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短诗很配合他演说的气势,因此,这段结尾对他来说,是极为合适的。
营造和谐的谈判氛围
如果在谈判一开始就形成良好的气氛,双方就容易沟通,便于协商。所以每个谈判者都喜欢在一个良好的气氛中进行谈判。
谈判能否取得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谈判的氛围。一位专家曾这样说:“一个老谋深算的人应该对任何人都不说威胁之词,不发辱骂之言,因为二者都不能削弱敌手的力量。威胁会使他们更加谨慎,使谈判更艰难;辱骂会增加他们的怨恨,并使他们耿耿于怀,以言辞伤害你。”
在谈判进程中,应始终如一地与洽谈对手以礼相待,事事表现出真诚的敬意。坚持平等协商,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相互尊重。不允许仗势压人、以大欺小。如果在谈判的开始有关各方在地位上便不平等,那么是很难达成让各方心悦诚服的协议的。同时,要求洽谈各方在洽谈中要通过协商,即相互商量,求得谅解,而不是通过强制、欺骗来达成一致。要明确双方之间的关系,要做到人与事分别而论,谈判桌上是对手,谈判桌外是朋友。
对谈判氛围的把握与控制,依赖于谈判的礼节。当然,遵从谈判的礼节也不一定能取得谈判的成功,但至少可以给人留有余地,为以后再谈判创造条件。
在谈判过程中,要将“礼仪”摆在首位。在任何情况下,都应本着心平气和、彬彬有礼、互敬互爱的原则与谈判对手和平相处。即使产生利害冲突,也要时刻保持绅士风度。最好是站在对方立场上考虑问题,这样对出现双赢的局面有很大帮助。
谈判不同于决一胜负的比赛。如果纯粹以一决雌雄的态度展开谈判,谈判者势必要竭力压倒对方,以达到自己单方面期望的目标,即使善于巧言令色,也要冒一败涂地的风险。因为策动人们谈判的动力是“需要”,双方的需要和对需要的满足是谈判的共同基础,对于共同利益的追求是取得一致的巨大动力。因此,真正成功的谈判,每一方都是胜者。
一般说来,谈判可分为合作性谈判和竞争性谈判两大类型。不管是哪种类型的谈判都必须和“言”悦色“烧热炉灶”,以创造融洽气氛,沟通谈判双方,建立相互信任的人际关系。以下几种方法对谈判者可能会有所帮助。
(1)言谈举止礼貌。
有个美国人到曼哈顿出差,想在报摊上买份报纸,发现未带零钱,只好递过10元整钞对报贩说:“找钱吧!”谁知报贩很不高兴地回答道:“先生,我可不是在上下班时来替人找零钱的。”这时,等在马路对面的朋友想换种说话方式去碰碰运气。他过来对报贩说:“先生,对不起,不知你是否愿意帮助我解决这个困难,我是外地来的,想买份这儿的报纸,但只有一张10元的钞票,该怎么办?”结果,报贩毫不犹豫地把一份报递给了他,并且友好地说:“拿去吧,等有了零钱再给我。”后者的成功在于礼貌待人,语言暖心,满足了对方“获得尊重的需要”,终于取得了对方的合作。
谈判之初,谈判双方接触的第一印象十分重要,言谈举止要尽可能营造出友好、轻松的良好谈判气氛。做自我介绍时要自然大方,不可露傲慢之意。被介绍到的人应起立并微笑示意。询问对方要客气,如有名片,要双手接递。介绍完毕,可选择双方共同感兴趣的话题进行交谈。稍作寒暄,以沟通感情,创造温和气氛。
谈判之初的姿态动作也对谈判气氛起着重大作用,目光注视对方时,应停留于对方双眼至前额的三角区域正方,切忌双臂在胸前交叉。谈判之初的重要任务是摸清对方的底细,因此要认真听对方谈话,细心观察对方举止表情,并适当给予回应,这样既可了解对方意图,又可表现出尊重与礼貌。
(2)改变人称,勿加评判。
在谈判过程中,即使你的意见是正确的,也不要动辄对对手的行为和动机妄加评判,因为如果谈判失误,将会造成对立而难以合作。如发现对方对某项统计资料的计算方式不合理时,就贸然评论说:“你对增长率的计算方式全都错了。”对方听了,显然一下难以接受。如果将这句话改变人称并换一种表述方式,其效果就大相径庭了:“我的统计结果和你的有所不同,我是这样计算的……”对方听后就不会产生反感了。
这种方法的诀窍是:将“你”换成“我”,将评判的口吻改成自我感受的口吻。在一般的场合又应注意尽量避免使用以“我”为中心的提示语,诸如“我认为……”、“依我看……”、“我的看法是……”、“我早就这么认为……”等,上述每一句开头的“我”都可改为礼貌用语“您”。
(3)多用肯定,委婉拒绝。
在适当的时候采用适当的方式肯定对方。若对方观点与己方一致或相接近时,或对方的要求属我方谈判计划中可作让步的问题,我方应抓住机会,中肯地肯定这些共同点和想法。同时,还应及时补充、延伸双方一致的论点,引导、鼓励对方畅所欲言,使谈判逼近目标。
如果在谈判中不同意对方的观点时,不要直接用“不”这个具有强烈对抗色彩的字眼。
即使对方态度粗暴,也应和颜悦色地用肯定的句型来表述否定的意思。比如,当对方情绪激动、措词逆耳时,也不要指责说:“你这样发火是没有道理的。”而应换之以肯定句说:“我完全理解你的感情。”这样说既婉转地暗示“我并不赞成你这么做”,又使对方听了十分悦耳,对你的好感油然而生。
当谈判陷入僵局时,也不要使用否定对方的任何字眼,而要不失风度地说:“在目前情况下,我们最多也只能做到这一步了。”
有时为了不冒犯对方,可适当运用“转折”技巧,即先予肯定、宽慰,再转折、委婉地否定并阐明自己的难处。如“是呀,可是……”、“我理解你的处境,但是……”、“我完全懂得你的意思,也完全赞成你的意见,但是……”这种貌似赞成,实则什么也没接受的语言表达方式,体现了“将心比心”这一古老的心理战术。它表示了对于对方的同情和理解,而赢得的却是“但是”以后所包含的内容。
说服对方的语言技巧
学会说服是每个谈判者必备的技巧,只有说服对方,他才能心悦诚服地接受你。然而,说服对方的前提是应该掌握一定的语言技巧。
谈判中能否说服对方接受自己的观点,是谈判能否成功的一个关键。谈判中的说服,就是综合地运用听、问、说等各种技巧,改变对方的最初想法而接受己方的意见。
福柯公司对分销商的代理感到有些失望,于是开始致函该公司,列述了具体的不履约事例,这些事例似乎构成了合同终止的法律依据。最后,福柯公司首席执行官打电话给分销商的首席执行官,要求终止他们之间的合同,并宣称,分销商现在欠下福柯公司的债务约有200万美元。
据分销商私下估算,如果合同因不履约而终止,公司的负债将会接近300万美元。但是,分销商对福柯公司的许多不履约指控表示质疑,并将福柯公司最近遭受的挫折归结为市场状况。虽然分销商认为,福柯公司提出的“不履约”法律指控证据较弱,但该公司知道,福柯公司可能试图转移业务,迫使分销商起诉以避免损失。
有顾问建议,不要围绕“由于不履约而终止合同关系”来对谈判加以变形说服,而是通过另外方式归纳问题的性质,让其成为有力的变形说服条件。在接下来的电话会谈中,分销商的首席执行官向福柯公司的首席执行官指出,分销商依照福柯公司的要求签订了永续合同,并专门为福柯公司进行了大量投资,明确期许双方合作关系永续长存。并且针对福柯公司的不履约指控提出有力质疑。他还着重强调了福柯公司另换分销商所存在的风险,讲述了另一个单方面转移业务,结果让制造商失去好几年业务增长机会的事例。简而言之,分销商间接指出:福柯公司若抛弃业经磋商同意的协议,即便是最佳另选方案,都是非常糟糕的。
针对福柯公司的不满,分销商提出可以终止合同,条件是自己须“因失去盈利、永续的关系而获得赔偿”。在论述了这种终止方式的道理与操作细节后,分销商向福柯公司提交了净现值计算方式,将合同对分销商的价值估算到1500万美元以上,从而逐步让福柯公司在这个基础上参与商讨。
分销商有意识地让会谈离开最初的主张(即它应当为不履约而支付赔偿),转而变形描述于这样的概念:只有得到赔偿后,自己方可允许福柯公司如愿以偿地脱离永续合同。
在这个过程中,福柯公司对可能协议的认知,从期望向分销商索取赔偿金,转变成了事实上要给予分销商赔偿。分销商最终通过和解协议,获得了大约800万美元。通过成功地对谈判进行变形说服,分销商原先估算将欠付福柯公司300万美元,结果却转亏为盈,前后相差1100万美元。
说服是谈判的主要内容,也是实现谈判的最重要手段之一。在整个谈判过程中,谈判者必须对自己严格约束,不能信口开河,要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与见解。
一个年轻人下夜班骑车回家,不幸跌进施工挖的沟中,造成骨折住院,花了数千元医药费,几个月没能上班,工作也丢了。年轻人找到施工单位要求赔偿,可施工单位说与己无关。他的蛮劲上来了,和几个哥儿们商量好要去收拾那个工头,砸那个工地。他父亲知道了,拦住他们说:“你可不要胡来,本来你现在占理,以动手就没理了,而且还违法。”年轻人听了很反感,说:“说的好听,我到哪里说理?找谁都说不管。”父亲说:“你不学法,当然找不到理。你看,法律中有这样的条文:在公共场所,道旁或者通道上挖坑、修缮安装地下设施等,没有明显标志和采取安全措施造成他人损害的,施工者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经父亲这样一点拨,年轻人紧蹙的眉头展开了。他将安装地下管道的自来水公司告上了法庭,在法院的审理下,索回了赔款,解决了问题。他说:“多亏了父亲的指点,不然,结果是什么样就不可而知了。”
说服是一门很重要的艺术。一个谈判者,只有掌握高明的说服技巧,才能在变幻莫测的谈判过程中左右逢源,达到自己的目的。
俄国十月革命刚刚胜利的时候,象征沙皇反动统治的皇宫被革命军队攻占了。当时,俄国的农民们打着火把嚷道,要点燃这座举世闻名的建筑,将皇宫付之一炬,以解他们心中对沙皇的仇恨,一些有知识的革命工作人员出来劝说,但无济于事。
列宁得知此消息,立即赶到现场。面对着那些义愤填膺的农民,列宁很恳切地说:“农民兄弟们,皇宫是可以烧的。但在点燃它之前,我有几句话要说,你们看可不可以呢?”
农民们一听这话,立即允诺道:“完全可以。”
列宁问:“请问这座房子原来住的谁?”
“是沙皇统治者。”农民们大声地回答。
列宁又问:“那它又是谁修建起来的?”
农民们坚定地说:“是我们人民群众。”
“那么,既然是我们人民修建的,现在就让我们的人民代表住,你们说,可不可以呀?”
农民们点点头。
列宁再问:“那还要烧吗?”
“不烧了!”
农民们齐声答道。
皇宫终于保住了。
说服是谈判过程中最艰巨、最复杂,同时也是最富有技巧性的工作。在谈判的过程中,要创造说服的条件。在一个人考虑是否接受说服之前,他会首先衡量说服者与他熟悉的程度,实际上就是对说服者的信任程度。如果对方在情绪上与你对立,那他是不能接受你的说服的。同时,在说服之前,还要选择好说服的理由和时机,使对方愿意和重视与你交谈。不能用胁迫或欺诈的方法,这样会使谈判陷入危机。
探明虚实,赢得先机
谈判中应该适当地进行提问,摸清对方的底细,这是发现对方弱点的一种重要手段。只有抓住对方的弱点,才能赢得谈判的先机。
商务谈判中常运用“问”作为摸清对方需要,掌握对方心理,表达自己感情的手段。在谈判中,发问是使自己“多听少说”的一种有效方法。问能引起他人注意的问题,促使谈判顺利进行;问能获取所需信息的问题,以此摸清对手底细;问能引起对方思考的问题,控制对方思考的方向;问能引导对方做出结论的问题,达到己方的目的;问有已知答案的问题,用以证明对方的诚实与可信度。
有一位教徒问神甫:“我可以在祈祷时抽烟吗?”他的请求遭到神甫的严厉斥责。而另一位教徒又去问神甫:“我可以吸烟时祈祷吗?”后一个教徒的请求却得到允许,悠闲地抽起了烟。这两个教徒发问的目的和内容完全相同,只是谈判语言表达方式不同,但得到的结果却相反。由此看来,技巧高明的发问能赢得期望的谈判效果。
谈判的语言技巧在营销谈判中运用得好可带来营业额的高增长。
某商场休息室里经营咖啡和牛奶,刚开始服务员总是问顾客:“先生,喝咖啡吗?”或者是“先生,喝牛奶吗?”其销售额平平。后来,老板要求服务员换一种问法,“先生,喝咖啡还是牛奶?”结果其销售额大增。原因在于,第一种问法,容易得到否定回答,而后一种是选择式,大多数情况下,顾客会选第一种。
如何“问”是很有讲究的,重视和灵活运用发问的技巧,不仅可以引起双方的讨论,获取信息,而且还可以控制谈判的方向。到底哪些问题可以问,哪些问题不可以问,为了达到某一个目的应该怎样问,以及问的时机、场合、环境等,有许多基本常识和技巧需要了解和掌握。
(1)做好准备。
应该预先准备好问题,最好是一些对方不能够迅速想出适当答案的问题,以期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同时,预先有所准备也可预防对方反问。
有经验的谈判人员,往往是先提出一些看上去很一般,并且比较容易回答的问题,而这个问题恰恰是随后所要提出的比较重要的问题的前奏。这时,如果对方思想比较松懈,我们突然提出较为重要的问题,其结果往往是使对方措手不及,收到出其不意之效。因为,对方很可能在回答无关紧要的问题时即已暴露其思想,这时再让对方回答重要问题,对方只好按照原来的思路来回答问题,或许这个答案正是我们所需要的。
(2)先听后问。
在对方发言时,如果自己脑中闪现出疑问,千万不要中止倾听对方的谈话而急于提出问题,这时可先把问题记录下来,等待对方讲完后,有合适的时机再提出问题。
同时,在倾听对方发言时,可能会出现马上就想反问的念头,切记这时不可急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因为这样做不但影响倾听对方的下文,而且会暴露自己的意图,这样对方可能会马上调整其后边的讲话内容,从而使自己可能丢掉本应听取到的信息。
(3)避免刁难问题。
要避免提出那些可能会阻碍对方让步的刁难问题,这些问题会明显影响谈判效果。事实上,这类问题往往只会给谈判的结局带来麻烦。提问时,不仅要考虑自己的退路,同时也要考虑对方的退路,要把握好时机和火候。
(4)等待时机,继续追问。
如果对方的答案不够完善,甚至回避不答,这时不要强迫追问,而是要有耐心和毅力,等待时机到来时,再继续追问,这样做以示对对方的尊重,同时再继续回答对方问题也是对方的义务和责任,因为时机成熟时,对方也不可推卸。
(5)提出已有答案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