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17600000031

第31章 趣说固定语——因为凝练,所以流传(4)

东海恼怒了,它问精卫:“你为什么要把我填平?你为什么对我有这样深的仇恨?”天空中传来精卫鸟的啼鸣:“因为你夺走了我年轻的生命,因为你还会夺走千千万万的年轻的生命。”“算了吧,小鸟儿!你就是填一千年、一万年,也填不平我呀!”东海肆意地大笑起来。“我一定要把你填平!即使需要几千年、几万年的时间,我也一定会斗争到底,直至你的末日来临!”精卫坚定地说。从发鸠山至东海,精卫循环往复,衔石投石,永无休止。

“精卫填海”这个成语就是由这个传说而来的,它表现了上古时代人类和自然之间的斗争。当然,一只小鸟想要填平大海是根本不可能的,但它的精神永远为人们称颂。

解缙智斗财主

传说,宋朝大学士解缙少年时家贫,常受财主欺侮。他家的矮屋正对着某财主的后花园,花园后墙边长着高高的竹子,挡了解家的阳光。解缙智力过人,想斗一斗财主。一年春节,他写了一副对联贴在大门上:

门对千竿竹

家藏万卷书

那财主一看非常恼火,下令家人将竹子截短,第二天,解家的对联变成:

门对千竿竹短

家藏万卷书长

解缙利用“长”“常”谐音的特点,又一次戏弄了财主。那财主一怒之下把竹子砍光了。但第二天财主起来一看,气得病倒在床上。原来解家门上的对联又添了两个字,变为:

门对千竿竹短无

家藏万卷书长有

空穴来风,事出有因

“空穴来风”这个成语从字面看容易让人误解,一个洞穴凭空哪来的风嘛!因此很多人把它理解为无根据、无凭证、编造臆测的同义语,甚至有些词典也做了类似的错误注释,台湾《每日一辞》中明确说道:“比喻事情凭空发生之意。”其实,这类解释恰恰与它的意思相反,“空穴来风”正是事出有因的意思!此词最早见于宋玉的《宋赋》:“臣闻于师:‘枳句来巢,空穴来风。’”

据记载,一次楚国的文人宋玉和景差跟随楚襄王在兰台宫游玩,忽然吹来一阵凉爽的风,楚王不禁感叹道:“这风吹得我好畅快呀!这是我和百姓共同享受的吗?”

宋玉听了回答说:“这只是大王的风罢了,百姓哪里能够和您共同享受呢?”

楚王听后非常奇怪,不由惊讶地问:“风是天地间的大气,如今你却说风是我独有的,这其中的道理是什么?”

宋玉回答说:“我听老师说过,树分叉的地方,常有鸟来做窝;有空隙的洞穴,就有风吹来。由于地位不同,风自然就两样了。”

后来,人们根据它概括出“空穴来风”这个成语,用来比喻消息和传说不是完全没有根据,而是事出有因。唐时白居易诗中准确使用过此语:“朽株难免蠹,空穴易来风。”说腐朽的树木难免招来虫子蛀咬,空的洞穴容易引来风吹。按此解释,“空穴”和“来风”正是一因一果。

阳春白雪,曲高和寡

“曲高和寡”是说曲调高雅,能跟着唱的人就少。用来比喻知音难得,又被用来比喻说话、写文章不通俗,能理解的人很少。另也比喻言论或作品不通俗,难以被人接受。语出战国时期楚人宋玉《对楚王问》:“引商刻羽,杂以流征,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而已。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一次,楚王问宋玉:“先生最近有行为失检的地方吗?为什么有人对你有许多不好的议论呢?”

宋玉答道:“是的,有这回事。请大王听我讲个故事:最近,有位客人来到我们郢都唱歌。他开始唱的是非常通俗的《下里》和《巴人》,城里跟着他唱的有好几千人。接着,他唱起了还算通俗的《阳阿》和《薤露》,城里跟他唱的要比开始的时候少多了,但也有好几百人。后来他唱格调比较高雅的《阳春》和《白雪》,城里跟他唱的只有几十个人了。最后,他唱出格调高雅的商音、羽音,又杂以流利的徵音,城里跟着唱的人更少,只有几个人了。”说到这里,宋玉对楚王说:“由此可见,唱的曲子格调越是高雅,能跟着唱的人也就越少。圣人有奇伟的思想和表现,所以能超出常人。一般人又怎能理解我的所作所为呢?”楚王听了,若有所悟。

口蜜腹剑——无德宰相李林甫

成语“口蜜腹剑”出自《资治通鉴·唐记》:“口有蜜,腹有剑。”这是文中对奸相李林甫的评语,意思是说满口是蜜,当面说得好听,而肚子里却藏着杀人的刀,背后又在谋算人。

李林甫,唐玄宗时官居宰相,他无德无才,却有自己的一套迎合拍马的手段。他在竭力逢迎皇帝的同时,又用金钱收买了皇帝身边的嫔妃和太监,取得他们的欢心和支持,这样他就可以了解到皇帝的一动一静,然后见机行事,迎合皇帝的心意,以博取皇帝的信任。凭这套迎合拍马的权术,他专权十几年。

李林甫对于那些名望、才华和功劳比自己高的人,总是千方百计地去排挤打击。他和人接触时,表面上装出一副平易近人的样子,甜言蜜语,可是暗地里却对人百般算计,加以诬害。中书侍郎严挺之性格耿直,对李林甫十分鄙薄。李林甫便在皇上面前说严挺之的坏话,唐玄宗信以为真,当即把他贬到洛阳。

过了许久,唐玄宗又向李林甫提起严挺之,李林甫看出玄宗想提拔他,于是,他托人转告严挺之,说皇上问起他的病,严挺之便上书皇上请求上京治病,玄宗得知严挺之有病,从此打消了重用他的念头。

日子久了,李林甫的这种两面派的手段也被人看穿了,大家背地里都说他“口中有蜜、腹里有剑”。成语“口蜜腹剑”即产生于此,指嘴上说得很甜,肚子里却怀着害人的主意,形容为人狡诈阴险。

李白妙联对宦官

唐玄宗时,宦官高力士与李林甫、杨国忠等狼狈为奸,擅权作乱。据说,口蜜腹剑的李林甫就是通过高力士的关系才得以飞黄腾达。诗人李白很是不屑他们的卑劣行为,处处嘲讽他们,并留下高力士为其脱靴的笑话。

相传,唐天宝年间,李白进京应试。由于李白文章写得很好,高力士等嫉妒良才,想趁早将李白“踢出”官场,便想方设法为难李白,一旁的高力士对李白出对联:

做春梦,入秋国,不知冬夏

李白听了,心中很是好笑,马上对曰:

坐南宫,守北殿,哪是东西

高力士听后气得满脸通红,不甘心又出了一联:

两猿截木山中,小猴儿焉能对锯(句)

李白随即不假思索应道:

匹马陷身泥中,老畜生怎样出蹄(题)

高力士气得鼻眼拧在一块儿,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老奸巨猾的由来

人们常用“老奸巨猾”来形容城府深且手段极其奸诈狡猾的人。值得注意的是,它还不同于“老谋深算”,后者是说某人有周密的筹划、深远的打算,形容他办事精明老练,因而,两者不可混用。这一成语出自宋代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林甫城府深密,人莫窥其际。好以甘言人,而阴中伤之,不露辞色。凡为上所厚者,始则亲结之,及位势稍逼,辄以计去之。虽老奸巨猾,无能逃于其术者。”

唐玄宗时,李林甫官居丞相,独揽大权,排除异己。此人城府极深,世人难以摸透他的心思。李林甫善于当面奉承,而暗中陷害,且从来不露声色。凡与玄宗关系亲密的人,开始时他总是与之攀交情拉关系,等到地位权势稍微接近他时,就千方百计地除掉。就是那些老奸巨猾的官吏,也逃不出他的手掌。

糟糕的奉承

清朝开国之初,某中堂大权在握,声势显赫。有个姓张的富人,虽不学无术,却会阿谀奉承,因而得以与中堂的从弟结为儿女亲家。张千方百计地攀附权贵,到处钻营,想要跨入做官的行列,于是对中堂从弟说:“我与你既已结成亲家,那么你的从兄跟我也就有了亲戚关系,倘若你能引荐我拜见他,一定重谢!”

中堂从弟说:“拜见很容易,只怕你说话会出差错。”

张说:“请你教诲我,一定牢记不忘!”

中堂从弟便教给他一些应酬、颂扬之语,要他反复练习,不要有误,于是先替他通报,求得允许。

第二天,张姓富人拜见中堂,中堂说:“你壮年就将出仕,我也分享一份荣耀。”张面红耳赤,额头冒汗,拘谨地回答说:“久仰大人老奸巨猾,为朝野所畏。”意思是:很早就仰慕你奸诈狡猾,为朝廷、民间所畏惧。

中堂大怒,拂袖入室,随从人员挥动着手,令他快走开!富人垂头丧气,败兴而返。

物极必反,乐极生悲

“乐极生悲”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人在得意忘形之际,往往看不见身边的灾难,“极乐”的背后潜藏的即为“悲”。它是一个富有哲理的成语,寓意同“否极泰来”,从辩证的关系看,这是事物发展的必然性。

“乐极生悲”原写为“乐极则悲”,这个成语出自《史记·滑稽列传》。

春秋时代,齐国国君齐威王即位后,在大臣淳于髡的帮助下,全心治理国家,使齐国成为强国。

威王八年时,楚国兴兵攻打齐国,齐王派淳于髡出使赵国,请求援救。在淳于髡送去大批贵重礼物和悉心陈词后,赵王同意派十万大军支援,楚军见状吓得不战自退了。

齐威王当然高兴异常,他摆设庆功酒宴,犒赏淳于髡。齐王道:“你喝多少酒才会醉?”意欲一醉方休。淳于髡答道:“我少喝能醉,多喝也可醉。”威王不解地问:“你所言何意?”淳于髡以其机智善辩的口才回答:“场合不同,情势不同,都可使酒量有变。喝酒喝到极点必会喝出乱子;欢乐到极点,也必会生出悲伤之事。”

齐威王明白,淳于髡是在提醒自己不可贪杯误事、欢乐无度,于是立刻打消了要一醉方休的念头。

后来,人们就拿“乐极生悲”来劝诫他人,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适可而止,不要过分享乐,忘乎所以,以免走向反面,招致悲惨的结果。

哀乐相生,否极泰来

“哀乐相生”意即悲痛和喜乐互为因果,相互转化。语出西汉·戴圣《礼记·孔子闲居》:“乐之所至,哀亦至焉,哀乐相生。”其寓意类似我们通常所说的乐极生悲,否极泰来。

狼狈为奸,和野兽有关

成语“狼狈为奸”是比喻两个人或几个人聚集在一起,相互勾结做坏事。此语源于唐代段成式的《酉阳杂俎》。

据说,狼和狈是两种长相十分相似的野兽。同时,它们的性情又十分相似,都喜欢偷吃猪、羊等家畜,给百姓造成了很大的危害。它们唯一不同的是:狼的两条前腿长,两条后腿短;而狈却是两条前腿短,两条后腿长。

有一回,一只狼和一只狈来到了一家农民的羊圈外,它们知道里面的羊又多又肥,就想偷吃。但是羊圈筑得很高,又很坚固,狼和狈既爬不过去,也撞不破,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这时,它们想到了一个办法。先由狼骑到狈的脖子上,然后狈站起来,把狼抬高,再由狼越过羊圈把羊偷出来。

商量过后,狈就蹲下身来,让狼爬到身上。然后,狈用前腿抓住羊圈的竹篱,慢慢地伸直身子。等狈伸直身子后,狼再将两只后腿站在狈的脖颈上,前腿抓住竹篱,一点一点地伸直身子,再把两只长长的前腿伸进羊圈,把羊圈中的羊偷了出来。

这种偷羊的事,狼和狈经常利用彼此的长处合伙干。假如狼和狈不合作,都一定没办法爬上羊圈,就不能把羊偷走,养羊的农民也会减少很多损失。然而,狼和狈却经常那样合作,而且走在一起的时候,显得非常亲密。

灵谷老人妙联骂汉奸

1940年3月,大汉奸汪精卫背叛人民,投降日本,成立了以汪精卫为主席的伪国民政府。

当时伪南京警察厅长申省三,为了巴结奉承汪精卫,特地到灵谷寺,恭请著名的楹联书法家灵谷老人写联庆贺。灵谷老人对汉奸行径深恶痛绝,百般推辞。可是申省三说尽好话,死皮赖脸地乞求,灵谷老人十分无奈,思索良久,乃挥毫写出一联。联曰:

昔具盖世之德,今有罕见之才

在汪精卫就职典礼上,申省三得意地送上贺联,以博主子欢心。汪精卫展联观之,十分赞赏,不仅联语精彩,而且书法遒劲优美,便把它悬挂在厅堂上。没想到座下不少人偷偷发笑,原来,此联恰是一首谐音联,上联的“盖世”,谐音为“该死”;下联的“罕见”,谐音为“汉奸”。意思是:昔具该死之德,今有汉奸之才。

梁上君子,盗亦有道

汉语中,对小偷的称呼比较多,现在我们一般用“扒手”“三只手”来代称。古代还把那些盗富济贫的小偷称为“侠盗”,《水浒传》中时迁的“鼓上蚤”这个外号也颇有新意,更为有趣的要算“梁上君子”这一戏称了,不仅表明了是盗贼,而且还是一位功夫不凡的盗贼呢。据《后汉书·陈寔传》记载,汉桓帝时,陈寔任太丘长。他为官清廉,性情正直仁厚,深受百姓的爱戴。当时正赶上饥荒,年景不好,人们生活非常贫困。

一天晚上,陈寔发现自己的住室里有个小偷躲在屋梁上,他并没有声张,而是把子孙们叫到跟前,严肃地教训他们说:“一个人不能不勉励自己。坏人的本质并不坏,只是坏事做多了,形成了习惯,最后才成了坏人。梁上的这位君子就是例子。”躲在梁上的小偷听后深受教育和感化,羞得无地自容,跳下来向陈寔磕头认罪,发誓不再偷窃。陈寔看他不像个坏人而且确有悔改的决心,就送给他两匹绢,让他当本钱做小生意养家糊口,那人拜谢而去。

郑板桥遇小偷

清朝时期,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中进士后,担任山东潍县县令。当时,全县正闹饥荒,郑板桥以百姓疾苦为重,立即向上报告,请求赈济。由于他为人正直,因此得罪了上司,被革职返乡。

郑板桥为官清廉,回家时“一肩明月,两袖清风”,仅带黄狗一条、兰花一盆,生活清贫,苦中作乐,倒也怡然自得。不了解的人认为他既当过县令,必有不少财物,有的小偷就来打他的主意。

在一个寒冷的深夜,郑板桥翻来覆去,久久难以入睡。正好进来一小偷,板桥已发觉,但未声张,唯恐小偷急中行凶,自己无力对付;若佯装熟睡任小偷肆意妄为,又不甘心。他脑筋一转,便断断续续地吟起诗来:

细雨蒙蒙夜沉沉,梁上君子进我门。

小偷闻声暗惊,知道自己已被发现,便停步不前,板桥继续吟道:

腹内诗书存千卷,床头金银无分文。

小偷一听,知道无油水可捞,自认晦气,转身外出。板桥接口吟道:

出门休惊黄尾犬

小偷想,既然有狗,不可惊动,只好翻墙了。板桥又吟道:

越墙莫损兰花盆

小偷定睛一看,墙上果有一盆兰花,于是小心避开,刚跳落墙外,耳边又响起了吟声:

天寒不及披衣送,趁着夜色赶豪门。

小偷啼笑皆非,但不得不佩服板桥的义气和才气!

乱七八糟,来自两场混乱

“乱七八糟”常用来比喻毫无秩序及条理,形容混乱一堆,乱糟糟的样子。但是,为什么是“乱七八糟”而不说“乱五六糟”呢?

其实,成语“乱七八糟”来源于历史上两个很重要的典故。

“乱七”,指的是发生在西汉时期的“七国之乱”。西汉初,刘邦在铲除异姓诸侯王的同时,又分封了一批刘姓子弟为王,想依靠刘氏宗族的力量,作为皇权的羽翼。但是,随着诸侯王的势力不断扩大,其弊病和隐患也渐渐地显露出来了。经过几朝的演变,到景帝时诸王势力越来越大,其中齐、楚、吴三封国几乎占天下之半,严重地威胁着汉王朝的中央政权。大臣晁错建议景帝进行“削藩”,以减少诸王的封土,从而巩固中央政权。景帝采纳了晁错的建议,下令在众同姓王中推行“削藩”的政策,这激起诸王强烈的反对。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正月,吴、楚等七国以“诛晁错,清君侧”为名,联合起来发动武装叛乱,史称“七国之乱”。

同类推荐
  • 中华歇后语鉴赏

    中华歇后语鉴赏

    本书搜集整理了近1200条歇后语,从出处、注释、语义、故事等方面加以介绍。
  • 悦读MOOK(第二十一卷)

    悦读MOOK(第二十一卷)

    本书将带你走进茫茫书海,我们将请一些学者和专家帮你指津,请一些书界人士为你剖析书坛风云,使你从中获得大量的图书信息,还能饱览各类书籍的精彩片段,一册在手,尽情享受读书的乐趣。
  • 老观念,新观念

    老观念,新观念

    某份著名杂志的宣传语是“我们所有的努力,只是为了再新一点”。“新一点”是一份努力、一种跨越、一分灯火阑珊处回望时脱胎换骨的感悟。本书的总结出关于人生的100个观点,从老观点里挑出精髓,从新观点里迸出火花,让老观点不老,新观点更新。
  • 经典音乐故事

    经典音乐故事

    西方古典音乐博大、灿烂,源出于古希腊和希伯莱文化,肇端于文艺复兴时期,繁盛在十七世纪到二十世纪初。西方音乐生长在西方文化的土壤里,具有浑厚的文化内涵,在西方的宗教精神、科学思想、民主意识滋养下,更透射出人类文明之光。然而,在一切艺术形式中,音乐里蕴含的捉摸不定的因素最多,这本小册子从西方音乐作品的时代文化背景入手,指明风格,析清流派,点评艺术价值,试图帮助音乐爱好者深入理解音乐的艺术内涵。音乐欣赏既能愉悦身心,又能提高修养。谈音乐、欣赏音乐,就不可避免地涉及一些音乐知识、专业名词一般性判断原则,这本小书里尽量避开复杂的专业术语,而那些浅显的知识一点就通,无须作更多的解释。
  • 实用商务文书写作大全

    实用商务文书写作大全

    日常商务信是指商业机构、公司、企业在日常工作中需要处理的一些有关的事务性书信来往。其作用是维持商业经营的正常运转,处理一些必要的商业事务,作为一些贸易活动中的过渡性、衔接性环节,保证商业活动的正常开展。
热门推荐
  • 仙念

    仙念

    【新作《洪荒奇门》,请大家火力支持!】修行,也离不开知识力量,这是一个意念力为尊的世界!·仙与神?原来只是强大一些的‘催眠师’而已!·‘石生!’一个掌握现代催眠理念的人,穿越到了这个神奇的世界!【新作《洪荒奇门》,已完本《仙魔道典》,400万字从无断更记录。】
  • 函谷关

    函谷关

    函谷关是我国历史上建置最早的雄关要塞之一,因其建于谷中,深险如函,故称函谷关。这里曾是战马嘶鸣的古战场,素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称;这里是古代西去长安、东达洛阳的通衢咽喉,同时也是中原文化和秦晋文化的交汇地;这里流传着许多脍炙人口的历史典故,“紫气东来”“鸡鸣狗盗”“公孙白马”“一丸泥”等等,使这里弥漫着神奇的色彩。常米乐编著的《函谷关》生动介绍了函谷关的军事文化、老子文化、民间文化与人文文化、函谷关的历史典故、函谷关的名胜古迹与出土文物等内容。
  • 魔星圣帝

    魔星圣帝

    一个身负高绝武功的年轻少年,一个由于自爆而不完整的前世灵魂,五个与他关系密切的绝美少女,几个与他生死与共的热血兄弟!人与人的爱恨情仇,国与国的阴谋诡诈。在这里,炎龙皇朝的高绝武技,隆西帝国的魔法科技,自由联盟上的异能杀手……都将一一为您演绎!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微表情心理学

    微表情心理学

    什么每次谈判,你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却仍在不知不觉中被人看穿?为什么每次约会,你都无法走进TA的大脑、弄清TA在想什么,最终不欢而散?为什么你明明很努力却得不到应有的赏识和回报,而那个比你“懒惰”的人却能步步高升?为什么你总是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这样,或者为什么那样?《微表情心理学:读心识人准到骨子里》要告诉你的,就是关于这些“为什么”的真相,以及如何运用这些真相,使事业更成功,使人生更幸福。《微表情心理学:读心识人准到骨子里》关键词:微表情。全书由七章组成,作者结合自己二十多年的咨询经验,从身体和情感的关系角度,全面解析了身体语言背后的微妙心理,让你在商场、职场、情场无往不利!
  • 腹黑少爷卖萌控

    腹黑少爷卖萌控

    顾晨曦被人不小心推入水中,碰巧“见义勇为”救了溺水的“洛氏集团”大少爷洛司辰。从此这位大少爷开始装疯卖傻死赖在她家,并且没有下限得卖萌倒贴吃豆腐。当一位有钱少爷无耻得赖在你的身边,钱包里大把的钞票任你花,不仅豆腐任你吃,还花钱被你吃豆腐时你会不会得瑟!--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剑气凝神

    剑气凝神

    浩瀚无边的神秘大陆,衍生出万千武道,千变万化,武者焚江倒海,飞天入地,无所不能。 一个沉寂了五年的平庸少年,在十五岁之前一直都无法突破内气境第一层境界,只能混吃等死,自我放逐,在家族中更是形如透明,受尽奚落。 但是一场变故,却让少年拥有了妖孽一般的领悟力,过目不忘,悟性直上云霄,任何武技到手,都能在最短的时间内修炼到圆满境界,战斗力更是冠盖同辈,力压一代。 天才碰撞,热血对决,只凭我三尺剑芒,独步天下。 寂寞第三本新书《超凡寄生》正在连载,欢迎入坑。
  • 拜占庭文明探寻

    拜占庭文明探寻

    本书是一部关于拜占庭帝国历史的史学专著。全书分为帝国兴衰记,国家、领土与人民,宗教、法制与社会文化三大部分,详细介绍了拜占庭帝国的相关历史内容,适合史学爱好者及史学研究者参考学习。
  • 重生之乖乖妻

    重生之乖乖妻

    不谙世事的少女,被他老婆撞的没了命,成为了他老婆体内的一缕魂。--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唐诗三百首鉴赏(大全集)

    唐诗三百首鉴赏(大全集)

    提起唐诗,每个中国人都有一种齿颊生香的感觉。在唐诗里,你会看到秀美的河山,你会闻到清新的花香,你会听到离人的哀怨……蘅塘退士的《唐诗三百首》是近两百多年来流传最为广泛,风行海内外的唐诗选本。然而蘅塘退士的《唐诗三百首》,以“温柔敦厚”的中庸之道来选择诗文,大量脍炙人口的名篇都没有入选,如《石壕吏》、《卖炭翁》等等。为了惠顾广大读者,我们继承蘅塘退士《唐诗三百首》的精华,又参照多种唐诗编本,精选出了三百首唐诗,编成了这本唐诗大全集。目的在于为中学生、大学生、社会青年以及爱好唐诗的广大读者提供一本普及型读物,为弘扬民族文化,提高民族素质做出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