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电气的杰克·韦尔奇认为:管理者过于关注员工的错误,就不会有人勇于尝试。而没有人勇于尝试比犯错误还可怕,它使员工固步自封,拘泥于现有的一切,不敢有丝毫的突破和逾越。所以评价员工重点不在于其职业生涯中是否保持不犯错误的完美记录,而在于是否勇于承担风险,并善于从错误中学习,获得教益。通用能表现出很强的企业活力,与韦尔奇的这种对待员工错误的方式有莫大的关系。
在这方面,值得特别提出的是世界最富创新的美国3M公司。
美国的3M公司,不仅鼓励工程师也鼓励每个人成为“产品冠军”。公司鼓励每个人关心市场需求动态,成为关心新产品构思的人,让他们做一些家庭作业,以发现开发新产品的信息与知识,公司开发的新产品销售市场在那里,及可能的销售与利益状况等。如果新产品构思得到公司的支持,就将相应地建立一个新产品开发试验组,该组由R&;D部门、生产部门、营销部门和法律部门等的代表组成。每组由“执行冠军”管理者,他负责训练试验组,并且保护试验组免受官僚主义的干涉。如果一旦研制出“式样健全的产品”,试验组就一直工作下去,直到将产品成功地推向市场。有些开发组经过3~4次的努力,才使一个新产品构思最终获得成功;而在有些情况下,却十分顺利。3M公司知道千万个新产品构思可能只能成功一至二个。一个有价值的口号是“为了发现王子,你必须与无数个青蛙接吻”。“接吻青蛙”经常意味着失败,但3M公司把失败和走进死胡同作为创新工作的一部分。其哲学是“如果你不想犯错误,那么什么也别干”。
日本富士Xerox公司从1988年就开始实施“关于事业风险投资与挑战者的纲领计划”。如果公司员工的新事业构思被公司采纳,则公司和提出人就共同出资创建新公司。并保证三年工资。假如失败了,仍可以回到公司工作。对于新创立的公司,不但给予资金的支持,还给予经营与财务等必须的人才的支持。
对研究开发的成功,实行奖励与特别奖励已是普遍的事情。但对于研究的失败,却有着较大的差别。在一些企业,对于失败的项目,不但没有认真地深度概括失败的原因,而是采取了对项目全盘否定的做法。虽然很多公司也都明白研究开发是允许失败的,但常常不能正确地对待失败。3M公司允许工程师们工作时间的15%在实验室中进行自己感兴趣的研究开发。努力创造轻松自由的研究开发环境。如果你的创造性构思失败了,那也没关系,你不会因此而遭到冷嘲热讽,照常可以从事原来的工作。公司依然会支持你的新构思的试验。在日本的一些企业,有着“败者复活制”和“失败大奖”的表彰制度。旨在给予失败者的挑战精神的激励和从失败中寻找成功的因素,把失败真正作为成功之母,从而最终获得成功。
优秀的管理者在员工犯错的情况下,是不会一味责怪的。他们会宽容地面对他们的错误,变责怪为激励,变惩罚为鼓舞,让员工在接受惩罚时怀着感激之情,进而达到激励的目的。每个人都是需要鼓励的,有鼓励才能产生动力。批评的同时给予适当的肯定,只有把握好了,才能成为一名出色的管理者。
洛伯定理
美国管理学家·洛伯说:“对于一个经理人来说,最要紧的不是你在场时的情况,而是你不在场时发生了什么。”
国外儿童教育学家做过一个有趣的试验,把几个儿童依次单独放在一个藏着监视器的小房间里,告诉他,身后有一个玩具,但是,要求他无论玩具发出什么动静都不要回头看,试验的结果是,所有的孩子最后都忍不住回头偷看了一下,试验的关键在下一步,每一个孩子从房间出来后都被问到是不是回头看了,有些孩子承认了,有些孩子就坚持说自己没看。教育学家说,孩子回头是正常的,因为他们的自治力抵抗不了玩具的诱惑,但是,孩子应该有能力控制自己不撒谎。
一个经理人在管理一个组织的时候,要给予下属一定的自主空间,锻炼下属的独立处理事物的能力。如果一直是高压政策,对谁都不放心,大权独揽,像一个掌管全局的大管家,下属不过是他命令和思路的执行者,不需要头脑,不需要主见,只是执行而已。这样的经理人尽管也可以把一个组织管理的井井有条,可他手下的员工却被日复一日地管理成了只会听话、行动的“好同志”,一旦他不在场时,属下就成了一群无头苍蝇,纪律开始散漫,工作效率开始降低,有事谁也不愿负责任——因为平时谁也没负过责,又怕一旦出了差错没法交代。
所以,对于一个经理人来说,不要大权独揽,事事亲力亲为,该授权时则授权,否则自己累得心力交瘁不说,员工也会对工作缺乏关心和热忱,时间长了,会使下属产生依赖心理或不被信任的感觉,并在你不在的时候无所适从,互相推诿、错失良机。
孔子的学生子贱有一次奉命担任某地方的官吏。当他到任以后,却时常弹琴自娱,不管政事,可是他所管辖的地方却治理得井井有条,民兴业旺。这使那位卸任的官吏百思不得其解,因为他每天即使起早摸黑,从早忙到晚,也没有把地方治好。于是他请教子贱:“为什么你能治理得这么好?”子贱回答说:“你只靠自己的力量去进行,所以十分辛苦;而我却是借助别人的力量来完成任务。”
经理人首要的任务,是扮演好教练的角色,也就是负责企业内人才的延续,企业管理者要负责培育、激励员工、激发员工潜能,同时,企业管理者也通过合理地授权给员工可以发挥的机会和表现的舞台,让他们能从中得到磨练与成长,培养为具有判断、创新能力的人才,而管理者者本人也才能有更多的时间去作更重要的决定及思考企业的远景方向。
老子说:“治大国若烹小鲜”。就是说,治理大国应当像煮小鱼一样,不能随意去搅扰它(否则小鱼就残碎了);同样,企业管理的最高境界就是让员工感受不到你的存在,他能够目标明确、自我管理、自我激励,把个人价值与企业价值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也为企业创造价值。
彼得定理
彼得原理有时也称为“向上爬”原理。美国学者劳伦斯·彼得在对组织中人员晋升的相关现象研究后得出的一个结论:每一个组织都是由各种不同的职位、等级或阶层的排列所组成,每一个都隶属于其中的一级。在各种组织中,由于习惯于对某个等级上称职的人员进行晋升提拔,因而雇员总是趋向于晋升提拔到不称职的地位。
这种现象在现实生活中无处不在:一名称职的教授被提升为校长后无法胜任;一个优秀的运动员被提升为主管体育的官员,而后无所作为。
柳传志在接受北青报采访时曾说,公司是以发展为目标的,企业要做的就是把员工放到合适的岗位,产生最大的价值。
金山软件副总裁、珠海金山软件公司总经理兼人力资源总经理王春伟也曾说过:“把业务能力非常优秀的人提拔到管理层,是公平的也是无可奈何的。公平的是企业发展到一定时候的确涌现出一些专业能力出色又有带队能力的人,提拔他们符合企业的激励机制。但不是每个人都合适管理。管理是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里面充满着‘人’学。你让一个业务能力强,但性格非常内向的人去管理,那肯定胜任不了;你让一个看似有管理能力但利欲熏心的人去管理团队,那整个团队一定会带散了。所以说,企业选拔管理者的时候在衡量他业绩的同时更加在乎他的为人和性格,一个管理者如果没有一定的威信和号召力,怎么可以聚集正气,没有正气又怎么能聚集人气呢。所以说,一个优秀的管理者除了要有专业魅力,还要有人格魅力!”
日本松下公司在提升员工时,就采取了“因才适用”的提升制度。它除了以员工的才能高低做为职位选定的主要标准外,还要综合考核员工的才干、品德、经验是否可以胜任另一新的职务,避免了员工提升后无法适应新岗位的情况产生,在激励被提升员工的士气的同时,也带动了其他员工的努力,从而造就了更加优秀的人才。
对一个组织而言,一旦相当一部分人员被推到了其不称职的级别,就会造成组织的人浮于事,效率低下,导致平庸者出人头地,发展停滞不前。因此,这就要求改变单纯的“根据贡献决定晋升“的员工晋升机制,不能因某一个人在某一个岗位级别上干得很出色,就推断此人一定能够胜任更高一级的职务。要建立科学、合理的人员选聘机制,客观评价每一位职工的能力和水平,将职工安排到其可以胜任的岗位。不要把岗位晋升当成对职工的主要奖励机制,更多地以加薪、休假等方式作为奖励手段。另外,还应为员工的发展设立多种职业晋升通道,比如从技术到高一层技术、从技术到管理、从管理到管理等等,因人而异。如果晋升通道狭窄,优秀员工就只能紧盯管理岗位。然而,并不是每一位在专业领域发挥出色的员工,都能扮演好管理者的角色。更多的时候,管理者不但要有专业知识,更要有其特定的综合素质。因此,企业要谨防把优秀的专业人才变成无能的管理人员。
250定律
现代经营者提出“用户至上、信誉第一”的口号,就是向客户提供全面满意的服务(包括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这是树立企业形象和提高企业信誉最有效的方式。
美国著名推销员乔·吉拉德在商战中深度概括出了“250定律”。他认为每一位顾客身后,大体有250名亲朋好友。如果您赢得了一位顾客的好感,就意味着赢得了250个人的好感;反之,如果你得罪了一名顾客,也就意味着得罪了250名顾客。
这一定律有力地论证了“顾客就是上帝”的真谛。由此,我们可以得到如下启示:必须认真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因为每一个人的身后,都有一个相对稳定的、数量不小的群体。善待一个人,就像拨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
沃尔玛从创建之日起,公司创始人山姆·沃尔顿为公司制定了“顾客是上帝”座右铭;已经成为沃尔玛企业文化的精髓。可以从以下几条原则看出:
1.日落原则
这是沃尔玛公司的标准准则,它指的是今日的工作必须在今日日落之前完成,对于顾客的服务要求要在当天予以满足,做到日清日结,决不延迟,不管要求是来自小乡镇的普通顾客,还是来自于繁华商业区的阔佬。日落原则起源于公司创始人山姆·沃尔顿的名言:“如果你今天能够完成的工作,为什么要把它拖到明天呢?”今天,日落原则已成为沃尔·马特公司企业文化的重要部分,也是沃尔·马特在顾客服务方面倍受赞赏的重要原因。日落原则的核心就是立即服务,这一原则是与尊重个人、注重顾客服务及精益求精的信念一脉相承的。沃尔玛公司认为,他们的顾客生活在一个日益繁忙的世界里,各人都在为各自的生计忙碌着,日落原则能够体现出沃尔·马特公司时刻为顾客着想的经营宗旨。
2.“比满意更满意”原则
许多年前,山姆·沃尔顿就对其员工提出了一个颇为苛刻的要求,即:要向每一位顾客提供比满意更满意的服务,一项服务做到让顾客满意还不够,还应努力想方设法加以改进,以期提供比满意更好的服务。山姆·沃尔顿认为:“让我们成为顾客最好的朋友,微笑着欢迎有心光顾本店的所有顾客,提供我们所能给予的帮助;不断改进服务,给予他们更好的服务,这种服务甚至超过了顾客原来的期望。沃尔·马特应该是最好的,它应能提供比任何其他商店更多更好的服务。”沃尔玛公司真的做到了这一点。顾客对公司提供的“超过期望”的服务赞不绝口。沃尔·马特公司每天都收到大量的感谢信。许多时候,顾客们写信表达谢意仅仅是因为一个微笑,或是公司员工记住了他们的名字,或公司员工帮忙提送了他们买的东西,而更多的情况下,顾客写信是为了表扬公司员工的英雄行为,如一位名叫萨拉的员工奋不顾身,把一名儿童从马路中央推开,避免了一起交通事故;另一位名叫费力斯的员工对在其店中突发心脏病的顾客实行紧急救护,使之转危为安;一位名叫安蒂的员工主动延长工作时间,带一位母亲精心挑选儿子的生日礼物,却不惜耽误了自己儿子的生日晚会。这些包含于普通日常工作中的优质服务,给沃尔玛公司带来了大量的回头客,顾客们总是愿意在沃尔玛公司购物,因为在这里,他们总感到十分亲切。
3.“十步服务”原则
所谓“十步服务”,就是沃尔玛公司要求员工:无论何时,只要顾客出现在你十步距离范围内,员工必须看着顾客的眼睛,主动打招呼,并询问是否需要帮什么忙。这一成功的原则是创始人山姆·沃尔顿提出的。还在读大学时,山姆·沃尔顿就十分有抱负,也很有竞争精神。在密西西比大学,他决定要竞选校学生会主席。他认为自己找到了一条迅速提高知名度,成为学生领袖的捷径,这个方法很简单,就是对在校园里遇到的每一位学生,在他们开口之前,先跟他们打招呼,尽可能与他们交谈。他说:“如果我认识他们,我会主动叫他们的名字打招呼,即使我不知道他们的名字,我也主动打招呼,这样,久而久之,我几乎成了大学里认识人最多的人,这些人后来在竞选中认出了我,把我当作他们的朋友,我如愿击败了所有对手而当选了。”山姆·沃尔顿把这一成功经验带入了他的商业帝国,并加以完善,逐步使之成为具有鲜明公司特征的企业文化的一部分。
顾客是企业赖以生存、发展的真正基础,为此,企业经营活动的圆心是顾客,围绕顾客转是现代企业经营的永恒话题。企业经营能否成功,关键在于顾客,取决于企业是否赢得顾客的信誉。现代经营者提出“用户至上、信誉第一”的口号,就是向客户提供全面满意的服务(包括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这是树立企业形象和提高企业信誉最有效的方式。现在,“顾客就是上帝”已成为企业的座右铭。得罪了“上帝”,失去了“上帝”,那等于是在砸自己的饭碗!当今世界经济迅猛发展,商品日益丰富,同类产品竞争对手的日益增多,使广大消费者的眼光精益求精,日益挑剔,消费者的地位日趋显赫,稍有不慎,潜在的顾客便失去。顾客越来越清楚,在买与不买、买多与买少的抉择上,他们有生杀予夺的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