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23400000026

第26章 著名专家学者(9)

冯沅君(1900—1974),原名冯恭兰,改名淑兰,字德馥,笔名淦女士、沅君、易安、大琦、吴仪等,河南省唐河县人。现代著名女作家、文学史家。自幼学习四书五经、古典文学及诗词。宣统三年(1910)入县立端本女子小学堂。辛亥革命时辍学,居家自修。民国6年(1917)离家赴京,考入北京女高师文科专修班。

“五四”运动前后,校长思想顽固,反对学生参加爱国运动。冯沅君受15所女校爱国学生委托,起草致徐世昌总统书;并游行请愿上书,又迫使校长辞职。她将乐府诗《孔雀东南飞》改编为话剧,亲自扮演焦母,进行反封建宣传。民国十一年(1922)毕业于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国文系,并考取北京大学研究所研究生,研习中国古典文学,1925年毕业。

其间1923年开始小说创作,以笔名淦女士在《创造季刊》与《创造周报》上发表《旅行》、《隔绝》和《隔绝以后》等,充满大胆的描写和反抗旧礼教的精神,在当时曾震动过许多读者。1926年出版短篇小说集《卷葹》和《春痕》,前者是她的代表作,由鲁迅编入《乌合之众》。1929年又出版第三个短篇集《劫灰》,作品多是描写为获得婚姻恋爱自由幸福而反抗旧礼教的青年的情绪,也写母爱。

1925年后,冯沅君先后在金陵大学、中法大学、暨南大学、复旦大学、安徽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大学等校任教;其间于1929年与文学史家陆侃如结婚。著有《中国诗史》(与陆侃如合著)、《中国文学史》、《中国文学史简编》等书。1932年赴法国,在巴黎大学学习,1935年获博士学位后回国。先后在金陵女子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武汉大学、山东大学等校任教。至新中国成立前夕,除教学工作外,主要从事古典文学、文学史的研究和著述。期间出版《古优解》、《孤本元明杂剧题记》、《古剧说汇》等书。

自1949年起,一直任山东大学中文系教授,修订《中国文学史简编》;并与北大林庚教授主编《中国历代诗歌选》。1955年任山大副校长。并任山东省妇联副主席,山东省文联副主席等职。

【名家小传】

冯友兰(1895—1990),字芝生,河南唐河人。1912年入上海中国公学大学预科班,1915年入北京大学文科中国哲学门,1919年赴美留学,1924年获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历任中州大学、广东大学、燕京大学教授、清华大学文学院院长兼哲学系主任。抗战期间,任西南联大哲学系教授兼文学院院长。1946年赴美任客座教授。1948年末至1949年初,任清华大学校务会议主席。曾获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印度德里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名誉文学博士。1952年后一直为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1923年夏,冯友兰以《人生理想之比较研究》(又名《天人损益论》)顺利通过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博士毕业答辩,获哲学博士学位。是年秋回国后,沿博士论文方向写成《一种人生观》。1924年又写成《人生哲学》,作为高中教材之用,在这本书中,冯友兰确立了其新实在主义的哲学信仰,并开始把新实在主义同程朱理学的结合。在燕京大学任教期间,冯友兰讲授中国哲学史,分别于1931年、1934年完成《中国哲学史》上、下册,后作为大学教材,为中国哲学史的学科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

从1939年到1946年7年冯友兰连续出版了六本书,称为“贞元之际所著书”:《新理学》(1937)、《新世训》(1940)、《新事论》(1940)、《新原人》(1942)、《新原道》(1945)、《新知言》(1946)。通过“贞元六书”,冯友兰创立了新理学思想体系,使他成为中国当时影响最大的哲学家。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是冯友兰学术思想的转型期。新中国成立后,冯友兰放弃其新理学体系,接受马克思主义,开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研究中国哲学史。著有《中国哲学史新编》第一、二册、《中国哲学史论文集》、《中国哲学史论文二集》、《中国哲学史史料学初稿》、《四十年的回顾》和七卷本的《中国哲学史新编》等书。

陶希圣在北京大学:主攻学术,旁观运动

陶希圣回忆民初的北京大学:“民国初年,贵族子弟仍然不少,文科那边有一个学生坐自用人力车来上课……‘两院一堂’是‘八大胡同’(当时京城的妓院集中地)受欢迎的重要的顾客。‘两院’是国会的参、众两院,‘一堂’就是北京大学——京师大学堂。”

进入北大预科

陶希圣生于湖北黄冈,父亲陶炯照系前清秀才。1903年,清政府第一次举行“经济特科“考试,梁士诒第一,杨度第二,陶炯照亦榜上有名。可是,慈禧厌恶梁士诒的名字“梁头康尾”(康有为又名祖诒),即将他除名。因受梁的株连,陶炯照及这一榜上其他考生的功名,亦全部作废。

陶炯照随即去河南谋职,陶希圣亦跟随父亲去了河南,进旅汴中学学习,成为清末第一代中学生。当时,陶希圣的学习科目包括算学、英文、历史、地理等,属于最新式的教育。随后,他又先后就读于河南省立第一中学、武昌外国语专门学校等,成绩一直很优秀。

1915年初春,陶希圣在国会议员汤贯如、北京大学总务长舒先生的帮助下,投考北大预科并被录取,同年进入北大预科学习,师从沈尹默、沈兼士等先生。课本有《吕氏春秋》、《淮南子》,及刘勰的《文心雕龙》、顾炎武的《日知录》、章太炎的《国故论衡》、钱大昕的《十驾斋养新录》等,并自修《宋儒学案》与《明儒学案》。

陶希圣后来回忆说,自己进入北大预科以后,逐渐受到章太炎一脉学风的影响,开始老老实实地读书。黄侃、朱希祖等章氏弟子不教预科,学生对他们只能远远观望。陶希圣在预科期间,读宋明两代的学案特别有心得,逐渐去掉少年的“骄傲”,开始真正的“苦读”。

升入法科系

1918年,陶希圣升入北大法科系学习。根据他的回忆,这段时间里,他的学习兴趣主要分成两方面,一方面是学习日本人的民商法;另一方面则是从“共学社”(由梁启超、张东荪、蒋百里等人组织)这样的地方购买新书籍,开阔眼界。他先后读了克鲁泡特金的《互助论》、考茨基的《阶级斗争》、拉马克的《生物学》等著作。

从专业来看,陶希圣一直对家庭法有兴趣。中国的社会结构,正如费孝通所概括的那样,是从家庭到宗族到社会,与西方颇有不同。陶希圣通过学习西方社会学的方法和中国历史,逐渐明确了自己的分析框架。日后,他陆续出版的著作如《亲属法大纲》、《中国社会现象拾零》、《婚姻与家族》等,以及翻译的奥本海默的《国家论》,都与他思考的起点分不开。日后,他更将《国家论》视作“表现我自己的社会史观的方法论”。

大学四年级的时候,陶希圣买到了两本好书,他认为它们对他后来的思维产生了巨大影响。一本是英文书——英国人梅因的《古代法》。另一本是国学书——清代胡培翚的《仪礼正义》。前者让陶希圣明白,西方法律与东方法律在根本逻辑上存在不同;后者则使陶希圣领悟,研习古籍,必定要先了解古代的政治和社会基本制度。而古籍中也保存了大量古代制度的线索,值得后人花大力气去发掘整理。

总的来说,陶希圣在北大上学时,在政治上不算很活跃。他也参加了五四运动,但卷入不深,也没有加入任何左翼的社团组织。

1922年,陶希圣从北大毕业后,先是在安徽省立法政学校做教师;随后去了上海,进入商务印书馆。上世纪20年代初期,商务印书馆人才济济。曾在馆内任职的著名学者,就有郑振铎、周予同、李石岑、杨端六、唐钺、竺可桢、周鲠生、顾颉刚等。陶希圣在商务印书馆里慢慢读书积累,同时开始在《东方杂志》这样的名刊上发表文章,偶尔也在大学里兼一些课。

“五四”的点滴回忆

陶希圣对“五四”学生运动的回忆,是从1918年5月北京大专以上学生的“民七请愿”说起。谈到这个“五四”的“前奏曲”,陶希圣虽不动声色,却提供了新资料。他说,学生在见到大总统冯国璋以后,又前往国务院向总理段祺瑞请愿。学生在国务院门口站了几个小时,可后者全然没有拨冗接见之意。这与罗家伦对“民七请愿”意气风发式的描述,仿佛大获全胜的结果,显然不同。

不过后面的这个小挫折,对学生情绪的影响的确也不大。学生通过请愿,找到了直接影响现实政治的方式,也获得了自信。这也成就了后来的“五四”。

参加“民七请愿”时,陶希圣还是北大预科三年级学生。1年后,即1919年,他已于上年9月正式进入北京大学本科,成为法科大一新生。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的消息渐次传到北大后,学生们纷纷集会,发表演讲;而陶希圣则在同学们的邀请之下,四处旁听演讲。他写道:“那些演讲的人们,没有北大的教职员,也很少看见白话文或新文化运动诸位的踪迹。我听见的演讲,以湖南口音居多数。”

这对于陶希圣,当然算是纪实。因为新文化运动老师辈的成员,如胡适、李大钊等,的确都没有直接参与“五四”;而陈独秀也是直到6月11日才开始以“直接行动”的方式支持学生。但“很少看见白话文或新文化运动诸位的踪迹”一句,却也有“虚”的成分。

陶希圣对“五四”回忆最想突出的地方,是强调“五四”的自发性,这一点倒与国民党官方曾经的说法,如“五四”与民族意识、政党政治的关联性大有区别;但也与上世纪50年代,台湾国民党政府和中国共产党争夺“五四”话语权时,极力撇清“五四”与中共的关系非常一致。

也可能是对国民党官方有所顾忌,或另有隐情,陶希圣同时对自由主义或曾经倾向自由主义的学生领袖,亦取视而不见的态度。这就不再是纪实了。

如“五四”当天游行请愿的总指挥是傅斯年,陶不会不知道,他却只字不提;反而对傅斯年辞职后接任的另一学生领袖段锡朋,竟大加表彰。而对于游行当天手中的《北京学界全体宣言》,他也只是引用了其中的两个著名长句,即“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至于宣言作者罗家伦——这位陶本人在台北主持“中华民国开国50年文献编纂委员会”的副手——的大名,则根本就不予理会。而傅、罗两位,恰也是陶上面所说“很少看见白话文或新文化运动诸位”中学生辈的代表。

陶希圣记错了5月4日当天学生在天安门集合的时间。北京大专以上各校学生在天安门集合的时间,不应该是他所忆的上午9时,而是下午2时。因为上午10时,罗家伦还到法政专门学校开会协调;而《北京学界全体宣言》的起草完成是在他开完会回北大之后,宣言的印刷则持续到了差不多中午1时。

陶希圣跟随学生队伍来到赵家楼,有学生打开大门,学生一拥而进后,看到“有一位白色学生装的高师学生,满手是血,因为他进了曹宅之后,用手打破客厅的玻璃门,受了伤”。这一句中,前半句是实,后半句是虚。因为陶自己说过,他挤不进去,仍留在赵家楼大门之外。他在外面,又如何能看到这位学生打破“客厅的玻璃门”呢?后半句自然只是推测了。而按照陶的描述和当时的情景看,此君最可能是北京高师学生匡互生。不过,匡当时不是“打破客厅的玻璃门”,而是用拳头砸向赵家楼院墙上的窗玻璃,将手划伤的。

一般都以为,学生因火烧赵家楼被捕之后,当晚即开会决定,第二天全市大专以上学校总罢课。但陶希圣提供了一个新的细节,即北大法科学生5日上午仍在上课。讲刑法的先生,也是总检察厅首席检察官的张孝簃,对学生行为的评价是“法无可恕,情有可原”;而讲宪法的钟赓言先生,干脆“声随泪下”,引得“全堂学生亦声泪并下”。这自然是纪实。但他随后所写“司法总长朱琛(应为朱深)听说张先生说了那八个字,大不以为然,且加申斥”,显然不属亲见亲闻。

不过,陶希圣叙述的“五四”期间,天津学生代表刘家麟为学生运动奔走而不幸病逝一事,给他简约、冷峻的回忆增添了一丝苦涩的幽默:

当湖北同乡学生去慰问刘家麟的父亲刘成禺时,这位曾任孙中山大元帅府顾问的老革命党人,竟流着眼泪说:“他为爱国而死,我要继承他的遗志。他不是我的儿子,他简直是我的父亲了。”

陶希圣的回忆文集《潮流与点滴》在大陆出版之前,早已有大陆作者据此书之台北传记文学版所记,撰文介绍陶希圣的“五四观”了。其实,陶希圣有关“五四”的点滴回忆,也并非全是纪实,其中的虚实夹杂,非有参照、辨析是不宜全信的。

关于《新青年》与《每周评论》

陶希圣回忆说:“《新青年》与《每周评论》在学生的中间,亦有流行。但白话文,或文学革命,或新文化运动,还未发生多大的影响。”这与周作人的说法,并无二致。

随后他又说:“当时的学生青年们对于学派或者政派之类不甚敏感,尤其社会上未曾发生什么分派系、谈内幕的风气。至于北京大学,那是一个各种学派兼容并包的大学。学生们喜欢哪一位教授讲的,就去听,不喜欢也就不听。党同伐异的风气还未兴起。”“在当时,没有哪一种思想压倒另一种思想。一个青年可以读几种思想的书刊,也可以接受几种思想作为谈论的资料。”

这个轻描淡写的议论,可能不仅是想阐明“五四”时期学生及其运动本身的单纯性,而多少也是想把新文化运动、“五四”学生运动前后的思想多元的一面呈现出来。

陶希圣并不是一个“五四”学生运动热情的参与者;他是属于被学生运动裹挟的“大多数”学生中的一员。他一边旁听学生激情澎湃的爱国演讲,一边潜心研读《罗马法》的“奇特”经历,自然也不应属于“特例”。因为它反映的,正是“五四”运动期间北大学生的实际状况。

【名家小传】

陶希圣(1899—1988),名汇曾,湖北黄冈人。法学、政治学著名专家,国民党高级官员。

幼读诗书。9岁被在豫省任知县的父亲送入开封旅汴中学(河南省立第一中学前身)。续就学于武昌英文馆。16岁(1915年)考上北大预科,师从沈尹默、沈兼士等人,课本有《吕氏春秋》、《淮南子》、《文心雕龙》、《日知录》、《国故论衡》与《十驾斋养新录》等,并自修《宋儒学案》与《明儒学案》。

1924年在上海商务印书馆做编辑,同时在上海大学、上海法政大学、东吴大学等校讲授法学、政治学。1927年初应聘为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中校教官,参加北伐革命军工作。1929年以后在复旦大学、劳动大学、暨南大学、中国公学、上海法学院、立达学园等校任教;同时与周佛海、樊仲云等人创办“新生命书局”。1931年1月受聘为中央大学教授,讲授中国政治思想史、中国法律思想史等课程;教授之余仍笔耕不辍,《中国社会现象拾零》一书即此时的代表作。

同类推荐
  • 象形2012

    象形2012

    《象形2012》收录了李建春、刘洁岷、剑男、沉河、黄斌、吴晚燕等人创作的诗歌作品,包括:《后工业爱情》、《在武昌城区》、《夹竹桃》、《焚书者》、《雨水的弹奏》、《和儿子谈孤独》、《北京纪事》、《登首象山记》、《失明的小女孩》、《秋夜闻虫声》、《怀念春天》、《雨中过明清石板街》等。
  • 倾听往事

    倾听往事

    收录有《父去子未归》、《凡人与圣贤的距离》、《英雄莫问出处》、《曹操与宗世林》、《亦真亦幻帝王家》,在众多的散文集里,《倾听往事》这本散文集里相当多的篇幅是专为魏晋时期文人名士而书的,这本书很特别,像寒夜里的点点繁星,熠熠生辉
  • 遥远的温泉

    遥远的温泉

    《阿来最新中篇小说系列:遥远的温泉》收录了《遥远的温泉》和《已经消失的森林》两部中篇小说。
  • 读破金瓶梅

    读破金瓶梅

    《金瓶梅》是一部传世杰作,被称为“第一奇书”。《金瓶梅》主要描写了西门庆的一生及其家庭从发迹到败落的兴衰史,并以西门庆为中心,一方面辐射市井,一方面反映官场社会,展现了一个时代的广阔图景和政治与社会的众生相,刻画了西门庆这一典型的人物形象和以潘金莲、李瓶儿等诸多女性。 徐景洲的这本《读破金瓶梅》以札记形式笑谈《金瓶梅》这部奇书里的奇人奇事,点评人物性格,品味艺术技巧,阅读注重细节,行文亲切有味。
  • 飞

    书名只用了一个字:飞。但仅只这一个字,却让人联想很多。想蓝天白云,想云中漫步,想自由,想风,想鸟儿,想浩瀚无垠的茫茫宇宙,想《鹊桥仙》里的“四海为家家万里”和李清照的“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甚至会做了要飞的准备,摆出个飞翔的姿势。我们不是鸟儿,但我们有谁不想飞?有谁不愿飞?我们只是太沉重,太瞻前顾后、患得患失,所以飞不起来罢了。人原本应该是会飞的,我们的双臂其实在早先就是翅膀,只是因为懒惰,因为久久不飞,渐渐失去了飞翔的功能。然而又因为渐渐失去了飞翔的功能,我们才又开始渴望重新找回翅膀,渴望自由飞翔。
热门推荐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君临天下

    君临天下

    成亲三年尚未圆房,太子妃萧木槿就是皇宫中的一大笑话。可这天底下聪明人往往活不长久,她呆些又何妨?若能倚呆卖呆,跑出太子府玩上几日,又是何等美妙!当然,能够扮猪吃老虎也是件乐事。一直装呆子也太累,对不?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亿万首席的腹黑新娘

    亿万首席的腹黑新娘

    她是前世造了孽,才会遇见了这个男人——一天到晚跟自己过不去,整天叨叨叨;明明就是个腹黑男,还装什么人品爆发户!别对着她耍温柔玩霸道好吗?她又不是纯情小女人……威逼利诱,挑衅玩暧昧,真是无所不用其极啊?好,看在你这么喜欢我的份上,我就爱你!但为什么你将温柔与爱情瞬间抽离,到头来全是一场精心演绎的欺骗?再遇见——求别说你爱我,我都已经不喜欢你了,所以我的首席,听清楚:床伴而已,认真你就输了!读者可加群:298554155,进行讨论,拍砖!敲门金手指:任何一本书中的一个人物名字
  • 教你学武术(学生室内外运动学习手册)

    教你学武术(学生室内外运动学习手册)

    体育运动是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增强人的体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丰富社会文化生活和促进精神文明为目的一种有意识、有组织的社会活动。室内外体育运动内容丰富,种类繁多,主要项目有田径、球类、游泳、武术、登山、滑冰、举重、摔跤、自行车、摩托车等数十个类别。
  • 穿越之美女厨神

    穿越之美女厨神

    初夏,从小就是个胆小怕事的人,至于胆小到什么程度,说出来会怕人不相信,20出头的人,从来不敢一个人睡,即使一个人睡也要开着灯,顺便在枕头底下放吧刀,据说放刀能够辟邪,不让恶梦缠上自己……
  • 女王逃婚罗曼史

    女王逃婚罗曼史

    唉…难怪人家说一旦人衰起运来就会无药可救,喏!她就是一个前车之鉴!就是因为洗澡的时候摔倒了,所以就无厘头的掉进了另一个世界里,最倒霉的是她刚到达的地方居然是别人的浴桶!!!哇啊啊!!!!这个男人是谁啊?为什么她和他都没有穿衣服,而且泡在水里,难道是…鸳鸯浴?!哇啊啊!!救命啊!!色狼!!———————————————————————————————————————才华横溢的蛮横国师——绰隐:“女王陛下,您已经窥视了臣下的身体,所以您要对臣下负责!您必须娶臣下!”家财万贯的霸道少爷——霖蓦:“不管你是高高在上的女王,还是霖府的平凡管家,你!蓝若涵!我嫁定了!”风流倜傥的翩翩公子——曲凡:“本来我是打算永远做一个自由人,但是自从遇到你之后我的心就被束缚了,所以我决定这辈子都跟着你了!”冷若冰霜的无情宫主——肆幽:“娶我!笨女人!否则!后果自负!”弱不禁风的纯洁少年——清煦:“呜…小涵不要煦儿了吗?呜…煦儿要永远跟你在一起!”柔情似水的神医谷主——梵唯:“纵使我有起死回生的医术,我也救不了已经被你侵蚀的真心,涵儿,只有你能救我了!”番外人物之流失21世纪的青楼男子——云颜:“我额前的梅花,永生只为你而绽放!”———————————————————————————————————————啊!!!这、这都什么跟什么啊!逼婚成奸?!她不要啊!!!不行!!她不能就这样屈服于这些魔爪之下,一个字!逃!就这样,她——蓝若涵的逃婚史拉开了序幕…———————————————————————————————————————此文轻松,简单,希望亲们在看完此文后能感受到和女主一样纯粹的幸福。最后感谢支持我的亲们。么个~~
  • 夫君再狂一点

    夫君再狂一点

    她是不求上进的黑道大小姐,一朝穿越,竟成了异世大陆的地下少主。在这个女尊的世界,她只想找一个心里珍惜的人,携手一生。初次见他,他像一具失却灵魂的木偶她救他,宠他,纵他他却依然傻得想要推开她就算她脚踝上还扣着太女殿下的八翎环又怎样?就算她臂上还栖着一只凤鸟又怎样?就算她老娘要给她娶夫娶侍,就算她身中孕子,他身中毒蛊又怎样?!!这些这些,都不是问题,最大的问题是爱情长跑途中临阵脱逃!!!片段一:她扳着他的脸,上上下下,左左右右地看,终于长吁一声,得出一个结论:“木头!”他嘴角一抽。“来来来!本小姐来教你什么叫表情。”她眼一瞪,眉一竖,小嘴儿一张:“这叫生气。”他愕然。她眼一耷,眉一垂,小嘴一嘟:“等人安慰。”他无语。她眼一抬,眉一张,小嘴儿一弯:“这就是笑了。”那阳光般的笑容,一瞬间让他怔住。片段二:他手执长剑,隔着一片血地与她相望,满眼惊慌。她盯着他的眼眸,微微一笑:“傻瓜!”一直以来,她身边就是暗杀不断,还以为最近怎么就消停了,却原来,是被他挡住了。“我我我……”他嗫嚅着不知要如何解释。她漫步走过一地鲜血,像走在红地毯上一样从容,到了他面前,定定地看了一会,直看得他不自在地偏开头,才弯了嘴角弯了眼眸盈盈然笑开:“喜欢我就直说嘛!”片段三:他抬头,看着面前言笑殷殷的少女,一时傻了眼:“你你你,你不是要成亲了吗?!”她倾身望住他的眼眸,坏坏地笑:“我逃婚了。”他惊愕得说不出话来,脸上泪痕犹湿,却强迫自己说出体贴的话:“伯母一定会很生气,你……”她打断他的话,一拍他脑门:“傻瓜!我怎么舍得你难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