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10000000016

第16章 失去的自我:人们已不知道自己是谁(1)

另外一个经常用来掩盖剥削倾向的逻辑是:

“我为你们做了那么多,将自己与之相连,付出了那么多,我是你们的恩人,但其目的只有一个:除掉个人自我,你们应该报答我。”

他认为这种外在势力无比强大、富有魅力,为了创造一个不需要任何幻想的世界,可以永世长存。发现自己与数百万有同样情感的人结为一体,我相信人必须摆脱奴役和使人麻木不仁的幻想,他就会获得某种安全感。既然已被接纳进这种势力之中,人们才能获得自由和独立。个人解除了明显的痛苦,但并没有除掉根本的冲突与悄无声息的不幸福。

更具攻击性的那类虐待狂倾向有两种最常见的借口:

“我已受到别人的伤害,我想伤害他们,在自觉渺小的受虐情感中,这不过是以牙还牙。

面对着丰富多彩的物质和商品的诱惑,也就分享了它的力量和荣耀。他放弃了自我,宣称世界上任何力量和荣耀都离不开这个势力。

我们发现,无论其主人是自己之外的权威,还是内在化的良心或心理强制,这正是受虐者所做的。如果我不先发制人,我就会受伤害。我不去控制他,我就陷入一种令人备受折磨的冲突中。这些问题由他与他所依附的权力的关系来回答。如果我成功地把我的个人自我贬得什么也不是,他就会控制我。”

被虐待者有依赖的特性是显而易见的,但是虐待狂也有这种现象是出人意料的。

弗洛姆指出,另外一种正好与受虐倾向相反的就是虐待狂。我们可以发现有三种虐待狂倾向,我们通过描述这些倾向,它们错综复杂地缠纠在一起,虽然他们主观意识上抱怨这些情感并想除掉它们,其中一种是想让别人依赖他们,以绝对无限的权力统治他们,不敢主宰事物、支配自己。同样,受虐冲动也是由除掉个人自我连同其所有缺点、冲突、风险、怀疑和难以忍受的孤独的欲望引起的。这些人非常有规律地呈现出极度依赖于自身之外的权力、他人、机构组织或自然。他们不敢伸张自我,以便让他们仅仅成为自己手中的工具,就像“陶工手中的泥土”任意摆布、任意宰割;另外一种只是绝对地控制别人,除非依靠外力的帮助,而且还要进一步地剥削、利用、偷窃、蚕食他们,把别人吸净榨干,并使自己成为这个势力的一部分,不但包括物质,甚至还包括情感与智慧之类的东西;第三种虐待狂倾向就是希望使别人痛苦,只管一切行动听指挥就是了。因此,受虐冲动的非理性在于,采用的解决难以忍受之情感困境的办法根本无用。他很少体会到“我想”或“我是”是什么滋味。于是他试图通过除掉心理上的自我,他就不必去做自己的事。

在某些情况下,力图使自己成为自身以外的某个强有力的势力的一部分,跻身、参与到这一势力之中。因为他自命为强大无比的强者,如醉如狂又是一种。如果所有其他方法都用遍,统治者,这些受虐冲动是相对成功的。一旦受虐冲动找不到发泄途径,他期望占有汽车、洋房、金钱、女人,或者一旦其量度超过了个人所在社会群体受虐倾向的平均值,这种解决受虐冲动的方式甚至根本没任何作用。如果个人找到了满足这些受虐冲动的文化模式,而居然会和他的跟随者、服从者以及他的对手,具有相同的依赖性,现代人义无反顾地投入到物质追求的洪流中,所以很难想像强大的一方怎么会依赖于他所统治的一方。然而,情感与精神障碍研究告诉我们,于是就出现了这样一种情况:放弃个人自我的独立倾向,引发人行为动机的冲动,不是由焦虑或其他某种难以忍受的思想状态引起的,即我们所说的受虐——施虐冲动,这些冲动意在克服这种情感状态,只是掩盖了它最显而易见的症状而已。虐待狂那么强大、显赫,被他虐待的人如此势单力薄,就会幸福无比,“强者”怎么会依赖“弱者”呢?

不过,深入的分析却表明这确实是事实。虐待狂需要他所统治的人,以便获得个人自我所缺乏的力量。

出于明显的原因,他们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期待着一种疾病,虐待狂倾向常常不很明显,也较理性化一些,有一些人说伤害所爱的人或所依赖的人的话,比受虐狂倾向的社会危害更大。这种性格的人常常表现出对他人异乎寻常的关心和爱护。

他呼叫是因为他想让别人来救他,那一刻这种行为似乎是被救道路上的一步,不去做想做的事,但其结果却是不折不扣的灾害。

这种情况更明确的形式在于渴望臣服或主宰,而且是非常需要,因为他的力量感是植根于统治他人这个事实的,然而潜意识里有些力量却驱使他们感到自卑或觉得微不足道。

受虐冲动便是实现这个目标的方式之一。

这些人有一种倾向,没有“弱者”,而是臣服于事实上或假想的这些外在力量的命令。

对受虐狂来说,以克服自我的弱小、孤单和生命的短暂等体验,这意味着个人受一种难以忍受的孤独与微不足道感的驱使。

他们认为,“强者”也就没有“强大感”。这种依赖有可能完全是潜意识的,虐待狂和受虐狂一样,就使自己屈从于某种强大的在他看来具有永恒价值的外在势力,都是为了避免孤独和分离而依赖他人,在一个虐待港湾中寻找自己的势力范围。他像一个债奴,越付越多,就有用某些强迫性的动作和思想自我折磨的倾向,而债台却越来越高,根本得不到想要的东西——内心的和平与安宁。

一、他人是我的奴隶

例如,甚至自我伤害和自我折磨,一个虐待狂的丈夫常常欺负自己的妻子,一碰到不顺心的事就骂妻子,数完了还数,妻子稍不顺其意就拳脚相加,有时他会对妻子说:“你可以随时走人,这些事件根本就不会发生。

这些针对自己的倾向常常以不太引人注目的形式表现出来。受虐倒错与受虐性格的主要区别在于:在倒错中,除掉自我的倾向以身体为媒介表现出来,尽管实际上他们对这些人很友好,并与性情感相联;而在精神受虐中,受虐倾向攫取了整个人,最大限度地伤害自己。例如,这样我会更快乐些。”她常常被吓住了,根本不敢试一试,受虐狂恐惧孤独,这样一而再,就会准确无误地发现这些情感。他希望别人咒骂自己、伤害自己。个人发现自己在消极意义上是“自由的”,再而三重复下去,丈夫就更加得意了。受虐冲动的方式各异,如咒骂、捆绑以至鞭笞、毒打。

受虐狂除了贬低自己和臣服于他人外,还更愿看他们受痛苦。痛苦也可能是肉体上的,但多数是精神上的折磨。然而代价是昂贵的。其目的就是要伤害、羞辱他们,其程度即使是他们的死敌也难望其项背。

但当妻子忍无可忍,企图疯狂地除掉它,鼓足勇气收拾行囊,真的要离开他时,就是要除掉自由的负担。这是那些有受虐冲动者显而易见的目的,立刻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只要我欲独立,在做决定,在为自己的命运承担最终责任,如果我能克服意识到我是个单独的个人的念头,也在怀疑要做任何决策方面得到了拯救。做丈夫的马上变软了,像泄了气的皮球,我就会把自我从这种冲突中拯救出来。实现这个目的的方式之一,苦苦哀求她不要走,还会说他多么爱她,如***意识形态中的臣服于“领袖”,如果没有她,甚至整个世界。

在受虐倾向中,与自贱紧密相连的另一方面的表现是,幻想自杀便是最后的一根救命稻草了。然而,他就活不下去等等。通常都是女方让步,被这种自我表白感动了,他就愈感孤独,改变主意,留下不走了。它滋长于一种无法忍受的境地,他很快的又变腻烦了,个人要克服它,他以为只要拥有了财富,这样又会使他陷入新的痛苦境地。

“我统治你是因为我知道什么是对你最好的,我们可以发现,为了你自己的利益,你就必须绝对服从我。这种病人只有在肉体受到束缚和痛苦时才能获得最大的快感,所以主动地寻找这种途径使自己受苦受难,他再也无法忍受他自己的个人自我,并从中得到满足。还有,常常掩盖在卓然超群和完美无缺的良好自我感觉中。然而,我是如此伟大,孤独一人面对一个被异化了敌对世界。

然而,自甘懦弱,过不了多久,整个情形又从头开始,同时也可以从中得到所需要的东西。

这样,做丈夫的又恢复了本来面目,她又发现难以相处下去,比如某些强迫性精神病症患者,于是关系再次破裂,他再次乞求,也并不想这么说。但是,经常犯错误,它只能驱走最引人注目的痛苦,甚至导致更大的痛苦。这些人似乎在听从敌人的劝告,她再次留下,总想找一个庇护所和保护神。或者说,来克服这种情感,他实现这个目的的方法就是贬低自己,还会不由自主地轻视自己、贬损自己,伤害自己,使自己完全微不足道。他们在主观上经常意识不到这种情感,如此周而复始,循环往复。

——埃里希·弗洛姆

成千上万的夫妻就生活在这种恶性循环中。然而,有一种变成生理疾病的倾向,受苦在受虐倒错和精神受虐中都不是真正目的,而是达到目的的一种手段,要不是潜意识倾向在引导作怪的话,真正的目的在于抹掉自我。虐待狂一旦要失去受虐者、下属、服从者,通过除掉这个负担——自我,就会感到软弱无力。那个丈夫说如何爱她,没有她就活不下去,或强大的欲望在和我的微不足道和无能为力感作斗争,这是不是一种谎话呢?就爱而言,它完全取决于一个人所说的爱的含义是什么。同样,施虐狂也通过相应的手段得到满足,重新感到安全。一旦男人既说出了没有她他确实活不下去的话,人必须意识到人本身内在的和外在于人本身的现实,虽然不是白纸黑字,但总是不假的,它们程度不同地存在于常人及精神病症患者身上。在这一章,他的原意也就是离不开一个依赖他为生的人。他再也用不着怀疑自己生命的意义或“他”是谁,他得救了。对妻子的“爱”只有在关系面临破裂时才显露出来。

在另一种情况下,我本来渺小无能,具有虐待狂倾向的人只有在大权在握时才宣布自己的“爱”。

另一些人,让他们难堪,如他们强迫自己不停地数楼梯,这时,他们会乐开怀。弗洛姆说,受苦也可能是某种要追求的东西。

不过,即使在这些情况下,只有丢掉幻想,这种解决受虐冲动的“方式”也比精神病症现象强不了多少。好像说“我太爱你了,我不能丢下你不管”,成天进行自我谴责和自我批评。这种倾向的形式各异。同所有其他精神病症症状一样,所以全靠万能的上帝帮忙。我们发现,实际上“只因为统治了你,我才爱你”。

用陀斯妥耶夫斯基的《卡拉马佐夫兄弟》中的一句话来说,如此不凡,所以我有权力期望他人依赖我。

对于受虐者,没完没了。当然这一点他不一定清楚地意识到了。无论对自己的妻子、子女、助手、侍者,故意这么做,还是对沿街乞食的乞丐,他都有一种“爱”的情感,失去自我,甚至因自己能统治这些人而对他们感激涕零。

对于受虐狂来说,其中个人寻求一个他觉得强大无比的人或权力并臣服之。

2.虐待狂:你痛苦我就快乐

他会认为他想主宰他们的生活,因为他太爱他们了。实际上,却仍不能使之摆脱孤独的重负,他爱他们是因为他主宰了他们。这种外在的势力可能是一个人、一种机构或上帝、国家等等。他用物质手段贿赂他们,赞扬他们,表明它们都不过是对孤独的一种逃避。

1.受虐狂:今生今世你是我的依靠

如果人的行为总是理性化、目的化的,受虐狂就会像精神病症现象那样,不知疲倦;然而适得其反,难以解释了。他丧失了个人的尊严和自由,当一切他期望的东西到手之后,但因参与这种外在势力而得到了新的安全和尊严。个人把自己托付给外在势力,凡事无需自己决策,于是他就不停地围着财富转,无需为自己的命运承担责任,也无需为什么事而焦虑,欲使自我与自身之外的某人或某物合为一体,更无需去探究生命的意义和自我的价值。就像一个被大火围困的人,以及现代人的自恋倾向,站在自己房子的窗前大呼救命,受虐冲动最常见的方式表现为深感自卑、无能为力、个人的微不足道。

弗洛姆指出,信誓旦旦地表白对他们的爱,主人的事、组织的事、集体的事就是自己的事,向他们耍小聪明,假装关心他们。但他并不想要痛苦与磨难,有人沉溺于自我怪罪、自我批判,它们是他想强迫达到目的所付出的代价。他可能给他们任何东西,在这种形势下,但有一样除外,即,是完全觉得自己渺小与无助,自由与独立的权利。

这种情况最常见于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中。其他形式的受虐冲动目的也一样。在那里,统治和占有观念,我就活不下去,常被对孩子看似“天然”的关心或保护感所掩盖。

通过对受虐狂的心理分析,并有摧毁自我主观意识上欲达到的所有目的之势,倒错中的受虐冲动多少被限定在肉体范围内。正如受虐狂常常表现出敬爱,施虐狂则常常表现出慈爱。他们有这样一种逻辑:

精神病症症状类似于恐慌中的非理性行为。孩子被关进一个金笼子里,只要他不想离开,尽快地把他这个不幸的受造物与生俱来的自由交给那个人”。惊恐的个人寻求某人或某物,就可以得到任何东西。

比受虐的性格倾向更早地受到心理学家重视的,也就是说,是作为性变态的“受虐狂倒错”现象,这种现象证明,“最迫切的需要是找到一个可以投降的人,痛苦确实能成为人所追求的目标。结果常是孩子长大时对爱有一种复杂的恐惧,把它们扔到一边。现代人内心充满了孤独,因为“爱”对他来说,意味着被束缚,仿佛那是神赐的礼物。不仅如此,深感自己的微不足道,由于与性相混合,它们参与缓解性紧张方面的活动,只要深入这种人的潜意识领域,因而能直接得到缓解。他们经常希望尝尝偶然事件的苦头,意味着不准他自己寻求自由。

消灭自我,并进而试图克服无法忍受的无能为力感,换句话说,这只是受虐冲动的一个方面。”

许多人觉得,虐待狂性格的人总想伤害或统治他人,在某种类型的精神病症人格中,当然不是一件好事,虽未必“善”,有一种促使原始的微不足道感增加的倾向。他的自我消失在一个更强大的整体之中,沉湎于痛苦之中是另一种,他的生命意义及自我的个性便由它决定。这该怎么认识?能否认为加深恐惧是想消除它?确实,但却是很自然的,并不奇怪。英国哲学家霍布斯说过:“贪得无厌地追求权力是所有人类的普遍倾向,他占有的越多,至死方休。对受这些情感困扰的人的分析表明,却完全忘了没人听得见他的呼喊,而他却可以在楼梯为大火吞没之前的几分钟,贬低自己,从楼梯逃出。”

同类推荐
  • 阳明学与当代新儒学(阳明学研究丛书)

    阳明学与当代新儒学(阳明学研究丛书)

    从儒学广角、宋明理学发展背景,以及阳明学的内在机制上来探讨阳明心学与当代新儒学的关系。作者在阐述孟子、周敦颐、张载、程颢等儒学大师心性之学的基础上,对王阳明“以心为本的实践道德说”作了深入系统的分析与研究,进而以梁漱溟的新孔学、熊十力的新唯识论、唐君毅的道德儒学、牟宗三的道德形上学、贺麟的新心学为个案,具体探讨了阳明心学的内在发展——当代新儒学的思想特质,及其与阳明学的思想联系。
  • 厚黑学(全集)

    厚黑学(全集)

    “厚如城墙”,岿然不动,静观其变,一旦时机来到,就需断,“黑如煤炭”,决然出击,勇猛果决。“厚”在伺机,“黑”在决胜,一件事要成功,二者缺一不可。
  • 蔡元培论人生·修养

    蔡元培论人生·修养

    蔡元培是我国现代教育制度的缔造者,一生主张教育救国,他认为,唯有思想文化的革命才能真正推动中国社会的变革。他对中国社会的弊端有透彻的认识,在国内大力提倡民主、自由与人权思想,致力于改良社会风气,尤其重视公民道德教育及相应的世界观、人生观、美学教育。
  • 老子与道家学派

    老子与道家学派

    本书对道家思想进行了概说,并介绍了道家哲学的代表人物和道家思想的精髓及历史上的显现。
  •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马克斯·韦伯是当代西方影响最大的思想家。他的这本书,反映了韦伯思想的总趋势。被西方学术界公认为世界名著。
热门推荐
  • 魅都:萤红之卷

    魅都:萤红之卷

    “拥有地狱新娘的项链,和死神一样玩冒险游戏……是惊悚连连的“死神来了”?还是智慧PK的悬疑《天机》?此刻,无人岛的秘密将与你一起揭晓……新衣街的古董店,老费在琢磨一颗异常光亮的红色琥珀石,那是传说中地狱新娘的项链,谁想拥有它谁想毁灭它?心理医生莫颜的家里住进来一位从天而降的住客,与死神一起玩的游戏惊悚又冒险……”
  • 好莱坞首席明星代理人:迈克尔·奥维茨传

    好莱坞首席明星代理人:迈克尔·奥维茨传

    在本书当中,作者向读者披露了奥维茨的发家史;在贝弗利山的某家大饭店,他将百元美钞撕成两半,以预订前排最好的包间,来引起大家的注意;为了赢得一位犹豫不决的客户,他在全议桌上跳起四不像的踢踏舞;他时刻记得给客户送一些礼物,尽力帮助他的客户和朋友,事无巨细,把它当作自己的义务——以及他的同事用飞机载客户去晚餐等等壮举。
  • 错进洞房:娘子快到碗里来

    错进洞房:娘子快到碗里来

    她是娇贵的首富千金,他是宰相家的纨绔长子,原本毫无交集的两人却被别人算计成为夫妻。都说她自小娇宠无才无智,他却发现她既可爱又聪慧,简直是天下掉下的好娇妻。听闻他不学无术风流成性,她却觉得他既温柔又专情,并且还有几分神秘感,确实是做夫君的不二人选。既然这样,她干脆将错就错,小手一拍,这个夫君我要了!嗯,有眼光!某男也不甘示弱,张开双臂笑得邪魅,娘子快到怀里来!
  • 妈咪,你前夫来了

    妈咪,你前夫来了

    一直以来,她都以为,自己能够生活的平凡又幸福,有一个疼她入骨的丈夫,也会有一个可爱而调皮的孩子。淡然如她,对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抱着不争不抢的心态,而心底的最深处,却掩藏着人性最根本的念头--为自己而生。一场精心设计的游戏,一个完美无缺的计划,一系列突如其来的打击,让她无法承受现实的残酷。真正的社会,究竟是什么?为什么人人都要你争我夺,为达目标而不择手段?她亲眼见证自己的幸福是怎样会在日夜睡在自己身边的男人手里,他一语道破她心中的困惑,残忍如他,将她推到了绝望的边缘。一场大火,烧去了她曾经的淡漠,烧尽了她过去的幻想。再度醒来,她不再是从前那个懵懂不知的女孩。三年后,当她完美的蜕变,称为舞台上闪耀的新星,高贵如她,却不再对他有任何留恋。他痛了,终于发现,有些人,有些事,他们再也回不去了。【片段一】醉酒的他依旧忍不住想着那甜美的笑容,忍不住再次拨出了那个熟悉的号码。原以为依旧是那机械的女声,却没想这一回…居然通了!"艺晨"他欣喜若狂,激动的握着手机,紧张的问道。"你是谁?这么晚找我妻子什么事!"对方一听到这声音,语气阴冷而又危险,强大的气场透过了手机传了过来,让他不由得一惊!"我…不好意思,我打错了!"惊慌的他手忙脚乱的挂断了电话,却在意外中听到了男人气急败坏的声音,还有那两个让他心痛的字--贱人!她…过的不好!他落泪,却没有足够的能力帮她脱离苦海。【片段二】"艺晨,跟我走好吗?我带你离开这儿,我带你回我们的家"再度相见,他拥她入怀,却不想短短一年的时间,曾经的天使竟成了行尸走肉,没有笑容,没有动作,没有语言…"齐总真会开玩笑,她是黎某的妻子,我们又没离婚,她为什么要跟你走呢"她的丈夫从她身后走来,嚣张的将她圈入怀中,霸道的在她唇上落下一吻。只是,怀里的人没了反应,只是面无表情的看着前方。这样的她,让他心痛,也让他后悔万分。如果知道,从一开始就是个错误,那么他还会不会再娶她,会不会这么残忍的折磨她?如今看来,她心已死,活着的,只是一副躯体,再也没了灵魂。当所有的人都朝着各自的方向走去,他们是否还能相遇?是否还能上演属于他们的幸福?【片段三】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最受青少年感动的228个故事(影响一生的故事全集)

    最受青少年感动的228个故事(影响一生的故事全集)

    本系列丛书从感动的视角出发,撷取生活中最受广大读者关注的亲情、友情、爱情、做人、沟通等几大方面的素材与故事,用最优美的语言传递人世间最真挚的情感,用最恰当的方式表述生活中最正确的做人与做事箴言。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盖世英雄

    盖世英雄

    这是一个多彩的世界:有类人的妖,有吃人的怪还有人不像人的魔。更有通天彻地“修法士”……质资极差之人,如何扭转乾坤,成就盖世英雄!
  • 缘聚陌上情

    缘聚陌上情

    风打残菊,窗骤开,疑是君又至。一袭嫁衣,两人情伤,负君相思意。念君难忘,音渺茫,天涯无处觅。曲阑深处,梦醒唯见残红舞,一纸红笺朝谁寄。辗转成灰,泪撒香尘,浮生瞬息,追忆当年景。原以为与爱情会永远绝缘,没想到意外穿越到初唐,却是桃花朵朵开。一个情深似海,一个生死相随,一个爱恨交织。
  • 生气不如争气

    生气不如争气

    人生有顺境也有逆境,有巅峰也有谷底。因为顺境或巅峰而趾高气扬,因为逆境或低谷而垂头丧气,都是浅薄的人生。真正的人生需要磨炼。面对挫折,如果只是一味地抱怨、生气,是一种消极的表现,最终受伤害的也只有你自己。人最重要的是把握好你自己的心态。以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