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就这样失败了,他不甘心,于是伽罗华第二次写了一篇更详细的论文于1830年2月底呈交给科学院。这时柯西即将离开法国,论文便由另一位法国数学家傅立叶主审。傅立叶把论文带回家中,但不久便于5月16日因病辞世,论文也不知下落。两次挫折,使伽罗华十分恼怒。他写信质问法国科学院,为什么“小人物”的研究成果被如此轻视?这种情况下,科学院只好让法国数学家泊松出面要求伽罗华再次提交其论文。
1831年1月27日,伽罗华第三次提交论文,题目是《关于用根式解方程的可能性条件》。主审泊松认为,论文的一部分内容可在阿贝尔的著作中找到,其余内容则“不可理解”。事实上,泊松并没有完全看懂伽罗华的论文。于是伽罗华的成果再次被埋没。
自己付出如此巨大心血的研究成果,居然被那些庸俗的权威们一再埋没,得不到认可的伽罗华此时已在心中积聚了足够的怒火,他已经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了。
1829年7月,伽罗华决定第二次报考巴黎理工大学。面试考场上主考教师对伽罗华介绍自己方程论的研究成果毫无兴趣,相反却故意提出一些人为制造出来的错综复杂的问题来刁难他,使伽罗华十分恼怒。他请求主考人注意他的发现,但回答他的却是大声狂笑。伽罗华再次被激怒,他忍无可忍,不顾一切将擦黑板的抹布扔向主考官,其结果是第二次被理工大学拒之门外。从此他彻底断了向上进身的路,在底层沉沦。三年后的一天,伽罗华在别人的挑唆下,为了一个医生的女儿盲目地和另外一个人决斗,结果命归黄泉。
积郁起来的怒气被钱玉芬教授称为“毁灭性”的怒气。毁灭性的怒气经常是愤怒压抑累积的结果,火力强大,杀伤力惊人。
尽管我们知道,像伽罗华这样的悲剧都是不由自主的,但我们仍然要说,我们主张理智、冷静地处理相互间的冲突,提倡宽容、礼让、修养,积极地化解怒气,避免攻击行为。
■
“个人意志(欲望)是永不知足的,满足一个愿望,接着就产生新的愿望,如此衍生不息,永无尽期。”
——叔本华
一个胜利者和失败者的特质是不同的。记得有人说过:“一个人最大的敌人便是他自己。”胜利者首先要懂得体谅自己,把握自己的心态。在电影《早安!越南》中,罗宾·威廉斯的演技受到观众的喝彩,然而,尽管所有观众都给予他正面评价,但显然他对自己有着清醒的认识,这点充分体现在他的谈话中:“我很高兴这部电影广受欢迎,但是现在,我的生命就像是血友病人走在剃刀上一样,得步步为营。”
可是海明威却没有做到这一点。
海明威是个硬汉子,他极力推崇一种不服输的硬汉精神。海明威的一生也忠实地履行了自己的信念。但海明威在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7年之后,于1961年7月的一个早上,把自己平日最喜爱的双管猎枪的枪管插入嘴中,开枪自杀,两发猎枪子弹炸飞了他的上半个头颅。
海明威自恃才高,给自己人生定下的目标过高,当目标根本无法达到时,他心理的不平衡导致了行为失控。他写完《老人与海》这部代表他最高水平的小说后,写作事业上没有新的进展,他不能冷静地面对这一事实,心中一直处于矛盾、痛苦、自责状态。
这些坏情绪一天天在他心中积压下来,直到把他压垮。他整天陷于抑郁烦躁的心绪中,情绪极端不稳定,动辄无理取闹,经常当着许多客人的面,无故讥讽他的第四任妻子玛丽·威尔斯。由于心理不平衡,加之躁郁质性格的影响,他常常是无端猜疑别人,恐惧、孤寂、无眠、悔恨万分、严重健忘,对外界人与事冷漠,精神上完全处于沮丧和绝望的境地。在这种精神状态下,他根本无法继续从事写作,过去未完成的书稿,他一个字也写不下去,有时只能默默流泪。加之后来海明威身体状况日趋恶化。原本十分强壮的身体患上了严重的皮肤病、酒精中毒、眼疾、高血压、糖尿病、肝炎、肾炎、血色沉着病和阳痿等疾病。在病痛的日夜折磨之下,他的身体垮了。由此导致的工作能力逐渐丧失和服用药物的副作用,又进一步加剧了他精神上的躁郁症,加速了他悲剧人生的结束。
在身体的疾病和精神的痛苦双重压力下,曾经硬如英雄的海明威的坚强的意志力被摧毁了。这个战胜了人生一个个打击的硬汉最终被自己所面临的痛苦、压力所打垮,为了逃脱这一切痛苦,他选择了自杀,亲手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机会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均等的。任何人都可以在把握自己的心态下从容处理自身的烦恼。一般来说,你的胜利者的特质越强烈,就越有能力认清别人对你的期待,并依他们的评价做出适当的正确判断;而那些失败特质强烈的人,多半会专注别人所给予的负面评价,并因此和自己过不去,从而在自我表现的不满中强化对自己的要求。
■
“自敬,则人敬之;自慢,则人慢之。”
——朱熹
并不是所有的生气行为都是可以被否定的。有些情况下,人的生气是一种建设性的情绪。可是,我们如何才能知道并且把握哪一种生气是破坏性的、而哪一种是建设性的呢?
建设性的、有益的生气和不被提倡的生气之间最大的不同在于你的意图和目标。
你是仅仅为了发泄一下你的个人情绪呢?还是要坚持自己理智所认同的原则呢?
抗战英雄冯玉祥将军便是一个坚持原则的“发怒者”。五原誓师后,冯玉祥担任了国民军联军总司令。为了抵制官场歪风,杜绝上司敛财、下级行贿和低层官兵忍痛送礼、出份子的风气,冯玉祥为了保护中下级军官和士兵的经济利益,特地规定:只准上级请下级吃饭,不准下级请上级吃饭;只准上级给下级送礼,不准下级给上级送礼。
当时的西北军生活非常艰苦。他和士兵们吃一样的饭菜,穿一样的衣服,丝毫不享受任何特殊待遇。冯玉祥生就一副铁塔般的身躯,但由于吃不饱,明显地消瘦了:颧骨突出、眼睛布满血丝、脸色蜡黄。见此情景,副官和厨师们急得团团转。当然,要使冯玉祥吃好并不难,只要从全军的军饷费用中抠出一些钱即可。可是,这种“喝兵血”的行为是冯玉祥深恶痛绝的。正当副官们一筹莫展的时候,五原县县长刘必达得到消息后,连忙从家里抓起两只鸭子,送到国民军联军司令部。
常言道:“官儿不打送礼的。”可是、冯玉祥却一点儿也不领情。对于这种违反他军令的行为,他显然很生气。只见他在办公室里快速踱来踱去,面色极其难看,终于忍不住向刘必达发作起来。大声质问道:“不知道我的军令吗?”“你好大的胆子!”
不仅如此,他还命令刘必达背出“送礼准则”,并责问他为何明知故犯。刘必达回答说因为考虑到冯玉祥是全军的主帅,吃不好饭会影响大事。冯玉祥则坚持认为官兵应该同甘共苦,只有这样,官兵才能心无二致。他面色涨得通红,脸上青筋暴起,最后情绪激昂地对刘必达说:“你想想看,士兵吃糠咽菜,我坐在司令部里吃鸭子,我成什么人了?我的士兵还能和我一条心吗?这样下去,好端端组织起来的国民军不就完了吗?告诉你刘必达,今天我轻饶不了你。来人哪,给我拉下去,打20军棍!”在副官的引导下,五原县长拎着两只鸭子,垂头丧气地退出冯玉祥的办公室,无可奈何地伏在地上,挨了20军棍。
做人要有原则。只有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才能使人们认识到,你是开诚布公无欺诈的。比如说,你想号令天下人清廉,而自己首先要做到;要想号令天下人公正,自己首先要做到公正;要想号令天下人节俭,自己首先要做到节俭。这就是人们所说的:“无声的礼,不言的教化。”冯玉祥一生做事光明磊落,没有哪一点不可以对人说,他身教重于言教,因而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
“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
——鲍照
我们的行为和态度很多时候是经由模仿获得的,模仿是一种观察和仿效他人的过程。在表达生气的情形中,模仿的影响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你所模仿的对象可能是和你有过情绪互动的人,如父母、兄弟姐妹、老师、教练、同学、同事,或是一个幻想中的人。你模仿的敏感度,不会在某个特定的年龄结束,你会逐渐发展出自己的价值和自我表现价值的判断力,你也因此对你的模仿对象越来越有属于你自己的独特鉴赏力。
你会拒绝自私狭隘的随意的生气,你也会懂得欣赏堂堂正正的、善意的叱责。
清代名臣汤斌因为政绩卓著,被康熙皇帝提升为江苏巡抚。在赴任时,汤斌的夫人、公子都穿着布衣,行李非常简单寒呛。每天的菜肴仅有韭菜一项。一天,汤斌在翻阅伙食账时,见上面写着某日买鸡一只,不觉大惊,因为他记得自己从未吃过鸡。一问仆人,得知是自己的儿子让买的。汤斌大怒,立即招来儿子责备道:
“你说说看,苏州的鸡难道比河南便宜吗?你若想吃鸡就给我回去。世界上就没有吃青菜办不成大事的。”
于是,让儿子跪在庭院中背《朱子家训》,又将把关不严的仆人鞭笞一顿送回老家了。
原则与利益往往是联系在一起的,他们之间一般总会不可避免地发生冲突与矛盾。生活物质欲望是无止境的,如何在这个矛盾面前让自己行得正,立得稳,是一个值得思索的话题。当自己的才能发挥到已能令人信服时,再往前发展不是应当考虑如何永远与人异口同声地赞同,而是应当提出不同意见,并善于从中坚持、辩证真理。
因此,汤斌这样的“原则佬”,才会仗义直言,毫不留情地叱责家人。
生气是一种正常的、自然的情绪,他本身其实没有什么好坏可言;他的价值是由你所选择的反应方式来决定,要让生气成为一种负面或是正面的情绪,就看你自己了。
当你将生气所产生的活力,运用到有建设性的努力上时,生气确实可以激发出很多有价值的行动;而如果你将生气用在有破坏性的行动上,那么生气就会使你的活力消耗殆尽。
事实上,有很多人就是从适当的生气情绪中,得到有益的释放。然而,如果太过生气,或是无法适当地控制住,反而会让人心烦意乱,造成人在情绪上、身体上和精神上有身心疲惫的感觉。其实,有时候愤怒不一定是坏事。当你的怒火因原则、因良知、因正义而发时,你的情绪是健康的,有益的,富有建设性的。
■
“一个人被称为自私自利,并不是因为他追寻自己的利益,而是在于他经常忽略别人的利益。”
——邓肯
为人处世,自然有一定的原则。依靠他人,一切都以他人的意见为是,一定会对任何事都毫无原则地表示赞同;而一切事都自以为是,势必会造成对任何事情都毫无原则地加以反对。毫无原则地赞同他人,不免随波逐流;毫无原则地反对别人,也势必会矫枉过正。只有认真地考虑事物的客观情况,不存任何个人偏见或他人的偏见,才不会出现任何处理不当的情况。
二战时的盟军总参谋长马歇尔是一个“国际组织者”,他之所以胜任这个工作,很大原因是他的不偏私。
他的小儿子艾伦在北非服役,马歇尔特地给当地长官打招呼,不要因为他的关系而给艾伦以任何照顾。妻子凯瑟琳抱怨说,这对他不公平。马歇尔说,这没有办法,他不能让人们怀疑参谋长为自己儿子谋取好处。1944年5月29日,艾伦不幸在一个名叫韦莱特里的小村被一名德国狙击手击中身亡。在儿子的追思会上,马歇尔只能握着儿媳妇的手老泪横流。长子克里夫顿也在北非服役,他原有脚病,因此想请假回国治病,并乘机调至意大利。马歇尔得讯后大怒,立即给驻阿尔及利亚的斯特耶将军去信说:“他在那里还不到一年。我不给张三李四办的事,也绝不给他办。成千上万的军官已在海外服役两年以上,其中有些人多次患病,要求回国,给国家造成很大压力,我决不能为我自己的亲人开后门。”克里夫顿的事就被卡住了。
如果你决心捍卫原则,你就会发现,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有一些与原则相违背的事情摆在面前,倘若意志不坚,或碍于情面,就很容易放弃原则。因而,保持清醒的头脑是必要的,在任何情况下都不随波逐流,轻易改变自己的原则虽然很不容易,但绝非不能做到。
我们应该在心里认定这一事实:坚持原则是人格高尚的重要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