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23400000010

第10章 著名作家文人(9)

家境的不够宽裕,再加上学习成绩又不好,自身又较孤僻,所以废名只好独来独往,而显得有些与众不同、曲高和寡似的。废名曾说:“炜谟是我辈中很懂得道理的一位,与我很谈得来,他的遭遇又不大好,还能抖擞精神,大有所作为。”他竟然与生性孤僻、不苟言笑的陈炜谟最谈得来,倘若不是自身在许多方面与之相近,该不会至此吧!

【名家小传】

废名(1901—1967),原名冯文炳,湖北黄梅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

废名家境殷实,自幼多病,童年受传统私塾教育,13岁入学黄梅八角亭初级师范学校。1917年考入国立湖北第一师范学校,接触新文学,被新诗迷住,立志“想把毕生的精力放在文学事业上面”。毕业后留在武昌一所小学任教,期间开始与周作人交往。1922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英文班,开始发表诗和小说。在北大读书期间,广泛接触新文学人物,参加浅草社、语丝社,投稿《语丝》。1925年10月出版第一本短篇小说集《竹林的故事》。1927年张作霖下令解散北大,改组京师大学校,愤而退学,卜居西山,后任教成达中学。1929年在重新改组的北平大学北大学院英国文学系毕业。次年和冯至等创办《骆驼草》文学周刊并主持编务,共出刊26期。1931年受聘于国立北京大学中国文学系任讲师。此后教书、写作、研究学问。抗日战争期间回黄梅县教小学,写就《阿赖耶识论》。1946年由俞平伯推荐受聘任北大国文系副教授,1949年任北大国文系教授。1952年被调往长春东北人民大学(今吉林大学)中文系任教授,1956年任中文系主任,并被选为吉林省文联副主席。1967年10月7日因癌症病逝于长春。

废名被认为是周作人(号知堂)的弟子,在文学史上被视为京派代表作家。其代表作有小说《竹林的故事》、《桥》、《莫须有先生传》、《莫须有先生坐飞机以后》等。废名的小说以散文化闻名,其独特的创作风格人称“废名风”,对沈从文、汪曾祺等作家产生过重要影响。

冰心在北京协和女大、燕京大学:女生婉莹,才女冰心

冰心在回顾自己的创作道路时说:“中学4年之中,没有显著的看什么课外的新小说。……我所得的只是英文知识,同时因着基督教义的影响,潜隐的形成了我自己的‘爱’的哲学。”

中学毕业后,她考入的北京协和女子大学和后来并入的燕京大学,均为基督教教会学校,学校专门开设了《圣经》课程。在燕京大学时,冰心还曾在一位老牧师家里接受了基督教的洗礼。

“五四”前后心切切

1919年,冰心是北京协和女子大学一年级新生。

在“五四”的那几天,学生们坚持罢课游行,罢课宣传。为抵制日货,他们还旷课制造些日用品、绣些手绢等出卖,受到美籍校长和某些美国、中国教员们的反对和讥讽。但是,帝国主义者之间是有矛盾的。美帝国主义者对于中国学生反对日本帝国主义者,还没有拿出最狞恶的面目来阻挡。

于是,一向修道院似的校院,也成了女学界联合会代表们开会的场所了。同时,同学们个个兴奋紧张,一听到有什么紧急消息,就纷纷丢下书本,涌出课堂,谁也阻挡不住!他们三五成群地挥舞着旗帜,在街头宣传,沿门沿户地进入商店;对着怀疑而又热情的脸,讲着人民必须一致起来,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压迫,反对军阀政府的卖国行为的大道理。他们也三三两两抱着大扑满,在大风扬尘之中,荒漠黯旧的天安门前,拦住过往的洋车,请求大家捐助几个铜子,帮助他们援救、慰问那些被捕的爱国学生。学生们大队大队地去参加北京法庭对于被捕学生的审问,他们开始用白话文写着各种形式的反帝反封建的文章,在各种报刊上发表。

五四运动的前后,新思潮空前高涨。新出的报纸、杂志,像雨后春笋一样,目不暇接。学生们都贪婪地争着买、争着借,彼此传阅。其中冰心最喜欢的,是《新青年》里鲁迅先生写的小说,像《狂人日记》等篇,尖刻地抨击吃人的礼教,揭露着旧社会的黑暗与悲惨,读了使人同情而震动。

“五四”以后,在这伟大的运动里醒起的青年们,有许许多多看清了必须革反动政权的命,必须走俄国人的道路,才能救国。他们勇敢地投身到火热的革命斗争中去,走了百折不挠的艰苦的道路,终于和工农兵在一起把祖国拯救了出来。

燕京大学男女校联欢会

民国九年(1920)三月十五号早晨,冰心照常去上学。她走到校门口,忽然抬起头来,看见门楣和两旁的门框上,都挂上了新匾额;黑板金字,十分辉煌,板上都用黄纸蒙著,隐隐约约地可以看出中央的横额写的是“燕京大学”;两旁的直匾,是英汉各一的“女校文理科”。她忽然忆起,今天便是燕京大学男女校联欢大会开会的日期。他们对于这匾额,实在有无限的喜乐、无限的希望。但是——她们朝夕瞻仰的“协和女子大学校”的匾额,却已寂然无声,烟消火灭地过去了。

当此时事变迁、新陈代谢的时候,他们自然不应当恋旧拒新,然而作为“末日的协和女子大学校的学生”,对于这神龙出没的旧匾额,却也不能不低徊感慨呵!

午后一点半钟的时候,男校的学员,陆陆续续地都来了,都聚在礼堂的右边——就是理化教室的廊子上——教员们都在院子里,预备招待来宾;手里拿着秩序单,三三五五地聚谈。这时,渐渐地来了许多两校的毕业生,和中西的宾客。两点半钟的时候,男、女学员,都在这琴韵铮铮里,排着队入堂就席,将两旁的座位都坐满了。

那天,教职员和各界代表的演说,真是美不胜收。冰心便选择那精彩扼要的言词,大意记在下面:

司徒雷登校长致开会词,和欢迎麦博士及女校词以后;就有诚冠怡女士讲述女校的历史——诚女士是协和女子大学校的毕业生,又在英国研究了几年教育;回国以后,便在母校里担任教授——她说的大意:

协和女子大学的雏形,便是贝满女子中学,是1905年以后由各公会组织的,以后便渐渐地成立了协和女子大学,设有本科4年,理化科、师范科、幼稚科,课程很是完备,这却不能不归功于麦科长了……学校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便是学员,本校成立之初学员不过只有4位,现在差不多有20倍了……

本校的一切事务,多半是由学员自理的,他们所办的事务,为(一)“半日学校”教授附近的贫儿,使得普通知识;经费一切,都由学员自筹。(二)“游乐园”教授附近贫儿,做正当有益的游戏。(三)“注音字母学校”教授不识字的妇女,得日用的知识,可以读书阅报。还有和别的团体合办的事,如(一)与男女青年会合办的“地方服务团”;(二)与北京女学界合办的“平民职业学校”。

这不过是在校学员的成绩,至于出校的毕业生,他们所做的振兴教育、服务社会的事,都是成绩昭昭,在人耳目,也不必再赘了。以后又有博晨光硕士述男校的历史。

大家现在如同是站在河岸上,看着两股支河,缓缓地流在一处;但是其中一股的支河,却又是由几股小小的河,合流而成的……就是通州协和大学和北京汇文大学合成的。现在他们又和协和女子大学合办。大家对于这合流的大河,却不能没有希望啊!

女校歌咏队唱过歌之后,麦科长站起身来,报告美国人士对于两校合并的论调,说:“美国人士对两校合并的办法,有两个问题,就是‘中国不是一个守旧的国吗?’‘中国学生的程度到了吗?’以我看来,从去年‘五四’以后,中国民气的发达,是一日千里;可见中国并不是一个守旧的国,而且青年学生们为国牺牲的热诚和勇气,更是可以惊世界、泣鬼神的。以上的两个问题都不成问题了……因此美国人士都表示赞成的态度……我想我们的成效总要过于我们所盼望的。”

司徒雷登校长接着提到燕京大学将来的希望。他说:“第一就是希望本校的女生,从今天起得与男子受同等的教育;将来在社会上的服务和发展,也是和男生同等。第二就是现在男、女两校的校舍,都太嫌狭仄,我们要建筑一个大规模的学校;……当此20世纪的中叶又在中国人民生机蓬勃的时候,我校的发达,是在人意料中的,因此更有新校舍的必要。第三是希望男、女青年的道德,都趋向光明、协力一方面。……第四便是希望我校的学员,出校以后,都做国家社会里中坚的人物;以所得的学问,改造中国。我想这希望必不至成为幻想。”

继而又是男校歌咏队唱完了歌。有教育部参事邓芝园先生、北京女学界代表毛太太、大名鼎鼎的蔡孑民(即蔡元培)先生、北京基督教的代表刘芳牧师祝词。

以下便是本校男、女学生代表的欢言。男校的代表是周君子振,女校的代表是钱君中慧,都说得极好,大意都是表明合校的欢乐,和共勉前途的话。

此后,有全校歌咏队同校唱歌。唱的时候,来宾都起立示敬。——他们的歌谱是中国的,声韵极其悠扬,歌词是男校学员杨君文周编的。

唱过校歌,司徒校长便请来宾赠言。有教育部的佥事陈颂平先生说:“男女合校有什么可庆贺的呢?这本来是一件平常的事情。只因中国数千年来,将男、女的界限分得极清,所以合校的事便成了破天荒的盛举了,……用人之长,补己之短,基督教是充满了这种的社会思想……将来基督教布满了中国,中国一定是有盼望的。”

本校音乐教员苏女士作乐,接着司徒校长致谢来宾,以后就闭会了。来宾和职教员、学员,都退出了礼堂,用过茶点,摄了影,他们的盛会便告了终结。

这是燕京大学男校、女校联欢大会经过的情形,也是燕京大学开宗明义的纪念日子。冰心详细记了下来,表明她对于过去的协和女子大学的感吊,及对于将来的燕京大学的希望。最后的话,就是恭祝燕京大学万岁万岁!

燕大女校:范文作者就坐在下面

1920年,协和女子大学同通州潞河大学和北京的协和大学合并成燕京大学后,冰心就改入了文科。校长是司徒雷登。协和女子大学就改称“燕大女校”。有的功课是在男校上课,如哲学、教育学等;有的是在女校上的,如社会学、心理学等。

在男校上课时,她们就都到男校所在地的盔甲厂去。当时男女合校还是一件很新鲜的事,因此她们都很拘谨。在到男校上课以前,她们都注意把头上戴的玫瑰花蕊摘下来。在上课前后,也轻易不同男同学交谈。他们似乎也很腼腆。一般上课时,同学们都安静地坐在第一排。但当坐在她们后面的男同学,把脚放在她们椅子下面的横杠上,簌簌抖动的时候,她们就使劲儿地把椅子往前一拉,他们的脚就忽然“砰”的一声砸到地上。她们自然没有回头,但都忍住了笑,也不知道他们伸出舌头笑了没有?

这时,冰心在燕大女校的“学生自治会”里,任务也多得很!自治会里有许多委员会——甚至有伙食委员会!因为她没有住校,自然不会叫她参加。但是其他的委员会,她就都被派上了!那时她们最热心的,就是做社会福利工作。而每兴办一项福利工作,都得自治会自己筹款。

最方便而容易的,就是演戏卖票!冰心记得,她们演过许多莎士比亚的戏,如《威尼斯商人》、《第十二夜》等。那时,她们英文班里正读着莎士比亚,美国女教师们都十分热心地帮助她们排练,设计服装、道具等,她们演得也很认真卖力。

记得有一次,鲁迅先生和俄国盲诗人爱罗先珂来看过她们的戏——忘了是哪一出——鲁迅先生写过文章说,爱罗先珂先生认为,她们演得比当时北京大学的某一出戏好得多。因此,他和北大同学还引起了一番争论。北大同学说,爱罗先珂先生是个盲人,怎能“看”出戏的好坏?

冰心和鲁迅先生只谈过一次话,还是很短的。因为她负责请名人演讲,她记得请过鲁迅先生、胡适先生,还有吴贻芳先生……她主持演讲会,向听众同学介绍了主讲人以后,就只坐在讲台下听讲了——她和鲁迅先生的接触,就这么一次。她也不知道,鲁迅先生是从哪一位同学手里买到戏票的。

这次演剧筹款,似乎是她们要为学校附近佟府夹道的不识字的妇女们,义务开办一个“注音字母”学习班。自治会派冰心去当校长。可她自己就没有学过注音字母,却竟被委任为校长,就意味着把找“校舍”——其实就是租用街道上的一间空屋——招生、请老师——也就是请一个会教注音字母的同学——都由她包办下来。这一切,居然都很顺利。

开学那一天,冰心去“训话”,看到讲台前坐的都是中年妇女。只前排右首坐着一个十分聪明、俊俏的姑娘。听课后,她过去和对方搭话。姑娘说:“我叫佟志云,18岁,我识得字,只不过也想学学注音字母。”冰心当时想她可能是佟王后裔。佟志云还问冰心:“校长,你多大年纪了?”冰心笑着说:“反正比你大几岁!”

这时,燕大女校已经和美国威尔斯利女子学院结成“姐妹学校”。她们女校里有好几位教师,都是威校的毕业生。忘了是哪一年,总在20年代初期吧,威校的女校长来到她们校里访问,住了几天,受到盛大的欢迎。有一天她——冰心忘了她的名字——忽然提出,要看看古老北京的婚礼仪式。女校主任就让学生们表演一次,给她开开眼。这件事自然又落到了她们自治会委员的身上。除了不坐轿子以外,其他服装如凤冠霞帔、靴子、马褂之类,也都很容易地借来了。

总之,冰心的大学生涯是够忙碌、热闹的,但她并没有因此而耽误学习和写作。她的老师们对她都很好,尤其是她的英文老师鲍贵思,在她毕业的那一年春季就对她说,威尔斯利女大已决定给你2年的奖学金——就是每年800美金的学、宿、膳费,让你读硕士学位。冰心当然愿意。但她想自己一去2年,不知这2年之中,她的体弱多病的母亲,会不会出什么意外?

她对家里什么人都没有讲过她的忧虑,只悄悄地问过他们最熟悉的医生孙彦科大夫(他是冰心小舅舅杨子玉先生的挚友,小舅舅介绍他来给母亲看过病。后来因为孙大夫每次到别处出诊路过冰心家,也必进来探望,他们熟极了。他称冰心的父亲为“三哥”、母亲为“三嫂”,有时只有他们孩子们在家,他也坐下和他们说笑)。冰心问他母亲身体不好,她能否离家2年之久?他笑了说:“当然可以,你母亲的身体不算太坏,凡事有我负责。”

同时鲍女士还给冰心父亲写了信,问他让不让冰心去?她父亲很客气地回了一封信,说他是同意冰心去美国的。这一切当时她还不好意思向同学们公开,依旧忙她的课外社会福利工作。

1923年春季,冰心就该忙她的毕业论文了。文科里的中国文学老师,是周作人先生。他给他们讲“现代文学”,有时还以冰心的小诗和散文作为范文。她也只低头听着,课外他也从来没有同她谈过话。这时因为必须写毕业论文,她想自己对元代戏曲很不熟悉,正好趁着写论文的机会,读些戏曲和参考书。她把论文题目《元代的戏曲》和文章大纲拿去给周先生审阅。他一字没改就退回给她,说“你就写吧。”于是,在同班们几乎都已交出论文之后,她才匆匆忙忙地把毕业论文交了上去。

同类推荐
  • 岁月诗痕

    岁月诗痕

    诗歌是中国读书人的基本功,20世纪之前,属于蒙童常识。本书收录了作者的诗歌如《七绝,毕业感叹》、《浪淘沙,食堂就餐记》、《七绝,贺年片题呈双亲》、《七绝(二首),为合影题照赠翁乃勇》、《七绝,相片自题呈寄双亲》、《忆江南(四首),咏雷锋》、《七绝(三首),出差盐源县感叹》、《七律,贺罗秉林发表学术论文》、《七律,辞旧迎新感咏》、《蝶恋花,九寨沟水景》等。
  • 光与静默(纪伯伦全集)

    光与静默(纪伯伦全集)

    《纪伯伦全集:光与静默 散文·杂篇》收入了纪伯伦不为人知的大量散文、杂文、演讲、译文、箴言录等等,纪伯伦的诗歌才华掩盖了他作为冠绝一世的散文家的身份。这是目前全球收录纪伯伦散文、杂篇最全的一本书。从这本书中你可以看到一个慷慨激昂、横眉冷对的纪伯伦,或许这才是他作为20世纪最富盛名的思想家该有的一面。文中饱含纪伯伦对时代、民族、家国的忧思,因为这本书,他足以和鲁迅一起留名青史。
  • 秋天的颂辞

    秋天的颂辞

    朔州,东望北岳,西邻黄河,北抵塞外,南扼三关。一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雄阔与悲壮,丰富与神奇,浑然一体。凝结塑造出独特的史前文明文化、边塞军事文化、民族融合文化、商旅边贸文化、佛教古建文化和绚丽的塞上风光。
  • 世界经典散文集(散文书系)

    世界经典散文集(散文书系)

    本书选取了世界经典散文,如蒙田的《热爱生命》、川端康成的《我的伊豆》、《花未眠》,纪伯伦的《笑与泪》、高尔基的《鹰之歌》、加缪的《西西弗斯的神话》等,这些都是文学史以及思想哲学史上的经典名作。这些散文是大文学家、大思想家们哲理玄思的精华所在,是他们思想足迹的重要体现。每篇散文之后有鉴赏,帮助读者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
  • 心情·百味卷

    心情·百味卷

    本书收录的散文包括:“你是我梦中的期待”、“请把我的情感留下”、“将芳年写在心灵”、“珍视心中的爱”、“淡淡柳如烟”五个栏目。
热门推荐
  • 第三脑:透过皮肤看健康

    第三脑:透过皮肤看健康

    皮肤是人体最大、最重的器官。中医上有“望表辨病”,“表”即包括皮肤。通过对皮肤的各种变化来诊断人体的各种疾病症状,虽然简单,但是却少有人知晓。本书以很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为人们揭示皮肤暗藏的身体和心理健康信息,并给出相应的保健养生意见。
  • 兴安野猪王

    兴安野猪王

    这部小说由五个故事组成:《黑瞎子沟传奇》、《豹子沟传奇》、《野狼沟传奇》、《兴安野猪王》以及《虎峰山传奇》。描写了抗日战争期间东北抗日联军在白山黑水之间与日本侵略者斗智斗勇的英雄事迹,情节紧凑,引人入胜。
  • 汉代婚姻形态

    汉代婚姻形态

    常常有人说,汉代的研究题目都已经有人做过了,很难再做出什么新的成果来。这种看法其实是不对的。汉代历史文化内涵异常丰富,考古发现又日新月异,只要与正确的理论结合,取得新的视角,自然会有柳暗花明的局面,彭卫同志这部书便是佳例。书中环绕着婚姻关系,讨论了许多饶有兴味的问题。即以开卷第一章所谈汉代婚姻关系中的等级性而论,援引大量材料以证成其说,不仅联系到汉以后历代的发展变化,并与中世纪西欧与印度作了对比,眼界之广阔,见解之新颖,使读者深感其吸引力。
  • 霸占新妻

    霸占新妻

    “时候到了我会看着办,再见。”顾亦琛的眉微微皱了一下,脸上依旧是一贯的清冷之色,一句赘言都没有,说完就挂了,果然是顾亦琛的作风,一点都不拖泥带水。陈思雨裹着床单走过去,扑到了顾亦琛背上,“今天表现不好,罚你帮我洗澡。”顾亦琛转身,一把将陈思雨身上的床单拽了,攫住她的腰,吻上她的唇,向浴室走去,又是一番湿热的缠绵。而那头的老爷子却已经开骂了,“混小子,每次都这样,……
  • 锦绣王妃

    锦绣王妃

    她以为古代生活真的像小说那样遇皇上,调戏王爷,逍遥江湖。为毛这个却是这么乱世的一个世界,当与天下为敌的时候。她该如何应对,是负了这个天下?还是成全这个天下。不管他是伤是死,亦是记不住她了,他也永远只有那么一句话,那就是:不管天塌下了,地崩了,不怕,有我在。
  • 人气决定成败

    人气决定成败

    一个木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它最短的那块桶板有多长,而不是最长 的桶板有多长,真才实学好比木桶的桶板,它们的长短决定了你能装多少 水,但是,人际交往能力则是那个木桶的桶底,它决定了你能不能装水。 55招社交绝学,55迅速打通你的人脉。本书从55个简单易行的小方法出发,快速提升你受欢迎的程度,让你成为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的人气王。
  • 深度罪恶

    深度罪恶

    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每一段仇恨的背后,都有一个曲折的故事。105米,是人类徒手潜水的深度极限。然而在内心深处,罪恶的深度,又该如何测量?侦情档案三之深度罪恶,全力奉上!————————————————————小莫的V群:200144356欢迎任意书中主配角名+读者ID+粉丝值来敲门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湖北黄梅戏剧目研究

    湖北黄梅戏剧目研究

    本书为湖北黄梅戏剧目研究小结,书中涵括了1984到2011年流传于湖北的黄梅戏剧目。
  • 蜜三刀

    蜜三刀

    付秀莹,女,河北无极人,1976年生,现居北京。北京语言大学研究生毕业。知名作家。代表作品有《爱情到处流传》、《旧院》。曾获首届中国作家出版奖等多种奖项。供职于《小说选刊》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