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人很仰慕养由基的射术,决心要拜养由基为师,经几次三番的请求,养由基终于同意了。收他为徒后,养由基交给他一根很细的针,要他放在离眼睛几尺远的地方,整天盯着看针眼。看了两三天,这个学生有点疑惑,问老师:“我是来学射箭的,老师为什么要我干这莫名其妙的事,什么时候教我学射术呀?”养由基说:“这就是在学射术,你继续看吧。”这个学生开始表现还好,能继续看下去,可过了几天,他便有些烦了。他心想,我是来学射术的,看针眼能看出什么来呢?这个老师不会是敷衍我吧?
养由基教他练臂力的办法,让他一天到晚在掌上平端一块石头,伸直手臂。这样做很苦,那个徒弟又想不通了,他想:我只学他的射术,他让我端这石头做什么?于是很不服气,不愿再练。养由基看他不行,就由他去了。后来这个人又跟别的老师学艺,最终没有学到射术,空走了很多地方。
其实,如果他能脚踏实地,不好高骛远,甘心从一点一滴做起,他的射术肯定会很精湛,但是他并没有坚持下去,而是抱着急功近利的态度,导致最后一事无成的结果。事实证明,想要成为一个成功人士,就需要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从最基础的事情做起,为自己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这就好比是建造房子,只有把基础打扎实了,建房子的进度才会迅速,大楼才会盖得既牢固又高大。
做事戒急躁,人一急躁则必然心浮,心浮就无法深入到事物的内部中去仔细研究和探讨事物发展的规律,无法认清事情的本质。气躁心浮,办事不稳,差错自然会多。
踏实处事才是做人的成功之道,很多人办事往往过于急躁,这样往往是欲速而不达,最后把事情弄得一团糟。凡事都要有耐心,用一颗平常的心去面对,切忌心浮气躁,要知道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脾气暴躁的陈华枚
陈华枚最近十分苦恼,因为总是得罪人。她得罪人的原因是因为她做事过于心急,稍微有些不合意就急躁起来,弄得她现在独来独往,心里很不是滋味。小时候,她就很耐不住性子。她要的东西必须马上就得到,否则就哭闹,弄得亲戚朋友都不喜欢她。上小学时,父母早晨都很忙,没时间给她梳头,她只好自己梳,因为行动匆忙,有时落下一绺头发没梳上去,她就着急地一把拽下来。她的学习成绩很好,同学们经常问她问题。有时给同学讲题,一两遍还不明白,她就不耐烦地说:“怎么还不明白呢?不就是这样吗?”结果惹得同学很不好受,再也不问她了。她也挺后悔,不该这样,但一着急就控制不住了。如果别人要她重复一下刚才讲过的一句话,她也会不耐烦:“我都说过了,谁教你没听?”做事也如此,不是把同学的杯子弄破了,就是把别人的东西弄丢了。骑车有时急匆匆的,下车就走,经常忘了锁,已经丢了两辆车。跟同学争论问题出不了结果就会发怒:“算了,我不跟你吵,急死人了。”跟朋友一起走,假设朋友有点事,她就不耐烦地说:“快点,这么磨蹭,麻烦死了。”就这样,朋友们一个个都离她而去,尽管她很热心,但谁也不愿请她帮忙。
要想把事情办好,决不能着急,由着自己的性子来。要先查明事情的原因,这样才能稳操胜券。但有些人却不明白,一遇到事情,就恨不得立即弄个水落石出,一针扎出血来。其实这不仅办不成事,还会把事情弄得一塌糊涂。聪明人办事,一定是善于观察、巧于布阵、精于摸底,然后在时机成熟时,采取拉网术,把想抓的鱼拉上来。这样省心省力,还能把事情办得漂亮。这是我们应该掌握的处世之道。
做人办事的尺度:
踏实处事才是做人的成功之道,很多人办事往往过于急躁,这样往往是欲速而不达,最后把事情弄得一团糟。凡事都要有耐心,用一颗平常的心去面对,切忌心浮气躁,要知道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忍短痛保长久安
在待人处世中要学会忍耐,当自己处于不利地位,或者危难之时,不妨先忍耐一下,这样做,不但能避其锋芒,脱离困境,而且还可以另辟蹊径,重新占据主动。
能忍的宋理宗
公元1224年,宋宁宗病死,在史弥远的扶持下,赵昀即位,这就是历史上的宋理宗。理宗青年嗣位,尚未成婚,直到服丧告终后才议选中宫,一班大臣贵戚听说皇上选中宫,都将生有殊色的爱女送入宫中。左相谢深甫有一侄女,待人谦和,贤淑宽厚。杨太后在当年自己做皇后时,曾得到过谢深甫的不少帮助,因此,想立谢氏为皇后。除了谢氏外,当时被选入宫的美女共有6人,宁宗时的制置使贾涉的女儿长的颇有姿色,而且还善解人意。理宗对她十分满意,一心想册立她为皇后。
可是,杨太后却说:“立皇后应以德为重,封妃可以色为主。贾女姿容艳丽,体态轻盈,尚欠庄重,不像谢氏,丰容端庄,理应位居中宫。”理宗听后马上表现出醒悟的样子,非常高兴地顺从了杨太后的意愿,册立谢氏为皇后,另封贾女为贵妃。其实,理宗心里一千个不愿意,但是为什么又答应了杨太后的要求呢?原来,理宗原名叫赵与宫,只不过是绍兴民间的一名男子,史弥远为了对付原太子,便找了他,说赵是宋宗室之子。然后把他召到临安,立为皇帝。
理宗心想,自己即帝位,本就有诸多争议,此时如果不顺从太后的意愿,与她抗争,太后必定会忌恨于我,说不定会废除我的皇位,另立天子。大丈夫能屈能伸,为什么我不能忍耐一下,答应她的要求呢,总有一天,她是要死的,到时候,谁还能管得了我?
大礼完毕后,理宗对谢后一直是客客气气,全按礼数办,并能像例行公事似地在谢后那儿逗留了一晚上,使杨太后更加感到自己决定的正确。过了两年,杨太后一命呜呼,撒手而去。此时,理宗的羽翼已丰满,又见杨太后去世,便再也不问津谢后了,天天与贾妃在一起,无所忌惮地宠幸贾妃。
理宗在册立皇后上,正是采取了忍耐的策略,取得了杨太后的信任,全力维护了他的皇权。
宋理宗知道,此时的忍耐是必须的,待老杨归天之后,他就可以想怎么玩就怎么玩了。试想,如果宋理宗当时不顺从杨太后的意愿,恐怕连皇帝的宝座都保不住了,还谈什么选妃封后,他懂得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时之痛,便可享长久之乐,如若不然,痛苦必将是长久的。
在社会上做人做事,难免有不如意的时候,若能忍耐一下,避开锋芒,也许就会峰回路转了。如果你掌握了自我克制,也就掌握了一条为人处世的方法。
大仁大义避大祸
明朝苏州城里有位尤老翁,开了间典当铺。一年年关前夕,尤老翁在里间盘账,忽然听见外面柜台处有争吵声,就赶忙走出来看个究竟。
原来是附近的一个穷邻居赵老头正在与伙计争吵。尤老翁一向谨守“低调做人”、“和气生财”的信条,先将伙计训斥一番,然后再好言向赵老头赔不是。可是赵老头板着的面孔不见一丝和缓之色,靠在柜台上一句话也不说。挨了骂的伙计悄声对老板诉苦:“老爷,这个赵老头蛮不讲理。他前些日子当了衣服,现在,他说过年要穿,一定要取回去,可是他又不还当衣服的钱。我刚一解释,他就破口大骂,这事不能怪我呀。”尤老翁点点头,打发这个伙计去照料别的生意,自己过去请赵老头到桌边坐下,语气恳切地对他说:“老人家,我知道你的来意,过年了,总想有身体面点儿的衣服穿。这是小事一桩,大家是低头不见抬头见的熟人,什么事都好商量,何必与伙计一般见识呢?你老就消消气吧。”尤老翁不等赵老头开口辩解,马上吩咐另一个伙计查一下账,从赵老头典当的衣物中找四五件冬衣来。然后,尤老翁指着这几件衣服说:“这件棉袍是你冬天里不可缺少的衣服,这件罩袍你拜年时用得着,这三件棉衣孩子们也是要穿的。这些你先拿回去吧,其余的衣物不是急用的,可以先放在这里。”赵老头似乎一点儿也不领情,拿起衣服,连个招呼都不打就急匆匆地走了。
尤老翁并不在意,仍然含笑拱手将赵老头送出大门。没想到,当天夜里赵老头竟然死在另一位开店的街坊家中。赵老头的亲属乘机控告那位街坊逼死了赵老头,与他打了好几年官司。最后,那位街坊被拖得筋疲力尽,花了一大笔银子才将此事摆平。
原来,赵老头因为负债累累,家产典当一空后走投无路,就预先服了毒,来到尤老翁的当铺吵闹寻事,想以死来敲诈钱财。没想到尤老翁做人一向低调,明显吃亏也不与他计较,赵老头觉得坑这样的人即使到了阴曹地府也要下地狱,只好赶快撤走,在毒性发作之前又选择了另外一家。
事后,有人问尤老翁凭什么料到赵老头会有以死进行讹诈这一手,从而忍耐让步,躲过了一场几乎难以躲过的灾祸。尤老翁说:“我并没有想到赵老头会走到这条绝路上去。我只是根据常理推测,若是有人无理取闹,那他必然有所凭仗。在我当伙计的时候,我爹就常对我说,‘天大的事,忍一忍也就过去了。’如果我们在小事情上不忍让,那么很可能就会变成大的灾祸。”尤老翁以少见的忍耐力避开了大的灾祸。
的确,天大的事忍一忍也就过去了,这可谓是能屈能伸、方圆处世的至高境界了。
委曲求全的孝庄皇太后
清朝皇太极去世后,立儿子福临为太子。福临为皇太极与孝庄皇太后所生,因而保护儿子的皇位就成了孝庄皇太后的终生使命。但是,由于当时多尔衮的权势异常强大,被命为摄政王处理朝政,并时有觊觎之心,使得福临的地位有不保之虞。
在福临羽翼未丰之时,孝庄皇太后首先考虑的是如何保全儿子的性命。唯一的选择,只有以嫂子之身下嫁小叔多尔衮,以此进行牵制。为了对付面临的危局,保护皇权不至旁落,孝庄皇太后以自己的风情和柔媚向多尔衮展开进攻。以孝庄皇太后的美貌,多尔衮实难拒绝。于是,二人终结为秦晋。多尔衮被控制在孝庄皇太后手中,纵有篡位野心,也慑于压力和孝庄皇太后的监视而无法有过分的行动。
后来,福临渐渐长大,身边已有了自己的心腹,培养起了自己的势力。为了彻底消除身边的隐患,孝庄皇太后终于不顾与多尔衮多年的夫妻情分,派人将他杀死。至此,迎来了顺治帝长达11年的统治。
俗话说的好,两害相衡趋其轻。其实说起来比较容易,但真做起来往往就需要有勇气了,因再小的“害”也是损失,更何况有时两种情况都属严重。
美国前总统林肯曾经说过:对暂时斗不过的小人要忍耐。与其和狗争道被狗咬伤,还不如让狗先走。因为即使你将狗杀死,也不能治好被咬的伤,正所谓“小不忍则乱大谋”。
做人办事的尺度:
在社会上做人做事,难免有不如意的时候,若能忍耐一下,避开锋芒,也许就会峰回路转了。如果你掌握了自我克制,也就掌握了一条为人处世的方法。