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13900000027

第27章 成功的启示(10)

善待生死

未知生,焉知死

【原文】

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问死。”

曰:“未知生,焉知死?”(《论语·先进第十一》)

【今译】

季路请教祭祀鬼神的事情。孔子说:“不能够很好地侍奉活人,又怎么能够敬祭神灵呢?”子路又问:“人死后是怎么回事。”孔子说:“还没有好好了解生,怎么能了解死的事呢?”

【评注】

朱子曰:问事鬼神,盖求所以奉祭祀之意。而死者人之所必有,不可不知。皆切问也。然非诚敬足以事人,则必不能事神;非原始而知所以生,则必不能反终而知所以死。盖幽明始终,初无二理,但学之有序,不可躐等,故夫子告之如此。

季路,即子路。他在这里的两个问题,前后相关,而孔子的两个回答,紧密相连。

如何对待鬼神和生死,人类思考、辩论了几千年,至今没有结束,也永远不会结束。

孔子怎样对待鬼神?他自己说“敬鬼神而远之”(《论语·雍也第三》),他的弟子说“子不语怪、力、乱、神”(《论语·述而第七》)。可见孔子并不否认鬼神的存在,而是认为先把人做好,再研究鬼神的问题。连人都没有做好,连人都不懂,还想进一步了解鬼神的事,太远了。

问完鬼神,子路又问了一个问题:“敢问死”?人死亡是怎么回事?

这的确是个大问题。人虽有高矮胖瘦之分、贫富贵贱之别,但至少在一点上是人人平等的,那就是我们大家或早或晚、或先或后都难免一死。这个结局想起来有点令人心痛,但却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一种悲剧的快感和浪漫的情调,使我们本来很平常的一举一动都带着几分哀怨的诗意,产生类似于“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感慨。不过,对子路的问题孔子同样回答得很巧妙:“未知生,焉知死。”

梁漱溟先生在《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一书中说:“生”是儒家的核心观念,“孔家没有别的,就是要顺着自然道理,顶活泼顶流畅地生活。”孔子“他只管当下生活的事情,死后之事他不管的”(《梁漱溟先生讲孔孟》)。十分明显,在孔子的话语中只有“一个世界”,即生的世界,这与差不多同时产生的古印度佛教,五百年后产生的西方基督教很不一样,它们都是“两个世界”的主张,不仅讲现世——此岸世界,而且讲来世——彼岸世界。西方极乐世界也罢,天堂地狱也罢,都是无人见过的虚无缥渺的世界。

然而孔子并非一点都不涉及死。“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第四》),“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第十五》)就是例证,只不过孔子以死为界,反观人生,以死的自觉凸现生的自觉,根本在于生时要“闻道”,不要“害仁”而要“成仁”。司马迁之“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文天祥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等都与孔子思想一脉相承,这是一种健康的、积极的、辉煌的生死观,至今闪耀并将继续闪耀光芒。

“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

死,其言也善。”(《论语·泰伯第入》)有生必有死,当一个人即将走人“死”这个深不可测的黑暗疆域时,必然要对“生”的世界做出最后的回顾;而各人的感受,所想到的问题,多少有些不同。诗人常在临终之际写下绝笔诗,从中不仅可以看到作者的品格和人生观,而且透露出特定的时代气氛。

宋代陆游的绝笔《示儿》十分有名:“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在陆游留下的大量诗歌中,有两种情调很不相同的作品,一种以散淡的笔调描绘他在乡村的安逸生活,一种以慷慨激昂的笔调抒发他的爱国之情,尤其是对收复中原的渴望。虽然,他在前一种生活中无法确认生命的价值,只能把自己的人生同一个更大的事业联系在一起。

所以在临死前,他想到的最大问题不是自我生命的结束,而是中原尚在金人的统治下。这里体现了他的人生态度:在日常生活中,他是偏于享乐的;但对于人生最终目的,价值的认识,却是从国家、民族、政治、道德等方面出发的。

至于明朝时的唐伯虎,他只是一个以自己的艺术才能谋生的文人。

按照旧的价值观,他是失败的,但他也获得了一种新的成功。在临终之际,唐伯虎怎样看待自己的人生呢?

存世的唐伯虎绝笔诗,有两种不同的版本。一种收在《唐伯虎全集》中:“生在阳间有散场死归地府也何妨?阳间地府俱相似,只当漂流在异乡。”另一种收在《燕中记》,文中说,这才是唐伯虎最后的定本。也许唐伯虎先写了前一首,后来加以修改,全诗为:“一日兼他两日狂,已过三万六千场。他年新识如相问,只当漂流在异乡。”

比较起来,后一首更有意思。唐伯虎常把七十岁作为人寿的基数,但只活了五十四岁。因为自己一日兼有他人两日“狂”,那么差不多也等于别人的一百岁了(三万六千场),并不算短寿。就像现在人们常把一个人完成的事业作为衡量其生命价值的尺度,唐伯虎在这里用“狂”

来衡量人生。由此而论,一个人从未“狂”过,那简直是不曾活过,即使他有一百年的寿命。

孔子说:“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论语·子路第十三》)在中国历史上,“狂”常被用作肆意直言的掩饰。当一个大臣想要对皇帝做激切的批评时,便会自称“狂愚”,如魏徵对唐太宗说:“狂夫之言,圣人择焉。”同样,任情而发,不遵守规矩的生活态度,也被称为“狂”。李白说:“我本楚狂人,狂歌笑孔丘”。两者合起来,再考察唐伯虎的一生,他所自诩的“狂”便是真诚的、自由的生活。这样活过五十多岁,胜过别人的一百岁。

在生死方面,古人不比现代人幸运,因为古人没有现代可供享用的高度发展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所以古代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情况是屡见不鲜的,孔子就送走了不少黑发人,包括他的爱徒颜回。对于颜回之死,孔子伤心欲绝地说:“噫!天丧予!天丧予!”哎呀,这是上天在要我的命啊,上天这是在要我的命啊!由于哭得过于伤心,跟随的人说:“子恸矣!”您要注意身体啊,别太伤心过度了。孔子说:“有恸乎?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我恸哭过吗?像这样好学的人死了,实在是可惜啊!我不为这样的人哀伤,还能为谁而哭呢?(《论语·选进第十一》)

通观《论语》全文,孔子更多的是用一言一语、一字一句帮助我们建构一种“超越性的人生目标”。这首先指超越性的视野,即活着的时候要立于死后的基点,来考虑人生问题,来确立自我的生存之道;其次,还要有超越性的人生理想,它能激励人一辈子而非一时奋发努力,并使之成为自己永恒的生命安顿之地。再次,还要有超越性的人生操作,即不以物质享受为唯一和最高的人生状况,而是创造某种永恒之物,它凝聚着自我的心血,带着个我的标识,借助于此,人们便超越了死亡的囿限,获得了永恒,获得了不朽。

孔子的饮食观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原文】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论语·乡党第十》)

【今译】

饭食尽可能地以精美为好,肉食也当进行精细的加工。

【评注】

朱子曰:食精则能养人,脍粗则能害人。不厌,言以是为善,非谓必欲如是也。

有句俗话说得好“男人靠胃”,意思就是说,男人要想身体好,饮食一定要好。食物的功能在于供给我们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所以,人的饮食习惯应该以孔子说的为目标。

很多人并不注重饮食的搭配,无意中吃了很多的“减寿”食品,这样就增加了患病的可能性。一份搭配合理的饮食,能够使一个人的身体更加健康。人体的维持需要各种不同的营养物质的支持,这就需要不同种类的事物相搭配,如果只是凭自己的口味爱好挑食的话,就很难让身体摄取到足够的营养。

孔子的许多饮食观念至今仍具有一定的科学性,比如(《论语·乡党第十》)有一段说:“食殪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气。唯酒无量,不及乱。沽酒市脯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

食不语。”

“食殪而餲”,鱼馁而肉败,腐烂的食物不能吃。

“色恶不食”,食物的颜色不对的也不要吃。

“臭恶不食”,臭是味道不好的意思,味道不好的也不能吃。

“失饪不食”,烹调手法不对的不吃。比如鸡是火性的,如果烤,就是失饪。鸭子就要烤。

“不时不食”,不按季节,不按节气去吃的东西不要吃。比如冬天吃西瓜,古代认为就是不守时令。要吃应季食物。食物有两个方面:气和味。按照时节去吃,,守住其气。

“割不正不食”,烹饪时切割不对都不要吃。厨师如果连切割都做不好,烹饪的其他事情也可能做错。做事烹饪要严谨。

“不得其酱不食”,不同季节要配不同的酱,配伍不当也不可以食用。中药的配伍很大程度上源于食物的配伍。中国最早的写过中药的书的伊尹,就是殷王的厨师。第一本关于饮食的书,也是一本关于中药的书。

“肉虽多,不使胜食气”,吃再多的肉,不可以超过主食。古代认为主食是养生很重要的东西,五谷为养。吃菜不能代替主食,五菜为充。

菜只是对主食的补充。

“唯酒无量,不及乱”,酒可以多喝,这个酒类似于古代的醪糟。醪糟可以多吃,有一个原则就是不及乱,不要让自己喝醉了。

“沽酒市脯不食”,买的酒不喝,市场上买回来的肉脯也不吃。

“不撤姜食”,古代鼓励吃姜,“冬吃萝卜夏吃姜,不找医生开药方”。“上床萝卜下床姜”,晚饭应吃萝卜顺气,利于消化吸收;早饭吃姜,姜助阳气助生发,使阳气更加振奋。每天要吃姜,晚饭一般不吃姜。

“不多食”,吃多了增加脾胃负担,夺心的气,火生土,心为火,火就会生脾胃,如果胃的负担特别重了,就会子盗母气,要心火之气。

吃得多,会导致心脏的不舒服。过节暴饮暴食很危险。老人过节见到儿女高兴,喜则气缓,已经耗了心气,再暴饮暴食,子盗母气,心就会怦怦跳,心跳加速,出现危险。暴饮暴食表面损的是脾胃,实际上损的是心,心肺。

“食不语”,吃饭时不要说话,吃饭说话有可能会噎住,不安全。

孔子的这些饮食观体现了他的生活智慧,对今天的养生仍有一定的助益。

软化的人生观

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

【原文】

子曰:“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论语·宪问第十四》)

【今译】

孔子说:“知识分子留恋安逸的生活,那也就不配做知识分子了。”

【评注】

《反身录》:士若在身心上打点,世道上留心,自不屑区区耽怀于居处。一有系恋,则心为所累。

人生色彩斑斓,每个人都有选择的自由,但是不管何种人生,都在其原则标准下,依据个人努力速度的不同而决定他回报率的多寡。

如果没有付出“寒窗苦读”、“面壁十年”的辛苦,就不能有金榜题名;如果整天游手好闲,贪图享受,就不会有成大器的希望。无论要做成什么事,都要付出代价,甚至牺牲。

心理学家曾有一项调查研究显示,相当一部分年轻人的人生观已经普遍趋于软化。所谓“软化”,就是好逸恶劳,喜欢享受,逃避奋斗。

表面上看来,软化的人生观似乎是经济发达与社会富足的自然结果,但事实上并不那么简单。

近年来,中国在经济发展上的卓越成就获得举世的赞扬。为什么中国能够出现这样的成就?学者专家已经推源于文化的因素,肯定中国的儒家伦理早在西方基督新教的伦理问世之前,在中国人心中种下了成功的幼苗。儒家伦理基于人性需要,鼓励合群、负责、勤奋、忠于家庭、尽职在我,以及最重要的——重视人格操守。儒家对当前中国的经济发展有其不可抹杀的贡献,但是这种贡献只不过是浮在大海的冰山一角而已。因为儒家所要造就的,绝不只是一个富足的社会,而是一个适合人性提升与发展的理想社会。

理想的社会不仅要求“富足”,更要求“富而好礼”;不仅要求“齐之以礼”,更要求“导之以德”。这种理想与软化的人生观不仅难以相容,而且处处相违。

首先,软化的人生观使一个人贪图享受,而享受的前提条件当然是财富。为了谋求财富,有些人便不择手段,“为富不仁”。打开每天的报纸,登录互联网,触目皆是抢劫、诈骗偷窃的消息;为什么这些人甘犯法纪,不畏天理呢?因为他们的人生观不仅软化,而且盲化、烂化了。甚至根本没有人生之“观”可言,只是“今朝有酒今朝醉,,而已。

其次,有些人凭着自己的努力获得财富,但是完全忽略了自己对社会应负的回馈责任。软化的人生观使人们变得自私自利。

尤其可惜的,是有钱人的行迹往往让人感叹“富而反礼”,对于社会秩序形成金钱干扰与特权操纵的现象;对于维系社会的精神支柱,如文化建设、艺术活动、学术风气等,不仅漠不关心,而且毫无敬意。

这种人生观正是儒家所要批判的,因为它必然导致整个社会日渐走向“非人化”:不再适于人性的需要,甚至断丧人性、摧残人性。这种情形在今日已经出现端倪,必须以戒慎之心预为防范,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春秋时代,晋文公号令天下,执掌中原牛耳。42岁流亡国外,历经千辛万苦,19年后回国即位,后经励精图治,终得以业成,称霸春秋。然而晋文公也曾差一点断送前程。那是他逃亡12年时,来到齐国要求庇护,齐王待之甚厚,并将自己的公主嫁给他。文公夫妻恩爱,锦衣玉食,一待就是5年,早把归国的事忘之脑后,随逃大臣们觉得不妙,便聚集桑林讨论劝文公归国的事,却被夫人侍女听到,回报夫人。

夫是位明事理、有远见之人,认为大臣作法正确,便杀侍女以防泄密,而后规劝文公离齐归晋。文公眷恋儿女温情,生活安乐,已无归心。夫人苦口婆心地劝说,他也不听。无奈,夫人只好将其灌醉,让大臣车载而离齐。

文公被迫离齐,后又经几年磨难,才醒悟到自己的使命,开始振作,在秦国的帮助下顺利即位,完成霸业。如果当时没有众大臣阻止及夫人的督促,晋文公一生或许也就无所事事了。

东晋名将陶侃,因镇反立功,却见妒于王敦,而左迁到广州。陶侃面对逆境,一点也不消沉,对己对部下严于要求,不准饮酒、赌博、懒散,每天认真做日课,以备朝廷召唤。他这种坚忍不拔的意志,确实令人佩服。

人生能有几回搏。要想取得成就,就不能贪图安逸,浑浑噩噩。

软化的人生观并不适合人性的本质。人在自我实现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地挑战与回应,才能充分施展才干。人生观一时趋于软化,则正是人走向死亡的第一步。

同类推荐
  • 老子的门徒:列国风云

    老子的门徒:列国风云

    老子的一生虚无缥缈,宛若游龙,历史上关于他的传说数不胜数,可是直到今天,人们甚至还在为究竟有无此人而争论不休。他和他的五千言《道德经》一样,留给后人解不尽的谜题。老子的门徒遍布天下,但除了“玄门十子”确有记载之外,其余众人皆因仰慕其学识、思想、人格、品行而自投门下,古往今来,络绎不绝。老子和他的门徒,在两千多年前便布下了一盘棋局。黑白纵横间,天下之势已尽在掌中……不仅描写了那段刀光剑影的乱世,更重要的是要重塑众多原本鲜活的历史人物,深入挖掘他们的性格、心理,以洞悉人性的角度为切入点,探讨家国命运与个人命运的关系,统一与分裂的规律。
  • 儒教与道教

    儒教与道教

    当前世界上存在着四大文化区,即基督教文化区、伊斯兰教文化区、佛教文化区、儒家伦理文化区,前三大文化区都是以宗教为中心形成的,而以中国为中心的儒家伦理文化区,虽然其内部也存在宗教,但整个文化区的凝结核心却是儒家的伦理文化,一种以家庭文化为基础的文化。
  • 鬼谷子(大全集)

    鬼谷子(大全集)

    鬼谷子,人如其名,颇具传奇与神秘色彩。相传他受命于天、得书于仙。被称为“智慧之禁果,旷世之奇书”的《鬼谷子》,专门探讨古代政治斗争权谋,全面总结了战国纵横家的理论精华,是此派流传下来的唯一一部子书。在当代,它称得上是一部军事、外交、商业和公关领域的智慧宝典、中国说服修辞术。《鬼谷子》立论高深玄远、行文奇古精妙,与中国一贯遵循的儒家传统相比,颇具异类色彩,历代褒贬悬殊,争议不断。它提出了不同于儒家、道家和法家的政治哲学思想,在中国思想史上独树一帜。
  • 王阳明:人生即修行

    王阳明:人生即修行

    本书是一部以王阳明的心学形成历程为主线的人物传记,将他的生平、心学以及现代励志概念结合起来,更深层次地、更独特性地介绍王阳明其人其学。这不是一部简单的传记,它深入浅出,幽默有趣,是有关王阳明的著述中不可多得的一部精品。
  • 章太炎思想研究

    章太炎思想研究

    是20世纪中国第一部全面系统研究章太炎生平、思想与学术的学术专著。章太炎被鲁迅誉为“有学问的革命家”,是开创中国近代思想与社会大变动的第一代披荆斩棘者中的杰出代表。本书依据大量第一手资料,包括章太炎的大批手稿和他所阅读过的各种书籍,结合中国近代社会和革命变迁的实际,展示了章太炎走出完全脱离实际的旧书斋而投身革命的曲折历程,以及他力图通过对西学有选择的吸收以推动中国传统文化自身的扬弃与更新的真实状况。章太炎的思想、学术及其革命生涯。是中国近代社会与革命的一面镜子。
热门推荐
  • 医手遮天:农女世子妃

    医手遮天:农女世子妃

    携随身农场空间,过美好田园生活。咦,有人窥她母族祖传刺绣之术,还想断根灭她全家?找死!农女变身凶悍王妃,灭敌人,一朝穿越成农女,搅朝堂,祸乱天下……反正烂摊子,有夫君接着!
  • 生命穿越死亡

    生命穿越死亡

    《生命穿越死亡》是朱增泉将军的军旅诗,共分五个部分,是作者在自己漫长军旅生涯中的感悟和思考。因为将军特殊的身份,他的军旅诗也被赋予了独特的个性:直面战争、呼唤和平、赞美生命、书写英雄。从古至今,战争都是人类逃避不了的话题,和平更是人类一直在追求的目标。而作为将军的作者,对战争与和平更是有着不同常人的思考。几十年的军人生活给作者留下了沉重而深邃的人生思考,看着自己身边的生命一次次穿越死亡,作者对生命的珍惜和渴望显得尤为真诚与强烈。其中《猫耳洞奇想》是一组很独特的军旅诗,更是一个军人经过血与火的洗礼后的思考与感悟,充满着血的浓烈与烫热。
  • 大陆黄金运台秘事

    大陆黄金运台秘事

    在解放战争即将胜利之时,大陆的几百万两黄金被国民党秘密运往台湾。这些黄金是大陆人民辛勤劳动的血汗,本应属于人民,但国民党却盗取了国库中的黄金。本书详尽叙述蒋介石如何调兵遣将细致布置黄金运出计划、运输手段……只是人们都知道蒋介石从大陆运走了黄金,却不知其中的三分之二却源于美国!?本书丰富了吴宇森导演的电影《太平轮》的历史背景,为大众架构起一段完整、清晰的历史图景。
  • 金屋恨

    金屋恨

    那一刻,他漠然转身离去,任凭少年时为她承诺筑起的金屋在彼此心中渐渐荒芜,轰然倒塌;那一月,他看着女儿稚嫩可爱的容颜,恍然发现,再也得不到她仰头望他时真心信赖明媚的笑靥;那一年,她在红尘兜兜转转,想要逃开,却终于躲不开。无奈地发现,再也回不到最初的最初;那一世……我们的那一世啊。当我们头发白了,闭上眼睛,回望一生,所有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毫发毕现。那些生命中隐藏着的脉络,直到浮现,方知背后埋藏的千丝万缕的因缘。可曾听过,所谓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我真的没有不爱你,只是用尽全力也不能让自己相信你的爱。时光轻逝如水,也许可以冲淡怨痛,但如何让一颗曾被伤害的心,去毫无防备地亲近那个当初伤害她的人?也许自己种下的因,当真是为了结出那自己不堪品尝的果。世上真的有些事情,威重如皇权也无法勉强。虽然不说,但真的后悔,后悔让你走出了我的视线,后悔错过你枝繁叶茂的美丽年华。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展示人格力量

    展示人格力量

    为了使人格力量能在追求成功者自我实现和人性完满过程中更自觉、更有效地发挥作用,我们必须弄清楚自我成长的途径是什么?促进机制是什么?制约因素是什么? 为了使人格力量能在追求成功者自我实现和人性完满过程中更自觉、更有效地发挥作用,我们必须弄清楚自我成长的途径是什么?促进机制是什么?制约因素是什么?
  • 诺贝尔文学奖文集:普吕多姆诗选

    诺贝尔文学奖文集:普吕多姆诗选

    诺贝尔文学奖,以其人类理想主义的伟大精神,为世界文学提供了永恒的标准。其中所包含的诗、小说、散文、戏剧、哲学、史学等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杰作,流光溢彩,各具特色,全面展现了20世纪世界文学的总体各局。这些路数迥异的作家,虽语种不同、观念不同、背景不同,但他们那高擎思想主义旗帜的雄姿是相同的,他们那奋勇求索的自由精神是相同的。而他们的雄姿,无不闪现于他们的作品之中;他们的精神,无不渗透于这些作品的字里行间。这套丛书所承载的,正是他们那令万世崇敬的全部精华。一套丛书,为我们竖起了一座20世纪的文学丰碑。
  • 网游之暴走萝莉

    网游之暴走萝莉

    小怪:大王!又有冒险者来地下城刷我们了。Boss:没事,那群菜鸟,就算来了我也能让他们全死回去。小怪:大王!不好了!是暴走萝莉来了!Boss:家不要了,快跑!琉夜握着双刀匕首跑进boss房间,纳闷的转了一圈,怎么这个boss也不在了?这是一个关于贫民区的妹纸,跑到游戏来想读书认字,结果一不小心变成了暴走萝莉的故事。由小白到大神,到底是因为她天赋异禀,还是因为她其实是一具超级人间兵器?友情提示:吃饭喝水的各位请咽下去了再看。
  • 做自己的保健医生

    做自己的保健医生

    每个人的健康能仅仅依靠医生来捍卫吗?不能。求医不如求己,治病不如防病。本书提供了四季养生保健、饮食保健、运动保健、睡眠保健、心理保健、疾病保健、不同年龄阶段的特殊保健等方案。还对识别疾病的征兆、急救、体检、排毒等内容进行了介绍,使得读者对自我保健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 梦回尼罗河之帝国王妃

    梦回尼罗河之帝国王妃

    现代聪灵少女那菲,因为带有永恒生命魔力的“安卡”而穿越到三千年前的尼罗河畔,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坚毅,那菲得到了摄政王子拉美西斯的另眼相看,贵族西木特对她一见钟情,三人间剪不断的纠葛情爱,那菲将会如何选择? 偶然间,那菲收养调皮可爱的小男孩哈克什和他的妹妹玛利亚,但这两人却带来了一连串难解的谜团——困扰那菲多年的身世之谜,前世今生的轮回之惑,时间长河的穿越之旅,最后将会落足于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