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23300000027

第27章 留学欧洲(2)

于是,辜鸿铭开始了在巴黎的生活。他在巴黎大学进修法语。同时,和他美丽的房东也相处得很愉快。他教这个姑娘学习希腊语,把自己学习语言的经验传授给她。而她则给他讲述那些大人物的丑闻野史。他的房东家里门庭若市。那些脑满肠肥的富翁、虚伪的政要出出进进,说着空洞、虚伪的话,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这段经历影响了他终身,因为他看到了太多西方的丑恶和虚伪,使他从来不会被那些浮华所蒙蔽,更不会无条件地崇拜洋人,贬低国人。

初到巴黎的时候,布朗先生就带着辜鸿铭游览了这个欲望的都市。它像个风情妩媚的女人,既是世界艺术的中心,卢浮宫、美术馆收藏着全球各地的珍宝名画,汇集了无数的画家、雕塑家、诗人;也充斥着无数妖娆、绰约的佳人,更有名人、政要、富豪等。大家都聚集在这个灯红酒绿的城市里,享受着各自醉生梦死的糜烂生活。这一切都让辜鸿铭感到空虚和厌烦。他很少和这些人来往,空闲时间常常自己关在房间里读书。

但也有人使辜鸿铭学到了很多东西。巴黎大学的一位老教授,是辜鸿铭恩师卡莱尔的至交。这位教授很喜欢中国文化,尤其对《易经》更是推崇备至。他认为,德国大哲学家黑格尔的很多理论,就是窃取了《易经》中的观点。他曾经对辜鸿铭说过,他毕生最大的遗憾,一个是没见过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一个是因为不通中文,无法深入了解《易经》,只能从拉丁文、法文的片段去体会。

他很希望辜鸿铭在了解西学的同时,更要研究自己祖国优秀的文化,能够把《易经》的思想介绍给世界,一偿他无法了解《易经》全貌的夙愿。这位老教授对中国文化的肯定和推崇,为辜鸿铭以后成为学贯中西的大师打下了基础。

看尽世间百态的辜鸿铭,在那位老教授的劝诫下,离开了物欲横流的欲望巴黎,返回了他的第二故乡马来半岛。不久,他在新加坡遇到了让他人生彻底转变的中国语言学家马建忠。这位清末洋务派重要官员、维新思想家,与辜鸿铭的一番畅谈,让辜鸿铭对自己祖国的伟大文化产生了无法抑制的热爱和向往。他从此发生了从里到外的改变,要穿中国衣、吃中国饭、看中国书、说中国话。他恶补自己一直以来欠缺的国学,还娶了一个裹着小脚的中国传统女子为妻。

若干年后,他回到了祖国,并成了洋人眼中的中国符号,甚至有“到中国可以不看紫禁城,不可不看辜鸿铭”的说法。近代中国的人物,也唯有他,是最受到世界各国学者、文人尊敬的人物。

【名人小传】

辜鸿铭(1857—1928),名汤生,自号慵人、汉滨读易者,祖籍福建省惠安县螺阳镇上坂村辜厝,生于南洋马来半岛西北的槟榔屿,其父辜紫云当时是英国人橡胶园的总管。近代著名学者、教授。以学贯中西、辩才无匹著称于世,被称为怪才、奇才。他生性狂傲、言语犀利,尤喜以自己渊博的西学修养,讽刺与打击洋人。

1867年,10岁的辜鸿铭跟随义父布朗夫妇来到英国,开始留学生涯。他先后在英国爱丁堡大学、德国莱比锡大学、巴黎大学就读。其后游历意大利、奥地利等国。晚年的辜鸿铭在北京大学任教授,主讲英文。他还让学生练习翻译《三字经》、《千字文》。这位民国时代仍穿长袍、拖长辫的“古怪”老头,成为北大一景,也吸引了许多外国知名人士慕名来访。英国作家毛姆、日本作家芥川龙之介、印度诗人泰戈尔、日本首相、俄国皇储……都曾经登门拜访过他。倡导西化革新的胡适、陈独秀等人,把守旧的辜鸿铭立为论战的靶子。1928年4月30日,潦倒的辜鸿铭在北京病故。

辜鸿铭精通英文、法文、德文、拉丁文、希腊文、马来文等9种语言,通晓文学、儒学、法学、工学与土木等文、理各科。他创造性地翻译了中国“四书”中的3部——《论语》、《中庸》和《大学》;并著有《中国的牛津运动》(原名《清流传》)和《中国人的精神》(原名《春秋大义》)等书,向西方人倡扬东方的文化和精神,产生了重大影响。他还促使了世界第一个孔子学院的诞生。曾与印度著名诗人泰戈尔同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成为中国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提名者。

蔡元培:中西合璧的翰林学士

蔡元培一生中最大的成就和传奇,恐怕就是北京大学了。然而,他本身也是一个传奇。

他少年时曾在绍兴“古越藏书楼”校书,因此博览群书。17岁中秀才,22岁中举人,23岁会试贡士。25岁时,经殿试进士及第,被点为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27岁任翰林院编修。这一长串的履历,是那个时代读书人的梦想。清代翰林院编修是正七品文职京官,主要负责诰敕起草、史书纂修、经筵侍讲等事情;虽然品级不高,但是地位很特殊,其重要作用在于人才储备与培养,类似于现在的实习生。如果蔡元培早出生一个世纪,他的人生也许就是另一条阳关大道,慢慢在宦海中历练成长。可惜,他已经是处在风雨飘摇的末世了。新的时代会把过去的全都吞没,他的人生也要改写了。

辗转赴德,探求真知

那个时代,无数国人都把救国、强国当成自己的使命。蔡元培也不例外。他亲眼见证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所以更迫切地希望能找到救国之路。多年的历尽世事,他尝试了很多种救国的方法,并依然在不断地寻觅。

蔡元培曾对他的弟子黄炎培说过,救中国必定要从学术着手,世界学术以德国为最尊,他一定要去德国求学,所以要先去青岛学习德文(青岛于1897年被德国派兵强占,成为德国殖民地)。于是,当时已经37岁的他,毅然辞职去了青岛学习德语与德国学术,为后来的德国之行做准备。

除了学习德文,他更看了大量译为日文的德国书籍。他早年经历过中午甲午海战的洗礼,为了能够了解日本强大的原因,特地钻研过日文。蔡元培把日本人下田次郎笔录的《哲学要领》从日文翻译过来,此书是德国学者科培尔在日本文科大学讲课的内容。他非常迫切地希望对德国的学术成果有更多的了解。

他译《哲学要领》时,已经明白到“今世治哲学者,不可以不通德语”,究其原因有三:“一,哲学之书,莫富于德文者;二,前世纪智度最高学派最久诸大家之思想,强半以德文记之;三,各国哲学家中,不束缚于宗教及政治之偏见,而一以纯粹之真理为的者,莫如德国之哲学。”可见,德国与哲学已扣上密切的关系。

此时,蔡元培依然在继续着他一直以来的革命活动。但是,清政府已发觉了他这位几个革命社团的主要成员,正在暗中调查他。他所组织的爱国学社的革命活动,也在被清政府注意着,也许他随时都有被逮捕的可能。蔡元培的家人及朋友也都开始劝他离沪出国留学,暂时避祸。

因此在1906 年,蔡元培得悉清政府准备派一批翰林院编修出国留学的消息后,立即赶回北京申请留学名额。他在给同科中举的友人汪康年的信中,曾这样写道:“徒以游学德意志之志,抱之数年,竟不得一机会。忽见报载学部有谘送翰林游学东西洋之举,不能不为之心动。初亦恐进京而事不成,徒折吾节。故初则电陈介公,后又电询王书公……盖弟数年来,视百事皆无当意。所耿耿者,惟此游学一事耳。”

然而,蔡元培这次并未得偿所愿。起初宣布消息时,规定留欧、留日均可,由本人自选。但后来清政府因为财政拮据,申请留欧编检人数太少,所以留学一事索性就搁置不办了。

蔡元培留德的心愿很迫切,已经经过了几年的准备,此时却意外搁浅,令蔡元培十分不甘。官费不能申请,那就只有自己想办法自费留德了。于是,执着向学的他开始四下联络,向当时我国驻德国公使孙宝琦申请,随同孙宝琦前往德国;并愿意在使馆担任一个兼职,半天在使馆工作,半天在柏林大学听课。

孙宝琦感动于蔡元培的求学精神,答应每月资助他银子30两,合42银圆。于是在1907年春末,蔡元培终于实现了夙愿,随同中国驻德国公使,由西伯利亚大铁路经莫斯科到达柏林。

公使馆没有让蔡元培在那里工作,只应允照顾蔡元培的食宿,并不提供职务和酬劳。因此,蔡元培必须要自己解决学费以及其他费用的问题。蔡元培不想再去奔走申请“官费”,也不想让家里变卖家产。自己不惑之年出国留学,未能尽到照顾妻儿的责任,更不应该再让他们失去保障。他决定自食其力,想办法找工作挣钱。

于是,他通过同乡好友张元济先生与上海商务印书馆协商,特约蔡元培在欧洲为印书馆著文或编译,按照编译每千字3银圆、著述每千字5银圆的标准付给他稿酬,每月大致能收入100银圆(约合今6000元)。稿酬一部分汇到德国给蔡元培作为留学费用,一部分由好友转交国内妻子留给家用。于是,蔡元培便成了我国最早的知识分子以稿酬半工半读方式而获得成功的第一人。

然而,这份工作还不足以维持他的生活,于是他又找到了另一份工作——受聘担任唐绍仪(后任民国政府第一任内阁总理)的侄子宝书等4人的国文家庭教师,为这些身在异国的国学根基很浅的少年讲授国学,每月的报酬是100马克。

因此,蔡元培的留学生涯显得格外忙碌。他现在还没有正式到大学里上课,打算打好德文基础再进入学校学习。但是,他每天日程都排得极满,何时学德文,何时教国学,何时为商务印书馆撰译书稿,都要安排好一定的时间;再加上经常还要参与同在柏林的留学生应酬,太多的事情弄得他应接不暇,甚至觉得自己过着“半佣半丐”的生活。

他开始厌倦这种生活了。尤其是自己的德文似乎并没有什么进展,这让蔡元培很烦躁。这样的生活持续了1年多,他开始担心这次留学自己会一无所得,也许该换一下学习方式了。第二年10月,蔡元培得到中国文史研究所所长孔好古的接待,进入德国萨克森州的莱比锡大学学习。莱比锡大学是一个幽静而美丽的学校,在这里读书的中国学生不多。这让蔡元培非常高兴,因为这就免去了很多不必要的应酬。这次他可以在学业中投入更多的精力了。

蔡元培进入该大学内由兰普来西所创办的文明史与世界史研究所,主要修读的是冯德的心理学和哲学、福恺尔(的哲学、兰普来西的文明史、司马罗的美术史等。

费尽辛苦,终于可以开始梦寐以求的学习,蔡元培自然不愿意浪费一分一毫,每一门课他都非常认真地学习、记录、分析。他希望尽可能地多学一些知识。在莱比锡3年的时间里,他总共选修了40多个学科,平均每一个学期修6科。而且,课程的覆盖面非常广,这也显出他的求知若渴、兴趣广博。但是,他最喜欢也最重视的课,还是冯德教授的实验心理学和美学。他最初来德国时的目的是研究哲学,可在学习过程中发现哲学的范畴太宽了,就想把范围缩小一点,于是决定专攻实验心理学。

而对于蔡元培这样一个前清的旧学翰林来说,没有很强的接受和学习能力,学习西学起来确实很困难。心理学在当时在德国也是十分冷门的专业。

蔡元培对于冯德这位实验心理学的权威非常钦佩,认为冯德所著的《生理心理学》、《民族心理学》、《伦理学》、《民族文化迁流史》、《哲学入门》等,“没有一本不是元元本本,分析到最简单的分子,而后循进化的轨道,叙述到最复杂的境界,真所谓博而且精,开后人无数法门的了。”

他除了跟从冯德学习外,还对冯德的很多著述都仔细地阅读。课余还会找比自己早师从冯德的弗赖野,从他那里摘抄冯德的讲义,其用心的程度可见一斑。

蔡元培还曾进入实验心理学研究所,研究人体各官能感觉的情况。

他在广泛阅读的时候,看过一些关于美学的书籍,又渐渐产生了兴趣,就想研究美学;但是想要彻底地了解,还得从美术史的研究下手。

美学对蔡元培来说是一个全新的领域。他开始系统地学习康德有关美学方面的主张,特别是“注重于美的超越性和普遍性”的课题,并精研康德的著作以及其它关于美学的书籍,如栗丕斯的《造型美术的根本义》等。他又重点学习了有关美学的其他学科,如摩曼的课程。他当时更欲参照摩曼的方法,在美学方面做实验的工作,希望能探讨出原始美术的公例。

德国是个充满艺术气息的国家。耳濡目染之下,蔡元培对美学的兴趣和关注,也慢慢地体现在了生活当中。他一有闲暇,便会到莱比锡大学附近的美术馆、民族学博物馆参观;也会观看音乐会、歌剧和话剧等文艺演出。他得知新剧目公演的消息时,便约上朋友一起欣赏;在观看演出之前,必定先要把该剧的剧本细读一遍,再去观赏演出,以便对剧目有更深入的了解。

在莱比锡求学期间,蔡元培依然继续为国内的商务印书馆撰译书稿。在德国的4年里,他编著了5册《中学修身教科书》、1 册《中国伦理学史》,翻译1部《伦理学原理》等书籍。其中,《伦理学原理》曾经对青年时的毛泽东产生过很大影响。毛泽东非常喜欢这本书,在书上写了1万多字的批语,还有读书心得《心之力》,受到老师杨昌济先生高度赞赏。

后来,毛泽东在谈到这本书对他的影响时,曾经说:“我们当时学的尽是一派唯心论,偶然看到像这本书上唯物论的说法,虽然还不纯粹,还是心物二元论的哲学,已经感到很深的趣味,得了很大的启示,真使我心向往之了!”

在生活上,蔡元培过得很简单,对一切都没有什么要求。来到莱比锡之后,他成为了一个素食主义者。因为他偶尔听一位朋友说,吃肉对身体并不好。后来又在阅读俄国作家托尔斯泰的作品时,见其中描写打猎的情形,觉得这种杀戮太残酷。于是决定不再吃肉类,只吃蔬菜。

他此后不但自己吃素,还对别人宣扬吃素的好处,在给朋友的信中说,吃蔬食有3大好处:卫生、戒杀、节用。他本人之所以不吃肉,主要为了戒杀,他不希望有生命为自己的口腹之欲而遭杀害。

1911年,国内爆发辛亥革命,任同盟会中部总会庶务部长的陈其美电招蔡元培回国。(1905年,蔡元培创立的光复会并入同盟会。)蔡元培便赶紧归华,参加了孙中山先生领导的伟大的辛亥革命。

次年,蔡元培再回莱比锡大学文明史与世界史研究所,继续攻读哲学、美学、文明史、世界史等学科。他在这短时间内编撰的《中国文明史》的材料,后来被顾孟余译为德文。

这次留学期间,他的学生傅斯年也在柏林。傅斯年等几个同学得知蔡先生到了莱比锡大学,大家欣喜异常,都自告奋勇要照顾先生的生活。这时候,一个同学给蔡元培发了一封电报,说是要来莱比锡看望先生。这个同学的口碑一直很差,脾气古怪,经常一面痛骂,一面向人要钱。傅斯年等人以为,他这次一定是来找先生要钱的,可蔡元培先生也是穷困潦倒啊!所以,傅斯年与几个同学都主张发电报谢绝他,并把这个意思告诉了蔡元培。

同类推荐
  • 开着坦克去唐朝

    开着坦克去唐朝

    品质是人的立身之本,是通向成功的第一阶梯。有一些品质尤其重要,直接决定着一个人的人生走向和事业成就的高低。长中的青少年要想在未来获得杰出成就,必先锤炼出优秀的品质! 希望本书能够为青少年塑造优秀品质、成就卓越人生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 一世珍藏的诗歌200首

    一世珍藏的诗歌200首

    中外诗歌浩如烟海,古史诗、叙事诗、抒情诗种类繁多,争奇斗艳。本书仅选录了文艺复兴以来并经过了数代读者检验的部分中外诗歌名篇(不含中国清代以前诗歌)。在长长的诗歌长河中,这些诗歌名篇是语言的精华,智慧的结晶,思想的花朵,情绪的珍珠。它沉淀着人类的苦难与欢乐、幻灭与梦想、挫折与成功,折射着人类精神结构中永恒的尊严和美丽,体现了人类追求真善美、扬弃假恶丑的执着意念和高尚情怀。人,寄居在大地之上,处身于喧嚣的世界,需要这甘甜的蜜汁滋养。中外诗歌遗产需要继承和发展,首先就需要阅读。阅读是一种感悟心灵的精神活动。
  • 生命第一:5·12大地震现场纪实

    生命第一:5·12大地震现场纪实

    许多人不想重现汶川大地震的灾情,是因为人的生命在那一刻变得极端的脆弱与痛苦、无助与悲恸。但这是历史,这是客观。不记述这生命之苦,就不知道人类从动物世界走向衣冠楚楚、讲吃讲穿的文明历程的每一步痛苦与辉煌,这对人类更好地走向未来也是无益和有害的。
  • 聊斋五十狐

    聊斋五十狐

    该书所解读的五十个聊斋女性,不仅仅是女狐,还有花妖女鬼,但是她们身上都有一种用一个“狐性”可以概括的特质。所以“聊斋五十狐”中的“狐”是一个泛指,即那些带有“狐性”的妖娆媚惑、独立自主、来去自由并敢爱敢恨的女子。
  • 诗歌经典鉴赏(中国经典名作鉴赏系列)

    诗歌经典鉴赏(中国经典名作鉴赏系列)

    诗歌是文学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诗词盛行于唐宋,而现代诗歌则是随着白话文的兴起而开始发展的。诗歌没有散文那种细腻淡然,也没有小说的迭宕起伏,但它却以最简炼的语言囊括了最丰富的情感。诗境富有大胆的想象,诗意具有悠远的意味,还有力求避实就虚的空灵。文字优美、富有韵律,常给人以“水中之月,镜中之花”的美感。那么我们又该如何解读这亦真亦幻,似远似近的诗歌呢?现在就让我们跟随着编者,走入诗歌鉴赏的艺术大堂……
热门推荐
  • 职场口才宝典

    职场口才宝典

    说话是一门艺术,需要智慧。话说得好,小则可以讨人欢喜,大则可以明哲保身。远有苏秦、张仪游说诸侯,战国格局为之改变;诸葛亮说服孙权,三国鼎立之势成形;近有周恩来出色外交,四两拨千斤。人人都想追求事业成功,人人都梦想职场理想实现,而事业成功、职场理想实现都离不开《职场口才宝典》!
  • 贺享雍文集(第五卷)

    贺享雍文集(第五卷)

    本卷收入作者电视文学剧本《苍凉后土》和中、短篇小说17部(篇)。电视文学剧本由长春电影制片厂1996年拍摄为同名电视连续剧并播出。
  • 灭运图录

    灭运图录

    修真,去假存真,照见本性。能达到这点的,则被称为“真人”,他们成就元神,超脱生死。灭运图录,灭运道种?一个偶得上古仙法的穿越客在这诸天万界、亿兆大千世界的修炼故事。群号:一群:二一三九三三零四八(已满)二群:一四零零三三九六零
  • 射手座的暧昧

    射手座的暧昧

    喜欢的,不一定是最好的;最好的,不一定是最合适的;最合适的,才是最值得珍惜的。有情能爱,有心能知,有缘能聚,有梦能圆。年轻的情怀,喜欢一个人,爱一朵花,其实并没有错。
  • 卿傲都市:绝色红颜

    卿傲都市:绝色红颜

    误坠山崖的她,在机缘巧合之下得到了神秘助手,助她开辟万能空间,成为傲行都市的超级强者。但莫名之间,她却和五大家族有了说不清的恩怨情仇,蹊跷的是,千年以来流传的歌谣更是和她有关!但谁敢伤害她的亲人,就要付出血泪代价!哪怕是冷对千军,横眉万人,她,裳侑青莲,也不会退缩……
  • 神医火凤

    神医火凤

    她是世界佣兵之王火凤,腹黑狡诈,睚眦必报,医术高超却心如蛇蝎。他是华夏特种兵王苍狼,铁血冷酷,手段毒辣,风华绝代却心硬如铁,冷漠无情。他是官,她是匪。一场意外,他与她双双遇难……她,候府嫡女慕容火凤,容貌倾城,被誉为东离第一美女,却是一个从小疯癫的疯子,众人称之疯小姐。他,帝王之子南宫宸天,兰庭玉树,姿容无双,然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傻子,被众人称之为傻王。一道圣旨,疯妃配傻王。洞房夜,盖头揭开,四目相对,火花四溅。看着对方熟悉的容颜,火凤咬牙切齿:“苍狼,你还真是阴魂不散,怎么哪都有你?”闻言,他勾唇邪魅一笑,欠扁的吐出三个字:“缘分啊!”当傻王不傻,当疯妃不疯,且看穿越夫妻如何携手坑骗天下?
  • 海啸防范与自救

    海啸防范与自救

    自然灾害无处不在,无时不在,迄今为止.人类还没有能力阻止它的发生和带来的损害。大多数人在突然遭遇自然灾难时会彻底崩溃,他们或哭泣、或尖叫.却不知此时是需要迅速行动的最关键时刻。只有少数人能保持冷静。利用自己所学的灾害自救知识,并迅速采取行动脱离险境、减小损害。因此,如果幸运的你还没有亲身经历过自然灾难,请千万不要掉以轻心,因为我们谁也无法预料自己会在何时遇到何种灾难。
  • boss,不可以

    boss,不可以

    余漫物语:顾行楚衣冠楚楚,却是一只实实在在的衣冠禽兽。顾行楚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顾BOSS精神恋爱了空白了将近三十年,终于迎来了他的春天。只是,这是别人家的兔子?顾boss近来无聊闲暇最喜爱的事就是铁血灭情敌,香草诱兔子。顾boss忙着灭情敌,转身一看,眼眸顿眯。竟然还有不怕死来的小强来勾搭他狼窝里小兔子?顾boss恍然大悟,小兔子生龙活虎的蹦蹦跳跳,是挺引人注意。他应该毫不手软的在她身上盖印,宣布所有权,再有小强不怕死的一脚踩死,永不翻身!某日,余漫对着镜子尖叫,“顾行楚,你混蛋!”顾行楚倚在门边,瞥了眼她脖子上的一圈吻痕,“我送的项链,喜欢么?”余漫龇牙咧嘴扑到他身上狂啃他脸,留下一脸牙印,咬下一个“余”字,“送你的签名,喜欢么?”顾行楚拦住某只依旧骂骂咧咧郁闷没法上班的兔子,扑倒。“漫漫,礼尚往来,买一赠二,我送你‘顾行楚’三个字。”——本文原名《大人不可以》,素甜文,嘻嘻,老板抓兔子的甜文。++++++++++++++++++++++++++++系列文章:《师傅不可以》《师兄不可以》+++++++++++++++++++++++++++++好友好文:《爱,末路相逢》
  • 风雨春秋

    风雨春秋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步入花甲之年的我重操旧业——完成了以共产党领导农民闹革命为题材的长篇小说《血泪春秋》。该书是以两千余人的树林村为背景,全景式展现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土地改革期间波澜壮阔的斗争历程,以及村民们跟着共产党、八路军前赴后继不惜流血牺牲,终于过上了当家做主的幸福生活……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