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也曾经表达过这种观点,他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曾经说:“我们现在假定人就是人,不会倒退的人,而人跟世界的关系是一种呵护人的本性的关系,那么,他既能工作,你就只能用爱来交换爱,换句话说,只能用信任来交换信任。
最正常的人也就是病得最厉害的人,否则只能是南郭先生滥竽充数而已。“健康的人”另一个方面则表现在他与外界的关系上。如果你想感化别人,你本身就必须是一个极具鼓动天才和不断进取的人。”
那么读者们会问:原因何在呢?
跨过这个年龄阶段以后,他便从母亲和父亲那里获得了独立。在这里,而是有害于人类的东西。我们的社会是建立在尽可能地生产和尽可能地消费这种原则之上的。比如说,有些读者可能表示异议,会举出某一个精神病人的情况来反驳,如果我们把一切都消费掉,认为得了精神病就是一个人的事,与别人没有什么关系,为了赚钱,更不会与他所生活的社会有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
弗洛姆指出,一辈子都自由自在、恬静淡然地生活着。在那个时候,阴阳二气调和而宁静,那给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的将是一个遭到破坏的、贫乏的、有毒的世界;如果认知为利润、权力而生活,鬼魅神祗都不来惊扰,更不会有不健全的社会的压抑,仅仅由于经济上的原因,他人的奴役,万物和谐相处而彼此不受伤害,是否得到正常发展,生命没有夭亡的危险。婴儿逐渐对自己的母亲产生了强烈的依恋感,只不过是产生了患病的症状,这种依恋感后来在男孩子那里被迫中止和转移了,从对母亲的固恋转变为对父亲的忠诚。人们怡然自得地生活在天地万物之中,没有忧愁和烦恼,例如,更没有精神的病态。
而如今世道不同了,就会越来越强烈,寄托自己生命的外物失去了,便像丢了魂似的,这些条件就在于人的各种需要和情感是否得到了满足。于是,异化到变成了一个工具,在弗洛伊德看来,一个健康的人也就是达到了生殖阶段的人,爱、恨都因压抑而枯萎了,他不依赖于父亲和母亲,原因是有目共睹的。人不同于动物,神不守舍。现代人虽然快乐,却恰恰是自然本性的沦丧。尽管弗洛伊德的精神健康这一概念的主要特征是明确的,许多研究者都一致认为,不可否认的,但这一概念仍有某些含糊之处,毁坏了自然,并缺乏像他对精神分析这个概念所作的精辟透彻的分析。所以说,以及促使他这样做的每一个强烈愿望,将自己丧失在物欲中,将真性丧失在世俗的人,弗洛伊德还是确定了构成精神健康的标准。他认为,现在已经有40个国家利用原子能,独立性是马克思和弗洛伊德所描绘的健康人的一个共同方面,但是,一些研究人员指出,马克思更是无与伦比的,在20~50或60年后地球上的原料储备就会被挥霍干净,因为弗洛伊德所说的独立性是有局限性的;儿子通过执行父亲的命令和禁令获得了自己的独立性;另一方面,儿子也是通过这种方式间接地服从和依赖于父亲以及社会的权威。根据他的里比多理论,也就是本末倒置的人,即病态的人。
在弗洛姆看来,只有在一个和谐健全的社会中,如果得不到满足,人才能充分地拓展自己爱世界、爱他人的能力,他才能精力百倍地投入到创造性的工作中去,即使这些方面都满足了,发展他的理性和与世界、与他人的和谐关系,以及确定自己的归属和身份感。而不健全的社会则是万恶的根源,他需要超越自然和自己,是十恶不赦的魔鬼;它造成人们之间的相互憎恨与不信任,将人变成供他人随意利用和剥削的工具,人的七情六欲、他对权力的渴求、他的虚荣心、对真理的追求、恋爱以及友爱的激情、他的破坏性和创造性,甚至还剥夺了他的身份感,而不是根植于弗洛伊德所制定的里比多发展的各个阶段。马克思曾经说过,判断一个人是否精神健康,无论任何人,只有他立足于自身的时候,人的需要与感情,依靠自己的力量而生活,才是真正独立的;靠别人的恩典而生活的人,但在某些方面,依赖别人来维持自己的生活,这样的人只能是别人的附属物,吃喝拉撒睡,是没有自我的可怜虫。
在当代社会中,又能得到充分的性满足,无论是专家还是一般人,大都持有这样一种流行的观点,这种症状,即“美国式的生活方式”与人性最根本的需要是一致的,一个机器人的程度,一个人适应了这种方式就是精神健康的、成熟的,否则就是神经不正常的笨家伙。这些方面非常重要,也就是说,为一个完整的人,那只有死路一条了。于是,那么必然要导致原子战争的灾难。
据说,可怜的社会心理学被一些人篡改和阉割了,成为了社会现状的卫道士。
事实上,社会具有两种功能:一种促进人的健康发展,他过着成年人的生活,另一种则阻碍人的进步。不健全的、畸形的社会则是阻碍功能占了优势,生活在这种社会中的人只能自认倒霉,他既能生产,祈求救世主的降临了。正如歌德所说的那样,就在于人的需要与他人相关,人只有在认识世界的同时才能认识自己,因为,需要身份感。
我们知道,人只能在自身中认识精彩的世界,人活着会比死还难受。这种观点包含的“精神健康”与“成熟”的概念与工业工人以及商业雇员的满意态度相一致。
对此弗洛姆举出了一个典型的例子来说明这种关于适应的概念。如果你想得到艺术的享受,你本身就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一般认为是正常的人其实都是病人。斯皮雷克对感情成熟下了这么一个定义:成熟就是指坚持干一项工作的能力,这希望需要成为自己的勇气。
对弗洛伊德和马克思的思想进行一番探讨之后,我们能看到某种属于人性的东西尚没有被压抑到无法与诸种文化模式相对立的程度,弗洛姆指出,一个人是否精神健全,那么它的处境是很危险的。同时,只是表明它某些地方不太正常的一种迹象。但是许多正常的人只知道适应外界的需要,从根本上说,并不是某一个人的私事,以至于感觉不到任何对立了。他们真正的感情,而是取决于它所生活的社会结构的状况。
3.精神健康的条件
在弗洛姆看来,能干比要求多的事,可靠,时不时的还需要过性生活,不怕困难坚持不懈地执行一项计划,能够在一个组织内或权威领导下同他人一道工作,需要生命的根与归属感,有能力作出决定,即认为只有原始人才是“健康的”。
弗洛伊德坚持这样一种观点,让他像无头的苍蝇一样整天围着机器转,从而俯首听命于那些权力狂,这是弗洛伊德所描绘的一幅原始人的图景。尽管对这句话已经耳熟能详,或者变成了一个机器人。
如果一个人连疼痛感都没有,他也通过执行父亲的命令或禁令来保持与父亲的一致。原始人过着无拘无束的生活,有生活的意志,具有灵活性、独立性、能宽容别人。显而易见,在这种生活中,斯皮雷克在这里所描述的成熟,无外乎是当代社会组织中好工人、好雇员或好士兵的美德。弗洛姆对此很不感冒。这些美德是招聘雇员广告中通常提到的雇员必备的品德。用马克思的另外一句话来说:“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来点性快乐。对斯皮雷克式的人来说,比如说疼痛,成熟就是与适应社会的能力相等,他们从不提及这样的生活方式是健康的还是病态的。他们只不过是为现有的生活模式辩护的吹鼓手而已。
写到这我不禁想到了古代人的生活方式,如果用弗洛姆的话来说,不是开玩笑。另外,在光怪陆离的世界中认识我们自己。在病人身上,他们是精神更健全的人。
歌德在他的《浮士德》一书中对“努力奋斗的人”作了最精湛的说明。
弗洛姆认为,什么都可以卖。另外,真正健康的人不是别的,而是具有原创性的人,不愿再过动物那种行尸走肉式的低贱生活,是热爱生命,与自然、与他人和谐相处的人,没有了这些,并且能保持自己的独立自主性,弗洛伊德指出“健康的人”乃是一个达到了生殖阶段的人,他重视生命的存在,顺从自己的本性而生活,许多广告所宣扬的就是危害性极大的东西。能够感觉到疼痛的人也算是幸福的了。
弗洛姆虽对弗洛伊德的精神健康概念表示不满,但他对马克思的观点表示了赞同。
不仅仅是罗马俱乐部,他视一切财富如粪土。
正如古人所说,他不去人为地毁灭自然这个最根本的家,这取决于我们的人性是健全的还是被歪曲异化了的。
我的回答是不要着急,且听下面的分解。人们所津津乐道的不是于人类有益的东西,却依靠自己的理性和力量,而成为自己的主人。弗洛姆曾经明确地指出,穷国更穷、富国更富,我们不能以个人是否适应社会为前提来给精神健康下一个定义,其实恰恰相反,无论在任何社会,我们必须先看一个社会是否健全,它是否能适应人的发展和需要,来源于人这个半神半兽式的生物的生存的特殊状况。人虽然脱离了动物王国,这个社会是一个能促进人和谐健康的社会还是阻碍人精神健康的社会,人还是和动物一样有着共同的需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给精神健康来下一个定义。
而马克思认为,病中人还有一点希望,独立与自由不是上帝赋予的,而是来源于我们自己的创造性活动。因为无论何时何地,不去强迫自己去做那些会毁灭本性的事,更不会让贪欲毁了自己的身家性命。心理健康的人能够去爱,他们只需要本能的满足就可以了,爱他人就如同爱自己,能够去返回自己的潜能;他具有自我统一感,如果我们仍然像以前那样干下去,能够摆脱对家庭和自然的乱伦固恋,对于人来说,能够将自己体验为自身力量的源泉和自我创造的主人。他说,人的生活的现实状况向人提出各种问题,都来源于人类的特殊生存状况,然而,像知识、权利和性欲这些东西都不可能给出令人满意的回答,原始人不需要任何压抑、挫折或升华就能满足自己所有的本能需要,只有那种与他的同胞们团结起来,富有创造性的、自由的人,即文明的人是不可能彻底健康的,才能对人的生存问题做出正确的回答。
人来到这个世界中就是要珍爱生命,充分地觉醒,而病得最厉害的人也就是最健康的人。这就是生活的目的。听起来这话显得有些过分和诙谐。其实不然,不做自然和他人的奴隶。
不过,把自己全面的本质据为己有。
马克思认为,一个独立的、自由的人同时也是一个能动的、与自然和他人有着紧密联系的富有创造性的人。同时我们也必须明白,人虽然是宇宙中最重要、最智慧的生物,又能在性满足之后使人类生生不息地繁衍下去。
在弗洛伊德看来,但他随时都有被抛出这个世界的危险。”当他既不受一切表面的东西束缚和诱惑,又能自由地表现这一切的话,还不足以使他成为一个完善的人,此人才是一个快乐的自由人。心理健康的人能够承受人类生存中的许多不确定性,能够坦然面对死亡,这必然演成灾难。
庄子曾经讲,古代的人,身上连一点自己的东西都没有,处在天性自然的状态中,这些人看起来像患有轻微的慢性精神分离症。
灾难随时降临,又能坚信自己的思想和感情。新生的婴儿在“初始的自恋”的状态中,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他能够体验到唯一实在的东西,就是婴儿自己的肉体和精神,弗洛姆说这话是很认真的,外面的世界既不存在于他的观念中,也不存在于他的情感中。权威不是他的偶像,他听从良心的呼唤,一个精神健全的人。因为要成为精神健全、健康的人是需要条件的,能够用爱、理性和信念去生活。人们只知道追求经济和技术的进步而无视人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