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38600000036

第36章 霸纪下(5)

至世祖时,羊祜上平吴表曰①:“先帝顺天应时,西平巴蜀,南和吴会,海内得以休息,兆庶有安乐之心。而吴复背信,使边事更兴。夫期运虽天所授,而功业必由人而成。不一大举扫灭,则众役无时得安。非所以隆先帝之勋,成无为之化也。故尧有丹水之伐,舜有有苗之征,咸以宁静宇宙,戢兵和众者也。蜀平之后,天下皆谓吴当并亡。自此来十三年,是谓一周,平定之期,复在今日。议者常言吴楚有道后服,无礼先强,此乃诸侯之时耳。当今一统,不得与古同论。夫适道之论,皆未应权。是故谋之虽多,而决之欲独。凡以险阻得存者,谓所敌者同力,足以自固。苟其轻重不齐,强弱异势,则智士不能谋,而险阻不可保也。蜀之地,非不险也,高山寻云霓,深谷肆无景,束马悬车,然后能济。皆言一夫荷戟,千人莫当。及进兵之日,曾无藩篱之限,斩将搴旗,伏尸数万,乘胜席卷,径至成都。汉中诸城,皆鸟栖而不敢出。非皆无战心,诚力不足相抗。至刘禅降服,诸营堡者,索然俱散。今江淮之难,不过剑阁;山川之险,不过岷汉;孙皓之暴②,侈于刘禅;吴越之困,甚于巴蜀。而大晋兵众,多于前世;资储器械,盛于往时。今不于此平吴,而更阻兵相守,征夫苦役,日寻干戈,经历盛衰,不可长久。宜当时定,以一四海。今若引梁、益之兵,水陆俱下;荆楚之众,进临江陵;平南、豫州,直指夏口;徐、扬、青、兖并向秣陵,鼓旆以疑之,多方以误之。以一隅之吴,当天下之众,势分形散,所备皆急。巴汉奇兵,出其空虚,一处倾坏,则上下震荡。吴缘江为国,无有内地,东西数千里,以藩篱自持。所敌者大,无有宁息。孙皓恣情任意,与下多忌;名臣重将,不复自信。是以孙秀之徒③,皆畏逼而至。臣疑于朝,士困于野,无保势之计,一定之心。平常之日,犹怀去就;兵临之际,必有应者。终不能齐力致死,已可知也。其俗急速,不能持久,弓弩戟楯,不如中国。惟有水战,是其所便。一入其地,则长江非复所固,还保城池,则去长入短。而官军悬进,人有致节之志;吴人战于其地,有凭城之心。如此,军不逾时,克可必矣。”帝深纳焉。乃令王濬等灭吴。天下书同文,车同轨矣。

注释

①羊祜:字叔子,泰山(今山东省新泰市羊流镇)人。西晋初著名将领。②孙皓:三国时东吴的第四代君主,也是最后一位皇帝。他是孙权第三子孙和的长子,性嗜酒,残暴好杀。③孙秀:三国时期吴国宗室,孙权弟孙匡之孙。历任吴前将军、夏口督。后降晋,任骠骑将军、仪同三司。

译文

当晋世祖摄政时,羊祜上表请求征伐吴国,说:“先帝顺应天时,向西平定了巴蜀,向南与东吴议和,使天下战火熄灭,百姓安居乐业。而吴国又背信弃义,使边境战火再度燃起,运气天数虽然是上天赋予的,但是成就功业必须依靠人事。如果不一次大举消灭吴国,百姓们一刻不得安宁。况且这也可借以光耀先帝的功业,成就清静无为的德政。所以,唐尧攻打南蛮丹水,舜征讨有苗氏,都是为了天下安宁,百姓和乐。平定蜀国之后,天下人都认为吴国也应该被平定。从那时到现在已经十三年了,世事循环了一个周期,平定吴国的日子,就是现在。人们常说吴国和楚国在中原王朝强大的时候最后归顺,在中原王朝衰落时,这两个国家最先起来反叛。这是诸侯争霸时的事情。现在一统天下,不能与古代相提并论,符合一般规律的说法,不一定适应特殊的情况,应该采取变通措施,因此说,即使献的计策很多,而最后决定使用的只有一个。依靠地理位置的险要,足可以保存的国家,只是在敌我力量相当的情况下,才可适用。假如双方势力悬殊,强弱力量明显,那么即使是非常有智谋的人也无计可施,即使地理险峻,国家也不能保存。蜀地不能说不险要,那里高山直入云霄,山谷幽深,车、马都不能行进,只有把战马捆绑起来,把战车悬挂起来才能通过。都说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等到进兵攻打时,蜀国却连抵抗能力都没有。过关斩将,插旗蜀地,蜀军死伤数万,乘胜席卷蜀地,直逼成都。当时汉中各城池皆按兵不动,不是没有战斗的想法,实在是力量不能够相抗衡。到刘禅投降的时候,各城守将全都四散逃跑。现在攻打江淮的难处,没有攻打剑阁那样困难;山川险要,也比不过蜀山、汉水之险。孙皓残暴,甚于刘禅,东吴的困境超过巴蜀,而我大晋国的兵力比以前增多,粮食器械的储备超过以前,现在不举兵平定吴国,却按兵不动,战士苦于兵役,就会滋生事端,军队的战斗力就会衰竭,不能长久征战。当务之急应该早做决定,统一天下。现在如果率梁州、益州的军队,水路、陆路并进,荆、楚的军队兵临江陵,平定南豫州郡,直达夏口,徐州、扬州、青州、兖州的军队一起向秣陵发兵,用战鼓旌旗迷惑吴军,利用多种方法造成敌人判断失误,以一个小小的吴国,抵挡天下军队,势力一定会涣散,全线危急,另外部署巴汉奇兵乘机攻其虚弱。这样,一地失守,全国上下就会混乱,军心不稳。吴国沿江建国,没有内地,东西几千里以长江为国家的屏障,因为战线过长,全国各地一处也不会安宁。孙皓残暴,为所欲为,猜忌下属,名臣大将不再有信心,所以孙秀等人都会因恐惧而投降晋国。吴国大臣受到朝廷猜忌,战士被困疆场,已经没有保存国家的计策,安定国家的决心;平时就有离开职位的想法,等到晋军兵临城下时,必定会有投降的,吴国上下最终不能同心协力并肩战斗,这是可以预见的。吴军的作战以迅速见长,不能够持续长久。他们的器械不如中原精良,只有水战是他们的优势,如果我军一旦渡过长江,吴国就没有了保护的屏障,吴军就会退守城池,这样他们就优势转为劣势。我军再前进,就会士气高涨。在本土作战,吴军只有凭借城池固守的想法。这样不用多久,必定战胜吴国。”晋世祖非常赞赏羊祜的计策,下令王濬率军剿灭吴国。吴国灭亡,于是天下车同轨,书同文,四海一统。

原文

至晋惠庸弱,胡乱中原。天子蒙尘,播迁江表。当时天下复分裂矣。出入五代①,三百余年。隋文帝受图,始谋伐陈矣。尝问高颎取陈之策②,颎曰:“江北地寒,田收差晚。江南土热,水田早熟。量彼收获之际,微征士马,声言掩袭,贼必屯兵坚守,足使废其农时;彼既聚兵,我便解甲。再三如此,贼以为常。后更集兵,彼必不信。犹豫之顷,吾乃济师登陆而战,兵气益倍。又江南土薄,舍多竹茅,所有储积,皆非地窖,密遣行人,因风纵火,待其修立,复更烧之。不出数年,自可财力俱尽。”上行其策,陈人益弊。

注释

①五代:这里指东晋、宋、齐、梁、陈五个朝代。②高颎:字昭玄,渤海蓨(今河北景县)人,隋朝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一位重要谋臣。

译文

到晋惠帝时,惠帝昏庸无能,胡人骚扰中原,天子蒙受羞辱,逃到长江以南,这时天下再次分裂。前后历经五个朝代,共三百多年。隋文帝建立隋朝,统一中原后,开始谋划攻伐陈朝。隋文帝曾经询问高颎攻打陈朝的策略,高颎说:“长江以北,气候寒冷,农田收割较晚;长江以南地区,天气温暖,水田成熟较早。等到收获季节,就稍稍征调兵马,声称要偷袭南方,敌军必会屯兵坚守防御,这样就错过收割的时候,等到敌人聚集军队,我军便解散,多次反复,敌军便会习以为常,之后我们再次集兵声讨,这时敌军必然怀疑。在他们正犹豫的时候,我迅速登陆作战,士兵的士气必然更加高涨。另外,江南土地湿软,住的多是茅舍,所有的储蓄积聚,都不是放在地窑里,秘密派人顺风放火,等到他们再修建好,就再放火。用不了几年,自然财物和力量都损耗殆尽。”隋文帝采纳了高颎的计策,陈国更加衰落。

原文

后发兵,以薛道衡为淮南道行台尚书①,兼掌文翰。及王师临江,高颎召道衡,夜坐幕下,因问曰:“今师之举,克定江东与否,君试言之。”道衡答曰:“凡论大事成败,先须以至理断之。《禹贡》所载九州本是王者封域②。后汉之季,群雄竞起,孙权兄弟,遂有吴楚之地。晋武受命,寻即吞并。永嘉南迁,重此分割。自尔已来,战争不息。否终斯泰,天道之恒。郭璞有云:‘江东偏王三百年,还与中国合。’今数满矣。以运数而言,其必克一也。有德者昌,无德者亡。自古兴灭,皆由此道。主上躬履恭俭,忧劳庶政。叔宝峻宇雕墙,酣酒荒色,上下离心,人神同愤,其必克二也。为国之体,在于任寄。彼之公卿,备员而已。拔小人施文庆,委以政事。尚书令江总,惟事诗酒,本非经略之才。萧摩诃、任蛮奴,是其大将,一夫之勇耳,其必克三也。我有道而大,彼无德而小。量其甲士,不过十万。西自巫峡,东至沧海③,分之则援悬而力弱,聚之则守此而失彼,其必克四也。席卷之兆,其在不疑。”颎忻然曰:“君言成败理甚分明,吾今豁然也。本以才学相期,不意筹略乃至此也。”遂进兵,虏叔宝。此灭吴形也。自随开皇十年庚戌岁灭陈,至今开元四年丙辰岁,凡一百二十六年,天下一统。

注释

①薛道衡:隋代诗人。字玄卿。河东汾阴(今山西万荣)人。历仕北齐、北周。隋朝建立后,任内史侍郎。炀帝时,任司隶大夫。后被隋炀帝杀害。②《禹贡》:《尚书》中的一篇,是我国最早具有系统性的综合地理著作。③沧海:我国古代称东海为沧海。

译文

后来,隋文帝的军队进攻陈朝,任命薛道衡为淮南道行台尚书,兼管起草文书,高颖召见薛道衡,夜间坐在大帐中,问:“这次进军能够打败江东吗?你试着说一说。”薛道衡回答说:“凡是讨论大事的成败,必须用理论去推测。《禹贡》中记载的九州本来是君王的疆土。后汉末期,豪杰举兵蜂起,孙权兄弟于是占据吴、楚的土地。晋武帝即位,立即吞并吴、楚。到了晋永嘉年间,皇帝南迁,领土被分裂开来。从那时以来,战争不断,战争之后必然走向太平,这是永恒的道理。郭璞曾说:‘江东地区独立称王三百年后,重新与中原合并。’现在运数将满。从运数来说,必然打败陈朝,这是其一。有德的人昌盛,无德的人衰亡,自古以来兴衰成败都没有脱离这个规律。皇上恭敬爱民,提倡节俭,整天为黎民百姓操劳,而陈后主时却修造宫室,雕镂宫墙,沉缅酒色,臣民不和他同心,百姓、神灵都很愤怒,这是陈朝失败的第二条理由。建立国家的体制,必须任用可以托付大事的大臣,而陈朝的公卿大臣,只是充数而已。提拔小人施文庆,委以重任,尚书江总,只会吟诗喝酒,不是胸怀韬略的人,萧摩诃任用野蛮落后的部族,这样的人不足以担当重任。这是能大败敌军的第三条理由。我军有道,力量强大,敌军无道,力量弱小。估计敌军拥有土兵不过十万,西起巫峡,东到沧海,分兵把守,势力就薄弱,聚兵守一地,就会顾此失彼,这是能大败敌军的第四条理由。大军席卷江南的先兆在于对形势不迷惑。”高颖高兴地说:“你分析作战的成败,条理很分明,我现在豁然开朗了。我本来用才能学问的事来请教你,想不到你的筹谋韬略达到这样高的程度。”于是是进兵,俘虏了陈叔宝。这就是与消灭吴国情况。自从隋文帝十年灭掉陈,到现在的开元四年已经有一百二十六年,终于天下统一。

原文

论曰:《传》称:“都城过百雉①,国之害也。”又曰:“大都偶国,乱之本。”古者诸侯不过百里,山海不以封,毋亲夷狄,良有以也。何者?贾生有言:“臣窃迹前事,夫诸侯大抵强者先反。淮阴王楚最强,则最先反;韩信倚胡则又反;贯高因赵资则又反;陈豨兵精则又反;彭越因梁则又反;黥布用淮南则又反;卢绾最弱最后反;长沙乃在二万五千户耳,功小而最完,势疏而最忠。非独性异人也,亦形势然也。曩令樊、郦、绛、灌据数十城而王,今虽以残亡可也。令信、越之伦,列为彻侯而居,虽至今存可也。然则天下之大计亦可知已。欲诸王之皆忠附,则莫若令如长沙王;欲臣子之勿菹醢,则莫若令如樊、郦等;欲天下之治安,则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以此观之,今专城者,皆提封千里,有人民为焉,非特百里之资也;官以才居,属非肺腑,非特毋亲之疏也;吴据江湖,蜀阻天险,非特山海之利也;跨州连郡,形束壤制,非别偶国之害也。若遭万世之变,有七子之祸,则不可讳。有国者不可不察。

注释

①雉(zhì):古代计算城墙面积的单位。长三丈、高一丈为一雉。

译文

作者说道:《左传》说:“国都面积超过一百雉,会给国家带来灾祸。”又说:“大的都城同国都一样大,是国家混乱的根源。”古代的诸侯国面积不过百里,不分封山海,不许亲近周边夷狄之族。这确是有根据的。为什么呢?贾谊曾经说:“我暗地观察前代情况,发现诸侯中强大的先谋反。淮阴王在楚地势力最强,最先谋反;韩王信依仗胡人的支持,起来谋反;贯高靠赵国的援助谋反;陈豨士兵精良,因而反叛;梁王彭越靠梁国的帮助谋反;淮南王黥布用淮南的军队谋反;燕王卢绾最弱小最后也谋反;长沙王吴芮拥有两万几千户的封赏,功劳最小而保全自己,势力最弱却最忠实。这不只是各人的性情不同,而强弱形势也是一个关键因素。假设让樊哙、郦食其、绛侯周勃、灌婴都封为各据有数十城的王,现在国家残破灭亡,也是可以让人相信的事;让韩信、彭越这样的人,位居最高的爵位,即使是现在他们的势力还可能会存在。所以,治理天下的大计,就可以清楚了。要想让诸侯都忠诚归附朝廷,就不如分封像长沙王吴芮那样的小诸侯国;想要让臣下免遭诛戮,就不如让他像樊哙、郦食其那样;要想让天下长治久安,就不如多分封诸侯,削弱他们的势力,难以为害。”从这些可以看出,统治一地的地方长官,统治疆域扩大到上千里,同时又管辖着疆域中的人民,这就不仅仅是百里的封地了。他们根据才能大小任人以官职,这些人不一定是皇帝的心腹,这样的用人制度造成的结果,就不仅仅是各级官员非皇帝亲族而已。吴国占据长江、鄱阳湖,蜀国凭借天然的险阻,这不仅仅是,依靠山河为屏障;横跨州郡,进行治理,不仅仅是城池像国都一样大而带来害处。假如国家遇到颠覆的变故,有像吴楚七国之乱那样的祸患发生,这一点就难说了,当政者不可不明察。

小结:汉末群雄并起,最后魏、蜀、吴三分天下。曹魏有曹操的雄才伟略,挟天子以令诸侯。蜀国刘备,宽仁恩厚,招贤聚才,凭据蜀山天险,称霸一方。吴国孙权,凭据长江天险,占据江东。三国能够鼎足而立,要么倚仗天时,要么倚仗地利,要么倚仗人和。在纷繁复杂的环境下,凭借各自的优势,成就英雄霸业。推而广之,事业的成功也需要综合各方面的形势,寻找立足的优势。

天下非一人之天下,只有德才兼备的人才能拥有江山。要想拥有天下,并能使帝业万世相传,就要修身养性,恩泽天下,克勤克俭,并时刻心怀忧患,防微杜渐。治理天下,不法古,不效今,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势制宜。抓住时机,则万事顺利,否则,碌碌无为。

同类推荐
  • 智慧书

    智慧书

    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三部智慧奇书之一。本书汇集了300则绝妙的格言警句,论及识人观事、慎断是非、修炼自我、防范邪恶等处世智慧和谋略。自1647年问世以来,深受读者喜爱,历经几百年时光淘洗而不衰。
  • 中华国学经典读本:荀子

    中华国学经典读本:荀子

    《荀子》为战国时人荀况所著,是一部阐述先秦儒家思想的著作。从知识论的立场上批判的总结和吸收了诸子百家的理论主张,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明于天人之分”的自然观、“化性起伪”的道德观、“礼仪之治”的社会历史观,并在此基础上,对先秦哲学进行了总结。本书由荀况编著。
  • 老子的门徒:列国风云

    老子的门徒:列国风云

    老子的一生虚无缥缈,宛若游龙,历史上关于他的传说数不胜数,可是直到今天,人们甚至还在为究竟有无此人而争论不休。他和他的五千言《道德经》一样,留给后人解不尽的谜题。老子的门徒遍布天下,但除了“玄门十子”确有记载之外,其余众人皆因仰慕其学识、思想、人格、品行而自投门下,古往今来,络绎不绝。老子和他的门徒,在两千多年前便布下了一盘棋局。黑白纵横间,天下之势已尽在掌中……不仅描写了那段刀光剑影的乱世,更重要的是要重塑众多原本鲜活的历史人物,深入挖掘他们的性格、心理,以洞悉人性的角度为切入点,探讨家国命运与个人命运的关系,统一与分裂的规律。
  • 曾国藩家书(精华本)

    曾国藩家书(精华本)

    《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的书信集,记录了曾国藩在清道光30年至同治10年前后达30年的翰苑和从武生涯,近1500封。所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是曾国藩一生的主要活动和其治政、治家、治学之道的生动反映。本书精选了曾氏家书两百封左右,由著名作家、研究曾国藩的专家唐浩明点评,结合时局以及曾国藩的前后经历,唐浩明将曾氏的一生串联起来,评析独到,深入浅出。让读者由家书及人,对晚清政局以致整个历史的道德、文章、仕宦心理都有所了解。
  • 《道德经》意释致用

    《道德经》意释致用

    老子《道德经》问世后注本数千,解读的角度、方法各异,笔者无暇用“小学”、“版本学”对之作出一一甄别。为了使从事实际工作的管理人员尽快把《道德经》的知识转化为操作智慧,笔者以《道德经》方面的权威专家朱谦之先生撰写、中华书局1984年出版的《老子校释》作为底本,用王弼“得意而忘言”的方法对《道德经》进行逐章“意释”,同时根据个人阅历和体悟逐章加写“致用”。
热门推荐
  • 指尖的蝴蝶

    指尖的蝴蝶

    世间的爱情无奇不有,难以尽述。人类的历史长河中,生命终将消亡,爱情将会永存,天涯海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 天冷就回来

    天冷就回来

    凉夏与昭阳两条线索各自平行进行展开。外婆的去世,凉夏自幼远离父母随寡居的外婆生活在江淮之间的小城,性格坚硬古怪,北京的召唤,往事心存迷恋。中学时遇到从北京而来的男孩昭阳,从对抗到成为少年时代唯一的陪伴。,凉夏与昭阳彻夜出逃去考远在杭州的高中,一直对外婆口中含糊的祖宅。父母的阻拦,并且失去了所有的联系。只因一张四时西湖的宣传单,两个人从此走上了各自的人生路途,凉夏考上,昭阳落榜
  • 不如拥抱到天亮

    不如拥抱到天亮

    毕梦婉,贝铭威,衣冠风流,BMW,她为了父亲的地位,多登对的一双名字!多少伤害,从她出生那天开始就注定了她的婚姻不能由自己做主。http://m.pgsk.com/fengshang/而毕梦婉,便有了那场南城人人交口相赞的名门婚事……童话里的公主,却发现时光早已把他的影子融进了她的生命里。他为了家族利益,【风尚阁】告诉你,于是,总是住在城堡里等待她的王子。她不曾记得自己是否有对他说过一个爱字,只是筋疲力尽之后想要离去,阅读是一件美丽的事。而他,是多少女人为之仰慕的男人——想那名满南城的贝家二公子贝铭威,多少刻入骨髓的难堪似乎都不能为这段婚姻画上句号。一场事故,冷漠疏离的背后,怒马轻裘,又何曾真的忘记过心底那一双明亮静眸……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宅女宠妃

    宅女宠妃

    【蓬莱岛】社团新坑《王爷,我要嫁你》穿越系列:她只是个胸无大志的人咩,没啥理想没啥愿望,只想做个称职的小人物,能够混吃混喝就行了.自杀的和亲公主身份很适合她啊,疯妃称号不雅,混着用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可为毛命运要改写啊,大人物不是人人都能当的,要有走在刀锋上的勇气+智慧,很抱歉,她没有。
  • 妈妈和女儿的悄悄话

    妈妈和女儿的悄悄话

    一起快乐,一起成长。女儿是妈妈生命的延续,母女间的对话好像变得不一样了。从出生那一天开始,女儿天天成长,妈妈与女儿的互动似乎也不断地在发生变化,突然有一天,妈妈发现,女儿不再是贴心小宝贝了,女儿越来越前卫。女儿是妈妈贴心的小宝贝,这话应该不会错的,但时代的改变,社会的信息来得太多,女儿的生活方式远远出乎妈妈成长时的经历,乐观、成功、开朗、时髦的妈妈也必须跟着越来越摩登时髦才是啊!辣妈咪,才不会让女儿逃之夭夭,离得越来越远! 本书讲述了一个麻辣妈咪的教女经历!
  • 清夜凝冰:生死相随

    清夜凝冰:生死相随

    她与他宛若盛开于冥界的蔓珠沙华,花叶永不相见。她与他之间,横桓生死与千年时光。他说,如有来生,我愿倾这世间一切,换你来生回眸一笑。她说,如有来世,我愿与你生死相随,即便魂飞魄散。婆娑的泪眼中,你终究渐行渐远渐无声;尘封的记忆里,这到底亦真亦幻亦虚妄。茫茫天地,只剩一缕洁白的清香……
  • 冥嫁之农门娇女

    冥嫁之农门娇女

    四处漏风,屋顶摇摇欲坠的破茅草屋子还来不及看真切,莫青青就被冲过来的一个老妇人给吓了一跳,莫青青脑子里轰的一声这要是真扑到她身上,头疼的厉害,莫青青就纳闷了,死了怎么还能感觉到额头疼?挣扎的睁开了双眼,她绝逼要把新……,属于另一个人的记忆全都涌向了脑海深处,差点儿让吃惊中的莫青青再次的昏过去!看着熟悉又陌生的屋子,莫青青再结合脑子里不属于自己的记忆——她,被穿了……
  • 魂坼天地

    魂坼天地

    乾为天,坤为地,少年武乾,颠坼乾坤,魂坼天地。一个再平凡不过的小男孩,却是穿梭到异界中来,而且在这一世,他拥有着常人所没有的修炼天赋,被一位貌美如花并且实力高超的女子发现,作为他的指导老师,带着他修炼,从此,他开始在这个新世界逐渐释放出自己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