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23300000028

第28章 留学欧洲(3)

蔡元培先生沉吟了一下,说:“《论语》上有几句话:‘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唯何甚?人洁己以进,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意思是说,赞成他的进步,不赞成他的退步,何必做得太过分呢?人家洁身而来,就应该赞成他的自洁,不要老追究他过去的事,应该予以肯定、赞成。你说他无聊,但这样拒人于千里之外,他能改了他的无聊吗?”傅斯年等人深受启发,原来《论语》是要这样读的。

这次留学时间极短,蔡元培在莱比锡停留不到1年,就又返回了国内。

负笈巴黎,勤工俭学

1913 年10 月,蔡元培开始了第三次留学。他前往法国巴黎,而且一住就是3 年。

他的主要目的是学习法语,同时还要进行写作和翻译。同前几次留德期间一样,为筹措出国费用,他与商务印书馆定又定下了协议,到达欧洲后,必须每日以半天时间为商务编写书籍,商务则每月给他200 元钱作为稿费。

每到夏天,巴黎的天气炎热,屋子里更是闷热难耐,蔡元培经常学习得汗流浃背。他就关起屋门,脱掉衣服,继续埋首苦读。熟识的朋友来访,知道他的习惯,只要从门缝中看一下,要是见到他独坐室中,袒胸露背的专心读书,便不打扰,轻声离去。

在巴黎这段时间,蔡元培编著了《哲学大纲》一书,还撰写了《欧洲美学丛述》、《欧洲美术小史》等著作的若干部分。他的经典著作《石头记索隐》一书,也是在这个时期完成的。这本书专门考证了古典名著《红楼梦》中的历史真实成分,使他成为“红楼梦研究”史上有名的索隐派代表。说到红学的索隐派,就不能不提蔡元培和他的《石头记索隐》。

蔡元培喜欢做学问,也很热衷组织活动。这次在巴黎,他就与其他几个同盟会成员李石曾、吴玉章、吴稚晖等人一起,发起留法勤工俭学活动。而蔡元培就以他的崇高声望和自己身体力行的作风,成为众多旅法留学生的旗帜和楷模。

在那个风雨飘摇的时代,想要深入学习体会西方的先进知识,只能选择留学。伹是要留学,费用很高。官费生名额少,费用又常不稳定,勤工俭学是克服这个矛盾的有效办法。“勤于工作,俭以求学,以进劳动者之智知”,就是所说的勤工俭学及其宗旨。蔡元培等人自己就亲身靠卖豆腐,成功实现了勤工俭学的目的。

当时,蔡元培和几个好友的生活都很艰苦,收入来源有限。大家都在开动脑筋,研究如何勤工俭学。一次,蔡元培偶尔想起在家乡最爱吃的豆腐,脑袋里忽然灵光一现:也许合伙开个豆腐店是个不错的主意。于是把想法跟大家一商量,大家都很赞同,觉得办豆腐店本钱小,在巴黎又少有人经营,一定会成功的。但是,他们在家都是五谷不分的书生,没参加过什么体力劳动,更不用提做豆腐了。

后来,幸亏蔡元培在华侨中认识一个同乡,曾在家乡当过豆腐店的伙计,手艺很好。蔡元培就将他请来负责,自己亲自担任老板。一番精心筹备之后,他们的豆腐店终于在巴黎像模像样地开业了。他们既卖豆腐,也卖豆汁、豆皮、豆腐干等。西方人都没见过这种白嫩嫩的食品,很新奇,尝过又发现很美味,一时轰动巴黎。

蔡元培当了老板之后,自己也常跟着学作豆腐。法国当局又通过化验,证明豆腐制品的营养丰富,就更被许多人视为珍品了。开始为了裹腹开的小豆腐店,生意竟越做越好,后来还赚了不少钱,很出乎大家的意料。这些钱都用于同盟会的革命事业所需。

刚到法国时,蔡元培就对旅法的中国学生和工人进行了考察,还经常为同学们作学术演讲。1914 年8月,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波及法国,学生们的国内汇款难以寄达,许多学校被迫关闭,不少学生们都要求回国,可是这样他们的学业就毁于一旦了。

蔡元培不希望这些学子因此放弃学业,就与李石曾等人组织了“旅法学界西南维持会”,希望能够劝阻这些学生不要回国。他亲自撰写通告,并帮助学生们到没有战火的法国西南部找寻学校继续读书、筹措学费,终于让留法的学生们度过了这次危机。

法国有着大批的中国劳工,被称为“华工”。他们是为了填补战后法国劳动力的严重缺失,从中国招募来的。华工在法国常常受到欺负,他们的文化水平普遍比较低,而且语言不通,所以根本不知道如何为自己讨回公道。蔡元培对这种情况十分气愤,他要维护自己同胞的利益和祖国的尊严,于是决定担负起提高华工文化教育水平的工作。

1916 年6 月,蔡元培与吴玉章及法国朋友一起,发起组织留法运动的权威组织“华法教育会”,并担任中方会长。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为华工争取到了很多权益。例如华工与法国工人同工同酬的待遇等。蔡元培还创办、主编《旅欧杂志》,并建立华工学校,为在法的华工编写教材。华工学校里为了提高华工们的全面素质,开设各种课程法文、中文、算术、图画、工艺、卫生、修身等,蔡元培亲自讲授德育和智育课。这为马克思主义在工人阶级中的传播,起到了很大的推进作用。

后来蔡元培回国了,留学工作的组织机构也随之转回国内。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凝结了蔡元培等人的心血,影响非常深远,培养出了一大批新中国的杰出领导人,如周恩来、邓小平、聂荣臻、陈毅、吴玉章、向警予、蔡和森、赵世炎、陈延年、王若飞、李富春、蔡畅等人,都参加过留法勤工俭学。曾与蔡元培共同努力的吴玉章说:“这也应归功于孑民先生倡导勤工俭学之力!”

【名人小传】

蔡元培(1868—1940),字鹤卿,一字仲申,号孑民,浙江绍兴人。近代教育家、学者、图书馆事业活动家。曾任教育总长、北京大学校长、中央研究院院长等职。他为发展中国新文化教育事业,建立中国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做出了重大贡献,被毛泽东誉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他是对北大贡献最大的校长。其“兼容并包”、“自由发展”的策略,使北大一跃成为当时中国一流、世界知名的大学。

蔡元培15岁入学补诸生,后在藏书家徐树兰的“古越藏书楼”内校书,得以遍览百家之书。光绪举人,不久中进士。深感清廷腐败,立志兴办教育,与章炳麟发起组织“中国教育会”,后参加同盟会。1906年留学德国,广泛浏览各国思想家书籍。辛亥革命时回国,不久又去了德国。1912年1月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对中国教育事业贡献卓著。极重视图书馆事业,对京师图书馆的建设多方关照,任命江瀚为馆长,先后调各省书籍补充馆藏。

民国2年(1913)蔡元培46岁时,再次赴法国从事学术研究;在留欧的3年时间里,又编撰了不少哲学美学著作。1916年11月8日,蔡元培与吴玉章一起乘船由马赛回国,抵达上海。

民国6年(1917),蔡元培50岁时,受命担任北京大学校长。1929年8月任北平图书馆馆长。1931年,建设新馆工程告竣,他在落成大会上致开幕词,略述该馆沿革史。参加者有外国驻华使节及国内外学术界代表2000余人。自1923年直至逝世,一直担任北平(北京)图书馆馆长,对我国国家图书馆建设贡献颇著。1940年3月5日患脑溢血在香港病逝。

著有《中国伦理学史》、《哲学大纲》、《石头记索引》、《简易哲学纲要》等。另有《蔡元培全集》。

熊庆来:矿业救国梦破灭,而成为数学大师

1911 年,辛亥革命爆发了,革命的浪潮很快也席卷到了云南。熊庆来对革命成功欣喜若狂,他一直关注着革命运动。听到消息,他很快就主动剪掉了头上的辫子,表示和反动的清王朝彻底断绝。然而不久,熊庆来发现,除了头上的辫子剪掉了,中国的很多事情,还是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改变。到底怎样才是真正的强国?他看着昆明街头耀武扬威的法国大兵,苦苦思索着。

下决心要去留学

有一天,熊庆来在街上看到很多法国兵手里并没有拿着武器,而是拿着很多测量用的仪器。他很好奇,便找人打听,才知道法国人是要去修铁路。这些拿着仪器的法国兵,是要去对铁路经过的沿线进行测量。疑问解决了,然而紧接着的想法,让熊庆来难过起来:中国人不能在自己的国土上修铁路,却让外国人来修;铁路修好了,他们掠夺中国的财富就更方便了。中国确实太落后、太贫乏了。要想使中国强大起来,非得努力学好科学技术不可。想通了这个问题,熊庆来在学习中就更加努力了。

1913 年,他终于以第3名的好成绩考取了出国留学生。这时候,他的长子熊秉信出生了。双喜临门让熊庆来满怀喜悦,他从昆明回到家乡息宰村,向全家人报告了自己即将出国留学的喜讯。熊庆来家是一个旧式的大家庭,有祖母、叔伯、父母和弟妹。熊庆来向全家人宣布这个消息之后,伯父却坚决不同意他去留学。正在熊庆来感到为难的时候,他的祖母竟然表示支持他去留学,这使熊庆来心里又燃起了希望。

熊庆来怀着忧虑回到自己的屋子,见到了妻子姜菊缘。姜菊缘是一位典型的贤妻良母,熊庆来一直在外面读书,很少回家。这个柔弱的少妇,凭着她的聪颖,在这个大家庭里深得大家的赞许。她看出熊庆来的顾虑,温柔地安慰他说:“放心地走吧,家里的事不必挂念。我去说说,伯父会同意的,再说他也会听祖母的话。只要你用心读书,学得本事回来,大家都会高兴。”

妻子的话,使熊庆来很感动,他好像第一次发现自己的妻子,长得是这样的美丽。

熊庆来在亲人的鼓励下,为实现他的愿望,满怀着科学救国的热忱,告别了故乡,踏上了前往异域的旅途。

抱病攻读硕士学位

1913 年6 月,熊庆来来到比利时,进入包芒学院预科。

中国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特别是他自己的家乡云南,矿产储量很大,并以有色金属和磷矿最多,其中锡、铅、锌当时都居全国首位。熊庆来了解到中国的情况,他决定将来回到祖国可以从事采矿事业,开发出家乡的宝藏,强大中国。他计划第二年去投考黎野日大学矿业专业。然而,熊庆来万万没想到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毁灭了他实业救国的梦想。

1914 年8月22日,整个比利时陷落了。熊庆来只好离开比利时,经过荷兰、英国,辗转到了法国巴黎。因为战争,巴黎的矿业学校已经关闭。学习的艰苦和生活的颠簸,使他得了很重的肺病,经常是大口地咯血,人也很快消瘦了。他不得不放弃了自己心爱的采矿专业,改学理科。

1915 年,熊庆来进入巴黎圣路易中学数学专修班学习。他的身体状况虽然很坏,仍在如饥似渴地进行学习。他写字很慢,但是工整极了。在课堂上,老师用法语讲课,因为他写字慢,往往记不下来。为此他很苦恼,后来改变了学习方法,首先要集中精力听好,把提纲记全;晚上回去后,再根据回忆来整理补齐中间记不下来的内容。所以,他每天晚上都要花一定的时间用来整理笔记,然后再做作业。他房间里那昏暗的灯光,一直亮到午夜之后。

熊庆来住在一个工人的家里,男主人当兵去了前线,女主人阿菲力在家照顾两个孩子。熊庆来住的房间很小,靠墙是一个摆满了书的大书架,书架的前面放着一张单人床,窗前是一张笨重的写字台,然后就没有什么空余的地方了。阿菲力看到熊庆来白天去上学读书,晚上回来还是读书,感到他生活太单调了,便特意采了一束鲜花,放在一个古瓷的花瓶里,摆在熊庆来的书桌上。熊庆来下课回来后,看到这束鲜花,心里非常感谢阿菲力的一片盛情。但是,要学习了,书桌上必要的参考书、习题纸和文具摆得满满的,没有这只花瓶的位置了。只好暂时把它放在地上吧,等学习完了,再把它请到台子上来。

有一次,熊庆来学习完了,就疲倦地倒在床上睡着了。第二天,阿菲力来打扫房间,发现花瓶放在地上。她终于明白了,在熊庆来的生活里,就和这摆满书籍的写字台一样,是没有花瓶的位置的。她只好把这个花瓶拿走了。

夜深了,阿菲力听到熊庆来的房间里传来一阵阵的干咳声,知道熊庆来的病越来越重了。她开始节省定量配给的肉,煮成汤,晚上给熊庆来做夜宵。

一天早上,阿菲力拿着拖把推开熊庆来的屋门,看到熊庆来还在床上躺着。她低头一看,床头的痰孟里都是血。阿菲力急忙跑去请医生。医生严肃地对阿菲力说,“他活不多久了,请赶快通知他的家属!” “通知家属?他的家属在中国啊!”眼泪汪汪的阿菲力再三请求医生。医生只好答应,先让熊庆来住院治疗观察。

几天以后,熊庆来的老师来探望熊庆来,走进病房,他顿时愣住了——熊庆来正披着衣服,坐在床上认真地写着,身边放着一摞很厚的写完了的习题纸。熊庆来的执着,让这位严格的老师都按捺不住地激动起来了。

靠着这种韧劲,1916 年,熊庆来在格伦诺布尔拿到了高等数学证书。1919—1920 年,熊庆来又先后在巴黎大学和蒙彼利埃大学获得高等数学分析、力学和天文学3个证书,并得到了理科硕士学位和马赛大学的高等普通物理学证书。

1919年5月4日,中国爆发了著名的“五四”运动,与熊庆来一起在法国留学的何鲁已回到了祖国。熊庆来在法国也待不下去了,他要回到祖国,去施展他的抱负。火车开动了,熊庆来向站台上的阿菲力挥手告别。这位法国女子对他的关怀,支持着他走过了这段艰难的日子。到了离别的时候,他也忍不住难过。

再赴巴黎获得博士学位

熊庆来自1921年回国后,分别在南京东南大学和北京清华大学创办了数学系。清华大学曾经有一个规定,教授服务满5年,可以申请出国1年进行学术研究。熊庆来打算再请1年假,加起来2年的时间,专心做一点研究工作。

1931年,国际数学会在瑞士召开世界各国数学家会议。熊庆来代表中国,第一次出席这样的国际性学术会议。会议结束以后,他第二次来到法国首都巴黎,在庞加莱研究所研究整函数与亚纯函数。1925年前后,芬兰著名数学家奈望林纳创立了一个叫做亚纯函数值分布的理论,它是20世纪最重大的数学成就之一,是现代亚纯函数论的基础。熊庆来的主要工作,就是对奈望林纳理论进行研究、推广和应用。

熊庆来带着他9岁的二儿子秉明,住在拉丁区卢森堡公园附近一个汽车司机的家里,房主人叫朗拜。清晨,熊庆来起来的时候,秉明已经和朗拜的两个小淘气一起去上学了。熊庆来吃过秉明为他准备好的早点,然后就去庞加莱研究所去上班。父子俩中午到一家中国餐馆吃包饭,晚饭自己烧。熊庆来依然努力执着得学习着,经常熊秉明半夜醒来还看到父亲在看着写着什么。

熊庆来在法国2年,有1年是请假,没有工资收入;他还要担负6口人之家的生活费用;在国外生活开支又相当大。他手中仅存一笔出版《高等数学分析》的稿费,他开始担忧起收入来。

同类推荐
  • 病了的字母

    病了的字母

    让观点和思想插上艺术的翅膀它们的影响自然更大生命力自然更强。还有一大创新就是用了一百多方各具药理的中草药名来补白这个我看就是很好的表达方式。,不仅有许多文章是反常规的写法。所以杂文也不光是板着面孔的它是形式多样的 它需要良好的方式
  • 人生不过如此

    人生不过如此

    我们认为一个对于自己的生命与生活,应该可以有一种态度,一种不必客气的态度。谁都想好好的活着的,这是人情。怎么样才算活得好好的呢?那就各人各说了。我们几个人之间有了下列相当的了解,于是说到“吾庐。”一是自爱,我们站在爱人的立场上,有爱自己的理由。二是和平,至少要在我们之间,这不是一个梦。三是前进,惟前进才有生命,要扩展生命,惟有更前进。四是闲话,“勤靡余暇心有常闲”之谓。在此,我们将不为一切所吞没……
  • 只要七日暖

    只要七日暖

    《只要7日暖》是周海亮继《送你一度温暖》之后的又一部情感散文集,这本集子延续了作者一贯的文字风格和主题,注重底层人生的苦难抒写,并且在这些小人物的世界和内心寻找发现生命的闪光点,所以他笔下的人物既是生活的疾贫者,需要人们来关怀、关注,同时这些人又是中国传统美德和精神的布道者。在这《只要7日暖》里,所叙述的事情和主人公大多都是失业者,残疾者,爱情事业上的失败者,但这些人身上却有着当今社会最稀缺的善良品质。在这些纯朴甚至是忧伤的故事后面,闪烁着温馨可人的光辉,让人感受到了我们这个物质时代弥足珍贵的温馨。
  • 徐志摩诗歌全集

    徐志摩诗歌全集

    本书收录了徐志摩生前发表的《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和《云游》四部诗集,并整理了他的其它诗篇,合并为《醒!醒!》。诗人虽然轻轻的走了,但是他留下的作品却会永存于读者心中。
  • 抒情散文精品文集

    抒情散文精品文集

    读一篇优美的散丈,优如品一杯好茶,那沁人心脾的芳香令人久久难忘。经典的散文总是闪烁着智慧和哲理的光辉,这光辉如同夜空中的星星,照耀着我们人生的旅程。每个人在走向成熟的路上,都应该沐浴这种思想的光辉,接受这种精神的洗礼。
热门推荐
  • 沙僧日记

    沙僧日记

    自周星驰的电影《大话西游》无厘头搞笑方式风靡后,后现代小说开始向传统文化取经,自网上火爆起来的《悟空传》后,又一部搞笑文学作品《沙僧日记》出现,并被众多的读者封为史上最暴笑最无厘头的文学作品!此书以日记的形式讲述师徒一群去西经路上搞笑片段。本书文字轻松搞笑,插图诙谐有趣。
  • 道德(青少年成长智慧丛书)

    道德(青少年成长智慧丛书)

    一本好书,就像一粒饱含智慧的种子,在孩子的心中播下这粒种子,让它生根发芽,伴随孩子一起快乐地成长。此刻,您手中的《青少年成长智慧丛书:道德》正是这样一粒种子,还等什么?快快将它播撒在孩子的心里吧!
  • 真龙奇幻

    真龙奇幻

    阿力斯企图要毁灭地球万物,然后再建立新的世界。由于阿力斯被一种不明大自然封锁住了。所以只有命他的一群手下来侵略地球。其中的一个叫姜狄的天才创造家制造出了大量的妖怪投放到地球上,结果世界一片混乱。
  • 让学生遵纪守法的故事

    让学生遵纪守法的故事

    本书精选了适合中小学生阅读的经典故事,这些故事意蕴深妙,语言简练,深入浅出地阐发了丰富的人生哲理,有助于他们更好地贴近生活,融入社会。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古龙文集:楚留香新传(2)蝙蝠传奇

    古龙文集:楚留香新传(2)蝙蝠传奇

    楚留香与胡铁花无意间看到华山掌门枯梅大师穿着俗服在江湖中走动,便想一探究竟。他们先后结识了金灵芝、华真真、原随云等人,并一步步踏上了寻找蝙蝠岛之路,也经历了一场惊险、刺激的冒险旅程……
  • 乱世玲珑劫

    乱世玲珑劫

    因着相同的命运,他们长街相遇。鞭长缱绻,剑过柔情。两世深情,相约白首。他们,终究能否挣脱既定的命运?恩怨纠葛,他们能否冲破层层束缚,还彼此最初的誓言?碧海青天易变,永存的是相见的倾心。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斯大林(名人传奇故事丛书)

    斯大林(名人传奇故事丛书)

    从事社会主义宣传,被神学院开除,坐牢、流放,斯大林有一个革命家应该有的典型经历。
  • 世界第一纯恋

    世界第一纯恋

    “结婚?”唐译表现出的样子既非欣喜若狂也非大吃一惊,而是一脸茫然地看着陈上,抽出餐巾纸擦去嘴角残留的豆浆沫,这才不疾不徐地说:“如果我没有失忆,你昨天刚过完二十一岁生日。”“这个你不用管。你不是说随便我要什么生日礼物都可以吗?”陈上隔着桌子急切地求证道。“前提是,也要我做得到啊。”唐译漫不经心说着,把油条泡在滚烫的豆浆里,吃得津津有味。她一大早爬起来是来吃早餐的,而不是来听他胡言乱语的。“跟我结婚,难道你做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