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威并施,领导有方
日本企业家松下幸之助认为,经营者对于部下,应是慈母的手紧握钟馗的利剑,平日里关怀备至,犯错误时严加惩戒,恩威并施,宽严相济,如此才能成功统御。
一位优秀的领导者,在与员工打交道时,既要会通过关爱施恩,激发员工对事业的忠诚,上下同心完成任务,又要会使用权威,树立威信,激励下属避免错误,努力做好本职工作。
日本索尼公司的创始人,被誉为‘经营之圣’的盛田昭夫,便是一个非常会用恩威并施手段笼络人心的领导者。一次,索尼公司的一家分厂的产品出了问题,这家工厂的产品是销售到东南亚的,总公司不断收到来自东南亚的投诉。后来经过调查发现,原来是在一种随身听的包装上出了些问题,并不影响内在质量,分厂立即更换了包装,解决了问题。可是盛田昭夫仍然不依不饶。
这位厂长被叫到公司的董事会议上,要求对这一错误进行陈诉。在会议上,盛田昭夫对其进行了严厉的批评,要求全公司以此为戒。厂长在索尼公司干了几十年,第一次在众人面前受到如此严厉的批评,难堪尴尬之余,禁不住痛哭失声。盛田昭夫的盛怒让其他董事都觉得太过分了。
会后,厂长无精打采地步出会议室,正考虑着准备提前退休。可是董事长的秘书走过来,盛情邀请他一块儿去喝酒,厂长哪里还有这样的心思,无奈秘书几近强拉硬扯,两人走进一家酒吧。厂长问:“我现在是被总公司抛弃的人,你怎么还这样看得起我?”这位秘书说:“董事长一点儿也没有忘记你为公司作的贡献,今天的事情也是出于无奈。会后,他害怕你为这事伤心,特地让我请你喝酒。”
接着秘书又说了一些安慰的话,厂长极端不平衡的心态开始缓和一些。喝完酒,秘书陪着这位厂长回到家。刚进家门,妻子迎了上来对他说:“你真是受总公司重视的人!”
厂长听了感觉非常奇怪,难道妻子也来讽刺自己?这时,妻子拿来一束鲜花和一封贺卡说:“今天是我们结婚二十周年的纪念日子,你忘记了?”在日本,员工拼命为公司干活儿,像妻子的生日以及结婚纪念日这样的事情,通常都是微不足道的事。
厂长说:“可是这跟我们总公司又有什么关系?”原来,索尼公司的人事机关对职员的生日、结婚纪念日这样的事情都有记录,每当遇到这样的日子,公司都会为员工准备一些鲜花礼品。只不过今年有些特别,这束鲜花是盛田昭夫特意订购的,并附上了一张他亲手写的贺卡,勉励这位厂长继续为公司竭尽全力。
为了公司的整体利益,盛田昭夫只能按“军令”严惩这位分厂厂长,但考虑到这位厂长是老员工,而且在生产经营上确实是一把好手,为了不彻底打击他,于是,又采用施恩关照的方式表达一定的歉意。盛田昭夫经常使用这样的方式,索尼公司的许多人把这称之为“鲜花疗法”。
面对下属的错误,更有聪明的领导者,在下属面前,维护下属的利益,自己不直接出面惩戒下属,而是把惩戒的球踢到更高领导者那里,由最高领导者作出决定。
有一年,汉武帝派卫青出兵定襄,部将苏健、赵信具有非凡本领。一日,他们突然与单于的部队遭遇,经过一日激战,3 000多骑兵几乎全部战死,赵信也投降了单于,只有苏健只身逃回汉营。
一时间议论纷传,都说苏健必死无疑,更有议郎周霸对卫青进言道:“自从大将军出兵以来,还未曾斩过部将,今天苏健损失了这么多人马,还一个人逃了回来,以卑职愚见,应将其斩首示众,昭示全军,以显示将军的威严和治军有方。”
但军中一个长史却竭力加以劝阻,他说:“万不可如此做!想苏健以数千人马抵抗数万敌军的围攻,奋力苦战一天,士卒悉数战死,他仍不有二心,可见其忠心,如今他死里逃生,拼死逃回营中,如果反而被斩,这无异于告诉众人,今后如打败仗,千万别跑回来,干脆投降敌人。所以千万不可以杀他。”
卫青听了这番陈述,心中深以为然,于是说道:“我卫青将真心诚意地待他,让他留在军中,我不怕会因此失去威望。周霸劝我斩杀部将来显示威仪,这根本就不符合我的心愿。再者,虽然大将军有权斩杀部将,但我被皇上如此重视,因此不该在城外擅自诛杀部将。我会将他送往皇上那里去,让皇上自己亲自发落他吧!这样一来,可以形成大臣不敢专权的局面,不是更好吗?”
左右的人听了这番话,深为卫青的深明大义和忠诚所叹服,更加钦佩卫青的为人和仁慈,莫不肃然起敬。
于是,卫青将苏健囚禁起来送到汉武帝那里,汉武帝果然不久就赦免了他的罪。
卫青当众表达自己不斩部将之意,说明他是一位宽厚仁慈的将军,同时也找理由将这个发落的球踢到了皇帝那里,给皇帝发落,皇帝杀与不杀这位部将,其实都已经使卫青赚得人心了。皇帝不杀,更是让卫青赚得更多罢了。
最高明的领导者从来是硬中带软、软中带硬地恩威并施的。批评下属如是,惩罚下属也如是。关键是把握好一个度的问题,何时该发威,何时该送鲜花,要把握好机会。需要杀鸡给猴看时,不妨硬一些;需要安抚人心时,不妨找个机会,送他点儿恩惠,让他感动之余更加死心塌地地努力付出。
既戴高帽,也加紧箍
如果遇到难服管教之人,如何办?既戴高帽子,又加紧箍不失为一个办法。尤其是面对小人之时。
北宋开国名将曹彬为人诚实,宽厚仁义,尤以御将有恩而为时人称道,史称“气质淳厚”。其实曹彬对付小人也很有一套办法。
有一次,宋太祖赵匡胤任命曹彬为主将,率军征讨南唐,临行前太祖交给他一把尚方宝剑,说:“副将以下,不用命者斩之。”接着又问曹彬还有什么要求。曹彬说:“请求皇上恩准,调用将军田钦祚担任另一路的前敌指挥官。”这一请求弄得部下们莫明其妙,因为大家都知道,这个姓田的既狡猾又贪婪,爱争功名,最讨人嫌的是爱在背后打小报告。这样的人大家躲都来不及,为什么还要把他弄到军中呢?
曹彬事后曾对心腹言明其中的道理:“此番南征,任务艰巨,时间会很长,需要朝中群臣的全力支持。我领兵在外,若朝中有人不断进谗言捣乱,很有可能坏了大事,而这个田某就极可能是这样的角色。要防他,最好的办法就是把他放到自己的眼皮底下,派他上战场,分他点儿功名,堵住他的嘴;再者还有尚方宝剑嘛,不怕他闹事。”
这样一说,心腹才明白曹彬的深远用意,连称高明。
有君子就有小人,这是社会的客观存在。对付小人一味躲避不是上策,像曹彬这样将小人纳入自己的掌握之中不失为一种聪明的办法。这样,我们做事的时候才不会被小人钻了空子,拖了后腿。
这里面,曹彬为田钦祚请了个官——戴高帽子是假,而必要时运用尚方宝剑——紧箍,以告诫小人才是真。
在交际中,对那些不服气者也可以如此“优待”:先表扬他的才干,说“只有你才能办成此事,所以只好求你啦”。这样一来,他不办也得办了。
而对于叛逆者,也可以采用这种既戴帽子又上紧箍的方式。最著名的当属诸葛亮七擒孟获了。这里举这个例子不是老生常谈,而是引发深思。
《三国演义》通过“七擒孟获”的故事,把诸葛亮恩威并施、降服人心的策略描述得淋漓尽致而又出神入化。
孟获等人在南中地区的叛乱,既破坏了各族人民和睦相处的愿望,也严重地威胁到蜀汉的政权,妨碍了诸葛亮北伐中原、统一全国的计划。为了维护蜀国的统一,诸葛亮经过积极准备,在225年,分兵三路,向南中进军。
出兵时,诸葛亮采纳参军马谡的建议:这次出征的目的,并不是把那些叛乱分子斩尽杀绝,占领他们的城池,而是要征服当地领袖人物的心,使他们心悦诚服地服从蜀汉的统治,以后不再发动叛乱。这叫做攻心为上,攻城为下。
诸葛亮出兵不久,南中地区的叛军内部起了变化。雍闿被部下杀死,孟获做了主帅。接着诸葛亮杀高定,破朱褒。这年五月,诸葛亮带领军队渡泸水,追击孟获。
由于孟获在当地百姓中有一定的威望,当地少数民族和汉族都服从他的指挥,所以诸葛亮命令不准杀害他,一定要捉活的。孟获见蜀军打了进来,就起兵迎战。蜀将王平跟他对阵,开战不久,王平掉转马头往后撤走,孟获驱兵前进,沿山路追赶。忽然喊声大起,蜀兵从两旁杀出,孟获中了埋伏,只得引兵败退。蜀兵紧紧追赶,活捉孟获。
军士们把孟获押解到大营来见诸葛亮,诸葛亮问孟获:“我们待你不错,你怎么反叛朝廷?现在已被生擒,还有什么好说的呢?”接着他亲自带领孟获参观蜀军军营,问孟获:“你看我们的军队怎么样?”孟获一看,蜀军阵营整肃,军纪严明,士气旺盛,心里暗暗佩服,可嘴上并不服气。他说:“我不是被打败的,只是不知虚实,中了你们的埋伏,才被捉的。现在看了你们的军队,也不过如此,真要硬打硬拼,我们是能够取胜的。”诸葛亮笑着说:“既然这样,我放你回去。你整顿好队伍,再来打一仗吧。”说完吩咐士兵们摆上酒席,招待孟获吃了一顿,然后把他放回去。
孟获回去以后,又连续和诸葛亮一战再战,一连打了七次,被擒七次。最后一次,诸葛亮把孟获的军队引到一个山谷中,截断他们的归路,然后放火烧山。只见满山满谷烈火熊熊,把孟获的将士烧得焦头烂额,叫苦连天,孟获第七次被蜀兵活捉。
孟获又被押解到蜀军营帐。士兵传下诸葛亮的将令说:丞相不愿意再见孟获,下令放孟获回去,让他整顿好人马,再来决一胜负。孟获想了很久说:“七擒七纵,这是自古以来没有过的事情,丞相已经给了我很大的面子,我虽然没有多少知识,也懂得做人的道理,怎么能那样不给丞相面子呢!”说完跪在地上,流着眼泪说:“丞相天威,我们再也不反叛了!”
诸葛亮很高兴,赶紧把孟获搀扶起来,请他入营帐,设宴招待,最后客客气气地把孟获送出营门,让他回去。
诸葛亮用紧箍一再战胜孟获,一次比一次紧,孟获一次比一次损失大。而同时,每次擒住孟获,诸葛亮都不摘他头上的帽子,而是一直让“大王”这顶帽子戴在他头上,且对孟获以礼相待。最后一次,诸葛亮终于使孟获深受感动,发自内心地臣服于蜀国。这样使得蜀国南部从此之后稳定下来。
在交际中,也不妨借鉴一下诸葛亮的方式,多花一些工夫,让那些与你不睦者在知道你的厉害的前提下,对他施以宽容的恩惠,让他受到感化,真心与自己相交。
宽猛相济调得好
古人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赏罚若明,其计必成。”你要获得什么你就去奖励什么。曾国藩虽然是一个文人,但他把湘军治理成为一支很有战斗力的军队。方法很简单,他认为农民出来卖命打仗无外乎是为了升官发财,对想当官的人:打小胜仗当小官,打大胜仗当大官;对想发财的人:打小胜仗发小财,打大胜仗发大财。把打仗的胜负与士兵的升官发财联系在一起,这就为这支军队注入了活力和生命力。
如果你以为曾国藩就是这样带军,那可大错特错了,他如此宽松的利诱是以严明的军纪为前提的。曾国藩认为,行军作战最忌讳的就是统兵不能服众,指挥不灵,而士卒则不听号令,敢于犯上,这样的军队遇上劲敌,自然要作鸟兽散,没有强悍的战斗力。因此,他以“仁礼”、“忠信”为指导,力主“辨等明威”、“尊上而知礼”,即严格等级制度,明确上下名分和尊卑贵贱。强调上可治下,下不得犯上,尤其主张治军要严,要做到“待勇不可太宽,平日规拒,宜更谨严。庶临阵时勇心知畏,不敢违令”。曾国藩认为只有治军严明,“振之凶猛”,使士兵“以敬畏长官为第一义”,才能在战争中保证军令的服从。
如果只有宽而没有严,只有赏而没有罚,一个组织或国家的安全必然受到威胁。
春秋时期郑国的公孙乔是当时一位极其有名气的革新派的政治家。
他在郑国执政数十年,能注意打击奴隶主贵族的顽固守旧势力,表彰“忠俭”,反对“奢侈”,改革田制和兵赋制度,公布刑法条文,限制特权整肃政纪,使得小小的郑国,国力从此大为增强,国威也由此颇有提高。
子产实行的实际上就是一种“宽猛相济”的策略。子产的政绩,很得封建时代统治者的极力称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