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23300000005

第5章 留学美国(4)

他便正式搭乘美国邮船公司的轮船往前旧金山,那是1908年8月底。同船有10来位中国同学。在上船前,他曾经练了好几个星期的秋千,所以在24天的航程中,一直没有晕船。船到旧金山时,一位港口医生上船来检查健康,对中国学生的眼睛检查得特别仔细,惟恐有人患砂眼。

等他赶到卜技利时,加州大学秋季班已经开学,因此他只好等到翌年春季再说。他请了加大的一位女同学给自己补习英文,学费每小时5毛钱。在这段时间内,他把全部精力花在了英文上。每天早晨必读《旧金山纪事报》;另外还订了一份《展望》周刊,作为精读的资料。《韦氏大学字典》一直不离手,碰到稍有疑问的字就打开字典来查。4个月下来,居然字汇大增,读报纸、杂志也不觉得吃力了。

初到美国时,就英文而论,他简直是半盲、半聋、半哑。如果他要希望能在学校里跟得上功课,这些障碍就必须先行克服。头一重障碍,经过4个月的不断努力,总算大致克服了,完全克服它也不过是时间上的问题而已。第二重障碍,要靠多听人家谈话和教授讲课,才能慢慢克服。教授讲课还算比较容易懂,因为教授们的演讲,思想有系统,语调比较慢,发音也清晰。普通谈话的范围比较广泛,而且包括一连串互不衔接、五花八门的观念,要抓住谈话的线索颇不容易。到剧院去听话剧对白,其难易则介于演讲与谈话之间。在这3种形式上,他都进行了努力。

从农学转到教育学

新年之后,蒋梦麟兴奋地等待着加大第二个学期在2月间开学。他心中满怀希望,对语言的学习也加倍努力。快开学时,他以上海南洋公学的学分申请入学,结果获准进入农学院,以中文的学分抵补拉丁文的学分。他过去的准备工作偏重于文科方面,结果却转到了农科。他转入农科,并非像有些青年学生听天由命那样的随便,而是经过深思熟虑才慎重决定的。他认为,中国既然以农立国,那末只有改进农业,才能使最大多数中国人得到幸福和温饱。

而他幼时在农村长大,对花草树木和鸟兽虫鱼本来就有浓厚的兴趣。小时候他就喜欢观察、触摸和理解。他经常走进自家的花园里,观察四时不同的花草和虫鸟,有时还去田野里看青蛙捉蚱蜢。他的先生们几乎都认为这些癖好是“祸根”,他将来不会有出息。可是这些“祸根”,日后竟成为他成功的福因。因此,为国家,为私人,农业都似乎是最合适的学科。此外,他还有一个次要的考虑,他在孩提时代身体一向羸弱。他想,如果自己能在田野里多接触新鲜空气,对他身体一定大有裨益。

第一学期选的功课是植物学、动物学、生理卫生、英文、德文和体育。除了体育是每周6小时以外,其余每科都是3小时。他按照指示,到大学路的一家书店买教科书。他想买植物学教科书时,说了半天,店员还是听不懂。后来,他只好用手指指书架上那本书,那个店员才恍然大悟。买了书以后,他的心里很高兴;既买到了书,同时又学会了一个英文字的正确发音,真是一举两得。

后来,教授要他们到植物园去研究某种草木。他因为不知道植物园在哪里,只好向管清洁的校工打听。本来,他想借鉴上次店员教他的方法举一反三。结果,自作聪明的他还是发错了读音,弄得那位工友瞠目不知所答。他只好重复了一遍。工友揣摩了一会之后,这才恍然大悟。

植物学和动物学引起了蒋梦麟很大的兴趣。植物学教授在讲解显微镜的用法时,曾说过一句笑话:“你们不要以为,从显微镜里可以看到大如巨象的苍蝇。事实上,你们恐怕连半只苍蝇腿都看不到呢!” 然而,蒋梦麟早年的即兴观察和目前对动、植物学的兴趣,有一个共通的出发点——好奇,最大的差别就在于使用的工具。

在农学院读了半年之后,一位朋友劝蒋梦麟放弃农科之类的实用科学,另选一门社会科学。他说,除非他们来解决中国当下的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否则农业问题也就无法解决。其次,如果不改修社会科学,他的眼光就可能局限于实用科学的小圈子,无法了解农业以外的重大问题。

蒋梦麟曾经研究过中国史,也研究过西洋史的概略,对各时代各国国力消长的情形有相当的了解,能够体会到朋友话中的深意。蒋梦麟觉得,自己需要好好考虑一下。他从不轻率作决定。

一天清早,他正预备去农场看挤牛奶的情形,路上碰到一群蹦蹦跳跳的小孩子去上学。他忽然想起:自己在这里研究如何培育动物和植物,为什么不研究一下如何作育人材呢?他的脑子里,细数着中国历代兴衰的前因后果。忽然之间,他眼前恍惚有一群天真烂漫的小孩蜂拥而至,要求他给他们读书的学校。于是他豁然开朗,找到了自己的方向,毅然决定转到社会科学学院,选教育为主科。

他决定下来就直接去注册组找苏顿先生,从农学院转到了社会科学学院。从1909年秋天起,他开始选修逻辑学、伦理学、心理学和英国史,他的大学生涯也从此步入正途。

从逻辑学里,他了解到思维是有一定的方法的。换一句话说,他们必须根据逻辑方法来思考。观察对于归纳推理非常重要,因此他希望训练自己的观察能力。他开始观察校园之内,以及大学附近所接触到的许许多多事物。最后他终于发现,观察必须有固定的对象和确切的目的,不能听凭兴之所至乱观乱察。天文学家观察星球,植物学家则观察草木的生长。后来,他又发现另外一种称为实验的受控制的观察,科学发现就是由实验而来的。

同时,赫利·奥佛斯屈里特教授也给了他很大的启示。他们上伦理学课,总有一场热烈的讨论。他平常不敢参加这些讨论,一方面由于他英语会话的能力不够,另一方面是由于自卑感而来的怕羞心理。因为1909年前后是中国现代史上最黑暗的时期,而且他们对中国的前途也很少自信。虽然不参加讨论,听得却很用心。

学习逻辑性,必须读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约翰福音和奥里留士等人的著作作为参考。念了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之后,他觉得中国《四书》富于道德的色彩,希腊哲学家却洋溢着敏锐的智慧。这印象使他后来研究希腊史,并且做了一次古代希腊思想和古代中国思想的比较研究。读了约翰福音之后,他开始了解耶稣所宣扬的爱的意义。如果撇开基督教的教条和教会不谈,这种“爱敌如己”的哲学,实在是最高的理想。如果一个人真能爱敌如己,那末世界上也就不会再有敌人了。

“你们能够做到爱你们的敌人吗?”教授向全班发问。没有人回答。“他不能够。”蒋梦麟终于忍不住参与了讨论。“不能够?”教授微笑着反问。于是,蒋梦麟开始引述孔子所说的“以直报怨,以德报德”作答。教授听了以后插嘴说:“这也很有道理啊,是不是?”同学们没有人回答。下课后,一位年轻的美国男同学过来拍拍他的肩膀说:“爱敌如己!吹牛,是不是?”

奥里留士的言论,很像宋朝哲学家。蒋梦麟沉思默想的结果,发现理智是一切行为的准则。如果把他的著述译为中文,并把他与宋儒相提并论,很可能使人真伪莫辨。

蒋梦麟对科学、文学、艺术、政治和哲学都有兴趣。他选读的功课也十分广泛,包括上古史、英国史、哲学史、政治学,甚至译为英文的俄国文学。他对托尔斯泰的作品更是爱不释手,尤其是《安娜·卡列尼娜》和《战争与和平》。他参加过许多著名学者和政治家的公开演讲会,听过桑太耶那、泰戈尔、大卫、斯坦、约登、威尔逊(当时是普林斯顿校长)以及其他学者的演讲。

课余深入社会和编辑报纸

有人约蒋梦麟到某兄弟会去作客,但是附带一个条件——他必须投票选举这个兄弟会的会员出任班主席和其他职员。他一直听说过兄弟会等组织很有意思,但从没有参加过,这次终于可以亲身体会一下了。他到那个兄弟会时,备受殷勤招待,令人没齿难忘。第二天举行投票,本着中国人一诺千金的名誉,他投了他们的人。而他最高兴的是,在这次竞选中结交了好几位朋友。

选举之后不久,学校里有一次营火会。蒋梦麟在这里,竟然偶遇了一位曾经受过他一票之赐的同学。但是,这位同学竟对他视若路人,过去的那份亲热劲儿不知到哪里去了。蒋梦麟深刻地体会到了人情冷暖和功利现实的可怕。从此以后,他再也不拿选举交换招待,在学校选举中从此没有再投票。

学校里最难忘的人,是哲学馆的一位老工友。蒋梦麟和这位老工友一见如故,下课以后,或者星期天有空,蒋梦麟常常到地下室去拜访他。他从加州大学还是一个小规模的学校时开始,就一直住在那地下室里。

他当过兵,曾在内战期间在联邦军队麾下参加过许多战役。他生活在回忆中,喜欢讲童年和内战的故事。他从他那里获悉早年美国的情形,这些情形离现在将近百年,许多方面与目前的中国差不多,某些方面甚至还更糟。

虽然内战已经结束那么多年,老工友却对参加南部同盟的人始终恨之入骨。他说,有一次战役结束之后,他发现一位敌人受伤躺在地上,他正预备去救助。“你晓得这家伙怎么着?他一枪就向我射过来!”他瞪着两只眼睛狠狠地望着蒋梦麟,好像蒋梦麟就是那个不知好歹的家伙似的。蒋梦麟问道:“那你怎么办?”“我一枪就把这畜生当场给解决了。”他回答说。

这位军人出身的老工友,对蒋梦麟而论,是加州大学不可分的一部分,因为他见证了加州大学的发育成长。

蒋梦麟在留美的第二年,也就是1909年,开始在《大同日报》担任主笔。这份报纸,是孙中山先生在旧金山的革命机关报。那一年一个秋天的晚上,他与《大同日报》的另一个编辑刘麻哥(成禺),第一次见到了孙中山先生。

当时的蒋梦麟,还是满怀爱国激情的年轻人。面对敬仰已久的革命领袖,其心情的紧张是可想而知的。孙中山住在唐人街附近的史多克顿街一家旅馆里,他在房间里很客气地接见了蒋梦麟他们。刘麻哥把蒋梦麟介绍给孙中山。

蒋梦麟眼中的孙中山,长得天庭饱满、眉毛浓黑,一望而知就是一位智慧极高、意念坚强的人物。他的澄澈而和善的眼睛,显示了他的坦率和热情。他的紧闭的嘴唇和坚定的下巴,则显示出他是一个勇敢、果断的人。他的肌肉坚实、身体强壮,予人以镇定、沉着的印象。他在谈话时,论据清楚而有力。他也能很安详地听别人讲话,但是很快就能抓住人家的谈话要点。

在交谈中,蒋梦麟又发现孙先生对各种书都有浓厚的兴趣,不论是中文书或者英文书。他把尽可能节省下来的钱全部用来买书。他读书不快,但是记忆力却非常惊人。孙先生博览群书,所以对中西文化的发展有清晰的了解。

孙中山是位真正的民主主义者。他曾在旧金山唐人街的街头演说,头顶飘扬着国民党的党旗。他就站在人行道上,向围集他四周的人演说。他常常到南部各州、东部各州去旅行,有时又到欧洲,但是经常要回到旧金山来。每次回到旧金山,蒋梦麟和刘麻哥就去看他。

孙中山对蒋梦麟的印象极佳,认为他“他日当为中国教育泰斗”。在后来的“五四”运动时期,孙中山还说服蒋梦麟:“率领三千弟子,助我革命。”评价之高,实为罕见。

1911年10月8日,大概是晚上8点钟左右,孙中山来到《大同日报》编辑部。他平静地告诉他们,据他从某方面得到的消息,一切似乎都很顺利,计划在武汉起义的一群人已经完成部署,随时可以采取行动。2天以后,消息传至旧金山,武昌已经爆发革命了。这就是辛亥年10月10日的武汉革命。接着,满清政府被推翻。这一天也成了中华民国的国庆日。

在孙中山的指导下,蒋梦麟和刘麻哥为《大同日报》连续写了3年的社论。刚开始时,他们两人轮流隔日撰写。他们一方面在加大读书,一方面为报纸写社论,常常开夜车到深夜,赶写第二天早上见报的文章。蒋梦麟大学的功课绝不轻松,深感这种额外工作负担之重。革命成功以后,刘麻哥回国了,他只好独立承当每日社论的重任。他虽然深深关切祖国的前途,但是这种身不由己的经常性写作,让他的写作水平越来越下降,终于扼杀了他一切写作的兴趣。

1912年,蒋梦麟从加州大学毕业后,终于放弃了这份工作。从此,他就一直怕写文章。

在哥伦比亚大学攻读博士

时间一年一年地过去,蒋梦麟的知识、学问随之不断增长,同时自信心也加强了。民国元年,即1912年,他以教育为主科、历史与哲学为两附科,毕业于加大教育学系;并承学校赠给名誉奖,旋赴纽约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续学。

在哥大,蒋梦麟遇到了许多博学多闻、诲人不倦的教授,他们的教导使他终生铭感。其中一位后来与北京大学乃至中国发生密切关系的教授,就是著名的约翰·杜威博士。他是胡适和蒋梦麟在哥伦比亚大学时的业师,后来又曾在北京大学担任过2年的客座教授。他的著作、演讲以及在华期间与中国思想界的交往,曾经对中国的教育理论与实践发生重大的影响。他的实验哲学,与中国人讲求实际的心理不谋而合。

纽约给蒋梦麟印象较深的事物,是它的摩天大楼;川流不息的地道车和高架电车;高楼屋顶上的炫目的霓虹灯广告;剧场、影院、夜总会、旅馆、饭店;出售高贵商品的第五街;生活浪漫不拘的格林威治村;东区的贫民窟等。纽约市密集的人口中龙蛇混杂,包括政客、流氓、学者、艺术家、工业家、金融巨子、百万富翁、贫民窟的贫民以及各色人等。只有美国这样的国家,才能产生这样高度工业化的大都市;也只有在美国,才能出现这种兼容并蓄的大熔炉。

暑假里,蒋梦麟常常到纽约州东北部的阿地隆台克山区去避暑。有一年暑假,他和几位中国朋友去彩虹湖,在湖中丛山里的一个小岛上露营。白天时,他们就去附近的小湖里划船、垂钓,还捉到了20多只青蛙。到晚上,他们常常参加附近居民的仓中舞会,随着主人弹奏的提琴曲子婆娑起舞。他们有时也深入到枝叶蔽天的原始森林里。有一次,他们在浓密的树林中迷途后,就只好循着火车汽笛的声音,找到铁路轨道以后才能回来。经过几次教训以后,再进森林时他们就带上指南针了。

蒋梦麟在纽约求学的一段时期里,中、日关系突起变化,以致两国以后势成水火。日本经过约50年的明治维新之后,于1894年一击而败中国;1915年(民国四年)突然向袁世凯政府提出著名的“二十一条”要求。驻华盛顿的中国大使馆,经政府授意后,把二十一条要求的内容泄漏了。抵制日货运动,像野火一样在中国各地迅速蔓延以示抗议。但是,日本军舰已经集结在中国的重要口岸。同时,日本在南满和山东的军队也已经动员。

同类推荐
  • 刈麦集

    刈麦集

    四年前,我应某旅行社征稿写了第一篇游记,这第一次小小的尝试,使我感到用写作的方式来表达思想感情和抒发情怀不仅很奏效,而且也很有意义,然后又写了关于离开北京十年的游子生活的回忆文章,从此就一发不可收拾。在写作中我发现,自己不但表达能力还可以,而且记忆力也比较强,尤其是看到作家麦家的一句话:“作家就是和记忆打交道。”这句话给了我很大的鼓励,既然具备了一定的表达能力和记忆力,加之多年来在人生道路上坚持不懈的努力探索,我决心从六十岁关键的收获季节开始收割自己人生这块土地上的庄稼,这也是书名《刈麦集》的来历。
  • 随想录(全五册)

    随想录(全五册)

    巴金直面“文革”带来的灾难,直面自己人格曾经出现的扭曲。他愿意用真实的写作,填补一度出现的精神空白。他在晚年终于写作了在当代中国产生巨大影响的《随想录》,以此来履行一个知识分子应尽的历史责任,从而达到了文学和思想的最后高峰。本书堪称一本伟大的书。这是巴金用全部人生经验来倾心创作的。没有对美好理想的追求,没有对完美人格的追求,没有高度严肃的历史态度,老年巴金就不会动笔。他在书中痛苦回忆;他在书中深刻反思;他在书中重新开始青年时代的追求;他在书中完成了一个真实人格的塑造。
  • 春天巴士

    春天巴士

    涵盖了亲情,爱情,友情中的各种细腻感受,本书内容是作者十年之间的诗歌选,主题多以生死,轮回,自由,以抒情为主,传说为主,穿插现代人的情感状态和矛盾纠葛,最终指向人与人之间的珍重和内心的宁静
  • 读破金瓶梅

    读破金瓶梅

    《金瓶梅》是一部传世杰作,被称为“第一奇书”。《金瓶梅》主要描写了西门庆的一生及其家庭从发迹到败落的兴衰史,并以西门庆为中心,一方面辐射市井,一方面反映官场社会,展现了一个时代的广阔图景和政治与社会的众生相,刻画了西门庆这一典型的人物形象和以潘金莲、李瓶儿等诸多女性。 徐景洲的这本《读破金瓶梅》以札记形式笑谈《金瓶梅》这部奇书里的奇人奇事,点评人物性格,品味艺术技巧,阅读注重细节,行文亲切有味。
  • 文学与人生

    文学与人生

    该书以“中外世界文学名著赏析”为副题,涵盖《红楼梦》《匹克梅梁》《西游记》《哈姆雷特》《悲惨世界》《三国演义》《老人与海》和《水浒传》等中外名著。作者在导言部分便开宗明义,对文学与文学的功能做了界定,阐明了人和人生、文学与人生的关系。
热门推荐
  • 毒医凰后惑君心

    毒医凰后惑君心

    现代女化身古代女,波澜不惊的凤眸再次睁开,潋滟的风华,一袭红衣,傲绝天下,谁与争锋。一支玉笛,一曲音杀,她强势回归,只因当初的一纸承诺。他是一渊之皇,噬血残忍,狠厉无情,却在见她的第一眼,卸下一身狂傲,化身成为绕指柔。世人都说白诗羽冷心无情腹黑狡诈,他却说:“她只是没有遇见我”。当强者碰撞上强者,是否会掀起别样的风云,亦或者是携手共看浮生轻若云。
  • 魔教霸世:圣女月菱

    魔教霸世:圣女月菱

    这个世界上还有比她更倒霉的吗?每月十五月圆之夜,要成魔吸纳男子精元救命?这还不算什么?一生不能动情、不能嫁人、不能随便生子?还要孤独终老,这也就算了。偏偏自己还能长生不老的活受罪?老天爷?您老让我穿越来这里,是来受折磨的吗?眼看着无数美男蜂拥而来,挡不住的桃花运呀?却不能享用?这不是比死还难受吗?
  • 一生相伴的智慧:只有自己才能拯救自己

    一生相伴的智慧:只有自己才能拯救自己

    一个人一生中最大的财富就是智慧。在这个世界上,拥有最多智慧的人就是最富有的人。亚历山大大帝出发远片波斯之前,他将所有的财产分给部下。大臣皮尔底加斯非常惊奇,问道:“那么陛下,您,带什么启程呢?”“希望。我只带这一种财宝。”亚历山大回答说。
  • 中国清官廉事(新版)

    中国清官廉事(新版)

    清官与廉吏大体同义,其要旨在一个“廉”字。“廉”原指物体露出棱角,朱熹集注《论语》时说:“廉,谓棱角峭厉。”以之比喻人的禀性方正刚直。“廉”又作收敛解,引申为逊让、节俭,进而引申为不苟取、不贪求。故古时将有节操、不苟取之人称作“廉士”;将清廉守正的官吏称作“廉吏”。我们案头的这本周庆苾先生精心撰构的《中国清官廉事》一书,陈列先秦至明清一百多位清官的懿言嘉行,读来直觉清风拂面,深感天地毕竟有正气。
  • 我为星狂

    我为星狂

    本书是《我为球狂》之后的故事。谁是大王?谁是小王?谁是盖了帽的王中王?告别哥哥,告别SARS,告别青葱,把朦胧和友情珍藏。春夏之交时内心最隐秘的感情。球星+影星+歌星,我是最炫的那一棵。青春+时尚+搞笑,追星扑克闪亮登场。本书内容丰富,人物造型时尚、前卫,具有较强的时代感,非常适合当代中学生的阅读兴趣,颇值得一读。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梅笑

    梅笑

    身为黑帮大小姐的侯默念因为性格要强使他一再被学校开除,她的母亲——侯帮现任帮主终究还是为她安排了学校,并下了最后通牒,“你要是再被退学,你就死定了!”情非得已,默念戴上天使的面具走进SⅡ,很快,她开始满意这里,因为遇见了十八年不见的故人。一切似乎都在她的预料之中,却又总是出状况,都是因为那个,“变态!”
  • 爱你如诗美丽(纪伯伦全集)

    爱你如诗美丽(纪伯伦全集)

    本书收入了纪伯伦不为人知的大量散文、杂文、演讲、译文、箴言录等等,纪伯伦的诗歌才华掩盖了他作为冠绝一世的散文家的身份。这是目前全球收录纪伯伦散文、杂篇最全的一本书。从这本书中你可以看到一个慷慨激昂、横眉冷对的纪伯伦,或许这才是他作为20世纪最富盛名的思想家该有的一面。文中饱含纪伯伦对时代、民族、家国的忧思,因为这本书,他足以和鲁迅一起留名青史。
  • 好妈妈都是营养师:0-3岁宝宝营养配餐与饮食宜忌

    好妈妈都是营养师:0-3岁宝宝营养配餐与饮食宜忌

    《好妈妈都是营养师(0-3岁宝宝营养配餐与饮食宜忌)》不同于市面上一般的婴儿食谱,它涵盖了更多生活中必须掌握的育儿知识,如宝宝每个阶段的标准体重,如何度过长牙的烦躁期,提高睡眠质量,补足各种微量元素,等等,针对宝宝的每个成长细节都给予了新妈妈们细心的指导。妈妈最懂宝宝,妈妈最懂妈妈。本着分享的心情,有了这本书。编者想把更多的好妈妈喂养智慧分享给大家,希望各位新妈妈能亲力亲为,给宝宝的每一餐都注入满分的营养和爱。
  • 微型小说·智慧珍品(世界百年传世文学精品)

    微型小说·智慧珍品(世界百年传世文学精品)

    一位机灵的崇拜者突然闯进著名演员库兹金娜的化妆室,疯狂地吻起库兹金娜的皮靴,女演员被他的行为惊呆了,当她清醒过来时,崇拜者和皮靴却神秘失踪了;通往天堂的道路是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每个人在转变处都有不同的表现,虽然不管什么错误最终都能得到上帝的宽恕,表面上殊途同归,但结局去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