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17600000030

第30章 趣说固定语——因为凝练,所以流传(3)

“巧夺天工”由来

“巧夺天工”意思是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形容技艺十分精巧。语出晋代郭璞《葬书》:“微妙在智,触类而长,玄通阴了,巧夺造化。”元代赵孟頫《赠放烟火者》诗云:“人间巧艺夺天工,炼药燃灯清昼同。”清代张岱《陶庵梦忆·濮仲谦雕刻》:“南京濮仲谦,古貌古心,粥粥若无能者,然其技艺之巧夺天工焉。”

独树一帜,鹤立鸡群

“鹤立鸡群”这个成语常被人们提及,比如说某人工作业绩不菲,就说他在单位里是“鹤立鸡群”;谁家小孩学习非常好,也说他成绩在年级里是“鹤立鸡群”。

此语出自晋代戴逵的《竹林七贤论》:“嵇绍入洛,或谓王戎曰:‘昨于稠人中始见嵇绍,昂昂然若野鹤之在鸡群。’”它原是形容一个人的仪表或才华非凡。

嵇康是三国时期魏国著名的文学家、音乐家。他才学出众,性格耿直,又身材高大,仪态俊逸,非常引人注目,是当时为人们所美谈的“竹林七贤”之一。后来,他因不满司马氏操纵朝政,被司马昭借口杀害,死时年仅41岁。

嵇康的儿子嵇绍和他父亲一样很有才学,并且身材魁梧,仪表堂堂。司马炎称帝后,嵇绍被征召到京都洛阳做官。有人见了他后,对他父亲的好友王戎说:“昨天我见到嵇绍,他长得高大极了,魁梧得很,在人群之中,就像一只仙鹤站在鸡群里那样突出。”王戎听了,说:“你还没有见过他父亲嵇康呢,比他更突出!”

晋惠帝司马衷继位后,嵇绍担任侍中,侍从皇帝,经常出入宫廷。后来,西晋皇族内部发生了“八王之乱”。嵇绍在跟随惠帝出兵作战时,尽力护卫惠帝,不幸中箭而死。

成语“鹤立鸡群”即从此典故中引申而来,表示与众不同,卓尔不群。

鹤立鸡群的军阀

在抗日战争以前,李福林是广东省的一个军阀,他不爱读书也不愿看报,但常装成满腹学问的样子,说起话来,无论通与不通,总要加上几个成语或其他文雅的字词。

有一次,他到中山大学演讲,面对满堂师生,又班门弄斧:

“诸位大学生们,校长阁下敬请我光临贵校,本人深感侥幸,犹似鹤立鸡群,不由得使我飘飘然……”

学生们哄堂大笑。

李福林不高兴地说:“你们笑什么?我是个大老粗,说话虽狗屁不通,可是打起仗来,我能赤膊上阵!”这时连板起面孔瞪着学生的校长也忍不住笑了起来。

画龙点睛,方能生动传神

“画龙点睛”这个成语是形容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使内容生动传神。语出唐·张远彦《历代名画记·张僧繇》:“金陵安乐寺画白龙不点眼睛,每云:‘点睛即飞去。’人以为妄诞,固请点之。须臾,雷电破壁,两龙乘云腾去上天,二龙未点眼者见在。”张僧繇是南北朝时期梁朝的著名画家,他的画技非常高超。当时的皇帝梁武帝信奉佛教,修建的很多寺庙都让他去作画。

传说,有一年,梁武帝要张僧繇为金陵的安东寺作画,在寺庙的墙壁上画四条金龙。他答应下来,仅用三天时间就画好了。这些龙画得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简直就像真龙一样。但奇怪的是这四条龙都没有点上眼珠,令人看后总觉得有点美中不足。大家纷纷请求他,把龙的眼睛点上。张僧繇说:“给龙点上眼睛并不难,但是点上了眼珠这些龙会破壁飞走的。”人们听了谁都不相信,认为他的话很荒唐,都要求他试一试。张僧繇被逼无奈,只好答应大家的要求,给其中的两条龙点上了眼睛,谁知刚一点上,顿时乌云翻滚,狂风四起,雷鸣电闪,两条龙果然震破墙壁,凌空而起,张牙舞爪地飞向了天空。

过了一会儿,云散天晴,人们被吓得目瞪口呆,一句话都说不出来了。再看看墙上,只剩下了没有被点上眼睛的两条龙,而另外两条被点上眼睛的龙已不知去向。

当然,这个故事是人们仰慕张僧繇的绘画才能编造出来的。以后人们便从这个故事中引申出“画龙点睛”这个成语,用来比喻人说话或者做文章时,在主要处用上关键性的、精辟的一两句话,点明要旨,使他说的话或写的文章格外生动和深刻。

画蛇添足,徒劳无功

“画蛇添足”意即画蛇时给蛇添上脚。比喻做了多余的事,反而有害无益,徒劳无功。此语出自西汉·刘向《战国策·齐策二》:“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从前,楚国有一家人家祭祀祖宗。仪式完毕后,主人把剩下的一壶酒,赏给手下的办事人员喝。人多酒少,很难分配。他们就商量出由画蛇比赛来决定。要求每个人在地上画一条蛇,谁先画完,谁就喝这壶酒。其中,有一个人画得最快,转眼之间就把蛇画好了。他看到别人还没画完,就得意扬扬地准备给蛇添上几只脚,正当他画第二只脚的时候,另一个人把蛇画完了,一把夺过酒壶喝了起来。添画蛇脚的人无可奈何,眼睁睁地看别人喝光了一壶酒。

豁然开朗,柳暗花明

日常生活中,当有人对某事苦思不得其解,经旁人稍加点拨后,突然领悟了其中的道理,我们常把这类情况形容为“豁然开朗”,这跟佛家所讲的“顿悟”有相通之处,诗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说的也是豁然开朗之意境。

“豁然开朗”最早见于东晋陶渊明《桃花源记》:“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在南朝官员庾仲雍《荆州记》中也有:“元嘉中,有蛮人入此山射鹿,入石穴中,蛮人逐之,穴傍有梯,因上,即豁然开朗,别有天日。”

“豁然开朗”一词形象地揭示了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它的近义词除了“朗然开悟”“豁然贯通”等外,还有“涣然冰释”。如清代学者戴震“平生无他嗜好,唯专于读书,虽词义钩棘难晓者,一再读之,辄已涣然冰解,旁观者惊为宿悟”。“茅塞顿开”也是它的近义成语。“拨开云雾见青天”也可算上一个。但咀嚼比较起来,这几个在意境上始终不及“豁然开朗”,唯有“豁然开朗”把顿悟以及顿悟后的庞博视野表达得淋漓尽致。

“豁然开朗”与儒释道

文学故事里的“豁然开朗”作为成语,却在教育学上经常提到,它与《学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意思相合。不愤不悱,很难教导;待其愤悱,就豁然贯通了。所以南宋大儒朱熹认为《大学》是“古之大学所以教人之法”,学者必由此入门,才能达于圣学。他作《大学格物补传》,强调“即物而穷其理”,“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用粗无不到”。朱熹教学的方法是穷理应以读书为重要手段,应持续用力,期能达到豁然贯通的境地。“豁然开朗”不仅儒家感兴趣,道家也钟爱它,本来《云笈七签》作为道教文献出现过豁然开朗的故事。刘希真是宋太宗时著名道教学者,自号“朗然子”,而历史上自号“朗然子”的道士不止一个。

佛教特别是禅宗强调“顿悟”,豁然开朗,也作“朗然开悟”。《佛经》有“朗然开悟大菩提”,古德有偈:“豁尔心开悟,湛然一切通。”是指信徒要靠“心开悟解”“豁尔开悟”,做到“为散开一隙云雾,便见一片青天”。

禅宗等给文艺美学最重要的启发,即文艺和审美的本体就是使人感悟到无限丰富、生气流动、自由解放的精神境界,产生灵府朗然、快感心悦、神愉。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鸡犬升天”是用来比喻一个人做了官,和他有关的人也跟着得势。它得自晋朝时期葛洪的《神仙传·卷六·刘安》里面记载的一个传说故事。

刘安是汉朝的淮南王,汉高祖刘邦之孙。此人天资聪颖,喜欢读书,善于鼓琴,笃信道教,曾召集有道之士千余人为门客,其中有八个最得力的,世称“八公”。刘安拜他们为师,学习炼丹和修道。一段时间以后,他们也炼出了一葫芦的金丹。

后来,刘安联络几个诸侯国,企图谋反夺取帝位,结果事情败露,朝廷派兵缉拿他归案。在前来兴师问罪的御林军进城之前,刘安急得犹如热锅上的蚂蚁,不知如何是好。这时,八公建议他,既已炼成金丹,何不把它吞下,也许能逃脱一死。于是,刘安拿出已炼好的金丹,喊来家人,分给每人一粒,吞服下去。分发完后,刘安随手把装金丹的药葫芦往外一扔,里面蹦出来几粒,被抢上前来的一条狗和两只公鸡分吃了。说也奇怪,服完金丹后,刘安忽然觉得心里一阵清爽,浑身软绵绵、轻飘飘的,接着他就慢慢离开座位,飘出了院子。这时,他脚下突然生出一片白云,托浮着他徐徐飞向天庭。刘安在空中回过头来想看看家人怎么样了,他惊奇地看到,家人也都飞离了府院,随他而来。更奇怪的是吃了金丹的鸡、狗也都驾着祥云飞升起来。

后来,传说刘安一家就住在紫虚宫里帮助太上老君烧炉炼丹,那条狗则成了二郎神哮天犬的伴侣,而那两只公鸡每天黎明随着东海桃都山上神鸡的第一声啼叫而啼叫,带领天下的雄鸡一起鸣叫,从而驱散黑暗,迎来光明,开始新的一天。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即由此而来,后人把它用作对一人做官、全家享福的讽喻。

“进士”与“进土”

有个欺压乡里的富绅,父子俩本无学识,却肯出钱,结果各买了一个“进士”功名,婆媳二人也加封为“诰命夫人”。这年除夕,富绅按捺不住得意的心情,在门上贴了一副对联:

父进士,子进士,父子同进士

婆夫人,媳夫人,婆媳同夫人

可第二天,家丁开门再看对联时脸都白了,慌忙将富绅请了出来。富绅一看,气得当场晕死过去。原来,有人在对联上添了几笔,那对联竟变成了:

父进土,子进土,父子同进土

婆失夫,媳失夫,婆媳同失夫

一两笔之别,吉凶相反,改者奇想,令人叫绝。

“鸡犬不宁”的由来

成语“鸡犬不宁”原是形容那些酷吏对百姓骚扰得厉害,连鸡狗都不得安宁。它出自唐·柳宗元《捕蛇者说》:“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捕蛇者说》是柳宗元被贬到柳州时所作。文中记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个姓蒋的人,一家三代都靠捕蛇为生。祖父和父亲在捕蛇的时候被蛇咬死了,但是他还是继续捕蛇。当柳宗元劝他不要再捕蛇的时候,这个人竟大哭起来,表示宁愿被蛇咬死,也不愿意放弃捕蛇。因为他必须靠捕蛇才能上缴官府的赋税。姓蒋的捕蛇人还告诉柳宗元说,如果他要是捕到毒蛇,命运就会比他的乡邻好多了。有的乡亲早已倾家荡产,食不果腹了。差役们进村子里收税赋的时候,横冲直撞,粗声叫骂,大打出手,乡亲们胆战心惊,苦苦哀求。这种场面被惊扰的不只是人,就连鸡狗都得不到安宁!

后来,人们便从中引申出成语“鸡犬不宁”,用以形容生活因受骚扰而得不到安宁。

有财缺德

清朝时,朝廷中一个大奸臣的儿子,名叫姚有财。此人不学无术,但倚仗着他老子的势力,捞了个乌纱帽。去上任的途中,碰巧遇上著名书画家郑板桥,他也想装装斯文,便上前去求个字。郑板桥听说姚有财除了吃喝嫖赌、欺压搜刮百姓,搞得乡邻生活鸡犬不宁外,别的一窍不通,于是他很快写了一首诗:

有钱难买竹一根,财多不得绿花盆。

缺枝少叶没多笋,德少休要充斯文。

每句开头一字,连起来是“有财缺德”。姚有财接过一看,差点气晕过去,但又找不出真凭实据,因此对郑板桥毫无办法。

狡兔三窟,有备无患

“狡兔三窟”从字面上看是说狡猾的兔子有多个藏身的洞穴,常用来比喻隐蔽的方法很多。现在一般用来表示做事留有余地,具有多种应变能力。它出自《战国策》的名篇《冯谖客孟尝君》。

孟尝君,即田文,战国时齐国的贵族。孟尝君在齐国担任相国时,他的门下有数千名食客。他曾联合韩国和魏国打败了秦、燕、楚三国,因此名声大振。

孟尝君门下有个叫冯谖的食客。一次,孟尝君询问门客中谁能替他到薛地去收债,冯谖自告奋勇接受了这个任务。冯谖到薛地后,当众把百姓欠债的借据全都烧毁,还说这是孟尝君命令把债款赏赐给大家的。于是借债的百姓对孟尝君感激涕零。孟尝君知道后非常不高兴,但也不好公开责备冯谖。

后来,孟尝君被齐王免了相国的职务,只好退居薛地生活。离薛地还有一百多里路,百姓就扶老携幼地前来迎接。孟尝君这才明白了冯谖的用心,因此非常感谢冯谖。但冯谖对他说:“聪明的兔子有三处洞穴,才使它免于被猎人猎杀,被猛兽咬死。如今您只有一个洞穴,还不能高枕无忧,让我帮您再凿两个洞穴吧。”

于是,孟尝君给了冯谖五十辆车子、五百两黄金,去游说西边的魏国。冯谖见到魏王后就开始称赞孟尝君是多么的有才干,多么受人们爱戴,他的一席话深深地打动了魏惠王的心。魏惠王马上派使臣携带许多财物和马车去齐国,聘请孟尝君来魏国当相国。冯谖赶在魏国使臣之前回到薛地,告诫孟尝君一定不要接受聘请。魏国使者一共来了三次,孟尝君始终不答应接受聘请,如此一来,孟尝君顿时身价倍增。齐国听到这个消息,君臣都十分担心孟尝君为别的国家效力,于是齐王赶紧恢复了孟尝君相国的职位,并亲自向他谢罪。这样,冯谖为孟尝君凿成了第二个窟。

之后,冯谖又建议孟尝君向齐王请求赐给自己先王的祭器,在薛地建造宗庙供奉。这样齐王就会派兵来保护,而薛地在齐国的地位就非同寻常了。宗庙在薛地建成后,冯谖对孟尝君说:“三个洞穴已经凿好,今后您可以高枕无忧了。”

此即“狡兔三窟”的由来,成语“高枕无忧”也缘于此典故。

战国四公子

战国时期,一些重臣喜欢结交和收养各种各样的有一定本领的人,做他的“门客”,给他出谋划策,并借此提高自己的声望,维持和巩固自己的地位。这种做法一时成为风气。如齐国的孟尝君田文、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楚国的春申君黄歇、赵国的平原君赵胜,收养的门客都很多,人们称他们为“战国四公子”。

精卫填海,可歌可泣

人们若用成语形容坚定不移、不屈不挠、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精神,很自然就会想到“愚公移山”,其实,词典里还有一个成语也表达同一个意思,这就是“精卫填海”。关于此成语的得来,有这么一个动人的故事:

传说在上古时代,炎帝有一个女儿叫女娃,模样长得十分清秀,性格却很活泼倔强,炎帝非常疼爱她。

有一天清晨,风和日丽,正是出游的好时光。女娃划着一条小船,在碧波荡漾的东海上遨游。女娃正玩得开心,突然海面上刮起一阵大风,大海的浪涛席卷而来,女娃的小船被冲得左右摇晃,随着浪涛越来越高,小船被碾成了碎片,女娃也被大海的旋涡卷入了深渊。几天过后,一只小鸟在女娃沉溺的水中破浪而出。这只小鸟花头颅、白嘴壳、红脚爪,它的名字叫精卫。这是女娃不屈的灵魂变成的。精卫痛恨大海夺去了自己的生命,所以它决心填平东海。

从此,精卫就住在布满荆棘的发鸠山上。它天天从山上衔起小石子或者小树枝,然后展翅高飞,直至东海,把石子或树枝投下去。如此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管是烈日炎炎还是雨雪霏霏,它从来都没有停下过。当它来回飞翔在波涛汹涌、浩瀚无垠的大海上空时,它嘴里不间断地叫着“精卫、精卫”,以激励自己以锲而不舍的精神,将东海填平。

同类推荐
  • 中国人为什么看不起中国人

    中国人为什么看不起中国人

    全书按体例共分为五部分。“古今”部分剖析国人对男女情事的心理、批判清末民初的腐败统治、悲慨古今民告官的悲惨下场。“公器”部分认为,权力乃天下之公器,不是官员个人的财产,不可私相授受,揭露官场的症结、教育制度的不合理之处。“乡村”部分关注乡村的权力结构、乡村的变化、农民工和城市的关系以及工会如何援助农民工。“风气”部分批判社会上的冷漠风气、不正常的师生关系、现在读者的不正常阅读、社会机构的衙门化、文化界的造假。“世相”部分深刻揭示出当今社会的阶层已经出现固定化的趋势,个人机会的公平是社会健康发展的保障;尊重消费者权利、尊重公民的权利是社会的当务之急。
  • 教学创新与管理(中小学教务主任工作漫谈)

    教学创新与管理(中小学教务主任工作漫谈)

    学校做强,强在运筹。合格的管理会让学校成为知识、生活的乐园,创造力的沃土,最令人向往的理想空间。要健全制度,还要调动气氛,才能使师生言行规范,具有创新思维。学校做强,强在名师。学校的主体之一是教师,为教师提供学习的机会,完善自我;给他们一个竞争的氛围,从竞争中脱颖而出。新课程主张个性发展。就是强调教务主任本身要张扬个性,如果教务主任没有兴趣爱好,那如何为教师提供一个各显其他的舞台,模型式的教师,很难培养出鲜活灵动,性格各异的学生。学校也要创建一种学校文化,让它成为影响全校师生的最重要的因素,从而更加完善“自我”,从而构成学校的综合素质,加强学校的综合能力,推动学校的发展。
  • 谁是人才

    谁是人才

    本书对我国人才的制度框架、理论基点、科教平台、激励机制、业绩定位、宏观环境、管理队伍和企业用人等环节进行了问询,提出了解决人才的得与失、禁与漏、导与堵、权与责、信与滥等辩证观点与制度治理建议。
  • 实用行政文书写作大全(现代常用文体写作全书)

    实用行政文书写作大全(现代常用文体写作全书)

    本书内容包含:公文的起草、校核和签发;办公文书的写作,会议文书的写作,行政公文的写作,规章文体的写作、其他公文写作八章。
热门推荐
  • 诺贝尔文学奖文集:普吕多姆诗选

    诺贝尔文学奖文集:普吕多姆诗选

    诺贝尔文学奖,以其人类理想主义的伟大精神,为世界文学提供了永恒的标准。其中所包含的诗、小说、散文、戏剧、哲学、史学等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杰作,流光溢彩,各具特色,全面展现了20世纪世界文学的总体各局。这些路数迥异的作家,虽语种不同、观念不同、背景不同,但他们那高擎思想主义旗帜的雄姿是相同的,他们那奋勇求索的自由精神是相同的。而他们的雄姿,无不闪现于他们的作品之中;他们的精神,无不渗透于这些作品的字里行间。这套丛书所承载的,正是他们那令万世崇敬的全部精华。一套丛书,为我们竖起了一座20世纪的文学丰碑。
  • 重生之田园喜事

    重生之田园喜事

    一朝重生为农女,死了爹,病了娘。孤儿寡母还落了个被扫地出门的下场。半袋粮,一破房,二只鸡,六张嘴,这就是她的全部家当。哼,分家不给田怕什么,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咱就让你们看看本姑娘如何脱贫致富,一步一步奔小康!*一不小心捡回只戒指,竟是神仙的储物袋!家畜野味猛兽珍木,仙丹法宝神兵利器,各种奇珍异宝砸了她个眼花缭乱。金山有了,银窝有了,这下子亲奶奶、大伯娘、小姑姑全都上了门。就连那个死得不能再死的老爹都死而复生,带着太太姨娘衣锦还乡来了…*
  • 海洋馆漫游:海上历险探险

    海洋馆漫游:海上历险探险

    放眼全球,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都是海洋大国,经济最活跃的地区都在沿海地区。在当今国际社会,开发海洋、拓展生存和发展空间,已成为世界沿海各国的发展方向和潮流。海洋是一个富饶而未充分开发的自然资源宝库。海洋自然资源包括海域(海洋空间)资源、海洋生物资源、海洋能源、海洋矿产资源、海洋旅游资源、海水资源等。这一切都等待着我们去发现、去开采。青少年认真学习海洋知识,不仅能为未来开发海洋及早储备知识,还能海洋研究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 所谓作家

    所谓作家

    ,显示出温和的幽默色彩;轻松好读。但又让人在笑过、叹过之后,这部小说讲的是一群作家、诗人、艺术家的故事,塑造了胡然、野风、徐晨、沈萍、小霞等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叙述语言成熟而独特,陷入深深的思索之中
  • 疯言乱语

    疯言乱语

    本书主要包括《老宣供词》、《跳加官》、《妄谈》、《疯话》等内容。作者宣永光(1886-1960)是河北省滦县城内南街人。乳名和尚,学名金寿,世人常呼为“老宣”。
  • 爱你,只是妄想

    爱你,只是妄想

    她想有朝一日他会爱上她,但这一切,都只是妄想。这是一个神经病男与高冷女的故事,偏温暖向,不会大虐。谁都有些缺点,当缺点成为性格,能碰撞出什么火花?
  • 越玩越成功

    越玩越成功

    人类的生命成长是一个认识自我、改变自我、超越自我的过程。只有真正地、全面地认识了自己,才会改变自我、超越自我,所以认识自我是实现自我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然而,认识自我是十分艰难的。如何才能破解心灵的密码,使自己能够清晰地认识自己呢?心理测试其实就是一把打开心门的金钥匙,它可……
  • 太子殿下:独宠冷妃

    太子殿下:独宠冷妃

    有些人,注定相遇,即便跨越时空,亦是会相遇相知相爱。一场期待已久的婚礼破灭,王者倾心之爱恋到头来却是竹篮打水一场空。王者如她,毁于情之一字,断情涯下芳魂逝。再次睁眼,跨越时空降临异世!斗贵妃,斗渣男贱女,斗得不亦乐乎,却遇见了他,动心动情只为他。霸气妖孽如他,不动情则已,一动情便是美人如斯,只娶她一人,纵宠一世。精彩片段:【相遇相斗篇】浴室内,女子闭目仰躺在浴桶中,水面上浮满的玫瑰花瓣遮住了她纤痩却又凹凸有致的身材。某妖孽木有想到,随便找个藏身的地方,都能碰到如此香艳的场景,即便是入他这般的人物,已是忍不住一个呼吸沉重。“叮叮”银针入木三分,某妖孽自角落缓步出来,面色铁青。“女人,你好大的胆子!”妖孽惑人的容颜狭长丹凤眼喷火,从未有人敢对他这般无理!如琉璃般的双眸划过嗜血,通身冷气外放至零下负N摄氏度,周围的空气似乎一瞬间便凝结成片片冰霜“贼喊捉贼,原是这么回事~”话语中满含讽刺意味,某妖孽妖媚凤眼染上杀意,突然,妖孽面容勾起惑人弧度,摄人心魂。某女只觉鼻头鼻血上涌,靠,一个大男人长这么美,让她们女人肿么活啊?“女人,你好得很,爷会让你日后的日子很好过。”话落,人影便不见了,可见武功之高。某女火大抓狂,却只能在浴桶眼睁睁看着某妖孽飞远的黑点。【妖孽吃醋篇】酒楼雅间,某女与某谪仙美男相会,气氛温和而美好。“小陌陌,多吃一点,你太瘦了。”温润优雅的声线响起,纤细修长的手执起筷子夹着鱼肉送到某女嘴边,某女理所当然的微微张开美艳红唇迎接食物到来。“砰”的一声雅间的门报废碎裂开来,某妖孽紧绷着惑人美颜,脸色黑如墨汁的出现在门口。“轩辕清陌,你竟然敢跟别人出来幽会,活腻歪啦?”这该死的女人,他不过是有点事离开一会儿,一转眼就跑出来跟别的男人相会了。看着眼前你侬我侬的喂食画面,某妖孽火大,狭长魅惑的丹凤眼如火山喷发般。“爷告诉你,这个女人是有主的,爷的女人,你若再敢背着爷的面勾搭爷的女人,就如此筷。”满含杀意看了某谪仙美男一眼,提着某女就走。某谪仙美男勾唇轻笑看着碎裂得渣都不剩的,夹菜给某女吃的筷子,这男人真是小气。呆愣中某女此刻才反应过来,她正被某妖孽提在手上,双眸喷火扭头看向某妖孽,“尼玛,老娘出来干嘛关你鸟事......。”某妖孽突然停下正脸看着她,魅颜黑如浓稠墨汁,双目幽深如波浪看不到眼底,闪烁着危险的光华。
  • 无价庶妃

    无价庶妃

    尹若颜,嫁入王府成为王妃,不到一月从王妃贬为庶妃,接而被小妾活活打死。死后却迎来一个全新的她。“尹若颜,你再对本王这态度,信不信本王杀了你,别以为本王不敢。”走到墙上取下剑,扔到他的面前,淡定的看着他说道,“杀一个给我看看?”看着地上的剑,某男的脸被气得一阵青一阵白。过了良久良久,“既然不敢,那以后对我的态度客气点,若是再敢对我出言不逊或者没事找事,就别怪我剿了你王府,明白?”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