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有这样的人,由于他们的自尊心特别强,因而在群体中很注意自己的言行是否不为别人接受,是否产生了自己认为不该产生的结果,所以总是唯唯诺诺,久而久之对集体产生畏惧。事实上这是由于自尊心过强而产生的敏感行为。自尊心强是好事,但有时候过于敏感了就会闹笑话。熊向晖就在这方面闹过笑话。
英国陆军元帅蒙哥马利曾于1960年5月来我国访问。蒙哥马利一行到达洛阳后,当地曾为他准备了专场的文艺演出,可他不看。晚饭后熊向晖等陪他上街散步,路过一个小剧场时,他闯了进去,剧场演的是豫剧《穆桂英挂帅》,翻译向他简单地介绍了剧情。回到宾馆,蒙哥马利与熊向晖闲谈,说这出戏不好,怎么让女人当元帅呢?熊向晖解释说,这是中国的民间传奇,群众十分爱看。蒙哥马利说:“爱看女人当元帅的男人不是真正的男人,爱看女人当元帅的女人不是真正的女人。”熊向晖是个情绪比较冲动的人,虽然他知道东西方文化有差异,但他依然被这句话刺得心头火起,他非常不服气,认为蒙哥马利讲得太过分了,当场把他顶了回去,说:“英国的女王也是女的,按照你们的体制,女王就是英国国家元首和全国武装部队总司令!”一句话呛得蒙哥马利面红耳赤,哑口无言。
后来,熊向晖向中央某领导汇报了这件事情,当即遭到这位领导严厉的批评:“你做得太过分了。你说这是民间传奇就够了。他有看法,何必驳他。他提出了和平三原则,一、承认只有一个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二、承认有两个德国——东德和西德;三、一切地方的一切武装部队都撤退到他们自己的国土上去。难能可贵。你搞了这么多年外交工作,还不晓得求同存异,弄得人家无话可说,就算你胜利了,鲁迅讲过,‘辱骂和恐吓决不是战斗’,引申一下,讽刺和挖苦决不是我们的外交。”
中央领导直率的毫不留情面的批评,强烈地刺激了熊向晖,促使他顿悟猛醒,心悦诚服地接受了批评。
人的敏感本是一种正常的体态反应和机体功能,不过由于敏感而导致生气还是让我们不敢小看他。日常生活中,就有许许多多蒙哥马利式的人物,他们的贡献是主要的,比起他们对某些客观环境存在的偏见来,要大得多。如果众多的人只是盯住“蒙哥马利”的偏见不放,又怎么去团结人,充分发挥人才的积极性呢?
一个人如果太敏感,只顾及自己的名声及面子,不但交不到朋友,就连事业也很难有所成就,因为任何人都不愿与他来往,使他陷入了孤立无援的状态。所以凡是一个能做大事,能创大业的人一定不是一个心狭气小的、敏感的人。
■
“正义的力量在于判断的坚决和无畏,反之,不义的结果则是对不幸的恐惧。”
——爱略特
长期以来,俄罗斯著名诗人普希金的死引起学术界和文艺界持久不断的讨论。有的人说普希金之死是一个阴谋,背后的主使正是沙皇;有的说普希金被戴“绿帽子”已是既成事实,因此他怒不可遏;也有的说法国军官丹特士根本没有勾引冈察洛娃,完全是诗人敏感多疑……无论如何,诗人妻子的外遇成为诗人的“家丑”,而且不断地扩散,已经不仅仅是“外扬”的问题了。那些不怀好意者别有用心,添油加醋地对这件事议论纷纷,希望以此来刺激诗人的自尊心。怀有敌意的人还不断制造他妻子的“绯闻”,不断地为制造谣言拨弄是非的人提供“素材”。更有甚者,有人竟给普希金寄来一封极其卑鄙、恶劣的信件,声称授予他“乌龟”称号。
激情满心的普希金自然不能忍受这种侮辱,愤怒的火焰逐步充满了他的心胸。
他宁愿失去一切,也不愿失去自己的名誉。作为丈夫,当他的荣誉遭到污辱时,只有用决斗才能洗刷名誉的耻辱。普希金忍无可忍,向丹特士提出决斗。普希金的朋友不同意他的想法,丹特士也声称,他追求的是冈察洛娃的姐姐,并不是她本人。但是,诗人有着不可动摇的决心,他要以自己的行动,在人们面前维护自己名誉的纯洁。不论丹特士和冈察洛娃的关系如何,普希金总可以找到别的办法来解决这一问题,或者说完全可以通过别的渠道来为自己澄清名誉,可是他却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决斗,以自己的性命为代价来维护名誉的尊严。
决斗按照普希金的要求如期举行。决斗前,诗人还在忙于写作,一切似乎显得从容不迫。这纯粹是一场“秀才遇见兵”的决斗,其结果可想而知。才华横溢的诗人,走完了自己38年的生命历程。
今天,我们也许没有理由再埋怨诗人心胸狭窄或者对爱情没有足够的信任。看看我们的周围,你就明白了。人在各种情感的纠缠中陷入这种“敏感”话题的旋涡里的有多少?
每个人其实都有这样的心胸。如:人家一扬眉,你就觉得人家看不起你;人家一撇嘴,你就认为人家讨厌你了;别人说的话本没有什么敌意,经你一扫描矛盾就出来了;别人在说自己的悄悄话,你便怀疑在说你的坏话。
虽然我们不会像普希金那样因敏感丢掉生命,但陷入过于敏感的心理误区的人,仍然是活得很累的。他既要对付那些夸大了的“敌意”,又要抚慰由此产生的痛苦,自身消耗很大。而且,过于敏感对人际关系的损害极大。若发生在朋友之间,会破坏友谊的深化;若发生在同事之间,会妨碍正常的工作和关系;若发生在恋人之间,会妨碍感情的发展。不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就永远无法做好摆脱他的准备。
■
“一个宽宏大量的人,他的爱心往往多于怨恨,他乐观、愉快、豁达、忍让,而不悲观、消沉、焦躁、恼怒。”
——穆尼尔·纳素夫
太过在乎周围的反应,是一般人共通的毛病。尤其,当自己不幸遭遇失败或面临意外的打击,总是对自己没信心,因为害怕被大家取笑而显得郁郁寡欢。除此之外,心理学研究还表明,在生活实践中有些人在大脑中会形成一种特殊的“心理敏感区”,即最怕别人知道,谈论或揭发自己的缺陷、弱点或隐痛之处,就是别人想到或提到类似问题时,也会非常敏感,联想多疑,从而带来苦恼、暴怒和歇斯底里的大发作。有的则更积郁自卑,性情孤僻古怪,造成心理变异,一辈子痛苦不堪。
美国那个“爱决斗的总统”杰克逊就为此付出了足够的代价。
杰克逊的妻子雷切尔·唐纳尔森,是一位拓荒者的女儿。17岁时与第一个丈夫刘易斯·罗巴兹上尉结婚。婚后不久即因感情不和而分居,雷切尔便回到娘家居住。那时,年轻的边区律师杰克逊正是她母亲家的房客,他十分同情雷切尔的婚姻,担当了这个弱女子的保护人。两人一见倾心,互相爱慕。当罗巴兹上尉声称要用武力夺回妻子的时候,杰克逊与另一位绅士一起,护送着雷切尔逃到了密西西比州。罗巴兹上尉向法院提出要与妻子离婚。杰克逊与雷切尔误以为罗巴兹已获离婚许可,未经核实,就举行了婚礼,过上了夫妻生活。事过两年后,他们才惊悉罗巴兹故意拖延时间并未办妥离婚手续。离婚判决书于1794年初方才发下,此时离婚才算生效。这使杰克逊和雷切尔非常尴尬,他们不得不补行了第二次结婚仪式。于是杰克逊夫妇成了人所共知的重婚犯和通奸者。此事成了人们议论的话柄,人们把这一丑闻到处宣扬,脾气火暴的杰克逊对此十分恼怒,发誓要坚决捍卫心上人的名誉。据说他曾“手枪始终是子弹上膛,专门等着任何一个敢说他妻子坏话的人。”
1803年,杰克逊与田纳西州长塞维尔之间就因为他妻子的名声而发生了恶斗。杰克逊听到有人敢玷污其爱妻的名声,怒不可遏,拔枪向塞维尔射击,险些打中了他。1806年,田纳西州的神枪手迪金森在与杰克逊就赛马赌注发生的争吵中,又亵渎了雷切尔的名声,杰克逊向迪金森下了决斗挑战书。在决斗中,迪金森当场死亡,杰克逊左胸中弹,因靠心脏过近,子弹不能取出,一直留在体内。1813年,杰克逊在与本顿的一次争斗中又动起了枪,左臂挨了一枪,子弹留在体内达19年之久。
1828年总统竞选,反对派散发了一本决意搞臭杰克逊名声的小册子。小册子名为《话旧:杰克逊将军年轻时不检点事实摘录》,其中专门列举了杰克逊参与斗殴、打架、决斗等事件14次。亚当斯坚持说:“他的放纵的生活和性格”使得他“不适宜担任这个国家的最高行政职务。”
虽然杰克逊后来胜利了,但他却一直尝着这种苦果,因为他的夫人因承受不住这种压力而过早病逝。不知杰克逊临终之际可曾为自己当初不冷静、仓促行事后悔过。倘若他没有当初的失误,也许在恩恩爱爱的幸福生活中,他和雷切尔会有更多欢乐的时光。
世间任何事情都没有绝对,而且正邪善恶交错。其实只要你心中看得开就行了。何必在乎别人怎么看、怎么说呢?一旦我们以别人的看法为指针,一旦我们存有这种潜意识,生活一定是苦多于乐,毕竟无法尽如人意的事情太多了,如果只是为了别人而活,痛苦难过的只是自己而已。为什么我们要在乎别人的看法呢?为什么我们要把快乐操控在别人手上呢?
要想自己生活得快乐,要使别人对自己感兴趣、有好感,克服人际交往中存在的过于敏感心理永远是一个十分现实的课题。
■
“气度狭小就被逆境驯服,宽宏大量则足以把逆境克服。”
——华盛顿·欧文
生气有积极的表现方式,也有消极的表现方式。具有攻击性的生气表现包括殴打和大吼大叫。当人们以这种方式来表现生气时,他们生气的对象可以直接看到、听到或感受到对方的情绪,它是易辨识、也是易把握的。但消极的生气表现却不易觉察,或者以难以捉摸的方式表现出来,他的伤害性与危险性更大。当压抑太久的情绪一朝爆发时,让你的心理变得不平衡是很容易的。
一个女孩迷上了一个很有名的男明星,她将自己生活的周围都布满这男明星的信息。她深信这样会感动上帝,能使她的希望如愿以偿。有一天许多媒体突然报道这男明星结婚,她整个人一下失去理智,变得非常疯狂。她打碎了所有贴着这明星像的东西,眼里不断地流着泪。她恨自己,觉得这一切都是自己造成的。她决定报复自己,于是她去厨房,用菜刀斩下了自己那只本应戴婚戒的手指。
人们总认为报复的受害者是被报复者。其实不然,最倒霉的受害者往往会是报复者本人。人的命运本来都是不错的,结果很多人让变态心理改变了自己的轨迹。生命是一种在定律中舞动的音符,当你偏离自己正常的旋律,就意味着已将自己锁定在悲剧里。如果我们站在历史的角度去审视报复的价值,我们真的会惊叹:报复的人生成本实在是太昂贵!
因此,把怒气及时发泄出来比让它积郁在心里要好。根据著名教授哈坎松(Hakanson)1969年的一项研究成果,当人发怒时,血压会迅速升高,而当他通过各种方式(如大喊大叫、号叫痛哭或采取报复行动)将怒气发泄出来时,血压又会很快恢复正常。相反,倘若他们将怒气强压下去,那么,他们的血压则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恢复到正常水平。
情绪在于宣泄,这是已成共识的道理。
■
“一个聪明人干了一件蠢事,那就不会是一件小小的蠢事。”
——歌德
我国有一句俗语:“男儿有泪不轻弹”。心理学家告诉我们,这种观点并不可取。实际上,不管男人或女人,在遭遇到严重情绪创伤(如亲人死亡或其他灾难)之后,如为了某种原因(如怕人笑话)而强行压抑使内心感情不暴露,倒不如痛痛快快地大哭一场好。
可惜大多数人都不明白这个道理。有史以来25位大数学家之一的法国数学家埃瓦里斯特·伽罗华就因此而遭受不幸。
1829年5月底,伽罗华中学将毕业时,他将《关于五次方程的代数解法》提交给了法国科学院评判。这年6月1日,法国科学院讨论了伽罗华的论文,决定由当时法国最著名的数学家柯西主审。但柯西由于疾病未能举行一次全面的听证会。戏剧性的是,当康复后的柯西向科学院宣读他自己的一篇论文时,却未介绍伽罗华的论文。之后,柯西希望伽罗华重写,详述他的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