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21000000039

第39章 古典散文的涅槃之路(2)

总体来说,康熙、雍正、乾隆时代的学术比较重视实证和考据,有汉代学者治理儒家经典的色彩,学风稳重朴实,所以又称之为“汉学”或“朴学”。饱学之士总喜欢在文章中表现自己一肚子学问,对他们来说,骈文自然是最理想的文体。我们在前面曾经提到,骈文重视使用典故,讲究声调的抑扬顿挫,在对仗方面很能显示文字技巧,华美的辞藻也很能显示作者的满腹经纶。在重视考据的汉学兴盛之际,适应着文人学者们的需要,骈文创作再次呈现出繁荣的态势。清代著名的骈文家袁枚曾经在《胡稚威骈体文序》中说:

散文可蹈空,而骈文必征典,骈文废则悦学者少,为文者多,方乃日敝。

创作骈文,一定要有相当深厚的学问基础,单靠空谈心性是不行的。袁枚的话言简意赅地指出了骈文写作同学问修养之间的密切关系。当然,这只是从宏观的方面得出的结论,乾嘉汉学的兴盛造成了这种特殊的氛围,让骈文再次受到欢迎和重视,可实际上清代一流的骈文家并不都是一流的考据派学者,学术风气会深刻地影响到文学发展的走向,但这种影响是间接的、曲折的,两者并不完全等同,这一点还是需要特别说明的。

清代骈文在艺术上兼具了六朝骈文和唐、宋骈文的风貌,所以现代的文学史家认为清代骈文作家中有所谓“六朝派”、“三唐派”等派别,但清代骈文无论相对六朝还是晚唐、两宋而言,都有其新变,形成了足以代表当代特色的艺术特征,如果是单纯的模仿或复制,就很难称为“复兴”,所以文学史家也提出清代骈文有“博丽派”等此时独有的艺术流派。

伴随着骈文创作的繁荣,骈文理论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骈文理论的进步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是骈文选本的大量出现。比如李兆洛的《骈体文钞》、王先谦的《骈文类纂》等,将历朝历代的骈文精品汇总于一书;再如吴鼒的《国朝八家四六文钞》、曾燠的《国朝骈体正宗》、王先谦的《十家四六文钞》等,则是专选本朝名家名作。学者选择前代或当代的骈文名篇,汇成一集,本身就是在为骈文张目;另外,他们通过选本的序言、作品点评等多种形式,也可以充分发表对骈文创作中各个环节的理论见解。

其次,清代的骈文理论专著也非常可观。宋代学者开始用随笔或札记的形式对骈文发表评论,把这些评论汇集在一起,一般都称之为“四六话”。清代学者继承了这种传统的形式,虽然未必都叫“四六话”,性质上却没有什么差别。比如陈维崧有《四六金针》、彭元瑞有《宋四六话》、孙德谦有《六朝丽指》、孙梅有《四六丛话》等。

很多清代学者有意抬高骈文的地位。唐宋古文运动以后,古文成了文章正宗,苏轼曾经说,韩愈的古文具有“文起八代之衰”的功劳,在古文家眼里,骈文就是“八代之衰”的代表。但毕竟“物极则反”,古文也有盛极而衰的时候。大概是因为元、明以来的古文总是离不开程朱理学思想的束缚,总是喜欢空谈儒家义理和心性,没能在唐宋古文的基础上取得进步,所以逐渐丧失了吸引力,清代的文人学者转而又对形式华美的骈文发生了兴趣,满心要替骈文再次夺取文坛上的正统地位。清代中期的朴学家李兆洛和阮元,在这方面最为积极踊跃。李兆洛编选了《骈体文钞》,是要继承南朝萧统等人编纂《文选》的传统,扩大选择的范围和数量,目的就是同桐城派古文家姚鼐所编选的古文选本《古文辞类纂》相对抗,甚至取而代之。李兆洛给他的这本书写了一篇长序,阐发《周易》中阴阳、奇偶相互为用的道理,在调和奇、偶的同时,把骈偶作为侧重点。后来的事实证明,李兆洛达到了他的目的,《骈体文钞》和《古文辞类纂》一样,都对文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二十一世纪最初的几年里,上海古籍出版社几乎同时把两部书都给予再版,就足以说明两书直到今天还各自有其价值,还在共同发挥着作用。李兆洛之后,又有阮元更坚定地为骈文鼓吹,为骈文争正统,要数阮元的呼声最高。阮元写过《文言说》、《书梁昭明太子文选序后》、《与友人论古文书》、《四六丛话序》、《学海堂文笔对策》等一系列文章,大抵也是把《周易》作为理论根据,认为文章必得有韵,文章必得对偶,这才是“文”的本质特点。阮元的这些文章虽然理直气壮,却也不免把“文”的范围限制得过于狭窄了。历史上有那么多抒情写景的名篇,既不押韵,也不对偶,如果不算“文”,就未免有些说不过去。但是阮元政治地位高,又是学界名流,拥有众多的门生弟子,一呼百应,一时之间的声势似乎也不在桐城派之下。

纵观魏晋南北朝到清代之前的中国文坛,散文、骈文总是在此消彼长的形势中向前发展,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到了清代,似乎就变成了东风、西风同时吹,骈文、散文各有一套,都在发展,这或许是清代文章的一个特点,应当说也是个优点。

我们把顺治、康熙时代算做前期,雍正、乾隆、嘉庆算做中期,道光以后算做后期,无论哪个时期,都可以说是骈文名家、名作辈出。毛奇龄、胡天游、陈维崧、吴绮是清初名家;邵齐焘、孔广森、汪中、洪亮吉、孙星衍、袁枚、杨芳灿、吴锡麒、彭元瑞、彭兆荪代表了中期创作的最高成就;王闿运、李详、孙德谦、钱振伦、张之洞、李慈铭等人则是后期名家的杰出代表。这些作家学习、效法的对象有所不同,在艺术风格上自然也就形成了不同的流派。毛奇龄、邵齐焘、汪中、洪亮吉、王闿运等作家学习六朝骈文,六朝是骈文刚刚趋于成熟的时代,风格比较高古,他们的作品也有这种特色。吴绮、陈维崧、袁枚、吴锡麒、钱振伦等人把唐代骈文作为效法对象,其中吴绮、钱振伦又专门学习李商隐。唐代骈文较之六朝骈文,对偶、声律规则更加严格,形式越发整齐,多少还有些板滞,这些作家大抵能够取长补短,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再如彭元瑞、张之洞专门学习宋人四六,宋代骈文汲取了古文的长处,句子大体上对仗,却比较明白显豁,没有前代骈文那么刻板,不过主要用于奏疏等行政公文。六朝派的骈文作家崇尚高古的趣味,在他们看来,唐代骈文已经不足取法,宋代骈文就更不在话下了。如果从年代上看,清代中期的骈文成就算得上最高,这个时期的作家从数量上看也比较多,创作氛围显得最热闹。

说实在的,由于形式上的特殊要求,一般的骈文的确比较难读。我们这里不对清代骈文作家作过多的介绍,只给大家推荐一位堪称翘楚的人物——汪中。了解了汪中骈文的成就,清代骈文的精华也就领略了大半。

汪中(1745—1794),字容甫,江都人。他与绝大多数清代学者不同,出身贫苦,通过苦学而成为走在时代前列的大学者。他七岁死了父亲,母亲在缝衣店干活来维持家人的生计。因为贫穷,汪中没有机会上学,就跑到书铺里去给人家当学徒,借着帮人家卖书的机会,刻苦自学,遍读经史百家。好在汪中天资很高,有过目不忘的本领,所以虽然小时候没有受过正规的学堂教育,靠着在书铺里日积月累,竟也打下了扎实的学问基础。

二十岁的时候,汪中补了诸生,到扬州安定书院进修。当时安定书院的主讲是大学者杭世骏,他对汪中的人品、学问和文章都极为赞赏,但汪中因为同年迈的母亲相依为命,并不愿意离开家乡扬州进京考试,所以一生都没有取得功名。扬州虽然地方不大,却是清代的文化重镇,这里相继出现过一大批造诣精深的一流学者,比如王念孙、王引之、焦循、阮元、刘文淇等,长期以来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学术风格,既不同于吴派学者的默守,也不同于皖派学者的专精,而是追求会通,以宽广的胸襟气度和学术视野为后人所称道,被称为“扬州学派”。汪中虽然早年没有离开过扬州,学问和视野却没有受到限制,大概主要得益于扬州浓厚的人文环境的滋养。

在清代,没有科场功名的人很难正式进入官场。可当时的行业远没有现在那么多,除了官场以外,文人没有多少出路,于是汪中就去给官员做幕僚。有学问而没功名,本来就是一种很压抑的事,汪中不仅有学问,还有才气、有性情,可偏偏只能给权贵做幕僚,不能施展自己的抱负不说,还要仰人鼻息、看人脸色,写文章也要用人家的口气,这又是一层压抑。平庸愚钝之人倒还罢了,有才情的人在重压之下往往都会产生出一种强烈的不平之气,难免要发发牢骚,要骂人。汪中大概比较喜欢发牢骚,喜欢当众骂人,所以得了“狂傲”的名声。学者卢文弨算是能够理解汪中的人,他说大家都说汪中狂,实际上他并不狂,意思是说汪中内心的痛苦并没有被世人所理解。

汪中历来被文学史家推为清代骈文家里的第一人。首先是因为文章风格高古渊雅,这是学问深厚的表现;其次,汪中的文章还充溢着一股不平之气,在其他清代学者的文章里面极少见到,这大抵是由他的坎坷遭际造成的。韩愈在《送孟东野序》中说“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汪中骈文中的不平之鸣,在众多清代文章家中显得特别耀眼。比如乾隆五十一年(1786),汪中四十三岁的时候,他写过一篇《自序》,诉说自己大半生的不幸遭遇,其中的郁郁不平之感,跃然纸上,感人至深。

南朝梁代的刘孝标也写过一篇《自序》,他把自己同东汉时代的冯衍相比,说是相同之处有三,不同之处有四。所谓三个相同点,一是高风亮节,二是生不逢时,三是家有悍妇。四个不同点是什么呢?第一,冯衍位高权重,自己却穷愁潦倒;第二,冯衍膝下有子,自己却没有子嗣,孤苦伶仃;第三,冯衍老当益壮,自己却年老体衰,如同风中残烛;第四,冯衍虽死,名声不朽,自己一旦亡故,则声尘寂寞,不会再有人知道。汪中的《自序》,也袭用了刘孝标的手法,不直接叙述生平,而是处处同刘孝标相比,从对比中显示自己的不幸之深。刘孝标之于冯衍,有三同四异,汪中之于刘孝标,则有四同五异,悲苦自然比刘孝标更进一层。正是因为文章所抒发的是一种不平和抑郁之气,所以文笔也显得挺拔、飞动,一气贯穿,毫无板滞之感。比如文中写他与刘孝标的不同之处云:

孝标生自将家,期功以上,参朝列者十有余人;兄典方州,余光在壁。余衰宗零替,顾影无俦。白屋藜羹,馈而不祭。此一异也。

孝标倦游梁楚,两事英王。作赋章华之宫,置酒睢阳之苑。白璧黄金,尊为上客。虽车耳未生,而长裾屡曳。余簪笔佣书,倡优同畜。百里之长,再命之士,苞苴礼绝,问讯不通。此二异也。

孝标高蹈东阳,端居遗世,鸿冥蝉蜕,物外天全。余卑栖尘俗,降志辱身。乞食饿鸱之余,寄命东陵之上。生重义轻,望实交陨。此三异也。

孝标身沦道显,藉甚当时。高斋学士之选,安成《类苑》之编,国门可悬,都人争写。余著书五车,数穷覆瓿。长卿恨不同时,子云见知后世。昔闻其语,今无其事。此四异也。

孝标履道贞吉,不干世议。余天谗司命,赤口烧城。笑齿啼颜,尽成罪状。跬步才蹈,荆棘已生。此五异也。

汪中的骈文,不限于效法一朝一代,而是广收博采前代骈文的艺术精髓,在这个基础上形成自己独特的个性色彩。学者刘台拱说汪中骈文能够“钩贯经史,熔铸汉唐,宏丽渊雅,卓然自成一家”,这个评价是很恰切的。汪中有一篇《哀盐船文》,称得上是清代骈文的压卷之作。乾隆三十五年(1770)十二月十九日夜,江苏仪征沙漫洲港口停泊的盐船突然发生火灾,烟尘涨天,呼号动地,一夜之间,火灾毁坏船只一百三十艘,烧死、溺死一千四百多人。汪中把事故的惨状在这篇骈文里给予了真切、动人的表现。文中写道:

倏阳焰之腾高,鼓腥风而一吷;洎埃雾之重开,遂声销而形灭。齐千命而一瞬,指人世以长诀。发冤气之焄蒿,合游氛而障日。行当午而迷方,扬沙砾之嫖疾。衣缯败絮,墨查炭屑,浮江而下,至于海不绝。亦有没者善游,操舟若神,死丧之威,从井有仁,旋入雷渊,并为波臣。又或择音无门,投身急濑,知蹈水之必濡,犹入险而思济。挟惊浪以雷奔,势若济而终坠。逃灼烂之须臾,乃同归乎死地。

同类推荐
  • 会说话也要懂礼仪

    会说话也要懂礼仪

    《会说话也要懂礼仪》是一本指导我们在人际交往中,既要做到会说话,还要懂礼仪。从说话和礼仪两个角度来阐述做人做事必须懂得两大智慧——会说话、懂礼仪。《会说话也要懂礼仪》贴近生活、娓娓而谈,以生动的事例和形形色色的故事,深入浅出地展示生活中直接、便利、有效的说话技巧和礼仪规范,让你在阅读中不知不觉地提高了说话水平,也掌握了生活中的必要礼仪,让你在以后的为人处世中更顺畅、更和谐!
  • 世纪转型期的湖北文学理论批评研究

    世纪转型期的湖北文学理论批评研究

    本丛书探讨中国社会文化转型背景下湖北文学发展的现状及与当代中国文坛的联系、荆楚文化文学传统和地域文化意识在世纪转型期湖北文学中的表现、湖北作家队伍的构成与创作质量的关系、湖北小说诗歌散文创作的基本特色与主要成就等问题。既注意到生活和创作在荆楚大地上的作家的某些与地域文化相关的共性,也充分正视其多元繁杂的特点。充分展示近20年湖北文学成就,指出其某些缺失,分析湖北文学未来的走向并对其发展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 精神自治(修订版)

    精神自治(修订版)

    透过《王开岭文集(随笔卷):精神自治(修订版)》,作为读者,我游历了一个人的精神地理,被那些从未见过的神奇风光吸引。那风光在日常的旅游地图上是见不到的。我不敢断言这样的地理绝无仅有,但我确定的是,这是当代为数不多的身兼多种文质的作家和作品。《王开岭文集(随笔卷):精神自治(修订版)》让我看到了一个智者、一位诗人、一颗良心、一个浪漫而冷峻的同时代人。这样一个夜晚,携上这样一本书,与之同行。我感到了雪的融化、心的欢愉和春天的临近。
  • 世界上最经典的128篇哲理美文

    世界上最经典的128篇哲理美文

    人生最美,就是一路行走;一路拾捡前人散落在草丛里的思想瑰宝,观一颗从暗夜里醒来的露珠,赏一株在悬崖边绽放的花朵,装一襟从时光隧道里吹来的轻风,然后染一身智慧的芬芳。篇篇美文,段段经典,字字珠玑,句句金玉,润泽心田,激励人生。
  • 古文观止(最爱读国学书系)

    古文观止(最爱读国学书系)

    《最爱读国学书系:古文观止》所选古文,以散文为主,兼收韵文、骈文。先秦选的最多的是《左传》,汉代选得最多的是《史记》,唐宋时代选得最多的是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的文章。选文丰富多彩,篇幅较短,语言精炼,便于诵读,其中不少是传诵千古的名篇。
热门推荐
  • 田园小当家

    田园小当家

    重生农家小萝莉,人多事多极品多; 爹娘是个受气包,姐弟几人挨欺负。 日子可咋过呢? 不怕不怕,有极品灵泉和异能; 带着家人奔小康,做个威风八面的地主婆! -----------*******---------- 感谢《妇贵荣华》作者未眠君制作的精美封面,十分喜欢,么么哒!! 新人新文粉嫩嫩,子画拜求收藏、推荐票、留言、点击等一切包养支持,群么么!!
  • 农门锦绣

    农门锦绣

    成为襁褓中的小婴儿,陆筝不知该哭还是该笑。什么?转眼又被亲生爹娘抛弃在农家?这回是真该哭了!农家又如何?本心仍在,照样可以踏出一片自己想要的锦绣人生!可是,她还没有准备好呢,一朝穿越,只因为无意中听到了一个不该听到的秘密,却被无良的少年邻居逼着随他一道离开养父母、离开家乡。从此开启的人生,荆棘中伴着锦绣,可是,跟她规划的似乎越来越歪了……
  • 都市异侠

    都市异侠

    写字楼惊现鬼影,撞鬼者生不如死。但出现鬼影的区域,上百部监视器的录象,却完全一无所得。但这只不过是开始的序章,魔鬼到底是为了得到什么?一个个危机接踵而来,涉及到一干人陷入疯狂的幻境,在死亡的边缘挣扎,生命结束也许并非是最可怕的结局,甚至连魂魄都将不存在。鬼影的真相随着慢慢解开,几乎可以确定,那是古老的鬼魂营造的阴谋。但当相关人等用传统的道术去迎击时,却发现在紧要关头无济于事……
  • 妾心如水

    妾心如水

    *一场宫廷斗争,我被拉进漩涡。我最最爱的亲人惨死宫中。我最最爱的人与我成婚只为了折磨我。求生不得求死不能!我成了这个世界最最孤寂的一个人。灵魂在狂风中摇摆…当身体被疼痛淹没,情感是否还能被守护在心底的最深处,完好无损!*我常说:人不能做错事,因为有些事错了,就不可能再挽回。所以,做错了!就要罚!做错的人,就应该坦然的受罚!*逃走是否能够逃离噩梦般的一切?心死是否能够逃避所有的伤心?事情发展到最后,还有什么是我所能坚持的。一手帮助我最最心爱的男人得到帝国江山。是我赎罪的方式。*渊哥哥,但愿我们永不相见…*当爱,被恨蒙蔽!当鞭打,变成了你爱我的方式。我能给你天下,却再也给不了你,我的心…
  • 少年儿童成就金口才的80个秘诀

    少年儿童成就金口才的80个秘诀

    少年儿童时期是锻炼和培养卓越口才的最佳时机,本书正是基于这一点,从少年儿童自身的年龄、成长环境出发,从基本语言表达、交谈、朗诵、演讲、辩论、即席发言及巧妙问答等几个方面,为少年儿童朋友们提供80个口才技巧。冲破认识与实践的樊篱,让我们在家里、在学校、在社会交际中都能轻轻松松地提高口语表达水平,从而成为口才高手。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王安石全传

    王安石全传

    王安石,以其非凡的才识和魄力,受命于北宋王朝的衰败之际,决心力挽狂澜,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熙宁变法。对于传统的封建思想和制度,王安石无疑进行了猛烈地抨击。他整饬朝纲、巩固边防等一系列措施却也让北宋王朝出现了短暂的生机。从这一点来说,他的功绩又是难以磨灭的。非凡的少年之路如何成就了王安石,平民出身的他又是如何在官场中独占鳌头进行改革的?历经变法失败和丧子之痛的他又是如何潜心向佛、抚慰伤痛的?对于这些问题本书将做详细的解答。
  • 穿越重生:嫡女天下无双

    穿越重生:嫡女天下无双

    她,是国内金牌特工,,树敌无数,却从来没有失手,众人心中的顶梁柱,却遭人算计,穿越到一个哑巴身上!家族抛弃,连下人也敢欺负!“既然,我代你活了下来,那就由我做主,欠了你的统统双倍奉还,退婚,那就试试看,究竟是谁后悔!”霸气的声音,四处传去,从此光芒万丈,闯炼狱,一身血色,还是如此艳丽夺人!玩世不恭,因为上一世的恩仇,所以决定这一世天地任逍遥!胆敢阻止自己逍遥的步伐,遇神杀神,遇佛弑佛!爱人面前可以,装可爱,扮无辜,执子之手,与之携老!站在世界顶峰,愿一生一世一双人...........
  • 空间医药师

    空间医药师

    前世好歹是个有点名气的外科大夫,一个电梯事故让她穿越到古代,大龄剩女转眼成为小萝莉,有房有车有存款变成没房没车没银子。不过好在老天附送了一个空间药田给她,只是随着年龄增长,提亲的一个接一个,而她只要一生一世一双人,否则管他王族贵胄还是平头百姓,说啥也不嫁!--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