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寸的标尺:左手是长
放长线钓大鱼。这是我们经常听到的一句话。意思是说,要想取得成功,就得从长远的角度来考虑,做长线投资。做人,是需要从长远的角度来考虑的,目光要长远,目标要远大。所谓站得高,看得远,即是这个意思。处世,也是需要从长远的角度来考虑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积累人脉,拓展自己的人际关系网,我们可能暂时不会用到某个人,但是这并不能保证将来一定不会找人家办事。所以,做人要有长远的目光,处世要有长远的打算。
分寸的标尺:右手是短
我们为人处世,提倡把目光放长远,从长远的角度看问题,做长远的打算,这是从长期发展的角度来看问题。从另一个层面上来说,短线也是不可或缺的。每个人的成功,都是点滴积累的结果,每一个事件的背后,都有其必然的原因,绝不是一朝一夕就形成的。
着眼于未来,立足于眼下,这应该是我们日常处世的一个准则。在社会上,做人处世,没有绝对的定论说一定要走长线或者要走短线,只有长线短线交相呼应,短线长线互相配合,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才能把事情办得圆满。
一技之长有好处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和引以为豪的东西,但每个人又都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不足,那么,扬长避短是我们处事的一个准则。
平步青云的高俅
出身寒微的高俅何以后来会青云之上?他发迹的原因是什么呢?《水浒传》中说他后来遇上了贵人,小王都太尉和内侄端王交好,小王都太尉派高俅到端王府送物,由此结识了端王(后来的徽宗)。高俅被端王看上,从此留在端王身边,这种说法是有依据的。
王诜是宋神宗的妹夫,端王(徽宗)的姑夫。《宋史》中说,王诜虽然是堂堂驸马,但却是一个招蜂引蝶之辈,冷落公主。公主后来郁郁而死,气得神宗在公主葬后立刻将王诜贬谪。不过王诜却是一个丹青书法的好手,徽宗在潜邸时,就常与之切磋,关系很好。元符三年(1100年),高俅的人生因为一次偶然事件而发生了重大转折,这就是与端王赵佶的相识。《挥麈(zhǔ)后录》中说,王诜与赵佶在等候上朝时期相遇,赵佶忘了带篦子刀,于是向王诜借了一个,修理了一下鬓角。赵佶用后对王诜说:“这篦子刀的样式非常新颖可爱”。王诜回道:“我最近做了两个,还有一个没用过,稍后就派人给你送去。”晚上,王诜就派高俅到端王府去送篦子刀。碰巧,赵佶正在园中踢毬,高俅便站在一旁看,露出不以为然之色。或许是赵佶注意到了这个小厮的神情,便问道:“你也会踢吗?”高俅倒也年轻气盛,回答说能。于是二人对踢,高俅拿出全身本领,将毬踢得如鳔胶粘在身上一般,甚合赵佶的口味。赵佶大喜,当即派人传话给王诜:“谢谢你给的蓖刀,连同派来的人,我一起收下了。”高俅于是变成了端王赵佶的亲信。
高俅凭借踢毬的本领获得了赵佶的赏识而一步登天。可以说,高俅踢毬的特长成为了他成功攀附赵佶的交际工具。在当今的职场里,也同样有通过自己的特长得到重用的人。
演讲也是特长
李君是某公司的人事经办员。公司中的高级职员多数读书较少,李君的学问比他们高深得多,论理应该使他们敬佩。然而事实却大不其然,因为在这种地方,他们所自负的是经验,是要如何才能够赚钱,对于学问,却从来不重视,有的人竟直言:学问值多少钱一斤,其藐视学问之情昭然若揭。所以李君的学问不但得不到他们的敬佩,而且很多人还骂他是书呆子,是百无一用的书生。自然他们都瞧不起李君,李君哪里管得了他们?其中如某甲,是公司中的头儿,有经验,有能力,能言善辩,大家都很看重他。而这个某甲对于李君当然是更加藐视。
有一次,公司举办某巨头的纪念会,全体职工一千多人聚集一堂,总经理临时叫李君担任报告司仪,这时距离开会的时间不过5分钟,而纸片上的内容还不到二百字。李君对于某巨头的生平,却一无所知,但事到临头,不得不上前一试。他抓住了《史记·货殖列传》上“无财作力,稍有斗智,即饶争时”三句话,把某巨头的一生事迹连贯起来,这篇事迹报告成为夹叙夹议的体裁。李君依仗他的口才,连讲了一个钟头,全堂听众鸦雀无声,空气相当紧张。讲毕下台,掌声雷动。而最厉害的某甲,本以善言为大众所称许,这个时候,他却翘起了大拇指对李君说:“了不得,了不得,前后开过好几回纪念会,你的演说最好,在公司中,你是第一位雄辩家,就是环顾同业中,也没人比得了你。”
这当然有点言过其实,而李君的口才引起了他的敬佩确是事实,于是握手表示亲善,以前藐视的心理一扫而空,其他高级职员对于李君也因此另眼相看。
在办事时,用投其所好的特长获得别人的信任是最有把握的方法,但是也得要有良好的机会,上面的李君如果没有这个纪念会,没有很短促的5分钟时间限制,也无法显出李君的特长。这样的例子在大都市生活中是很普遍的,若有特长,自然无往而不胜了。
但是你的特长,最好始终保持非职业性的,一旦成为职业性的,便要减少对人的吸引力,而无法引起别人对你的敬佩。并且你还要牢牢记住下面这句话——特长不是你的商品,而是你的交际工具。你要让人佩服,应该有特别的长处,而且这个特别的长处要正巧为对方所喜欢、所羡慕;如果你的特别长处不为对方所重视,那么就不发生效用了。对方不重视的原因,或由于对方的外行,或由于对方比你还高明的缘故。比方你的特长是书画,对方却不懂得书画,那么你的书画无论如何高明也不会引起对方对你的敬佩。或者对方的书画比你的造诣要高明得多,你与对方相比真是小巫见大巫,他至多当你是同道,却不会对你有敬佩之心的。
办事就是要显现你的能力,如果你没有特长,你办事的效果就不会出奇的好,有了特长而不懂得施展,你又何谈成功?
在办事时,用投其所好的特长获得别人的信任是最有效的方法。但你要牢牢记住这句话——“特长不是你的商品,而是你的交际工具。”
做人办事的尺度:
在办事时,用投其所好的特长获得别人的信任是最有把握的方法。但是也得要有良好的机会,上面的李君如果没有这个纪念会,没有很短促的5分钟时间限制,也无法显出李君的特长。这样的例子在大都市生活中是很普遍的,若有特长,自然无往而不胜了。
人情投资须长远
雪中送炭,口渴喂水是施恩的一大特征,别人有难处才需要帮忙,这是最起码的常识。但是,我们做人不能仅仅局限于在别人有难处时才帮忙。雪中送炭固然可贵,但这只能是权宜之计,因为现实生活中并没有多少雪中送炭的事让我们去做,更多的应该是从长远的角度来考虑,做长线的投资。这才是长久之计。
及时送粮的鲁子敬
三国争霸之前,周瑜并不得意。他曾在军阀袁术部下为官,被袁术任命当过一个小小的居巢长,一个小县的县令罢了。
这时候地方上发生了饥荒,年成既坏,兵乱间又损失不少,粮食问题日渐严峻起来。居巢的百姓没有粮食吃,就吃树皮、草根,活活饿死了不少人,军队也饿得失去了战斗力。周瑜作为父母官,看到这悲惨的情形急得心慌意乱,不知如何是好。
有人献计,说附近有个乐善好施的财主鲁肃,他家素来富裕,想必囤积了不少粮食,不如去问他借。
周瑜带上人马登门拜访鲁肃,刚刚寒暄完,周瑜就直接说:“不瞒老兄,小弟此次造访,是想借点粮食。”
鲁肃一看周瑜丰神俊朗,显而易见是个才子,日后必成大器,他根本不在乎周瑜现在只是个小小的居巢长,哈哈大笑说:“此乃区区小事,我答应就是。”
鲁肃亲自带周瑜去查看粮仓,这时鲁家存有两仓粮食,各三千担,鲁肃痛快地说:“也别提什么借不借的,我把其中一仓送与你好了。”周瑜及其手下一听他如此慷慨大方,都愣住了。要知道,在饥馑之年,粮食就是生命啊!周瑜被鲁肃的言行深深感动了,两人当下就交上了朋友。
后来周瑜发达了,当上了将军。他牢记鲁肃的恩德,将他推荐给孙权,鲁肃终于得到了一展英才的机会。
人对雪中送炭之人总是怀有特殊的好感。某位小姐如此说:“我有一位朋友,我每次需要帮助的时候,他一定出现。例如:我有急事需要用车或上班迟到时需要用车,只要我打个电话,他一定到,可以说每求必应。事情一过去,我们又各忙各的。到过年过节的时候,我总是忘不了给他寄一张贺卡,打电话给他拜个年。”
一个没有人情味的人,是永远玩不了“施恩”这看似简单实则微妙的人情关系术的。比如说,给人帮助不能过于“挑明”,以免伤人自尊;施恩于人不可一次过多,否则会成为对方的负担,双方再难维持关系。这种人只会用“互相利用,互相抛弃,彼此心照不宣”来推挡,而不去深思人情世故的奥秘之处,所以无法达到人情操纵自如的境界。
生活中有许多人抱着“有事有人,无事无人”的态度,把朋友当作受伤后的拐杖,复原后就扔掉。此类人大多会被抛弃,没人愿意再给他帮忙,他去施恩,也没人愿意领受他的情。
得了官位,失了友情
某君便有一个这样的朋友,是很好的例子:“我有一个高中三年同学,而且是十分要好的朋友。我们进入了同一所大学,刚开学,她就主动地当了班干部。有人说:地位高了人就会变。自从她上任后,见到我,有时干脆装作没看见,日子久了,我们就疏远了。但她有时也突然向我寻求帮助。出于朋友一场,我总是尽心尽力地做我所能。可事后,她老毛病又犯了,我有种被利用的感觉,却无奈自己心太软。就这样,她大事小事都找我,其他朋友劝我放弃这份友情,这种人不值得交。当我下决心与她分开时,她伤心地流下泪,她除了我竟没有一个朋友。”
平时各忙各的,不注意维护友情,等到有事了才想起朋友来,这种急功近利的做法是非常不可取的。朋友之间不一定要如何强调,走动得如何密切,但是在平时也要注意维系,注意感情上的沟通,这样才能让友情长久。
做人办事的尺度:
雪中送炭,口渴喂水是施恩的一大特征,别人有难处才需要帮忙,这是最起码的常识。但是,我们做人不能仅仅局限于在别人有难处时才帮忙。雪中送炭固然可贵,但这只能是权宜之计,因为现实生活中并没有多少雪中送炭的事让我们去做,更多的应该是从长远的角度来考虑,做长线的投资。这才是长久之计。
机会是创造出来的
俗话说得好:“胆大飘洋过海,胆小寸步难行。”在社会交际中一定要自信主动,在适当时机提出自己的要求。没有胆量,自己不积极主动,怎么能在茫茫人海中找寻贵人呢?又怎么能够在适当时机开口求人,并获得别人的及时帮助呢?机会不是求来的,是给懂得创造的人。
信用需要积累
有一个美国人从十几岁开始就到一家银行贷款,最初是50美元,只要一到期就归还,非常守信用。过了一段时间,他将贷款金额增加到100美元,又是到期就归还。隔了几年,这个美国人大学毕业了,他需要一笔200万美元的资金来创办一家属于自己的公司,于是就到银行申请贷款。银行很快就核准了他的贷款,他也顺利地成立了自己的公司。
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如何能够让银行同意这么大的一笔贷款呢?
原因很简单。因为从他在银行的第一笔贷款到他大学毕业,将近十年的时间,他累积了很好的信用记录。同时在办理借款时,他积极主动认识银行的工作人员,上至总经理下到营业员他都和他们成为朋友,累积他们对他的信赖感,于是轻松得到这一笔200万美元的资金开创自己的事业。
有心的彼克
有一个美国人名叫彼克,他出生于波兰,在贫民窟长大,生活极为穷困。他只读过六年书,很小就开始做杂工,当报童。这样一个穷孩子看起来似乎没有任何成功的希望,机遇与幸运对他实在太少。彼克13岁那年偶然间读到“全美名人传记大成”,随后突发奇想要和那些名人直接交往。他采取最简单的方法:写信。每一封信中,他都提出一两个能激起收信人兴趣的具体问题。他的方法非常有效,很多名人都回信给他。
此外,只要他知道有名人来自己所在的城市参加活动,无论如何他都要进入那个场合,与所仰慕的名人见上一面。见到名人时,他通常都只简短地说几句话便礼貌地离开,不多打扰。就这样,他认识了很多各个领域的名人,其中还包括后来当了美国总统的加菲尔将军。
后来,彼克创办了《家庭妇女》杂志。凭借多年与名人的交往,他邀请他们为杂志撰稿,被他邀请的名人也很乐意执笔。杂志因此非常畅销,发行量很大。彼克自己也因此脱离了贫困的生活,在出版界声名大噪。
上面故事中的主角都是善于为自己创造机会的人,他们用最简单的方式与人交往,并且保持良好的互动,累积彼此的信任,并在适当的时机主动创造并掌握成功的机会,开创人人称羡的事业。
生活中是这样,工作中也是这样。工作不光是要靠能力,还得会维护关系,光有能力而不注意关系的养护,这样未必就能升上去。
能干的不如会算的
小郑虽然刚结婚,但做事态度却非常认真,这在公司里是有目共睹的,而且常为了把事情做得更好而自行留下来加班。和他同时被招聘进来的小贾是单身,工作态度也还好,经常会好心地帮主管和同事处理一些杂事。
一天,公司突然宣布:由于要拓展业务,所以必须指派一个人去新的单位负责管理及教育训练的工作。大家对于这次高升的机会都相当看重。小郑更是拼尽全力去争取这次高升加薪的机会,因为他想给妻子买一个钻石戒指当新婚一年的纪念礼物。所以单位一有新的工作下来,他总是二话不说就抢着干。
同事小贾倒是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照常和同事及主管唱歌吃饭。结果当公司宣布由小贾去接派新任务时,小郑和许多人都愣住了……
后来小郑他们才听说,原来企划部的刘经理因为曾长住日本5年,很想念日本柿子的甜美,而小贾的二姐恰好在日本留学,小贾就托二姐寄了一些给刘经理,令刘经理深受感动。而刘经理就是筹建这个新单位的负责人之一……
中国是个讲求人情的国度。中国人所谓的“关系”经常把西方人搞得云里雾里。也难怪,外国人办事一般都是为了纯粹的利益,确实不好理解我们国人所讲的“关系”。而理应深谙此道的中国人,却也经常做得不尽人意,于是有了“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的哀叹。
要想在人际关系中有人相助,还必须靠平时多“烧香”来维持。
做人办事的尺度:
俗话说得好:“胆大飘洋过海,胆小寸步难行。”在社会交际中一定要自信主动,在适当时机提出自己的要求。没有胆量,自己不积极主动,怎么能在茫茫人海中找寻贵人呢?又怎么能够在适当时机开口求人,并获得别人的及时帮助呢?机会不是求来的,是给懂得创造的人。
冷庙烧香火更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