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23400000024

第24章 著名专家学者(7)

至于外缘:一是1912年冬他在“两等小学”毕业后,父亲从北京寄回家信,要他下一年应清华的入学试;尽管父亲于1913年春天在北京去世,这个遗命还是遵行了。二是那时候他的舅父正在南京,主管着一部分省的行政,似乎还直接领导着教育的部分,“朝里有人”,报名固然方便,录取也就不大成为问题。11个名额中,他和舅父的大儿子,即他的表弟,就占了两额,此中不可能没有“关节”。有人好意地推测说,大概他当时的英文程度不坏,其实当时他连动词中现在式和过去式的意义何居,即什么是“时”,都还搞不清楚。

但终于“取上”了。当时清华分高等、中等两科,各4年。高等科的学生,起初大部分是由学校直接考选的插班生,大都来自上海等通商口岸,英文一般不错,其中有不少是南洋、约翰等大学的转学生,来此加上一两年工,就可以横渡太平洋了。这部分姑且不多说。主要的是中等科学生,他们从进校到“出洋”,多者八九年,少亦六七年,养成清华“学风”的是他们,沾染上清华习气最深的也是他们。

他们是由各省考送的,由于各省对美国“庚子赔款”所负担的比额不同,所能遣送的学额也就不一样。而就一省而论,逐年也有些出入:大抵苏、浙、川等省最多,从五六名到十余名不等;边远省份少些,少到几年中才轮到一名,例如新疆。各省遣送,大都经过一些选考手续,表面上公开,实际上至少部分名额受到有权位的人把持,把自己和亲友的子弟取上。在北洋政府年代,清华是由外交部主管的,外交部的官僚利用了职权来玩些花样,也不一而足;最掩饰不了的一例,是曹汝霖把他的儿子作为新疆省的名额,送了进来。掩饰不了的是:(一)他冒了籍;(二)未经哪怕是形式上的考试。

清华中等科的教育

民国初年,全国的学制还没有太肯定,初、高两等小学之上,大抵中学4年,大学4年。清华一面要遵照这学制办事,一面又必须考虑到学生留学深造,一般要在出国5年之内,读完大学研究院,至少博得一个硕士的头衔,然后回国。高中两科的划分,与每科各4年,表面上正符合了国内学制的要求;实际却不然,总计8年之中,前5年或6年所传授的几乎全部是中学程度的课目,后2年或3年才安排上大学的一些基本课目。所以毕业生留美,几乎全都做插班生,而一般插入大学三年级,读2年毕业后,再留3年读研究院。

潘光旦回忆说,他在清华八九年,在最后一两年里,高等科的最高两班就索性改称大一、大二。但清华成为正式的大学,是迟到1925年才开始的。1929年才有第一班学生毕业,那时他已经离开多年了。

当时,中学拖长到6年,大学只有最初2年。而在那几年之中,为了准备留美,必须全副精神用在英语的训练上;要求学生能阅读外,还要能听、能说、能写。因此,就知识传授说,程度是不可能太高的。大学只前2年,又不分科系,当然比不上同时的历史较久而规模更完备的大学,有如南洋、圣约翰;中学也比不上上海某些私立的中学。

上述的情况,多少决定了当时清华师资的两个特点:一是通英文的教师要占到十之八九,其余十之一二是用汉语教学的老先生了;二是学问造诣大都不很高,反正也没有很高的必要。用英语的教师有两个来源。一自然是美国,其中很多的原先就是中学教师,有教过许多年的,有些教学经验;其次是毕业不久或刚刚毕业的大学毕业生,曾经教过大学而在教学研究上有些成绩与地位的居少数,其中个别资历特别老些的是借了休假的机会来逛逛中国的,只呆上一年半载就回去了。

中等科的课程主要是英语训练,全都集中在上午。正课是读本,每周时数最多,附课是文法、作文、默写、拼音,各有各的教师,每周各占2小时。每晚还有2小时的集体而有教师值班辅导的所谓自修。合起来,一天总有5-6个小时专搞英文。如今回想,如果一个学生能坚持爱国而不做洋奴的立场,有着“西为中用”的决心和要求,这4年的训练是很好的,扎实、细致、准确、全面,同学们的感受虽各有不同,每一个人对英语的读、听、说、写,基本上都掌握到了;再加上4年高等科的文学选读和语法修辞等课,和其他课程中的英语的运用,又把所掌握到的巩固了下来,并且更趋成熟。

清华不设专门的会话课,因为没有必要,反正一切用英语教学的课上,师生交谈是不容许说汉话的,美国教师上课,固然只能如此,中国教师上课也必须如此。此外,在中等科的课程里,数学、世界地理、图画、音乐等,也是用英文书,说英语;教图画、音乐的是两个美国女士。

潘光旦回忆说,自己后来有机会参加《辞海》的编写工作,对许多外国地名还不陌生,还能拼写不误,说明当年世界地理一课程还是替他打下了坚实的底子。

他回忆说,当时汉文课程的光景却很惨淡。第一,课目根本不多,只国文、中国历史、中国地理、博物等3-4门,有一个时期还添上练字一课。第二,时间都排在下午1至4时,4时起是体育活动时间,午休根本谈不到,因此,学生精神疲倦,打瞌睡的很多。第三,上面提到过,教学方法与设备一般很差,引不起同学的兴趣。例如,在地理课上,因为没有挂图,教师讲到镇江金、焦、北固三山的位置时,就用自己脸上的耳、鼻、口做比划。又如,在历史课上,教师所讲的和教本或讲义上所印的根本没有差别,只是把文言翻成白话,又穿插上一系列的“于是乎”。历史事件一件接着一件,总有些因果或连续关系,“于是乎”当然是不错的,但总是太多了一些。潘光旦记得在有一堂课上,短短45分钟之内,历史老师竟插上了46个“于是乎”,平均一分钟一个有零。“于是乎,从那一天起,我就下决心不再听讲,而是阅读我自己想看的线装书了。”

由于这些原因,午后的课堂生活和午前的完全成个对比,午前是整齐、严肃、紧张而不碍活泼。一到午后,同一批人,同一个课室,却是凌乱、浮动、松懈而死气沉沉。打盹的而外,有看小说的、写家信的、有吃花生米的……更有在点过名以后,就跳窗溜走的。有一次,一个同班同学,外号刘大汉,忘记了这次是在二楼上课,也跳窗;幸而一楼窗户的伞形布幕半中间挡了一下,挂彩了事,未酿成事故。

同学大都是十四五岁的孩子,其中顽皮和爱捣乱的不在少数,老师的学究气、口头禅、特殊的方音、个别的癖好,对他们来说,都是绝好的刺激,不容不有所反应。于是,有的把课室门半掩,上面安上擦粉板的刷子,让教师进门时来个晴天霹雳的;有的在讲台抽屉里放上几只小青蛙,让教师取粉笔时吃上一惊的;有一个老师喜欢看梅兰芳的戏(那时这位一代艺人已开始出名),班上同学就要求他先谈谈昨夜看演出的观感,可以纠缠上一二十分钟,才得开始讲课。奇怪的是,老先生们对此种不一而足的难堪的现象,至多只是哼上几声,恼而不能成怒,个别的同学可能为此受到过“斋务处”的申斥,被记上一个小过;此外也就无所谓了,富有喜剧性的汉文课目照常进行。

人们不禁要问,是这些老先生的封建修养特别到家吗?是考进清华的中学年龄的孩子们特别调皮吗?当然不是。有些“特别”,是可以肯定的。据一般观察,在别的中学里,汉文课目不景气的情况似乎要好些,乃至教会办的中学在这方面也要比清华“规矩”些。尽管那是伪装,有它的作用,清华倒是老实的,老实得突出。但无论伪装或老实,都是现象。问题的实质是:社会的风气在转变,急剧地转变。上面曾提到,距此不过10多年以前,上海附近地区一般读得起书的人家,还不很愿意把子弟送进洋学堂,更不必说出洋留学了。到此,这种态度似乎已经起了根本变化,从“不屑”一变而为“追求”。这种变化的所由发生,远之可以追溯到鸦片战争以及一系列反帝战争的失败,近之可以归结到辛亥革命前后半殖民地化的日益加深,70年间,量变达成了质变。

清华这一学校的开设和发展,本身就是一个集中表现的典型事例。老先生们,无论感情上愿意不愿意、思想上赞成不赞成,当然不可能不觉察到这一转变。他们认识到,除了本国的文学和一些历史地理的基础知识,不能不姑备一格似的加以传授外,他们纵有满腹经纶,也是不合时宜的了。因此,他们不约而同地采取了敷衍塞责与息事宁人的态度。

同学们,一般地说,当然更自然地随着风气走,正好用汉文课堂上的“逸”来补偿英语课堂上的“劳”了。简单地说,在对待中国固有文化的态度上,老师们成了失败主义者,而学生们则成为取消主义者,两种人合作,就形成了当年清华汉语课堂上的怪异场面。

但少数同学对这种情况是很不满意的,他们总想多学习些汉文和中国固有的文化;而他们一进清华就看到,依靠课堂教育,这是没有希望的,必须自己想些办法。潘光旦就是其中的一位。他认为,作为一名中国人,不能对国学没有研究。清华的汉书藏书,似乎一开始就不太少;老先生们,平时在课堂上受气,在课余时间,有学生肯到“古月堂”质疑问难,当然特别欢迎。就时间说,可利用的也还不少。汉文和用汉语上课的钟点都可以利用,你不听讲就是了。晚上自修时间也很好,这主要是为了准备第二天的英文课而设的,但英文课既多,一门拆成了许多门,课堂上已经搞得够细致、熟练的了,往往在晚饭前大致复习一遍,加上做些数学习题,也就可以了事。因此,有少数同学就把自修时间全部移作读线装书,临大小楷之用。

这两种时间,潘光旦是一贯地利用的,因此也曾和教课与辅导的老师发生过一两次小冲突。但只要各课目的大小考试成绩都不受影响,他们也就让他自由处理,终于不再干涉了。其次是漫长达将近3个整月的暑假和1个月的寒假,决不轻易放过。他的计划是每个暑假学习1种经书或史书,也曾搞过一整暑假的“说文”。这样,除了生病以外,搞过7-8个暑假,打下了深厚的国学基础。

在清华毕业生中,凡是汉文程度较好的人,一定是在努力学习英文的同时,不肯随波逐流而独自下过功夫的人,初不问这功夫如何下法,是可以断言的。其中,有些同学在最后出国的时候,还带上一些经常要翻翻的老书。潘光旦至少带过一部缩印的《十三经注疏》。倘若潘光旦没有在国学上下一番苦功的话,很可能他就成了所谓的“食洋不化”,学术上也难有什么大造诣。

清华高等科的教育

高等科的课程说来就比较简单了。所谓国文,或汉学课,还是每年有些,有固定必修的,也有部分选修的。但主要的是若干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所谓人文科学的大学基础课程,后者包括英文文学、西洋史和第二外国语在内。不用说,全部用西语上课,采西文课本,也开始习用指定的西文参考书。在潘光旦读书的几年里,高等科最后2年虽已有“大一”、“大二”之称,还不分科系;教师在最后2年帮助学生选课时,参酌学生的意向、兴趣与过去的成绩,至多把学生分为2类,一类文法,一类理工,从而在专业方向上稍稍加以指引而已。至于选定科系,则是出洋前夕的事。

这时候年老些的美国教师就有更多的事可做了,要约学生谈话,决定要进的科系和美国大学;也通过他们,和美国大学事先取得联系,谈话自不止一次。其中必有一两次取家庭便饭的方式,好让学生懂得如何使用刀叉和一般社会交际的规矩。入国问禁,未入国门之先,就有机会在“美国地”演习一番。

高等科的功课一般也是很认真的。西语教学的课不用说,国文、汉学的课也还差强人意。同学的年龄大些了,懂事些了,体会到自己毕竟是个中国人,将来要为自己的国家做些事,读洋书,到国外,只是为此目的而进行的一个手段;即使专为个人打算,如果对本国东西一窍不通,一张“八行笺”也写得疙里疙瘩,将来在社会上不免到处碰壁,寸步难行。因此,一般认为至少够一块敲门砖的汉文准备是必要的。当时外界和学生家属的责难也是有的;在“抵制美货”的运动过去了不多几年以后,就如此其推崇美国,凡事要模仿美国,也确乎是难以理解的事。

潘光旦认为,后来在高等科,汉文课目之所以获得较多的注意,而在出国前后的一两年里,学校之所以特邀梁启超等有名的人物开些临时选修课,如“中国历史研究法”、“中国历史鸟瞰”、“先秦政治思想史”等,以及后来之所以搞起一个“国学研究所”来——都是和这些因素分不开的;而就学校当局来说,主要的动机还是想通过这些做法,来杜塞外界的批评责难。

清华高等科的教育虽没有标榜什么,事实上已经走上英、美所谓“自由教育”或“通才教育”的道路。(一)课程与上课钟点不多。在美国,每学期一般是5门或6门,每周上课15至18小时;在清华,当时也不过6-7门,20多个小时;学生有着很多的自由活动时间。(二)自然科学如数、理、化、生物,社会科学如政治、经济、社会学,又所谓人文科学如文、史、哲等3大类的一些入门课、基础课,虽不是每门必修,总是鼓励学生尽量地多读,每一类选上几门。(三)选修课很多,学生可以随意挑,考不及格也无关宏旨,下学期另选一二门,来凑满毕业时所要求的学分总数就行了。这种选修课在某些美国大学里有的已流为“烟斗课”,师生都可以叼着烟斗上课,清华的选修课当时还差一点,没有到此境界。(四)鼓励学生跑图书馆,闯书库,乱翻书,说是跌跌撞撞大有好处,学生自己,在准备成为一个“通才”的同时,会撞出个比较专门的名堂来。清华的藏书一直不太少,当时推为国内最现代化的馆屋建成以后,库藏更充实了,环境更引人了,借阅更方便了,于是这种美其名曰涉猎的读书风气更趋于泛滥。(五)无目的地与缺乏指导地提倡所谓科学研究和论文写作。一到高年级,很多课上就要求学生多看参考书,搞些小题目,从事写作,长短虽不拘,却要别出心裁,不蹈前人窠臼。

以潘光旦个人为例,在出国前的一二年,他就曾经乱抓一阵所谓“精神分析派”的书刊,配合上《虞初新志》里支如增所写的《小青传》,在梁任公先生的“中国历史研究法”班上,写缴了一篇《小青的分析》,也算是“历史”,也算是做了“研究”,也算是提供了一个“研究的方法”。当时任公先生大为称赞,在奖饰的评语中勉励他“成就其一”,不要学他自己那样的“泛滥无归”,即只要泛滥而有归缩,一个人就是“专家”,而此种专家又不碍其为一个“通才”。同时,一个教德文的美国教授认为,潘光旦在小青这人身上找到了上好的资料,比西洋用来证明这派学说中的同一论点的资料好得多,又向他灌上大量的“米汤”。

任公先生所欣赏的是“方法”,而这个美国教师所赞许的是“资料”,“方法”与“资料”都对了头,岂不是前途无量!所谓“自由教育”的内容与终极,大概言之,就是这一套了。而潘光旦就是这种教育的相当典型的产物。

同类推荐
  • 神的后花园

    神的后花园

    鲍贝:居杭州。中国作协会员,二级作家,浙江省作协签约作家。出版长篇《爱是独自缠绵》,《红莲》,《伤口》;中短篇小说集《撕夜》;随笔集《悦读江南女》,《轻轻一想就碰到了天堂》等。
  • 中国高考报告

    中国高考报告

    每年的中国大学考试就像一场战争,参加的人数和激烈程度是全世界罕见的,一个叫何建明的作家写的一部《中国高考报告》详尽记录了这个高考大国的高考实景。读后对中国的当代教育会有更多的认识。
  • 世界最具品味性的小品随笔(2)

    世界最具品味性的小品随笔(2)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黄庭坚诗论

    黄庭坚诗论

    黄庭坚及江西诗派堪称宋代艺术特色的代表者,本书对其进行研究,观点鲜明,论述充分,有较高出版价值。
  • 西中黄村志

    西中黄村志

    盛世修志,志载沧桑,自古皆然。值此国家兴旺发达,社会和谐进步,人民安居乐业之际,西中黄村有史以来的第一部村志,破天荒的面世了,可喜可贺!村党政领导班子的有识之举,可歌可颂!众多有志乡士的无私奉献精神,可敬可佩!西中黄村,地处三晋“丁陶”、千年古镇汾城腹地。这里地灵人杰,世代耕读;物阜民丰,人才辈出。素有文化村、文明村、古建村、富庶村等盛名,堪称“金襄陵、银太平”版图上一株靓丽的奇葩。
热门推荐
  • 敞开心扉拥抱生活

    敞开心扉拥抱生活

    本书教育读者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调节自己的心态,积极的面对生活
  • 尸身密码

    尸身密码

    本书将揭开十大迷团:★神秘的传国玉玺究竟何时丢失,如今又在何处?★同处西疆,楼兰、于阗、龟玆等大国屡遭外侵,小小精绝何以独善其身?★光武帝刘秀文治武功雄才大略,为何屈葬于水患之地,其灵柩真在黄河中心?★罗布泊永远消失了?★四大鬼村与骷髅岛有何关联?★护国神兽是传说还是存在?★黑暗兵团在守护谁的利益?★沙漠里的海市蜃楼从来只是幻景?★被诅咒者的尸体为何僵而不腐?★躺在玉棺里的人,到底有着怎样难解的身份密码? 本人新书《完美猎杀》实体版将于6月中旬上市,敬请关注。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爱若在今生

    爱若在今生

    人生难免会面临生死别离,面对艰难苦痛,她没有被生活所击倒,坚强的笑对生活。依然大爱满怀,救助白血病男孩儿。直到遇见了他,一个堪称“漂亮”的男人,她才发现芸芸众生中,总会有一个人为了自己的出现而等待,是缘分?还是今生注定的宿命?一份无私的爱,两颗痛过的心,能否延续今生的爱恋!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魔妃太狠辣

    魔妃太狠辣

    凌萧萧是现代特种兵,意外穿越异世,成为初级一阶的魔法师,遇上血族依诺奇,开始了异世生存争霸路,谁料,遇上个腹黑男,被迫成为皇妃,他淡淡开口:“皇妃的首要任务,就是替皇室传宗接代……”她淡然回绝:“你要传宗接代,跟我有什么关系。我还未长成,你不能老牛吃嫩草。”--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销售客户沟通

    销售客户沟通

    怎么说才有效,怎么做才有收获,本书告诉你与客户沟通的所有细节和重点,让你轻松搞定大客户、难缠客户、顽固客户,打破销售记录。
  • 专属王妃:抢个狐狸去种田

    专属王妃:抢个狐狸去种田

    “什么!一头熊看上狐狸了,姐这就去废了她!”“什么!这次是只麻雀看上他了,重生异世的她,这好办,姐这就去抓来做汤!”一次幼弟受重伤,拉开了与狐王的机缘,成了一名瘦弱的小农女。这下她打定主意,从此她走上了一条种田修行,可无奈亲戚太极品,恶整世间极品败类的不归路。“这次又是什么!官家大小姐,这一世只为自己活,哎!终于来个人类了。原主太懦弱。”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嫡妻重生功略

    嫡妻重生功略

    她从棺材里醒来,他在一旁与人调情,她是爬出来,还是躺回去?翻身休夫,让皇帝来走秀……第一年,她捡了他回来。第二年,眉来眼去,奸情不断。第三年,他娶了她,夜夜缠绵。第四年,不辞而别,他弃她而去。第五年,她从棺材里醒来,他在一旁与人调情,她是爬出来,还是躺回去?第六年,她要翻身…她夸下海口:要皇上给我走秀。他说:我穿上比皇上更好看。她吡牙:你不穿更好看。···此文是刁蛮女和腹黑男相互调教的故事!**********[片段裁剪]雪晴好不容易推开头顶的木板,吃力地撑起身子,才发现自己躺在棺材里。回头见灵牌上写着“亡妻雪晴”,原来那天杀的当她死了。坐了一阵,身上有了力气,刚想起身,听见有人走来,女子的嗔笑道:“她算是把位置给腾出来了,那我是不是可以……”接着男子轻笑,“还得再等等,怎么也得过了丧期。”雪晴脑袋‘嗡’地一声,蒙了。转眼间,脚步声已经到了门口。雪晴这才回过神,望了望身下棺材板,这是该爬出去,把这对奸夫淫妇捉个现场,还是躺回去,接着装死?***********雪晴拧着刚做的新衣裳,怎么看怎么好,扬言道:“我这么好的手艺,窝在这小地方,真是委屈了。”子容淡睨了她一眼,“妇道人家,还想去哪儿?”雪晴竖了眉,“妇道人家怎么了?你信不信,赶明我就让皇上给我走秀。”子容牙根一抽,挨了过来,“不用找皇上了,我穿着比他穿好看。”雪晴撑头看他,一本正经道:“你不穿,更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