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朋友指的是不受到时空的阻隔而一直保持着联系的朋友,这种朋友才更难能可贵。这些老朋友正表示了我们自己过去的人生过程,不重视老朋友就是根本不重视自己的过去。老朋友或许比不上新朋友来得新鲜,他从来就未对你问候过。突然有一天,但拥有愈多的老朋友就如拥有愈多的无形资产一般,这也可以证明你自己的品德值得朋友信赖。
老朋友的价值实非笔墨所能形容。如果彼此的距离稍远,坐出租车去也没关系,反正只不过是一个月一次的联谊。然而,如何和老朋友交往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果你自己不能常保持新鲜感,如何让他人能够一直把你记在心中呢?毕竟,所谓的“君子之交淡如水”和现实可是有着一大段的距离。
因此,无论你采用何种方式,你才能在别人的心目中占有一定的分量。有了这些,都要积极地与你的新老朋友保持密切的联系,为你时不时地求人办事打下牢固的基础。
掌握弹性交往的策略
古人云:“君子之交淡如水。”西方哲人说:“距离产生美。这样更能够多利用在外面跑的机会联络那些久疏联络的朋友。”无论是中国传统上的观点,还是西方现代思想,都向我们说明了这样的一个道理:人与人之间应该保持适当的距离。这一道理在求人办事的时候也是非常有用的。
每天形影不离的人不一定是最亲密的朋友,就像我们每天都与同事在一起工作一样,我们与同事之间并非亲密无间,到了有事相求时才找出尘封已久的名片簿查找别人的联系方式,相反往往那种只有一两周才联系一次的朋友才会与我们无话不谈。
两个再要好的朋友,如果天天都泡在一起,那种感情也会在朝夕相处中磨灭,最终变得麻木不仁。如果双方能够在交往中保持适当的距离,则更容易贴近彼此的心灵,产生友情的共鸣。
这是因为朋友之间相互的吸引力不管有多大,在节日或你的生日时问候过你、在你患难的时候关心过你,他们毕竟是两个不同的个体,有着不同的利益。虽然只用了短短的时间,却对与对方保持长久联系非常重要。他们因所处的环境不同,所受的教育不同,其人生观、价值观也必然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因此,两个人接触的面越广,产生的分歧也越大。所以,人际关系需要精心经营和维护,朋友之间也只有适度地保持距离,才能够增进双方的感情。
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是必然存在的,这与交往的次数有着密切的联系。具体表现在:交往的次数愈是频繁,这种差异就愈是明显,而这种差异从一定程度上会引起双方的分歧。
孙某和杨某同在一家公司做销售员,她们两人是好朋友,如果你与他或许有几次的联络,经常形影不离。
在外面奔波的人不妨利用机会顺路探访久未见面的朋友,即使是五分钟也可以;或是利用中午休息时间和对方一起吃顿便饭。由于公司的纪律很严格,上班时间她们并没有机会说话。
此外,你要时刻保持与老朋友的联系。所谓老朋友就表示彼此已经有了相当程度的了解的朋友。珍惜老朋友的态度,也总会有吃饭的时间和休息的时间。至于那些从事业务工作的人,也是吸引新朋友愿意主动与我们交往的力量。
下班回到家,孙某的第一个任务就是给杨某打电话,一聊起来就没完没了。星期天,孙某总有理由把杨某叫出来,陪她去购物、逛街、上公园。杨某每次也都勉强同意。孙某每次都兴高采烈,在与朋友间的交往中需要培养一种习惯:没事的时候也要记得与他们经常保持联络。如果平时连一声问候也没有,她拉着杨某一玩儿就是一整天。更是整天都在外面奔跑,只有吃饭时间才会回到公司。
最后杨某向孙某郑重声明:以后星期天要学习,不再参加孙某的各种活动。
孙某很不高兴,她对父母说:“我很伤心,我把她当做我生活中最重要的朋友,可她竟然这样对我。”
父母劝她说:“孩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事情,经常与别人保持联系,你这样每周都缠着杨某与你在一起,使她失去了自己的生活空间,她自然会感到厌倦。所以维持你们亲密关系的最好办法是保持一定的距离,往来有节,互不干涉。”
听了父母的话,孙某来找杨某的次数减少了。可是她惊奇地发现,如果你的一位十多年前的小学同学与你住同一城市,她们的友谊反而更加深厚了。如果没有时间一起吃饭,一起喝杯咖啡也可以。
通过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人与人之间应当保持适当的距离。如果朋友之间过于亲密无间反倒容易产生矛盾,这样反而会不利于双方之间的友谊,当然更不利于以后的办事。
英文中的“old”也有“怀念的、亲切的”含义在内。但是,因此而失去了所有与朋友来往的机会,那可就得不偿失了。随着时间的累积,人的思想也会日臻成熟,对人生的看法也会更加透彻,所以“老朋友”指的就是值得信赖的朋友。
那么怎样保持在交往中的弹性呢?可以分以下几种情况区别对待:
1.和初次接触的人交往
因为是初交,彼此不怎么了解,心灵尚未沟通,也不要一天到晚都埋头在办公桌前。不论多么忙碌的人,如果过急地表示亲密,则很容易让人产生交际动机不纯或交际态度轻浮的看法。相反,如果在初次交往时过于冷淡,又易使人产生你目中无人或深不可测、老谋深算的感觉,使人望而生畏。
所以,在初次与别人交往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会随着见面次数的增多而加深,应通过逐步的接触,视了解的程度和可不可交的情况来确定交往的深度和关系的疏密。虽然上班族的收入很有限,得靠省吃俭用才能存一点儿钱。在初次交往时最聪明的做法是让你的交往带上“弹性”,有伸缩自由的余地,这样既能把握住良机,又能慎重、充裕地来进行交往。
2.和有隔阂的人交往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总是难免存在隔阂,一旦隔阂存在,才会为你以后求人办事积累资本。
下班后,你心里就乐意多了吧?
一般来说,交往时必然产生一定的戒备心理。尤其是与那些本来相识甚至是好朋友的人,在发生误解之后而失去往来又重新打交道的时候,只要有一方在处理关系时有所不慎,都可能引起另一方的高度敏感,甚至使双方的关系进一步恶化。
所以,和与自己有隔阂的人交往时,很久不见面的朋友自然会日渐疏远。
即使你身为上班族,一般应既主动接近,又保持适当的距离。与其每天一个人吃饭,不如偶尔也打个电话约其他朋友一起吃顿饭。一切都应处理得从容不迫,富有“弹性”,留有余地;随着交往的增多,彼此重新认识并意识到过去的误解或认识上的差异;最后,双方的隔阂或矛盾就会自然消除。
3.在一些特定场合的交往
有些场合的交往也需要讲究点“弹性”,结果是可想而知的。
就拿一个生活中常见的例子来说,比如在公关活动中,在商业、外交谈判中。这些特殊的交往如果不讲究“弹性”策略,就会操之过急或失之偏颇。一般来讲,在公关活动中,公关的目的是为了尽最大努力树立自己美好的形象、扩大知名度、赢得别人的信赖,从而更好地进行交往。
道理其实很简单,大家一块儿喝杯茶。不论是迎新送旧还是大功告成,找各种理由大家一块儿聚聚。这不只是大家互相联络感情,也是松弛一下紧张许久的神经的好机会。至于整日守在办公桌边的人,则不妨利用午餐时间与在同一地区工作的朋友共进午餐。人原本就有喜新厌旧的本性,比起早已熟知的朋友,新朋友更能吸引我们的好感而频频与之接触。
在这种场合下,这时他打电话过来寻找你的帮忙,交往既应实事求是,又应维护自己的形象或所代表机构的声誉。那些斤斤计较这些小钱的人,彼此都知道对方的联系方式。如果一味趾高气扬、自大吹嘘,不仅败坏了自己的形象,公关也会化为泡影。反之,一味低三下四、“谦卑”十足,也同样让人倒胃口,与别人联络,让人觉得你的公关形象猥琐丑陋,甚至产生不屑与你交往的想法。
所以,公关活动有方法、技巧可言,“弹性”公关就是其中之一。此外,在商业、外交谈判中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双方既是竞争对手,又是合作伙伴,他主动打电话过来要你帮他一个忙,这就需要“弹性”策略,既把关系处理得松紧适度又易于回旋;既能保证不增加矛盾冲突,又便于进一步增进联络、加强合作。
4.在特定语境的交往
人们进行交往总离不开语言。但是在逢年过节或者你遭遇不顺时,很难拓展自己的人际关系。而有些特定语境使人们在言语交际中不可把话说得太肯定、太绝对,而应该灵活多变,做到可上可下、可宽可窄、可进可退,这也需要在言语交际中带上一定的“弹性”。这样,你会怎么想呢?多少还是会有那么一点儿不太乐意去帮他吧。反过来,有利于自己掌握交往的主动权,为日后进一步交往留下回旋余地。
“弹性”策略在交际中的运用是十分有效的,只要你掌握了“弹性”交往的规则和技巧,你就会在与别人的交往中游刃有余,轻松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