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27900000050

第50章 中国四川历史上的茶叶经济(3)

清朝为了保证对藏区茶叶的供应,仍把川茶分为边茶腹茶两种。并在打箭炉、松潘、灌县形成三大边茶市场。在引法上则有边引、土引、腹引之分。边引行销边地,土引行销土司,腹引行销内地。据嘉庆《四川通志》所载州县茶引统计,全川共颁行引票146713张,其中边引为101317张,土引为311200张,腹引为14276张。即69%的茶叶销往边地藏区,21%的茶叶销往天全土司地区,销往内地的茶叶不足10%。光绪年间西南路边茶引额共126894张,其中打箭炉地区的南路边茶引额共108000张,占85%,松潘、灌县地区的西路边茶引额共18894张,仅占15%。同明朝一样,清代仍然是甘孜、西藏的边茶销售最多,也是川茶的最大销售地。

民国时期,四川茶叶按品类和传统流向分为四大产区。一、西路茶:以灌县为中心,包括汶川、崇庆、大邑、什邡等县。所产有腹茶、边茶两种。这一地区的边茶又称“正西路茶”,专销阿坝及青海南部。二、北路茶:以平武为中心,包括北川、安县等地。所产茶叶除供应本省边、腹地区外,并销甘肃南部。三、南路边茶:以雅安为中心,包括荥经、天全、名山、邛崃、屏山、峨眉、马边、夹江、高县、筠连等地。所产茶叶专销甘孜及西藏地区。四、东路茶:以万源、城口为中心,包括梁山、达县、忠县等地。所产茶除销本省外,尚有部分运销陕西。民国初年,全川发放茶票151000张,南路边茶为100000张,西(北)路边茶36000张,腹茶15000张。边茶销售占全川的绝大部分。随着川茶的衰退,印茶遍及西藏市场,进而扩展到康藏和松潘地区,加上滇茶也进入西藏,川茶的藏区市场日益缩小。边腹茶的比例随之发生变化。民国政府在大陆统治结束前夕,南路边茶销量下降至三四万担(每担100斤),西北路边茶约二万担,腹茶亦略二万担。但腹茶远远不能满足内地人民的需要。随着全国引岸制度的废除和华茶在国际市场受到排斥,湖南、湖北、浙江、福建、云南省的茶叶相继进入四川,结束了四川不从外地进口茶叶的历史,仅据重庆海关一地统计,1918年重庆海关进口茶叶85担,1939年进口12670担,1940年进口6300担。内地所需茶叶的不断增加,历史上形成的川茶“边多腹少”的流向开始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6.结束语

四川是中国最早种茶、饮茶的地方。茶业历来是重要的经济产业,为历代政府提供了大量的财源,并且是巩固边防、维系民族团结的政治商品,在政治上和汉藏关系上建立了伟大的历史功勋。这是四川茶叶最为光荣和引以为自豪的一页。但因其是“政治商品”,它也受到历代政府的严格控制。从宋代开始,历代政府画地为牢,只许川茶销往藏区和四川内地,缺乏自由发展的余地。由于藏区人民肉食乳饮,叶老味浓的粗制茶叶更适合他们的需要,叶嫩精制、清香味淡的茶叶反而不适合他们的传统口味。这种客观条件,助长了川茶的种植加工技术因循守旧,不思改进。在茶叶的品种上唯边茶是重,忽视了其他品种的更新和发展。在东南茶叶种植加工不断改进提高的同时,四川茶叶的质量就相对日趋下降。四川茶叶在历史上首屈一指的地位日益衰落,市场不断被其他省区的茶叶蚕食鲸吞,使川茶业步入低谷。这种状况,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采用现代科学的种植加工技术,川茶质量才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随着适合于藏区以外民众饮用的茶叶品种迅速发展,边茶的生产已退居次要地位。历史上形成的川茶“边多腹少”的流向,已转为“腹多边少”的流向,绝大部分川茶都销往内地、省外以至世界各国,边茶已是川茶的一个很小的市场。

《中日国际共同研究论稿》日本独协大学《独协经济》1993年3月

前后蜀的枢密使

枢密使出现于唐末,到宋代已成力与宰相地位相当的专掌全国军政的最高官员。为了探讨枢密使及其官署——枢密院的发展演变过程,有必要对前后蜀枢密使制度作一番考察。由于封建史家认为五代是“干戈贼乱之世,礼崩乐坏,三纲五常之道绝,而先王之制度文章扫地而尽于是”的时代,“其事无法而不合于理者多矣,皆不足道也”,加上封建史家往往以中原王朝为正统,对周边十国的历史极不重视,对其典章制度的纂述尤为疏阔。因此,我们只能依据支离破碎的史料,进行初步探讨。

前后蜀枢密使的称谓和枢密院的建立

一、前后蜀枢密使的称谓

枢密使始于唐,因其初无“司存职业”,故《唐书·职宫志》及《唐会要》诸书皆不载其建置始末。到宋代,对其建置起始的记载已不尽一致,如《册府元龟》云:“宪宗元和(806—820年)中,始置枢密使。”但宋时多数学者认为,枢密使始置于唐代宗永泰(765—766年)时。如王明清云:“声代宗永泰时,始置内枢密使二员,以宦者为之。”张唐英、马端临等也持此说。这些不同的记载说明,既使在离唐不久的宋,史家对枢密使的起始就已不甚了了。五代十国时期,许多王朝都设置了枢密使,但名号各异。如后梁改唐枢密使为崇政院使,后唐又恢复其名。又如楚王殷改“枢密院曰左右机要司”,枢密使称“判机要司”。

前蜀沿袭唐制,也设置了枢密使。其称渭主要有内抠密使和判内枢密院事。

公元907年9月,王建在成都称帝,以“阆州防御使唐道袭为内枢密使”。内枢密使是因唐代以宦者为之而得名,王建因袭不改。“内枢密使”当时又称“枢密使”。从光天元年(918)后,内枢密使名称一直沿用到前蜀灭亡。清人吴任臣在《十国春秋·百官表》中,将前蜀的内枢密使与框密使并列之,显是误记。

另外,前蜀内枢密使当时又有“东院开府”和“西院开府”之称,如内枢密使宋光嗣、景润澄,在《锦里耆旧传》中便被称为“东院开府宋光嗣、西院开府景润澄。”

永平四年(914),前蜀罢内枢密使潘峭,以“翰林学士毛文锡为礼部尚书,判枢密院”。这是前蜀政权中首次出现判枢密院的称谓。判枢密院又称为判枢密院事。天汉元年(917)八月,罢毛文锡,以“翰林学士承旨庾凝绩权判内枢密院事”。随后,在同年闰十月,前蜀废除了判枢密院,恢复了内枢密使的旧称。“判内枢密院事”与“内枢密使”所司职事当无区别,而具地位则似以前者为优,因为按照中国封建社会官制惯例,往往以高官兼任低职为“判”。前蜀改内枢密使为判枢密院事的原因,史无明载。我们认为,这当与“翰林学士承旨”有关。前蜀任枢密使者,一般皆不带“翰林学士承旨”,而毛文锡、庾凝绩两人在任判枢密院事前后,都为翰林学士承旨。庾凝绩由判枢密院事改为枢密使,便不再任翰林学士承旨了。在唐朝后期,翰林学士的权任就非常重要,其地位往往在众学士之上,“大凡大诰令、大废置,丞相之密画、内外之密奏,上之所甚注意者,莫不专受专对,他人无得而参。”王建本人对唐翰林学士也非常崇敬,他曾对左右说:“吾为神策军将时,宿卫禁中,见天子夜召学士,出入无间,恩礼亲厚如僚友,非将相可比也。”因此,在王建称帝后,对翰林学士承旨倍加礼遇,当毛文锡、庾凝绩典枢要时,便将内枢密使改为判内枢密院事,以显荣他们的地位和表达君主对翰林学士承旨的殊遇。

后蜀也设置了枢密使,其主要称谓有枢密使、枢密副使和知枢密院(使)事。

后蜀明德元年(934),孟知祥在成都称帝,“以中门使王处回为枢密使”。后蜀从建立到灭亡,从未采用“内枢密使”的称谓。枢密使前不冠以“内”宇,当与后蜀专用士人有关。后蜀枢密使还设有副职,称“枢密副使”,如韩保贞就曾任此职。

明德元年,称帝仅半年的孟知祥卒,其子孟昶即位。当时,朝政大权为先帝旧臣所把持。孟昶与旧臣作了十余年的斗争,到广政十一年(948),前朝“故将大臣殆尽,(孟)昶始亲政事”。为了加强和巩固其统治,他对枢密院的人选和长官名号都作了调整。首先,罢免了“专权贪纵”的前朝旧臣枢密使王处回,并将怄密使改为“知枢密院事”。后蜀对枢密院长官名号的更改,有两个原因,其一是“枢密使权重难制”;其二是新任的枢密长官“名位素轻”,不宜使用枢密使之名。孟昶这次更改枢密长官名号的目的在于加强君权,削弱枢密之权。从此,知枢密院事之名一直沿用到后蜀灭亡。

二、枢密院机构的成立

唐代内枢密使的主要职掌是上情下达,传宣君主命令,因此,“初不置司局”,“枢密使廨署,三间屋书柜而已”,甚至连“视事厅堂”也没有。前蜀建立后,成立了枢密使的专门办事机构枢密院。据有关史料分析,前蜀至迟在永平年间便建立了枢密院。永平四年(914),毛文锡被任命为判枢密院事,从这一称谓便可得知,当时已建立了枢密院。前蜀天汉元年(917),毛文锡嫁女,大宴宾客,“会亲族于枢密院用乐”。这也证明当时确已设置了枢密院司局,且其规模不小,可以用来大宴宾客。前蜀枢密院机构的建立,标志着在枢密使的制度化方面,较唐有了进一步发展。

前后蜀枢密使的人选

宋人欧阳修说:“五代为国,兴亡以兵”,“五代之君,皆武人崛起,其所与俱勇夫悍卒”。其实,十国的情形世完全如此。由于战祸不断,武夫掌权,旧的典章制度被破坏殆尽,在枢密使人选问题上,前后蜀采用任人唯亲的政策,往往凭君主的一时喜好,同时又受唐代风气的影响。

前后蜀怄密使主要由君主的亲信内侍组成,既有宦官,伶官舞童、便嬖,也有皇亲国戚,成分比较复杂。这些人出任枢密使前,主要担任属于内侍系统的职官,如宣徽使、中门使,通奏使、丰德库使,广德库使、普丰库使,茶酒库使、卷帘使,然后再出任枢密使。

前蜀王建称帝时,鉴于唐宋宦官专权的教训,改用士人为内枢密使。但到晚年时,他对宿将旧臣很不信任。将军权中极重要的“判六军”也交给宦官去掌握,对宦官勾结内宠干预朝政也听之任之。王建病危时,竞发展到宦官唐文扆“以兵入宿卫,谋尽去(王)建故将”的地步。在这种情铲下,宿将大臣不得不迫使王建罢黜唐文扆的军权,才平息了这场风波。通过唐文扆事件,王建更加猜疑宿将老臣图谋不轨,他认为,“因老将大臣多许昌故人,必不为太子用”,于是,“以宦者宋光嗣为枢密使判六军”,又重蹈唐末宦官预政的覆辙。从此之后,前蜀枢密使一直为宦官充任,前后共八年。前蜀任用宦官为枢密使,后人有些批评,其中陶懋炳先生的评论甚为中肯,他说:“虽不曾酿成如同唐朝那样的宦官专政,而宦官谮陷功臣,引导宫廷奢侈无度,却起了十分恶劣的作用。”

前蜀任用宦官为枢密使,不过几年,非其主流。通观前后蜀枢密使,主要由舞童、便嬖、国戚等曾任内侍官员的亲信组成。首任前蜀内枢密使的唐道袭,“始以舞童事高祖(王建)”,又“以舞童见幸”。王建选择舞童出身的唐道袭为枢密使,是与五代时期君主宠信伶官的社会风气分不开的。

前蜀枢密使在任用亲信内侍的同时,也曾任用被目为清流的士大夫。如翰林学士承旨毛文锡、庾凝绩都先后担任过判枢密院事。虽然前蜀选用士大夫任枢密使的时间短,人数少,但毕竟是对以往专用内侍、便嬖的一个改变,其对后世专用土大夫充枢密使有很大影响。

后蜀革除了选用宦官为枢密使的弊端,但仍保留了由便嬖、国戚等曾任内侍官员者为枢密使的弊政。如后蜀知抠密院事十七年的王昭远,就是以便嬖起家。王昭远少年时,因服侍孟知祥而被知遇,孟昶即帝位后,对这位“给事左右”的“亲狎”内侍,不断加官进爵,在孟昶亲政后,马上接任命为知枢密院。事后蜀国戚伊审征,是高祖女崇华公主之子,少与后主相亲狎,其后,伊审征子又尚后主女。凭借这种特殊亲戚关系,他出任了知枢密院事的要职。

总之,从前后蜀枢密使出任前职官所属系统,可看出前后蜀枢密使主要是由君主的亲信内侍组成。如前蜀的枢蜜使潘峭、郑顶、潘炕以及宦官宋光嗣,都曾先后担任过宣徽使;后蜀的王处回、高延昭、王昭运和伊审征等人,都是由中门使、普丰库使、茶酒库使、卷帘使等职迁升为枢密使的。前后蜀的框密使虽然兼用士、宦,并建立了枢密院,较唐代在制度化方面确一些进步,但整个抠密院官僚机构仍未能从内职系统中摆脱出来,与宋代枢密院和枢密使还有区别。

前后蜀枢密使的职掌

五代十国时期,各国君主大都为拥兵割据、自立为帝的军阀,他们都习惯于任意措置国政,各种职务往往没有明确的规定。唐代后期出现的内枢密使,其职“惟掌承受表奏于内进呈,若人主有所处分,则宣付中书门下施行而已”。前后蜀枢密使的职掌,较之唐代则更加纷繁复杂,它涉及到军事、政治、经济诸方面,且因时因人而升,既不固定,又不明确。但是,经过将近五十年的发展演变,其职掌逐渐趋向于固定与明确。

前后蜀都设有总领百官的宰相,主要负责国家的政治事务,由于制度混乱,枢密使也时而参与国家政治事务。如前蜀枢密使庾凝绩在光天元年(918)被蜀主命专掌“中外财赋,中书除授、诸司刑拟案牍”。按惯例,这一系列政务都属于宰相职掌。前蜀郑项受命为内枢密吏,“即欲按(唐)道袭昆弟盗用内库金帛”,可见当时管理内库钱财是其职掌之一。后蜀王昭远知枢密院事,“事无大小,一以委之,府库金帛恣其所取不问”。很明显,王昭远包揽了政治、经济、军事诸方面事务。从上可见,前后蜀枢密使的职掌不甚固定和明确,几乎所有的军国大事他们都曾参与。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前后蜀枢密使制度有所发展,其职掌出现了专掌军政的趋向,这可从下面史事中看出。

前蜀枢密使参与国家军政,是其职掌比较重要的一个方面。但是,其参与程度却非常有限,且不固定。在前蜀政权中,军权由中央和地方分别掌之,中央的“判六军诸卫事”是军政中最为重要的职务,一般由皇太子或皇帝的亲信大将、宦官掌握。前蜀以枢密使判六军诸卫事仅宋光嗣一例,但时间很短,历四月便被罢免。可见,最重要的军权并没有被枢密使长期掌握。前蜀枢密使地位很高,有时甚至以最高军政长官面目出现,如咸康元年(925),后唐大兵伐蜀,蜀三招讨使兵败,枢密使宋光嗣发诏书令主帅王宗弼诛之。实际上,当时军权为王宗弼把持,诏书只是一纸空文。不久,枢密使宋光嗣也被王宗弼诛杀了。

同类推荐
  • 我走我的路:致我的同学

    我走我的路:致我的同学

    这本袖珍小书以独特的视角,对那些死学死考得高分的所谓"状元"以及所谓的"命题专家",进行了无情的挖苦、嘲讽,而对考试分数不高的所谓"差生",本书则投去欣赏、赞美的目光。作者以为无论是"状元"还是"差生",每个人都是世间一道亮丽的风景,每个生命都值得我们欣赏敬畏。只要不违反学习规律、成长规律去死学死考地折腾,每个人都会各得其所,每个人都有很好的出路。
  • 迅风辞赋集

    迅风辞赋集

    本书为辞赋作品集,是作者多年来的心血结晶,更是一个身处基层的文学爱好者艰辛奋起的例证。作者曾两次荣获中国地市报副刊作品二等奖、四川报纸副刊作品二等奖,还荣获了“中华赋坛十大精英辞赋家”荣誉称号。
  • 世界最具品味性的小品随笔(2)

    世界最具品味性的小品随笔(2)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为乐趣而读书

    为乐趣而读书

    读书之乐乐何如?林丹环编著的这本《为乐趣而读书》精选的文章,有的谈论读书方法,有的分享读书之趣,有的回忆书海琐事……不一样的文字,一样的纸墨情结。一起走进这个书海世界吧,聆听作者独步书林的内心独白,体会畅游书海的真正乐趣,感悟书籍之于人类精神世界的独特魅力。
  • 我的人生笔记:你是穷人还是富人

    我的人生笔记:你是穷人还是富人

    毋庸讳言,一般人都不愿意老。不然为什么有相当多的人怕退休?甚至为延缓退休而涂改年龄,所谓五十九岁现象即是退休恐惧症的一种反应。所以,国人把正常退休形容为安全着陆,退休居然成了很不安全的事情,就如同有一架老掉牙的飞机,能够平安降落就是万幸。这时候就看出来,还是当作家好。退休不仅不会影响写作,还意味着有更充裕的时间用于写作。
热门推荐
  • 爱上妖孽老公

    爱上妖孽老公

    他是妖,蛮横地将她扔在了一个奇怪的世界。这里,所有的动物都会说话。妖怪的世界,却只有她一个人!直到有一日,这个山谷不再平静。无数的大妖从空中飞来,她也看到他的影子。她原本想过去讨回一个公道的,没想到却吞了一块人人抢夺的石头。于是,她的人生不再平静,和那“头“酷酷”的帅妖走在了一起。她决定嫁给他,不曾想自己的小腹却渐渐隆了起来。可恶的小黑犬笑嘻嘻地告诉她:”恭喜你,怀孕了。“她却欢喜不起来,因为他从未碰过她,而她也一直守身如玉。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推荐凌风的新文玄幻作品《风起苍穹》
  • 女人赚钱靠什么

    女人赚钱靠什么

    独立是现代女性的重要标志,女性不仅要在人格上独立,还要从经济上获得真正的独立。女性 不要轻易放弃自己的事业。因为事业是基石,是资本,是女性与社会联系并保持自信、自尊的 一个重要纽带。女人赚钱离不开经验,更离不开知识。因为经验往往是从失败中得来的,而知 识却是成功的起点。聪明的女人,如若能运用智慧的头脑辨明真伪,捕得商机,那它的“附属品”——财富,也就 “鱼贯而入”你的”私囊”了。
  • 解放南京(百城百战解放战争系列)

    解放南京(百城百战解放战争系列)

    本书以纪实手法纪录了在解放南京的战争中,中国人民解放军浴血奋战的光辉事迹,歌颂了他们的大无畏精神,再现了解放战争的悲壮场面……
  • 极品妃:嫁给穿越俊王爷

    极品妃:嫁给穿越俊王爷

    本来在家看穿越小说正High的不得了,让刚从外地回来的臭哥哥一个电话轰到机场接他,我容易吗我!还好臭哥给我带了个古典戒指,呵呵!美美的带上,在一片莫名其妙中,我穿了......怎么有这么巧的事,穿到古代遇到同样带着一样的戒指穿过来的帅哥,难道这就是缘分?人家穿个王爷,我就一个单身贫民,借住在王府还给我惹事,嫁就嫁吧,起码他知道现代人的习惯,要真嫁古人,那清白怎么保啊......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中华家训1

    中华家训1

    “家训”是中国古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深厚的内涵、独特的艺术形式真实地反映了各个时代的风貌和社会生活。它怡悦着人们的情志、陶冶着人们的情操、感化着人们的心灵。正是这些优秀的文化因子,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现代人的人格理想、心理结构、风尚习俗与精神素质。这都将是陪伴我们一生的精神财富。所谓“家训”就是中国古人进行家教的各种文字记录,包括诗歌、散文、格言、书信等。家训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一大笔宝贵的文化遗产。学习研究并利用这些知识,对提高我们每个人的文化素质,品德修养,一定会起到不可磨灭的作用。
  • 金牌店长提升大全

    金牌店长提升大全

    开不开店看老板,赚不赚钱看店长。如何让你的门店在众多门店中永远挺立潮头?如何让自己成为一名更专业、更优秀、更有效率、更有领导魅力、更受下属拥戴的金牌店长?本书将用最为平实、通俗的语言为你一一作答,让你掌握成为金牌店长的独门秘诀。
  • 张居正评传

    张居正评传

    ,以叙述为主,详尽生动的记叙了张居正的成长经历和主要事迹;张居正是怎样一步步走向内阁首辅地位,每章又有不同的小节。并逐步操纵朝政大权,本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共八章,进行自己的改革的
  • 隐婚总裁

    隐婚总裁

    怀胎八月,就在即将分娩时,却意外得知,他要这个宝宝的真正目的……
  • 鬼王的金牌宠妃

    鬼王的金牌宠妃

    一朝穿越,竟成了古代版的灰姑娘,不但被妹妹抢了未婚夫,还被父亲推出去——笑话!从来只有她宰人,何时轮到他们嚣张了!打她?行!一针让你再也抬不起右手!骂她?成!一脚把你踹下冰湖喂鲤鱼!暗杀?好!让你们看不到明天的太阳!没问题!她可是黑白通吃的“混世魔女”,她倒要看看,他们俩到底谁更嗜血!谁更狠!嫁入王府,她才知道这鬼王竟与外界传闻完全不同。不但身中奇毒,日日服药,而且每逢月圆之夜都要承受蚀骨锥心之痛。那男子羸弱模样,竟让她渐渐放下防备,心生怜惜。她发誓,谁让他如此,她要千倍,不,万倍地偿还给对方!只是,这男人似乎,和表面看到的不太一样…———————————————————————————————【片段欣赏一】“王,靖王爷纠缠王妃——”“阉了。”“上官少爷送情书给王妃——”“砍了。”“皇贵妃刁难王妃——”“废了。”“魔域抢我们的地盘——”“找出他们的主子,男的,灭了;女的,送军营。”“王,魔域的主子是王妃…”“噢?让路,把地盘送给王妃!”“是…”“告诉王妃,我的就是她的——”“这…”“我的人都是她的,更何况身外之物——”“呃…”“之前王妃不是看上了无极宫么,端了给王妃送去!”“噗…”“问问王妃还喜欢什么,要皇位,本王也夺了!”“轰——”某侍卫栽倒,口吐白沫,浑身抽搐。【片段欣赏二】“小姐,有人出重金要姑爷项上人头。”红罗帐,帘外,黑衣人恭敬站着,帘里,女子亲昵地依偎在男人怀中。“多少钱?”女子轻笑。“五千两黄金。”“真便宜…爷,要不你给我一万,这事儿就罢了——”女子的纤纤玉指在男人身上点燃一串串火苗。“如果我说不——”男人握住女子柔荑,放在唇边轻啄。“无情,发出‘追命符’,杀鬼王者赏黄金万两,外加‘年度最佳杀手奖’。”“七儿可是要谋杀亲夫?!”“你敢!”新人新文,多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