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女子跳伞纪录保持人雪瑞儿·史坦斯每次跳伞之前,她会预先设想各种可能的意外状况,拟定解决的办法。当状况真正发生了,她可以立即从先前模拟过的各种情况中找出解决方法,不至于慌了手脚。
"恐惧是有必要的。"史坦斯认为,恐惧的情绪可以让自己更谨慎,不至于过度乐观。关键是如何从恐惧中,察觉自己害怕的根本原因,然后消除恐惧的根源。
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丹尼尔·吉尔伯特说:"人们对于未来的预期或想象,往往过于夸大。我们害怕自己会失败,但事实上失败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干什么事,要把最坏的结局想到,这样恐惧才会减轻,并以最好的准备面对最坏的结局。
威利·卡瑞尔说过一句话:"惟有强迫自己面对最坏的情况,在精神上先接受了它之后,才会使我们处在一个有利于集中精力解决问题的地位上。"这就是卡瑞尔定律,它的内容就是:只有无畏地面对"最坏",才能有效地改善"最坏"。
卡瑞尔年轻的时候,在纽约州的水牛钢铁公司做电器工程师。有一次需要到密苏里州的匹茨堡玻璃公司去安装一架瓦斯清洁机,以清除瓦斯燃烧时的杂质。这是一种全新的机器,他也是第一次安装它。
在安装过程中,卡瑞尔遇到了许多事先没有想到的情况。费了很大的功夫后机器开始运转了,然而却远远未达到预期的效果。
这种突如其来的难题让卡瑞尔寝食难安,过度的忧虑让他的胃也经常莫名其妙地疼痛。幸好他还能及时制止自己,因为他知道忧虑并不能解决任何问题。
于是卡瑞尔便琢磨出一个方法,结果非常有效。这个方法十分简单易学,每个人都可以运用它。方法分三个步骤:
第一步,卡瑞尔静下心来,仔细地分析了整个事情,找出了事件最坏的结局是什么。答案是:公司会损失掉20000美元。
第二步,找到了最坏的结局之后,卡瑞尔鼓励自己在必要的时候拿出勇气去接受它。他对自己说,虽然因为这次失败,在他的工作上会出现一个污点,他也可能因此而丢掉这份工作。但即使是那样,他也有信心找到一份新的工作。至于公司,损失20000美元还能承担,可以把这笔账算到研究经费上,因为事实上这只是一次实验。在想通了以上的道理后,卡瑞尔突然觉得浑身一阵轻松,感受到了许多天来从不曾有过的平静。
第三步,卡瑞尔把所有的精力和时间用来着手改善最坏的结果。他想出了一些补救方法,以减少目前的损失。他做了几次实验,结果发现如果再花5000美元购买一些设备,就可以解决所有的问题。公司不仅不会损失20000美元,而且还能赚15000美元。后来的结果也证明了这一点。
自从这件事以后,卡瑞尔一直运用这个方法来解决工作中遇到的烦恼。从那以后他也很少会被烦恼所困,他的工作中几乎很难再有烦恼。
有时候没得选择或不知道怎么选择,就做最坏的选择。要有种决绝的魄力,把事情想到最坏,事情再发展无非就是这个结局,如果真的出现这个后果又能怎样,要有勇于面对最坏结果的勇气。
有时候我们做事情,畏首畏尾,不是顾虑的太多,就是担心出错。通常情况下最坏的结局也不一定一定会出现的。更有可能的是,事情会往好处发展,甚至超出你的预计。任何事情在经历的时候都是最痛苦,甚至难以忍受,但是勇敢去做,就会有转机。
要有孤注一掷的魅力
敢于蹦极已经成为勇敢者的标志之一。
我们做事情,有时需要蹦极式惊险一跳的勇气。
有过蹦极经历的人,会有这样的体会:蹦极的过程不过几秒,然而在这人生中最漫长的几秒钟里,恍如隔世的轻松、不顾一切的畅快、无能为力的恐惧、喜获重生的喜悦……可谓万千滋味尽在心头。
蹦极的成功在于你下决心的一刹那,惊险一跳,等待你的就是成功。蹦极可以证明一个人的成熟与勇敢,敢于蹦极已经成为勇敢者的标志之一。我们做事情,有时需要蹦极式惊险一跳的勇气。
在众多到内地投资的香港商人中,徐峰的经历是独特而富于传奇色彩的。1986年秋,年仅23岁的徐峰带着一个新颖而美好的构想来到广州,准备用具有南中国特色的海鲜货源和力求"色、香、味"俱全的香港烹调技术、优质的服务、管理方式开一家新型的海鲜酒家。
徐峰接下环市东路二家濒临关闭的餐厅,稍加整顿装修后打出"南海渔村"的招牌便匆匆地开门营业了。三个月下来,竟亏本50多万元。当时,在广州食海鲜并未成为风气,全城仅有三家海鲜酒家,都生意平平。
这时,徐峰受一家时装店推出特价服装招徕顾客的启发,及时调整经营策略,决定将当时最受顾客青睐的基围虾、肉蟹、红石斑、生鲍鱼等海鲜每天以成本价推出一个品种,以七天为一个循环,周而复始,名为"特价海鲜美食周"。
这是一着险棋,但徐峰却"险中取胜"了。当时市面上的鲜活基围虾每斤是22元,南海渔村餐桌上却卖20元,做赔本生意。实际上,也有顾客要12斤基围虾外加一份油菜的趣事发生。然而,徐峰这一着毕竟在广州引起轰动效应,南海渔村终于客似云来,门庭若市,虽然仅有300个席位,月营业额竟高达100万元!
创业本身就是一项冒险活动。要有胆量,敢下注,想赢也敢输,才有成功的机会。很多人在创业的道路上,都有过"惊险一跳"的经历。这一跳成功了,功成名就。
周枫当年带人做婷美,一个500万元的项目,做了2年多,花了440万元还是没有做成。眼看钱就没了,合作伙伴都失去了信心,要周枫把这个项目卖了。周枫说:"这样好的项目不能 卖,要卖也要卖个好价钱。"合作伙伴说:"这样的项目怎么能卖到那么多钱,要不然你自己把这个项目买下来算了。"于是周枫就花5万元钱把这个项目买了下来。 单干的周枫带着23名员工,把自己的房子抵押,跟几个朋友一共凑了300万元。他把其中5万元存在帐上,另外的钱他算过,一共可以在北京打2个月的广告。从当年的11月到12月底,他告诉员工:"这回做成了咱们就成了,不成,你们把那5万块钱分了,算是你们的遣散费,我不欠你们的工资。咱们就这样了!"
这些话把他的员工感动得要哭,当时人人奋勇争先,个个无比卖力,结果婷美就成功了。周枫成了亿万富翁,他的许多员工成了千万富翁、百万富翁。
现在很多的大学教授、市场专家分析周枫和婷美成功有诸多原因,其实事情没有这么复杂。说白了,不过是一个合适的产品,加上一个天性敢赌的领导,加上一些合适的营销手段,才有了这样一桩成功的案例。
创业的成功,常常属于那些敢于抓住时机、敢于冒险的人。其实,如果能从风险的转化和准备上进行谋划,则风险并不可怕,利用好它就是事业成功的捷径。
做事要尽心尽力
一项事业的成功,原因是多方面
的,但绝对少不了认真负责这一条。
在这个世界上,每一个人都希望成功,每一个人都渴望成功,然而,真正意义上的成功者却犹过江之鲫,凤毛麟角。这是为什么呢?
任何一个成功的人都是用100%负责任的态度去做好遇到的每一件事的。做事是否用心,是否用100%的负责任的态度去做好,哪怕是一件很小的事情,都将直接影响整个事情的成败。
100%负责任的态度去做事情,就是要求我们在工作中,把自己当作是这份工作的"老板"。自己所做事情的好坏、质量的高低,没有别人会替你承担责任,必然是我们自己来承担一切责任。这种习惯不仅促使自己成为一个优秀的雇员,一个令人尊敬和喜欢的打工者,也会促使我们在无形中掌握了很多知识而可能成为自己开创一片天地的老板。
张先生在中国拥有35家小型超市,而他的发家起步是从一个售货员开始的。和许多成功者一样,他也出身农村,先是在北京做民工搞建筑。在一次工作中扭伤了腰,由于不能再干体力活儿了,他便找到一个小超市当售货员。尽管工资不高,工作时间又长,但他却很感谢有一份这样轻松的工作。
他把自己当做超市的老板做好每件事。商店快开门,或遇到雨天,客人不多时,别的营业员谈天、说笑话,而他却不停地收拾超市的货架,打扫地面,将客人用的小推车擦干净。这些活儿往往忙时是顾不上的。在他的眼里总有干不完的活儿。
有一次老板生病住院两个多星期,别的营业员的收款额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只有他的收款额与往常一样,他眼里有活,主动工作的负责任态度始终一样。他还在工作中处处操心,哪些商品怎样摆放会卖得多一些,哪些商品客人的反映最好等情况,他都用心记录下来,并告诉老板。
每个人都不傻,老板更不傻,他知道每个员工到底是怎样工作的。所以不到一年,便提升为商店经理,而有些人在店里干了许多年,依然是营业员。后来,当小超市的老板又涉足其他生意,便邀请他入伙共同管理,并开新店。店铺由两家变成三家,几年后变成了三十多家。就这样,一个农村进城的民工,在一没关系,二没资金的情况,靠着100%负责任的态度便拥有了35家连锁店。
别人说,他遇到了好老板,所以运气好很快就发家了。但事实是,在那个老板手下工作了的员工有很多,也都是同样的老板,为什么他们的运气就不好呢?答案是很清楚的。
大家知道德国的产品质量好,那是因为他们每个人在做事的时候都是用100%负责任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工作--扫马路、做建筑工、当营业员、当经理。
对自己的人生负责,任何事都要做到最好。只有你做每一件事都做的精彩,别人才会肯定你,信任你。所以,以后做任何事,都要想想还有哪些地方可以改进,内容和形式都要考虑。还有就是在做事之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不打无准备之战。
认真负责,尽心尽力,把事情做好,就是对事的恭敬。认真是一种态度,做好是目标、期望和行动,而每件事则要求我们必须具有一种脚踏实地的心态,一种积极进取的精神,一种锲而不舍、追求卓越的激情。
我们做的事可能是我们喜欢做的事,也有我们不喜欢但必须做的事,可能没有什么大事,更多的是一些平凡而琐碎的小事,但我们都要把它做好。成功就是尽可能的把事情做完美,把简单的事情做精致,把平凡的事情做完美。
有责任心就能把事情做完美,就能达到成功的人生。我们要养成这样的好的习惯,有好习惯就会有好结果。
大处着眼,小处入手
那些成就非凡的人,着眼于大处,却在
细微之处用心,在细微之处着力,日积月累,
终于渐入佳境,出神入化。这才是真正的成功。
20世纪世界最伟大的建筑师密斯·凡德罗,在被要求用一句话来描述他成功的原因时,他也是只说了五个字"魔鬼在细节"。他反复地强调,如果对细节的把握不到位,无论你的建筑设计方案如何恢弘大气,都不能称之为成功的作品。
老子曾说:"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可见对细节的作用和重要性的认识,古已有之,中外共见。生活的一切原本都是由细节构成的,如果一切归于有序,决定成败的必将是微若沙砾的细节。
那些成就非凡的人,着眼于大处,却在细微之处用心,在细微之处着力,日积月累,终于渐入佳境,出神入化。这才是真正的成功。
我们都很敬佩周恩来总理的胆识和谋略,但他那种关照小事、成就大事的本领,更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当年,尼克松访华的时候就敏锐地发现,周恩来具有一种罕见的本领,他对一些事情的细节非常认真。因为他发现,周恩来总理在晚宴上为他挑选的乐曲正是他所喜欢的那首《美丽的阿美利加》。
后来,在来访的第三天晚上,客人被邀请去看乒乓球和其他体育表演。当时天已下雪,而客人预定第二天要去参观长城。周恩来总理得知这一情况后,离开了一会儿,通知有关部门清扫通往长城路上的积雪。
周恩来总理做事是精细的,同时他对工作人员的要求也是异常严格的。有次北京饭店举行涉外宴会,周恩来总理在宴会前了解饭菜的准备情况时,他问:"今晚的点心什么馅?"一位工作人员随口答道:"大概是三鲜馅的吧。"这下可糟了,周恩来追问道:"什么叫大概?究竟是,还是不是?客人中间如果有人对海鲜过敏,出了问题谁负责?"
周恩来总理正是凭着一贯提倡注重细节、关照小事的作风,赢得了人们的称赞。
生活是由一些小得不能再小的事情构成的,可我们总是倾心于远大的理想和宏伟的目标,总觉得那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不过是秋天飘落的一片片树叶,没有声响,我们总是忽略了不该忽略的小事情、小细节,从而在接踵而至的小事面前穷于准备,忙于应付。看不到细节,或者不把细节当回事的人,做事只能是敷衍。注重细节的人,不仅对工作认真负责,将小事做细,并且注重在做事的细节中找到机会,从而走上成功之路。
中国有句名言:"细微之处见精神。"细微之处也是一个人道德养成的立足点,虽然微小而细致,但在人的成长中却至关重要。
前苏联宇航员加加林,1961年4月12日乘坐4.75吨重的"东方l号"航天飞船进入太空邀游了89分钟,成为世界上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宇航员。他为什么能够从20多名宇航员中脱颖而出?正是细节表现出的修养使他成功。
原来,在确定人选前一个星期,航天飞船的主设计师罗廖夫发现,在进入飞船前,只有加加林一个人脱下鞋子,只穿袜子进入座舱。就是这个细小的举动赢得了罗廖夫的好感,觉得这个27岁的青年既懂规矩,又如此珍爱他为之倾注心血的飞船,于是决定让加加林执行人类首次太空飞行的神圣使命。这个不经意的细节,反映的却是加加林珍爱他人劳动成果的修养和素质,并因此取得了人生辉煌的成功。
由此可见,注重每一个细节,是修养精神的最高体现,也是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不论是做人、做事,都应当从大处着眼,从小事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