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21000000038

第38章 古典散文的涅槃之路(1)

国学大师王国维曾经说,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汉代的赋、唐代的诗、宋代的词、元代的曲都是代表当时最高艺术成就的文学体裁。清代的代表性文学是什么呢?如果用一句话回答这个问题,大概会让所有文学史家都很为难。很难说哪一种体裁足以称作清代文学的代表,因清代文学似乎各种体裁的创作都十分繁盛,可以说是前代各种文学体裁的集大成。正如文学批评史专家郭绍虞先生在《中国文学批评史》的绪论中所说的那样:“就拿文学来讲,周秦以子称,楚人以骚称,汉人以赋称,魏晋六朝以骈文称,唐人以诗称,宋人以词称,元人以曲称,明人以小说、戏曲或制艺称,至于清代的文学则于上述各种中间,或于上述各种之外,没有一种比较特殊的足以称为清代的文学,却也没有一种不成为清代的文学。盖由清代文学而言,也是包罗万象而兼有以前各代的特点的。”经过唐、宋两次古文运动的高潮之后,无论古文还是骈文,到元、明时期都呈现出衰弱的趋势,既很少出现领袖群伦的大师,也缺乏雄视千古的宏文大篇,但到了清代,这两种曾经在斗争中彼此消长的文体都重新振兴起来,焕发出新的生命活力。

明朝灭亡,清朝入关,对于当时的知识分子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刺激。清代初年的文人学者,总是在自觉不自觉之间去寻找明亡的历史教训。在钱谦益、黄宗羲、顾炎武等学者的倡导之下,此时的散文重新回到唐宋古文追求“载道”的传统上来,把经世致用、振兴民族作为古文的重要社会功能。所以像王夫之的《黄书》,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顾炎武的《生员论》、《形势论》等作品,政治色彩都比较明显,内容充实,重在揭露时弊,言辞也比较激烈。但他们还没有形成系统的散文理论,对于古文如何在艺术上取得进一步拓展,还缺乏明确的认识。随着满清入关日久,社会形势逐渐稳定,民族对立情绪逐渐淡化,经济开始趋向繁荣。康熙、乾隆两位皇帝掌握政柄都达六十年之久,他们本身具有深厚的汉文化修养,也注意运用适当的文化政策笼络、利用知识分子,故而在康、乾盛世的背景之上,古文的文风也趋于平和,古文创作和理论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以桐城籍作家为核心所形成的桐城派是清代最大的文派,名家、名作辈出,绵延二百多年,影响极大。从空间上说,桐城派的传人遍及全国;从时间上说,直到清末民初,仍然有桐城派的传人和文风在流行。“五四”新文化运动明确提出打倒“桐城谬种”的口号,虽然不无过激之处,却也足够看出桐城文派影响的深远。

经过唐、宋两次古文运动的强烈冲击,骈文不能说一蹶不振,但是已经退守到公文领域,完全失掉了魏晋六朝时期独步天下、一统文坛的强劲姿态。清代初年的文人“朝花夕拾”,重又把骈文作为才情和学识的寄托,从而拉开了骈文复兴的序幕。到了乾嘉时期骈文大盛,甚至一度出现把骈文再次推为文章正宗的态势,骈文创作居然形成与桐城派古文分庭抗礼的局面。

一、桐城派:用总结替代创新

清代统治者在1644年定鼎中原以后,为了加强对思想的控制,大兴文字狱。一方面用严酷的刑法惩治他们认为在文化或者文字上冒犯了他们的人,不管人家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不是杀头就是满门抄斩;另一方面也是希望通过这种恐怖的手段震慑一般的文人,警告大家不要在思想上同朝廷的意志相抵触。康熙元年(1662),庄廷□因为撰写《明史》犯了清朝的忌讳,各级官吏又从中挑拨或者深加罗织,形成所谓“瓜蔓抄”,就是说像顺藤摸瓜一样,抄了当事人的家不说,同当事人有所关联的人也抄家,甚至同这些外围的人沾上关系的人也被株连进去,这样一下竟然拿获了七百多家。

为了有效地控制思想,清朝统治者还通过比较柔和的方法,转移文人的注意力。比如提供更多做官的机会,吸引知识分子把心思用在科举上;或者提倡考据学,鼓励文人们把精力投入到古籍整理和学术研究当中去;要么就是大规模地编修文化典籍,如乾隆时代用了前后二十年的时间编纂卷帙浩繁的《四库全书》。这些做法对于保存古代文化遗产当然有重大的意义,但清朝统治者也有另外的考虑,他们借着编书的机会删改、禁毁了不少他们认为不利于维持统治的珍贵图书。有人据《办理四库全书档案》、《禁书总目》等资料统计,当时毁书共三千多种,六七万部之多。

在清朝统治者的恩威并用之下,散文创作一改清代初年锋芒毕露的风格,变为平缓柔和,散文家的理论也很注意从严酷的现实中总结、吸取教训。桐城派作家的创作和理论大致就是这个特点。

桐城派的先驱人物戴名世就是文字狱的一位牺牲者。戴名世(1653—1713),字田有,号褐夫,别号忧庵,安徽桐城人。他所著的《南山集》里面有一篇《与余生书》,用了南明小朝廷的永历年号,还引了清朝视为罪人的方孝标的《滇黔纪闻》,被左都御史赵申乔告发,清朝当局就说他大逆不道,以“语悖逆”的罪名下狱腰斩。戴名世五十三岁中举,那一年他写了一篇《蓼庄图记》,感慨正人君子在当时特别容易惹祸上身,动辄就会有性命之忧;他还说自己早有避世隐居的想法,可惜人间并没有什么与世无争的桃花源。不过他后来还是选择了积极入世的道路,五十七岁的时候参加了会试和殿试,考中了一甲二名进士,就是所谓的“榜眼”。尽管他早就意识到自己的文章里面有很多愤世嫉俗的话,但是最终还是没能逃脱统治者的屠刀。

早在青少年时代,戴名世的古文就已经小有名气了。他说他酷爱唐宋八大家的文章,也继承他们的精神,主张写文章就要把弘扬儒家之道作为目标。他的散文行文自然而又文笔严整,不加雕琢而情意深长。后来,桐城派作家所共同遵循的“雅洁”的义法,大抵就渊源于戴名世的散文艺术。另外,戴名世的被杀,给后来的桐城作家提供了一个血的教训,写文章都很小心,唯恐越了雷池,犯了忌讳,清初散文提倡经世致用的精神也就销声匿迹了,桐城派散文平和温柔的风格也因此得以形成。

方苞(1668—1749),字凤九,一字灵皋,老年自号望溪,有《方望溪全集》。戴名世被处腰斩那年,方苞四十四岁。他和戴名世的交往很深,当时有人反映他曾经给戴名世的《南山集》写过序,于是被牵连进了监狱。一年之后,由于达官贵人的多方营救,康熙皇帝给予特赦,并把他编入汉军旗。照当时官方的话说,这是一种优待,实际上就是进了给满洲贵族做奴才的汉人的集中营。从此以后,方苞潜心研究《周礼》、《礼记》和《仪礼》,因为文章写得好,康熙皇帝十分看重,让他担任过内阁学士、礼部侍郎等职。

方苞提出了著名的“义法”理论,这是桐城文派的标志性理论。所谓“义”,就是要言之有物;所谓“法”,就是要言之有序。往细处说,就是文章要阐述儒家伦理道德,特别是程朱理学的精神,这实际上是对清朝当局的一种迎合;表达上要注意结构、条理和语言风格等形式方面的“雅洁”,就是语言典雅、古朴和简约,避免使用前代各类文章中的成语、套语和俗语。这实际上是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对散文写作所提出的要求。从方苞的创作上看,他那些为程朱理学卫道的散文,多半摆脱不了前人的陈词滥调和迂腐的味道;倒是那些记事或者抒情的小文章,很能看出他所主张的“雅洁”特征。比如方苞在受株连下狱之后,把在狱中的所见所闻写成了《狱中杂记》,将康熙盛世中各级官吏的丑恶面貌揭露得淋漓尽致,是一篇具有很强纪实性的散文。文中说,监狱中“生人与死者并踵顶而卧”,毫无人道可言;狱卒收纳贿赂之后就会给死刑犯更换头颅,屈枉无辜,放过坏人;判了死刑的人也要给狱卒行贿,否则就会遭到“先折筋骨”、“四肢尽解”的残酷折磨。种种罪恶,都让人不寒而栗。方苞在这篇文章中虽然处处为当局说好话,其实这种细致周详的描述本身,笔笔尽是酸楚,字字都是血泪,已经无异于不留情面的揭露和批判。这才是方苞散文中充满鲜活生命力的文字,才能同他所主张的“雅洁”的“义法”相一致、相吻合。

刘大櫆(1698—1779),字才甫,又字耕南,号海峰。他是桐城派中承前启后的一位作家和理论家。

刘大櫆年轻时就喜欢写文章,只是还没有什么名气。当时方苞是大家公认的文坛领袖,很多后辈学者都请方苞给评定文章,但是方苞从不轻易许可,很少说别人的好话。刘大櫆把自己的文章送给方苞求教,没想到方苞非常赞赏,竟然说:“同这年轻人比,我方苞实在不值一提!我们桐城的这位小老乡才是了不起的人物!”从此刘大櫆名声大振。但是这位被方苞看重的才子在科场中却颇多坎坷,直到六十四岁的时候才被人推荐到黟县担任过教谕。他晚年回到家乡授徒讲学,为培养古文人才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后来桐城派能够形成一个古文流派,主要就是靠刘大櫆等人所发现、挖掘、培养出来的那些杰出的桐城籍古文作家的共同努力。

刘大櫆的散文理论,在方苞“义法”的基础上有所突破,提出“神”、“气”、“音节”、“字句”等要素。这些东西,乍看起来好像有些神秘,实际上并不难理解。神、气,就是文章中所表现出来的作者的精神气质,音节、字句就是词句的音调和节奏。音调节奏比较外在,比较明显,精神气质就比较隐蔽,不太容易把握,所以刘大櫆还提出了著名的“因声求气”的说法,意思就是通过体味字句的音调节奏,来抓住作者体现在文章中的精神气质。这样就为探询方苞所提出的“义法”找到了一条比较便捷的途径。

从方苞到刘大櫆,桐城派的古文写作在延续,理论思考也深入了一步。所以说,任何有价值的学问都不是一代人所能完成的事,一代人只能做一部分工作,一点一点积累起来,学问才有了规模,有了境界。一代人的伟大,就在于他们在前人的基础上实实在在往前推进了一步。刘大櫆在方苞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后来姚鼐在刘大櫆的基础上更有进一步的发展,终于把桐城文派的影响推向了高峰。

姚鼐(1731—1815),字姬传,书斋名惜抱轩,人称惜抱先生。他从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曾跟随伯父学习经学,跟方泽学习理学,刘大櫆则是他的古文老师。乾隆二十八年(1763)三十三岁的时候中了进士,曾经在《四库全书》馆担任过纂修官。四十四岁的时候就辞官回乡,先后在江南紫阳、钟山书院授徒讲学四十多年,弟子遍及大江南北,尤以江苏、浙江、湖南、广西、江西诸省为多。姚鼐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乾隆盛世度过,没有过方苞遭遇文字狱的经历,也比刘大櫆走过更多的地方,所以他虽然大体上仍然继承方、刘的衣钵,但是眼光十分通达,学习传统的眼界很宽,对古文艺术体会既广泛、又深入,而且没有狭隘的门户之见,在博采众长的基础上超越了桐城古文的先驱。

姚鼐在散文理论方面有三个主要的贡献。首先是提出“义理、考据、词章”三者密切结合。在弘扬儒家伦理道德精神的同时,吸收了乾嘉考据学的长处,讲求实证精神,避免空谈。所谓“词章”,实际上就是文辞之美,姚鼐比桐城前辈更看重文学的审美价值。他的第二点贡献,就是在刘大櫆“神”、“气”、“音节”、“字句”的基础上把文章的要素总结为“神”、“理”、“气”、“味”、“格”、“律”、“声”、“色”八个要素,比刘大櫆的理论更全面、更系统。此外,更值得称道的是,他把散文的美学风格从整体上分为阳刚和阴柔两大类,强调两者的适当结合。为了体现他的散文理论,并提供古文写作的示范,姚鼐专门纂辑了《古文辞类纂》一书,选录了从战国、秦汉、唐宋八大家直到明代归有光、桐城派方苞、刘大櫆的古文共七百多篇,分为十三类。这部书被桐城派古文家奉为金科玉律,影响很大,直到今天还在被众多古文爱好者阅读、使用。

姚鼐的散文偏于阴柔美,在桐城派作家中成就最高。《登泰山记》一文完美地贯彻了他的理论主张,富有文采和意境,长期被作为中学教材使用。文章对登山的途径和沿途景物写得简洁明了,文辞典雅,干净利落,对红日喷薄而出那一刹那的光景变化勾勒得极为细致、生动,仿佛处处都可以看到优美动人的画面。

戊申晦,五鼓,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彩,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作者对相关的历史、地理细节给予详细考证,然后加以加工提炼,自然而然地融入景物描写的过程当中,完全不同于一般的学术考证,增加了文章的知识含量和艺术韵味,很容易唤起读者对祖国大好山河的热爱之情。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

姚鼐说,文章要“雅洁不芜”,还要“以考证助文之境”,这篇《登泰山记》,就是考据和词章的完美结合。

像北宋文豪欧阳修和苏轼一样,姚鼐在散文创作上身体力行,影响和带动了一大批门生弟子,其中管同、梅曾亮、方东树、姚莹号称“四大弟子”,使桐城派的影响日渐扩大。姚鼐为此作出的贡献也在桐城派其他作家之上。晚清曾国藩作《圣哲画像记》,甚至把姚鼐同儒家的圣人周公、孔子并列,可见景仰到何种程度。由于方苞、刘大櫆和姚鼐在散文创作和理论上的杰出贡献,后人把他们称为“桐城三祖”。

桐城派在清代中后期影响极为深广。清末民初的刘声木曾经写了一篇《桐城文学渊源考》和《补遗》,统计到的桐城派作家竟有一千二百多人,这个创作群体实在堪称浩瀚。乾隆后期和嘉庆年间,江苏阳湖人恽敬、张惠言、陆继辂、李兆洛、董士锡等人形成了阳湖文派,他们虽然力图突破桐城家法、纠正桐城派的弊病,但毕竟同桐城派存在师承授受关系,实际上是桐城派的一个分支。道光末年,湘乡曾国藩及其弟子创立了湘乡派,一度颇具声势,其实质乃是桐城派的余波。晚清桐城人严复、林纾用古文翻译西方著作,严守桐城家法,虽然受到不少欢迎,还是未能挽救桐城派乃至整个古文的颓势,终于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打倒“桐城谬种”的口号下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历程。

二、清代骈文:在复古中寻求出路

同类推荐
  • 男人的肋骨

    男人的肋骨

    《男人的肋骨》以两广手信之一金银肝为例,娓娓道来食材的制作、吃法、味道和奇遇。读之,与文中描写的众生一样,垂涎不止,起卧不安。老男人吃风情万种的金银肝:“发觉有人艳羡,那老男人越吃越发心满意足,越发嚼得咂咂有声,越发喝得咕噜生响。活脱脱一副镶了金牙就特别爱笑,戴了手表就特别爱撸袖子的表情。”
  • 美人何处

    美人何处

    安意如最新散文集,依然是解读古典,全书分两部分内容——解读古代美容时尚,通过赏析古代女性的经典故事,以其独有的特质为本,与当下美容话题形成对比、解析。如:杨贵妃的风韵和现今的减肥话题、金庸笔下小龙女的清新和现今的美白话题等。解读古代情商高的美女。文字隽永,将古代美与现代美给予新的注释。如:褒姒以及烽火戏诸侯的故事、牡丹亭中杜丽娘的爱情观、王宝钏一生倔强且悲凉的等待,鱼玄机与温庭筠的故事等。
  • 朱自清作品集:匆匆

    朱自清作品集:匆匆

    朱自清的一生著作27种,近200万字,除了散文,他的诗歌、文艺批评和学术论著等均有传世名篇。书中精选了他的散文、诗歌、教育杂文、文学批评等各类型的经典篇章,从朱自清风格迥异又至情至性的文字中,体会他的匆匆流年,清浅人生。
  • 优美的青春散文集(散文书系)

    优美的青春散文集(散文书系)

    让心灵得到洗礼,让灵魂得到涤荡,让情感得以升华,让智慧得以延伸。漫步最经典的散文,你可以收获更多的快乐人生……。美丽的东西都值得珍藏,值得耐心地去细细品评。感性的文字、睿智的语言、美丽的心情勾勒出了经典散文。隽永婉约的散文,音韵优美发人深省的散文,经典传诵的名篇,一篇篇散文都是滋养心灵的鸡汤。每日给人生注入新的力量与智慧。朝阳初映,手捧散文,诵读默念,令人久久难忘……。
  • 中国古代文学简史(世界文学百科)

    中国古代文学简史(世界文学百科)

    本套书系共计24册,包括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文学大师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著名作家、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世界古代著名作家、亚非现代著名作家、美洲现代著名作家、俄苏现代著名作家、中欧现代著名作家、西欧现代著名作家、南北欧现代著名作家等内容;第二部分“文学作品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著名作品、中国现代著名作品、世界古代著名作品、亚非现代著名作品、美洲现代著名作品、俄苏现代著名作品、西欧现代著名作品、中北欧现代著名作品、东南欧现代著名作品等内容;第三部分“文学简史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文学简史、中国近代文学简史、中国现代文学简史、世界古代文学简史、世界近代文学简史、世界现代文学简史等内容。
热门推荐
  • 死亡之书

    死亡之书

    《死亡之书》是一部由二十多个死亡事件构成的,描写中国乡村残酷现实的长篇小说,在李西闽的创作中堪称另类。但它绝对不属于一般意义上的乡土文学。少年丧父的黑子跟着母亲来到异乡水曲柳村,在那里以他童稚的眼睛记录了发生在周围的一起起诡异的,但真正属于中国乡村的死亡。这些死亡像乡村的野草一样显得卑微和不被重视。但在小说中,它们所发生的现实背景又使得这些死亡事件散发出发人深省的现实与历史意义。一部蝼蚁众生的死亡历史,一份闽西族群的生命年表。在阴影笼罩的乡间,懵懂少年的眼前,上演二十多幕真实、冰冷、压抑的死亡剧,洞见生的温情与坚硬。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女人赚钱靠什么

    女人赚钱靠什么

    独立是现代女性的重要标志,女性不仅要在人格上独立,还要从经济上获得真正的独立。女性 不要轻易放弃自己的事业。因为事业是基石,是资本,是女性与社会联系并保持自信、自尊的 一个重要纽带。女人赚钱离不开经验,更离不开知识。因为经验往往是从失败中得来的,而知 识却是成功的起点。聪明的女人,如若能运用智慧的头脑辨明真伪,捕得商机,那它的“附属品”——财富,也就 “鱼贯而入”你的”私囊”了。
  • 老观念,新观念

    老观念,新观念

    某份著名杂志的宣传语是“我们所有的努力,只是为了再新一点”。“新一点”是一份努力、一种跨越、一分灯火阑珊处回望时脱胎换骨的感悟。本书的总结出关于人生的100个观点,从老观点里挑出精髓,从新观点里迸出火花,让老观点不老,新观点更新。
  • 绝世神医之颜倾天下

    绝世神医之颜倾天下

    人生若只如初见,朝堂争斗,江湖风雨,一身医术出神入化;为身世,默默守候。究竟,她,绝色倾城,聪明伶俐,是谁执谁之手,为红颜,数次绝处逢生:他,云国四皇子,腹黑且无赖,为夺皇位,费尽心机。他,江湖第一杀手组织当家少主,笑看世间红尘!,只为她的回眸一笑。他,敌国皇子,为她倾尽所有
  • 十月围城(独家完结)

    十月围城(独家完结)

    【《十月围城》小说完结版7月15日12点独家发布,领先电视剧播出一步,敬请阅读。电视剧由钟汉良、刘小小主演,4大卫视热播中】清末民初的省港地区,一个草根小人物——车夫阿四的逆袭。宣统二年,同盟会在香港商议举行大规模反清起义活动。广东将军铁山奉诏刺杀孙中山。为了确保孙中山顺利召开会议并且安全离开香港,富商之子李重光甘愿作为孙中山的替身便于引开铁山等人的注意力,要求黄包车夫阿四故意拉着重光在众目睽睽之下逃亡,于是遭到了铁山的杀手层层围追堵截……
  • 慢慢相爱:刘晓鸥作品集

    慢慢相爱:刘晓鸥作品集

    一本适合在午后的阳光下,伴一盏香茗细细感受的美文集。作为一本美文精选集,本书包含了作者对温暖亲情的记述,对少年时光的追忆,对当下流行文化现象的探讨和思索,以及旅行在外行走中的种种见闻和感悟。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武破十方

    武破十方

    一把钥匙,一个少女,一场风云际会,改变了他的一生,成就一代无敌武神。且看一个孤儿如何纵横大陆,破尽十方。
  • 花语绝恋之离落梨花(全)

    花语绝恋之离落梨花(全)

    (梨花的花语:纯情、纯真的爱、一辈子的守侯)孤苦无依,无人理,便叫离儿。她本以为自己会在李府里安度一生,无奈为了对自己百般好的小姐,代她出选秀女。什么都过人的她不想要去争什么,也不愿当什么妃嫔美人,只想像小姐一样守着一个人度过一生。但在勾心斗角的皇宫里是做不到你不范人,别人就不范你的。往往你越是越什么都不在乎的话,就要被人利用陷害了。离儿她有着自己心中一个简单的愿望,忍受所有的风暴,只想等到期满之时,出了这深宫,找个所爱之人共度此生。但她这个小小的愿望都不能实现,她稀里糊涂就失身了,却不想自己居然失身给个公公!这要她怎么办?如何是好啊……身虽无缎络绸衣,素雅青衣更显柔美;发虽无银钿金钗,清素木簪难掩青丝;杨柳细腰尽显娇,夜伴水声暗香自来;未见其面心已动,不知女子是美是丑?一个阴谋套着另一个阴谋,这到底又是谁的阴谋?当答案揭晓的那一刻,改变的是什么?—————————————————————————————————————————————好友宝贝要幸福——《穿越之美男要嫁我》搞笑轻松小文文~~~http://m.pgsk.com/a/83795/漫落群号:50761847(加时请写一个漫落的小说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