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14500000036

第36章 通 活 融 满,胡雪岩红顶巨擘成名路(5)

如今漕米改海运,自然是断了靠运河运送漕米的漕帮的生路。对于松江漕帮来说,目前正处于极艰难的时期。一方面,无漕可运,收入大减,帮里已经落下很大的亏空需要填补,而帮里弟兄的生计也需要维持。另一方面,设法让朝廷取消海运,恢复运河,到处打点也需要大笔资金。本来那十几万担大米早已定下脱货求现的原则,以敷帮内急用。如今垫付给浙江海运局,虽有差额可赚,但将来收回的仍是大米,实际上完全违背了脱货求现的宗旨。只是尤五觉得自己是一个“江湖上走走”的汉子,不愿意将难处说出口罢了。

至于胡雪岩,则绝不愿意知道别人有难处还要装假卖糊涂。他的原则是:第一,“不好只顾自己,不顾人家”,如果别人有难处,宁可另想办法,也不能勉强别人;第二,把别人的难处当做自己的难处,知道别人的难处,就要尽力帮忙解决。也正是有这两个原则,胡雪岩坚持弄清漕帮面临的难处,并请信和向漕帮贷款,以帮助漕帮渡过难关。实际上,由于漕米改海运,许多钱庄怕担风险,已经不愿意向漕帮放款了。

这就是常说的将心比心,为别人着想。

从商业经营的眼光看,能够为别人着想,许多时候常常也是为自己的生意铺平道路的一种方式,至少客观上可以收到这种效果。比如,胡雪岩能够主动为漕帮着想并帮助其解决困难,就既有他个人品性的原因,也有他作为一个生意人的眼光在起作用。胡雪岩知道,漕帮当家人尤五固然宁愿克己而不谈自己的难处,爽快帮助了他,但如果自己知道别人有难处而不为别人着想,自己就成了“半吊子”,自己与漕帮合作,也就是只此一回,再不会有第二回了。事实上,也正因为胡雪岩没有做“半吊子”,他由此与漕帮结成了牢不可破的伙伴关系。胡雪岩其后的丝茶生意、军火生意,如果没有漕帮的合作与支持,都很难成功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想想别人或为别人着想,实际上也就是在为自己着想。

3. 精通人情,帮人帮到实处

胡雪岩精通人情世故,遇见有才干、可以结交并能够收为己用的人就相机而变,在帮助对方的过程中自然就卖出一个人情。这是胡雪岩在结交朋友时以情服人的原则,他在帮助对方时,始终能够做到帮在实处,总能够做到别人缺什么,就及时送什么。做这种事的关键在于,只要看出征兆就立即行动。

例如,当初胡雪岩随王有龄到上海办事的过程中,有事情急切需要当地富商豪绅出面相助。如果贸然拜访,事情肯定无法顺利办好。胡雪岩想,必须找机会先送他一样紧缺的东西。但身为富商豪绅,他缺什么呢?在那个年代,商人见官低一级,他缺的正是官场给他威风。于是,胡雪岩决定找机会送一个大大的面子给上海富商。恰好当时抚台大人送给王有龄一桌海菜全席,胡雪岩与王有龄商量后决定,迅速将这桌酒菜摆到这位豪绅府中。豪绅一听是抚台大人送的海菜全席,平时那目中无人的傲慢顿时抛到九霄云外,对王有龄、胡雪岩变得毕恭毕敬起来。

胡雪岩抓住机会,送当时尽管富甲一方但社会地位较低的商绅一个大大的官场面子。这样的做法,也许只有胡雪岩想得出来。不爱珠宝,只爱虚荣,一桌席面胜过许多重礼,这在平常人是想都想不出来的。这足以显示胡雪岩做事之高明。

又如胡雪岩结交古应春的过程,也很能说明问题。古应春是上海洋行里的翻译,他在当时的十里洋行里是个人尽皆知的人物,用现在的话说,那也算一大腕儿。由于古应春自小就读于基督教会学校,后来到上海学生意,既擅长外语又懂生意经,便做上了翻译这一行。胡、古的相交源于二人共同的感触和认识——做洋务。

经过一番交谈,两个人思想上产生了共鸣,认为国人须拿出点自己的骨气。如果中国人内部自相争斗,吃亏的是自己,占便宜的是洋人。因此,中国的丝业如果要与洋人进行竞争,就必须要求东南沿海一带的丝业商人联合起来,作为整体来同洋行抬价。否则,零散的丝业同行之间互相拆台,不仅谁也挣不到钱,反而会便宜了洋人。

有了想法,胡雪岩和古应春二人决定联合上海丝业一致对抗洋人商行,为中国商人争一口气。此时,二人对洋人、洋行都摸得十分透彻,以后与洋人做生意便相互帮忙。

事有凑巧,当胡雪岩与古应春和洋人谈完一桩生意回到住处怡情院时,恰巧遇到了七姑奶奶。古应春掀开门帘,贸然闯入,与七姑奶奶撞个正着。二人对视良久,彼此互相吸引,心中都是怦然一动。这种错愕情迷的状态,加上二人又是初见,一时之间竟不知如何招呼,二人半晌无语。

胡雪岩随后而来,看了看两个人的表情,心里明白:这两个人八成是对上眼了。事后,七姑奶奶的种种表现更是验证了胡雪岩的猜测。七姑奶奶是尤五的妹妹,平素胆大独立、做事爽快,人称“女张飞”。自从她见到古应春后,竟然说话行事都显得斯文起来,而且左顾右盼、脸颊绯红,样子像个姑娘。古应春鳏居了十几年,见如此姿色的女人自是春心漾荡。而七姑奶奶也由于丈夫过世,孀居多年,一直住在娘家。这餐饭吃完,古应春就恳求胡雪岩给他做媒。由于胡雪岩熟悉二人的脾气,考虑到二人互相尚不了解,就找机会让他们相互交往。

谁知七姑奶奶是性情中人,对古应春十分中意,生怕古应春缩手缩脚,会中途突然变卦。于是,她找了一个机会将古应春请到家中,将他灌得大醉,留宿家中。第二天一早,古应春一觉醒来,见自己躺于女人香榻,七姑奶奶只穿件贴身的小夹袄在灯下独坐,泪光盈盈,颇为委屈的样子。又听得七姑奶奶对他说什么都给他了,要他对灯起誓,永不变心。这也是七姑奶奶行事不同于一般人之处。她性格向来豪放不羁,连尤五都做不了她的主。

七姑奶奶留宿古应春,其实是她的小伎俩,两人并没有肌肤之亲,但古应春酒醉之下根本不知道实情。古应春这个人很传统,又身为洋场上走动的人物,为道德和责任心所使,就不得不娶她过门了。这是七姑奶奶的如意算盘,谁知事与愿违。这件事风传之后,名义上她与古应春是夫妻关系了,但却无任何嫁娶仪式,不仅七姑奶奶无脸回松江,连尤五提到这件事都觉脸上无光、家门不幸。

胡雪岩把这些事都记在心上,认为自己作为古应春、尤五的好朋友,有义务、有责任帮忙理顺这件事。如果把事情处理妥帖,不仅是帮了古应春的忙,而且也帮了尤五和七姑奶奶这一办事能力极强的女人一个大忙。这三人事后总会感激自己的。事实证明,这三人后来对胡雪岩做事帮助都很大。

七姑奶奶与古应春这件事最大的困难倒不在于风言风语,而是当时已经成了骑虎难下的僵局。当时,适逢古应春家门的老族长——一个七十多岁的白胡子老头——到上海来看孙子。古应春是个恪守孝道之人,就向他禀告了这件事情。谁知不讲还好,一讲老头子很生气,极力反对,说古家门里向来无再嫁之妇。无论古应春怎么央求,就是不准。古应春托了许多人去说情,老头子回过一句话:“要娶可以,但依据族规,要将古应春逐出家门,和家族再不来往。”这下,古应春似无头苍蝇急得团团转。

胡雪岩的脑子可不是糨糊,经过一夜的思考之后他有了主意。他认为,这个白胡子老头身居乡下,很少来上海走动,大可用瞒天过海之计,即使日后让他发现,也是无计可施。

于是,胡雪岩就开始实施自己的计划。他先让七姑奶奶改姓,认王有龄做义兄,两头说媒、嫁娶、婚宴等一切事宜皆由王有龄出面打理。然后,在古家出面求婚时,王家应允亲事并付庚帖。只要保守秘密,外人谁知道知府大老爷的妹妹就是以前那位七姑奶奶呢?族长日后即使发现,难道还能驳回吗?这一招足以应付乡下老族长了。

这个主意果然高明,郁郁寡欢的古应春顿时一扫脸上的忧急,心头一块石头终于落了地。七姑奶奶也笑得合不拢嘴,急下厨房张罗一桌佳肴来款待这位大恩人。尤五自是很感激,因为胡雪岩又帮他解决了一件事关自己名声的棘手家务事。

设想如果这件事情不是胡雪岩帮忙迅速解决,不仅古应春和尤五在洋行和江湖上的名声会受到影响,他们的生意也会受影响。更严重的是,这样会损害他们的自尊与自信,甚至可能导致古应春、尤五两位朋友互相敌视与怨恨。

由于胡雪岩对古应春在婚姻一事上的大力帮助,古应春心存感激。自此之后,胡雪岩与洋人之间的丝业、枪支军火各种生意,都有古应春全力帮衬,胡雪岩的生意越做越大。

4. 圆融的最高境界,能大能小都是龙

要成大事,先要会做人;而会做人,即要善于在交往中积累人脉资源。若能做到圆通有术、左右逢源、进退自如,上不得罪于达官贵人,下不失信于平民百姓,中不招妒于同行朋友,行得方圆之道,人脉大树枝繁叶茂,那成大事一定不在话下了。

有一次,胡雪岩买了一批洋枪,要由上海运到浙江,支持当地的清军剿灭太平军。这对胡雪岩来说,是一件可以向政府邀功请赏的好事情。但是,枪还没有起运就出现了问题。有一伙人盯上了这批枪,准备半路“抢劫”!

承运这批枪的是松江漕帮,当时松江漕帮的负责人是尤五。准备截获这批枪的人是尤五的“同参兄弟”俞武成,此人带领本帮兄弟在扬州、镇江一带活动。

事情是这样的,俞武成的“事业”出了一点状况,正处于人生的低谷,听说他的师兄尤五接到一个肥差——运送枪支,这让他惊喜不已,觉得自己终于可以为手下的弟兄们做些什么了。然而,他的力量还没有强大到能拿得下这批军火的程度。而刚好太平军方面也得到这个消息,也打起了这批武器的主意。这就使得两家一拍即合,达成协议要“共图大业”。

由于当初尤五一直以为这批枪支是清政府的,并不知道是胡雪岩的,依着他跟俞武成的关系,决定到时候给他行个方便,拉兄弟一把,让他在半路杀出来,截留这批武器。

然而,等胡雪岩来松江拜会尤五的时候,他知道了这个消息。这时,尤五才知道这是胡雪岩的枪,但已经答应了俞武成,这边又不好意思得罪胡雪岩。一时间,尤五成了“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像人”!

这让胡雪岩也感觉很不舒服。

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之后,尤五最终作出了和俞武成断绝交情的决定,答应在运输途中阻止他动手,帮助胡雪岩渡过这个难关。

这下胡雪岩的问题解决了,但他并没有因为这样而放手不管此事,因为自己的问题现在转嫁到了尤五那里。尤五因为自己要与兄弟反目,这显然不是胡雪岩愿意看到的。

胡雪岩的原则是既要把人做好,又要把事情做好。只有事情做好了,人才能做好。那么,应该怎么解决尤五的问题呢?首先,他不能让尤五跟俞武成撕破脸皮。其次,他需要运用一些手段,让俞武成变为自己的朋友。

在跟尤五聊天的过程中,胡雪岩突然“灵光一闪”,有了妙计,既不必伤害彼此之间的感情,又可以把枪支运到。这个妙计就是搬请俞武成九十岁的老娘俞三婆婆。因为他从尤五嘴里得知,俞武成是个孝子,对母亲的话言听计从。如果能让她硬压着俞武成让步,就不至于让尤五为难了。

然而,胡雪岩到了苏州俞三婆婆那里,才知道她原来是个厉害的“老江湖”。当得知胡雪岩的目的之后,她装聋作哑,不想帮这个“忙”。越是这样,胡雪岩越是不敢大意。于是,他不厌其烦地说明来意,一方面表示不愿使松江漕帮为难,想解除尤五的窘境;另一方面,又表示不愿请官兵护运,怕跟俞武成发生冲突,伤了江湖和气。

这番话可谓绵里藏针。当听到胡雪岩说“不愿意请官兵护运”这句话时,俞三婆婆暗暗吃了一惊。她当然知道胡雪岩跟官府的关系,更知道这其中的利害。这话等于指责俞武成伙同太平军抢劫军械,这可是灭门的大罪。

面对这种利害关系,俞三婆婆装出一副被不争气的儿子气得发抖的样子,一边拄着拐杖一边厉声吩咐她的孙子俞少武:“赶快派人把你那糊涂老子找回来!”

胡雪岩看到事情有了转机,急忙好言相劝:“这件事怪不得俞大哥!我们也是道听途说,还不知道真假,俞大哥不至于敌友不分。我们的来意,是想请三婆婆做主,仰仗俞大哥的威名,保个平安。”

听胡雪岩说得这么诚恳和谦虚,俞三婆婆的脸色缓和了一些:“这事武成理当效劳。”

事情到此,似乎可以告一段落,既解除了尤五的尴尬,又拉拢了俞家,枪支可以顺利运输了。

然而,胡雪岩想的可远不止这些,他考虑的是如何把俞武成的骑虎之势成功地化解掉。因为俞武成此时寄人篱下,急于为自家弟兄谋个出路,他是受到当地一个江湖组织的挟制,不得不做这趟买卖。

按理说,胡雪岩已经达到了自己的目的,俞武成和江湖组织的恩怨他可以不管,反正有了俞三婆婆施压,俞武成不敢造次了。

但胡雪岩不是一般人,他不愿意看到不圆满的结局,他要让俞武成彻底成为他的朋友。因为他觉得,只有按照这样的思路做事,才能把事情做大。于是,他又开始为俞武成的难题奔走,又开始考虑下一步的良策。

那么,胡雪岩做到了吗?当然做到了,他用的方法就是收降。

胡雪岩不仅向俞武成和那个江湖头目讲明了形势利害,而且跟他们达成了协议,由胡雪岩报请官府,发给这批人三个月粮饷,保证不先降后杀,事成后编队移地驻防。另外,胡雪岩还拿出一万两银子送给那个江湖头目,说:“我那个合伙做生意的好朋友古应春告诉我,我在丝上赚了一把。自己人有难同当,有福同享,你分一万两银子的红。”

既然有了生路,谁还会硬往死路上走呢?这样一来,双方皆大欢喜。

由此可见,只有尊重他人,满足对方的成就感,才能使自己的事业不断上升。只此一件事,就足以看出胡雪岩的“圆融”。

假定在这件事情上,胡雪岩没有作什么周旋,只是尤五卖他人情,与俞武成闹翻,运枪的事情虽然可以办成,但以后的局面却会恶性循环,处处掣肘、事事难办。所以,尤五的人情可以领,却不能那么便宜地收下就算了。俞武成那里稍有不同,胡雪岩跟他本没有人情却必须做人情,只有把人情做好了,事情才好办。而做成人情的方法无非是同生死、共患难。替对方考虑周到了,难题解决了,自己的事情也就大功告成了,以后办事就更方便了。

从这件事情可以看出,胡雪岩为人处世不怕麻烦、不辞辛苦,总是力求做到周全。在做人做事的过程中,时时刻刻本着一个“圆”字,不到山穷水尽之时,决不会放弃以平和的方式解决问题。但有时候为了使事情达到平和圆满,也决不过于姑息迁就。既不失原则,又善于见机行事、灵活应变。这就是胡雪岩的“圆融”哲学。

同类推荐
  • 蒙古族英雄史诗:江格尔

    蒙古族英雄史诗:江格尔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蒙古族英雄史诗》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能为弘扬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各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尽一份绵薄之力。
  • 杜月笙全传

    杜月笙全传

    本书立足翔实史料,以杜月笙一生的事迹为主线,力求再现杜月笙跌宕起伏、极富传奇的一生。黑白两道纵横任我,亦正亦邪毁誉由人,20世纪初的大上海繁华兴旺,风云诡谲,许多人带着梦想赤手空拳来此闯荡,能出人头地的却只是凤毛麟角,上海滩教父杜月笙就是其中一个。他慷慨大气却又狡诈多端,为人豁达却又投机钻营,体恤民情却又心狠手辣,他的性格亦正亦邪,行事亦黑亦白,一生不曾加入任何政党组织,却始终与政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纵观三百年帮会人物,杜月笙实属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之集大成者。
  • 世界最具财富性的企业精英(4)

    世界最具财富性的企业精英(4)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京剧大师梅兰芳

    京剧大师梅兰芳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张海新编著的《京剧大师梅兰芳》为丛书之一,介绍了京剧大师梅兰芳的戏剧人生。 《京剧大师梅兰芳》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杜月笙全传

    杜月笙全传

    杜月笙自幼父母双亡,沦为乞儿。为了出人头地投靠青帮头目黄金荣;献媚于黄金荣的大老婆桂生姐;镇压工人武装,杀害共产党人取宠于反动势力;上攀“天子”蒋介石;中靠军统特务头子戴笠;下用青帮、“恒社”等帮会社团组织……一步步登上了民国年间名噪一时的“教父”宝座……本书除了全面系统地反映了杜月笙用刀枪、鸦片、赌器、官印、女人、金钱,凭借黑道势力发迹于十里洋场的过程;同时又客观的记叙了杜月笙在抗战时期不惧日本人的威逼利诱,坚持支援国共抗日、并清剿汉奸特务的业绩;描叙了他对蒋介石攀附、希翼、失望、离心的四个阶段;刻画了他从“教父”宝座上跌下来,客死在香港的结局。
热门推荐
  • 宝贝儿子明星妈

    宝贝儿子明星妈

    她是一个大明星,也是一个单亲的妈妈,在万丈光芒的背后,隐藏着的又是怎样的辛酸和无奈?“妈妈,我的爸爸在哪里?”每次这时,她都抱紧儿子,“宝贝,爸爸很快就回来。”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魏晋南北朝诗歌变迁

    魏晋南北朝诗歌变迁

    诗,具有全人类的普世价值。诗,是人类心灵的深切呼唤。诗是一条流经人类每个角落永不枯竭的清清小河。诗是不受时空条件限制的。那是因为由诗所传达出的人的美好情感是不受时空条件限制的。诗,可以越过沧桑岁月,到达地老天荒。诗是整体意义上的美,是春风沉醉的美。诗是美的极致,因为诗具有巨大的艺术容量和广阔的想象空间。
  • 论语(国学启蒙书系列)

    论语(国学启蒙书系列)

    本书为语录体文集,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因此称为语。《论语(国学启蒙书系列)》为该系列其中一册,丛书编者韩震等人采用活泼插图的表现方式,让读者在阅读中积淀文化底蕴,培养良好道德品质,从而受益一生。 “国民阅读文库”之“国学启蒙书系列”由权威教育专家及国学大师联袂编撰而成,为适应青少年的阅读习惯,采用了双色注音的方式;书中精美的插图帮助青少年加深对内容的理解;通过阅读精彩的故事,让青少年懂得为人处世的道理。可以说,这是一套为青少年读者倾力打造的国学启蒙经典读物。
  • 前世今生爱相随

    前世今生爱相随

    【本故事纯属虚构】林青青同学意外坠马,竟然穿成了一朝废后,不就是一个皇后吗,她不稀罕!她要做一个混吃混喝的小米虫!她要活色生香地调戏美男!哦!NO!她不要和顺治玩亲亲!什么?他胆敢接乌云珠入宫!这还没完,他竟然和乌云珠夜夜狂欢!好你个顺治!我惹不起还躲不起吗?我穿回现代当明星去!呃!怎么顺治的影子总在她眼前晃呀晃,晃得她忧心忡忡......好吧!她当他已改过自新,在穿越之门开启的时刻重新穿越回去......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我愿意生活在这三个朝代

    我愿意生活在这三个朝代

    假如给你一次机会,你愿意生活在历史中的哪个朝代?恢弘的大汉?绚烂的大唐?静谧的大宋……如果说,历史有道门槛的话,任何人都不过是槛外痴人,企及遥望。拈起脚尖,伸头探望,总能于门缝问窥及些许的意境,宛若发现新大陆般,惊喜连连。现在,就在这窥望中,让我们的思绪走进另一个美妙的天地……
  • 淡定小娘子:王后的悠闲生活

    淡定小娘子:王后的悠闲生活

    【女主成长史/情有独钟/浪漫温馨】苍茫岛上,他对她说:“我永远不会阻挡你,我只会在你身后守护你。”漫天飞雪中,他站在皇城之巅,对着璀璨的烟火,许下他生平第一个新年愿望:“我只希望我身边的这个小女孩儿,可以永远平安快乐。”他斜睨苍天,傲然道:“神的旨意?神算什么东西?凭什么所有人的命运都要由他主宰?丢丢的宿命,由我来定。”一见封心,天上地下无路可逃。纵横四海,何如与你相守人间。
  • 精神分析引论

    精神分析引论

    《精神分析引论》是弗洛伊德的代表作,被认为是标准的精神分析学的入门教材。精神分析是一种治疗精神疾病的方法,也是研究心理功能的技术,后来形成一种心理学的理论,成为现代心理学的—个重要学派,对心理学、医学、人类学乃至历史学、文学艺术和哲学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本书是弗洛伊德在1915—1917年的两个冬季在维也纳大学讲授精神分析理论的三部分讲稿,因而全书也分为过失心理学、梦和精神病症通论三篇。在前两部分,他假定听者对精神分析学的知识毫无所知,所以从入门讲起。第三部分讨论了更深层次的问题,也就是神经病的精神分析和治疗。
  • 一见倾心,总裁情深不移

    一见倾心,总裁情深不移

    『已结局,放心入坑』公司倒闭,爸爸病逝,为保住公司上万员工的饭碗,她甘愿做他的女人。青梅竹马的未婚夫娶他姐姐,她痛不欲生,他心情大好。五年后,为了好友婚礼,她回到了Z城,下飞机就碰到了他!兜兜转转,依然逃不出他的手掌心一一“要么,嫁我……”“我已婚!”“那么,孩子归我。”“你无耻!”她一句话,他展现了无耻的功力,与当年相比有过之无不及。直到最后,所有的爱恨情仇都消失于他为救她,负伤沉入海底那一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