益健康。
那么,何为适度?如何才能做到适度呢?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
一是发牢骚的频繁程度。你可以偶尔发发牢骚,却不可每做一件事或每遇一件事都发牢骚。牢骚太多必令人厌烦。
二是要注意场合。一般非正式场合比较适合发牢骚,正式的场合不要发牢骚,如果是见客户或在领导面前发牢骚,结果就不会太好了。
三是要看对象。发牢骚的对象应该是对你友好、熟悉和随和的人,这样的人能够理解你的牢骚,与你产生共鸣。如果你对着某些高傲、自我中心的人发牢骚,对方可能会一句话把你噎个半死,这个牢骚不发也罢。
企业和员工似乎是永远难以调和的两极,员工牢骚成了任何企业都存在的一个现象。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的最新调查显示,34%的员工对所在单位有较多的牢骚、抱怨;员工对“领导风格”抱怨最多,牢骚最大;现实中朋友、关系较好的同事、家人,是员工宣泄牢骚的最主要途径。不要小看员工的牢骚,处理不当将会给企业带来大损失。
让员工发出牢骚有各种各样的好处。
首先,牢骚是化解冲突的“安全活塞”。在压力容器上,有一种安全活塞,一旦压力高于承受力时,就会自动排气,以防爆炸。在思想教育工作中,运用“安全活塞”效应,可以防止群众的不满情绪,避免各种矛盾的相互碰撞和激化。曾有一家单位召开过“牢骚晚会”,目的是让一些内心有苦衷、有烦恼的人,有机会发发牢骚,讲讲他们的郁结之苦,以助于心理平衡。
其次,牢骚是领导者了解下属和群众情绪的“警示器”。从领导工作的角度看,牢骚折射出的也是一种社会群体心态,是对社会现象的直率流露,表达了一定的思想感情和对外部世界的评判。领导者必须把人民群众“赞成不赞成、答应不答应、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当作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不能无视群众的牢骚,因为这也是一种重要的下情,重要的民情民意。
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现在社会节奏加快,人们面临的压力普遍增大,作为一个智慧的企业,就应该努力为员工寻找发泄的途径,这不仅有利于员工的健康,更关系到企业的未来,试想一个整日充斥抱怨之声的企业,员工怎么能够激发自身的创造力?
进行“谈话实验”,让员工把不满说出来
有“世界第一首席执行官”之称的前美国通用电气集团首席执行官杰克·韦尔奇曾说过一句话:“让员工把不满说出来。”这句话虽然听起来很简单,实际上蕴含着深刻的经营管理之道,对每个企业都有着非常现实的指导意义。
无论哪一家企业,不可能所有的工作都做得非常完美、滴水不漏,总有一些事情处理得不公平、不恰当。一些制度制定的不合理,一些管理工作做得不到位,使员工产生了不解或不满情绪。如果没有一个能够让员工顺畅地反馈个人意见和建议的平台,也没有一个有效地解释企业内部决策、管理工作动机、目的、方法的渠道,就会使员工的不满和怨气越聚越多,越积越重,直到企业发生严重的管理危机。因此,“让员工把不满说出来”是一种很明智、行之有效的化解员工矛盾、改善企业境况的好方法。
牢骚效应来源于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系组织的一次有价值的实验。在芝加哥郊外,有一家制造电话交换机的工厂。在这个工厂中,各种生活和娱乐设施都很完备,社会保险、养老金等等其他方面做得也相当不错。但是让厂长感到困惑的是,工人们的生产积极性却并不高,产品销售也是成绩平平。为找出原因,他向哈佛大学心理学系发出了求助申请。在梅约教授的带领下,哈佛大学心理学系派出一个专家组对这件事展开了调查研究。经调查发现,厂家原来假定的对工厂生产效率会起极大作用的照明条件、休息时间以及薪水的高低与工作效率的相关性很低,而工厂内自由宽容的群体气氛、工人的工作情绪、责任感与工作效率的相关程度却较大。
在他们进行的这一系列试验研究中,有一个“谈话试验”。具体做法就是专家们找工人个别谈话,而且规定在谈话过程中,专家要耐心倾听工人们对厂方的各种意见和不满,并做详细记录。与此同时,专家对工人的不满意见不准反驳和训斥。这一实验研究的周期是两年。在这两年多的时间里,研究人员前前后后与工人谈话的总数达到了两万余人次。
结果他们发现:这两年以来,工厂的产量大幅度提高了。经过研究,他们给出了原因:在这家工厂,长期以来工人对它的各个方面就有诸多不满,但无处发泄。“谈话试验”使他们的这些不满都发泄出来了,发泄后,员工们感到心情舒畅,工作干劲高涨。这就是牢骚效应。由于这家工厂的名字叫霍桑,人们便将这种现象称为“霍桑效应”。它告诉我们:人有各种各样的愿望,但真正能达成的却为数不多。对那些未能实现的意愿和未能满足的情绪,千万不要压制,而是要让它们发泄出来,这对人的身心发展和工作效率的提高都非常有利。
在日本,很多企业都非常注重为员工提供发泄情绪的渠道。松下公司就是如此。在松下,所有分厂里都设有吸烟室,里面摆放着一个极像松下幸之助本人的人体模型,工人可以在这里用竹竿随意抽打“他”,以发泄自己心中的不满。等他打够了,停手了,喇叭里会自动响起松下幸之助的声音,这是他本人给工人写的诗:“这不是幻觉,我们生在一个国家,心心相通,手挽着手,我们可以一起去求得和平,让日本繁荣幸福。干事情可以有分歧,但记住,日本人只有一个目标:即民族强盛、和睦。从今起,这绝不再是幻觉。”当然,这还不够,松下说:“厂主自己还得努力工作,要使每个职工感觉到:我们的厂主工作真辛苦,我们理应帮助他!”正是通过这种方式,使松下的员工自始至终都能保持高度的工作热情。
日本公司的这种做法被世界许多国家的企业借鉴。在美国的有些企业,有一种叫做Hop Day(发泄日)的制度设定。就是在每个月专门划出一天给员工发泄不满。在这天,员工可以对公司同事和上级直抒胸臆,开玩笑、顶撞都是被允许的,领导不许就此迁怒于人。这种形式使下属平时积郁的不满情绪都能得到宣泄,从而大大缓解了他们的工作压力,提高了工作效率。
Hop Day提供了一种给所有人更好的沟通机会的形式,起到了调节气氛的作用。所以,牢骚效应本质上是一种沟通效应,只是这种沟通更多是在员工有挫折感时发生而已。
美国威斯康星州格林贝市的儿童保育中心总经理帕特布普纳,每隔一个月就要请自己手下的22名员工出去吃一次比萨饼。就餐时先用一个小时让员工们彼此随意发发牢骚,也可以就管理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他们先发泄牢骚,可能是“你上次从我那借的东西没还”,或者是“你一遇到点儿事就慌乱”等等。随后,再用一个小时发表积极的见解,并就新出现的问题提出改进的建议。举行这种“正式的宣泄集会”的费用很低,效果却很好。
能将一种消极的发泄变为积极的建议,显示了这位美国经理的高人一筹。当然,无论是发泄还是提建议,其本质都是沟通。只要渠道通畅,就都能取得好的效果。
“让员工把不满说出来”,实际上是一种沟通。通过这种沟通,可以实现企业内部管理信息的“对流”。一方面,倾听员工发自内心的呼声、意见和建议,便于企业决策层、管理层发现并改变不合理的管理举措,进而制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制度,提高管理水平,使企业沿着健康的方向高速发展。另一方面,收到来自企业决策层、管理层的准确合理的回应之后,员工的顾虑、猜疑和误解、怨愤就会烟消云散,工作起来就会心情舒畅、干劲十足,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创新生产技术、提高工作效率上,从而大大增强企业的实力和竞争力。
当然,“让员工把不满说出来”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首先,需要企业经营管理者态度诚恳,能够侧耳倾听来自基层的不同意见,甚至是批评意见;其次,需要企业经营者主动做出一些必要的利益让步,而不是走走形式,做做样子。形式是次要的,重要的是要让员工深切的感受到,他们是为领导们所关注着的,是被尊重着的,至少,也是被作为有感情、有思想的人看待的,而不是只能机械地工作的生产工具。
爱赞美更爱批评,小心“糖衣炮弹”
石头,经历着海水的磨练,慢慢才收起自己的锋芒,变得圆滑;月亮,经历着时间的磨练,不断填补自身的缺陷,成为满月;人,接受了他人的劝告,不断修正自己,方能成材。人无完人,我们需要他人的忠告,不断完善自己,攀上成功的顶峰。
不同的人,思想、性格、能力、习惯、爱好各有不同,各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为了更好更快的成长,做一个身心健康的人,每个人都必须学会正确对待表扬和批评。我们首先应该知道,别人不论提出表扬还是批评都是希望我们取得更大的进步,大家都应该虚心接受。试想:一个全然对自己不在意的人会去关注你的方方面面吗?
同时,大家还要学会正确地对待赞美和批评。有人赞美时,要想到自己是不是真的值得受赞美,有哪些长处,好在哪里,以后要如何继续保持。同时要想想自己身上还存在哪些不足的地方需要改进,千万不能狂妄自大,觉得自己了不起。有人提到批评时,应先虚心地听取意见,认真考虑一下自己是不是有这样的缺点、毛病。如果有,也不要灰心丧气,应该动脑筋,找出原因和改进的方法,及时纠正;如果没有,也要加以重视,经常提醒自己注意。
古人云:“忠言逆耳。”这是正确的,谁不希望身边的人赞美自己呢?但是如果他们把你捧上了云霄,那么你将跌得更痛。即使忠言逆耳,我们也该接受。我们不能沉迷于赞美,不可以缺少他人的批评。
来自别人的批评,就好像他人的问候,带给我们的不是刀刃,而是具有深意的微笑;来自别人的批评,就好像他人的怀抱,带给我们的不是寒气,而是具有关心的暖气;来自别人的批评,就好像他人的双手,带来的不是残酷,而是善意的提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太多太多,而其中一样就是“批评”,一样助你成功的武器。
知道德国的音乐大师贝多芬是怎么创作《命运交响曲》的吗?在贝多芬那里,生活简直是一个横暴的封建地主,他失明,他听不见,都是生活紧紧压迫的结果。但是,生活越压迫,他越是要喊:“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最终,他成功了,他把古典音乐过渡到浪漫音乐,开创了浪漫主义音乐的先河。
“无论何时,不管怎样,我决不能允许自己有一点点灰心丧气。”这是美国发明大王的名言。爱迪生小时侯因在火车上做实验起了火而被列车长打聋了一只耳朵,他也是一个被生活狠狠批评的人!为了发明一个能耗低,持续工作时间长的电灯泡,他试验了一千多种灯丝。正如他所说:“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上百分之一的灵感”,他凭着从不灰心丧气的韧性给人类带来了持久的光明,照亮了世界。
从古到今,批评一直都在上演,从未退场。不管赞美还是批评,我们都应表示感谢。
接受批评是我们反思和提升的最快的途径,需要更多的建设性的批评来促进我们成长。接受批评是为了更好的提升自我,也是为了在与把自己的优势提炼出来,才能更好的来储备自我的能量。
赞美是鲜花,我们乐于接受,但要警惕“糖衣炮弹”。而批评则是营养,为了鲜花开的更加鲜艳,这样的营养是我们必须的成分,所以敞开心胸来真诚的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