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23400000025

第25章 著名专家学者(8)

清华的学生组织

首先是各级级会和后来的全校学生会。两科八级一开始就各有级会,当时每级的学生不多,最多的不过70多人,遇事开级会决定。平时有个小小的执行机构,有间小屋子,可以洽办事务,也供同级看些书刊。照说,级会的组织该在学校与同学之间起桥梁的作用,把学校的意图与同学的要求沟通起来。事实不是。说它提供了练习组织与办事的机会罢,有一些,不多,只少数几个同学有此机会。大抵会说话的当会长,写字写得好些、快些的当书记……每年总是这几个人,变动很少。练习组织也只是个形式,主要是在开会时练习,开会的次数不少。章程的拟订、通过、修正,人员的选举,提案的处理,包括提议、附义、修正、搁置或最后表决等,一切模拟议会政治那一套,倒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1919年起的学生运动,在向学校争取到全校学生会的组织后,有了明确的全校代议机构,称为“评议会”,由各级会推选一定名额的“评议员”组成。从此,一般对这一套开会的清规戒律更熟悉了,少数被选进领导机构的同学当然是尤其熟练。熟练也正是被推荐的重要条件之一,其中不止一个后来成了全国政协委员,有时谈到这一段历史的时候,还不免以此自豪。

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讲所谓三权鼎立,明月三分,同学们勉力效颦,到此算是已得其二,就是立法与行政;司法则一直归学校掌握,直接的主管部门是“斋务处”。但1920年后,同学通过学生会提出要求,一度成立了所谓“学生法庭”,选出了审判官与检察官。学校还居然拨了一笔钱,为法官们缝制了“法服”。潘光旦就曾当过第一任也是最后一任检察官之一,峨冠博袖、大摇大摆地在同学们面前炫耀过一番。但似乎连一桩民事案子都没有处理结束,就收场大吉了。当时盛传美国有几个大中学校搞“学生共和国”的试验,十分新鲜,清华师生中颇有人想如法炮制,也曾鼓吹过一番,当然更是空口说白话了。学校行政对待学生的官僚主义和同时的其他学校没有丝毫分别,所不同的是,更多了些从太平洋彼岸直接输送而来的花招而已。

从1919年起,由于以“五四”为代表的全国政治浪潮的冲击,同学的觉悟有所提高,逐步发展了全校性的学生组织,一面尽管继续玩弄议会政治的戏法,一面由于群众的力量加大,在爱国主义与反官僚主义方面,才终于起了些极初步的作用。

【名家小传】

潘光旦(1899—1967),字仲昂,生于江苏省宝山县罗店镇(今属上海市)。著名学者、教育家、民主爱国人士。

1913年至1922年在北京清华学校读书。同年至1926年留学美国。回国后至1952年,先后在上海、长沙、昆明和北京等地多所大学任教授。曾先后兼任清华大学及西南联大教务长、社会系主任及清华大学图书馆馆馆长等职。1941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曾任中央常委。

建国后,曾先后担任政务院(国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委员、名词统一委员会委员。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社会系学科被撤消,调入中央民族学院,主要从事少数民族历史研究。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分子,是人类学、民族学界著名五大右派(吴泽霖、潘光旦、黄现璠、吴文藻、费孝通)之一。“文革”时被抄家、批斗,患重病却得不到任何治疗,坚持回到自己家里。1967年6月10日晚上,因没有止痛片、安眠药,遂逐渐停止呼吸。

潘光旦毕生致力于爱国民主事业,倡导民主自由思想。一生涉猎广博,在性心理学、社会思想史、家庭制度、优生学、人才学、家谱学、民族历史、教育思想等众多领域都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冯友兰与北京大学:学校自由,学生自主

冯友兰在北京大学时,同学们在学习上自由极了:本系功课表上的课,大家不爱上就不上;别系的课,爱上就去上。教师那里没有点名册,从来不点名。学生要上哪一课,只须在上课时到课堂上坐下就行了。就是与北大毫无关系的人,也可以进去听讲。在上课之前,有一个人站在课堂门口,手里拿一堆油印的讲义,进来一个人就给他发一份,从来不问他是谁。往往有不应该上这个课的人先到;而应该上这个课的人来了倒得不到讲义,可是从来也没有因此发生争执,后来的人只怨自家来得太晚。

在开学典礼上发炮的辜鸿铭先生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京师大学堂改名为北京大学,以严复为第一任校长,不过为时不久,后来又换了些人。

冯友兰于1915年进北大的时候,因暂没有校长,由工科学长胡仁源兼代校长。当时的文科学长是夏锡祺。当时的学系称为“门”。各系没有设系主任,系务由学长直接主持。原来京师大学堂的经科已废;原来经科的课程,有些废止,有些则分配到文科各门中。文科有4个门,即中国哲学、中国文学、中国历史和英文4个学门;冯友兰入的是中国哲学门。在他们这个年级以前,还有一个年级。

1915年9月初,冯友兰到北京大学参加开学典礼。由胡仁源主持会场。他作了一个简短的开幕词以后,当时的英文门教授辜鸿铭(汤生)也坐在主席台上,就站起来发言。冯友兰后来回忆说:“我不知道这是预先安排好的,还是他自己临时冲动。他的发言很长,感情也很激动,主要的是骂当时的政府和一些社会上的新事物。他是从右的方面反对当时政府的。他说,现在做官的人,都是为了保持他们的饭碗。接着说,他们的饭碗,可跟咱们的饭碗不同,他们的饭碗大得很,里边可以装汽车、姨太太。又说,现在人做文章都不通,他们所用的名词就不通,譬如说‘改良’吧,以前的人都说‘从良’,没有说‘改良’,你既然已经是‘良’了,你还‘改’什么?你要改‘良’为‘娼’吗?他大概讲了一个钟头,都是这一类的谩骂之辞。他讲了以后,也没有别人发言,就散会了。”

当时民国已经成立4年了,辜鸿铭还是带着辫子。开学了,他还是带着辫子来上课。冯友兰没有去旁听过他的课;只听到英文门的同学们说,他在堂上有的时候也乱发议论,拥护君主制度。有一次他说,现在社会大乱,主要的原因是没有君主。他说,比如说法律吧,你要说“法律”(说的时候小声),没有人害怕;你要说“王法”(大声,一拍桌子),大家就害怕了,少了那个“王”字就不行。总之,凡是封建的东西,他认为都是好的。“我听有人说,辜鸿铭在一个地方辩论婚姻制度问题,他赞成一夫多妻制。他说,现在我们这个桌子上一个茶壶带4个茶杯,用着很方便;要是一个茶杯带4个茶壶,那就不像话了。他又说,你们说,西洋人是一夫一妻,不娶姨太太;其实,他们每坐一次公共汽车就娶个姨太太。”

黄侃教授

当时北大中国文学系,有一位很叫座的名教授,叫黄侃。他上课的时候,听讲的人最多,冯友兰也常去听讲。黄侃在课堂上讲《文选》和《文心雕龙》,这些书冯友兰从前连名字也不知道。

黄侃善于念诗念文章,他讲完一篇文章或一首诗,就高声念一遍,听起来抑扬顿挫,很好听。他念的时候,下边的听众都高声跟着念,当时称为“黄调”。在当时宿舍中,到晚上各处都可以听到“黄调”。当时的宿舍里,到晚上各处都可以听到“黄调”。黄调与《广韵》吻合,不差毫厘,自是古味十足。

黄侃也常出题叫学生作诗。有一个本系的学生不会作诗,就叫冯友兰替他作。冯友兰作了几首拟《古诗十九首》的诗,他抄好送给黄侃;黄也居然加圈加点,还写了赞赏的批语。

在当时的文学界中,桐城派古文已经不行时了,代之而起的是章太炎一派的魏晋文(也可以称为“文选派”;不过和真正的“文选派”还是不同,因为他们不作四六骈体)。而黄侃仍坚持桐城派古文才是天下最好的文章。

黄侃自命为风流人物,玩世不恭,在当时及后来的北大学生中传说着他的佚闻佚事,冯友兰也不知道是真是假。比如说,他在北京住在吴承仕(简斋)的一所房子中,他们都是章太炎的学生,本来是很好的朋友。后来不知怎么样闹翻了,吴承仕叫他搬家。黄侃在搬家的时候,爬到房子的梁上写了一行大字:“天下第一凶宅”。

冯友兰回忆说,黄侃在堂上讲书,讲到一个要紧的地方,他就说:“这里有个秘密,专靠北大这几百块钱的薪水,我还不能讲,你们要叫我讲,得另外请我吃饭。”

有一次,黄侃有个学生,在“同和居”请客,他听见黄侃在隔壁一个房间说话,原来黄侃也在那请客。这个学生就赶紧过去问好,不料黄侃就抓住他批评起来,批评越来越多;这个学生所请的客已经在隔壁房间到齐了,黄侃还不让这个学生走。这个学生心生一计,就把饭馆的人叫来交代说:“今天黄先生在这里请客,无论花多少钱都上在我的账上。”黄侃一听说,就对那个学生说:“好了,你就走吧。”

一言不发的陈介石教授

冯友兰回忆说,在当时中国哲学门里,有一位受同学们尊敬的教授,叫陈黼宸(介石),他给他们讲中国哲学史、诸子哲学,还在中国历史门讲中国通史。据说,他是继承浙江永嘉学派的人,讲历史为韩侂胄翻案。他说,到了南宋末年,一般人都忘记了君父之仇,只有韩侂胄还想到北伐,恢复失地。他讲的是温州那一带的土话,一般人都听不懂,连浙江人也听不懂。他就以笔代口,先把讲稿印出来,当时称为发讲义。他上课的时候,登上讲台,一言不发,就用粉笔在黑板上写,写得非常快,学生们抄都来不及。下堂铃一响,他把粉笔一扔就走了。

妙在他写的跟讲义上所写的,虽然大意相同,但是各成一套,不相重复;而且在下课铃响的时候,他恰好写到一个段落。最难得的,是他有一番诚恳之意,溢于颜色。学生感觉到,他虽不说话,却是诚心诚意地为学生讲课。真是像《庄子》所说的“目击而道存矣”的那种情况,说话倒成为多余的了。他的课,冯友兰上了1年;到1916年暑假后再回到北大的时候,听说他已经病逝,同学们都很悲伤。

没有见过《宋元学案》的“宋学”先生

马叙伦(夷初)给哲学门开了一门课,叫“宋学”。上了一个学期,他因为反对袁世凯称帝,辞职回南方去了。临行时,哲学门的学生开会送行,照了一张相片,他在相片上写了长篇题词。

文科学长夏锡祺不知在什么地方请了一位先生来接替马夷初。那时候,对于教师的考验,是看他能不能发讲义,以及讲义有什么内容。这位先生名不见经传,上课前又没发讲义,冯友兰他们班学生对他就有点怀疑了。过了好几天,才发出3页讲义。其中有一个命题是“水为万物之源”。他们班同学一看,就说这不像一个现代的人所说的话。那时候冯友兰当班长,同班的叫他去找学长,说这位先生不行,请换人。

学长说:“你们说他不行,总得有个证据呀。”冯友兰说他的讲义就是证据。学长说:“讲义怎样讲错了,也得有个理由。”冯友兰回到班里一说,同班们每个人都写出几条理由。他的讲义只有油印的3页,大家一下子就写了十几条理由,可以说把他的讲义批得体无完肤。冯友兰送给学长。学长一看,也无话可说,只问:“这都是你们自己写的吗?”回答说是。学长说:“等我再看看,不过有一条:你们不许跟这位先生直接说什么话或有什么表示,事情由学校解决。”

过了一两个星期,没有下文,只有当时的一个学监把冯友兰找去,对他说:“某某先生讲义上的错误,你们可以当堂和他辩论。”冯友兰说:“学长讲过,不许我们对他直接有所表示。”那位学监说:“彼一时此一时也。”冯友兰了解他的意思,大概是学校讽令他辞职;他不肯,所以就让学生直接对付他。等他下一次来上课的时候,他们班每一个人都带了几本《宋元学案》,在堂上质问,原来他连《宋元学案》都没有见过。同学们哈哈大笑,他狼狈而去。

引领弟妹进北大

冯友兰在北京大学时,同学们在学习上自由极了:本系功课表上的课,大家不爱上就不上;别系的课,爱上就去上。教师那里没有点名册,从来不点名。学生要上哪一课,只须在上课时到课堂上坐下就行了。就是与北大毫无关系的人,也可以进去听讲。在上课之前,有一个人站在课堂门口,手里拿一堆油印的讲义,进来一个人就给他发一份,从来不问他是谁。往往有不应该上这个课的人先到;而应该上这个课的人来了倒得不到讲义,可是从来也没有因此发生争执,后来的人只怨自家来得太晚。

冯友兰的这种课外学习,却在他家里发生了作用,那就是他把自己的心得、体会传授给了他的妹妹冯沅君,引她走上了文学的道路。

自从冯友兰全家从崇阳回到老家以后,冯沅君就不上学了。冯友兰从北大放假回家,在家中也常念诗念文章;沅君听了很爱慕,就叫哥哥教她。冯友兰照着黄侃的路数,选了些诗文,给她讲,教她念。她真是聪明绝顶,在一个暑假的很短时间内就学会了。不但会讲、会念,而且会写,居然能写出像六朝小赋那样的小品文章。

等到冯友兰第二次暑假回家时,冯沅君的学问就更大了。北京传来消息,说是北京女子师范学校要招国文专修科。这个学校是当时北京女学的最高学府。大家都主张叫冯沅君去应考。冯沅君也坚决要去,她对母亲说:“如果是说我花钱,我将来什么都不要。”意思就是说,将来出嫁的时候不要嫁妆。当时的地主家,出嫁一个女儿,陪送嫁妆,是很大一笔花费。母亲在这一方面也很愿意花钱。记得他们姐姐出嫁的时候,陪送的嫁妆就很丰富。

顺便说一下冯友兰家乡那一带的风俗。有钱的人家,是女家花钱,男家可以向女家提出要求;没有钱的人家,是男家花钱,女家可以向男家提出要求。这些不同的情况,其实是一个道理,归根到底还是一个“钱”字。没有钱的人家,娶了一个媳妇,就是家里添了一个劳动力,一个劳动力就是一笔财产。这个女家是凭空失去了一个劳动力,而且这个劳动力是从小养活、培养出来的,所以有权向男家要彩礼,提要求,以为补偿。而在有钱的人家,嫁女儿到男家,是替女儿找了一个继承财产的机会,男家的产业终归要归他女儿,所以男家觉得有权向女家提要求,讲条件。冯友兰的一个堂嫂——五嫂,回娘家的时候诉说在婆家受委屈,她的父亲就对她说:“你当去接受人家那几顷地是容易的吗?”一语道破了其中的秘密。

冯友兰父亲在的时候,已经把冯沅君许婚于了唐河的一个人家,所以冯沅君这时候才说出了这样坚决的话。母亲本来是喜欢叫儿女读书的,也就同意了。在当时他们家一带,一个女孩子要进京上学,是一件动人听闻的大事。有人提醒母亲说,是否和男家商量商量。母亲说,既然已经决定去,就不同他们商量了。如果商量了他们不同意,事情就更不好办。又有人提醒说,即使不商量,也得去打个招呼。母亲说,既然不商量,也不必打招呼。在暑假快结束的时候,母亲就毅然决然,不顾别人议论,让冯友兰和弟弟冯景兰(后成为地质学家)、妹妹冯沅君3人一同进京。到北京报考时,果然考上了。于是,冯沅君就开始走上了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的道路。

同类推荐
  • 真正的幸福是什么

    真正的幸福是什么

    幸福深处,是一种真爱。爱的表达方式不一,爱非经冬不知甜。心灵深处有最爱,不能晓悟人间温暖。有人说:亲情是一种深度,友情是一种广度,爱情是一种纯度。作家刘心武说:人生一世,亲情、友情、爱情三者缺一,已为遗憾;三者缺二,实为可怜:三者皆缺,活而如亡!失却这些情谊的人是世间可怜的孤独者,没有这些真情的社会只能是一片繁华的荒漠。
  • 赤色诗屋

    赤色诗屋

    你擦着那把老枪,就像擦着过去的岁月,你把它擦得乌黑发亮,使我们对用枪的年代充满神秘,那老枪成为你一生中,最得意的一句格言
  • 禅机1957:苦难的祭坛

    禅机1957:苦难的祭坛

    我们将会看到他们的喜怒哀乐、生离死别、升降沉浮,不过是命运经盘上的一次次轮回。这里没有一般意义上的好人和坏人,我想尽力全景式地写出这台大戏来,也没有真正的侥幸者和发迹者,本书将至少涉及两代知识分子,有的只是一片历经烟熏火燎、遍布断壁残垣的废墟,通过序曲至尾声,以及在这废墟里被理性的血泪渐渐浇灌出的人格的新芽……
  • 香港回归

    香港回归

    本书被收录在2001共和国回顾丛书中。长篇报告文学。,1997年香港回归,作者用他朴实的文笔记录了这一重大的历史时刻
  • 李少君自选集

    李少君自选集

    作为《天涯》的主编,作为深刻地介入了当代思想状况和政治反思的诗人,李少君的诗中自然也折射了社会思想和历史进程中的一些重大议题。环境主义和生态主义意识中或许正渗透了诗人的政治敏感。但在创作这些生态诗歌之际,李少君的身份意识和政治认同都了无痕迹地化入了一种作为诗学的生态主义思维之中。
热门推荐
  • 穿越火线之AK传奇

    穿越火线之AK传奇

    【巅峰聚焦——品牌佳作,强力推荐】他以一人之力托起了整个战队,他用一把AK47横扫CF界,他用精准的点射和犀利的压枪扫射称霸主道,技惊四座。他以惊人的天赋击败众多枪王,开创了一个属于自己的时代,创造了一个属于AK的传说!他率领战队获得了无数荣誉,俘获众多美人心。
  • 邪少药王

    邪少药王

    纨绔大少?开玩笑,我不是纨绔大少,看清楚本少爷的身份!本少爷是家主,明玉皇朝最大的家族任家之主,硬要说本大少纨绔,请称呼我为纨绔家主。杀你又何妨?皇宫前杀你又怎样?免死玉牌本家主有好几块呢。看纨绔邪少,如何统领家族做一家之主,走上巅峰。邪气的人生,无可匹敌!!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现代散文鉴赏(中国经典名作鉴赏系列)

    现代散文鉴赏(中国经典名作鉴赏系列)

    本书收录了多篇现代散文,并且由专家、名家为你解析、引导你鉴赏每一篇散文。这些散文的作者有:鲁迅、郭沫若、许地山、张恨水、林语堂、徐志摩、老舍、冰心、闻一多、沈从文、林徽音、余光中、何其芳等等等等。
  • 绝世药圣

    绝世药圣

    混分阴阳,宙划万界。天凌大界,地域无疆,万族林立,这是一个盛世的典宴,精彩,从这里开始……焱凌,偶得远古传承,以药入手,掌魂为尊,握八荒之势,伏万界之力,一步一印,独尊成圣!
  • 方与圆全集

    方与圆全集

    方是为人之本,是做人的脊梁。圆是成功之道,是处世的锦囊。为人没有方,则会软弱可欺。做事不懂圆,则地处处受敌。为人做事太方正太圆滑则寸步难行。只有方圆相间,方圆并用,才能在社会生活中进退自如,营造良好的人脉和生存环境,享受快乐惬意的人生,成就功名和大业。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小心,宝贝在隔壁!

    小心,宝贝在隔壁!

    艾宝贝,女,27大龄猥锁女一枚,QQ昵称:宝宝他贝吴宝贝:男,28大龄猥锁男一枚,QQ昵称:猥琐派掌门宝宝他贝:我们来玩个游戏怎么样?猥琐派掌门:好啊,玩啥。宝宝他贝:敲开你邻居的门,不管出来的是男是女,是老是少,给他/她一盒杜蕾斯,什么话也不许说,直到他/她收下为止,看看他/她是如何反应。猥琐派掌门:这游戏挺好玩,可万一对方看我长得太帅看上我怎么办?本少爷虽然有一颗无人能比的黑心,但绝对有着无人能比的纯洁身体。……艾宝贝家的门被敲开,一个打扮得体长相不错的男人站在自家门前,猥琐女艾宝贝双眼放了一下狼光,不着痕迹的咽下满嘴的口水,“先生,有事?”吴宝贝嘴角抽搐一下看着自己面前的穿着大熊睡衣的猥锁女人,不说话,递出一盒杜蕾斯。艾宝贝…艾宝贝的职业:淘宝店卖成人用品吴宝贝的职业:职业游戏玩家两个人的职业性质:天天宅在家里。当超级宅男遇到超级宅女,会怎么样?《结婚后恋爱》:简介:民政局里,一男一女,互不相识,她是一号,他是二号,他们都知道,彼此约定结婚的对象失约。眼看着工作人员就要下班,她绝望的看着他,“我未婚夫不来了,你要不要和我登记?”他同样心冷的看着她,点头,“好。”上帝在创造亚当的时候,用他的一根肋骨创造了夏娃,上帝说除非找到那一根肋骨,否则他便永远不会幸福完整。洛家华很幸运,在茫茫人海中,在他最绝望的时候,随意抓到的救命草,就是他的肋骨变的,所以说,他的RP很好。洛家华和乔梦琪的关系,注定就是亚当和夏娃的关系。推荐春的免费文:楼主惜玉:推荐春的完结文:闪来的军婚:替情敌养儿子:独爱残疾夫君:美人绝杀:*还有其它文文请查看作者作品列表*友情链接:风兮兮《一个警花三个黑老大》浅水的鱼《限制级离婚》小悠闲《七岁小魔后》暮阳初春《婚后出轨》浅水的鱼《冷血前夫算你“狠”》世界沧海《四夫人》如果亲们很喜欢:请收藏+投票+留言如果亲们喜欢:请收藏+投票如果亲们还可以:请收藏喜欢春的还可以加群:93397927(已满)或9919430(新建)(验证码:0409)*或者关注春的微博:http://m.pgsk.com/54aoe(一直放在那里,不过决定重新开始玩,嘻嘻。)
  • 中国老板沉思录

    中国老板沉思录

    古老的中国在世界舞台上日渐大放光彩,吸引全世界的眼球。勤奋智慧的中国人民,使中国企业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各地。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普遍不景气。中国经济虽然受到金融危机影响,但却在冲击中继续前进,成为拉动全球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中国企业的集群化崛起是经济高速发展的一个个助推器,而让企业走向世界的是充满非凡智慧的中国老板们。为此,在本书里,我们把中国老板的思想与智慧精华提炼出来奉献给读者,也奉献给世界!
  • 笃定

    笃定

    新一代青春文学领军人物、8090最热少女作家。夏茗悠青春成长小说文集,《笃定》为你讲述学生时代的日常、初涉社会的困惑迷茫,以及青春的情感与梦想。这本文集,起名《笃定》是因为,其中的每个短篇都在讨论人物内心世界与外部世界产生冲突后的出路,这个集子中所展示的正确的选择多为一种对自我的可贵坚持。我们每个人都渴望成为睿智有担当的成人,但在社会上找到自己的合适位置却又往往困难。在写作中,我在努力尝试着寻求社会与个人、理性与感性、主观与客观之间的平衡,如果大家也能从主人公们身上找到自己,从他们的生活经历中悟出对自己实现社会认知与自我认知、建立个人身份与人生价值有所帮助的一点东西,对写作者而言,这便是最幸福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