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14700000028

第28章 向曾国藩借治家教子智慧(2)

邻里相处的重要一条就是要有宽容心,古人都能做到“让一让,三尺巷”,如今的我们更要以和为贵,切不可“得理不饶人,无理搅三分”。要知道,你对别人的过错能够宽容谅解是一种美德!因为邻居家庭环境、性格脾气、社会阅历、文化素养存在着差异,对其显露的缺点或不当之处应加以宽容,这样才能保持邻居相处长久和睦。整天一副凶神恶煞的样子,不留恩德,损害邻里,遭人怨恨,总有一天也会遭到邻里人的报复。反之,邻里关系处理好了,自己也会心里舒畅。更何况,帮助他人也是在帮助自己!

孟子说得好:“乡里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则百姓和睦。”他描述的邻里之间的那种友善相处、相互扶持,很让今天置身于钢筋水泥之中的人们神往。现在,一扇门、一堵墙、一幢楼,就像一道鸿沟,隔断了邻居的来往。楼道里遇见,别说问候,淡淡一笑也成奢望,并且邻里之间常常因为一些小利益而相互抱怨。我们在走向现代化的同时,已逐渐失去了邻里间的热情与和睦。

在社会高度发展的今天,我们已不能随意地选择邻居。当你购房时,你可以选择地理上的环境,却无法选择人文上的环境。在邻里关系处理上与其干着急、乱抱怨,不如换个思维,既然不能让环境来适应你,你何不去主动适应环境呢?我们应该努力营造一个“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邻里氛围。

兄弟和睦才能万事兴旺

家和方可万事兴。

——曾国藩格言

曾国藩非常重视家庭和睦。在他看来,只有家和,他本人在外从军从政才无后顾之忧;只有家和,才能在人前说得起话来;只有家和,才能“福自生”。他曾写过这样一段话:“夫家和则福自生。若一家之中,兄有言弟无不从,弟有请兄无不应,和气蒸蒸而家不兴者,未之有也;反之而不败者,亦未之有也!”

曾国藩非常重视家庭和睦,也为家庭和睦费了不少心力。然而,前期他一家几代同堂,人口众,矛盾多,要“家和”还真不容易。弟兄们在家“不听教训”、“不甚发愤”者有之;兄“教弟千万言,而弟不听”者有之。但越是不容易,就越要努力调节家庭关系。

兄弟之间和睦相处,是使家庭关系和睦的关键。曾国藩非常重视兄弟之间的情谊,并尽力用一片赤诚维系兄弟之间的关系。

曾国藩关心弟弟们的学业,无论是选择学校还是老师,他都一一给出意见,支持弟弟们赴省城读书,并负担他们的学费。曾国藩在信中对父亲说:

“四弟欲偕季弟从汪觉庵师游,六弟欲偕九弟至省城读书。男思大人家事日烦,必不能在家塾照管诸弟,且四弟天分平常,断不可一日无师,讲书改诗文,断不可一课耽搁。伏望堂大人俯从男等之请,即命四弟、季弟从觉庵师,其束脩银,男于八月付回,两弟自必加倍发奋矣。六弟实不羁之才,乡间孤陋寡闻,断不足以启其见识而坚其志向。且少年英锐之气不可久挫,六弟不得入学,既挫之矣;欲进京而男阻之,再挫之矣;若又不许肄业省城,则毋乃太挫其锐气乎?伏望堂上大人俯从男等之请,即命六弟、九弟下省读书。其费用,男于二月间付银二十两至金竺虔家。”

曾国藩还先后让几个弟弟到京城在自己身边读书。除身体力行,教弟读书外,又为他们捐监,创造科考的条件。

曾国藩对诸弟既严如父又慈如母,思弟念弟爱弟之情时时溢于言表。他曾说:

“我生平于伦常中,唯兄弟一伦,抱愧尤深。盖父亲以其所知者尽以教我,而我不能以吾所知者尽教诸弟,是不孝之大者也。九弟在京年余,进益无多,每一念及,无地自容。吾每作书与诸弟,不觉其言之长,想诸弟或厌烦难看矣。然诸弟苟有长信与我,我实乐之,如获至宝……

“兄弟和,虽穷氓小户必兴;兄弟不和,虽世家宦族必败。男深知此理,故禀堂上各位大人俯从男等兄弟之请,男之意实以和睦兄弟为第一……

“自忆连年教弟之信不下数万字,或明责,或婉劝,或博称,或约指,知无不言,总之,尽心竭力而已。”

曾国藩鼓励并重视诸弟对自己的批评,曾多次说:

“诸弟远隔数千里外,必须匡我之不逮,时时寄书规我之过,务使累世积德,不自我一人而堕,庶几持盈保泰,得免速致颠危。诸弟能常进箴规,则弟即吾之良师益友也。而诸弟亦宜常存敬畏,勿谓有家人做官,则遂敢于侮人;勿谓己有文学,而遂敢于恃才傲人。常存此心,则是载福之道也。”

“诸弟见我之立心制行与我所言有不符处,望时时切实箴规,至要至要。”

“凡吾有过失,澄、沅、洪三弟各进箴规之言,余必力为惩改;三弟有过,亦当互相箴规而惩改之。”

在生活中,弟弟们的确提出了很多批评建议,曾国藩一一虚心接受。

有一次,曾国荃与曾国藩谈心,谈话中大有不平之气。曾国荃一下子给曾国藩提了很多意见。最大的意见是说他在兄弟之间,不能制造一种生动活泼的气氛,不能使他们心情舒畅。曾国藩虽然稍稍劝止,但还是让曾国荃把话说完,一直说到夜至二更。在此期间,他还给曾国藩提了许多别的意见。这些意见大多切中事理,曾国藩在一边侧耳细听。

曾国藩是兄长,是大官,但他没有以势压人。只要对方说得入情入理,就没有不接受的道理。曾国藩这样做,无损于他做兄长的尊严,反而使曾家兄弟对其产生了一种亲切之感,在尊严和亲切之外,更有一种大度。

正是因为曾国藩有这样的胸怀与气度,曾氏家族才能老有所尊、幼有所爱,兄弟和睦、邻里相亲。

曾国藩认为兄弟之间应该同甘共苦,患难与共。有的兄弟,只能有福同享,不能有难同当。不说有难,只要有一点点麻烦,就想方设法避开,生怕自己卷入其中。这样的兄弟不是真正的兄弟。

有一年,曾国藩所部军饷极少,这是很多年都没有的现象,加之流言外侮纷至沓来,曾国藩恐惧异常,似乎大祸即将临头。在这种紧急关头,他对弟弟说:就算是兄弟同心协力,抵御外侮,还担心墙倒众人推,事情办不好呢,哪里敢在心里生一点点芥蒂?哪里敢因弟弟语气稍直而心怀不满?外人的千万指责我都能承受,难道就不能容忍胞弟的一句过头话吗?请弟弟千万放心,千万保重。

此时的兄弟实在是患难与共的兄弟,只能互相鼓励、互相劝诫、互相维护。曾国藩就是这样,和弟弟一起渡过了难关。

曾国藩曾说,在兄弟之间,即使有一句欺诈的话,最终也不会隐瞒太久。这话似乎有些绝对,但思来却不无道理。因为有些话是可以隐瞒很久的,但不能保证每一句假话都可以隐瞒。一旦你的某句假话被人识破,你将来即使所说的全是真话,也会被人怀疑。曾国藩说,索性有话直说、一语道破,虽然眼下嫌太直,难以承受,但将来肯定能被谅解,知道我的良苦用心。

然而,历史上也有过兄弟之间因为利益相互残杀的例子。比如,隋炀帝杨广杀了哥哥杨勇,唐太宗李世民杀了哥哥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曹丕对曹植“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其实,与其拉拢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人,还不如与自己的兄弟保持和睦关系,毕竟血浓于水。兄弟之间应该是互相帮助的,以对方的成就为荣,而不应狭隘地嫉妒。

曾国藩再三提醒家人,要防止别人妒忌我们兄弟间的关系,试图在我们兄弟之间打开缺口。他说:“人之忌我者,唯愿弟做错事,唯愿弟之不恭;人之忌弟者,唯愿兄做错事,唯愿兄之不友。看破此等物情,则知世路之艰险,而心愈抑畏,气反愈平和矣。”

曾国藩是位好兄长。在曾国藩的帮助下,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中,他们兄弟四个都从了军,并且相互帮助,逐渐壮大了势力,其中,九弟曾国荃还为攻破天京立了头功。试想,在一个不和睦的家庭里,能出现这样的情况吗?

兄弟之间交往,要有宽容的心、理解的心,要相互帮助,用赤诚之心相待。不要因为一些小的利益而发生矛盾,要相互谦让,以和为贵。正是兄弟齐心,合力断金。总之,不可小看兄弟间的关系。

节俭作风才是持家之宝

持身俭,则自立自尊,不求他人;治家俭,则家业兴隆,永世不堕;为官俭,则以俭养廉,居高不败。

——曾国藩格言

曾国藩出身贫寒,以并不超绝的资质完成了伟大的功业。他的家书、日记、书信、文章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许多成名的人物受过他的思想熏陶。曾国藩确实是中华历史上少数具有强健人格的人物之一,在他的身上体现着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美德,比如说,胸怀大志、清正廉洁、淡薄功名、知人善任等。而他的勤俭节约之品德,更值得我们借鉴和发扬。

曾国藩非常清楚“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的道理。所以,虽然他的官越来越大,但他一直要求家人生活俭朴,远离奢华。他自己穿着非常朴素的衣服,布袍鞋袜都是其夫人、儿媳妇所做。

三十岁时,曾国藩曾置办了一件天青缎马褂,家居时从来都不穿,只有到庆贺、过年过节和会见亲朋时才穿。所以,这件衣服30年后,依然像新的一样。

他吃的也是粗茶淡饭。即便是官至大学士,每次吃饭也只有一个荤菜。如果不是有客人来,从不增加。当时的人就戏称他为“一品宰相”。“一品”,指的就是“一荤”。另外,他在吃饭遇到饭里有谷子时,从来不把它吐掉,而是把谷子里的米吃了。

曾国藩的节俭还表现在一些小事情上。他认为,日常持家应当把一些零碎物件,如碎布、小纸片都收集起来,以备使用。如他所言:“务宜细心收拾,即一纸一缕、竹头木屑,皆宜捡拾。”

曾国藩不仅自己节俭,还屡次告诫其家人、属下、朋友也要节俭。如他在给四弟的信中写道:“弟为余料理家事,总以‘俭’字为主。情意宜厚,用度宜俭,此居家居乡之要诀也。”

为了使家中子弟能达到崇尚勤俭劳苦的目的,他为家人制订了一套具体的尚俭课目。课目规定,男子是“看、读、写、作”,女子则是“衣、食、粗、细”。规定女子织麻纺纱,中午为之;烧茶煮饭,扫抹房舍,一早为之;缝制衣服鞋袜及刺绣,下午及晚上为之。他在南京总督府任内,其夫人和儿媳每日还要织麻纺纱,不得间断。

他在京城时,见到的世家子弟都一味奢侈腐化,挥霍无度,因而不愿意让自己的子女来北京居住。他让他们住在老家,门外也不能挂“相府”、“侯府”的匾。

据曾国藩的后代回忆,曾国藩的原配欧阳夫人带领子女住在乡下老家,生活俭朴,甚至有些贫窘。曾国藩要求自己“以廉率属,以俭持家,誓不以军中一钱寄家用”。欧阳夫人在家手无余钱,只能事事躬亲,下厨烧灶、纺纱织布,无所不为。

曾国藩幼女曾纪芬就曾经回忆说:“先公在军时,先母居乡,手中竟无零钱可用。拮据情形,为他人所不谅,以为督抚大帅之家不应窘乏若此。其时乡间有言,修善堂杀一猪之油,止能供三日之食;黄金堂杀一鸡之油,亦须作三日之用。修善堂者,先叔澄侯公所居,因办理乡团公事客多,常饭数桌。黄金堂则先母所居之宅也。即此可知先母节俭之情形矣。”

曾国藩对待儿子,更是不厌其烦地悉心教导,反对他们浪费奢华。在他写给长子曾纪泽的信中说:“勤俭自持,习老习苦,可以处乐,可以处约,此君子也。余服官三十年,不敢稍染官宦之气。”还曾说:“世家子弟,最易犯一奢字、一傲字。不必锦衣玉食而后谓之奢也,但使皮袍呢褂俯拾即是,舆马仆从习惯为常。此即日趋于奢矣,见乡人则嗤其朴陋,见雇工则颐指气使,此即日习于做矣……京师子弟之坏,未有不由于骄奢二字者。尔与诸弟其戒之,至嘱,至嘱。”

他对女儿的要求也同样严格。在家书中,他告诫几个女儿:“衣服不宜多制,尤其不宜大镶大缘,过于绚烂。”

另外,自己的亲戚中有奢侈的,他也会严加教训。

曾国荃在巡抚任上,因家中客人和子孙增多,旧屋不够用,就新建了一座房屋,花费三千串钱。曾国藩听后大怒,遂驰书责骂九弟曰:“新屋搬进容易搬出难,吾此生誓不住新屋!”此后,终其一生未进新屋一步。病故时,仍在两江总督住所。

曾国藩以“俭”字行之终身,就是在去世前不久,他还在夜间与儿子详谈,讲求节约之法。

节俭向来是一些成功人士的生活作风。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就是一个节俭的人。

陈嘉庚曾经慷慨地捐出上千万元来支援祖国的抗日战争,兴办祖国的教育事业。他在集美损资建造了一百多幢校舍大楼,而他自己的生活却非常俭朴。他在集美只有一座小小的住宅楼,其工作室内的陈设极为简单:两个式样不同的沙发,一张在旧沙发上搭块木板改装成的办公桌,他使用的被子、蚊帐和穿的皮鞋都是补过的。他冬天穿在身上的那件棉背心,是抗日战争时期做的,从南洋一直穿到福建,到北京开会还穿着它。他常告诫身边的工作人员:“该花的钱,几千几万都得花。不该用的,一分钱也不能浪费。”

苏东坡在生活上也非常节俭。

公元1080年,苏东坡被贬官来到黄州时,生活窘迫。为了渡过困境,他订出一套特殊的节省开支的办法:把所有收入分成12份,每月一份;然后,又将每份分为30小份,每天只用一小份。他把每月分好的每小份钱挂在屋梁上,每日清晨挑下一包来用,准余不准超。剩余的钱,他另用竹筒保存,以备意外开支。

后来,他在朝廷中做了高官,但仍注重节俭,从不讲究奢华。他自订每餐只能一饭一菜,有客也只能增加两个菜,不许铺排,否则就拒绝用餐。一次,苏东坡的一个老友与他重逢,请他吃饭,他嘱咐朋友千万不可大操大办。几天后,苏东坡应约去老友家赴宴时,见酒席准备得相当奢华,便婉言拒绝入席,告辞而走。苏东坡走后,他的朋友感慨地说:“当年东坡遭难时,生活很节俭。没想到他如今身居高位后,还这样节俭。”

也许在有些人眼中,勤俭节约这样的小事情算不上什么大问题,不值得重视。时代发展了,多花费一点无可厚非。殊不知,节俭并非小事。对于个人来说,奢侈助长贪欲,当我们生活过于奢侈,在用度不足的情况下,为了满足物欲,就可能走上歧路。对于一个家族来说,过于奢侈放纵,即便再富有的家庭,也会有穷困的那一天。

节约并不是有些人认为的“抠门”,节俭是一种理财方式,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它教会人们如何有效地管理自己的金钱,在与财富的长久、良性的互动中获得永续的“恒财”。在该节省的地方就要尽量节省,力争把每分钱都花在该用的地方。

总之,节俭是一种品性,一种修养,一种富而不奢自我克制的最高境界。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以曾国藩为榜样,从小事做起,一点一滴地节约,把节约养成习惯。这个习惯不仅会给我们带来快乐,也会培养我们的德行,确保我们的生活衣食无忧。

随着社会的发展,享乐主义在滋生,很多人攀高比富,过着极度奢侈的生活,“不买最好的,只买最贵的”,“不吃最好吃的,只吃最贵的”。这样只能败坏人的品行,助长人的贪欲,对个人发展没有好处。我们应该合理消费,适度消费,珍惜自己的劳动成果。

以德育人为本因材施教

爵禄可以荣其身,而不可以荣其心;文章可以文其身,而不可以文其行。

——曾国藩格言

同类推荐
  • 中国老板演讲录

    中国老板演讲录

    有这样一句话: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意思是说,君子和常人没有什么区别,只是善于借助外物罢了。因此,对于一个梦想取得事业成功的人来说,善于从这些成功的企业领导者身上学习到闪光点,必将受益匪浅。追求梦想,获得事业成功,是胸怀大志的人们奋斗的目标,编者从这个角度出发,收集了大量的著名企业领导者的演讲,内容广泛,包括创业、经营智慧、创新、国际竞争、企业文化、社会责任以及资本运作等共10个方面,从不同的角度展现了优秀企业家的风采。通过这本书,读者可以了解企业家成功背后的感人故事和经营哲学,相信本书,必将给那些谋求事业成功的人们,以很好的启迪和鼓舞。
  • 奋斗改变人生

    奋斗改变人生

    本书根据中央电视台《奋斗》栏目改编,选取80后的知名人士,如商界的李想、茅侃侃、郑亚旗、林福广,投资界的戴周颖、苏禹烈,艺界的张伯宏、何云伟、曹云金、任月丽,金牌网络写手南派三叔以及男子击剑奥运冠军仲满,采用与嘉宾问答的形式,间插点评,再现80后的奋斗历程,与读者一起分享成功者的经验、智慧和人生哲学,诠释了“励志照亮人生 奋斗改变命运”的格言。这些80后的年轻人来自不同的行业领域,有着各异的身世经历,但他们身上闪烁着相同的光芒,真实、坚韧与执著。80后的年轻人在奋斗的过程中更注重自我,他们勇于展现完整的、真实的自己。
  • 心态的构建(优秀人才成长方案)

    心态的构建(优秀人才成长方案)

    不管世事如何变迁,寻找理想的工作都是一件既难得又易求的事情。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择业观念正在发生变化,个人的发展和前途已成为许多择业者关注的焦点。
  • 赢在变通

    赢在变通

    学会变通的员工是推动企业发展的核心力量。一个善于变通的人能够主动将变通思维融入工作,以变制变,创造性地完成任务,让变通成为习惯。本书引用大量的企业案例,加上精彩、深刻的哲理评析,为中国企业培养具有变通思维品质的人,提供了可操作的范本和培训方案。
  • 读懂心灵

    读懂心灵

    心灵也有一把钥匙,这把心灵钥匙是牵引我们联结一座座爱之桥梁,同时还鞭策着我们的心路历程。一旦失去这把心灵的钥匙,就再难拥有一串闪亮的日子。有一条路叫绝处逢生:人生险处绝境之时,千万不要忘了还有绝处逢生这条路。只要我们不放弃。就有希望。只要撑开希望这把伞,任何苦难都会悄然后退,给我们让出一条生路。
热门推荐
  • 网游之黑暗剑士

    网游之黑暗剑士

    新职业,拥有比普通玩家更强的提升,买药卖装备的普通玩家,宠物都能虐着他人玩,意外转职为暗黑剑士,而无心却忙着创世,误入龙潭险地,让网游界在手心发抖!,一个只知打怪升级
  • 仙府道途

    仙府道途

    破剑烂宝,原石废料,有多少要多少!在仙府里,这些都可以转化成昂贵的炼器材料。
  • 解密中国大案2006

    解密中国大案2006

    这《解密中国大案2006》中所收集的案件都曾经在国内外产生过一定的影响。也就保证了内容与现实生活的同步,《解密中国大案2006》精选了2006年度全国法院审理的部分大案要案,通过纪实文学的方式,呈现着非常实在的生活面貌。,所有的纪实文章都是丁一鹤亲自采访案犯或是案件当事人后写成的,这些文章也都经过了案件的承办法官或审判长的审阅,确保事实的准确无误。因为是真实的,展开了他讲述的案件故事和审判故事
  • 赢在方法

    赢在方法

    好的方法是通向职业成功的敲门砖,凡是优秀卓越的人必是善于找出方法、善于变化视角、具备创新思维能力的,本书介绍了“方法为王”的先进理念,对增强团队执行力、提高工作效率、打造高效能组织、加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有重大价值。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中国地理未解之谜

    中国地理未解之谜

    人类总是充满好奇心,富有求知欲望,不仅对历史积淀的文 化知识和日益发展的科学技术具有浓厚的兴趣,而且对世界上许 许多多的未解之谜都充满了好奇心。这是人类的心理特征,也是 人类社会进步的一种基本动因。从地球到宇宙,从自然到历史, 从科学到艺术,在这许许多多的领域中,无不存在着这样或那样 的“未解之谜”。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改变女人一生的100个习惯

    改变女人一生的100个习惯

    女人对于事业和家庭,没有必要作出什么决择,而你也不会甘心放弃其中任何一个!只有家庭而没有事业的女人是软弱的,只有事业而没有家庭的女人是不完美的。因此,你所要做的是调配好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合理安排一切精神及物质上的资源,做一个女强人,同时做一个好主妇。现在就开始从点点滴滴做起,从每一个细节做起,把幸福变成习惯,从容书写美丽人生!
  • 大公司跟对人,小公司做对事

    大公司跟对人,小公司做对事

    把事做对是一种技巧,一种能力;做对事是一种选择,一种方向。从前,有个年轻人请教一位德高望重的智者:“我怎样才能成功呢?”智者告诉他:“有三个秘诀:第一个是帮成功者做事;第二个与成功者共事;第三个是请成功者为你做事。”很显然,这三个秘诀里,最现实也最容易实现的还是第一个一一帮成功者做事,即跟对人,这是成功的第一步。在大公司这一点尤为重要。跟对人,就等于搭上了成功的顺风车,可以少走很多弯路,甚至绕开致命的失败。也就是说,只有跟对人.才能做对事;跟错了人,整个世界也就跟着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