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13900000028

第28章 学习的方法(1)

由于渊博的文化知识、强烈的人文精神和救世热情,使孔子成为影响最大、成就最高的古代教育家,被后世尊奉为“大成至圣先师”、“万世师表”,他的学派成为中国最早的学派——儒家学派,孔子也成为中国文化的象征。

在《论语》里,孔子主张什么样的教育思想,他强调什么样的教学方法?

学习的乐趣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原文】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第一》)

【今译】

学习而且经常实践,不是一件让人感到快乐的事吗?

【评注】

朱子曰:习,鸟数飞也。学之不已,如鸟数飞也。说,悦,同喜也。程子曰:学者,将以行之也。时习之,则所学者在我,故说。

在古汉语里,“学习”两个字是这样构成的,“学”由两部分构成:上面是表示“知识积累”的符号;下面是一个小孩站在一扇门前,指的是通过探索,增长知识或见识的过程。“习”字也由两部分组成:上半部分表示鸟儿展翅欲飞;下面代表巢穴。它相形于一只鸟展开翅膀,练习飞翔能力,欲离开鸟巢,指的是通过练习,掌握新的技能或行动的过程。因此,“学习”的原意是“‘学’而时‘习’之”,表示一个人自我完善的修炼过程。它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学”是基础,而“习”不可缺少。

日本作家贝塚茂树在散文《阅读古典的心情》中,特别谈到了对“中国古典中的古典——《论语》”开卷的这句名言的体会:这里所说的“学”,正如畏友吉川幸次郎先生所说,指的就是要读《诗经》、《书经》等等孔子学园的教科书。大概是师傅或学长先教给如何读吧。据吉川先生说,学了一次读法之后,就不仅仅是有时、而且应该是经常地背诵,通过温习加深理解。人生之悦乐将无过如此。

古典的意义,绝不可能只学一次读法就能正确领会,而是必须反复多次才能真正掌握的。“时习”的“时”,据吉川君解释,那是包含着重大意义的。只是鹦鹉学舌般地一遍遍诵读,并不能理解古典的意义。这里所指的是:随着学者的成长,经验的扩大,自省的深化,过去还没有吃透的古典的真义,经过常常研究,常常诵读,忽然之间有了顿悟。只有这样,领悟过去一直没有懂新意义时的喜悦,才是人生的至乐。

《论语》开卷的这句名言,基本上把读书之乐,把有志于学问者的喜悦,以纯正和朴素的句子表述明白了。诸葛亮说:“非学无以广才,非学无以养德。”经历了岁月的砥砺,会得到岁月很多珍贵的馈赠,这是因为自己善于学习。“学而时习之”,就是如此。

现代教育界有一个理念。享受学习,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学生肖盾高二时获全额奖学金赴英国剑桥大学读书。在英国的学习生活,他使用了“享受学习”的概念。肖盾同学写信给12班同学说:有人也许会说,享受生活还能说得过去,但“享受学习”就显得有点恶心了。可能我们过于深恶痛绝中国的教育体制中的某些弊端,而很少有人谈及喜爱或享受学业。而在英国,我肯定不是唯一能把“enjoy study”(享受学习)这个短语说出口的疯子,尽管“学习”是英国人最不擅长的事之一,要知道有的英国学生,连7x8都要借助计算器!

就教育环境、体制及习惯而言,中国与发达国家相去甚远,自然学生的感受也大相径庭。但是,不可忽视的是对待学业的心态。我们的中学教育一直强调刻苦,所谓“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学业有苦的一面,可也有乐趣的一面。当你苦恩冥想地解出一道数理化习题,当你写出一篇自鸣得意的作文,其本身过程中,肯定会给你带来乐趣,带来成就感。所以,学业有辛苦的一面,也有“享受学习”的一面。学习是苦中求乐、先苦后甜的过程。

学习是一个永远的过程,学无止境,人不可一日无学,也不可能一日无惑。有惑必须求得解答,释疑解惑在于学习。运用自己的学识解决面临的问题,并取得预期的效果,求得进境,会情不自禁地感到高兴,这就是学习乐趣之所在。

好学的含义

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

【原文】

子夏:“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论语·子张第十九》)

【今译】

子夏说:“每天都学习一些过去所不知道的新知识,每月都不要忘记自己所学的到本领,可以说是好学的人啊。”

【评注】

尹氏曰:古之学者,其所亡与其所能,皆可以一二数而日月见也。

如今世之学,其所亡者果何物,而所能者果何事欤。

要想丰富自己的头脑,完善我们的心智,必然得学习。人之不学,如鱼缺水。这个道理很简单。就像缺少了水的鱼,不可能活得长久一样,不学习的人,迟早会被社会所淘汰。况且,我们对知识的投资,所收获的回报是丰厚的。

弗朗西斯·培根在300多年前就说过:历史能使人明智;诗歌能使人灵秀;数学能使人精细;自然哲学能使人深刻;伦理学能使人高尚;逻辑和修辞学能使人善变。总之一句话,“学习总能陶冶性格”。

学习,是人的一生中一项最重要的投资,一项伴随终身最重要、最划算、最安全的投资。任何一项投资都比不上这项投资。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千钟粟”,说的就是学习的重要性,通过学习可以实现经济上的富足、精神上的满足和物质上的宽裕,甚至通过学习,还可以追求更加真诚和高尚的感情。连古人尚且懂得“学习是一本万利的投资”,尚且懂得“良田万顷,不如薄技在身”的道理,生在知识经济时代的我们,就更应该把握学习这一大好的机会,成就自己充实自己了。美国著名的科学家和政治家富兰克林说过:“花钱求学问,是一本万利的投资,如果有谁能把所有的钱都装进脑袋中,那就绝对没有人能把它拿走了!”

华人首富李嘉诚曾经说过,不会学习的人就不会成功。他认为人生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直到今天他仍然坚持不懈地学习,仍然坚持从中英文报刊上吸收各种知识。

长江实业的一位高级职员曾经将一篇有关于李氏王国的翻译文章送给李嘉诚看,李嘉诚一看便说:“这不就是《经济学家》里面的那篇文章吗?”原来,李嘉诚早已看过英文原文。

李嘉诚的阅读非常广泛。他希望通过不断的学习来陶冶自己的性情。李嘉诚曾说:一般而言,我对那些默默无闻,但做出了对人类有实际贡献的事情的人,都心存景仰。我很喜欢看那些人物的书。无论在医疗、政治、教育、福利哪一方面对全人类有所帮助的人,我都很佩服。

当今世界,正处于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把握住最新的知识与信息,就是把握住了一个个机会。而获得这些知识的唯一途径,就是不断学习。学习并不仅仅是学校里书本上的阅读与练习,而是贯穿人的一生的一项活动。因为时代的原因,有许多人年轻的时候并没有受到系统的教育,但是这并不妨碍他们成为优秀的人才,当条件允许的时候,他们重新拿起书本,一边工作一边不断地通过各种途径进行学习,不断地给自己充电,最终也取得惊人的成就。

你在为谁读书

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原文】

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天学者为人。”(《论语·宪问第十四》)

【今译】

孔子说:“古代的学者进行学习是为了完善自己,今天的学者进行学习是为了求取名利。”

【评注】

程子曰:为己,欲得之于己也。为人,欲见知于人也。又曰:古之学者为己,其终至于成物。今之学者为人,其终至于丧己。按江西师范大学杨润根教授的观点,所谓“为己”是“为自己,为了自身内在的原因,为了自身内在的目的和需要,为了自己作为一个理性的人的心理性需要”;所谓“为人”是“为了他人,迎合他人的嗜好,以博取他人的赞誉”,前者是为了完善自己,后者是为了沽名钓誉“为人”学习的人不是为自己来努力寻求知识,而是把知识当作手段而非目的。

流沙河有一篇文章谈到了“为己之学”与“为人之学”的区别,他说:“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说得真好。为己就是充实自身,完善自身,不要一看见“为己”就认为那是为己谋私利。为人就是卖给权贵,货与帝王家。不要一看见“为人”就认为那是为人民服务。

读书就是应该“为己”。若这个世界人人都能“为己”读书,就成为文明的乌托邦了,那该多好。如果确有困难,不能人人,那至少士君子应能做到“为己”读书。其上乘者,充实自身之学识,完善自身之道德,或执教于杏坛,或研究于翰院,或逞辩于稷下,或著述于漆园,皆能欣然自得,尽一己之材力,嘉惠士林,客观上也就为人民服务了。

其下乘如鄙人者,学识道德都谈不上,但总算不欺骗不剽窃;虽为人民也没有服什么务,但总算不害民,不过是“为己”读了几本闲书,读时娱己,讲时娱人,写时娱众而已。肥肥一条蛀虫,蛀的不是国帑,是自家买的书,虽蛀而非害虫。偶尔二三知己,读书遇拦路虎,打来电话不耻下问,亦不过一些鸡毛蒜皮小问题,那条瘦蛀虫回答了,放下电话,要欢喜十分钟之久,还去照镜子。此则“为己”读书之一乐也。

对今天的学生来说,“为人之学”就是为了获得一纸文凭。因为父母和社会都十分看重一个人的学历和学位。

但是,如果纯粹为了获取文凭而学习,很可能会与某些最值得学习的东西,例如那些足以受益终生的思想、方法、经验乃至学习本身的快乐等等,失之交臂;如果在学习中一心想着学历、学位以及得到的好工作、好收入、好名声等世俗的目标,很可能会离自己内心深处的兴趣、理想以及真正属于自己的那条成功之路越来越远。

仔细想想,文凭不过是一张薄纸,它无法全面说明一个人的学识和经验,也无法最终决定一个人的前途和命运。为了文凭而学习的做法无法让人全身心投入,无法给人带来足够的激情和动力,它只会让你陷入深深的迷茫和困惑。曾经有许多学生在拿到毕业文凭后就一下子失去了目标,再也不知道该向何处去……凡此种种,不都是因为这一纸薄薄的文凭吗?

所以,学习之重要,不在于它可以获取文凭,而在于它是实现理想、追随兴趣的必由之路。

只有持续学习,才可以不断提高自己,让自己逐渐接近真正的成功。学习不是为了文凭,不是为了父母,也不是为了光宗耀祖。学习是为了自己,是为了让自己的一生有意义,是为了自己获得最大的满足和快乐。

今天,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知识更新换代的速度越来越快。如果不懂得终身学习的道理,如果不掌握真正有效的学习方法,就无法在工作中跟上时代的节拍。也就是说,只为了文凭而学习,只知道在大学期间学习的人,即便获取了文凭,也一定会在今后的工作中成为“陈旧”的落伍者。所以,学习的另一个目的是在整个人生过程中不间断地更新自己,以便与时代发展保持同步。

人生不能被截然分为接受教育和从事工作两个互不相关的阶段,每个人都要坚持不懈地学习新的知识和新的方法。同样的,在学校读书的学生也不能把学校学习和步人社会后的工作截然分开,因为学校学习的目的是要为步人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作为学生,要寻找自己的人生目标和兴趣所在,多想想如何把自己的学习和将来的事业、兴趣、理想顺利地衔接起来,不要总是把一个又一个学位当作自己的下一个目标,并因此浪费了人生中应该大胆尝试、追逐理想、寻找兴趣的黄金年华。

做官与做学问

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原文】

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论语·子张第十九》)

【今译】

子夏说:“官做好了去求学,学问好了去做官。”

【评注】

朱子曰:优,有余力也。仕与学,理同而事异。故当其事者,必先有以尽其事,而后可及其余。然仕而学,则所以资其仕益深;学而仕,则所以验其学者溢广。

自古至今,做学问被当作一件有面子的事。“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无论如何,人们只有在读书读不下去时,才去经商言利,才去投笔从戎。正因为做学问有面子,所以谈做学问也就成为风雅。做官不满案牍劳形,捧一卷书空坐清谈,这是显高士之风的。在商言商,但家中藏书万卷,出语温文尔雅,则被称为“儒商”;武人写一笔好字,则被名之为“儒将”;女子能作诗即为才女;孩童识字过人,即为“神童”……中国人对做学问高度赞誉,表现出强烈的倾慕。

在子夏的眼里,做官与做学问都是读书的知识分子责无旁贷的义务和责任,但是有一个转换的机制,那就是“优”,有富余的精力,时间。

鉴于知识分子承担着“仕”与“学”的双重身份,载体只有一个,所以必须把这双重身份“优”化。疲于奔命的官不是好官,呕心沥血的儒不是好儒。官要通达不违,儒要潇洒轻松.都会游刃有余,然后才能使这双重身份都圆融实现。“学”的意思是效法实践人生的学问,这是根本,无论为官为学,都应该以此为本。不仅为学时应该参悟透彻,当官之后更应该有所领悟,身体力行,行不言之教,榜样天下,才是真仕。

子夏这两句话到了曾子的《礼记·大学》那里便成了: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这两段概括起来,就是格、致、诚、正、修、齐、治、平八个字是一个知识分子所必须接受的八大训练,也是为官治学的八大准则。

“欲明明德”一段,是从“仕”的角度讲的,便是“仕而优则学”;“物格”一段,是从“学”的角度所讲,便是“学而优则仕”。

三国时,孙权劝吕蒙多读些书,吕蒙却推说军务繁多。孙权说:“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孟德亦自谓老而好学。卿何独不自勉勖邪?”之后吕蒙开始刻苦学习。后来鲁肃称赞他“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吕蒙也不谦虚:“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吕蒙折节向学成了后入学习的榜样,但最令人尊敬的是那些学富五车并借此人仕的官员,他们把读书当成修身养性的手段。宋朝时,张咏得知寇准拜相后说:“寇公才,惜学术不足尔。”后来寇准向他请教,张咏只说了句:“《霍光传》不可不读。”寇准不明其意,找出《汉书》,读到“然光不学亡术”时恍然大悟:“这是张公要对我说的话呀!”

乱世阅武,武以定国。治世从文,文以安邦。不管乱世治世,官员最好有点文化。孔子始终把“仕”与“学”看成完美人格的人格,做官与做学问最终都要落实到做人上来。《史记》等书记载:孔子三十五岁时避鲁乱而入齐,做了高昭子的家臣。当时齐国是齐景公当政,景公曾向孔子请教为政之道,孔子提出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论语·颜渊第十二》)的著名主张。即是说,君要像个君,臣要像个臣,父要像个父,子要像个子,做到名与实相符。这主张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他对鲁国内乱而引致的君臣名分失序的感叹。

齐景公开始很欣赏孔子,想委以重任。可是当时齐国宰相晏平仲(晏婴)主张以霸道来治理天下,认为孔子所讲的一套不适合齐国的政治现状,也不合齐国的风俗民情,坚决反对。于是,齐景公推辞说:“吾老矣,不能用也。”(《论语·微子第十八》)孔子看到无望受到重用,便返回了鲁国。

同类推荐
  • 反经大全集(超值金版)

    反经大全集(超值金版)

    本书为唐代学者赵蕤所著述,为历代有政绩、有业绩的君臣所共悉,被尊奉为小《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从国家兴衰上讲谋略的,《反经》是从长短利害上讲智术的。它从逆反的心理态势中谋求一种逆反的思维方式,不失为古代心理学的范本。《反经大全集》在原文的基础上,增加了注释、译文,每篇前有导读,揭示《反经》的奥秘,是我们为人处世、安身立命以及为官、经商、管理的必备参考书。
  • 浙中王学研究(阳明学研究丛书)

    浙中王学研究(阳明学研究丛书)

    本书的宗旨,是要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浙江学术思想的形成土壤、发展源流以及浙中王门学派形成、演变过程的考察,诠释其话语结构和致思趣向,并按照思想史演进的内在逻辑,展现明代心学丰富多彩的思想资源与形成机制,如三教合流、讲会运动、平民教育、宗法社会等。进而通过比较浙中王门各家之异同,揭示诸学者互为对象、互动共进、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取长补短、标新立异的思想特征,以多层次、多视角地展开对浙中王学重要传人的梳理与考量。
  • 儒教与道教

    儒教与道教

    当前世界上存在着四大文化区,即基督教文化区、伊斯兰教文化区、佛教文化区、儒家伦理文化区,前三大文化区都是以宗教为中心形成的,而以中国为中心的儒家伦理文化区,虽然其内部也存在宗教,但整个文化区的凝结核心却是儒家的伦理文化,一种以家庭文化为基础的文化。
  • 新国学(第七卷)

    新国学(第七卷)

    本书是第7卷《新国学》,书中具体收录了:《蔡琰的号啕,美杜莎的笑——蔡琰研究的性别反思》、《“儿女情”与“风云气”——论张华文学及其玄儒思想》、《唐代华亭德诚禅师《拨棹歌》所呈现的意涵》、《林希逸诗学思想的特色及其学术基础简论》等研究文章。
  • 政治学

    政治学

    《政治学》被公认是古希腊思想家亚里士多德最重要的政治学论著,也是西方传统政治学的开创之作。它所建立的体系和一系列政治观点,对西方政治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热门推荐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拽妃,你有种

    拽妃,你有种

    穿越而来的她在大婚之日,遭遇他翻脸无情休妻;她发誓他敢做初一,她就做十五,一纸休书扔在他脸上,冷傲道,“王爷,你可以滚了!”谁知他竟然一把抓住她的手,笑得邪魅,“本王一个人滚多没意思,不如我们一起滚一滚吧……”什么情况?!想吃回头草么?!记住了!没那么容易!
  • 穿越红楼之林家双玉

    穿越红楼之林家双玉

    林紫玉怎么也没有想到,被牛头马面勾错魂的事居然发生在自己的身上林黛玉是谁啊是她最喜欢的人既然有机会去做她的姐姐又怎么会放弃这么好的机会呢看看有林紫玉的红楼将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红楼整个红楼因她的出现,而发生了改变。可是等待着她自己的又将是什么样的命运呢?这具身体的母亲留给她的紫玉又意味着什么呢?当谜底被揭开后,等待着她的是什么?是幸还是不幸?小蝶新建了一个群,群号是:83839682,如果亲有意可以加群。验证码写紫玉(笑脸)小蝶隆重推出另外一个群红楼情思群,群号为:36840339欢迎光大红楼迷前来交流。希望大家多多支持笑蝶拜求点击+票票+留言+收藏!其实我一直想写有关红楼梦方面的穿越小说,看到一个个的都写得那么好,有点不太敢动笔,一直在想应该以什么样的身份写来,后来才决定虚构这样的人物来写,来圆自己的一个梦。借此机会,小蝶推荐自己的文:《一个女人三个老公》的下部《草根妈咪》粉墨登场,地址:《一个女人,三个老公》离婚了,没什么很平常净身出户,没什么大不了带着女儿,是天下最幸福的事离婚后的第一个愿望就是有份工资高的工作,把女儿接到身边来亲自教育,至于男人如果碰到合适的坚决不放过,当然最起码是在拥有一份固定的工作的情况下,谁叫咱是新世代的女性,谁叫咱是坚强的单妈呢?看着哥嫂的脸色过日子,那是没办法的,谁叫咱现在没有能力把女儿带在身边呢?面对前夫的骚扰,坚决反击,也不想想不离婚时忍那是为了家庭和睦,现在离婚了,就算是当炮灰的命,也不应该当你的炮灰。想和心爱的男人生活在一起,本以为水到渠成,谁知道天意弄人,真的是有缘无份吗?出去爬个山吧居然落水,欠了别人一条命。本想要个电话号码以后报答救命之恩,可是人家不稀罕。很好!是你不要报答的,可是为什么再次碰到时,非要逼着人报恩,什么世道!好友的文文:四兄妹的酷乐队:(小四酷=影子宝贝)穿越红楼之甄巧儿:(飞雪若影)红楼之玉落谁家:(玉人何处)
  • 神医废柴妃

    神医废柴妃

    慕容絮,天医世家继承者,遭遇背叛,魂穿地界,附身同名同姓少女身上。尼玛,此女是废柴?还懦弱自卑、受尽欺凌?没关系,有她强魂入住,看她如何逆转人生。界力?炼丹?乖乖,本小姐可是伟大继承者,这些小意思。废柴变天才,白痴变腹黑,一手炼丹,一手制毒,外有萌宠追随。契魔宠、拜名师、斗丹会,学院大陆遍地走,妖孽鬼帝紧追随。男强女强,强强联手,宠溺温馨,文文一对一!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校园里的武林高手

    校园里的武林高手

    当一名武林高手的记忆来到吴天的记忆中时,它会给吴天带来什么样的改变?让我们一起期待吴天的成长!
  • 天山俏郡主乱帝心

    天山俏郡主乱帝心

    她,一个弃婴,抛弃在冰天雪地的天山,手臂上秀着雪莲的图案。长大之后,俏丽、妩媚的她瞒着师傅偷偷下天山,查寻自己的身世,却无意邂逅了毁灭自己王国的当朝皇族男人,他靠近耳旁说:“姑娘可是欠我一个人情,打算怎么还?以身相许?”
  • 寻找金尾鸟(意大利卷)

    寻找金尾鸟(意大利卷)

    《世界经典民间故事文库:寻找金尾鸟·意大利卷》是送给少年朋友们一生的礼物,希望孩子们能从精彩绝伦的故事中,感受到爱与人生的启迪。让我们跟随《世界经典民间故事文库:寻找金尾鸟·意大利卷》向阿尔卑斯山脉下的神秘国度出发,开始一段奇幻的旅程吧!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