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14000000022

第22章 孙子谈攻防(2)

有时间观念的人,会因为无聊地过了一个小时而后悔不迭,才会想方设法地去寻找运筹时间的方法。古今中外,凡是有成就的人物都具有时间观念。

美国首任总统华盛顿,享誉盛名。他的许多部下都领教过他严守时间的作风。他约定好时间的事情,必定会按时做到,一秒都不差。

有一次,他的一位秘书迟到了两分钟,看到华盛顿满脸怒容的样子,秘书赶紧解释说,自己的手表不准。

华盛顿正色地说:“或者是你换一只手表,或者是我换一个秘书!”

华盛顿对时间的重视,使得这位秘书从此不再迟到。华盛顿所具有的这种时间观念,正是每个现代人都应当具备的。

自我保护——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

[原文]

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故能自保而全胜也。(《孙子兵法·形篇》)

[今译]

善于防守的军队,隐藏自己就像藏于深不可知的地下一样,无迹可寻;善于进攻的军队,展开兵力就像九霄云外突然降下,势不可挡。所以,善防善攻的军队,既能保全自己,又能获得全胜。

[历代论引]

曹操曰:因山川丘陵之固者藏于九地之下;因天时之变者,动于九天之上。

杜牧曰:守者,韬声灭迹,幽比鬼神,在于地下,不可得而见之。攻者,势迅声烈,疾若雷,如来天上,不可得备也。九者,高深数之极。

梅尧臣曰:九地,言深不可知;九天,言高不可测。盖守备密而攻取迅也。

张预曰:藏于九地之下,喻幽而不可知也;动于九天之上,喻来而不可备也。《尉缭子》曰“若秘于地,若邃于天”是也。守则固,是自保也;攻则取,是全胜也。

[兵法札记]

“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故能自保而全胜也。”孙武的这种“自保而全胜”的思想,贯穿于《孙子兵法》的全书,为后世兵家所继承。如《六韬》中说:“全胜无斗,大兵无创。”清太祖努尔哈赤也说过:“当征战之际,最上者,莫过于不损己兵,而能胜敌者也。”

为了“自保而全胜”,关键在于战略战术的灵活和指挥的得法,要能做到攻守兼备。进攻虽然是夺取胜利的手段,但也不能顾主观条件而片面地强调进攻,同样,也不可片面地强调防御,一切行动要以时间、地形为转移。

公元430年(南朝宋文帝元嘉七年)11月,宋国派兵北上伐魏,诸军受挫,相继南撤。魏军乘势南下,兵临历城(今山东省济南市)。防守历城的是宋国历城太守萧承之,当时他手下只有几百人的兵力。面对强大的魏军主力,一些守城官兵不禁大惊失色。太守萧承之却从容不迫,下令偃旗息鼓,大开城门。部下对此大惑不解,以为敌众我寡,如此一来,只能是自取灭亡。萧承之却认为当时敌众我寡,情势危急,如果向敌人示弱,敌人势必乘势攻城,后果将不堪设想。所以唯一的办法就是向敌人示强,或许还有一线生机。萧承之大开城门之后,魏军见历城城门大开,以为宋人设有埋伏,不敢贸然入城,后犹豫一番,引兵退去。

历城守将萧承之在大军攻城之时,临然不惧,权衡利弊,果断下令大开城门迎敌,上演了一场名副其实的“空城计”,不仅保全了自己而且战胜了敌人。当然他这样做是十分危险的,可是在当时的情况下,这也许是最好的出路。事实证明,萧承之的做法使他与全体将士“自保而全胜”。

[人生感悟]

“攻”和“守”是两种基本的态势。无论是采取“攻势”还是采取“守势”,要根据自己的实力和具体情况采取相应对策。实力强大,具备胜利的条件,就要果断进取;实力不足,不具备胜的条件,就要耐心等待,以保存实力,寻求战机。但无论是攻还是守,最终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要保护自己。

《斯巴达克思》一书里有这样一个情节:斗士斯巴达克思一次与三人角斗,为了避开三人联合攻击,就佯装敌不过对方,拔腿就跑;三个对手穷追不舍。等到对方三人追赶一段路程,彼此拉开一定距离后,便实行各个击破。当最先追赶上来的对手接近他时,斯马达克思迅速转过身来,乘其不备猛地一击,将他打到在地;接着又打倒第二个追赶上来的对手;最后打倒第三个对手,这样,既保全了自己,又打倒了对手,可谓大获全胜。

疾而有节——善战者,其势险,其节短

[原文]

善战者,其势险,其节短。势如(弓广)弩,节如发机。(《孙子兵法·势篇》)

[今译]

善于指挥战争的将帅,他所造成的态势总是险峻逼人,发起攻击的时机节奏总是短促迅捷。这样的险势像张满了的弩弓,箭在弦上,蓄势待发;这样的短节就像用手扣动扳机一样,一触即发。

历代论引]

曹操:险,犹疾也。短,近也。在度不远,发则中也。

梅尧臣曰:险则迅,短则劲;故战之势,当险疾而短近也。(弓广),音霍,(弓广)张也。如弩之张,势不逡巡;如机之发,节近易中也。

何氏曰:险,疾也;短,近也。此言击战得形便,如张弩发机,势宜疾速,仍利于便近,不得追击过差也。故《太公》曰:“击如发机者,所以破精微也。”

[兵法札记]

“善战者,其势险,其节短。势如(弓广)弩,节如发机。”在这句话中,孙子阐述了攻击时必须凶猛急促而有节奏。要恰当地等候时机,然后奋起一击,既猛烈又急骤,则必能打垮对手,取得胜利。

春秋时期,阖闾派人刺杀了吴王僚,夺权当上了吴王。阖闾当上国君后,忽然想到僚的儿子庆忌还在国外,顿时吓出一身冷汗。庆忌是当时天下有名的勇士,他力可举千斤,谋能定四言。阖闾急忙请教伍子胥,伍子胥推荐要离充当刺客。要离身材瘦小,为了完成任务,请求阖闾杀其妻和子,并断其右臂。阖闾依计而行,还故意在城中火化要离妻、儿的尸体,以使庆忌知晓。要离“逃离”吴国。庆忌与阖闾有不共戴天之仇。要离与庆忌两人“同病相怜”,很快成了“莫逆之交”。数月后,庆忌率大军打回吴国,要离与庆忌同船而行。战船行至江中,骤然刮起大风。要离觉得这是行刺良机,可以凭借风力弥补自己力量不足,于是走到上风头,趁庆忌一心指挥大军渡江之机,拿起了一支锋利的长矛,突然向庆忌刺去。要离的第一枪刺掉了庆忌的头盔,庆忌从未想到要离会刺杀他,头盔脱落,不知何故。迟疑之间,要离已挺矛刺中他的心脏。庆忌大惊,忍痛把要离头朝阳区下地提在手中,向江水中浸了三次,然后把要离放在自己的膝盖上,对左右士兵说:“这个人正是天下少有的勇士,不要在一天之内使天下失去了两位英雄。我死之后,务必放他回国,以表彰他对主人的忠心。”瘦小的要离刺杀力举千斤的庆忌,本不可能,然而要离站上风、借风力而“势险”;举长矛、挺枪刺则“节短”,可谓善战者。

公元986年,辽军侵宋,与宋军相持于代州城外。知州张齐贤向潘美求救,潘美发兵驰援,但在途中又接皇帝之命撤回。张齐贤了解到辽只知潘发兵而不知其收兵,于是令200名士兵一人一旗,于城西30里外设置疑兵,又于辽军退路埋伏锐卒2000人。是时,辽军见火光四起,以为宋援兵已到,立时撤退。张齐贤开城出击,伏兵在路上截击,辽军大败,代州之围遂解。张齐贤利用潘美率军来援所造之势,诱使辽军退兵,然后迅速展开伏击与出击,以少胜多,力挽危局,其势险节短,可谓千钧一发。

围师必阙——围师必阙

[原文]

围师必阙。(《孙子兵法·军争篇》)

[今译]

对敌实行包围时要留有缺口。

[历代论引]

曹操:曰:《司马法》曰:“围其三面,阙其一面,所以示生路也。”

李筌曰:夫围敌必空其一面,示不固也。若四面围之,敌必坚守不拔也。项羽坑外黄,魏武围壶关,即其义也。

杜佑曰:若围敌平陆之地,必空一面以示其虚,欲使战守不固,而有去留之心。若敌临危据险,强救在表,当坚固守之,未必阙也。此用兵之法。

[兵法札记]

“围师必阙”的实质在于欲擒故纵,欲歼故放,先从精神上给对方造成败势,使难打之敌变成好打之敌。

明代何良臣《阵纪·卷二·众寡》指出:“大抵围师必阙,阙之前面多有险伏。兵厚处必敌根本之地也,观其不治而冲之者,不但欲击,更乱其营,所谓一击而百万破。此又在用者审势相机,亦未可执其围师必阙一语,反为所陷。”“围师必阙”包含着积极歼敌以求全胜的思想,它不仅适用于攻城夺关的攻坚战,也适用于运动伏击战。

明朝时期,当时的日本浪人,常常组成团伙侵犯我国沿海地带,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使我国沿海百姓蒙受了重大损失。当时的明朝军民就称之为“倭寇”!辽东半岛由于地理位置原因,经常受到倭寇的抢掠。因此,明朝朝廷总是派有经验的,智勇双全的大将镇守那里。

明成祖永乐十七年,由大将刘荣担任左都督,镇守辽东。有一次他视察辽东诸岛屿,观测了那里的地形。认为金州卫的金线岛西北面的望海埚,地势最高,可瞭望附近的众多岛屿,又处于敌寇侵优的必由之路,也是守卫滨海的咽喉要道。因此,他奏请朝廷在山上构筑城堡,打算设置烽火台来监视海面。朝廷就准了他的奏请,很快就在望海埚建造了堡垒,并常期驻军警戒,守备。

有一天,负责瞭望的将士前来报告说:“东南方向,夜间发现有火光。”这是有乘船工前来附近的情形,刘荣估计将有敌寇入侵,立刻派骑兵、步兵奔赴望海埚的小堡上警戒,准备迎击来敌;同时,命令犒赏将士,喂好战马,但在外面看起来全军仍然是一副漫不经心的样子;此外,又派督指挥徐刚率兵埋伏在山下,还下令百户长姜隆定率领一些壮士潜伏着准备去焚烧敌人的船只,以截断他们的退路。并且与大家约定:“看见举旗,听见炮声,伏兵便奋起攻击,水听从命令杀敌者,定斩不饶。”第二天天一亮,果真有两千多名倭寇乘海船直抵望海埚下,登上岸后便鱼贯前行,如同走进无人之地。此时,刘荣披甲举旗,指挥将士们鸣炮,于是伏兵全都奋起,如猛虎下山,一面大声呐喊,一面分为左右两侧进攻敌人,拼命砍杀。敌寇不知有伏兵,被杀了个措手不及,如惊弓之鸟,一哄而散,这样以来败的更快,顿时就尸横遍野,失去一半的兵力了。其余的敌寇狼狈逃到樱桃园的一个空城堡里,明军又包抄攻击,将士们要进入空堡里巢杀全歼敌人,刘荣没有同意,而故意让开一面放他们逃跑,等到倭寇全部从空城堡里出来,刘荣既命令两翼部队夹击敌寇,倭寇再次四散而逃,被明军逐个消灭,结果这一战活捉了敌寇几百人,斩首一千多人。有侥幸逃到海船上的,又全都被姜隆及其部下所俘获,无一人逃脱。而明军几乎没有什么伤亡。

战斗结束,班师回营后,众将请教刘荣说:“将军您发现敌人时很安闲自如,等到临阵时却披甲战斗,把敌人逼进城堡后,不仅一个不杀,反而放走他们,这是什么原因呢?”刘荣解释说:“倭寇远道而来,一定是双饥饿又疲劳。我军则以逸待劳,以饱待饥,这是兵家常用具有效的方法。倭寇开始是鱼贯而来,组成的是长蛇阵形,这种阵势攻击强,动作灵活但两翼薄弱,易于被伏兵击溃,所以我们要摆出真武阵式来对付他们,攻击他们的两翼,拦腰截断他们,使他们首尾不能兼顾。在慌乱中,无组织没纪律的倭寇必然不会拼命互相援救,消灭了前方的任寇,后方的倭寇进入空堡内,一定有拼命战斗的决心,这时,我军如硬功夫要攻击它,怎么能不受挫折呢?虽然我们兵力有优势,但也没有必要去强攻这些凶悍的亡命徒。因此,我故意放条生路给他们逃走,然后我们待他们出来后,他们急于逃窜,已无心再战,此时再予以打击,就可以最小的代价取得巨大的成功!这是‘围师必阙’的战术。以上这些作战方法,兵书上都有记载,诸位平时没有留心吗?”

[人生感悟]

为什么包围敌人时要给他留条潜逃之道?其中主要的原因就是归处于绝境的敌人冒死反扑,自己反百措手不及。即使对方是弱敌,当他们意识到反正也是一死,拼出去可能有活路时,就会产生出巨大的反击力,处理不好,就要受其伤害。

这个道理也可适用于人际关系。人被逼急时,有的则会采取阴谋手段伺机报复。所以,“得饶人处且饶人。”是安全的做法。

在18世纪,法国科学家普鲁斯特和贝索勒是一对论敌。他们围绕定比定律争论了有9年之久。他们都坚持自己的观点,互不相让。最后的结果是普鲁斯特获得了胜利,成了定比这一科学定律的发明者。但是,普鲁斯特并未因此而得意忘形,得理不饶人。他真诚地对与他与激烈争论的对手贝索勒说:“要不是你一次次的责难,我是很难进一步将定比定律研究下去的。”同时,普鲁斯特还特别向众人宣告,定比定律的发现,有一半功劳是属于贝索勒的。

在普鲁斯特看来,贝索勒的责怪和激烈的批评,对他的研究是一种难得的激励,是贝它勒在帮助他完善自己。这与自然中“只是因为有了狼,鹿才跑得更快”

的道理是一样的。

普鲁斯特的宽容是博大而明智的,他允许别人的反对,不计较他人的态度,充分看到他人的长处,善于从他人身上吸取营养,肯定和承认他人对自己的帮助。正是由于他善于包容和吸纳他人的意见,才使自己走向成功。

穷寇勿迫——穷寇勿迫

[原文]

穷寇勿迫。(《孙子兵法·军争篇》)

[今译]

对陷入绝境的敌人不要过分逼迫。

[历代论引]

陈(白皋)曰:鸟穷则捕,兽穷则噬也。

梅尧臣曰:困兽犹斗,物理然也。

张预曰:敌若焚舟破釜,来决一战,则不可逼迫,盖盖穷则搏也。晋师败齐于鞍,齐侯请盟,晋人不许。齐侯曰:“请收合余烬,背城借一。”晋人惧而与之盟。吴夫概王谓“困兽犹斗”,汉赵充国言“缓之则走不顾,急之则还致死”,盖亦近之。

[兵法札记]

孙子为什么主张“穷寇勿迫”呢?梅尧臣的注解在《十一家注孙子》中颇丰人代表性——“困兽犹斗”。困兽犹斗,何况人呢?吴王听取了夫概的意见,先勿迫穷寇,然后在半路上攻击,取得了胜利。相反,郑成功于1661年5月在台湾进攻台湾城,由于迫城过近,受到守城的荷兰军队炮火反击,将士受到重大伤亡。

《三十六计》中的“欲擒故纵”一计说:“逼则反兵;走则减势。紧随勿迫,累其气力,消其斗志,散而后擒,兵不血刃。”此论意为:逼得敌人无路可走,他就会反扑,让他逃跑则可以减削敌人的气势。追击时,跟踪敌人不要过于逼迫他,以消耗子他的体力,瓦解他的斗志,待敌人士气沮丧、溃不成军,再捕捉他,就可以避免流血。

同类推荐
  • 《周礼》主体思想与成书年代研究(当代中国人文大系)(修订版)

    《周礼》主体思想与成书年代研究(当代中国人文大系)(修订版)

    《周礼》一书原名《周官》,最初见于《汉书·河间献王传》。《传》云:献王好古学,广求遗书,所得皆先秦古文旧书,有《周官》、《尚书》等多种。武帝时,除挟书之律,开献书之路”,献王入朝,当以此书进献,遂入于秘府。哀帝时,刘歆校书中秘,得此书,著于《七略》。班固本之,作《艺文志》,录《周官经》六篇。汉末郑玄作注,唐贾公彦作疏,此书遂列于五经,为《三礼》之首。自汉至今,学者对此书争论甚烈,迄无定论。我们在今日跳出经学之争的圈子,以史学眼光看此书,把它作为研究周代典章制度的史料,应取何种态度,学者所见亦往往不同。
  • 易经白话全译

    易经白话全译

    易经白话全译正鉴于此,我们择取古本、兼采众本,精校精审,荟萃众家之长,采用文、白对照的形式编成。《易经》的六十四卦详解,是全书主体。按经上、经下分为两章,每卦独成一节,各节皆有原文、译文、解读,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或可先窥其门户,后登其堂奥,由浅入深,从而看得懂、学得会、用得上。本书在保持了传统《易经》的原汁原味的基础上,努力为读者提供可以深入阅读的平台,以期让每个读者可以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读出属于自己的一本《易经》。
  • 曾国藩冰鉴(第七卷)

    曾国藩冰鉴(第七卷)

    《冰鉴》以冰为鉴、明察秋毫,以神为鉴、相骨 识人。办事不外用人,用人必先识人,识人必先观 人。古今中外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可以说是有成 有败,为使大家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不受任何影 响,特编辑了此书。本书通过对人体的神骨、情态、 刚柔、容貌、须眉、气色、声音这七个部位的论述, 以达到正确观人、识人、用人的目的。在这里我们不 谈论观人、识人、用人的大道理,只希望大家在观 人、识人、用人方面能够获得厚益。
  • 易经的智慧

    易经的智慧

    本书对《易经》六十四卦的每一卦都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与讲解,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将艰涩难懂的《易经》的精妙阐述给广大读者,与此同时,作者还详尽记录了自己的《易经》心得以飨入门爱好者与资深研究者。《易经的智慧:我读易经心得》深含高等数学二进制的数理基因与阴阳对立统一唯物辩证的哲理基因,所以是科学的、唯物辩证的,并非一般的历史文化知识,更不是用来专门卜卦的书。除上面所说数理哲理外,还充满着对人的忠告与训诫:做人要坚守正道,弃恶从善,居安思危,趋吉避凶,积极应对困境,走向成功。
  • 弗洛姆:有爱才有幸福

    弗洛姆:有爱才有幸福

    本书是新世界出版社本年度之末隆重推出的“思想大师谈人生系列”其一。丛书第一批共四本,主要是听现代西方的思想大师讲人生哲理。本书请弗洛姆出场,宣讲他“有爱才有幸福”的人生哲理,本书是领悟人类情感、获得最优心理的必读书。弗洛姆是现代思想中的“情爱大师”。他对现代人的研究和批判,对现代人心理状况的准确诊断,被称为“综合了弗洛伊德和马克思的学说”,使他成为现代心理学领域最权威的典范。他提出爱是一门实践的艺术,呼吁只有用爱才能拯救人类,使他成为美国最著名、最受欢迎的心理学家。
热门推荐
  • 诗国文苑:古代文学经典选读

    诗国文苑:古代文学经典选读

    徜徉诗国,畅游文苑,我们与古代文学大师“交游”。将上古的醇厚、汉唐的华美、两宋的平易、明清的包容揽入手中,展卷细读,掩卷长思,如品清茶,如饮醇酒。在这里,我们感受到的是美的熏陶,心灵的皈依,思想的碰撞,情感的共鸣。
  • 红尘客栈之往生篇

    红尘客栈之往生篇

    每个人都有斩不断的红尘往事,仙、魔、妖、人、鬼,都走在一条苍凉的不归路上。不过据说世间有一间神奇的红尘客栈,客栈中有一位神秘的老板娘,她会给所有人一杯了红尘,这杯酒能够真的了结一切宿命轮回,不过,喝下这杯酒前,你愿不愿意最后讲一遍你的故事?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出轨王妃

    出轨王妃

    王妃,我并不稀罕,不当也罢。如果坐上这个位置,要牺牲自我,尊严,个性,对不起,办不到。不就是一个男人嘛!要我低三下四去求他,讨好他,迎合他,抱歉,我也很高傲。一曲艳舞,我只想吸引我的相公而已,却不想惹来后宫砖头无数,下一秒,什么《女德》,〈女诫>,反正是一大堆古代女子丛书都搬到我房里来了.拜托,那个皇帝比我父亲还老,我会和他有什么什么?就算有,我也会和那些即帅气又年轻的皇子来一段好不好。勾引的计划是完成了,可请问相公,你也用不着这么性急嘛!我现在心里想的,嘴里念的,眼睛看的,甚至是手中摸的,只有相公你呢!哼,如果不是为了让你尽快休了本姑娘,本姑娘才不会牺牲色相,以身相诱呢!痕儿的新文,希望亲们喜欢,如果喜欢,就别忘了给痕儿投张票哦!痕儿做了一个女主出轨的调查,请亲们踊跃发表自已的看法...下面是痕儿已完结文,呵亲们有兴趣可以欣赏一下!〈出轨王妃〉:〈冷宫晚妃〉:〈丫环皇后〉:〈罂粟皇后〉:〈总裁的玩物〉:〈将军的替身小妾〉:〈皇妃---别走〉:痕儿的新文出炉了,呵,欢迎亲们去欣赏,现代文:《总裁的深度诱惑》穿越文:〈失身变弃妇〉痕儿新坑,有空的亲们去踩踩,《王妃欠调教》有兴趣的亲们可以去踩踩哦!亲们,痕儿新文,欢迎来踩,都市言情:《恶劣富少极品男》顺便推荐后妃大大超好看的精彩文文,《狂野未婚夫》呵,还有自已的新文《总裁惹不得》痕儿最新现代文,《总裁的惩罚游戏》喜欢现代都市文的亲们,记得过来踩踩哦!推荐好友一本书,《夫君十个不算多》轻松又搞笑的哦!痕儿的新文,望亲们多来踩踩,《总裁的豪夺妻》
  • 王爷霸情

    王爷霸情

    她是现代冷血杀手,无心无性,以傀儡之姿在暗无天日的深渊中无尽畅游。当生命中第一缕阳光映射进她的心,还没来得及体认何为情爱,他就被死神招了去。随即,她又在墓地被莫名的力量带到古代,行穿越之实,在这里,她不再是杀手,而是女人,一个普普通通的女人。以为,这会是她生命的转折,不意,逃脱了禁锢的她又一次被命运的枷锁套牢,这一次,她不是冷情杀手,而是他的玩物推荐新文:《王爷囚妾》同为王爷系列,给亲全新的视角,与众不同的故事。
  • 简·爱 呼啸山庄 阿格尼丝·格雷

    简·爱 呼啸山庄 阿格尼丝·格雷

    本书是勃朗特三姐妹最负盛名的代表作的合集。勃朗特三姐妹是人类文学史上的奇葩。大姐夏洛蒂·勃朗特在《简·爱》中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如野蔷薇般的小女人,她用行动告诉我们“人的价值=尊严+爱”;二妹艾米莉·勃朗特笔下的《呼啸山庄》交织着让人意乱情迷的恩怨情仇;小妹安妮·勃朗特以细腻的文笔,在《阿哥尼丝·格雷》中为我们展现出一副对比鲜明的社会生态图。
  • 古文字学讲义

    古文字学讲义

    为了更全面地了解先生研究古文字学的方法、观点和路径,本书将先生关于治古文字学的数篇论文也一起收录其中,读者可通过这些论文了解先生治学思想的发展和变化(自然,先生关于古文字学方面的观点和看法,当以正式发表者为准)。另外,还收录了先生早年所写的《金文嘏辞释例》及《北狄在前殷文化上的贡献》两篇长文,前者为治金文者不可不读,后者则是先生以文字证史的一篇范文。
  • 初恋之拾光

    初恋之拾光

    一个关于爱和自尊、伤害和信任的故事那么小的霖海市,从东到西,不过89.6公里。苏扬不明白,为什么自己屡屡受伤害,却仍然要坚持回到这个地方。冥冥之中,大概一切都是注定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