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梦想和希望意味着对现实生活的不满的话,变革,则代表了我们想要改变现状的努力。顺应时势,代表着希望和信心、身为变革代言人的奥巴马,让人们相信他可以带来新的方向,可以把梦想上升为改变现实的行动。从dream到change,革新是唯一重要的。
▲锐意改革是他鲜明的旗帜
当竞选结果尘埃落定时,美国媒体由衷地感叹:不是说奥巴马有多么伟大,而是美国太需要变化了。
成功赢得总统大选的次日,奥巴马在芝加哥格兰特公园举行盛大的集会,发表以“美国的变革”为主题的获胜演说。他表示,美国迎来了变革时代(change is coming to America),并且呼吁美国人民团结起来。
美国太需要变革,于是代表着新鲜、活力,年轻干练的奥巴马应运而生。遗传自父亲的咖啡肤色,没有为奥巴马带来太多种族困扰,反而成为了他“变革”的一面旗帜。
◆以变革的名义参选
我们回头去看美国历史可以发现,以变革的名义竞选总统,奥巴马不是第一个。越是在艰难时期,越易有尚未形成特权圈子的“黑马”靠变革闯入权力中心。如军人出身的杜鲁门、天主教徒肯尼迪、平民出身的克林顿都属于这种少有裙带关系的圈外人。
1980年共和党候选人里根一句“是变革的时候了”,呼应了选民对卡特软弱外交政策的不满,从而使卡特竞选连任的梦想破灭。
1992年,克林顿一句“傻瓜,问题是经济!”提出要求换马,结果害得赢了海湾战争的老布什只当了一届总统。
所以,奥巴马宣布竞选总统时聪明地说:“我在华盛顿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长不足以学到华盛顿政府的处事方式,短不至于看不到政府所需的变革。”以“变革”为口号的奥巴马让美国民众看到了未来的新希望。
当前美国的形势是:形势严峻的经济危机让人们惶恐不安,选民对小布什八年执政十分失望:财政赤字和预算赤字居高不下,经济不景气;布什治下的两场战争——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胜而不结,美军陷入其中欲罢不能,美国的国际声誉下降,世界范围内的反美主义高涨,小布什甚至被多数美国人认为是最差劲的美国总统。
谁都能看出来,在这种情形下,美国需要有个强劲的变革信号,让在失败的泥沼中挣扎的国民看到希望。虽然奥巴马和麦凯恩一样宣讲民主、自由,但是他在这一切之上,增加了一些新的价值观,那就是变革、信心、希望,这些都是他从头到尾一直强调的地方,而“Change You Can Believe in”的说法是如此深入人心。相对而言,麦凯恩所说的一切,比如实际政绩、越战体验、伊拉克战争中的增兵行动,说的都是过去,有些甚至还有争议性。而奥巴马团队则根本不去说过去的纪录,而让人去看一张白纸的未来,充满希望的未来。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08年8月的一份调查显示,约有60%的受访者认为伊拉克战争是一个错误。然而,年迈的麦凯恩始终固执地坚持不从伊拉克撤军,奥巴马却是唯一明确反对伊战的候选人。在伊战的泥潭里挣扎了很久的美国人不选他能选谁呢?
他主张进行医疗改革,向富裕的人征税,同时通过各种方式吸引年轻选民的支持,这些都让饱受金融危机摧残的美国人对他充满了希望。
◆始终如一的变革旗帜
“今天,最重要的是变革,而不是经验;在竞选演讲技巧中,最被看重的长处是磅礴的气势,而不是对细节的掌握;最受珍视的前景是与过去的彻底决裂,而不只是重返过去更美好的时光。”《华盛顿邮报》政治专栏作家迪翁这样总结道。
奥巴马之所以能够在大选中后来居上,不仅仅在于他从一开始就抓准了选民的心理,旗帜鲜明地提出“变革”的口号。而在于他能够始终如一地坚持高举这面旗帜,让人们相信“我们可以信赖的变革”真的可以信赖,可以把美国带往一个新的方向。
预选开始前,前第一夫人希拉里一直是民主党内呼声最高的竞选人,拥有名望、资金、资历和经验等各种优势,民意支持率一度遥遥领先奥巴马。但民调显示,三分之二的民主党选民需要的是一名能给他们带来希望、能够弥合分歧和革新政治的领袖。最终的结果证明,在捕捉民心走向方面,奥巴马的确高出一筹。他打出的“变革”旗号,远比希拉里的“经验”牌契合民意。
高举“变革”旗号的奥巴马首先拿下预选首站艾奥瓦州,后又在2月5日“超级星期二”预选中与希拉里平分秋色。此后,他取得11场预选连胜的战绩,逐渐占据上风,直至6月3日最终锁定胜局。
进入总统竞选阶段后,奥巴马的对手是共和党总统候选人麦凯恩,这同样是一场“变革”与“经验”的较量。麦凯恩是将军之后,又参加过越战,拥有丰富的从政经验。他个人声望颇佳,被视为共和党在今年十分不利的政治气候中“阻止民主党战车的唯一希望”。在总统竞选初期,奥、麦两人的支持率不相上下。在9月初共和党全国代表大会后,麦凯恩的支持率甚至一度反超奥巴马。
然而,9月17日华尔街巨头雷曼兄弟申请破产后,美国金融风暴愈演愈烈,不仅凸显共和党执政失误,而且使美国选民求变之心更加强烈。民调显示,高达八成的选民认为国家走错了路,半数人认为麦凯恩的政策与共和党政府现行政策没有区别。在这种背景下,奥巴马不仅在三场总统候选人辩论中全部获胜,并且将民调领先优势一直保持到11月4日大选之前,直到取得最后胜利。
“我们可以相信变革”,“我们需要变革”,在人心思变的形势下,这个口号是非常有号召力的,而且奥巴马自始至终认定“变革”这个话题。反观麦凯恩,他的信息就有些前后不一,他自己老是批评奥巴马没有经验。换作布什,他会咬定这个说法不放,一条路走到黑也可,可是他后来选择了更没有经验的阿拉斯加州长沙拉佩林当搭档,等于是自己打自己嘴巴。看到人心思变,他后来也提出了变革口号,可是这又不如华盛顿政坛新手提出这口号更为有力。这样的信息混乱、前后不一致,是在给奥巴马帮忙。
奥巴马的“变革”旗帜曾在得克萨斯州和俄亥俄州因选民对失业和经济不景气的关注而有所褪色,但他始终坚持如一。他心里非常清楚自己到底支持什么反对什么,所以他能够在克林顿攻击其“变革”是一个童话时毫不动容,让他的变革口号在内外交困的环境下深得人心。
奥巴马告诉你
变革的时代来了,变革的力量足以改变人生,改变世界。
▲学会思考,别让大脑闲置
胜负已分之后,《时代》周刊分析:在与老牌政客、战争英雄麦凯恩的竞争中,奥巴马显示出情绪的稳定和决策过程的慎重。这是他作为政客最大的优点,也是致胜关键之一。跨国广告公司美国恒信(DDB)总裁凯茨·雷恩哈德说:“奥巴马具有品牌所应具备的三大特点。即,新颖、与众不同、吸引力。”
每个人都有大脑,但是不是所有人都会正确的思考,我们从选举过程中几个关键决策就可以看到。竞选时,重中之重的一个环节是选择副手。经过了周密的分析比较,奥巴马最终选定了经验丰富的拜登。之所以没有在预选结束时一口答应希拉里当副手的要求,并非有意拒绝,只是他还没有考虑清楚。这就是典型的“奥巴马式决策过程”。而麦凯恩抱着赌博的心态选了连他自己也不了解的佩林,是个一个太大的败笔。
◆养成思考的习惯
最早完成原子弹核裂变实验的英国著名物理学家卢瑟福,有天晚上走进实验室,看见他的一名学生依然伏在实验台上,便问:“这么晚了,你还在干什么呢?”学生答:“在工作。”又问:“那你白天干什么呢?”答:“也在工作。”又问:“那么你早上也工作?”答:“是的,教授。”于是,卢瑟福批评道:“这样一来,你用什么时间思考呢?”
想想你自己,是不是像那个学生一样,整天都在忙忙碌碌的工作?可是,忙得无暇思考的你,为什么那么忙碌呢?有没有可能正是因为没有时间思考,所以常常忙而无效、忙而无功,造成不应有的辛苦、不必要的忙碌呢?
是的,勤奋、刻苦是值得推崇的,但通常结果更重要,你的上司只要结果。如果你能又快又好地完成,为什么非要付出更多的汗水和时间?如果可以事半功倍,为什么非要事倍功半?巴尔扎克说:“一个能思考的人,才真是力量无边的人。”不要再把思考抛诸脑后了。
梭罗说:“只有当我们忘掉别人教我们所做的一切时,我们才拥有了真知。”他的意思是,只有靠你自己的努力思考,而非靠自己的死记硬背来获取的知识,才是真正的知识。
叔本华则是这样表达的:“他人表述的思想被接连不断地灌输进来,会阻止你去思考,会抑制你去创新……这就是为什么长年累月只知道学习,不知道思考,会让自己头脑简单……为了给其他书本中所阐述的思想提供接纳的空间,而停止你自己的思想创新的这种做法,提醒我想起了莎士比亚在评论他同时代的有些人时所说的那句话:他们为了能够看到其他的国家,竟然卖掉自己的国土。”
不知道这个故事和两位大哲学家的话是否让你有所感悟,但无论如何,做人做事都需要养成思考的习惯,你的一言一行都需要想好,你眼前的世界、你听到的传言都需要动脑筋分析。只有当思想能够回答你的心灵提出的问题时,它才能引导你人生的航船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先从别人那儿借用,随后被你的头脑接受并死记下来的思想,并不能对你的人生产生重大影响。哪怕少读一点书,也一定要多抽出点时间来思考。
许多人没有思考的习惯,遇到事情,都是凭借直觉去行动,而且很容易受到别人的影响。如果养成思考的习惯,遇到事情就会冷静下来。想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这是怎么一回事?”这一点非常重要,至于别人对这件事是如何反应的则是另外一回事。
今天,你思考了吗?
◆没有想不出的办法
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虽然不很容易,但方法总是有的,只要我们肯努力地思考。工作中的难题也是这样,一些棘手的问题,不是没有解决的方法,而是我们没有找到而已。所以在工作中如果我们遇到了难题,就应该坚持这样的原则:多思考,找方法,而不是找借口。
用比尔·盖茨的话说,就是:“一个出色的员工,应该懂得:要想让客户再度选择你的商品,就应该去寻找一个让客户再度接受你的理由,任何产品遇到了你善于思索的大脑,都肯定能有办法让它和微软的视窗一样行销天下的。”
只要肯思考,就总有一条路通向成功。不要说“不可能”、“实现不了”、“没办法解决”等,那往往是你在为自己的懒惰找借口而已。
有一次,在行军途中,拿破仑带领先遣部队和一位工程师先到前面探路。他们来到了一条河边,河上没有桥,但部队又必须迅速通过此河。
拿破仑就问工程师:“告诉我,河有多宽?”
“对不起,陛下。”工程师回答道,“我的测量仪器都留在后面的部队里,他们离我们还有十英里远。”
“我要你马上量出来。”
“这做不到,陛下。”
“我命令你马上给我量出河宽,不然我就要你的脑袋!”
于是,工程师很快想了一个办法:他脱下钢盔,让帽檐和他的眼睛、还有河对岸的一点正好在一条直线上。然后,他小心地保持身体的直立,不断地向后退,等到眼睛、帽檐和这边河岩的相应一点刚好在一条直线上时,他就停了下来。他把自己所处的位置标好,接着用脚量出前后两点的距离。然后,他对拿破仑说:“这就是河流大概的宽度。”拿破仑大为高兴,马上就提升了他的职务。
看得了吗?他不是做不到,只是没有尽力去想办法。当拿破仑威胁他的时候,他才肯全力思考。在你的日常工作中,没有人敢拿性命威胁你,或许你因此失去了许多绝妙主意也说不定呢。为什么非要别人逼你才肯动脑筋呢?有问题的时候,如果你肯开动脑筋想出解决办法,何愁人生不春风得意呢?
《福布斯》杂志的老板马孔·福布斯很欣赏自己的总裁列尼·雅布隆,因为他实在是个懂得动脑筋的聪明人,总能把一切工作都做得很好。
1969年,马孔·福布斯在科罗拉多州丹佛市南面卖下了一个牧场,面积6.8亿平方米。这花了他350万美元。他计划将这片牧场开发成狩猎场。然而,当一切准备就绪正要开业时,科罗拉多州政府却发来通知,说这块地上的野生动物是该州的财产,私人不得处置。这等于给马孔·福布斯的狩猎场判了死刑。怎么办呢?难道要让这350万美元打个水漂?
这时,列尼·雅布隆想出了一个高招:把这块土地划分成面积为2万平方米的一小块一小块,然后分块出售。
他们做得很到位。在宣传中,他们声称这块土地是实现美国梦的最佳场所,是一个完全不受污染的天堂,可以让每个购买的人拥有一份美利坚合众国的地产,2万平方米的售价是3500美元。
这一招立见奇效,许多人纷纷购买。这一笔生意下来,共赚进了3400万美元,超过了福布斯当年杂志的主营业务收入。
奥巴马告诉你
你永远别指望预见未来。但是,我们绝对可以从思考中看到一点端倪。
▲批判性思维让你脱颖而出
批判性思维是英语Critical Thinking的直译。Critical Thinking在英语中指的是那种能抓住要领,善于质疑辨析,基于严格推断,富于机智灵气,清晰敏捷的日常思维。在现代社会,养成批判性思维能力和精神气质,对于应付复杂多变的世界是非常必要的。
具有批判性思维的人能在辩论中发现漏洞,并能抵制毫无根据的想法。他们认为,批评一种观点并不等于批评持有此种观点的人。他们非常热衷于进行激烈的辩论,以探明一种观点的合理性。他们还具有创造性和建设性的能力——能够对一件事情给出更多可选择的解释,思考研究结果的意义,并能运用所获得的新知识来解决各种难题。
◆全面思考问题
某日,老师在课堂上想测测一个学生的智商怎么样,就问他:“树上有十只鸟,开枪打死一只,还剩几只?”
学生反问:“是无声手枪吗?”
“不是”。
“枪声有多大?”
“80—100分贝。”
“那就是说会振得耳朵疼?”
“是。”
“在这个城市里打鸟犯不犯法?”
“不犯。”
“您确定那只鸟真的被打死了?”
“确定。”老师已经不耐烦了,“拜托,你告诉我还剩几只就行了,OK?”
“OK,树上的鸟里有没有聋子?”
“没有。”
“有没有关在笼子里的?”
“没有。”
“边上还有没有其它的树,树上还有没有其它鸟?”
“没有。”
“有没有残疾或饿得飞不动的鸟?”
“没有。”
“算不算怀在肚子里的小鸟?”
“不算。”
“打鸟人的眼有没有花?保证是十只?”
“没有花,就十只。”
老师已经满头大汗,且下课铃响了。但学生还在问:“有没有傻到不怕死的鸟?”
“都怕死。”
“会不会一枪打死两只?”
“不会。”
“所有的鸟都可以自由活动吗?”
“完全可以。”
“如果您的回答没有骗人,”学生满怀信心地说,“打死的鸟要是挂在树上没有掉下来,那么就剩一只;如果掉下来,就一只不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